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沁园春·雪》爆红推手,毛泽东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如果当年有吐槽大会,柳亚子一定能得冠军。,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实在...
柳亚子:《沁园春·雪》爆红推手,毛泽东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
如果当年有吐槽大会,柳亚子一定能得冠军。
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实在被他烦的不行,本着礼贤下士的精神,写了一首著名的和诗给他——
啥意思呢?就是,老兄啊,你我的友情我没有忘记哦。
别急别急,你的事我会有安排的,且请“风物长宜放眼量”。
既然这是首和诗,那柳亚子写了什么诗给毛泽东呢?
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柳亚子就开开心心和一大批民主人士进京共商建国大业。
看过电影《建国大业》的应该有印象。
不过,进北京住了一个多月,毛泽东竟然没有接见他,也没有任何政治上的任命。
寂寞难耐中间杂激愤,提笔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这首诗呢,用了好多典故,不像毛泽东的诗那么好懂。
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开天辟地是夸毛泽东,这句没毛病。接着就开始掉书袋了,“依刘”说的是三国时期王粲依附刘表却不受重用的事。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五鹿是复姓,据说是个才子,但是没有真才实学,柳亚子说自己可不是五鹿。接着抱怨出门没有专车,这是用的《史记·孟尝君传》中冯驩慨叹“食无鱼”、“出无车”的典故。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这句就狠了,意思是早知道你这么对我,真后悔平时为你两肋插刀。这句话真绝,所以接着一句缓和了一下,意思我还是对你一片赤胆忠心的。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最后说的是,啥时候你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就回家像严子陵一样隐居了。
柳亚子真是想隐居吗?真想就不写这首诗啦。
这分明是在向毛泽东吐槽兼撒娇卖萌哦!
柳亚子何许人也?敢如此直言不讳。
毛泽东为何看到他的牢骚,还是好好地写诗相劝。
不妨往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柳亚子的资历还真是不浅。
柳亚子188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比毛泽东大5岁。
据说12岁能背诵《杜甫全集》。
少年时就投身反清的宣传活动。
1903年拜入章太炎、蔡元培门下,和邹容是挚友。
邹容你知道的, 历史 教科书上《革命军》的作者。
当时邹容的《革命军》要出版,柳亚子家里比较有钱,是他资助邹容出版的。
他还是同盟会会员,后来由蔡元培介绍入光复会。
辛亥革命后,当过三天临时总统府秘书,不习惯行政事务约束辞职不干,去上海办报纸了。
再后来一直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
1926年5月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怒斥蒋介石: 你到底是总理叛徒,还是总理信徒。
算是有胆量的男子汉了,不是一般的书生。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柳亚子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两人惺惺相惜,也才有了毛泽东那句“饮茶粤海未能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柳亚子被蒋介石通缉。
抗战期间,柳亚子一直流亡重庆、桂林、香港。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柳亚子与宋庆龄、何香凝联名电报怒斥蒋介石。
被蒋介石开除了国民党党籍。
他一直对蒋介石持反对态度。
但是鉴于他元老身份,加上他也就写写诗吐吐槽,所以蒋介石也没有再对他下手。
在诗歌方面他有多厉害呢?
早在1909年,他就组了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叫南社。
南社有多牛?看看里面的成员——
黄兴、陈其美、廖仲恺、于右任、邵飘萍、戴季陶、沈钧儒、沈雁冰、李叔同……
随便拿出一位都是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柳亚子作为他们的社长,怎么能不自信满满。
不过,柳亚子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诗歌方面,影响力也只是局限在诗坛,对现实政治并没有太大影响。
可柳亚子可不这么看。
他一向有很大的政治抱负。
郭沫若曾把他比作屈原,按说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他还不乐意,因为屈原逃避现实自沉于江。
而他是要在现实政治中大展拳脚的。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第二次见到了毛泽东。
阔别多年,柳亚子以共产党铁杆支持者、毛泽东故友的身份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询问谈判事宜。
毛泽东给他回了一封信,里面打马虎眼说——
总之是不可能告诉柳亚子谈判的内情的。然后又写了几句话夸得柳亚子心花怒放——
有时候有些场面话嘛,不可以太当真,当真就幼稚了。
看到毛泽东抬举他为陆游、陈亮,柳亚子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
好嘛,把毛泽东和自己比作周瑜和诸葛亮,曹操与刘备。最后一句用的齐桓公葵丘大会诸侯的典故,希望能够追随毛泽东参加谈判。
顺杆爬者,无出其右也!
当然,毛泽东不可能搭这个茬。
柳亚子后来又写信向毛泽东索诗编诗集。
这回毛泽东特别给面子,给了他一首当时从未公开的词,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雪》。
拿到这首词的柳亚子激动不已。
润之真给面子!
而且水平之高,超越苏东坡辛弃疾。
于是他写了一首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到陕北看见大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
你看看这结尾——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其他人已经不在话下,只有毛泽东能够和他一起把握今朝了。
然后,他把毛泽东的词和自己的和词一起发到新华日报,准备发表。
但新华日报不能未经请示擅自发表毛泽东词,先发了柳亚子的和词。
以柳亚子诗词界扛把子的身份,这么一首和词把原词捧上了天。
于是文化圈纷纷打听,毛泽东到底写了什么词?
这一下,反而达到了 饥饿营销 的效果。
当然,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能公开发表,抄本总可以吧。
这首词一经传抄,便风靡重庆。
后来新民晚报率先刊发了这首词,文化名流交口称赞。
如果就这样,这首词还不一定成爆款。
结果蒋介石得知此事,看了毛泽东的词很气愤。
我才是中国的领袖,你毛泽东怎么满脑子“帝王思想”呢?
于是找来一票文氓打手,写词怼毛泽东。
可惜这些枪手水平怎敌毛爷爷。
于是本来就是诗坛的事情,被蒋介石从政治角度一炒作,反而让沁园春家喻户晓。
王若飞把重庆这些词搜集了一下寄给毛泽东。
毛泽东说: “若飞寄来报载诸件付上一阅,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从此成就国共谈判期间一段佳话。
这是柳亚子的高光时刻。
柳亚子可能觉得,如果没有我推动,你的词哪会这么火?
你还别说这是我瞎猜,柳亚子的自信可不止这点。
不信往下看。
柳亚子对自己政治抱负的自信从哪里来的呢?
从他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方式。
这篇文章是《从中国国民党民主派谈起》。
其中,提到他非常得意的两个政治谋略。
比如,1926年的刺蒋谋略——
再比如,西安事变的处理方式——
在这篇文章里,他对自己的定位是——
老实讲,我是中国第一流政治家,毛先生也不见得比我高明多少,何况其他。
他认为,自孙中山去世以后,国民党已“永久没有领袖了”,何香凝、宋庆龄和李济深虽然“是本党第一流人物”,但“我有科学的预见”,所以 “不论本党或中共,听我的话一定成功,不听我的话一定失败” 。
好吧,我竟不知该如何评价柳亚子这番言论。
实在是有点文人的天真幼稚啊。
从这些想法来看,柳亚子的政治才干真的不敢恭维。
要是真的进入政治圈,还不是分分钟被”秒杀“。
1949年2月柳亚子接到毛泽东的邀约从香港北上,心里那个美滋滋啊,心想这下一定大展宏图了。
在途中写的《二月二十八日有作》——
这是自比鲲鹏啊。可是正应了那句,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本以为自己一到北平,毛泽东就应该单独见他,与他商讨国策。
可以与他一起住在六国饭店的人一个个被毛泽东找去,他却始终没有动静。
于是心里那个急啊,就有了本文开头写诗吐槽的事了。
毛泽东也了解他的性格,为了平复他的情绪,亲自写和诗给他叙旧情。
1949年5月1日下午,毛泽东又亲自携夫人江青和女儿李讷一起到颐和园看望柳亚子。
请注意,带着夫人女儿,意味着这纯粹是私人拜访。
可惜,柳亚子读不懂里面的含义。以为毛泽东亲自拜访,足以说明毛泽东是重视自己的。
于是心情倍儿好的他,写了一首《偕毛主席游颐和园有作》,其中有这样一句——
南阳讵敢劳三顾,北地犹堪赋百章。
好嘛,敢情把毛泽东来访看成刘备三顾茅庐了。
想象力太丰富了,也怪他读不懂毛泽东携妻带女的深意。
毛泽东总不好直说,老兄,你真的不太适合从政哦!
柳亚子后来的头衔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1954年他成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按说地位不低了,只是老先生始终不满意。
1958年6月21日,柳亚子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1岁。
柳老先生一生写作诗7000余首,词200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就文化领域而言,他是一座高峰。
但是在政治领域,他似乎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可能一辈子都会活在虚幻的想象中。
大概这可能是诗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政治抱负也是登堂拜相。
没法在朝堂实现,却懵懵懂懂地卷入皇权之争,流放夜郎、客死他乡。
柳亚子虽未如李白一般,但精神上的流放是一定的了!
也许有抱怨,也许有不甘,但这就是人生啊!
“我是谁?” 哲学三问第一问,我们又有多少人搞明白了呢?
董建昌是什么军衔?
董建昌的军衔是国民党军上将。
董建昌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连续剧中的人物,由张志坚扮演。
董建昌是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既智慧又多变;他在多变的时局中屡次转换阵营,被楚材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
然而,他对民族前途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立华的爱是忠诚不渝的,他对立青的支持是付诸行动的,他最终认清了历史的方向,响应中共的号召,率部和平起义。
扩展资料剖析董建昌
董建昌是一个草莽英雄。刚开始给人一个薄情无义,为前途不惜爱情的感情骗子形象,但无论如何却让人恨不起来。这个被立仁称之为“卖花布出身”的机会主义者,从北伐开始时,他那种军人英武气概渐渐展露,他对杨立青的爱护也不仅是爱屋及乌的表现,更多变成了对人才的珍视。
他的远见虽然不是瞿恩那种宏图大业,却对政治形势极为老道,评价一针见血,面对楚材,简单一句评价蒋介石:有大略无雄才。再一句建议:不要搞清一色,要打对对和。便概括了全局方向,令杨立仁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产生好感。
董建昌是个老派旧军阀的形象,能捞则捞,信仰投机,但是另一方面,他爱兵如子,全力抗日,目光长远,又是个爱国将领,这个人在性格上很有层次感,不是用简单的对错能概括的了的。
董建昌在剧中有太多争议之处,做任何事都精打细算。但在对待杨立华的感情上,他是一个满分好男人,明知对方不爱他,却愿意为她付出一切,愿意替她照顾家人,甚至愿意和她一起抚养情敌的孩子。董建昌那句“你姐的一根头发能拉动我的八匹军马”,感动了无数女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建昌
董建昌是上将军衔(影视人物)。
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原型指向十分明确,不像其他人物能看到许多人物的形象重合,这个人物的历史人物原型很明确就是第四军军长董其昌,但是,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很浓重的旧军阀气息,他在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加入了革命军,却时刻为这自己的利益着想,围绕着自己的利益转。
在全剧最开始的时候,是他和杨立华的一段感情纠葛的开始,因为杨立华,他认识了杨立青,并和瞿恩一样作为杨立青的导师为杨立青指了两条道路,他告诉杨立青,要做一个纯粹的军人,做领袖的枪。而瞿恩告诉杨立青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想,不要人云亦云,最终杨立青走上了和瞿恩一样的道路。
扩展资料:
1、李济深(1885—1959)
相似关键词:黄埔,第四军,东征,北伐。
李济深任黄埔军校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电视剧中董建昌的身份比较相似。粤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也是《人间正道》中董建昌的经历。这支“铁军”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随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这些在电视剧中正面和侧面都有体现。
2、程潜(1882~1968)
相似关键词:湖南起义。
《人间正道》中,杨立青游说董建昌阵前起义,这段历史的原型就是肖劲光争取程潜起义的故事。
3、张发奎(1896~1980)
相似关键词:粤军,第四军,东征,北伐,抗日
粤军“上山虎”张发奎的军阀、机会主义者身份和董建昌十分符合。东征北伐时,张发奎也身在“铁军”第四军,并且屡立战功。1927年1月, 张发奎升任第四军军长,南昌起义时正当其职。而老董在南昌起义时就是第四军军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建昌
董建昌是虚构的人物,从电视里面看,其肩上是三颗将星。参考其在国民党军种的地位再看,其应该是二级上将。董建昌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就是集团军司令了,也就是说在后期驻守桂林的时候其肩上就已经是三星了,是二级上将了。
老董在黄埔时期的军衔肯定要比立仁高的,从两点可以看出:一是立青偷穿老董的军服去参加聚会时袖子上是三颗将星,说明那个时候的老董已经是将军级别了(当然,那个时候国民革命军的军衔制度还没有统一,军衔很乱,各地军阀什么军衔的都有);二是东征时老董是四军参谋长,至少也应该是少将,其自然要高于立仁的中校。
历史人物董建昌简介
一、董建昌是影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人物,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二、原型猜想:
董建昌的原型是李济深、程潜和张发奎。
1、李济深,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和电视剧中董建昌的身份相似。
2、1949年程潜、陈明仁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与董建昌起义剧情相似。东征北伐时,张发奎也身在“铁军”第四军,并且屡立战功。
3、张发奎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剧中董建昌起义时也是第四军军长。
扩展资料
一、董建昌是一个草莽英雄。从北伐开始时,他那种军人英武气概渐渐展露,他对杨立青的爱护也不仅是爱屋及乌的表现,更多变成了对人才的珍视。他的远见虽然不是瞿恩那种宏图大业,却对政治形势极为老道,评价一针见血。
他也是个老派旧军阀的形象,能捞则捞,信仰投机,但是另一方面,他爱兵如子,全力抗日,目光长远,又是个爱国将领,这个人在性格上很有层次感,不是用简单的对错能概括的了的。
二、董建昌从立华的侧面描绘,给人一个薄情无义,为前途不惜爱情的感情骗子形象,一直到立青真正看到这个人,交谈起来,也仍然给观众一种机会主义者,实用主义至上的狡诈小人形象。到立华与他再次相见,那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无赖相,也引发不了任何好感。甚至完全是个骗子、墙头草、无赖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建昌
不是历史人物,董建昌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角色,由张志坚饰演。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既智慧又多变;他在多变的时局中屡次转换阵营,被楚材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然而,他对民族前途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他对杨立华的爱是忠诚不渝的,他对立青的支持是付诸行动的,他最终认清了历史的方向,响应中共的号召,率部和平起义。
董建昌经典出场
董建昌的初次登场,也和瞿恩一样,是通过与杨立青的会面引出来,与瞿恩的开门见山不同,董建昌更富有戏剧性,甚至有几分喜剧性。杨立青穿了他的军服参加宴会,被他一眼认出,两下见面互相介绍,杨立青咧嘴一乐,把他拉到角落,然后一记老拳——算是给姐姐报仇。出人意料的是,董建昌并没有因此而恨这个年轻人,反而仍然热情有加的招待,还给初出茅庐的土包子做了与瞿恩不同但是同样有用的另一番人生指点。
历史上并没有真实存在的董建昌,他只是影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人物。但有关于董建昌的原型猜想:李济深、程潜、张发奎,以下是关于三人的简介:
1、李济深(1885—1959),任黄埔军校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电视剧中董建昌的身份比较相似。粤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也是《人间正道》中董建昌的经历。这支“铁军”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随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这些在电视剧中正面和侧面都有体现。
2、程潜(1882~1968)《人间正道》中,杨立青游说董建昌阵前起义,这段历史的原型就是肖劲光争取程潜起义的故事。
3、张发奎(1896~1980)粤军“上山虎”张发奎的军阀、机会主义者身份和董建昌十分符合。东征北伐时,张发奎也身在“铁军”第四军,并且屡立战功。1927年1月, 张发奎升任第四军军长,南昌起义时正当其职。而老董在南昌起义时就是第四军军长。
关于剧中董建昌的介绍:
董建昌是一个草莽英雄。刚开始给人一个薄情无义,为前途不惜爱情的感情骗子形象,但无论如何却让人恨不起来。这个被立仁称之为“卖花布出身”的机会主义者,从北伐开始时,他那种军人英武气概渐渐展露,他对杨立青的爱护也不仅是爱屋及乌的表现,更多变成了对人才的珍视。
他的远见虽然不是瞿恩那种宏图大业,却对政治形势极为老道,评价一针见血,面对楚材,简单一句评价蒋介石:有大略无雄才。再一句建议:不要搞清一色,要打对对和。便概括了全局方向,令杨立仁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产生好感。
董建昌是个老派旧军阀的形象,能捞则捞,信仰投机,但是另一方面,他爱兵如子,全力抗日,目光长远,又是个爱国将领,这个人在性格上很有层次感,不是用简单的对错能概括的了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董建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济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程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发奎
蔡廷锴评价 蔡廷锴为什么不能评为元帅
首先,能评上元帅,必然是长期为党为革命奋斗,立下过赫赫战功。如果从南昌起义开始蔡廷锴一直追随党,最后说不定也能评上,可惜,他带领第十师离开了起义队伍。所以这一条,就注定和元帅无缘。
其次,蔡廷锴虽然名气很大,但在和我党建立联系并最后参加新中国建设时,已经是无职无权。而后来授衔时的原国军将领,大都是起义时掌握一定规模部队的,例如授予上将的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民革内,蔡廷锴在政治地位上不如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济深,廖仲恺夫人、国民党元老何香凝,在国民党军队的影响力也不如后来加入的张治中。
如果连李济深、张治中这样的人都没有被评为元帅,那么蔡廷锴也不可能。
蔡廷锴凭过人的战功,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