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谁是秦庄王1、秦庄王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
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谁
是秦庄王
1、秦庄王
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秦庄襄王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2、秦始皇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3]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扩展资料秦庄王的故事:
奇货可居
由于秦庄襄王的母亲并非安国君(秦昭襄王世子,即后来的秦孝文王)所宠爱的妃子,加上安国君有儿子二十多人,故被送去赵国为人质,称为“质子”。
当时秦赵两国不时交战,故他在赵国为质子之时,受到的待遇很差。当时在赵国的商人吕不韦富甲天下,遇见子楚的时候,以为“奇货可居”。
吕不韦认为,只要为子楚在秦国争取到安国君继承人的地位,即可使吕不韦的获利不计其数。吕不韦并为子楚到秦国争取安国君所宠爱而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欢心,成功令安国君以子楚为世子,安国君即位为孝文王一年而驾崩,子楚继位为秦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庄襄王
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待敌是谁,这里告诉你答案,真是出乎意料。
“打败不了强者就混淆强者的血统”是传统文人的老把戏,特别是在古代,经常冷酷地编织它。 比如说元朝最后的皇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是赵宋的子孙。 经常被人说成:宋恭帝赵显被西藏萨迦寺命令出家(这是事实),期间与一名女性坠入爱河生了一个孩子。
有一天,元明宗去烧香碰巧见到这个孩子,以为有帝王之相就带他去领养,取名为妥欢帖睦尔。 后元明宗猝死,皇太后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把欢帖睦尔召回宫殿,让他当帝王。 这个故事不仅让汉室江山回到汉族手里,还为宋恭帝报仇。 也有为了这样的说法而寻找“佐证”,再编辑的人。 甚至明成祖看历代皇帝的画像时,认为元顺帝像赵显,不像元明宗……
在众多文人的说法下,这个故事让汉室江山重回汉人之手,并且还为宋恭帝报了仇。但为了让这个说法更冠冕堂皇,还有一些人,再一步吹捧,说是明成祖朱棣在看历代皇帝图像的时候认为元顺帝长得像赵显而一点都不像元明宗……
清朝的大家都很清楚:乾隆被说成是海宁陈阁老的孩子,一般的说法是雍正为了争皇位急于生儿子,所以不惜和女儿在陈家交换儿子。 这个故事最大的bug是乾隆上面还有个哥哥,前面死了几个人,三哥弘时还活着。 乾隆在1711年出生。 那个时候弘时都七岁了。 也就是说雍正不需要为帝位之争生儿子。 “换子”更是胡说八道。 但是,这个故事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我想也有金庸的功绩)。
综上,“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吕不韦”的传闻,严重怀疑是剩余的六国文人制造的恶心说法……。
母亲 :赵姬
秦始皇的父亲是赢子楚还是吕不韦,是个谜。这个历史问题困扰了我们无数年,当然历史是无法揣度的。 个人认为:秦始皇的父亲为吕不韦的可能性更大。
1、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吕不韦列传”所记载(当然有关秦始皇的所有事实,目前也都以“史记”的记载作为依据),秦始皇的确为吕不韦所生。以下文字载录于正史司马迁的《史记》之《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
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
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
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
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
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
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
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
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2、吕不韦是赵姬的第一任夫君,后因赢子楚需求,吕不韦把老婆让给了赢子楚,秦始皇是赵姬与赢子楚结婚后生下的。至于结婚后过了多久剩下的无从考证(不然问题就明朗了)。不过有几个疑点:①秦始皇天生聪慧,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正常情况,父子么,总有点相似。大家清楚赢子楚没有多少才智,而吕不韦是名成功的商人,经济投机,政治投机,样样精通,还有点野心。②如果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这就是一场大阴谋(或许是无心),至少吕不韦和赵姬是不会透露任何有关信息的。所以这个说法从何而来?这就要提到一个人缪毒,此人有很大野心,利用太后赵姬平步青云,和赵姬生有两子,想立自己的儿子,废掉秦始皇。所以为了名正言顺,很可能宣传秦始皇不是嬴字楚的儿子,他想都是赵姬的儿子,为什么就秦始皇能当国君。那么他的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当时,赵姬也被他完全掌控,甚至不组织他对抗自己的儿子,所以会不会是赵姬因为迷乱时,透露了什么,也很难说。
3、子楚死因仍然是个谜。
公元前247年5月,异人病死。死时才三十五岁,仅坐了3年王位。而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子楚怎么就早早驾崩了呢?
子楚早死一事,令后人产生了许多联想。有人认为,是吕不韦害死了他。因为,子楚只有早一点死掉,吕不韦与赵姬生的儿子嬴政才能早一点继承王位。再说,吕不韦与老情人赵姬一直藕断丝连,也只有让子楚死掉,这对老鸳鸯才能破镜重圆。
《东周列国志》在写到子楚之死时就采用了闪烁其词的笔法:“再说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得疾,丞相吕不韦问疾。因使内侍以缄书密致王后,追述往日之誓。后旧情未断,遂召不韦,与之私通。不韦以医药进王,王病一月而薨。不韦扶太子政即位,时年仅一十三岁。尊庄襄后为太后。封其母弟成峤为长安君,国事皆决于不韦,比于太公,号为尚父。”
一句“不韦以医药进王,王病一月而薨”,虽未明说吕不韦将庄襄王毒死,但用意昭然,如此春秋笔法,怎么不令人产生某些的联想!
当然,吕不韦将庄襄王药死之说,只是后人的猜测,于史无据。
也有人认为,子楚是纵欲而亡。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就采纳了这个说法。
4、有关专家说法:
北师大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说,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尽管有许多人对《史记》中的记载产生过质疑,但没有强有力的论据可以推翻司马迁的说法。所以,我们不得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
孙家洲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史记》虽然具有文学色彩,但它并不移花接木。《史记》记载,(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期,古音为ji,即一周年。就是说子楚娶了赵姬一年后,赵姬才生嬴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样的话,嬴政是子楚所生,还有什么问题。
秦始皇果真是私生子?由于年代久远,事实已无法查实,但也有专家对《史记》关于始皇的记录提出质疑。在这部史书中,秦始皇的形象始终不怎么样。司马迁因祸遭到残酷的宫刑,在他的笔下,历代酷吏、暴君多少被涂上不良的墨迹,“也不能排除,司马迁在记录秦始皇时,因反感而夸大其辞。”这位专家说。
对于秦始皇来说,最熟悉的女性莫过于母亲了。在秦始皇4岁的时候,父亲异人将他们母子作为人质留在了赵国。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的姬妾,所以“两个父亲”的传言一直伴随赵政的成长,再加上赵国人的唾弃、鄙视都让年幼的秦始皇对母亲———这个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满了爱与恨的复杂感受。
秦始皇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出生在赵国一直到10岁,这个阶段正好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无法发展出对远在秦国父亲形象的认同,也无法发展出对母亲形象的认同,更无法发展出对仲父———吕不韦这个也许是亲生父亲形象的认同。这些复杂的状况造成了秦始皇复杂的心理感受。他必须依靠唯一的女性———母亲才能生存下来,他却又鄙视和讨厌自己母亲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造成了他幼年心灵巨大的创伤。所有的这些创伤带来的不良情绪都会投射到母亲———这个唯一的女性身上。
赵显的生平及死因,你知道哪些呢?
赵显是现在的浙江杭州人,临安府钱塘县人士,是当时宋代第十六换皇帝,再后来因为触犯了文字狱被元英宗赐了死罪,也就是在赵显五十二岁的时候去世的。生平经历是非常的曲折,主要还是集中在寺庙,毕竟赵显在寺庙里待了好几十个年头,也算是人生最为繁华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寺庙,在西藏高原的一个土寺庙中待了这么久,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也是因为世上的一些事情让赵显觉得只有这里才是自己的容身之地,所以赵显的一生是比较曲折的。
在咸淳十年的时候,赵显继位,那时候是因为宋度宗去世,当时就是驾崩的意思,赵显也是因为宋度宗的懿旨继位的,那时候的赵显才四岁左右,后来改成德祐元年时期,当时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天气不是特别的好,雨水很多,老百姓淹死的特别多,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同年九月时候,发放赈灾粮食,十月就发生了地震。
后来元军南下,也是赵显继位的时候,那时候的南宋时期已经纷纭变幻,元军向南宋发起来总攻,后来德祐元年时候濒临健康城下。经过了许多的战争,那时候我们熟悉的鲁港之役,就是在南宋部队遭受到重大的打击之后损失相当的惨重,后来将士们的士气也不是那么的高涨。随着蒙古铁骑的逼近,那时候的临安府已经上下惶恐,可以说是该逃走的都已经逃走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特别是一些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庭,也是带头逃跑,那时候的赵显也是没有办法再去挽回当时的局面。
后来在元二十五的时候,赵显皈依佛门,那时候赵显才十八岁,可想而知,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皈依佛门是怎样的一个心理,所以赵显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寺庙度过。
宋恭宗赵显是南宋的第七位皇帝吗?
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占领。宋朝公帝投降,南宋灭亡,此后,文天祥率领的反元烈士虽仍在抵抗,但最终未能击败强大的蒙古骑兵。南宋仅存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在雅山海战中被消灭,元朝统一了中国。宋朝的宫帝登基时只有四岁,当时谢太后是助理大臣。公帝年轻时即位,他从宋独宗手中夺取的江山早已布满了窟窿。南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朝军队南下攻打临安城,南宋大势消失,宋朝的宫帝被封为英国公爵。
后来,在1288年,元朝世祖派贡帝到吐蕃学习佛教,法定名称为“尊”。他翻译了博大精深的佛教著作,如《百法论》和《明朝》,为藏传佛教(古代汉语)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质上,南宋末代皇帝是元朝投降后赐给英公的。英公死的时间和方式在元朝历史上没有记载。元英派之所以说它将死于年昌的一本书中,元代著名的禅宗僧侣。元英派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监狱的字眼。
1274年,老赵坚在汉奸大臣贾思道的支持下登上了上帝的宝座。1276年,元朝军队维奥到临安,南朝朝廷和南朝的南朝朝廷。1276年,宫帝没能让他放弃城市的安宁。这一次,宋朝的宫帝只有6岁。他很愚蠢,但他在放纵和享乐方面有着不同的天赋。与养父宋立宗相比,他的荒诞其实比蓝还要好,赵真即位后,将国民政府的全部权力交给了权力大臣贾思道。
他整天坐在后宫里,喝着酒,享受着他的妃嫔们。当国家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时,宋宫皇帝和全太后被护送到元朝的大都。他们虽然忍受着亡国的痛苦,但也应该感谢元朝的仁慈。宋朝皇帝,很少是蒙古族的性别,晚年是萨迦派的祖先之一,福地托是元顺的生父,元朝最后一位皇帝,朱元璋的前世,明朝开国皇帝,三代人。
元顺帝是赵显的儿子吗
度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杨淑妃所生的赵昰7岁,全皇后所生的赵显4岁,俞修容所生赵昺3岁。
谢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众人以为杨淑妃所生赵昰年长当立,但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子,于是赵显被立为帝,是为恭帝。恭帝此时年纪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在理宗和度宗统治时期,宋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恭帝即位不满二年,宋廷就投降了元朝。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后人写诗讥讽道:
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孤儿寡母:南宋王朝的灭亡
赵显即位之时,宋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宋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
咸淳十年九月,元军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十二月,伯颜率兵进逼鄂州,在青山矶击败宋将夏贵率领的鄂、汉守军,汉阳、鄂州相继陷落。伯颜留下部分士兵守卫鄂州,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以宋朝降将吕文焕为前部,继续东下。沿江城池的守将多是吕氏旧部,元军所到之处,这些人纷纷归降,元军得以顺利地突破长江防线,于德佑元年(1275)春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兵临建康城下。
鄂州陷落后,长江防线洞开,南宋朝野内外大震,京师各界都把希望寄托于贾似道身上,呼吁“师臣”亲征,指望他能像理宗朝那样取得“再造”之功。贾似道不得已,在临安设都督府,准备出征。蒙军的一路统帅刘整原系宋朝骁将,理宗末年,贾似道在武将中推行“打算法”来排斥异己,刘整为其上司利用“打算法”迫害,被迫归降蒙古。贾似道对刘整的能力知道得一清二楚,由于惧怕刘整,他迟迟不敢出兵,直到德佑元年正月,听说刘整死后,他才高兴地说:“吾得天助也。”上表恭帝,请求出征。
贾似道抽调各路精兵10余万,装载着无数金帛、器甲和给养,甚至带着妻妾,离开京城,阵势绵延百余里(约相当于今天的40公里)。二月,行至芜湖,与夏贵会合。夏贵一见贾似道,从袖中抽出一张字条,上写:“宋历三百二十年。”言下之意,宋朝历时已近320年,国势已尽,不要为它丢了性命。贾似道心照不宣,点头默许。
贾似道到达前线之后,率后军驻扎于鲁港,命大将孙虎臣统领前军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夏贵率战舰3500百艘横列江上。贾似道深知蒙古军队的勇猛,不敢与之正面交战,仍然幻想走开庆元年(1259)同忽必烈讲和的老路,因此下令释放元朝俘虏,送荔枝、黄柑等物给伯颜,希望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但此时元军的目标在于灭亡南宋,称臣纳币已不能满足元人的贪欲,求和的请求被断然拒绝。两军交战,伯颜连续突破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直抵鲁港,宋军大败,死者无数,江水为之变赤,贾似道仓惶逃到扬州。
贾似道位居平章军国重事、都督诸路军马,度宗尊之为“师臣”,众臣视之为“周公”,却如此不堪一击,时人讽之曰:
丁家洲上一声锣,惊走当年贾八哥。
寄语满朝谀佞者,周公今变作周婆。
贾似道战败后,成为众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现处死贾似道的强烈呼声。谢太后却认为,贾似道勤劳三朝,不能因为一朝之罪,失了对待大臣的礼数,仅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循州安置,并抄没其家产。行至漳州,贾似道于木绵庵为监押官郑虎臣所杀,结束了其擅权误国的一生。
经过鲁港之役,南宋部队损失惨重,士气严重受挫。伯颜继续沿江东下,德佑元年十月,元军自建康分三路向临安挺进。伯颜亲率中军进攻常州。常州地处交通要道,扼守临安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伯颜在此投入了20万军队,常州知州姚訔、通判陈炤等奋勇抵抗。伯颜驱使城外居民运土填充护城河,甚至将运土百姓也用作堆砌材料,最终筑成环城堤防。十一月十八日,元军总攻,两天后常州城被攻破,元军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上万人被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幸免于难。常州大屠杀产生了蒙古入侵者所希望的震慑作用,随后,当元军逼近平江时,平江守将未经接战便献城投降。
随着蒙古铁骑的逼近,临安府内人心惶惶,大批人试图逃离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带头逃跑。同知枢密院事曾渊子等几十名大臣乘夜逃走。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倪普等人,竟暗中指使御史台和谏院弹劾自己,以便卸任逃走,御史章未上,二人已先逃跑。谢太后严厉谴责了这些不忠之臣,下诏说:“我大宋朝建国三百余年来,对士大夫从来以礼相待。现在我与继位的新君遭蒙多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有一人一语号召救国。内有官僚叛离,外有郡守、县令弃印丢城,耳目之司不能为我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竟然内外合谋,接踵宵遁。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却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然而,太后的谴责在蒙古铁骑的威胁之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不能激起内外官员为宋室而战的信心。德佑二年正月短暂的休战后,仅有6名官员出现在朝堂上。官员的逃跑瓦解了军心、民心,使宋王朝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皇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擅权误国的贾似道已被罢免,此时朝廷如果能够振作起来,任用贤臣,局势或许还可以扭转。但恰恰此时,朝廷却犯下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任命陈宜中为相。在陈宜中的主持下,宋朝终于陷入万劫不覆的深渊。陈宜中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陈宜中本为贾似道所援引,贾似道兵败以后,他却率先提出处死贾似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毫无廉耻。统帅禁军的殿前指挥使韩震提出迁都建议,他竟然私自将其骗到自己家中杀害。
陈宜中长期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豪言壮语来获得权势,提高自己的威望,但事实上却是一个优柔寡断、冒充抵抗英雄的胆小鬼。德佑元年春夏之交,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朝野内外纷纷要求他亲往前线督战,他却犹豫畏缩,不肯出城。显而易见,陈宜中不可能为宋朝冒生命危险。七月份,他离开临安,逃到了远离前线的南部沿海地区,要求朝廷在这一地区给他安排职务。他拒绝朝廷派来请他回朝的命令,太皇太后无奈,亲自给他的母亲写信。在他母亲的干预下,陈宜中回到了都城任职。太学生对陈宜中的逃跑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指责他畏首畏尾、胆小怕事,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两面派,是和贾似道一样的误国之臣。
陈宜中当国,行事摇摆不定,徘徊在和与战之间,不能作出决断。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才能。德佑元年年底,局势在他主持之下,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以图背水一战,胆小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一意求和。德佑二年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哀乞伯颜念上天好生之德,对宋朝皇室从宽处理。元朝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便再一次抛弃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于当天夜里逃离了临安。
陈宜中逃走后,蒙古铁骑已兵临城下,局面已无可挽回。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被伯颜扣留,谢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
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赵显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