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庆喜在伏见鸟羽后还有机会吗

发布时间: 2023-01-07 19:01: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统治日本264年的德川幕府,其后代结局如何?一,德川幕府成因简介公元16世纪前后,日本进入了所谓的战国时代,各地有实力的大名纷纷...

德川庆喜在伏见鸟羽后还有机会吗

统治日本264年的德川幕府,其后代结局如何?

一,德川幕府成因简介

公元16世纪前后,日本进入了所谓的战国时代,各地有实力的大名纷纷起来争霸。其中,实力最强大的大名织田信长,逐渐吞并了尾张、近畿等多个地盘,势力扩张至大半个日本。

就在大家以为织田信长能统一日本的时候,他麾下的大将明智光秀,生出野心要取代他,并决定在本能寺干掉织田信长。

1582年6月1日,明智光秀把织田信长派去救助羽柴秀吉的援兵,大半拉了回来,约1.3万人,团团包围本能寺,“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只有100多亲信守卫,寡不敌众,只能点火自杀。

(本能寺之变中的织田信长剧照)

兵变后,明智光秀并未能取代织田信长,正在攻打毛利军的重臣羽柴秀吉,回师与明智光秀军展开大战,并击败了明智光秀,接过了织田信长的班子,并用这些班子统一了全日本。

统一了全日本的羽柴秀吉,被封为“关白”,并赐姓“丰臣”,猴子丰臣秀吉就此诞生。

狂妄的猴子,妄图学蒙古人颠覆华夏故事,叫嚣通过朝鲜为跳板,入侵大明朝,大明国只派了个李如松,出兵4万,就轻轻松松碾压了他的14万日本兵。

1598年8月18日,进攻朝鲜受挫的猴子丰臣秀吉,郁郁病死 。

他麾下号称乌龟的德川家康,势力最强大,在关原合战中击败了石田三成,轻轻松松就接过了猴子的势力,并登上征夷大将军之位。从此,日本进入幕府时代。

(德川家康剧照)

幕府时代,德川家族的传承人分别是:初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 次代德川秀忠、三代德川家光、四代德川家纲、 五代德川纲吉、六代德川家宣、 七代德川家继、八代德川吉宗、九代德川家重、十代德川家治、 十一代德川家齐、十二代德川家庆、十三代德川家定、 十四代德川家茂(庆福)、 十五代庆喜(末代)。

德川幕府,总共统治了日本265年,直到“黑船事件”出现后,日本的闭关锁国,被美国的船舰炮弹强力炸开,幕府统治开始崩溃。

二,幕府统治的结束

“黑船事件”后,日本旧有的社会观念被打破,特别是商品经济被冲击,小农经济商品被美国的大量工业产品所压迫,生存不下去的贫农、贫民开始纷纷起义,喊出“纠正世道”的口号。

1860年左右,全日本开始爆发起义,尤其是畿内比较繁华地区,多达数百甚至上千个村庄相继暴动,人数高达数十万,攻击超过49个村庄的富商、富农;起义者中的大盐平八郎被视为救世英雄。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只是德川家的天下”——《新伊势物语》

在贫农起义者的搅局下,拥有大势力的雄蕃们开始蠢蠢欲动。

由于德川家茂才4岁时,年纪轻轻就死了爹,13岁时,就继承了他死去老爹的将军位子,成为第十四代幕府将军。

主少国疑,大权旁落到他母亲笃姬的手上。笃姬对庆福倾注了全部的心力栽培,无奈从小多病的他,还是在21岁时死了。

1847年,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第七子庆喜被过继给一桥德川家;1866年8月29日,第14代将军庆福死了无后,一桥庆喜继任将军,是第15代幕府将军,也是末代将军。

一桥庆喜,正是在全日本社会动荡的时期继位,那时候大名们被欧美各国的英、法、美等势力渗透,逐渐形成新倒幕派和旧拥幕派,天皇在两派人的斗争中,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于是,幕府被迫开始尊王攘夷和公武合体。

之前,天皇是当吉祥物被摆设的,公武合体后,迅速掌握了大量权力,并开始进一步推动倒幕运动。

德川庆喜不甘心幕府的权力被夺取,开始镇压倒幕派。

1868年1月1日,德川庆喜发布“讨萨表”。3日,幕府军队从大阪向京都发起攻击,同萨摩、长州两藩为主的倒幕派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城交战,经过三天血战,一万五千人的幕府军全线溃败。

战败后的德川庆喜,逃回江户的宽永寺,将收拾烂摊子的任务交给家臣处理。

一众家臣请出13代将军夫人笃姬,请她拿主意,笃姬知道德川家族的统治已大势远去,为了保存德川家族,她写了封信,给以前为她出嫁时,采买过嫁妆的新政府军统帅西乡隆盛,恳求他,看在她父亲齐彬从下级武士把他提拔成大名的份上,绕过德川家。

(西乡隆盛本人)

信中声泪俱下,读完信的西乡隆盛泪流满面,情不自禁的喃喃:“真是太可怜了,御台被逼到如此地步,真是对不起。”

“即使要我拼上性命,也一定要摆脱您,德川家乃是重要的家系,请您一定要好好斟酌,希望您能向朝廷(天皇)进言,让德川家存续下去,如果您能感受到我所处的困境而停止进攻,我就算是能够向德川家的先祖和父亲齐彬尽孝了。对于身为武士的您来说,这也算是无上的美德和慈悲了吧。”——(摘抄自《浅田宗伯翁传》里笃姬寄给西乡隆盛之信)

读完信后的西乡隆盛下达停止攻击的命令,与德川家商谈,不久之后,江户的归属权被和平移交给新政府军,史称“江户无血开城”。

幕府统治时代结束,江户被改名为东京。

三,德川家族的后人结局

德川庆喜在大势面前选择了投降,被驱逐出了东京,贬为一名大名,史称“大政奉还”。后来,他在静冈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隐居生活。

由于日本新政府采取宽大的政策,不仅不追究德川庆喜和德川家族,还把他们封为华族,继续享受之前265年历代将军累积下来的财富。

德川庆喜退位后,为了避嫌,他对政治和旧家臣丝毫不关心,热衷于摄影、狩猎、民谣歌曲研究,他和侧室生育有10男11女,其中德川宗家由养子德川家达继承。

1869年,德川家达还出任静冈藩知事(当于中国的省长),废藩置县后免官。之后,他出英国留学,明治17年被封为公爵。明治23年帝国议会开设后任贵族院议员,明治36年(1903年)至昭和8年(1933年)任贵族院议长,之后,一直被邀出任各种会长、社长、馆长,总之小日子过得特别舒服。

第17代德川家主为德川家正,是德川家达的长子,他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进入外务省任外交官,先后任悉尼总领事,加拿大公使,土耳其大使,1946-1947贵族院议长,于1963,2月18日死掉。

(德川恒孝)

第18代家主是德川恒孝,是17代德川家正的外孙,曾任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董事副社长,现为该社顾问,同时兼任横滨港振兴协会会长,于2003年设立“德川纪念财团”并任理事长。(嫡子德川家广,极有可能出任第19任家主)

注意,德川家投降后,并未被清算,一直是日本社会上流贵族,他们先祖累积下来的财富,足够他们继续呼风唤雨,成为大财团,暗中掌控日本的政、商等多界。

幕府统治终结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啥活到了1913年?

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庆喜,是德川幕府中活的最长的将军 ,活了七十七岁。

作为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能够安享天年寿终正寝,除了基因好之外,主要在于他政治漩涡他做出了识时务的选择,使得免去了日后被清算。

在日本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德川庆喜做出了有利于日本的正确选择。

德川庆喜作为末代将军,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放弃权力,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这番选择有很多不得已的地方,但无疑使日本免于进一步的内乱,为明治维新的开始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德川庆喜至少在三个方面为自己加分不少,在百姓、公卿和天皇心中留下了好印象,是他日后免遭清算。

一、改革幕府政治,开始西化

德川庆喜接任幕府将军后,刷新幕政,给暮气沉沉且摇摇欲坠的幕府统治带来了新的气象。

这番改革中,尤其是向西方学习方面,可见他是一个开明的人。

比如改革军制。学习法国军制,编练步、骑、炮兵,并采购西式军舰,振兴军备;同时派遣人才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军事思想。

又如改革学制,设置“藩书调所”(今东京大学前身),培养外交和西学人才。

他的改革也赢得的了维新人士的欣赏与赞誉。

二、大政奉还

在倒幕派掀起的倒幕运动中,德川庆喜觉察到倒幕派武装倒幕,尤其是要“珍戮贼臣庆喜”的企图,他先发制人,上书表示“大政奉还”,使得倒幕派失去了讨伐他的理由。

尽管大政奉还仅是德川庆喜的权宜之计,但最终大政奉还得以完成,天皇得以重新掌握政权,这使得天皇对德川庆喜多少是有些好感的。

三、无血开城

大政奉还之后,倒幕派和幕府还是发生了战争,德川庆喜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大败,逃回大本营江户。此时幕府的实力依旧是很强的,幕府的主战派主张坚决反抗,并借助法国进行反攻。

此时的德川庆喜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战是和,德川庆喜都可以坚持一番。

最终德川庆喜放弃与新政府死战到底的想法,选择绝对恭顺政策,使得政府军兵不血刃地解放江户(后来的东京),日本人称之为“无血开城”,江户得以免于战火的浩劫。

基于这些事情,新政府的领导实行宽大政策,保全了德川庆喜的性命,也保全了德川家族。

德川庆喜在明治政府给的封地静冈开始几十年的隐居生活。期间他决口不问政治,热衷摄影、狩猎、民谣歌曲,生活安逸得趣。

明治天皇很满意,在德川庆喜晚年的时候召见他,册封他为公爵,给与华族身份。直到1913年以七十七岁高龄去世。

所以德川庆喜能够寿终正寝,主要是由于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使得他免去了日后的清算,他从此也彻底绝缘政治,让明治政府很放心。

幕府统治终结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为何活到了1913年?

德川庆喜,日本德川幕府第15代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位幕府将军,可以说是倒幕运动中要打倒的最大“反派”。但就是这样的德川庆喜居然一直活到了1913年,还成为明治政府的公爵,受到明治天皇接见,得以继续享受荣华,不得不让人奇怪。




1


德川庆喜出身于德川家族旁系,是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的第七个儿子,从小受到著名学者会泽正志斋的教导。而会泽正志斋是日本“尊王攘夷理论”的提出者,他的著作受到大量后来维新志士的追捧,从小接受他教导的德川庆喜自然也是大受影响。按照正常轨迹德川庆喜是和幕府将军这个职位无缘的,他很可能成为一位维新志士,可惜命运啊!


1847年,拥有幕府将军继承权的“御三卿”之首一桥德川家绝嗣,少年聪慧的德川庆喜被第十二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庆相中,让其过继到一桥德川家,德川庆喜得以继承一桥藩的家业,成为未来最可能担任幕府将军的人之一,也让他走上了和维新派对立的道路。




2


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人马修·佩里的舰队轰开了日本国门,此后俄、英、荷等国相继逼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就是在这种风云际会的时候,德川庆喜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成为德川幕府的实权人物,于1862年担任将军辅佐,1866年成为末代幕府将军。不论是出于早年间受到的教育,还是自己的思考,德川庆喜明白只有改革才能够救日本。


德川庆喜掌权后对幕府进行改革,比如参照法国军制编练新军;设置藩书调所,也就是现在东京大学的前身,培养西学人才等等;改革幕府老中制度,学习西方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府机构;推动公武合体,以实现幕府和政府的统一,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大部分被后来的明治政府继承推广,可见德川庆喜还是很有能力的。





可惜德川庆喜毕竟是德川幕府的当家人,屁股决定脑袋,他必须要为德川幕府的统治出力奔走。在改革的过程中,德川庆喜表面上将大权还给天皇,实际上还是由自己操控,这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再加上德川幕府内部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后来倒幕战争的主力长州藩、萨摩藩各有想法,德川庆喜的改革不可能成功。


1867年1月30日,反对倒幕的孝明天皇突然病死,德川庆喜失去了自己的最大支持者。1867年2月,年仅15岁的明治天皇继位,宫廷倒幕派首领岩仓具视以明治天皇的名义联络长州藩、萨摩藩共同武装推翻幕府统治,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统治,成立新政府。德川庆喜自然不甘心失败,率兵与倒幕派进行决战,最终于鸟羽伏见战役中幕府军全线溃败,德川庆喜连夜逃回老巢江户。此时德川幕府内分成主战、主和两派,最终德川庆喜主动放弃权利,前往寺庙待罪自省。




3


按说幕府将军和倒幕派已经势成水火,德川庆喜身为失败者下场好不了,为什么最后得以善终呢?首先德川庆喜从小深受会泽正志斋的教导,他和很多维新派的人都是有壮大日本这一志向的朋友、同学,只不过后来立场不同分道扬镳了,这些人自然会保他的性命;


其次德川庆喜主动让出了江户城(也就是后来的东京),使得作为日本政治、经济中心的江户免于战火,让后来的明治政府得以很容易迁都,有财力将各项改革措施进行下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倒幕战争有欧美列强参与,英国支持明治政府,法国支持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没能力在短时间内消灭幕府势力,一旦长时间内战,英法两国博弈必定使日本分裂。为了日本的国家统一,明治政府必须善待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以快速结束内战。




4


德川庆喜下野后在静冈过上了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即使他的很多家臣在明治政府中担任要职,比如担任过兵部省兵部大丞的胜海舟、“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等,但是德川庆喜再也没关心过政治,与这帮旧家臣也少有联系,每日寄情于摄影、狩猎等活动,最牛的是有了21个子女。


1898年,德川庆喜受到明治天皇召见,算是彻底了结了倒幕运动中的恩恩怨怨;1902年,明治天皇特旨授封德川庆喜为公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战败,日本获封的公爵只有20个),并让德川庆喜进入日本贵族院担任议员;1913年,77岁的德川庆喜因肺炎去世,躲过了日本疯狂的军国主义时代,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德川庆喜为什么投降 他与他的子女和夫人们又都何去何从哪还跟他住在在一起

德川庆喜的幕府军在鸟羽和伏见两场战役中惨败,最后被迫向倒幕派投降,主动搬出江户城,自此不过问政治,后来被明治天皇封为公爵,子孙世袭罔替。。。
大势已去,后来也封了公爵,德川家公爵侯爵好多啊。
庆喜在海军奉行胜海舟游说下,同意投降

请问问幕末和明治期间日本内战的情况?

历史教科书上只是提到伏见战役倒幕军5千打败了1.5万护幕军。
  在地方上,与西方列强有过交涉甚至短暂交战经验,因而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后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在坂本龙马居间斡旋下,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画利用天皇刚重新掌政,与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藉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於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后来,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於天皇;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於同年4月6日公布。与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彻底排除德川派势力,并以之对抗依旧以江户为统治核心的幕府。
  1867年底,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企图以退为进。大久保利通等维新派立刻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并提出了鲜明的战斗口号--“辞官纳地”,即要将军交出所有权力和大部俸禄,从而把幕府逼上了绝路。德川庆喜仗着自己兵力强大及法国的支持,趁夜逃出京都二条城,回到大坂,决心不惜与维新派一战。 这时的新选组在土方的改组下已成为一支法式近代步兵组织,已能够胜任任何一场近代战争。旧历1867年十二月十二日傍晚,新选组一百五十多人奉会津藩主松平容保之命来到伏见奉行所布防。奉行所附近地形开阔,队士们构筑工事,将其变成一座要塞。预备队由会津军事奉行林榷助所率藩兵两百人担任。一旦和萨长土三藩的战争开始,这里就会变成最前线。
  紧要关头,新选组旧伤又发。由于高台寺党的残党在竹田街道边的狙杀,身负重伤的近藤和咳血不止的冲田不得不回到大坂城养伤,从而使得新选组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
  双方的战斗即将开始,现在只是时间问题。不论是德川庆喜,还是近藤、土方,乃至会津藩的步卒,都对幕军的胜利深信不疑。尽管德川庆喜“大政奉还”后不过是一方诸候,但此时大坂城内旧幕军加上会津、桑名两藩兵马共有五万大军,而尽管萨长土三藩拼命动员,这时在京都也只有五千余兵力。只有那些不懂兵法的普通百姓才会认为战斗还没开始便胜负已定。但这样的战斗,就连京都联军总司令官,萨摩藩军赋役西乡隆盛也心中没底。当时幕军的统帅部制订了如下方案:首先派遣万余先锋军从大坂直取京都,打垮京都的倒幕军,然后控制年幼的天皇。大多幕臣认为这便足以结束战斗。
  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传来的要求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的消息成了整个戊辰战争的导火索。“此次天子敕意如此,乃是奸臣所为。奸臣皆萨摩藩士,旧幕臣甚忧萨摩之真实用意。”大坂城内群情激愤,迅速草拟了以此为中心的《讨萨表》。就在京都的公议政体派在为和平解决奔走之时,庆喜认定不可能有和解的希望了,随后立刻发出命令:“我意已决,全军覆灭即退守大坂,大坂失即退守江户,江户破即退守水户,彻底抗战!”1868年旧历一月二日,借口进京奏请“辞官纳地”,老中松平正质指挥先锋军一万五千余向京都进发了,大目付堡川俱拳所部高举《讨萨表》走在前列。“岛津这下完了!”大坂人目送队伍出征时纷纷断言道。三天后,堡川队八百余人前进到鸟羽中之桥时,萨摩藩五大队监军椎原小弥太率部拦住去路进行盘问。黄昏时分,京都方面终于下令讨幕,幕军方面同时由于担心夜幕会迟滞进军,下令强行通过,谈判彻底决裂。
  椎原把右手高高举起,顿时萨军阵中军号长鸣,街道中央的英式大炮立即开火,炮弹直接击中了幕军阵地上的一门大炮。--戊辰战争的第一炮打响了。两军在中之桥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与此同时,伏见方向也传来了激烈的枪声。这里的情况与众不同:双方都已准备多日,但很明显这次新选组低估了对手。萨军的炮兵队早已排好阵势,一上来就对伏见奉行所进行了集火射击。会津军和新选组只有四门青铜炮,射程很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相比。萨军在对面的御香宫神社与幕军枪战,渐占上风。由于装备上的绝对劣势,土方不得不下令队士们进行白刃突击。
  从土方的角度来讲,这是他的明智决定。只有趁夜暗突击过去,发挥出新选组的近战优势,消灭对方的炮兵,才能扬长避短,胜利才有希望。但他万万没想到,一次偶发事件使这道命令成了一场灾难。 新选组队士在前,会津藩兵在后,冒着猛烈的炮火匍匐前进,眼看胜利在望了。就在这时,最大的不幸发生了。一发炮弹击中了奉行所的顶楼,燃起了熊熊大火,把双方阵地之间的道路照得如同白昼。萨军发现了偷袭的“白兵队”,立刻集中火力封锁了路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道路上新选组队士、会津藩兵尸如山积,惨不忍睹。突击彻底失败了,少数突进御香宫神社的人也只能躲在树后不敢露头。凌晨三点左右,土方不得不下令退却,由新选组作后卫掩护撤退。这时如无援军则战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鸟羽的战斗还在继续,池田屋的功臣助勤山崎丞在桥本宿附近也受了重伤。
  这一仗损失惨重:会津兵主将林榷助阵亡,兵士死伤殆尽。新选组里算上打散的共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伏见、鸟羽战败后,德川庆喜出人意料地逃出了大坂,在天保山冲搭乘幕军军舰“开阳”号狼狈逃回了江户。随后又在当月二十日派海军把近五万大军从海路运回了江户,其中包括只剩四十五人的新选组。当晚,山崎丞伤重不治身亡,成了日本第一个以海军礼仪水葬的人。
  伏见鸟羽战役其实也是一次以寡击众的战役。幕军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装备的落后,加上对手是素以勇猛善战著称的萨摩兵。其实如果指挥得当,发挥出幕军人数上的优势,与萨军打近战、包围战而不是阵地战,胜利还是可能的。德川将军的临阵脱逃使得从大坂的反攻成为画饼,失掉战机,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至于新选组,他们在错误的地点为了错误的原因打了一场错误的仗,就不必多说了。不过他们确实都是壮烈牺牲的。
  庆应四年(明治元年,1868),西南外样藩阀独裁政府的贼军,打着“官军”的旗号,唱着“亲王亲王御马前”的军歌,大举进兵关东。东海道诸藩望风而顺,竟无一感怀神祖三百年的君恩而挺身抵抗者。只有近藤勇的甲阳镇抚队和人见胜太郎的游击队在甲州和箱根进行了微弱的抵抗,最后,为了免使关东百姓惨遭兵祸,以及防止如狼似虎的列强乘虚而入,大树德川庆喜公为了日本的未来,忍痛做出了最不情愿的抉择。他斥退了小栗忠顺等主战派,委任胜海舟全权处理恭顺事务。在胜的努力下,江户无血开城。三百年天下,亡了。
  根据旧幕的方案,起初是准备将其主力开阳,富士山,蟠龙,朝阳,回天,千代田形,观光七舰移交明治政府。但是榎本武扬在江户开城的四月十一日夜间带全舰队退到了安房的馆山,本来军舰移交是江户无血开城的条件之一。拿不到军舰的明治政府又惊又怕,东海道先锋总督府一面恫吓旧幕府方面如果拿不出军舰,“从宽处置之事”将“悉成泡影。”一方面又乞求胜海舟尽快解决这件事:“如果驶回品海,向官军移交,则既往不咎。”责成胜海舟和大久保忠宽尽快解决问题,胜于十六日赴馆见同榎本武扬交涉,将明治政府的意志传达给榎本武扬,他接受了劝告,于十七日将舰队带回了品川。
  榎本武扬在伏见鸟羽之战,以及江户开城前后是强硬的主战论者,他是不会轻易屈服于横暴的西南外样藩阀政府的,原本他是计划带着舰队突袭西军的大后方,但是政府的恫吓起了作用。毕竟这时德川宗家地位未定,为了不给主家处分带来麻烦,他决心先观察局势。
  同时,明治政府为了能尽快地接收军舰,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十九日,总督府指示在庆喜谨慎后负责管理江户城的田安庆赖,称榎本武扬“怀念故主,至情感人”,“着令四舰维持现状,其余四舰迅速上缴天朝。”这对于政府原先先准备接收全舰队,再酌情赐还一部的方案来说不可以不说是做了极大的让步。但是榎本武扬还是不放心——万一你们拿到军舰之后马上变卦追讨我们怎么办啊?总督府再次做出了让步,表示绝对不用这些军舰用于追讨旧幕军。榎本武扬才答应可以移交部分军舰,但是到了移交当天四月二十八日,榎本又不愿意了,在几经催逼之下总算交出了观光,翔鹤,朝阳,富士四舰,但是捏,作为日本海军第一艘军舰的”观光“已经和废船没有什么区别,“翔鹤”是没有作战能力的运输舰,朝阳的汽罐故障无法行驶,具有作战能力的只有富士一艘了。西军的海军先锋大原俊实一见到手的竟是这样一堆破烂,气的半死,不愿接收。在总督府一再下命令接受之后,才勉强的把“观光”以外的三舰拿下。胜海舟在日记里写道:“榎本和泉贯彻了夙愿”。为什么呢?因为幕府海军的精锐一点也没有遭到削弱。
  这段时候,江户城内的幕府陆军也一再发生脱逃,四月十日,江户城里的旧幕军脱走了两三千人,他们聚集在下总的国府台,推举幕府步兵奉行大鸟圭介为总指挥,之后这支部队转战于下野宇都宫,壬生,日光,今市一带,有效的牵制了西军东山道镇抚军的兵力。撒兵头福田八郎右卫门也在次日率部一千五百多人开向总州方面。再加上盘踞在江户上野宽永寺的彰义队。他们都有效牵制了西军的进攻步伐,支援了奥州方面的反政府斗争。
明治维新的背景

明治维新始于1871年,在其发生前的两个半世纪(1603-1868),日本也是受到德川幕府统治,而日本的皇族-天皇亦受制于德川政权,换言之,德川政权的大将军在该两个半世纪以来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在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基于外国人产生恐惧,所以其对外政策上采取了[锁国]政策,亦即将日本断绝和外国的来往,直至十九世纪未,美国海将培里来日,日本才重开门户。

而对内方面,德川幕府将人民分为四等级,依次序是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武士在当时是拥有特权的,除了是唯一可以佩剑的人外,亦可以接受军事训练和教育,由于日本人民于当时不能随意改变其职业和社会地位,因此德川幕府避免了由于社会出现激烈变化而出现的不稳定,所以可以平稳地维持其统治。

可是由于长年的和平,令武士阶级生活开始腐化,以致债台高筑,这严重地影响了日本的社会稳定;而且,商业的发展亦令到商人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他们对自己的于社会地位之低产生不满,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因此,他们支持一些能令他们地位提高的活动;再者,计多日本人透过学习早期日本历史明白到自己应效忠的为天王,而不是德川幕府的大将军;再加上当时美国以炮舰政策强迫日本开放门户,暴露了德川幕府的无能,这些不满终于导致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发生。

由于该运动得到日本西南大藩如萨摩,长洲等支持,所以于1868年大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其权力交结年仅15岁的睦仁天皇(后称明治天皇),这一政治运动称为<<王政复古>>,它的出现亦证明了德川幕府长达265年的统治正式结束。

虽然德川幕府政权结束,但是天皇权力还没有真正恢复,新政府领导人大部份也是来自西部四大藩的武士和一些宫廷贵族,他们被称为[明治寡头]。为了获得人民的支持,他们利用天皇的明义来进行统治。由于他们较年青,受过良好教育,因此较有冲劲,他们更明白到自强的重要性,所以着手彻底改革,使日本富强,口号是[富国强兵]。

明治寡头于1868年4月提出了<<五条誓文>>,以表明自己的统治方针,内容虽然十分空泛,但却为明治改革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其内容由于太过空泛,令领导人能得到充分理由执行其认为正确的政策,而且<<五条誓文>>亦宣布了日本政府的长远政策,为明治维新的基本,在1871年,明治维新便开始了!
本文标题: 德川庆喜在伏见鸟羽后还有机会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38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戊戌变法中的康有为所作所为中国古代战神谁最厉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