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的习性是什么?貉的习性是什么?人工喂养会不会改变?,貉生境颇广,平原、丘陵、河谷、溪流附近均有栖息,穴居,一般利用其他动物的...
貉的习性是什么?
貉的习性是什么?人工喂养会不会改变?貉是一种较贵重的毛皮兽,毛长绒厚,板质轻韧,拔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针毛弹性好,适于制造画笔。近年来已开展人工驯养。
生态特征
1、 栖息环境与洞穴
貉经常栖居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时居住于草堆里。喜穴居,多数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处,经若干加工后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兽类的弃穴为穴,也有个别貉自行挖洞营窝。貉不喜欢潮湿的低洼地,选穴地点需要干燥,并具备繁茂的植被条件,以供隐蔽和提供丰富的食料来源。为了引水方便,貉多选择有水的栖息地,如河、沼、小溪附近。貉没有固定的洞穴栖息,一年中,于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类型的洞穴栖息。繁殖期选用浅穴产仔哺乳;夏季天气热,则利用岩洞或凉爽的洞穴栖息;在严寒的冬季,便选择保温性能的深洞居住。在同季节也不固定栖息地,而是根据食料条件、气候变化以及哺育仔幼兽和安全的需要,经常变换栖息场所。
2、 群居性
貉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1公1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产仔后,双亲同仔兽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寻到新洞穴时,幼貉离开双亲。
3、 活动行为
貉的活动范围很广,常在半径6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夜行性强,白天多在洞穴中睡眠,或到附近隐蔽处休息,傍晚和拂晓出来觅食和活动。家养貉局限于较窄的范围内,活动不灵便,行走不快,多以直线行走,每昼夜达3~4公里。
貉听觉不灵,多疑,常在洞口作不规律的走动,使足迹模糊不清,以迷惑敌人,但不如狐狡猾。平时表现性情温顺,反映迟钝,但在捕捉小动物时,则反应灵敏,凶相毕露。
貉能巧妙地攀登树木,也会游水捕鱼,在敌害追击时,往往排尿,随后排粪。在人工养殖情况下,抓貉提尾时也有排尿行为。
貉有定点排粪的习惯,比较爱清洁,这种定点排便的行为,即使同穴群居的几个个体,排粪时都到同一地点,使该处粪便越积越高,臭味越来越大,因而有“溜粪成山”之说。排粪地点一般距洞穴2~6米。熟练的猎手往往根据嗅到的粪味发现和捕猎貉。貉在家养条件下,也有定点排便的习惯,一般排到笼的某一角落。但有个别貉有向食槽或水盆内排便的恶习。貉喜欢饮清洁水,当饮足后,用足趾将洁水弄脏,然后走开。
4、 冬眠和半冬眠
貉在秋季食科丰足的条件下,营养丰富,皮下积蓄大量脂肪。进入严冬季节,由于食科缺乏,气候恶劣,貉活动减少,吃食很少,新陈代谢缓慢,以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呈现出昏睡状态的非持续性冬眠,称为冬眠或半冬眠。冬眠维持期从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如气候偏低,也可延续到3月初。如天气转暖,可提前出来觅食。貉在人工养殖时,冬季食量减少,但不具备冬眠的昏睡状态。
5、 食性
貉食性杂,野生状态下,以鼠类、鱼类、蚪类、蛙类、鸟、蛇、虾、蟹等,以及昆虫类,如甲虫、金龟子、蝗虫、蜜蜂、蛾、鳞翅目的幼虫等为食。也食作物的子实、根、茎、叶和野果、野菜、瓜皮等。尤其喜食山葡萄,有的还食狐吃剩的兔的尸体,还到村边、道边食人和畜禽的粪便。
6、 换毛
貉每年换毛1次,2月份开始逐渐脱换底绒,8月份长出毛绒,11月中旬冬毛生长终止,是貉成熟的最佳时期。
幼貉从40日龄以后开始,脱掉浅黑色的胎毛,3—4月龄时长出黄褐色冬毛,11月份毛被成熟度与成年貉相近。
7、 寿命与繁殖特点
貉的寿命8—16年,繁殖年龄7—10年,繁殖最佳年龄3—5年。貉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春季发情配种,个别貉可在1月和4月份发情配种,怀孕期60天左右,胎平均6—10头,哺乳期50—55天。
8、 主要天敌
貉的主要天敌是狼、猞猁等猛兽,凡有狼出没的地方,貉的数量明显减少,特别在早春,貉的减少尤为突出。
貉、獾生境相似,彼此相睦,冬季貉、獾同居,很少发生争斗现象。
9、 生理常数
貉的体温38.1—40.2℃,脉搏70—146次/每分钟,呼吸23—43次/每分钟,红细胞584万个/立方毫米,白细胞12.052万个/立方毫米。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貉:唯一会冬眠的犬科动物长有面罩毛发/像极了浣熊
貉又被称为“狗獾”,是一种体型介于狐狸和犬类之间的犬科哺乳动物,最特别的就是面部毛发呈现黑色的面罩状,看起来就像一个 海盗 ,全身的皮毛都是棕黑色,背部则长有非常稀疏的白色人字纹路,最喜欢在夜晚活动,夏季都是躲藏在阴凉的洞穴中。
貉子是什么动物古时候的成语中老说“一丘之貉”,这里的“貉”就是指狗獾,虽然它属于犬科动物,但它的外形和狐狸更像,面部从眼睛到下巴两侧都长有黑色毛发,看起来就像海盗的面罩一样,而腿部非常不成比例的短小。
貉的生活习性貉属于夜行动物,所以白天大多只会躲藏在洞穴中,等到晚上再出来觅食和活动,尤其是在夏季时最喜欢藏匿在阴凉的岩石缝中,而其他季节时则主要是躲避在洞穴的不远处,大多会三五成群或者是两只一起捕猎,但只在距离洞穴10公里范围内活动。它在冬季时会进行非持续性的休眠,虽然不像世界上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冬眠那样长的时间,但它也是犬科动物中唯一有冬眠习性的物种。
貉属于一种杂食动物,所以它的食性非常广,主要分为肉和植物两种,肉食大多是选择啮齿类、鸟类、蛋类、爬行类、昆虫以及螃蟹等,而植物类则非常多,比如浆果、种子、根茎等,甚至是真菌,貉也是非常喜欢的。
貉的栖息环境貉大多生活在亚热带到亚寒带的丘陵、山地、草原等地区,但最大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必须要靠近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等,它们都是选择洞穴来作为自己的家,这些洞穴大多是敞开露天的,基本上都隐藏于石头缝或者树洞中,还有一些则是其他动物的废弃洞穴。
武汉一小区现多只貉,动物园建议不要抓走,这些貉不会攻击人类吗?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武汉一小区现多只貉,动物园建议不要抓走,这些貉不会攻击人类吗?貉子又名狸,土狗,毛狗等。貉子的外形像狐,但比狐要小,体肥而短粗,四肢短并且细,尾毛蓬松,背部毛色呈黑棕或者棕黄色,因为其皮毛底绒丰厚,细柔灵活耐磨并且光泽好,皮板结实,保温力很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貉性格上是一种比较反敏感、温和又羞怯的动物,我们分手可不可以,它的地理分布曾经非常广泛,但是几乎从未有过伤人的事件。但是切记千万不要擅自去投喂他们,人与貉和平相处,互不干扰,这就是一件好事。
一、貉的生活习性
貉经常栖居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时居住于草堆里。貉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一公一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情况。产仔后,双亲同仔兽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寻到新洞穴时,幼貉离开双亲。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经常在半径6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夜行性强,白天多在洞穴中睡眠,或者到附近隐蔽处休息傍晚和拂晓出来觅食和活动。主要以鼠类、鱼类、蚪类、蛙类、鸟、蛇、虾、蟹等为食。他们已经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二、貉攻击人吗?
貉不会主动攻击人,因为他们的胆子特别小。对居民反映的宠物狗与貉曾发生争斗的情况,专家表示宠物狗尽量不要散养,更多时候貉是怕狗的,动物园的貉与流浪猫打架,还打不过流浪猫。专家表示,居民若发现社区中有貉、黄鼠狼或其他野生哺乳类动物出没,可顺其自然,不打扰也不喂食。我们喂的食物不是他们需要的,喂食反而会伤害他们。所以人与动物讲究的就是和平共处原则,而且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动物。
貉子是什么动物
貉子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
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貉的节律行为:
穴居:貉喜欢穴居,洞穴多数是露天的,常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旧洞,自己建巢多是在石隙或树洞里。夏季居于阴凉的石穴中,其他季节除产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远的地方。
冬眠:生活于北方的貉有冬眠现象,但这种冬眠跟真正的冬眠不同,会偶尔在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出来活动,这一现象在犬科动物中是貉特有的。
活动:貉通常夜间活动,白天休息。它们能爬树,会游泳,但行动慢,不如豺、狐敏捷。貉一般在离家5~1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活动,有固定的排泄场所,习惯于直线往返,常在洞口周围胡乱走动、造成足迹混乱不清,以此迷惑猎人的视觉。
貉子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貉,食肉类犬科哺乳动物,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貉也是重要毛皮兽,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轻暖而又耐久,御寒力强,色泽均匀。
貉外形似狐,但较肥胖,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长度为45-71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3-7公斤。
貉子外形特征:
貉总长度为45-71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3-7公斤,每年3月体重小,9月。貉外形似狐,但较肥胖,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四肢和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体背和体侧毛均为浅黄褐色或棕黄色,背毛黑色,吻部棕灰色,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腹毛浅棕色,四肢浅黑色,尾末端近黑色。貉的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