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喻修辞.从褒和贬各写一句话.对后唐庄宗进行评价褒义方面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勇猛无敌,每当对敌之时总是一马当先,状若猛虎下...
运用比喻修辞.从褒和贬各写一句话.对后唐庄宗进行评价
贬义方面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用人不察,到最后阴沟里面翻船,被部下陷害,死得好惨.
大家如何评价后唐皇帝李存勖呢?
李存勖的发家来自于他的父亲李克用。经过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藩镇势力有所削弱,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据今河南)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据今山西)。朱温称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是两个割据势力斗争的场所。一个是以开封为根据地的朱温集团,另一个是以山西太原为基地的沙陀族李克用集团,两个集团之间进行了拉锯式的激烈斗争,李克用失败身死。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小名亚子,“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就连唐昭宗见了他都不禁赞叹“此子可亚其父”,可见李亚子的名声是记载于史料的。他的仇敌朱温也说:“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说明也很佩服李存勖的本事。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存勖即为唐庄宗。十月,后唐轻取开封,灭后梁,建都洛阳。但李存勖恣纵荒淫,怠于政事,宠信宦宫和伶人,又猜忌功臣,以致众叛亲离。
他任用孔谦为租庸使,“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民产虽竭,军食尚亏”。同光四年,魏州兵变,李存勖死于流矢,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后唐历4 帝,凡14 年,在五代中疆域最大。
后唐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和朝代,它取代了后梁,而其后不久又为后晋所取代。后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国初期的晋国,唐大顺二年(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册立为晋王,建立晋国,都太原。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晋国至此全面独立,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
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梁,迁都洛阳。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历四帝(三姓),前后约十四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从战神到戏子
少年英雄“李亚子”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叫亚子,据史书记载,他从小就勇猛过人,喜欢骑马射箭,很受父亲李克用的喜爱。当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嬉戏时,十一岁的李存勖就已经随父出征了。打了胜仗之后,李存勖随父亲一起觐见唐昭宗。看到这个英气逼人的少年,唐昭宗甚为欣赏,还令其上前,轻抚他的背说:“此儿日后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比其父更为勇武!”正是因为唐昭宗的一句“此子可亚其父”,李存勖才得了“亚子”的小名。
李克用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除了时常带着儿子随军征战之外,也没有忽视对儿子文才的培养。据史书记载,李存勖稍习春秋,略通文史。比起其父李克用,李存勖在计谋方面还要略胜一筹。
唐僖宗时黄巢起义,地方藩镇借剿匪之名纷纷争夺地盘。当时有一个叫朱温的
军阀占据汴州(河南开封),和占据河东(山西)的李克用连年争斗不休。对此,急躁的李克用非常苦恼,又因为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一举剿灭,所以时常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年幼的李存勖就对父亲说:“朱温想要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积蓄力量,等待他与诸军阀混战疲惫之极,一举灭之即可。”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温对抗。由此可见,李存勖虽然年幼,却颇有见识。
除此之外,李存勖还是一个以大局为重,非常有谋略的军事家。他自幼就跟随父亲作战,经常给父亲出谋划策。当时,占据幽州的刘仁恭本来是李克用手下的将领,在李克用的扶持下才得以成为占据幽州地区的军阀。但是此人并不感恩,当李克用向他征兵的时候,他竟然拒发一兵一卒。后来,刘仁恭也被朱温围困,他不得已只得厚着脸皮来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性格刚烈,对此等忘恩负义的叛徒恨不得杀之后快,自然不肯发兵。这时候,年轻的李存勖站了出来,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劝说父亲搁置个人恩怨,利用幽州的力量牵制朱温,为自己的崛起谋求更多的时间。李克用冷静下来,觉得儿子所说在理,便出兵解了幽州之围,阻止了朱温吞并幽州,进而继续扩张势力。
战神出世,谁与争锋
李存勖虽然从十一岁开始就在父亲麾下作战,而且屡次进献奇策,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也只是作为父亲麾下的一员,并未完全绽放光彩。等到父亲去世,李存勖才真正横空出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出来,赢得了“战神”的威名。
后梁开平二年(908)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继承了晋王之位。在李克用病重期间,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曾经企图篡位,所以,李存勖一办完丧事,就设计捕杀了叔父李克宁,可见其行事手段之凌厉。当时,朱温已经灭了唐朝,自立为帝,国号梁,改元开平。为了统一全国,朱温趁李克用病死的机会发兵进攻潞州(山西上党)。但是李存勖丝毫没有因为居丧而乱了阵脚,他知道潞州是河东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唇亡齿寒。于是,他便亲率大军,从晋阳出发,直取潞州,乘大雾突袭包围潞州的梁军,结果大获全胜。这一战使得李存勖名声大噪,连本来依附后梁的军阀王容和王处直都开始动摇信心,竟然与李存勖结成了反梁的联盟。据《资治通鉴》记载,朱温得知战果后大惊,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潞州一战,新晋王李存勖扬名立万,军队的士气也大涨。李存勖乘势以“光复唐朝”为口号,发兵讨伐后梁。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在这次战役中,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之多,而晋军只有周德威率领的三千骑兵和镇州、定州的军队,实力相差很大。而且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而晋军则长途奔袭,自然疲惫。所以,此战必须以计谋巧胜。李存勖采用周德威的建议,没有贸然攻城,而是用计引诱梁兵出城,然后聚而歼之,并且故作不敌,主动后退。梁军主将王景仁本来就自恃兵力战备优势而轻敌,一见晋军后退,马上发动全部军队出城追赶逃兵。结果正中了李存勖的计策,梁军大败,八万余人死伤殆尽。这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使得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大大地打击了梁军的气势,也为晋国的崛起谋求了可贵的时间。
柏乡之役之后,晋军的队伍成为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时间让后梁君臣闻风丧胆。但是战神李存勖并没有自信心膨胀,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而是息兵行赏,休养生息。在这一段难得的停战时期内,李存勖抓住时机鼓励生产,整顿吏治,宽刑减赋,使得河东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为接下来的战争作好了充足的准备。
待到时机成熟,李存勖拿出了父亲临终前交给自己的三支箭。那三支箭象征着父亲的三桩遗命,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三是消灭世敌朱温。据史书记载,李存勖每逢出征都要将供奉在太庙里的三支箭取出来,随身携带,以鞭策自己。这次和之前不一样,河东的势力已经大异于前,他终于可以与朱温一决胜负了。开平五年(911),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大败了朱温亲自统帅的五十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消灭后梁,统一北方。同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相关文章推荐:
·李存勖:先智后昏的后唐庄宗(04-08)
·李存勖统一北方(02-18)
·李存勖以虚击实败朱温(10-19)
· 死于女人乳浆的战神:李存 (10-21)
战神后唐戏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