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能研究天文

发布时间: 2023-01-30 17:00: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古代人对于天文的研究出神入化,没有望远镜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的?在我们国家的神话和传说中,古人对宇宙的猜测包括盘古对地球,因为嫦娥...

古人为何能研究天文

古代人对于天文的研究出神入化,没有望远镜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的?

在我们国家的神话和传说中,古人对宇宙的猜测包括盘古对地球,因为嫦娥奔月创造,以及夸父的日益增长,虽然这些都是神话和传说,但它也从侧面说明了古代人对宇宙本质的认知,虽然这样的神话都是古人的猜测,但也因为这些美丽的童话,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充满了动力。

古代没有望远镜,是怎么观察天象的?

望远镜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时代,天文学家又是如何观测天象的呢?那时候的天文学家主要进行计量时间和观察天体方位的工作。中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器是西周初期发明的圭表,它主要由圭和表两部分构成,其中圭沿着正南北方向水平放置,而表则竖立在圭的南端,并且向头顶方向延伸;表一般为“八尺”高,其顶部有一个圆孔,当阳光穿过圆孔时,就会在圭面上留下孔影,从而计算出时间。

圭表是用来计算时间的,而中国古代还有另一种仪器叫“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位置坐标的,其主要结构包括瞄准待测天体的窥管、反映各种坐标系统的读数环、支撑结构和转动部件等。在使用浑仪的过程中,只要利用窥管对准某个需要观测的天体,就能够从多组环圈中显示出该天体的几种坐标。

直到北宋元年间,苏颂和韩公廉一起制作了元浑仪,后来它被安装在两人制作的水运仪象台中。这一动力装置科学而实用,能够帮助古代天文学家全方位地观测各种天体的运转,而且它的屋顶可以随时开启,算是开创了现代天文台活动屋顶的先河,可见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具有怎样先进的思想及智慧!

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肉眼观测

在古代没有望远镜的时代人们只能通过肉眼观测天象,因此古时的人们没有条件了解天体的更多细节、形态和性质,只能通过肉眼观测。肉眼观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只能观测一些外表上的特征和位置,比如克星的位置、持续了几天之类的,局限性比较大。但是别以为肉眼观测就不好,我们现在做天文观测还是喜欢用肉眼观测,并且加一部双筒望远镜,这样可以保证肉眼的观测优势,加上双筒望远镜可以找星座。

同时肉眼观测唯一的优点是视场广阔,因此古人虽没有先进的观测手段,但对天区的划分、星图的绘制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天象学是非常发达的,可以说比西方更加有内涵,甚至还演化出了一种职位,就是钦天监,还有正六品的官爵,相当于古代的国家天文台。而且还给皇帝提供各种天象解释,意义非常重大,甚至可以决定一个重大议题。

他们其实就是通过一种类似于望远镜的东西来达到的,而且在他们那个年代也是有巫师的,巫师会通过算卦来推理天文。
虽然他们没有望远镜,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一些五行八卦的方式来推断天文地理,这样就可以预测出天文。
古代人虽然没有望远镜,不过古代人会经过很多年的时间对天空进行观察,而且还有自己的想象。

为什么我国古代天文学发达

天文最开始是在古代祭祀里出现的,古代尤其是上古时期,科学不发达,对大自然没有足够的了解,绝大部分的人认为是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的,所以出现了神灵崇拜,而天文学是伴随着这样的背景出现的。经历了原始社会之后,来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便宣扬神鬼说,利用人们的无知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天文学因此得以保留与发展,并且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认识的提高,人们发现其实天文学还是有相当的使用性的,尤其是在古代中国,因为是农业国家,农业占据国家经济的绝对地位,因此对于农业重视也使得统治者重视发展天文学,因为农时对于农业耕作时有相当大的影响的。除此之外就是有杰出的人才的出现,促使了天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主要是为专制朝廷服务的,其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为专制朝廷占卜吉凶,预报祸福;二是编订历法,历法有助于农业生产,但朝廷在编订历法时,也有宣扬皇权的意味,在中国,每次改朝换代都要改订历法,以宣扬自己的朝廷是正统。
http://baike.baidu.com/notexists?word=%D6%D0%B9%FA%CC%EC%CE%C4%D1%A7&convertword=%D6%D0%B9%FA%CC%EC%CE%C4%D1%A7&flag=strong
因为国家兴亡和皇帝的命运都和天象有关,这才是古代天文的用途。

自然灾害和战争需要是次要的。
起初是为了解决自然灾害,后来运用到了战争
天文学的成就:

首先,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天文观测。天文学已经发展,尽可能在公元前14世纪,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录。

其次,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创作,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多种细致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日晷,浑天仪,高表。

第三,中国有的哈雷彗星的最古老的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的历史年表。

四,中国的天文历法推导热带去年同期比其他国家,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五,派生发明天文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拉术师拥有了巨大的贡献。

六,研究太阳黑子的记录,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球,太阳物理学和太阳活动模式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七,其他一些观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世界天文学,如流星雨观测的超新星观测。

说:“天文考古,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研究的记录,它的复杂程度,可直接应用于现代天文学,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这是研究无法比拟的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在“天文考古”的中国天文历史研究的,如此说来,“中国天文考古学。

我也写同一职位的名称,但估计与你的老师......哦,最好

古代中国天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

急用啊!!!~!rn为什么古代中国天文学的成就会这么突出啊????rn我明天就要囬答老师啊!!!~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这种由太阳运动而确立的24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又叫农历。
  在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24节气名称,与现今通行的名称一致。节气产生于中国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反映了农时季节,在农村家喻户晓。随着中国古历外传,华侨足迹所到之处,节气也广为流传。节气是根据太阳在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
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从考古发掘着,半坡民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一个方向。人们还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相传在夏朝已有历法,所以,今天还把农历称为“夏历”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平年有一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西周已设专门人员管理计时仪器和进行天象观测 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 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大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甘德、石中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使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长足进展。全国制定统一的历法。西汉武帝时,司马还参与改定的《太初历)_ 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重要的观测仪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特别是两汉时期,在天文学理论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化。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 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而是无边无涯 这实际上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祖冲之在刘家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历卜这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如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向北通过黄道所需时间)日数为27·21 223日,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日只差十万分之一日。

隋唐时期,又重新编定历法,并对恒星位置进行重新测定。一行、南宫说等人进行了世界上最早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人们根据天文观测结果,绘制了一幅幅星图。在敦煌就曾发现唐中宗李显时期(705—710年)绘的星图,共绘有 13 50多颗星,这反映了中国在星象观测上的高超水平。要知道,欧洲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以前,始终没有超过1022颗星的星图。

宋元时期,制造、改进了许多天文仪器。北宋苏颂等人的《水运仪象台卜以水为动力,带动一套精密的机械,既可观测天体,又可演示天象,还能自动报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种。元代郭守敬制的简仪等在同类型天文仪器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还创造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和现行公历——格里高利历是一样的,但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

明朝前期,天文学没有什么进展。明中期,欧洲传教士带来欧洲天文学知识,促进了中国天文学进一步发展。徐光启等人翻译了一批欧洲的天文学著作,并制作了一些天文仪器,安装在北京天文台。清建立后,在中国的传教士又督造了六件铜制大型仪器,这些仪器保存至今。清代学者在天文学理论上也取得一些突破,如在《仪象考成续编> 一书中提出恒星有远近变化,也就是认识到恒星有视向运动。欧洲在 1868年才提出这种概念。
参考资料:http://www.panpan.org/2007/nonglizhishi/Doc/0409/209411.htm

天文学突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中国的人们善于发现星空

中国人有智慧

中国古代数学家也功不可没

参考网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hqXr8KRlppJ1IVjA3VeL3HsSjkZ70fTuMsvlqBlZGqFt4wac3NcF756KDI98ZQKQyuBfeQ90qNqiebZFY00fq

主要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实行宗教统治。特别是汉代以后,儒家占据了中国思想意识领域的主流,而儒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这不仅有其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儒家讲“天人合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代儒家中,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至少有扬雄、桓谭、刘歆、贾逵等。
而且儒家思想中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相对来说比较崇尚科学。
同时,中国的道家学说中,天是万物的总名,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天的观点看万物,使自己与天同一,也就是超越万物及其差别,就是“超乎形象”。所以才有所谓的“夜观天象”,这也给天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欧洲的宗教势力太强,凡是怀疑《圣经》的人基本上都上了火柱。伽利略到晚年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学说,而哥白尼一辈子也没敢发表自己的学说,否则他的下场恐怕跟布鲁诺一样被烧死。这种环境下谁还敢研究天文……。

中国古人为什么研究天文?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中国古代天文领先世界多少百年,但是但是研究天文用出何在?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万有引力,更不知道天上那个亮点是什么,压根就不知道!难道当时观察天文是为了预测哪个慧星要撞地球?主要我是想知道古代研究天文出于什么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中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中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中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中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中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中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中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中国都有记录。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对天文学和天文现象的重视,同时,这类天文现象也是用来验证历法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回归年的长度是历法的基础??连续两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 根据观测结果,中国古代上百次地改进了历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够测算得那么精密,实在是很了不起,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 中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周而复始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包括天文学在内的现代自然科学的极大发展,最早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大致从14世纪到16世纪,大体相当于中国明初到万历年间。中国天文史学家认为,这200年间,中国天文学的主要进展至少可以列举以下几项:翻译阿拉伯和欧洲的天文学事记;从公元1405-1432年的20多年间,郑和率领舰队几次出国,船只在远洋航行中利用"牵星术"定向定位,为发展航海天文学作出了贡献;对一些特殊天象作了比较仔细的观察,譬如,1572年的"阁道客星"和1604年的"尾分客星",这是两颗难得的超新星。

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台址名称很多,如灵台、瞻星台、司天台、观星台和观象台等。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

中国还有不少太阳黑子记录,如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日中有踆乌。"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日中有王字。"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从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当中,中国共有100多次翔实可靠的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确切日期,而且对黑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乃至分裂、变化等,也都有很详细和认真的描述。这是中国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中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实际上,中国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中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中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中国古代对著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狮子座等流星雨,各有好多次记录,光是天琴座流星雨至少就有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狮子座流星雨由于183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别出名。从公元902~1833年,中国以及欧洲和阿拉伯等国家,总共记录了13次狮子座流星雨的出现,其中中国占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纪事。从公元前7世纪算起,中国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这类流星雨纪事。
古人研究天文大体有两种目的:

1、制订历法

历法是指导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任何发达文明都会制定一套历法体系,而天文正是制订依据。人类生活环境的气候随季节而不断交替轮回,所谓天行有常,天象的变化与季节的变化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这一规律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通过长期的观测总结规律,从而为制订历法确定依据。

2、指示方向

天象与地球上的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星象可以辩别方向。如波利尼西亚就是通过星象来确定航行的方向从而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迁徒,在指南针发明之前,星相是唯一的海上航行时指示方向的方法。

3、占卜

人类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对许多自然现象缺乏理解认识,于是便产生了对自然、鬼神的崇拜并直接催生了崇教。天象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其神秘性自然成为宗教迷信活动的重要依托,从而成为占卜活动的内容之一。
上古时代,民风淳朴,生活简单。每天辛勤操作之余,并没有别的娱乐活动,等待夜幕降临的时候,躺在山坡上看看星星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啊。还想象出了许多美好的传说。那应该是个全民研究星象的时代。
现在的人夜生活这么丰富,各种应酬应接不暇,还哪有这种闲情逸致。孩子们每天除了电脑还是电脑,想象力都失去了。电脑发达了,人脑萎缩了。再说那么多的灯光,想看星星也看不见呀。
娱乐是一大目的。而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那些最初的天文爱好者不为工资或奖金,完全出于兴趣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学。
另外,研究星象也有很实用的用途啊,举例来说,比如星星能为荒野里迷路的人指路。通过星象的改变可以判断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等等。
我觉得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天文 而是几百数千年 把看到的景象规律化 好借用这些规律提前预知一些事情 就拿三国的诸葛亮说 夜观天象有东风 实际上看的就是云的走向什么的 海边生活的渔民 任意一个经验老套的都会观测什么时候有暴风雨 所以我觉得 古代并没有真正在研究天文 古代也有敬神的意思 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这不太现实
主要是为皇帝服务。研究国家运势,农林生产。在研究中有些经验流入民间。
本文标题: 古人为何能研究天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048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增强植物的抗寒抵抗能力魏尚,李广,赵充国VS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双方各三万步兵一千骑兵,哪个能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