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原文_翻译及赏析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
蔡邕原文_翻译及赏析
文学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蔡邕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乱散失,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104篇传于世。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存藏书还有四千多卷。《隋书·经籍志》着录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绍仪《全汉诗·卷七》亦载其作品。严可均《全后汉文》卷69~卷80对其奏疏词赋等作品多有收录。
蔡邕诗歌现流传有400多首。但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均由其女蔡琰,在曹操的救助下,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书法
艺术创造
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作品行情
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经罕见。
柯亭
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原为驿亭,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两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南面正对古纤道,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近旁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邕所设。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在故乡绍兴执教时,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过“柯桥的柯亭”,凭吊古迹和游览观光。古柯亭遗址在今柯桥镇中学内。 在镇南,有一四面环水的“绝倭涂”。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柯桥独山村出现了一位抗倭英雄姚长子。为了纪念这位抗倭义士,人们立祠于其献身之地,易其地名“化人坛”为“绝倭涂”,并把前后两座桥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后祠倒塌,在桥头建立“姚先烈抗倭纪念碑”。该碑高6.5米,碑座呈正方形,碑身正面刻有姚长子像,背面镌刻着他的英勇事迹,称赞其“效死乡梓,名垂千古”。纪念碑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之南即为著名的柯岩风景区。
蔡邕蔡邕墓
蔡邕墓位于河南省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为逍遥岭,其阴有汉中郎将蔡邕墓。岭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汉隶体字,字大二寸,为蔡邕亲书。此碑曾坠入颍河,现为白沙杨氏获之。蔡邕,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
熹平四年(175年),灵帝诏蔡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蔡邕死葬于此。其东为白沙镇,其北为白沙水库,湖光潋灩,景色一新,为旅游胜地。
人物生平 生性至孝
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喜好黄老之术,汉平帝时曾任郿县令。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师从胡广
蔡邕少年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喜欢文学、数术、天文,还擅长音乐。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鼓得好,于是告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启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
蔡邕在家里无所事事,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设疑自通的启发,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确的而纠正不对的,创作了《释诲》来警惕和自勉。
蔡邕校书东观
建宁三年(170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受到桥玄的厚待。出任河平县长,又被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初,朝廷认为州郡会相互勾结结伙营私,于是下令互为婚姻的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互相担任监察官吏。后来又有三互法,规定互为婚姻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互动为官,禁忌更加严密。选用官吏,非常不容易。天下十三州,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担任幽、冀两州的官职,致使二州的官职缺职很久都无人接任。蔡邕上疏建议灵帝废除近禁,不要拘于时间与三互法,只要合适的就可以任用。但灵帝没有理会。
密言七事
灵帝喜爱辞赋,又创作了《皇羲篇》,因此许多人是因为会作文章才得到任用。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引来很多无操行趋炎附势的人,都在鸿都门学任职,喜欢讲一些地方风俗、乡里小事,灵帝非常高兴,不按常理来提拔他们。而几十个市井小民,谎称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的官职。当时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冰雹、蝗虫为害。而鲜卑又侵犯边境,百姓为劳役赋税所苦。
熹平六年(177年),灵帝下诏自责,并下令群臣各自陈说可行的治理国家大事的措施。蔡邕上密奏陈说应该施行的七件事:
1. 明堂月令。天子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季夏之节,居明堂迎祭五帝于郊。为了导引神气,求福丰收。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告诉人守礼化俗,这些都是帝王的大业,祖宗恪守奉行的。而有关部门常因藩国有丧,宫内生育,以及吏卒病死,经常发生禁忌,缺而不行。只看到南郊斋戒祭祀,没有废缺,至于它祀,每有不同的说法,难道南郊卑而它祀尊贵吗?孝元皇帝的诏令说:‘礼仪所敬,莫重于祭祀,所以全心全意亲自奉行,是为了表达其肃敬之情。’而孝章皇帝元和年间的旧事,再次申明议修群祀,以祈丰年,前后诏书,用心诚恳。而如今以来,更换太史,忘了礼敬的大事,听任禁忌的书流行,拘信小故,亏废大典。按《礼》,妻妾生子,斋戒,不入侧室之门,没有废掉祭祀的规定。至于说宫中有死丧的发生,三月不祭,是说普通百姓只有几间房子,不少人住在一起,不便举行祭祀。难道说宫廷广大,臣妾众多也可以不祭祀吗?从如今起,斋戒祭祀的制度,应该按照以前典章执行,才可以说对灾异的发生,作出了回答。
2. 臣听说国家即将兴盛,常常听到好的建议。往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理情况,往外也可以了解百姓的情绪。所以先帝虽然聪明圣哲,还是广泛征求意见,询问政治之所以得及其之所以失的原因。又因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不仕的高士,重视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察举。直言敢谏,不绝于朝廷。陛下主政以来,连年发生灾异,没有听说下诏征召贤能,真正应当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措施,让忠心耿耿的大臣发挥敢想敢说的精神,让《易传》所说‘政悖德隐’的话不得流行。
3. 访求贤能的方法,不只一种。有的人因道德修养好而著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谏而被人称道。如今,朝廷里面的人,没有因忠信受到赏赐的,反而常常因诽谤诬蔑而被杀害。因此群臣闭口,不敢说话。郎中张文,以前一人敢于直谏,陛下采纳他的意见,斥责了三司,群臣心悦诚服,平民百姓也高兴。臣认为应该提拔张文担任要职,用以劝勉忠贞之士,向海内宣扬,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4. 司隶校尉、各州刺史的职责是督察不法,检举坏人,分清是非。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奉公守法、痛恶坏人坏事之心,杨熹等检举劾办的,效果最好。其余有的不理不申,有的枉法曲断,都不称职。有的本人就有罪过或错误,与下面所应检举的相同。而法纪败坏,无人揭发,公府台阁也默不作声。五年诏令,议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长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陛下。这时奉公守法的人,欣然得志,为非作歹的人忧恐失色,怕得要死。但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忽然停止了。从前刘向上奏说:‘决策犹豫不决的人,为一般小人大开方便之门;养成了优柔寡断习惯的人,招来谄媚诽谤的坏家伙。’刚刚听到一点善政,转眼之间就变了卦。枉使天下百姓猜测朝政,莫衷一是。应当追定八使,揭发不法的人和事,另选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到了年终,要对三公评定好坏。让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就是祸。这样,灾害的来源,也行就可以堵塞了。
5. 臣听说古时铨选官吏,一定要诸侯三年推举一人,叫做岁贡。孝武皇帝时,郡里除选举孝廉外,还要选拔贤良、文学之士。因此名臣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事武功盛极一时。大汉的得人,只此数路而已。至于书画辞赋,只算得小才,治理国家,就不见得有能力。陛下刚刚即位时,最先讲求经术,处理政事的余暇,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如今走棋的游戏,不是推行教化,挑选人才之本。而诸生唯利是图,作文章的人很多。稍为高明一点的,也引用一些经训劝喻的话;下等的凑合一些俗话俚语,与倡优调笑取乐差不多;有的剽窃他人的作品,假冒名姓。臣每每在盛化门奉诏,录取比较好的,没有被录取的,也跟着安排工作。已经给了恩惠,不好回收,让他们保住俸禄,已经够意思了。不可再使他们治人和在州郡做官,从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孝章皇帝在白虎观召集众学士,通经释义,这是伟大的事业文武之道,应该遵守奉行。至于一般的小能小善,虽说也有可取之处,孔子认为如果以之办大事就会滞碍不通。所以君子应当立志办大事。
6. 县长的职务是治理百姓,都应当勤谨工作。给百姓办了好事,这才算有功绩。赏罚应该分明,而如今在位没有什么才能退下来的,大多被授以议郎、郎中的职务。如果才华好,不应让其列入冗散人员,如果有罪过,自然应当判罪。难道认罪怕审讯,反要求调离,互相仿效,好歹没有个标准之理?先帝典章制度,没有这个规定。应该查验真伪废除干净。
7. 臣看见许多人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臣听说孝文皇帝下诏丧服三十六日,虽说是继承皇位的君王,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至重都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诏令,不敢逾越。如今虚伪小人,本不是骨肉之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情,又没有真正的禄仕,却表现哀痛思念,这种哀情根据什么产生的呢?他们聚集陵墓之旁,假称奉孝,行为既掩饰不了他们的心迹,在义上又没有根据。甚至还有不法分子藏在里面。桓思皇 *** 祭和升柩的时候,东郡有盗 *** 的逃在孝中,原籍追捕,才服了罪。虚伪杂乱污秽,说也说不完。而且,先到的可以授官了,后来则被遣归;有的常年在陵地,因暂时回去漏掉了;有的用人代理,也得到宠荣。纷争怨恨,在大路上吵吵嚷嚷,不成体统。太子的官员,应挑选有德行的人,难道只用一些坟墓丑恶的人?没有比这还不吉祥的事。应该把他们送归田里,揭发他们虚伪诈欺。”
奏书送上后,灵帝于是亲自在北郊迎祥气,举行辟雍礼仪。又下诏把那些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的,统统改任丞尉。
同年七月,护乌桓校尉夏育上疏请求讨伐鲜卑,而犯罪被处罚的护羌校尉田晏则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灵帝命自己为将讨伐鲜卑,以此来赎罪,王甫也同意出兵。蔡邕上疏劝阻,但灵帝不听。八月,灵帝派夏育、田晏、臧旻及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等各率一万多骑兵出击,被鲜卑首领檀石槐下属三部的大人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光和元年(178年),灵帝设定鸿都门学,在其中画有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下诏州郡三公推举征召诸生。有的出任刺史、太守,有的入朝任尚书、侍中,有的竟封侯赐爵,士人们都认为与他们在一起是可耻的。当时,妖异的现象常有发生,人人惊恐。七月,灵帝下诏召蔡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至金商门,入崇德殿,让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他们关于灾异及消除变故所应当采取的办法,蔡邕用心答复。
灵帝又特诏询问蔡邕:“近来灾异变故的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朕心里也害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为了保密,要用皂囊封上。”
蔡邕于是上奏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太尉劾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叹息,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漏。蔡邕奏章上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图打击报复。
远避江海
之前,蔡邕与司徒刘郃不和,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好,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让人写匿名诬告蔡邕、蔡质几次因私事请托于刘郃,刘郃没有答应,蔡邕于是怀恨在心。决心要陷害蔡邕,灵帝因此下诏给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疏为自己辩白,但他与蔡质还是被送入洛阳狱,有关部门认为应该将二人弃市。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灵帝求情,灵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话,于是下诏将他免死,与家属被流放至朔方,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阳球打发刺客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了,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讯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蔡邕之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正遭流放,所以没有来得及写成。他因此上书所著的十意,分别首目,附在书尾(《邕别传》记载有《律历意》、《礼意》、《乐意》、《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灵帝爱怜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蔡邕自从放逐到被赦免,历时九个月。
蔡邕正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蔡邕振衣而去。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受卓所敬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他的话。
初平二年(191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为此询问蔡邕。蔡邕对他说:“地动,是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远近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才打消了这个主意。
艺术成就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的诗文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涂迍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乘马蟠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宁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晤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峣陉;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懆懆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乘舫州而溯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伫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颢颢兮,怀少弭而有欣。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终其永怀,窘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事举兮。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俦与兮。言镟言复,我心胥兮。——两汉·蔡邕《述行赋》述行赋
两汉 : 蔡邕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
展开阅读全文∨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涂迍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乘马蟠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宁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晤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峣陉;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懆懆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乘舫州而溯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伫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颢颢兮,怀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辞赋精选 , 纪行抒情猗欤明哲。秉道之枢。养□之福。匪德之隅。渊乎其长。涣乎成功。政暇民豫。新我□通。用行则达。以诱我邦。赖兹刘父。用说其蒙。泽零年丰。黔首歌颂。——两汉·蔡邕《酸枣令刘熊碑诗》酸枣令刘熊碑诗
猗欤明哲。秉道之枢。
养□之福。
匪德之隅。
渊乎其长。
涣乎成功。
政暇民豫。
新我□通。
用行则达。
以诱我邦。
赖兹刘父。
用说其蒙。
泽零年丰。
黔首歌颂。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束帛戋戋。□梦刻像。鹤鸣一震。天临保汉。实生□勋。明试赋授。夷夏已亲。嘉锡来抚。潜化如神。其神伊何。灵不伤人。——两汉·蔡邕《酸枣令刘熊碑诗》
酸枣令刘熊碑诗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
束帛戋戋。
□梦刻像。
鹤鸣一震。
天临保汉。
实生□勋。
明试赋授。
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
潜化如神。
其神伊何。
灵不伤人。查看更多蔡邕的诗文>>
什么是学生
学生,也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
好学生
好学生,又可称之为学生的“得意门生”。他们学习成绩优秀,品行优良,学习的态度积极,思路宽广,很少有依赖性,极富自主性和创造性,深受教师的欢迎与喜爱。这样的学生非常多。每当教师谈到他们的学习成就时,就会如数家珍般地谈论他们的学习和各种表现。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类似于上述学生的人。然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通过考试、智力测试或教师的提名很容易地被鉴别出来。
有争议学生
这一类学生是教师争议的对象,他们不太遵守社会或学校的规范,经常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出乎常理。但却经常受到挫折和烦恼,因为各种规章制度常与他们的行为表现相抵触,无法在这中规章制度下学习与生活,所以在学校里常被教师当做“坏学生”而无法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潜能。而创造能力强的人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自信心强,抱负大,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需要,对不愉快有更大的耐心,情绪表现广泛。
在教育色彩强烈的教育制度下,学下都会以每年培养出多少好学生或多少获奖学金的学生为荣,这并没有多大的过错。但如果我们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关怀与理解,而不是歧视他们,惩罚他们,他们在学校也同样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基本解释
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的人。
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
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
受教育者并且拥有学籍的人。
拓展解释:“学生”一词还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
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有所提高。
亦可指在校学习的人
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
晚辈
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学生也叫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
基本解释
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的人。
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
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
受教育者并且拥有学籍的人。
拓展解释:"学生"一词还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
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有所提高。
学生,也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中文名学生外文名student别名学子拼音xué shēng释义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或具有学籍的人。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受教育者并且拥有学籍的人。拓展解释:“学生”一词还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有所提高。详细解释学习养生之道《庄子·达生》:田开之见周威公 , 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学养生之道也。在校学习的人《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 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晚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宰相王溥父祚 ,少为太原掾属。宿州防御使既老, 溥劝其退居洛阳,居常怏怏,及溥为相,客或候祚 , 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 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学生》:“陈省华对客,子尧叟等列侍,客不安, 省华曰:‘学生列侍,常也。’”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金瓶梅词话》第七四回:“西门庆道:‘也是淮上一个人送学生的。’”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个个是学生提拔,如今皆成大僚了。”《说岳全传》第十回:“学生祖上,原系世代武职,故遗下此剑,今学生已三代改习文学,此剑并无甚用。”基本信息学就是学习,生是人的意思,学生,就是学习的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地方(军队等)学习的人。受教育的人或在研究机构,工作单位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一般的分类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具有独立性与独特性。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能性,在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有些不同的发展任务,要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能力与才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在社会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业有成时将走进社会;学生的学习氛围,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
中文名
:学生
外文名
:student
别名
:学子
拼音
:xué shēng
释义
: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或具有学籍的人。
学生:正在接受教育的人群
学生,也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
“学生”的别称还有:舍生、同砚席、同笔砚、同学、同窗、同门、同席、同门生、同门友、书友、学友、砚友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
“学生”一词的由来...顾名思义,指学习提高生存能力。“学生”最早称“学子”。《诗经·郑风·子衿》中有“青青子衿”。郑玄笺:“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南宋·林景熙《酬谢皋父》诗“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仍沿用“学子”一词。现在“莘莘学子”一词中,仍保留了这一称谓。
春秋时,《论语·先进》中用“弟子”代称“学生”。“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篇也沿用“弟子”一词。
战国时,开始用“学士”,称学生。《仪礼·丧服》:“大夫及学士则尊祖矣。”
东汉时,出现了“学徒”“生徒”“诸生”等词,均是“学生”之意。《后汉书·郑玄传》:“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后汉书·寇恂传》:“恂素而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汉书·叔孙通传》:“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有些词沿用至唐代。如韩愈《进学解》:“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唐代“学生”又称为“生员”。明清时,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文章中常称诸生。
北宋时,又把“学生”称“徒弟”。陈师道《胡士彦挽词二首》云:“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其间,还有“从学”“艺徒”“儒生”“门徒”“书生”“门生”“晚生”“侍生”等,都是学生的别称。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把考秀才的学生称为“儒童”“文童”“童生”。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秀士”。
自从班级授课制实行以后,开始用“学生”一词来泛指在学校肄业或在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学习的人。
可见“学生”一词曾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每一个朝代对于学生的定义都不同。
学生,也叫学子。
“学生”,顾名思义,指学习提高生存能力。“学生”最早称“学子”。《诗经·郑风·子衿》中有“青青子衿”。郑玄笺:“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南宋·林景熙《酬谢皋父》诗“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仍沿用“学子”一词。现在“莘莘学子”一词中,仍保留了这一称谓。
春秋时,《论语·先进》中用“弟子”代称“学生”。“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篇也沿用“弟子”一词。
战国时,开始用“学士”,称学生。《仪礼·丧服》:“大夫及学士则尊祖矣。”
东汉时,出现了“学徒”“生徒”“诸生”等词,均是“学生”之意。《后汉书·郑玄传》:“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后汉书·寇恂传》:“恂素而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汉书·叔孙通传》:“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有些词沿用至唐代。如韩愈《进学解》:“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唐代“学生”又称为“生员”。明清时,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文章中常称诸生。
北宋时,又把“学生”称“徒弟”。陈师道《胡士彦挽词二首》云:“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其间,还有“从学”“艺徒”“儒生”“门徒”“书生”“门生”“晚生”“侍生”等,都是学生的别称。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把考秀才的学生称为“儒童”“文童”“童生”。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秀士”。
自从班级授课制实行以后,开始用“学生”一词来泛指在学校肄业或在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学习的人。
可见“学生”一词曾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学生,先学习然后生出新的东西。这种人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之以自己的理解体会,去对知识加以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若有可能,他们会去教会另一个人甚至一群人。
学生的工作单位以及分级又各不相同,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等。他们于众生中背负着时代的重任,自然快活又有着别人难以体会的境况,可仍然心中有光,一路向前。
学生的概述
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的人; 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 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拓展解释 “学生”一词还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
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 学习养生之道
《庄子·达生》:田开之见周威公 , 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学养生之道也。
在校学习的人
《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 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
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
晚辈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宰相王溥父祚 ,少为太原掾属。宿州防御使既老, 溥劝其退居洛阳,居常怏怏,及溥为相,客或候祚 , 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 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学生》:“陈省华对客,子尧叟等列侍,客不安, 省华曰:‘学生列侍,常也。’”
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金瓶梅词话》第七四回:“西门庆道:‘也是淮上一个人送学生的。’”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个个是学生提拔,如今皆成大僚了。”《说岳全传》第十回:“学生祖上,原系世代武职,故遗下此剑,今学生已三代改习文学,此剑并无甚用。”
学生的含义一般而言,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解释,狄义的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学习的人,依照现有学制来看,它们涵括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广义的学生泛指一切受教育的学生,即在校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生的特性学生的特性即作为学生的特殊属性。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学生具有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加工的对象,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感情的人,因而具有主体性。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并不是听任环境和周围人的摆布,而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作出某种取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1、独立性。学生的独立性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组织系统,- 个独立的物质实体。学生的独立性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只有首先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 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指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工作、生活的主人,自己主宰自己,具体包括能动性、选择性和调控性。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显著特点。
1、学生,从字面意思来讲,学,就是学习,学习自己所不懂的知识与要领,达到心有所领的意思。生,新生事物,主要指人,那么学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中学习的一切对象。
2、学生普遍出现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一类人,通常称之学生,通过学习还可以获得学位证书(本科,硕士等等)。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称之为学生而被忽视的现象,请教问题的人,咨询如何乘坐地铁的人,询问如何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这些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学生”。
3、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这一词下一个定义了,学生就是指人类社会中,从懵懂无知到心有所领的过程,并把所学知识用于人类社会实践对象。
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的人; 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 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拓展解释 “学生”一词还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
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 学习养生之道
《庄子·达生》:田开之见周威公 , 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学养生之道也。
在校学习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2.中体西用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6.道尔顿制
二、简答题
1.试简要评述“环境决定论”。
2.简述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3.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分析论述题
1.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及其对北大的改革措施。
2.试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试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2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一兰喀斯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内驱力
6.恩物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简述课程的多样性。
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
1.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2.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维纳的动机理论
4.论述教育无目的论。
(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
(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
(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3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大学堂
2.三舍法
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
4.洛克的“白板说”
5.心理健康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
3.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4.教学的任务。
三、论述题
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
2.根据材料分析杜威的教育思想。
3.德育原则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4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苏湖教学法
3.进步主义教育
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
5.最近发展区
6.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二、简答题
1.德育的基本途径。
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3.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
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三、论述题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
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
4.教育的社会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5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学校管理
3.教学评价
4.课程标准
5.社会性发展
6.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要素。
3.简述盂子的教育思想
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三、论述题
1.论述德育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2.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3.论述终身教育思潮。
4.举例子论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6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班级授课制
3.榜样法
4.校长负责制
5.接受学习
6.心智技能
二、简答题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4.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2.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3.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4.举例论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7 年真题
一、选择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看书名和理论思想,选择对应的人名。(具体题目内容缺失)
二、名词解释
1.操作性条件反射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班级授课制
4.双轨学制
三、简答题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2.赞科夫发展性教学原则。
3.评述癸卯学制
4.评述我国基本学制。
四、材料分析题
1.用自我效能感分析材料。(材料部分缺失)
2.辨析教育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还是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怎么协调二者冲突?
3.评述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选两个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8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思潮
2.有教无类
3.隐形课程
4.全纳教育
二、简答
1.简述斯宾塞生活准备说
2.简述韩愈对与教师问题的见解
3.简述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4.简述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包含哪些内容
三、论述
1.一位校长说“如果没有升学率的压力,一定会好好搞德育”试通过学校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分析这一论点。
2.材料:一位老师学习了现代教学方法之后,决定运用课堂中。于是她决定使用“成功教育”的方法,但是没有成功
(1)试通过强化理论分析这位老教师的方法问题在哪里。(2)你如何帮她改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201 9 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课程
2.学制
3.观察学习
4.颜氏家训
二、简答
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2.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
3.简述德育过程的定义并说明其规律
4.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
1.学生问老师:‘我非常清楚我们家一个月能收多少房租,我的钱够我花一辈子了,我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分析并评论这位学生的想法,并说明教师应该如何引导?
2.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不理想,他对同学说:“大家都在猜老师会默写哪一篇文章,你猜中了,我没猜中。”可见所有成败人们都会寻找解释和借口。
维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说明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实践启示
记汉代的书法家、书学和书法用具
一、汉代书法家
汉初相国萧何订《尉律》,对两汉正字、书法教育、书写水平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善书者在入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1、各有风范的士大夫书家
杨雄:成都人,编《训纂篇》,续《仓颉篇》,提出“书,心画也。”指出了书法与书写者性格及思想情感的关系。
陈遵:杜陵人,其书写尺牍为当时的人收藏,这是民间收藏书法的最早记载。
刘睦:善隶书、草书。
曹喜:善篆书,后人将悬针、垂露法归于曹喜所作。
杜操:善草书,雄峻有力。
崔瑗:善草书,著《草书势》,善篆书。
崔寔:善草书。
张超:善草书。
蔡邕:大书家。正定《六经》,刻碑石。传世有《独断》、《女训》等104篇。善篆、隶,存世仅《熹平石经》残石,且存疑。
王次仲:此人生卒不详,其事迹也有多种说法,传其以隶草作楷法,应不确切。
刘德升:传其造行书,应不实。
邯郸淳:六体皆工,其古文和篆书影响最大,以小字为胜。
2、专精草书的西州书家
张芝:书法史上第一个流派——草书流派的领袖人物。精草书,号称草圣,传为今草的创造者。凡家中衣帛,必先写过字后再洗净使用。主张“匆匆不暇草书”,即不轻易下笔,下笔必须成为传世之作。
汉代的笔很小,蓄墨量少,书写字字独立,笔画不相连续。张芝改良了毛笔,能连绵写字,与左伯纸、韦诞墨并称。
在汉代,书家并不能因善草书而入仕,所以草书家对书法的专研更多的抒发情感和追求艺术美,而非功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草书(今草)讲究萦带照应,字字连续以及周围形式布置。
张芝及其书法↓
在长安以西地区,还有一批草书家,有梁宣、姜诩、韦诞、田彦等。他们形成了草书的流派。
3、工鸟篆八分的鸿都门学书家
鸿都门学是灵帝以文学艺术与太学经学对抗的机构。专习辞赋书画,书法主要擅长鸟虫篆和八分书。
师宜官:尤善八分书,大小字皆精通。有《耿球碑》传为其所作,西晋时尚存。
梁鹄:善大字八分书。其人品不佳,备受士大夫攻击。传世有《孔羡碑》。此碑在清代评价不高。
鸿都门学对后世影响很小,其书法造作、僵化,很快湮没不闻。
二、汉代的书学
书法在汉代成为了自觉的艺术,相应的理论、技法、研究和批评著述逐渐产生。
1、许慎《说文解字》
许慎,汝南召陵人,于100年撰《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用六书理论系统说解分析字形。共9353字。原本已经篡改,今通行的是宋徐铉校订,称大徐本。
许慎的《说文解字 叙》是比较系统的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记载资料。
《说文解字》起到了解读甲骨、金文的桥梁作用,成就堪称不朽。
许慎和说文解字↓
2、崔瑗《草书势》
《草书势》是今存最早的一篇纯粹谈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对草书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推断,即在隶书基础上,由仓促紧迫简略而成。
他对草书的描述是由隶篆的静态转为动态美。并将草书的关键“持引不发”描述为“势”。而“势”也成为汉晋以后的一种文体。
3、蔡邕的书学理论
蔡邕著有《篆势》、《笔赋》等书法著作。
《篆势》对篆文的发展历程、字形特点、笔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赞美。
《笔赋》对毛笔的制作、性能、功用进行了描述和礼赞。其文重点对毛笔完成教化的功能进行了颂扬,而对艺术功能仅一笔带过。
4、赵壹《非草书》
《非草书》为杂文体裁,对西州草书热泼凉水降温。对草书趋于艺术化而失去适用性进行了批判。并强调天资学问的重要以及个人气质、个性对书法的影响。这也是书法批评史上第一篇重要的文章。
三、汉代的书法用具
1、笔:
传蔡邕著作提到:“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是中国书法最重要的工具。
在传说的秦将蒙恬造笔前的1000多年,商代就已经用毛笔书写了。
在河南出土的商代遗址就发现了毛笔蘸朱砂写的文字。而最早的毛笔则是楚国时的毛笔。古代毛笔细长且顶端削尖,可将其插在发间,便于取用。
汉代的毛笔多用秋冬的兔毫,也有狼毫、兼毫。且笔头可更换。
前文述张芝善作笔,东汉的制笔工艺已非常成熟,可达到尖圆齐健四德具备。
2、墨
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用天然矿石作为颜料在陶器上作画。
汉代的墨为圆形或颗粒状,放在砚台上用研子研磨。传韦诞作“合墨法”,改良了墨的工艺。
3、纸
两汉主要的书写载体是简牍和帛,但西汉时已经发明和使用纸。目前所知最早的纸是甘肃天水出土的纸质地图。另发现的查科尔帖纸是有字迹的古纸。
蔡伦用树皮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贡献巨大。后左伯对造纸术再次改进,生产出更适合书法的纸,堪称与蔡伦齐名。
4、砚
汉代的砚台多配有研子,典型的形式包括石板砚和三足圆形砚。
5、削
又称书刀,与笔以刀笔并称,用于刊削简牍上的错字。魏晋以后随着纸的普及而不再使用。
下一章将进入书法史上最辉煌的魏晋时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