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作为战俘,在被苏联关押的五年里,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呢?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遭殃的除了日本关东军外,还...
溥仪作为战俘,在被苏联关押的五年里,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遭殃的除了日本关东军外,还有伪满洲国。短短几天时间,东北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日本投降后,溥仪紧急颁布了《退位诏书》,携带家眷前往沈阳机场,准备在日本人的接应下逃往日本本土。
可惜,溥仪还是没有逃了,在候机的时候,被苏联红军逮捕,一夜之间,溥仪从皇帝成为了俘虏。
做了俘虏的溥仪被拘押在苏联。一直到1950年8月,溥仪被移交给中国政府。
溥仪作为战俘,在被苏联关押的五年里,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溥仪在苏联是战犯,但其实苏联人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罪不可赦的人,他和日本人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溥仪刚到的时候,苏联人为此还专门给他搞了一个欢迎会。作为犯人,基本上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他在里面单独用餐,不参加劳动,甚至不用打苍蝇、蚊子。很难把他和“战犯”二字挂上钩。
表面上看,溥仪仍然有皇帝的派头,只不过居住的地方从皇宫换到了监狱罢了。不管是在苏联的哪个监狱,溥仪都可以行动自由,可以听音乐,还可以欣赏风景。
还有人每天伺候他,每天早晨还有人向他请安。溥仪也是投桃报李,在东京审判时,替苏联人说了很多好话,让斯大林非常高兴。
起初,国民政府曾强烈要求苏联遣返溥仪,但是苏联人并不做回应,就算回应也是一拖再拖。其实对于溥仪的未来,苏联人也很纠结。
毕竟溥仪不是一般人,怎么安排还真是个事。长期在苏联关着,即便是好吃好喝伺候着,也不太对。
不过也正是基于这样,溥仪不太愿意回到中国,他也多次要求希望能够永久留在苏联,还给苏联捐了很多财物,在没有得到回应后,他甚至表示要加入苏联共产党,还经常组织一票人学习马克思主义。
可是,苏联人并没有答应。当然了,溥仪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在苏联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舍得离开。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他害怕回到中国遭到清算,溥仪在东北做了什么事,国人是知道的。
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就溥仪的遣返和苏联人谈判,最终苏联还是决定遣返溥仪等一众战犯。
很多人对满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不陌生的。他不仅是满清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从秦始皇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是无奈的,可以说都是傀儡皇帝。他出生在王府,本来可以做一名逍遥自在的小王爷。可是,慈禧太后的一纸诏书就把溥仪小王爷的身份改变了。
溥仪就在年仅三岁时候,懵懂无知百般无奈情况下就登基做皇帝。小小年纪却无法掌管朝政,自己只是傀儡,一切都是由幕后的父亲载沣与隆裕太后的安排。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满清官僚抵抗不了革命军的力量,于是小小的溥仪只能宣布让权退位。
溥仪长大懂事之后,觉得也应该恢复祖先大清的江山。于是,在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扶持之下建立了伪满洲国。虽然是伪满洲国的皇帝,但溥仪也是一个傀儡,背后操控者都是日本。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作为日本在东北扶持的傀儡政权也走到了尽头。当在这一天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之后,也结束了十三年傀儡皇帝的生涯。在他到沈阳机场准备逃到日本时候,也被苏联红军包围了。于是,溥仪就被带到了苏联,开始了五年的战俘生活,于1950年回到国内。
在被苏联关押的五年时间内,苏联给溥仪的待遇也是很不错,没有如犯人一样对待他,给了他很好地享受。如为他安排了专门的服务员负责饮食起居,每餐都供应丰盛的俄式饭菜,以及面包、水果、奶油制品等食物,并且也为他配上了专门的护士与医生,定期为他检查身体。
此外,苏联每个月还给溥仪发放30卢布的零用钱。而且,在拘留所的溥仪也摆着“皇帝”的架子,每天接受溥杰与侄子的请安与用人的侍候。而且,溥仪也不参加劳动,每天花时间在念经上,也喜欢占卜,预测自己的命运。
苏联人也没有干涉溥仪在拘留所的生活。苏联优待这个末代皇帝溥仪,也是有自己的用意的,主要就是让溥仪在远东国际法庭上出席,为苏联作证,为苏联获得战后的利益。事实丧,在远东国际法庭上,溥仪的八天作证,最大程度也帮助了苏联指控日本的侵略行为,这是令斯大林很满意的。
但溥仪这么做,也不是由于苏联给予自己的小恩小惠就感激涕零,主要就是谋求斯大林的欢心,借此留在苏联。他知道自己作为日本在二战时候统治东北的代言人,是伤害中国人利益,也是害怕回到新中国作为大汉奸处理。
因此,溥仪做了很多讨好斯大林的努力,甚至把携带的值钱金银财宝都捐给苏联在经济建设,但一切没有博得斯大林的欢心,因为他知道中苏关系的友好比溥仪重要。于是,就在新中国成立的1950年,苏军押送溥仪等一干中国的东北战犯回国。
回国之后的溥仪,也没有如他担心一样悲惨绝伦。他先是接受劳动改造,在十年后被赦从监狱出来,之后成为新中国一名普通公民,算是能够安享晚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结束了自己在伪满13年的傀儡生涯。其后,溥仪被带到苏联,度过了5年战俘生活,于1950年回到国内。
那么,溥仪在苏联5年的战俘生活,是怎样的呢?
一、逃跑时意外被俘。
1945年8月16日,在日本驻伪满代表吉冈安直的动员下,溥仪带着弟弟溥杰、侄子毓赡、医生和侍从等一行人,来到沈阳机场,准备逃往日本。
正当溥仪一行在机场大厅等候日本飞机时,突然被一伙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包围了。机场的日军,全部被缴了械。这时,一位苏联红军军官注意到了穿着军装,身材端庄的溥仪。经过询问,得知他是伪满皇帝。于是,这位军官礼貌地把溥仪请到了停在跑道上的苏联飞机上,并没收了他随身携带的手枪。
吉冈曾试图阻止,但遭到苏军士兵的呵斥,并把溥仪和他强行分开。苏军士兵听说俘虏了溥仪,纷纷好奇地前来围观,溥仪甚至和士兵们握手拍照。
就这样,溥仪在沈阳和苏军偶遇,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苏军的俘虏。随后,苏军将溥仪直接押送到了赤塔机场,将他关进了赤塔卫戍司令部。
二、关押中继续摆谱。
1945年10月,溥仪被转移到了哈巴罗夫斯克第45号羁押所,这里除了溥仪一行人外,还关押了部分日本高级战犯。
溥仪在羁押所的待遇很不错,受到了苏联方面的优待。苏联专门为他安排了服务员,负责溥仪等人的饮食起居和管理。每餐都供应丰盛的俄式饭菜,还提供面包、水果、奶油制品等食物。另外,苏联方面还为溥仪配备了医生护士,定期为他检查身体。
除了这些周到的安排外,苏联人还每月发给溥仪30卢布的零花钱。不过,这些钱对于溥仪来说,没什么用处,只好赏赐给手下。
溥仪在拘留所依然端着“皇帝”的架子,每天定时接受溥杰和侄子等人的请安,享受手下人的侍候。溥仪从不参加劳动,每天大把的时间,都花在颂佛念经上。同时,他还喜欢摆弄手中的占卜玩意儿,预测自己今后的命运。
苏联人也没有干涉溥仪的举动,任由他在羁押所里摆谱。
三、急迫想长留苏联。
由于溥仪在伪满洲国担任了十多年的傀儡皇帝,他十分担心被中国引渡回国接受审判。在他看来,像他这样的人,一定会被判处死刑。所以,溥仪想方设法地想要长期留在苏联,再伺机寻找机会前往英美。
早在1945年12月,溥仪就给斯大林写过一封信,表达了希望长期滞留苏联的想法。他在信中说:“不揣冒昧,斗胆提出,请求贵国政府允许我永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境内。”但遭到拒绝。
其后,溥仪又要求加入苏联共产党,希望成为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皇帝。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为表决心,溥仪自己在狱内成立了“马列学习小组”,每天定时学习两小时。
在1947年12月,溥仪又在哈巴罗夫斯克监狱,给苏联政府写了一封信,再次强烈表达了留在苏联的愿望:“余兹再三以最大诚意与热烈之愿望,恳请能长期居住于苏联联邦内。”但这封信,还是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溥仪见自己的屡次请求,都没有达到效果,于是打起了自己带来的满满两箱珠宝的主意,把它们以“帮助苏联恢复战后经济基金”的名义,捐给了苏联政府。
经苏方估价,这些贵重物品,价值近50万卢布(实际上远远不止)。但他的这些示好举动,同样没有获得回应。后来,苏联将部分物品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四、积极地出庭作证。
1946年8月,苏联把溥仪送往“远东军事法庭”出庭作证,在前后8次的庭审中,溥仪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扶植伪政权奴役满洲的野蛮行径。同时按照苏联方面的想法,揭发了日本人在东北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为了将东北建成侵略苏联的前沿军事基地。
溥仪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痛快淋漓地控诉了日本战犯,以很大的积极性,为法庭提供材料。”溥仪的证言,为苏联赢得了更多战胜国的地位和权利。
五、无奈被遣返回国。
1950年7月,经中苏两国政府多次协商,决定把溥仪引渡回中国。时间定在8月1日,地点则确定在黑龙江绥芬河。溥仪闻讯后,内心十分惶恐,他害怕中国政府的审判,更害怕中国人民对他的讨伐。
8月1日清晨,苏方为溥仪回国准备的专列,缓缓停靠在了绥芬河市车站。包括溥仪在内的50多名伪满官员被引渡回国,关押在了抚顺战俘管理所。
1959年,溥仪被特赦,回到北京居住,成为了一名植物园的园丁。1967年,溥仪去世,时年62岁。
被俘虏的帝王有哪些?
第二个是晋愍帝司马邺。司马邺是西晋最后一个皇帝,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最初为秦王,驻守长安。公元311年,怀帝被刘聪俘虏后,司马邺成为关中地区惟一的皇室成员,因此被群臣拥立为太子。313年正月,晋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司马邺于四月正式登基,改元建兴,但此时的西晋政权已是风雨飘摇。316年8月,刘曜围攻长安,11月,城内粮尽,司马邺不顾群臣劝阻,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车,出城向刘曜求降,被押到平阳,封为光禄大夫,西晋至此宣告灭亡。刘聪对司马邺同样是百般羞辱,甚至在打猎时,命令他全身披挂,手执长戟,作为前导。316年12月,刘聪大会群臣,命司马邺穿上青衣,替大家斟酒、洗怀,小便时,命令司马邺替他揭开便桶盖。西晋尚书郎辛宾见司马邺受到如此大辱,失声大哭。刘聪担心如留着司马邺,晋人复国之心不灭,就在同月派人杀死了司马邺,死时年仅18岁。
第三个是宋徽宗赵佶。赵佶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诗、书、画等方面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做皇帝方面却非常不合格。赵佶虽为神宗之子,但却并非嫡出,也非长子,按理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由于太后的鼎力支持,在19岁时登上了皇帝宝座。赵佶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大肆搜刮,穷奢极欲。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于12月宣布退位,让位于太子赵桓,自称"太上皇",然后借口烧香逃往蒙城。第二年4月,李纲击退金兵后才回到汴京。公元1126年底金兵再次南下,于12月15日攻破汴京,赵佶与赵桓被废为庶人。第二年3月,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押送北方,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徽宗在被押送途中受尽了凌辱,到金都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谒见阿骨打的庙宇。尔后,被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公元1135年4月,赵佶死于五国城,公元1142年8月,遗骸被运回临安。
第四个是宋钦宗赵桓。赵桓是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入侵,徽宗赵佶惊惧之下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赵桓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对政治缺乏基本的判断力,他一边任用李纲抗金,一边又不断向金求和,并亲赴金营向金军送上降表。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迫前往金营,成为俘虏。当时,康王赵构在河北构筑防线,准备断了金人退路。金人担心不能对中原进行有效统治,在立了张邦昌大楚傀儡政权后,押着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数千人北撤。钦宗出发时,被迫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黑马。到达上京后,钦宗被封为昏德侯,与徽宗一块被关押于五国城。绍兴二十六年(1156)六月,钦宗病死。但据《大宋宣和遗事》载,金主完颜亮命钦宗出赛马球,钦宗身体孱弱,不善马术,从马上摔下,被乱马践踏而死。徽、钦二帝死后,其后人留在东北,传说今东北赫哲族即为其后代。
第五个是宋恭帝赵显。宋恭帝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掌在贾似道之手。1276年1月伯颜率蒙古大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派文天祥到元军大营求和不成,只得抱着五岁的小皇帝赵显向蒙古大军献城投降。赵显被俘以后,随祖母、母亲及其他官员一道被押回北京,并被元朝封为瀛国公。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命19岁的赵显去西亐藏出家,法号和尊。后来,赵显成为一代高僧,并翻译了不少佛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赵显知晓自己从前的身份,写下一首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被元英宗发现后下令赐死,享年53岁。
第六个是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出生四个月被立为太子,九岁时登基,年号正统。英宗时元朝在漠北的势力分为瓦剌与鞑靼两部,瓦剌部的实权掌握在也先手里。因为明朝对也先赏赐减少,也先便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对明朝发动了战争。专权的太监王振一心想名留青史,极力撺掇英宗亲征,朝中大臣极力劝阻也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临时拼凑了50万大军,在英宗的指挥下开始出征。行到大同附近时,由于士气低落,英宗和王振决定撤军。王振的老家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便决定绕道蔚州。但刚出发,王振又怕大军会踩坏家乡的庄稼,建议按原路撤军。大军行到怀来附近的土木堡时,被也先赶上并包围,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就是土木之变。
第七位就是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开宝八年冬金陵城陷,李煜率群臣肉袒跪拜投降;
第八位就是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
第九位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先被国民军赶走,后投降或被俘与日军,最后被共·产·党改造...
后主,名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刘备子。刘备死后继位。在位41年,国亡投降魏,后病死,终年64岁。葬处不明。
(吴)末帝(孙皓)
末帝,名孙皓(公元242~283年),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权孙,孙和子。孙休死后继位。在位17年,国亡,投降西晋后病死,终年42岁。葬于和陵(今浙江省吴兴县西陵山)。
西晋
愍帝 司马邺 (公元270-316年),字彦旗,武帝孙,司马晏子。在位4年,被刘 汉政权的刘曜军俘虏,后为刘汉主刘聪所杀,终年48岁,葬处不明。
东晋
晋孝武帝子,晋安帝弟。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在位2年,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葬于冲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蒋山西南)。
十六国
成汉
末主 李势 (?--361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为李寿长子。343年即位,343-347年在位。字子仁,在位五年。347年被东晋俘虏,成汉灭亡。
前燕
幽帝 慕容暐 (公元336—384年),字景茂,前燕景帝慕容儁第三子,慕容儁死后继位,在位11年,投降前秦后被杀,终年49岁,葬处不明。
西燕
慕容永
慕容垂在大逸豆归部将的接应下,乘胜攻入长子,擒获慕容永。慕容永不久被戮杀,所统西燕尽归慕容垂所有
南燕
末主 慕容超
太上六年(410),广固被东晋攻陷,慕容超被送到建康处死,呼延皇后也成了东晋的俘虏...
南朝-陈
后主陈叔宝
589年为隋所灭,后主陈叔宝被俘,陈亡。
北朝-齐
幼主(高恒)后主长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暂无.
北宋
1127年,金国军队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辽朝
1125年,天祚帝被金兵所俘,辽亡,死于1126年,时年52岁
西夏
夏末帝嵬名睍1227年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悔反。嵬名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西夏灭亡。
大理
后理共8个国王,其中病死3王,为僧4王,国亡被俘1王
明
明英宗朱祁镇
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7岁。
南明
(1)弘光帝朱由崧刘良佐俘弘光帝回南京,次年,弘光帝被杀。弘光政权就此灭亡。
(2)隆武帝朱聿键逃往汀州后被俘,死于福州。
清
末代皇帝溥仪算起,据说溥仪曾多次谋划外逃,但被国民党政府以及新中国政府羁押。
被瓦剌军俘获的明朝皇帝是?
被瓦剌军俘获的明朝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皇帝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扩展资料
术业有专攻,自从春秋战国发明了大将的职务后,除了像朱元璋、朱棣一样的马背天子外,天子六师一般都坐镇京师不宜轻出。对明朝政治来说,土木堡之战算是一个分界线。
1449年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除了军事指挥错误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被破坏有密切关系,是北方边防废弛的必然结果,而朝中的士大夫为防止明王朝重蹈北宋灭亡覆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单就明蒙形势而言,反倒数年之后也先被杀,瓦剌就分裂而转而向西、压迫察合台人,蒙古诸部相互攻伐。草原上再次出现与中原对峙的强主,要到15世纪末小王子(达延汗)与明交恶的时候了。朱祁镇复辟后杀了以于谦为首的武将功臣导致明军一直未能恢复战力,坐视达延汗在16世纪初完成中兴,这又不仅仅是土木之变的结果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这必然会引起相关的政策、制度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边防形势和军事制度的改变上。尽管有景泰帝的改革,但也达不到明朝顶峰时的状态。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军事制度上则是募兵制的兴起。
河北怀来县境内土木村中遗址,只剩下两段城墙的土基。2008年,当地人在土木堡战场上竖起了古战场牌坊,建立起来明朝“土木之变”遗址。文物部门开始研究古战场保护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朱祁镇 (明英宗)
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英宗率余部找到也先,太师也先见到英宗立即跪地磕头行君臣礼。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
二、简介: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战场被俘的君主?
中外历史几千年,这期间也发生过很多的战争,甚至君主在战争中被俘虏也是会发生的事。被俘虏的君主有很多。
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在十四世纪中期,英法战争越打越烈,英法百年战争普瓦捷会战中,英国国王之子爱德华带兵从海峡一直打到地中海。期间俘虏了法国国王约翰二世,逼迫法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割地赔款条约,法国国王被放出,留下一个儿子做人质,但儿子跑了,于是约翰二世又自己回来,在英国当了一辈子人质。
拿破仑大帝。拿破仑是法兰西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始人,史书记载,在法兰西帝国最强大的时候曾统一除了英国之外的欧洲国家。但在著名是滑铁卢战争中,拿破仑被英法联军俘虏,后流放到大西洋的一个荒岛上,度过了他的余生,而波旁王朝复辟,他一手建立的法兰西帝国也灭亡。
南唐后主李煜,也许他被后人记住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是因为他的诗,那个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此千古绝唱的诗。他曾被宋太祖赵匡胤俘虏,后被封为违命候,这诗正是他被拘禁在京都时的所作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声。
在宋明时期,也有很多被俘虏的君主,宋朝的时候,先后有两个皇帝被俘了,就是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父子两被金人俘虏了,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名将岳飞也曾写过这件事“靖难耻,犹未血,臣子恨,何时灭”。在这场战争中,宋朝的两位皇帝先后被俘虏,还被迫祭拜完颜阿骨打庙,称为献俘仪。后来,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昏德候,被流放到了一个边陲小镇,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一个小城,过完了他们的一生。
外国的不太了解,但是我们历史上有几个非常有名的被俘的君主。
当初吴王阖闾让吴国强大,他不幸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含恨而死。死之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夫差,不要忘了杀父之仇。夫差励精图治,将勾践逼至绝境。勾践想求和,但是夫差不允许。无奈勾践只能像人质一样,被夫差俘虏。勾践还帮夫差拉过马车,忍受了各种苦。夫差也在这之后迅速腐朽。结果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最后完成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
靖康之耻是宋朝的国仇家很,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朝的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导致国势衰弱,这时北方的女真人崛起,他们灭掉了辽国。又趁势南下,虽然有宗泽的带领下进行了应用的汴梁保卫战,但是无奈还是被金军攻破。宋钦宗宋徽宗父子俩还有他们的家室宫女都成了金军的俘虏,一同掠夺到了北方。
最著名的还要属明英宗朱祁镇,他想跟先祖朱棣一样创立一番事业,经过王振的怂恿,踏上了御驾亲征之路。当时瓦剌部在元朝残余势力中迅速崛起,明英宗为了表现自己的英明神武就带着大明主力浩浩荡荡的奔赴大同。结果王振耍滑头,给大军还绕路了,到了土木堡,面临了当年马谡在街亭一样的地步。被逼上了绝境,虽然身边的明朝将士英勇杀敌,但还是功亏一篑。明英宗也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为了一个敌人的俘虏。后来瓦剌的人也没想杀他,想留着他制约朝廷。结果明朝内部又立了一个,根本不鸟他。杀不能杀,最终还是把他放回了明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