古代战场当什么兵种生存几率最大

发布时间: 2023-04-23 17:00: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古代欧洲战场上,最厉害的兵种是什么?欧洲古代最厉害、最有效的兵种,当属“长矛兵”。长矛兵是古代战争厉害有效的兵种,所有的长矛一起...

古代战场当什么兵种生存几率最大

古代欧洲战场上,最厉害的兵种是什么?

欧洲古代最厉害、最有效的兵种,当属“长矛兵”。长矛兵是古代战争厉害有效的兵种,所有的长矛一起向前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木制长城,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击溃一切当面之敌,长矛兵主要武器以坚实和耐用的木柱制成长矛,矛的顶端十分尖锐,对与以速度的冲撞里取胜的的骑士十分有效。

古代军队都有哪些兵种?最重要的兵种是什么?

古代的军队兵种如下,最重要的就是骑兵了。古代的兵种有骑兵,骑兵就是机动性是非常强的士兵,而且也是有马、骆驼组成的部队,现代和近代他们的轻装快速部队都叫做骑兵。还有就是步兵,步兵也是在远古的时候了,以前有很多国家,他们的主要力量就是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中国古代的步兵也都有很多称呼,主要是开着战车来作战的,后来就减轻了他们的力量。弓弩兵是古代用功的士兵,适用于作于远程作战的,一般都会隐藏在墙后面,是一种古代远程杀伤力非常好的,而且可以压制敌人的兵炮兵,在中国春秋时期就有炮兵的宋朝军队是用石头来当子弹,还抛射用火药制成的火球,并把操作的人叫做炮手,元朝的时候就有炮手军,在1332年就已经制成了中国最早的火炮了。还有就是水军,水军也是海军的称呼,在古代的时候叫做舟师,水军是国家非常重要的组织,包括船人和机构等等,这些都叫做水军。骑兵出现的时候虽然不强,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骑兵他们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强大,而且显现出来,他们是军队最重要的兵种,骑兵的发展以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地位了,而且他们的军事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在考古挖掘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一些东西里面还有一些装备,在早期的时候就出现了骑兵,而且还设立了骑兵的职位,在商朝战争也以骑兵为主,没有独立的骑兵,在战场上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种类,但是骑兵在周朝的时候就很厉害了,西北人经常挑衅游牧民,他们的骑马技术非常好,旁边的邻国也就发现了骑兵的重要性,所以都组成了不一样的骑兵来作战。

古代军队的兵种由军种和兵种组成的。有步兵,车兵,水兵,骑兵。其中最重要的兵种是骑兵。
步兵,骑兵,弓箭手。最重要的是骑兵,在古代,生产力低下,骑兵的战斗力强与其他兵种。
一般来说是以步兵和骑兵为主,还有炮兵,等等。最重要的应该还是骑兵,不仅在装备和战斗力上高了好几个等级,也是能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战争时期种兵种危险性最低啊 哪种最高

古代军种侧重于陆军,水军。特别是陆军,兵种最多。从世界现今兵种分类也可见一斑。中国古代兵种步兵:轻步兵,重步兵,弓弩兵,器械兵(攻城时使用投石机巨弩的),弓箭手(长弓、短弓),盾牌手,朴刀手,斧兵,长枪兵骑兵:轻骑兵,重骑兵,弓弩骑兵,异种骑兵(骑兵,骆驼骑兵),骑射手战车兵:轻车兵,重车兵水兵:普通水兵(水手,瞭望,攻击,操舵),特殊水兵(蛙人)(水兵和步兵能够相结合,水兵随时能够转为步兵)古代军队不象现代军队那样有完整的军兵种划分。随着作战武器以及作战方式、作战地域的变化,才逐渐分离出一些专业化的部队,具有一定的兵种性质。一般有车、步、骑、舟四大兵种。两汉以后车兵消亡,主要是步、骑、水军三大兵种。不过中国古代军队主要不是按照兵种来编制和指挥的,而且也从来没有形成陆、海并列的两大军种体制。车兵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早期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商周时主要由贵族组成的战车兵,是当时最重要的兵种,在漫长的5个多世纪中,战车驰骋在中原大地上,而步兵配属于战车,在战车冲破敌人队形时进行格斗厮杀。由平民或者奴隶充当的“徒役”则在车后护卫战车、提供后勤,实际上只不过战车兵的侍从。军队的编制以战车为核心,一国的军事实力以多少“乘”为标志。当时的一辆战车乘员3人,左侧的“车左”持弓箭射击,是主要的攻击力量,为一车之长,号为甲首;右侧的“车右”持戈矛,以勾刺杀敌,又称“骖乘”;中间的甲士为驭手,驾驶战车。春秋时期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与车兵并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仍有战车兵,与步兵混编,依旧是作战兵种。西汉也仍然有“车士”的编制,以及在直属朝廷的北军中有专门的“虎贲校尉”,有“车骑将军”名号。后世车兵没落,东汉后车兵不再是独立的兵种。直到约1500年以后,随着火器的发展,明代军队又出现“车兵”兵种。嘉靖(1522—1565)后直属朝廷的“三大营”全都有车兵编制。戚继光在组建边防军时,也专门组织了用于战斗的车兵。这时候的车兵使用的是一种两轮车,两侧装有护板,号为正厢车(仅一侧有护板的称“偏箱车”,没有护板的为“轻车”),平时用两头骡子拉动,战时*车兵人力推进至发射阵地。车上装有火炮(大将军1座或或佛郎机2座)。每辆战车,车兵定额24人,有佛郎机手、鸟铳手、火箭手、藤牌手等。作战时以战车为依托施放火器,扎营时将战车围绕营盘一圈,首尾相连,护卫营盘。因此这种车兵实际上具有一定炮兵的性质。清朝入关后不再采用这种战车作战方式,车兵被废除。步兵公元前541年,晋国统帅荀吴率领晋军与北方少数民族狄人作战,作战地点在太原北面的山区一个叫“大卤”的地方,地势险要,战车难以行使。部将魏舒提出建议:“敌人都是步兵,在这山区里我们的战车无法发挥作用,步兵困在战车旁边也没有用。不如自我以下所有甲士全都下车徒步作战。”荀吴同意这个计划,委派魏舒为前敌指挥。魏舒下令拆毁战车,将所有的甲士和原来跟随战车的“徒兵”混编列阵。自认为出身高贵的战车兵不愿下车和徒兵混在一起,魏舒就把荀吴的一个亲信当场斩首示众,这才逼迫甲士下车排阵。魏舒用一支小部队在前面诱敌,将主力排列在阵势后部的两侧。狄人没见过华夏族军队徒步作战,大声嘲笑,也不列阵就一涌而上,想不到正中了魏舒的诱敌之计,晋军从两侧合击,狄人大败。这是首次在战场上临时组编步兵,但步兵作为华夏族军队一个独立的兵种却是由此发端。春秋时期步兵迅速兴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平民(国人以及庶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战国时期步兵已经是军队作战的主力。从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步兵俑来看,有的步兵是穿甲的,有的是不穿甲的,前者大多手持各类格斗兵器,后者大多手持弓弩做发射姿势。说明当时步兵也已有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之分。不过这两种步兵是混编的,并非是独立的两个兵种。只是在某些战斗需要的情况下会集中起某一类步兵,如孙膑集中万名弩手伏击庞涓。以后历代步兵一直占了军队的绝大部分编制。建制步兵种类繁多,但一般依然保持着秦代这两大类区分,也仍旧实行混编。如汉代步兵总称“材官”,其中的弩手称“蹶张”,勇健善斗的有“奔命”、“勇敢”等名号。西汉时设置的北军“八校尉”中有“步兵校尉”,但实际上八校尉大多数都是步兵编制,这支部队守卫上林苑,是一支长于格斗的步兵。另有“射声校尉”,是专门的弓弩部队。唐代的步兵也有以格斗见长的“奇兵”(机动队)和“跳荡兵”(突击队)以及发射武器为主的“弓弩兵”。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步兵往往主要是依靠发射类武器进行战斗的,尤其是宋代军队中发射武器的步兵要比格斗步兵多得多,平均每100名马军(并非完全是骑兵)士兵中,枪手和旗手加起来只有13人,余下的全都是弓箭手;每100名步军士兵中,刀手8人,枪手16人,弓箭手有76人。元代开始军队装备火器,自然也就有专门的*作火器的步兵。如明代步兵编制中都有“铳手”,负责发射火炮、火枪。戚继光组建军队,无论骑兵、步兵,都有专门的鸟铳手、快枪手、火箭手、藤牌手,以及挑选“有杀气者”为近战时的刀棍手,混编为战斗基本单位。清代绿营兵主体是步兵,但其中也混编有鸟铳手、抬枪手、炮手。骑兵战国时期一般讲到国家军事实力时往往“车骑”并提,足可见当时的骑兵已和车兵并列为重要的技术兵种。《战国策》提到苏秦游说秦王,说秦国有“战车万乘,奋击百万”,“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范睢也说“秦卒之勇,车骑之多”,所向无敌。与“车骑”对称的“奋击”、“秦卒”应该就是步兵,看来这就是当时军队的三大兵种了。《史记》记载苏秦的话,说是燕国有“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赵国“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魏国“武士二十万,奋击二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南方的楚国则步兵比重大,“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总的来说各国的骑兵只占全部军力的5%都不到。公元前307年,北方的赵国在长期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中痛感骑兵的重要性,国王赵武灵王毅然推行“胡服骑射”,将骑兵的服装改为与游牧民族相同的窄袖短衣,终于建立起可以与游牧民族作战的骑兵。后来任用李牧为统帅,训练士兵骑射,并精选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百金之士”5万,弓箭手10万,组成主力部队与匈奴作战,接连打败或降伏匈奴的附属国如东胡、林胡等,使得匈奴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赵国这支特编的部队步骑比例还是要超过10:1。战国时期的骑兵仍然还没有马镫,难以进行马上格斗,在野战中一般不在正面进行突击,主要用于包抄、迂回、追击。如李牧以骑兵两翼包抄战术击败匈奴大军。秦赵长平之战,白起以15000骑兵截断赵军与营垒之间的联系。骑兵的编制还不大,并不独立遂行战役任务。秦汉时期骑兵已有很多的独立建制部队。比如楚汉相争时,两军有很多称为“骑将”的军官。公元前202年楚汉垓下决战,项羽最后失败,带领800名骑兵突围。刘邦命令骑将灌婴率5000骑兵猛追,一直追过淮河。西汉为与匈奴作战,逐步组建起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征兵时专门有“骑士”的兵役,朝廷任命专门的“车骑将军”,以后又设立“骠骑将军”、“骁骑将军”等名号。朝廷直属的北军中也有“屯骑校尉”和“越骑校尉”、“胡骑校尉”。汉武帝时期发动多次进攻匈奴的战争,出动的骑兵动辄数以十万计,可见当时军队中骑兵的比重加大,在边境地区已经超过了步兵。东汉保留了西汉时的制度,但军队中骑兵的比重明显下降。几次边境战争中,由内附的南匈奴或羌族部落骑兵起到重要作用,汉族骑兵出动数量不多。如73年窦固等出击西域,89年窦宪等出击北匈奴,汉族骑兵都不到“万骑”规模。在中原地区的战争中往往“步骑”并提,在作战时仍然采用混编,骑兵起辅助作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曹操集团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有一支较精锐的骑兵。比如在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亲自率5000骑兵突袭袁绍军后勤基地乌巢,获得决定性胜利。又如211年曹军进攻关中,以步兵诱敌,而以“虎骑”为主力夹击,大败马超、韩遂。这种“虎骑”很可能就是人马都披甲的重装骑兵,说明汉族军队骑兵开始有重装与轻装区别,而且这种重装骑兵已具有野战强攻突击能力。十六国混战时期(304—439)是重装骑兵全面登上军事舞台的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批内迁,畜牧业的发展有可能使骑兵用马大量增加;马镫等更为完善的乘马具的发明,大大增加了骑兵在马上的格斗能力;手工业的发展也能够为骑兵提供更完善的防护甲。因此重装骑兵已具有强大的突击能力,成为战场上令人生畏的决定性力量。军队中骑兵的比重也大大增加。如312年汉族军阀王浚组织5万军队进攻盘踞襄国的军阀石勒,石勒先败后胜,在最后的追击战中缴获“铠马”5000匹。可见在王浚军队中重装骑兵至少要占到十分之一以上。328年石勒进攻洛阳,出动的军队中“步卒六万,骑二万七千”,骑兵达到全军近三分之一。383年前秦苻坚以百万大军进攻东晋,据说步兵有60万,骑兵有27万。可见步骑之比为2:1似乎是当时的惯例。而后来北魏军队动辄出动数以十万计的骑兵大兵团作战,甚至在450年大举进攻南朝刘宋时,出动的骑兵居然达到了60万,营寨绵延3000里。北朝极端重视骑兵的传统也影响到隋唐。唐太宗是一位轻骑兵(指人披甲、马不披甲的骑兵,人披的甲是两当铠为主,主要遮蔽胸部,或者也叫胸甲骑兵)奔袭战术的积极实践者。他在建立唐朝过程中东征西讨,很多战役都是他亲自率轻骑兵奔袭、突击而获胜。唐代也是古代汉族皇朝军队骑兵的鼎盛时期。按照《通典》所载唐初大将李靖的说法,唐代军队的标准编成是骑兵要占到战斗部队的30%。而盛唐时期全部57万常备军中有16万是骑兵,差不多也占到30%。唐代中叶起中原汉族皇朝逐渐丧失对于主要马匹产区的控制,军队编成中的骑兵比重也随之逐渐降低。到北宋建立,军队编成中尽管有相当比重的“马军”,但却大部分是没有马匹的步兵。北宋皇朝千方百计促进马匹的养育,而在农业地区难以放牧大批马群,马匹生产长期萎缩,“马军”也就只能名不副实。这种局面到南宋时更为严重,骑兵补充马匹只能依靠广西等地出产的矮种马,骑兵的比重不到5%。而与北宋对峙的辽、西夏、金、元等游牧少数民族皇朝却以骑兵为主力军,屡屡打败宋军。南宋能够与之一战的部队往往装备有较多骑兵。比如著名的岳家军,以俘获的马匹编练8000骑兵,号“背嵬军”,又编练“游奕马军”,1140年颖昌大战,这两支骑兵与金骑兵进行大规模骑兵会战,获得胜利。明代初期为与蒙古作战,极力加强骑兵实力。尤其是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5),永乐帝亲自多次远征漠北,每次都出动大量骑兵。1409年邱福率10万骑兵奔袭鞑靼本雅失里,结果是全军覆没,邱福阵亡。明朝廷立即动员建立30万骑兵,也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可见当时有强大的骑兵后备力量。但1449年“土木之变”后,朝廷直接掌握的京军几乎被全部消灭,尤其是骑兵损失后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战马的供应更加困难,从此明军逐步倒退到两宋时期的那种状况,骑兵在军队编成中所占比例不到十分之一。清代八旗兵的主体是骑兵,而绿营兵则基本是步兵为主。入关前八旗兵的骑、步比为1:1,入关后仍然基本保持这一比例。而从制度上来看,朝廷规定绿营兵部队一般原则是“马三步七”,但实际上各地均不相同。由于清代“马兵”是指级别最高、薪俸最多的士兵,因此“马兵”并不一定是备有马匹的骑兵,连水师的士兵也有相当比例的“马兵”。欧洲中世纪兵种主要是建立在骑士制度下的各类不脱产的武装。骑士:大致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校官,以骑士领为依托(后期出现了无封地骑士),如同地主,战时则武装并带领雇农组成或加入由国王组建的军团。主要战备有:马匹(主要为短腿种马)、甲胄、佩剑(近战使用)、长短矛各一(用于骑马冲锋),之后还出现了步行骑士,著名的有圣殿骑士、条顿骑士、法兰西骑士、德意志骑士等;骑兵:配有马匹的士兵,轻骑一般不配甲胄,作战武器为长矛。一般有重骑兵与轻骑兵之分。重骑兵多用于冲锋,轻骑兵多用于侦察,著名的有龙骑兵,哥萨克,拜占庭重骑兵等;步兵:分为轻重两种,重步兵配有厚重板甲,行动不便,一般只用于双方对峙作战,使用重剑,矛,斧等杀伤敌人;轻步兵属于最常见的兵种,武器配置不一。著名的有瑞士卫队,法兰克武士、瓦良格卫队等。射手:使用弓或者弩远距离杀伤敌人,一般不配备近战武器,因此常需要其他兵种保护,著名的有长弓兵,十字弩兵等。其他兵种:大多为各类投掷武器兵种,如投矛手、投斧手等。欧洲古典时期兵种步兵:一般配备长矛和短剑,也有配备标枪和短剑的,许多蛮族的步兵配备砍刀或长剑,一般穿戴锁子甲,精锐部队配备有板甲,著名的有马其顿方阵、古罗马近卫军。骑兵:一般配备长矛和短剑,也有辅助骑兵配备标枪的,一般不配备弓箭,马匹一般不披甲,利用凶猛的冲锋袭击敌人。著名的有波斯铁骑、哥特骑兵。射手:分为弓箭手和弩手,弓箭手更为普及,弩手的箭矢威力更大,但是发射不便,所以以弓箭手为主,一般只配备锁子甲。著名的有波斯弓箭手等。
在战争时期那种兵种最危险。
步兵和装甲兵、炮兵三种。
因为:二战时期和一战时期都是用步兵来对抗的。不论是在战争时期和如今反恐作战任务、军事冲突等等。
都是步兵首当其冲、意思指的是一旦战争发生就是步兵冲在最前面。其次是装甲兵。
因为:在二战时期、二战后期:一旦有战争步兵首当其冲完了装甲兵协同步兵作战。
对方利用炮兵打击敌方:都是先打步兵再打装甲兵或者步兵、装甲兵一起打、或者单独只打装甲兵。
炮兵。
坦克手,最低的指挥官,坦克有时候会抛锚,一抛锚就变活靶子了这是一战的情况

古时候打仗,哪个兵种是最安全的?

战争,是统治集团利益的纷争。古时候打仗,什么兵种最容易死亡?

“执金吾”可以说是兵种作战最安全的。

其鲜为人知,甚至是否真的存在的有待考证,它就是“执金吾”

为什么说这个兵种最安全,我们首先来看看他出于何处:光武帝刘秀。

一天,刘秀目睹负责监察京师治安的执金吾出巡,见其车骑甚盛,异常羡慕,不由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后如愿以偿,出任司隶校尉,赴洛阳为更始帝迁都打前站。司隶校尉乃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

执金吾即出于此处。

但是执金吾不仅仅是属于一种兵种,更是一种官职,

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九卿”之一,官很大。

也有传言,执金吾乃世袭官职,说白了就是一个家族王朝更替,西汉到东汉,便有迁都一事。汉末的董卓之祸,京城上下官僚随携天子的董卓入关中......往后有魏文的篡夺,这些当年执金吾的后人作为东汉政权的忠臣诚子、遗老遗少,本该是被新统治者给替换掉的......如果撑过董氏或是魏政权的洗刷,那么司马家的西晋政权,那门阀政治下,我认为没有当年这个所谓“官僚世袭家族”的位置。

执金吾是三公九卿之一,中央最大的十二官职中的其中一个。我国古代的官僚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东晋灭亡后的南北朝时期,那时正是一个改革体系的时代,这个时代孕育了几百年,而她生出的孩子一一携带着荣誉和光辉一一名叫“隋唐”。

那时早就没有“执金吾”这个官职了,这样的家族本应消亡于历史的长河中......

但我更倾向执金吾偏向兵种多些,除非是宫变,其他时候就是作为一个仪仗兵使用。当逃兵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如果对手同样也是步兵,在抛弃了盔甲武器这类负重之后,我觉得在跑步速度上比全副武装的对手占优势。

如果是普通士兵的话,最安全的是盾牌军吧,有个自保的工具,最容易死亡的是排在前面的步兵,冲锋的时候真是惨烈。
普通兵种里,应该是弓弩手最为安全。首先,弓弩手不需要冲锋,并且多为轻甲,逃跑时更为迅速。唯一要提防的就是骑兵的突袭。最容易死亡的当属被临时征调,用作消耗的民兵(步兵)吧。
应该是斥候吧,作为一种侦察兵,需要到前线去查看军情,稍不注意就会被敌人抓捕斩首示众。最安全的估计是骑兵吧,冲锋陷阵有马,跑的也快,安全系数高。
打仗的时候应该是火头兵最安全,毕竟是管做饭的,最危险的可能就是先锋了,冲在最前方,首当其冲。
本文标题: 古代战场当什么兵种生存几率最大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44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工人生活条件如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