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宫廷音乐为什么没有向西方一样传递下来?是因为什么才导致的断层?西方音乐能够被流传,可以说是因为他得到了太多的经济支持。中国...
中国的宫廷音乐为什么没有向西方一样传递下来?
是因为什么才导致的断层?西方音乐能够被流传,可以说是因为他得到了太多的经济支持。中国的宫廷音乐虽然优美,但是好似存在神坛上的光芒。没有经历过商业化的洗礼,终究走不出国门。时代变迁中让更多人体会到西方音乐的优点,但是在国内的古典音乐却少得可怜。
在前期时间所有的音乐都是上等社会的产物,不管是西方还是国内,音乐都是作为贵族才能享受到的东西。那时候的音乐家就是贵族的仆人,作品更是主打宫廷系列。普通大众是没有机会欣赏到音乐的美妙,当时代变化的时候音乐也开始了改变。
面对大众的音乐开始出现,一系列开始自我创作的人群出现。迎来了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让人观望的音乐大师。到了后来也开始走出他们的国家,用音乐让更多人得到自我价值认识。有了国际声誉,自然就迎来了更多关注。所以在大部分人的关注中,西方音乐更加具有话语权。
西方的这种流程让他们更加赋有创作激情,反观国内对礼乐的不看重,对版权的不注重。宫廷音乐依然是少部分的人群,没有经历过市场冲击,就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甚至在一段黑暗历史中,礼乐之类已经被贴上了封建的标签。不少珍贵的资料被毁去,宫廷音乐也慢慢消沉。不过民间也存在不少的音乐,宫廷音乐大部分都是缓慢的节奏更多的是礼仪,所以到了现在宫廷音乐也不会是主流。
中国古典音乐与欧洲古典音乐相比有何不同?通晓者入!
“乐器很普遍,种类很多,但他们不知道使用 风琴和翼琴,中国人没有键盘式的乐器。……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可以用动物的肠子做琴弦这一事实。……中国音乐的全部艺术似乎只在于产生一种单调的节拍,因 为他们一点不懂把不同的音符组合起来可以产生变奏。然而他们自己非常夸耀他们的音乐,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它却只是嘈杂刺耳而已。”rnrn以上出自《利玛窦中国札记》,描写的是明朝中后期。我想问一下,利玛窦的言论是否正确?那事实又是怎样?说白了,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绝非只是有横向差异,纵向也有差异,而且差异悬殊。和西方古典音乐相比较起来,中国古典音乐可以说是原始的,不开化的。
而且,中国古典音乐基本上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听到的一般的所谓的中国古典音乐其实是民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典音乐是雅乐。目前雅乐只有在日本和韩国等地有所保留,日本的雅乐经现代派的大师如武满彻在平安时代雅乐的基础上重作的新雅乐可以说不逊于西方古典音乐。
市面上能勉强见到的中国古典音乐唱片均是伪作。
我学音乐的,给你解释
中国古代音乐建立在5声调式之上,简单不严谨的给你说就是5个音。1 2 3 5 6
没有4 7这两个音
这5音叫 宫商角徵羽
建立在这上面的还有更多的东西,这里就不赘述了
西方古典音乐建立在大小调式上,当然西方音乐发展要比中国好的多。
这里是存在一种欧洲中心的思想的。
东西牵扯的很多,反正你知道《利玛窦中国札记》说的是片面的就行了。还有不清楚的,再讨论QQ:379459847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音乐有何区别
中国音乐不如西方音乐最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完整的记谱法。
中国古代只有工尺谱,这是只有音高没有节奏,更加没有表情和速度符号的谱子。由于记谱法的缺陷所以导致人才的培养的落后,音乐基本上靠口耳相传,一个人的成就再大也不如一代人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比自己一步一步爬上去来得高。所以中国音乐没有一个之上而下的完整体系,直到近代的民乐用的简谱也是外国人发明的。前人写下来的曲子后人才有机会按照作曲家的意思演奏下去。
中国虽然是最早发现了十二平均律的国家,但是没有怎么广泛应用,没有大小调的概念,也没有丰富的和声和声部,这也是和记谱法不发达有关系。单凭人的耳朵很难分辨出复杂的和声和多声部,所以音乐以齐奏为主所以比较单调。
还有工程技术的落后导致乐器制作比较简单。西方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管乐器发明了波姆式按键之后就能轻松地转调,演奏各种复杂的音乐,而中国民族管乐器只能演奏几个调,要转调就必须换乐器,所以也导致了乐器比较简单没有大小调和转调的音乐。
以上的都是技术上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上的,因为古代中国搞音乐的地位比较低,虽然也有宫廷乐队,但是不像西方那样对音乐家的重视,中国比较有名的音乐家很多是在妓院的艺妓或者红白喜事那些乐队里面成员,音乐给认作是比较低贱的行业得不到尊重。没有专门的作曲家所以留下来的古曲远远不如西方的。
其实古代中国对音乐还是比较重视的,不仅有礼乐射御数的说法,还有琴棋书画说法,说明音乐也是文人和贵族必修的课程。也许那时候的宫廷也有很多出色的音乐家和演奏家。可能还是由于记谱法还有战乱等的原因那些优秀的作品都失传了。保留到现在的很多都是民间口耳相传的音乐,起成就肯定比宫廷里面那些低一点了。
现代的中国民族音乐家其实也做了很多工作来弥补民乐的那些先天不足。首先就是有了统一的记谱法,虽然简谱有的地方还是不如五线谱,但是至少比工尺谱好多了,能完整表现一首音乐的内容。有了一个统一的记谱法一些古曲也可以重新改编来演奏,尤其是合奏时没有一个统一的乐谱完全靠耳朵的记忆也是不可能的。在民乐改革方面鹏修文老先生的成就最大,他把西洋的管弦乐队配器和演奏、摆位的法则引用到民乐里面,加入了指挥,改革了很多乐器,发明了低音民族乐器。以前的民乐队是没有低音乐器,有的用大提琴,倍大提琴还有萨克斯做低音的。还有给一些管乐器加上机械按键,使它的音域和表现力大大增强,不过好像在笛子上做这个改革失败了。
虽然中国的文明上好几千年,但是在音乐上真正作为一个专业得到重视和研究的应该是从54之后才开始才不到100年的历史,而民乐合奏(非戏曲和仪式的那些齐奏)好像是从鹏修文才是真正开始,才几十年的历史。真正的古曲可能没有超过50首,现在全部民乐的曲目加起来可能还不够巴赫的目录多。
所以中国民乐相对于西方的古典音乐从巴洛克开始成为一个独立于宗教仪式和戏剧附属品的体系,经过近一代又一代人300多年的继承并发展地不断沉淀和积累那个底蕴肯定是有所差距了。
但是现在国内的环境看来能静下心来真正研究音乐的不会有多少,出的大师基本上是演奏家。再出一个像鹏修文那样在作曲和理论上有突破的大师并且可以在史册留名的不知道有几个了。
可能你们会对第六段的观点并不赞同,中国古代音乐家社会地位不高这是不假,但是西方音乐家社会地位同样不高。过去西方音乐家要么是宫廷乐师,要么在教堂工作,薪水一样是杯水车薪。
西方贵族也是拿音乐用来显摆自己的地位,不然海顿也没必要写惊愕这样的音乐来讽刺了,莫扎特也不会愤然离开主教,只是说相比之下中国地位更低、搞音乐的和唱戏的都被划为下九流里了,人家好歹还挺体面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