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蒂罗尔是否有机会回归奥地利

发布时间: 2023-02-08 21:01: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为什么意大利在一战中一定要占领南蒂罗尔地区(现简单来说,除了19世纪意大利人的民族主义狂飙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即是南蒂罗尔的地理战...

南蒂罗尔是否有机会回归奥地利

为什么意大利在一战中一定要占领南蒂罗尔地区(现

简单来说,除了19世纪意大利人的民族主义狂飙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即是南蒂罗尔的地理战略意义。南蒂罗尔地区包含了一部分阿尔卑斯中部山脉的自然分水岭,同时自中世纪开始的几个重要的山口例如Brenner Pass等都在南蒂罗尔,现在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几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要穿过这片地区,因此南蒂罗尔本身具有极高的军事和经济战略价值。
也可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意大利人只拿下了意大利族裔占绝大比例的特伦蒂诺省以及波尔扎诺周边,只恢复到拿破仑时期意大利王国的北部疆域,而放弃占据阿尔卑斯中部山脉主要部分的南蒂罗尔,哪怕意大利一战在阿尔卑斯山战线上打赢了奥匈帝国,要是哪一天奥地利想复仇了,意大利北部几乎无险可守,届时军事上的地理优势,交通后勤优势将全在奥军手里。
因此意大利在1915年签订伦敦条约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战后瓜分时除了特伦蒂诺以外,南蒂罗尔也要收为己有。

奥匈帝国分裂成哪几个国家了?

从奥匈帝国当中独立出来的国家有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主要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
南部的斯洛沃尼亚和波黑等地并入南斯拉夫,东北部伦贝格等地并入波兰,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南蒂罗尔并入意大利。
只看名字也知道是奥地利和匈牙利呀。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主要分为四个国家: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
随着捷克与南斯拉夫分裂解体形成了10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奥匈帝国的历史

诞生于1867年,曾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其国土面积仅次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不但如此,奥匈帝国无论是军火还是资源,都位于世界的顶级水平,而奥匈帝国之所以如此强势,与其发展历史不无关系。奥匈帝国的前身是奥地利帝国,主宰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则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统治范围最广的王室。

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曾经出任过包括神圣罗马帝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君主当属查理五世。
16世纪,查理五世治下的领土已经拓展到海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然而,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实力,靠的并不是军事霸权,而是源源不断的联姻。

南蒂罗尔是怎么成为最不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的?

奥地利是如何失去南蒂罗尔的 

在奥地利共和国的西部有一个蒂罗尔州,是由两块不相连的地区组成,分别为北蒂罗尔和东蒂罗尔,中间相距10~20公里,被意大利隔开。

历史上,蒂罗尔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随后又了被纳入奥匈帝国。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蒂罗尔的边界范围要比今天的大,包括现在的蒂罗尔(北蒂罗尔和东蒂罗尔)和意大利的特伦蒂诺-南蒂罗尔区。

在一战当中,奥匈帝国军队与意大利军队主要的战役于阿尔卑斯山及多洛米蒂山发生,以控制南蒂罗尔这个战略目标。奥匈帝国于战争中的崩溃令意大利军队可以于1918年占领该区,因此战后意大利需要得到这一战略要地。一战后,奥匈帝国战败,协约国与奥地利共和国于1919年9月10日在圣日耳曼昂莱签署《圣日耳曼昂莱条约》。条约的生效,宣布奥匈帝国正式解散。奥地利承认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王国的独立。割让特伦蒂诺、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第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岛、数个达尔马提亚岛屿及弗留利(Friuli)予意大利;割让布科维纳予罗马尼亚。




一战后奥匈帝国失去的领土

南蒂罗尔、特伦蒂诺组成了意大利北部的特伦蒂诺-南蒂罗尔自治区,面积13607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多万。特伦蒂诺-南蒂罗尔肥沃的山谷生产酒、生果、奶类制品及木材,并包括制纸、化工及金属工业。该区是水力发电能源一个主要的来源地。旅游业是区内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以其能在冬季于该地滑雪而闻名。

特伦蒂诺-南蒂罗尔自治区

该区主要的种族是说意大利语的种族(总数大约百分之六十)及说德语的种族总数(大约百分之三十五),另外还有少数人说拉迪恩语(总数约百分之五)。南蒂罗尔,主要通行的语言是德语(人口大约百分之六十八),在特伦蒂诺省则只有很少讲德语的人。

快块快!!!COME IN快进,急需!!!有关2战的!!

有关第2次世界大战所有资料!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回答者:神王之神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20 15:53

请记住,战争的爆发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就这样说吧,有人要侵略扩张,要称霸,有人要国家统一,要和平,于是战争的爆发便是必然的。
回答者:轻甲金骑 - 秀才 三级 11-20 16:51

起因:1939~1945年,德、日、意轴心国与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卷入战争的国家和地区80多个(其中参战国61个),人口20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80%以上。这场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的战争,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和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必然结果。 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 程。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在英、 法、 美绥靖纵容 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崛起和扩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新的国际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调整相互关系,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掠夺战败国、反对苏维埃俄国、损害中国主权、扼杀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战胜国之间尔虞我诈的基础上,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制裁和限制,力图废除和约并实现重新武装,伺机重返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舞台。意大利则嫌分赃太少,对未能得到英、法、俄曾答应给予的领土耿耿于怀。日本独霸中国和在亚太地区的扩张趋势,加剧了同中、英、美的矛盾。
世界经济危机导致战争因素增长 20世纪20年代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在美英垄断资本扶持下迅速恢复国家实力,重返帝国主义列强争霸行列;日本经济虽有发展,但对外贸易却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为扭转局面,加紧向中国扩张;意大利国力有限,企图以炫耀武力确保其地中海霸权。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遭受猛烈冲击,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失业激增。为摆脱危机,帝国主义各国展开关税战和贸易战,彼此矛盾激化。在这场较量中,美、英、法占有优势,德、日、意因经济力量薄弱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走上扩军备战、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道路。
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0月上台后, 为建立横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1933年1月上台后即制定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为冲破凡尔赛体系,德国于同年10月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增加军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扩军;1936年3月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派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27年6~7月,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于8月在五相会议上确立保证其东亚大陆地位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把中、苏、美、英等列为假想敌国。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见《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先后发动的局部战争,是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1933年1月入侵华北,至1935年底控制河北、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区。中国人民举起反法西斯战争义旗,先后在东北各省、上海、长城各口、察哈尔和绥远等地奋起抵抗。由于美、英、法等国姑息纵容、 中国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和日本法西斯化,日本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13日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举国一致进行抗日战争, 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拥有武装力量202.9万人,执行持久消耗战略,主张以空间换时间,等待国际形势变化,求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拥有武装力量5.6万人,执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积极防御的持久战战略。中国军民在淞沪、太原、徐州和武汉等战役以及敌后游击战争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迫使其停止战略进攻。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至1939年9月,中国战场牵制侵华日军总兵力达32个师、16个独立混成旅、3个骑兵旅,包括海军在内共100余万人,鼓舞和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回答者:小田猪猪 - 秀才 二级 11-21 10:52

反法西斯
回答者:nbarry - 试用期 一级 11-22 14:46

人的贪婪欲望
回答者:胖子金 - 童生 一级 11-26 07:53

德国和日本野心膨胀!找死!
回答者:DIOBLA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3 16:08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
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外交失败,第三帝国兴起

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广告>
<广告>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随着权力的增加,希特勒废除了民主。他担任了国家元首,并将权力与总理结合,要求士兵对他本人表示忠诚。最重要的是,他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重新武装了国民保卫队,并改为武装部队。到1936年,德国已拥有30万人的正规军,海军也开始建巡洋舰和潜艇。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重新组建了纳粹德国空军。1935年,克虏伯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重武器,同年3月,希特勒重新实行强制性兵役。主要大国和国联对希特勒的行为只有一个选择:通过对德国的军事干涉打败希特勒。但法国和英国被第三帝国的炫耀武力所吓倒,没有表态,美国由于策划了国际日内瓦公约,躲藏到其孤立主义政治背后。此外,1936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时,法国和英国投票赞成对意大利进行制裁,而意大利是惟一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挫败希特勒的国家。1934年,当纳粹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时,意大利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幸做出的制裁决定将意大利推向了希特勒的怀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希特勒发动战争时,拥有260万名士兵、32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其中一半为轰炸机)、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57艘潜艇。

从合并政策到战争爆发

1938—1939

凡尔赛和平条约中有一条禁止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条款。1937年,希特勒公开对该条约提出挑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提出挑衅,宣布德国要将欧洲所有讲德语的地区加以合并,首先将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奥地利是元首的家乡,他于1889年4月29日出生在莱茵河畔布劳瑙。当希特勒发表这一消息时,时任奥地利总理的是反对合并的保守党人库尔特·冯·舒施尼格。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召集舒施尼格到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贝格霍夫参加会议,他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烟头,说道:“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烟。”

舒施尼格感到很沮丧,但也下定决心进行抵抗。他回到维也纳,并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他想知道奥地利人民是否真的想要合并。但希特勒不愿出任何偏差。他调动内政部长亚瑟·赛斯—因夸特领导的奥地利纳粹党,挑起了一系列叛乱。赛斯—因夸特迫使奥地利共和国总统威廉·米克拉斯取消了公决制度,并任命他为总理,取代舒施尼格。一经掌权,赛斯—因夸特便请德军进入奥地利领土“平息叛乱”。1938年10月21日黎明时分,德国人入侵奥地利。为安抚墨索里尼,希特勒宣布不会触动布伦纳关边境:讲德语的南蒂罗尔仍由意大利人掌管。入侵初期,德国党卫军逮捕了7.9万名反对希特勒和合并的反对者。两天后,3月14日,希特勒在200万狂热的人群前,胜利进入维也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墨索里尼发一封电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刻。”几天后,奥地利内阁颁布了一道命令,奥地利成为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个省。4月10日,公决投票中,99%的奥地利人投了赞成合并票。4月18日在德国举行了类似的公民投票,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库尔特·冯·舒施尼格被捕,关在达豪集中营,直到1945年,他去了美国,成为纽约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授。300万讲德语的市民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7年,希特勒曾许诺该地区与德国合并。1938年4月,德国苏台德党首领科纳德·亨莱因否决了捷克政府的建议,承诺要保护少数德国人的权利。他要求苏台德地区完全自治,德国在此居住者可以有自己的政府。布拉格拒绝了这一请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26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这一时刻应毁掉希特勒,并使其从政治和历史舞台消失,但没有一个国家有胆量作出行动。事实上,英国还秘密推动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1938年9月28日进行全民总动员。此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致电墨索里尼,请求他为了和平而进行干预。这时,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计划于10月1日发动进攻。墨索里尼毫不迟疑,几个小时后,他决定于第二天在慕尼黑举行最高级首脑会议。
隐约记得二战是分成东西两个战场的。各有各的原因、经过、但结果是德意日战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就是告诫后人不要再那么冲动。哈哈,不知道这样回答你满不满意。
你是学历史的吧
本文标题: 南蒂罗尔是否有机会回归奥地利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28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战结束至今,德国皇室去哪里了呢为什么中国是兔子 为什么不是鸡,不是熊猫,非要是鹰的食物兔子 熊鹰多有力,为什么是软绵绵的兔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