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阳谋

发布时间: 2023-01-24 23:01: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历史上有哪些明知是坑还得跳的“阳谋”?有没有哪些经典的阳谋?阳谋是相对于阴谋而言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明明是个坑,谁都知道,谁都...

历史上有哪些阳谋

历史上有哪些明知是坑还得跳的“阳谋”?

有没有哪些经典的阳谋?

阳谋是相对于阴谋而言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明明是个坑,谁都知道,谁都看的见,但还必须要跳进去。历史上,到底有哪些著名的阳谋呢?

冯亭的献上党之谋

这个真的是一个赤裸裸的阳谋,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国势力最弱,所以,分到的领土并不多。

但他有一块飞地,也就是上党,这块地方被韩国控制,就等于说在魏国和赵国之间,插上了一根钉子,这跟钉子,保证了韩国虽然领土不多,但拥有了很好的一个战略要地,所以,对于这个结果,韩国还是非常满意的。

但随着战国争雄的展开,尤其是秦国大出于天下,韩国和魏国都被强悍的秦军打成了废柴,秦军利用魏国韩国的领土,当成进攻赵国的跳板,而韩魏几乎要被灭国,根本没有反对的资本。

迫于秦国的压力,韩国决定,割让上党天险,并且送给秦国,让自己的国家苟延残喘,同时坑一下队友。

但意外情况还是发生了,韩国的上党守将冯亭,是一个坚定的反抗派,他知道秦国的阴谋,也知道,以自己的实力,不可能保住上党。

因此,他没有选择投降秦国,也没有选择为韩国坚守每一寸土地,而是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这一招让韩国、秦国,甚至是赵国都意想不到。谁都知道,冯亭为什么要这么做,韩国不敢说,秦国只能气的骂娘。

而赵国最是尴尬,得了上党之地,就意味着和秦国要硬碰硬的干上一仗,但要是不接受,赵国就无险可守,于是,明知道这是一个祸水,也要把这祸水引到自己的国家,明知是个坑,还必须要跳进去。

于是,在冯亭献出上党之后,秦赵那层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于是,两国开始大打出手,而争夺的焦点,就是上党之地。

铁铉的心理战术

这场阳谋,实际上是一场相当高明的伦理战和心理战。

靖难之役开始后,燕王朱棣的军队,凭借着强悍的战斗力,连续击溃建文帝的军队,渡过黄河直捣济南,但在这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小强式的对手,名字叫做铁铉。

铁铉非常聪明,极善于用兵,更善于防御,在他精心布置下,济南城如同铁桶一般,任凭朱棣如何进攻,都没有打下来。

束手无策的朱棣,想到了招降,于是他安排人用箭射进城里一封招降信。铁铉平静的读完信,然后平静的回了一封信,让朱棣学周公辅政,不要瞎闹腾。

朱棣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撕破脸开始攻城,甚至使用了大炮。眼看着济南城将要陷落,铁铉想到了一条,让朱棣做梦也没想到的主意:他把朱元璋的牌位,立在了城头。

朱棣彻底懵了,他明知道这是一个计谋,明知道只要再进攻一下,济南城就能破了。但偏偏铁铉看透了他的心思,把他老爹的牌位亮了出来。

自己本来就是打着靖难的旗号南下,难不成要把自己老爹的牌位轰碎?眼看着铁铉把朱元璋牌位立在城头,然后有条不紊的修复工事,准备再战,朱棣顿时觉得,自己眼前是个坑,而且还不得不跳进去。

在靖难之役发生的四年间,济南始终没有被攻破,反而逼得朱棣绕道南下,险些被抄了后路,而铁铉的下场也极为凄惨。

可见,铁铉在朱棣心理,留下了多大的阴影面积。

所谓阳谋,说到底就是正当光明的算计别人,却还能让人无法反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挑选其中最成功的三个阳谋,每一个都堪称无解,至今仍有学习价值!历史著名的阳谋是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件事,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大将,但这三人恃功而骄,经常不尊王令。所以,为了避免将来祸乱朝纲,晏子建议齐景公除掉三人。
如果使用阴谋,一旦泄露,容易造成三人逆反,而且阴谋除敌,也会带来隐患。所以,晏子和齐景公设了一个局,让三人自述功劳,而后论功取桃。公孙接与田开疆率先报出功劳后,各取一桃。这时,古冶子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报出功劳之后,公孙接与田开疆自觉不如而羞愧自杀。到了这一步,古冶子感到耻辱,于是也拔剑自杀。
晏子不动声色之间,就用两个桃子,轻松解决了三个隐患。当然,这件事是真是假不知道,毕竟因为争桃子就自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即便三人不自杀,也会造成彼此纷争,很难团结到一起,利于齐景公分化瓦解,最终还是没办法解开这一阳谋。
推恩令 是很高明的阳谋,各诸侯国明知道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但还真不得不执行
楚汉之争,项羽邀请刘邦赴宴,刘邦不想去却又不的不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诸葛亮北伐也是阳谋。诸葛亮也知道北伐是不可能的,自古都是从北向南统一,没有从南向北统一的,但又不想辜负刘备的嘱托,毅然北上。
秦灭六国,先是远交近攻,六国伐秦时又相互离间,六国明知是秦国阳谋,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没有忍住。
汉朝至无赖皇帝刘邦建国登基后,就逐渐的分封了很多的诸侯国,没办法,刘邦的儿子多。经过几代的发展,诸侯国越来越多,而且军事、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了,整个汉朝的郡县和人口居然有一多半在诸侯国的手上了,这对一个中央集权政权来说非常的不利。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面临着汉景帝一样的局面,诸侯国众多,而且各个都逐步发展很快,中央在对抗北方匈奴捉襟见肘,而各个诸侯国却在后方利用安稳局势埋头发展,这样下去,没几年估计又得来一次七国之乱了。

汉武帝的重臣主父偃给刘彻出了个主意——推恩令。

大概意思就是,原来诸侯国的分封和继承是诸侯国王死活,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及整个诸侯国,其他的儿子无论嫡子,庶子都是新任诸侯王的臣民,诸侯国的势力没有收到丝毫的影响,无非是换了个人而已,而这种继承又是铁饭碗,刘邦时期就定下的。

实行推恩令后,就要求各个诸侯国可以把自己的领地分封给诸侯王的各个儿子,不分嫡庶,让每个刘姓子孙都能享受到皇室给他们的恩赐,让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一块实际的封地。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阳谋。各个诸侯王都很清楚,摆明了是朝廷要分化,瓦解相对强大的诸侯国,但又不得不去执行,因为推恩令不但是朝廷的圣旨,更是因为推恩令让诸侯王的各个儿子心里有了希望,可以不分嫡庶的分得一块封地,大家都可以过一把当王的瘾,哪怕一块封地就一两个郡县的地盘。

诸侯王要是不乐意,甚至起兵造反,不说前面七国之乱的例子摆在那里,就拿诸侯王的儿子们都不同意,朝廷有封地给咱们,我们凭什么提着脑袋去给嫡长子打江山,用不着朝廷来解决,诸侯王的儿子们都能把他闹死。谁让那些诸侯王没事儿就搞娱乐,生了那么多儿子呢。

于是困扰大汉王朝几十年的尾大不掉的诸侯国问题,就被完美的解决了。而从诡计学来说,能把一个敌我的矛盾转化成敌人内部的矛盾,并最终瓦解对方,简直可以说是中国权谋艺术的顶峰。

中国古代著名的阳谋有哪些?

阳谋是阴谋的对立面,阳谋是采取光明正大、因势利导的方式,随势而动,随情而发,无迹可寻,因此,阳谋几乎是没有破绽的,也极难被破解。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四个,即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推恩令和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们先来说说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齐景公的麾下有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员猛将,徒手到拽牛尾、下水擒鳖鼍、倒拔垂杨柳都是手到擒来的拿手小菜。

三人在沙场上因此立下过赫赫战功,但随着功劳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趾高气昂、目中无人了,甚至就连齐景公都不放在眼里。

齐国名相晏婴,也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位,见到越来越桀骜不驯的三人很是忧虑,便多次向齐景公进谏早日将此三日除掉,齐景公下不了狠心,始终拖延不决,晏婴只好暗中等待时机。

很快机会就来了。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

六个桃子白里透红、水嫩似火、鲜艳欲滴,看得众人直流口水,晏婴按照礼数,先分给了鲁昭公一个,齐景公一个,大夫叔孙一个,叔孙推辞说:“我的功劳哪里有晏相邦大呢?这桃只有你才配得上享用”,晏婴推辞不受,二人客套了数个回合,齐景公见状就说:“你们二人对齐国都有社稷之功,那就每人各享用一个吧!”

晏婴和大夫叔孙只好奉命各食用了一个,就这样,桃盘里只剩下两个桃子了,晏婴心生一计道:“现在桃盘里只有两个桃了,不如让请君王传令,谁的功劳大,谁就有资格享用这两枚桃,如何?”

齐景公就依从了相邦晏婴的提议,这时,公孙捷抢先一步上前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

旁边的古冶子见状,厉声大喝了一句:“想当年国军过黄河,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

齐景公回忆起来了往事便说:“寡人当年在黄河险些被大鼍吃掉,如果不是古冶子,我这把老骨头早就葬身黄河了,古冶子绝对有资格享受一枚鲜桃!”

田开疆见桃子被分完了,急得连忙高声吼道:“当年我奉国君之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

晏婴假装面带难色说:“田爱卿的功劳确实很大,不过桃子现在吃完了,等到来年桃子成熟了,再享用如何?”

田开疆一时面子上过不去怒火填胸地悲愤道:“大虎、杀鼍这点小功劳算得了什么,想我为国鞠躬尽瘁、粉身碎骨,到头来连个桃子都得不到,我还不如去死了算了!”,话刚说完,田开疆立马拔尖抹了脖子。

公孙捷很后悔说:“我因为一点小功却抢了田开疆的大功,实在是不义,我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公孙捷也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更是惭愧的无地自容说:“我们三人义结金兰时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我违背誓言,酿成田开疆和公孙捷自刎身亡,我真是玩死难辞其咎!”,古冶子话音未落,也拔出剑自刎了。

齐景公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造访齐国的鲁昭公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只有晏婴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的精髓在于表面舍近求远,实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个阳谋是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岌岌可危,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应赵国的请求派出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的前沿对敌指挥部,统兵八万前往救援赵国。

田忌原本打算远奔赵构都城邯郸,与赵国守军来个里应外合对魏军实施夹击之势,孙膑不同意,主张趁着魏国都城大梁空虚直奔而去,以假装袭击大梁引诱庞涓回师,然后半路设伏可以逸待劳,一举击败魏国大军,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谋,将庞涓打得大败。

第三个阳谋是“推恩令”。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来的高超阳谋,汉景帝朝,因为削藩酿成“吴楚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府险些被颠覆,鉴于武力削藩的成本和风险太大,汉武帝时期,各诸侯国又有尾大不掉之势。

于是主父偃给汉武帝上书说: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也就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行“推恩之策”,让原本只有诸侯王嫡长子可以继承的诸侯国,按比例分封给诸侯王的所有儿子,诸侯王子嗣们依次裂土受封,这样一来,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区别。

最后一个阳谋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出自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管仲担任齐相后,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打着这个旗号北伐山戎、内平诸侯,只有楚国不屌齐国。

管仲于是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组成“八国联军”开进到了楚国边境,楚国当时尽管国力非常强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八路诸侯”也是心有余悸,楚国于是派出使者屈完去造访管仲。

管仲深知“八国联军”与楚国开战肯定会两败俱伤,不谈军政之事,仅指责楚国多年不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的苞茅,楚国知道这是齐国在给他们台阶下,便就坡下驴向不得不向齐国服软。

表明上齐国大张旗鼓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要讨伐楚国,实际上,齐国只是借用周天子的名号对楚国实施政治讹诈,楚国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只得向齐国赔礼道歉,无懈可击的阳谋。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阳谋,每个都可以说是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只要使得好,抵过千军万马自然不在话下。而使用阳谋的好处就在于成本低廉,无副作用,且又使人抓不到把柄,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好手段,使会了其中的一种就有了纵横天下之资。

参考资料:《二十四史》等

第一个阳谋发生在春秋时期,名叫二桃杀三士。第二个叫围魏救赵,发生在战国时期。第三个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叫推恩令。第四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听的最多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历史书现在也在学习这段历史。
最著名的四大阳谋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西汉时期的推恩令。北宋的杯酒释兵权。齐桓公的尊王攘夷。
中国古代著名阳谋有很多,比如南宋辛弃疾为抓叛党 在敌营外面等了几天,等着敌人放松下来, 带敢死队冲向敌营最后抓住叛党。
阳谋 ,是针对阴谋而言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阳谋,令人深思: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围魏救赵,要“攻”得准,要“攻”得动;二桃杀三士。

历史上有哪三大阳谋?为何说阳谋比阴谋更毒?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分别是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以及推恩令,阳谋之所以比阴谋更为的毒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阳谋是无解的。对于因某而言,阳谋与阴谋最大的区别就是阳谋你能够看见其中的计谋。一般阳谋的颁布都能让世人看出颁布这条法令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但是却很难去阻止该阳谋的进行,所以,阳谋之所以比阴谋更为的读,那是因为你知道他的目的而无法去进行改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相关利益人进展。所以对于受害一方而言是无法去解决这样的事情,他们只能够看到自己的权利或者其他方面在不断的削弱。阳谋比阴谋更为可怕的是,阳谋是无解的。

就拿历史上的推恩令作为例子,在汉武帝的时候,是心了推恩令这一法则。这一法则的实施目的是希望能够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由于削弱诸侯王实力过于激进,导致诸侯王叛乱的事情发生。但是推恩令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通过将诸侯王的权力不断削弱的方式,让诸侯王变成更多但是实力更弱的诸侯王。因此,许多强大的诸侯王也正是因为这是导致瓦解实力不如以前。因此在削藩的过程当中利用这一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阳谋之所以比阴谋更为的狠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诸侯王们看到这条计策的目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去违背。这是因为他们每一个儿子都可能希望能够继承诸侯王的领地,所以对于这条计谋而言是无解的,只能朝着汉武帝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历史当中有三大阳谋,同时阳谋也是无解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比起阴谋而言,阳谋能够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更高。

历史上三大阳谋是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以及推恩令,之所以说它比阴谋更毒是因为它的不可逆性。你没法改变它只能眼睁睁看着,是不是很绝望。
二桃杀三士,推恩令和围魏救赵这三个被称为历史上的三大阳谋,阳谋
之所以更毒就在于你明明知道它是坑,但是你不得不跳。这就是它毒的所在。
历史上三大阳谋是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和推恩令。因为阳谋是在明面上给你设坑,让你不得不往里跳,跳与不跳的结果都一样,没有好结果。

阳谋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实现的计谋,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阳谋?

小伙伴们大家好,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我们对知道阴谋是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用的奸诈方法,这种人是我们所不齿的。但是我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没有听过过阳谋,其实也听说,但并不知道阳谋是什么,阳谋是指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采用正大光明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有名的阳谋吧。

一、围魏救赵。计出于孙膑,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阳谋之一。故事发生在魏、赵、齐三国,魏国国君励精图治,魏国经过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为了进一步强大,魏国看上实力弱小的赵国,于是派大军去进攻赵国,赵国无力抵挡,很快魏军就达到了赵国都城,赵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作为霸主的齐国又怎么能看到魏国逐渐做大做强,挑战自己霸主的地位,于是决定帮助赵国对抗魏国,但是如果直接出兵,必定会和魏军正面作战,损失必定非常大,于是孙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趁着魏军都在攻打赵国,派出一支骑兵迅速攻打魏国,此时魏国兵力空虚,魏王不得已只好让军队迅速撤回,赵国之危就此解除。

二、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的计策。齐景公重用晏子后,国家日益强盛,但是他担心手下三个将领手握军权,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产生了想除去三人的想法,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思索了一番后便有了主意。齐景公召三人入宫,命令下人端出两个又大又甜的桃子,让三个将领分别细数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功劳最大的可以吃桃子,于是很快前两个桃子便被将军吃了,最后一个将领发现桃子已经没了,想到自己为国家出生入死,最后连一个桃子都吃不上,一气之下便用刀摸了自己的脖子,前面两个将领看到他因自己而死,非常愧疚,纷纷自杀谢罪,这样,就用了两个桃子就解决了军权之患。

三、推恩令。出谋人是汉武帝。我们都知道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分封的制度,各地的封王拥有很大的权力,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决定实行“推恩令”,即将一个诸侯国拆分成许多小的国家,诸侯国的君主去世后,封地后被分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小的诸侯国,这样国家就会越来越小,诸侯国对于中央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二桃杀三士,推恩令,围魏救赵,这几个都是非常高明的阳谋,让敌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算计。
围魏救赵。计出于孙膑,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阳谋之一。 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的计策。 推恩令。出谋人是汉武帝。我们都知道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分封的制度,各地的封王拥有很大的权力,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
围魏救赵,推恩令,携天子以令诸侯,巴黎协议,二桃杀三士,杯酒释兵权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阳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89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马克思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杜策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