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曹操为什么还要控制汉献帝?曹操控制汉献帝是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因为三国时期,即便是汉朝名存实...
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曹操为什么还要控制汉献帝?
曹操控制汉献帝是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因为三国时期,即便是汉朝名存实亡,但是天子依然是唯一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号令诸侯的人。当时控制汉献帝的这个大礼盒本应该由袁绍揭开,然而袁绍身边的军师郭图却建议袁绍不要行此举,由于郭图的错误判断,这才让袁绍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机会拱手让给了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曹操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虽然汉王朝孱弱,但在百姓心中依然有权威性,因此“挟天子”可得民心;另一方面,在那个时期若是谁当了第一个动摇汉王朝的人,那么便是那个时代的“出头鸟”,其他各方势力的人必定会打着消灭反贼的旗号公然结盟讨伐,因此挟天子是必行之计。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为了让汉献帝乖乖听话,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汉献帝虽然昏庸无能,但是好在有一个皇室身份,是天下名正言顺的皇帝,人们天然地对他有崇敬感,因此得了汉献帝,曹操才能让人民认为他在匡扶汉室,是在替国平乱,朝中的文武百官和各封地的时候也会因为曹操打着天子名号而不得不服。
当时,曹操掌控的曹魏势力势头最猛,东吴和蜀汉还在发展中,还有袁绍等群雄也纷纷在扩大势力,曹操的曹魏阵营在当时属于人人都要防范的。而此时的曹操若是不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号,而是自立门户建立新王朝,那么其他势力必然可以打着“消灭叛贼”的旗帜公然讨伐曹操,曹操也正是明白这个原因,才选择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既然刘备想匡扶汉室,那为什么还要自己称帝呢?
三国时期,刘备始终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他一心想匡扶汉室,所以很多仁人志士选择投靠他。那大家是否好奇,刘备后来又为何要称帝呢?
解读这个问题,其实要从两个时期来看。一个是刘备没有攻下益州前,一个是夺得益州后。我们先从攻下益州前来看,古人想要起义,一定得名正言顺,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是为了匡扶汉室而举兵。
其实这点他很聪明,虽然当时天下大乱,但是汉朝毕竟是正统皇朝,从思想上来看,很多人还是希望匡扶汉室的。
而刘备就是利用了这个心理,让很多人前来投靠他。而且这些投靠大臣都是忠心耿耿的,他们不仅为了刘备,更是为了大汉江山。
其实不光刘备一人,曹操表面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的口号还是希望匡扶汉室,所以很多大臣愿意投靠他,这当中就包括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荀彧,他就是忠于汉室的大臣。
当年有人提议曹操称帝,荀彧是极力反对的。据说荀彧就是被曹操赐死的,因为他阻挠曹操称帝。
那曹操为何后来没有称帝呢?如果他称帝了,他就是贼臣子,不仅手下的人要反他,全天下的人都要反他,当然这也是前期刘备不称帝的原因之一。
那刘备后来为何又称帝了呢?其实最主要曹丕把汉献帝赶下了台,最后自己称帝了,这也让刘备找到了称帝的理由。
既然天下没有汉室了,我刘备称帝,那就是汉室。而在当时这个形式下,如果你不称帝根本不是曹魏的对手,唯有称帝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其实有一个细节说明刘备早就想称帝了,他给儿子取名刘禅,禅有着禅让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刘备的狼子野心。
他匡扶汉室是假,想要称帝是真。在他眼里,汉朝已经灭亡了,这样他就可以自立为皇。什么匡扶汉室,这都是刘备骗人的把戏。
所以说刘备只是一个伪君子罢了,但是自古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刘备能够建立蜀国,代表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虽然手段并不是很光彩,但是他还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帝王。
东汉末年如果益州牧刘焉想以“匡扶汉室”的名义重新夺回汉朝江山,重点要如何去进行策划?
1刘焉如果按照地理位置,军队还有将领,还有粮食来分析n2想以“匡复汉室”的名义,按照当时所在的领地范围之内,还有他们当时手下的将领,还有拥有的多少粮草?刘焉他该要怎么做?首先就是攻打汉中,但一定不要派张鲁去。只派别部司马张修去。抵定汉中后,迅速派人与马腾韩遂联系,共同出兵,这是最佳的一次机会。因为马腾韩遂这时候本就要率部去长安,只是历史上最终失败而回。
达到长安后,与马腾韩遂分兵驻扎,派人去长安悄悄绑架贾诩回营。贾诩在手,天下可有。不用硬怼,暂时交好于李傕或郭汜,并私下与杨奉以及国舅董承套近乎。
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全力保护汉献帝到达长安。然后用曹操的战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封马腾韩遂,安抚住西北。下一步就主要扶植曹操抗衡袁绍,无需拉拢袁绍,其对汉献帝以及汉室毫无兴趣。
等曹操袁绍鹬蚌相争时,派人暗杀许攸,切忌不要让官渡之战重演,最好能借袁绍之手除掉曹操。剩下的袁绍只是冢中枯骨,即使无法一时消灭,但也不成气候了。
北方抵定后。直接下圣旨让刘表入朝任职,其为宗室,不交权将失大义,讨伐之。攻占荆州后,分两路,一路渡江,一路沿江南下。江东可平。
之后慢慢就是宫斗了,因为刘焉是宗室,要比禅让更简单些。汉献帝最终无子,立太子于刘焉,次年汉献帝自任太上皇,传位给刘焉。
东汉末年诸侯的实力很弱,匡扶汉室靠刘备的理由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汉室宗亲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而且他们其实比刘备的血统更加的亲近皇室,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候,势力最大的并不是曹操董卓,反而开始势力最大的是这些汉室宗亲,这群人中随便的一个都比后来的袁绍、董卓。曹操实力要强,但是自己的势力却慢慢减少,反而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这是为什么呢?
在当时的汉室宗亲中,都是慢慢看着别人的实力越来越大,刘焉是最先提出牧制度,当时汉灵帝就是听从了刘焉的意见建立了五个强大的诸侯,这五个人任何一个人的实力都要比刘备强,但是仍然没有拯救了汉室,一个都比一个过得窝囊。
刘焉的能力在这群汉室宗亲中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从开始他就知道朝廷昏庸无能,于是提出了牧制度,使得自己割据一方,在他胜任益州牧之后立马派张鲁去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当时刘焉的野心已经展现出来了,他已经想取代汉室。但是张鲁也是一位有野心的人,他占据汉中以后杀掉了汉使,而且他脱离了刘焉,而刘焉因此以张鲁隔断了他与朝廷的联系为由,断绝了与朝廷的联系,后来在诸侯去讨伐董卓的时候,刘焉也没有出兵,完全不将自己当成是汉室的人,甚至都有过自己称帝的想法,但是被刘表举报了这件事情也就作罢。
但是刘焉的儿子就比较没用了,他连汉中的张鲁都打不过,而且还请刘备入川,也不懂得重用贤臣,就连法正这么有名的谋士在他手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且还拒绝自己手下谋士的正确策略,最后他还有上万名守军,但是他还是放弃了抵抗,直接投降于刘备,其实刘璋最后也是为了百姓才不愿意与刘备开战而选择投降。
刘繇其实是能力挺强的一个人,但他遇到了袁绍,袁绍一开始就霸占了淮南,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有真正的上任,导致他没有能力去对抗曹操,后来绕去了江东,好不容易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但是没过多久以后就被孙策消灭了,诸葛亮曾说刘繇本就没有进取之心,看着孙策慢慢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却没有任何表示,使得自己被灭,而不是一开始就将孙策灭杀在摇篮之中,所有这位也算得上窝囊。
别的汉室宗亲更加不如这两位了,所以光复汉室的重任,只能交给刘备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