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总的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政治,经济,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江南经济的开发,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
概括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
总的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政治 经济 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江南经济的开发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略
文化特点是:1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2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3 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甫移打下基础。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其原因,一是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三是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四是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一是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二是兴修水利;三是开发边疆地区。
(2)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实物货币盛行。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民族融合形成高潮
民族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缔造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阶段。
(1)三国时,诸葛亮治蜀,“和抚”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发展当地经济。孙吴政权招降越族,增加人口,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2)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时,出现了匈奴、鲜卑、羌、氐、羯等族大迁徒的局面。他们与汉族杂居,共同反抗西晋的压迫。
(3)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展开混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缩小,各族贵族割据势力削弱,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封建化进程。至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政治 经济 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江南经济的开发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略
文化特点是:1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2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3 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甫移打下基础。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其原因,一是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三是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四是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一是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二是兴修水利;三是开发边疆地区。
(2)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实物货币盛行。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民族融合形成高潮
民族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缔造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阶段。
(1)三国时,诸葛亮治蜀,“和抚”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发展当地经济。孙吴政权招降越族,增加人口,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2)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时,出现了匈奴、鲜卑、羌、氐、羯等族大迁徒的局面。他们与汉族杂居,共同反抗西晋的压迫。
(3)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展开混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缩小,各族贵族割据势力削弱,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封建化进程。至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有什么特点呢?
一、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政权较多,常出现多国并存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西晋灭亡以后,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政权,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的几个朝代也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二、门阀制度盛行
门阀政治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西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势家大族的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
门阀的形成,在统治阶级内部制造了一系列新的矛盾:门阀为了保障自己的特权,在政治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地主,导致了寒门地主与门阀的矛盾和政治黑暗;门阀以家族利益出发,无所不用其极,各门户之间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门阀地位的世袭化,刺激了士族对权力的更高要求,又导致了皇室于士族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决定和影响着以后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两晋南北朝政治演变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的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时代, 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多元的气象, 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学术思想上儒、玄、佛、道互相竞争、彼此渗透以及教育格局的多样化, 二是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四、隐逸现象流行
“隐逸”这个词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隐逸现象在先秦也已存在,再历经秦汉时期的发展,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传中的隐士就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他们的隐逸行为推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隐逸风尚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有很多特点,可以说它凝聚了隐逸的精华。此时期的隐士爱好非常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好,他们喜欢饮酒,注重养生,生活过得逍遥自在。这些隐士们还具有很高的学识和德行,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的典型特征。此时期的逸之风凝聚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把玄远空灵的精神气质推至极致。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西晋灭亡以后,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政权,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的几个朝代也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二、门阀制度盛行
门阀政治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西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势家大族的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
门阀的形成,在统治阶级内部制造了一系列新的矛盾:门阀为了保障自己的特权,在政治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地主,导致了寒门地主与门阀的矛盾和政治黑暗;门阀以家族利益出发,无所不用其极,各门户之间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门阀地位的世袭化,刺激了士族对权力的更高要求,又导致了皇室于士族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决定和影响着以后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两晋南北朝政治演变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的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时代, 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多元的气象, 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学术思想上儒、玄、佛、道互相竞争、彼此渗透以及教育格局的多样化, 二是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四、隐逸现象流行
“隐逸”这个词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隐逸现象在先秦也已存在,再历经秦汉时期的发展,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传中的隐士就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他们的隐逸行为推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隐逸风尚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有很多特点,可以说它凝聚了隐逸的精华。此时期的隐士爱好非常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好,他们喜欢饮酒,注重养生,生活过得逍遥自在。这些隐士们还具有很高的学识和德行,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的典型特征。此时期的逸之风凝聚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把玄远空灵的精神气质推至极致。
怎样理清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一共14个朝代。从220年曹丕称帝至589年隋朝建立,这段时间只有37年的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动荡的时代,人物多,民族杂,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冰与火之歌。不过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看似繁杂,其实是有一条主脉络的,这便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寒族的相互制衡,彼此争权的过程,往大了说就是一种社会价值观,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那就是到底是有真命天子,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国(共60年):三国时期即是寒门掌握政权的时期。
1、魏(220-265):曹魏是以出身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曹操为奠基,曹丕所建立的寒族政权,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成了魏晋中的“魏”。
2、蜀(221-263):蜀汉是以刘备为代表的打着汉室世族中山王刘胜名号的寒族政权。
3、吴(222-280):孙吴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的次等士族,所以也算不得豪门。
4、西晋(265-317):司马懿来自河内(今河南温县)司马氏,这是一个地方豪族,类似于抹大拉的玛利亚,各各他的耶稣之类的感觉,世族都有XX地XX这样的格式。司马懿的成功直接来自于世族对同为世族的他的支持,以及寒族风吹两边倒的特质。比如蜀汉境内就因为没有强宗大族的汉人组织,所以反抗力量也很薄弱,易于统治。
三国(共60年):三国时期即是寒门掌握政权的时期。
1、魏(220-265):曹魏是以出身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曹操为奠基,曹丕所建立的寒族政权,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成了魏晋中的“魏”。
2、蜀(221-263):蜀汉是以刘备为代表的打着汉室世族中山王刘胜名号的寒族政权。
3、吴(222-280):孙吴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的次等士族,所以也算不得豪门。
4、西晋(265-317):司马懿来自河内(今河南温县)司马氏,这是一个地方豪族,类似于抹大拉的玛利亚,各各他的耶稣之类的感觉,世族都有XX地XX这样的格式。司马懿的成功直接来自于世族对同为世族的他的支持,以及寒族风吹两边倒的特质。比如蜀汉境内就因为没有强宗大族的汉人组织,所以反抗力量也很薄弱,易于统治。
本文标题: 如何简洁准确地描述魏晋南北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14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