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看哪个版本的比较好?我,大专文化,想读读《老子》,但读不太懂。看点什么样的辅导性的书比较好?《老子》有很多版本吗?还...
读《老子》,看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我,大专文化,想读读《老子》,但读不太懂。看点什么样的辅导性的书比较好?但是我想读《老子》,参较注译本固然重要,但似乎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就是尽量多地联系道家学派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其它哲学经典来读。
在道家内部,《庄子》是要读读的吧?在道家外部,《易经》,以及《易传》,也就是《大易》,是要读读的吧?再有,儒、墨、道、法四家共称先秦的四大“显学”,所以对于儒家、墨家、法家等三家的先秦哲学典籍实际也都不妨稍涉猎涉猎。有了比较,才好去廓明《老子》哲学的特质了。
我想,若真能循此进路以研读,一定是会大有收获的吧?
想起来,对于《老子》义理,还有两个重要文献值得注意,一就是汉代严遵的所作的《老子指归》,一就是前说的王弼所作的《老子指略》。
不过,区区还是那句话,读《老子》不可太过依赖注本、译本及诠本了。这些注本、译本及诠本,都不可避免地要带有著者自身理解的某种偏见,并且事实上原典也是向解释、向读者开放的。还是尽量多在各种内部、外部的原典之间体会、比较吧!
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老子》有何异同?
郭店楚简老子只有两千字左右,距老子时代仅一百多年。马王堆老子是全篇有四千多字,材质是帛书的,距老子时代二百多年。
道德经分出土版和传世版 哪一版更接近老子的思想?
说到《道德经》大家也知道的是老子的著作,是老子核心思想的结晶,但是这个《道德经》其实是分两个版本的,一个是分出土版和传世版的,而且这两个版本都还不一样,有非常大的区别,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两个版本哪个一个比较的正确,哪一个比较的接近老子的思想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传世版 是指以西汉河上公本为母本,河上本、严遵本,魏晋时期的王弼本以及初唐的傅奕等版本为主体的《道德经》解读本系列,其中以河上公本和王弼为主要传世本,严遵本洋洋洒洒,古奥艰深,几乎是另一部加长版的《道德经》,读起来很费劲,故普通读者喜爱者较少。
出土本 是指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本》和1993年10曰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老子》竹简甲乙丙本。
两种版本相比较,当然是出土本更接近老子思想。河上公本人生卒年月不详,但因与汉文帝刘恒同时期人,也就是说,河上本应该在汉文帝时期面世的。汉文帝,名刘恒(前202年—前157年),为避讳刘恒的名号,河上公的《道德经章句》中“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中的“恒”字全部换成“常”字。从这一点上来说,河上本不能早于汉文帝刘恒,只能在他同时或之后。
楚简本《老子》比长沙帛书还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老子作品。竹简本入葬时间约为前4世纪至前3世纪初,距离老子成书时间约有两百年,抄写时间应该朝入葬时间之前推几十年,即抄写时间距离老子大约150年左右,且老子是楚国人,所以楚墓《老子》,一定与《老子》原始祖本更为接近。
这两种出土本中,长沙帛书的内容与传世本内容接近,与郭店本内容有些不同,主要原因是抄写过程中,借用通假字现象普遍。
但出土本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是出土文物,又多次被盗,难免破损不全,甲乙丙三种版本又散乱不齐,加之抄写有误,漏字、衍字、通假字较多,只是内容较少,只有传世本和帛书本的五分之二,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总起来看,最接近老子思想的是楚简本,但是由于内容偏少,所以在阅读是,还是传世本为主,以出土本为参照,互证互补,才能更好滴理解《老子》和老子的思想。
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老子》有何异同
1、书写用料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是用竹简记载的。
马王堆《老子》是帛书记载的。
2、字体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用篆书抄写,《老子》乙本用隶书朱写。
3、牌本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主要是《老子》甲组、《老子》乙组、《老子》丙组。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
4、意义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
简本《老子》分见于传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传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存2046字,约为传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简本《老子》亦不例外。故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有的数量。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两种抄本,篆书抄写的甲本比隶书抄写的乙本,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
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之。
帛书隶书《老子》乙本,属子西汉前期隶书,书体虽然仍带有篆意,但用笔已从圆转向隶书方折转变,横画略右上方斜出,稍显波磔,远笔粗细、红重相兼,尤其是捺笔厚重有力,已具有早期隶书的古拙朴质风格。
而在字与字之间,分行错落,结字匀称,显示了良好的整体章法效果,堪称西汉前期隶书作品的佼佼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郭店楚墓竹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王堆帛书· 老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