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特别看重储蓄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吗 其他国家又是经历了如何的变化过程

发布时间: 2023-01-03 21:01: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5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消费不是量入为出,而是及时行乐1、量入而出和及时行乐不是一对王不见王的矛盾,量入而出是一个消费观,及时行乐是享受...

中国人为何特别看重储蓄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吗 其他国家又是经历了如何的变化过程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消费不是量入为出,而是及时行乐

1、量入而出和及时行乐不是一对王不见王的矛盾,量入而出是一个消费观,及时行乐是享受观,一个偏物质,一个重精神。不过呢,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对于有的人来说,或许今天给女友买个包包,自己吃一个月的方便面,他还是觉得开心。对于有的人来说,因为买了房子了而无法去看歌剧就会不高兴。
2、不得不承认,N年前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人富裕了,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了。而且网络时代发展到现在,很多中老年人观念都在改变了,更何况是消费主体的中青年人呢?身边和网络,都能看到消费指南,而信用卡,花呗等“新的”金融方式,又为及时行乐的消费提供了可行性。而且,传统观念认为“钱”是财富,现代生活中,“信用、人脉”和钱一样,也是各人财富啊。
3、 投资观念上,潜移默化的从“看眼前”变为“看长远”。这几年很多人认同炒房这个观念,而几十年前买一套两套房来住的比例可能就大于贷款买房来炒的。所以到现在很多人的挂念会觉得,量入为出太保守了,长远看要如何投资,获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及时行乐所需要的资金并没有超过自己三五年内能承担的部分,其实也还算一种“量入为出”,所以“量入为出”和“及时行乐”并不矛盾,只是各人时间标准不同了。
4、 如果无法承担长期入不敷出的后果,那种盲目的及时行乐就是交智商税了。
这就是作为国家喉舌的媒体做出的伟大功绩了。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必然带动生产能力的发展,假设人口总量保持大致稳定,但是生产能力却越来越强,造成货物总量超出市场需求那么你要么出口货物,要么拉大内需。可是出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不光涉及到货物本身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问题,还涉及到其他国家对于本国企业的保护所采取的一些列手段比如高关税,配额制度等。而拉大内需就容易得多,你只要让一批人成天宣传今天过明天的日子这个概念就好了。于是超前消费成为了一种看起来很时尚的概念。而我们的媒体就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总之,及时行乐也好,超前消费也好,都是国家经济层面想要的结果,至于牺牲多少人的利益,在国家经济发展面前一改可以无视。因此,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在国家为背景进行的经济洗劫理性消费,并且找到可靠的投资项目才能最大程度自我保护并且减少自己的损失。是的,损失,别以为你把钱存银行不消费就没事了。经济改革为口号的财富蒸发血洗了多少人的银行户头?十年前的一块钱购买力和今天相比差了多少?事到如今很多人都看清楚了某些人的嘴脸,这才逼得的大妈们,今天扫黄金,明天扫楼盘,都是一个目的,自保!找到这些不容易贬值的项目保住自己一辈子辛苦所得。
1、首先,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在“及时行乐”。
有必要修改问题为:为什么有些中国人消费不是量入为出而是及时行乐。
修辞不准,则逻辑混乱,逻辑混乱则结论必然不真实。意识中不真实的结论积累多了,就会成为神经病。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必然的结果。
2、不量入为出与及时行乐,不存在互非关系。
许多情况下,不量入为出,是由于无奈。例如:贫困家长筹集孩子的学费,就不量入为出。类似的情况还有医药费。
相信小编不是为了指责这些行为而发此提问。
那么问题还要修改为: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为了及时行乐,消费不量入为出。
相信这样修改,更准确地指向小编所希望指责的目标。
3、在中国,及时行乐的历史很悠久了,并非现在的特有现象,而且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总会有一些人及时行乐,也总会有一些人严格自律。
问为什么现在有此现象,容易产生指责现在的错觉。
过去就有,现在凭什么没有呢?加上现在,不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
所以,应去掉“现在”,修改问题为:为什么中国人,为了及时行乐,消费不量入为出。
4、及时行乐,可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行为,而是在大多数国家里都会发生的普遍现象。
例如欧美,及时行乐现象更严重。探讨普遍现象,就应探讨发出最本质的提问,而不应将问题复杂化。
所以,去掉“中国人”,问题修改为:有些人为什么及时行乐,消费不量入为出。
5、一个人,若具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及行为习惯,其收入不能满足其行乐时,必然不量入为出。
不量入为出,是欲望冲动+收入不足,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不量入为出与收入有关。与一个人是否具有及时行乐的思想行为无关。
所以,修改问题为:有些人为什么及时行乐?
这样问题就清晰了,也就不难回答了。
为什么及时行乐?
答:自私+贪婪+愚昧。
任何国家的人,任何时代,其人心只要具备自私贪婪愚昧,就会及时行乐。
若收入不足,而贪婪猛烈,就会不量入为出。

这要结合国家发展历程来看。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时期,在七十年代末期未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都属于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由战乱中浴火而生,一切都百废待兴,那时候国家物资紧缺,人口增长迅速,国家也有相应的计划经济政策来控制物资分配。

经历过粮票、布票、肉票这些计划用票的如今的长辈们,是早已经习惯了量入为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是所有想把日子过好的人共同的想法。

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腾飞,而相应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也产生,基本上城市人口有公职的人员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农村也一般只有两个,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想办法给孩子更好的。

在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一切都以洪流一般的力量流入我国,这其中就包括超前消费这个理念,信用卡这个东西,在以前的中国是没有出现的。而发展中的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消费力来带动这个国家的生产力,于是许多商家的宣传重点都选择了及时行乐这个观点。这也是造成如今的人花钱买高兴的原因之一。

总之,人类历史进程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不是说哪种消费观一定好哪种一定不好,而是要符合自己的消费水平,这才是最正确的消费观。

纯手打,望采纳。

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

首先,我们要清楚两个名词的含义。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及时行乐:抓紧时机寻欢作乐。出自《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然后我们看看问题,“为什么现在中国人消费不是量入为出,而是及时行乐 ”,此问题本身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从中国人群体的三个层面简要说明问题本身存在的语病:
一、广大普通民众层面。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都是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建高楼的民工还是修地铁轨道的工人,或者是从事科技、服务、电子等等行业的普通工人都是量入为出的去消费,否则国家就处于动荡中。正是由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人、农民的辛勤劳动,量入为出,爱国敬业,从不骄奢淫逸,才使得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二、小资产家庭层面。处于城市结构中的小资产家庭有了房子、车子和稳定的家庭,但是没有过多的票子,这个实际情况限制了及时行乐的行为做法是不现实的。要清楚小资产家庭的安逸生活并不是及时行乐的浪费,安定无忧的生活没有人愿意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是小资产家庭可以承受得起;
三、极少数大富大贵层面。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都有富人,其聚财的方式各不相同:或暴发户,或艰苦奋斗,或贪污,或受贿,或诈骗,或继承……数不胜数。富人数量上所占比例应该在十万分之一以下。在如此低比例下的富人,由于社会地位、所有资源的不同还是备受关注。绝大多数富人还是克己守法,为富不仁者占极少数,却也是害群之马。对于及时行乐者,多发生于明星挥霍、富二代官二代豪掷千金。其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完善,社会关系混乱,学识教育中断或扭曲,不能因为这一小撮人的及时行乐、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而代表中国人。
总体来说,中国人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讲礼貌有原则,讲卫生懂养生,孝悌善良。

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 10 万亿元,为什么国人更爱存钱了?

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

从短期因素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疫情持多点散发,部分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导致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资金重新流向存款。

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青年群体,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还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居民住房消费意愿持续不振,减少了住房消费支出,部分转为居民存款。

居民存款持续增加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增强居民部门抵御风险能力,但也反映出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住居民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稳定企业和居民的预期。进一步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落实好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继续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稳定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要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居民消费动机不足等问题,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扩大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更好地满足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需求。

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降低居民后顾之忧进而降低预防性储蓄意愿。

上半年做过的存款增加超过10万亿元。增加幅度确实比较高。那么国人为什么更爱存钱了。一个是。收入可能相对高一些了。钱剩余的比较多。因此,就存起来了。另一个就是安全感降低。导致这一部分人觉得必须有一定的存款。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因此节衣缩食也开始存钱。

通过近两年的疫情。让百姓们开始准备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以前的这几年。很多企业。有可能倒闭了。特别是一些事情。那么倒闭了以后员工就需要重新再找工作。总有一个。没有收入的期间。如果家里有一定的存款那么生活还能继续维持。家里要是没有存款的话。生活都很难维持。这给人们。敲响了一个存钱的警中。你不存一定的钱。遇到紧急情况真的是生存都很困难。

还有现在的养老。也是一个大问题。独生子女的家庭。两个老人。将来都面临无人照顾的情况。毕竟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也正在工作的繁忙期。老人就需要人照顾。现在你就是故意个家政来照顾老人的话每个月也需要不少的钱。因此也会导致老人们。都在尽量的多存一些钱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看病。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很多人虽然有医疗保险,但是医疗保险不是全部报销的。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药都不是医保药。也就是都不能报销,只能是自己承担。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存款,将来真的连治病都困难。所以也会导致一些人进行存款。为自己将来治疗疾病,做准备。而且现在的物价都在增长。各种药品的价格无形中上长了很多。前几天孩子感冒。去给孩子购买一些药品。一盒止咳糖浆。69元。里面有10支。那就相当于每一支止咳糖浆是6.9元。而且一天就需要服用三支。还有一个小儿。止咳消炎的某种药品。价格是48元。里面只有四小袋。那就意味着每一袋是12元。一天要吃三袋。又配了一只头孢类的药品。同样每一袋也是需要。十元左右。可想而知一个小孩子咳嗽的药品每天。大约需要80元左右。连续吃六天的药品。大约需要500元。可想而知治疗疾病尽快。没有存款那真的是寸步难行。因此这些东西都会导致。各个家庭节衣缩食也要有一定的存款。

国人更加爱存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危机感增强

在疫情冲击之下,近几年的整体经济环境都不是很景气,甚至很多人都面临失业和收入锐减的问题,而且很多的厂家都接不到外贸订单了,甚至关闭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危机意识自然萌生出来,而且很多年轻人都不再进行提前消费了,也突然发现精致穷都比不上兜里有点闲钱来得底气足。

于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能不买的就不买,能节约的就节约,很多人都开始有意识进行储蓄了,为了提高自身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2.经济危机趋势,投资有风险

国际的金融市场状况也不理想,金融投资的收益都明显看不到比较好的收成,很多人都逃离了金融投资市场,而且很多人把资金撤回选择了储蓄,能够求稳就不求变动,似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3.国民生活压力变大,需要存钱

百姓生活压力是很大的,城镇居民有房贷和车贷的人群,不增加储蓄的份额,甚至都没有安全感,尤其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不愿去进行大笔的投资和消费,于是很多人把原来计划购买房产的资金,也都存入了银行。

小结:

在经济不算景气的情况下,只有国家想办法给群众增加更多的保障,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减少失业人群和倒闭的企业数量,地方政府也出台扶持政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人们在获得稳定收入的情况下,逐渐才会安心下来,逐渐地放开手脚,敢于进行消费。

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10万亿元
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6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513亿元。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83万亿元,同比多增9741亿元。
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上半年,平均每天约571亿存款涌向银行。
纵向来看,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7.45万亿元,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8.33万亿元,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6.82万亿元,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4.26万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上半年增加的住户存款创出近年同期的新高。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愿意更多存钱的人大幅变多了,而愿意更多投资的人变少了。
上半年住户存款大幅增长,还有未来储蓄意愿的提升,令小伙伴们心生疑问:为什么大家更爱存钱了?
中国人更爱存钱的背后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长、储蓄意愿增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因素。
董希淼指出,从短期因素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疫情持多点散发,部分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导致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资金重新流向存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研报中表示,2021年的经验显示,疫情会导致居民存款同比增速上升,而且存款同比增速会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一段时间。
董希淼认为,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青年群体,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还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居民住房消费意愿持续不振,减少了住房消费支出,部分转为居民存款。

第一,过去很穷,养成的习惯。当人们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根本攒不下多少钱,但是当有余钱了肯定就会积极攒起来。80年代以前实际上大家都很穷的,很多人有时候还吃不饱。

小时候,看到大人们是怎么藏钱的呢?床底下、鞋盒里、墙缝里、屋梁上、天棚里等等,只要能想象到的地方,似乎都能藏上钱。当时本来也没有多少钱,人们也不会去跑到银行存起来。

根据1982年的国家统计年鉴的信息,刚刚建国人们基本上就没有多少存款,50年代人们存款只有几十亿元,平均每人10元左右。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开始落实,人们的存款才开始快速增加。

1978年城乡存款210.6亿元,到了1981年就达到了523.7亿元。当时人们除了存款以外,没有其他的理财方式。至少定期存款还有些利息呢。到2021年12月,全国各项存款高达21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规模为93.43万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4000倍。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不足。过去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种问题是通过国家保障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相对而言大锅饭形式严重,人们的保障水平较低。实施市场经济以后,很多东西是可以用钱买到了。因此对钱的需求,也成了人们的目标。

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险建立较晚,而且不完善。从1991年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计算,至今也不过30年时间。新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不足20年,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也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已。至今社会保险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对家庭的保障。

人们在出现需要的时候没有保障,自然就需要自己攒钱应对风险。70后、80后很清楚,万一家里出了什么意外,自己再没有一点余钱怎么办?但说实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的应对意外的保障就越来越高。过去治病可能几百元,现在几十万元都不一定够的。说实话,让自己一个个体来应对这些意外保障,尤其是低概率事件,只能不停的攒钱了。

第三,人们的思维逻辑。因为记者在中部山区看到了一个放羊娃,记者在采访中产生了这样的逻辑:

你在干吗?放羊。

放羊干嘛?攒钱、结婚、娶媳妇。

娶媳妇干嘛?生孩子。

生了孩子干嘛?放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消费意识水平却跟不上。大多数中国人可能空攒了一大笔财富,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花。

中年人到老年人,人们的普遍意识就是有钱就攒钱给子女买房,让子女住有所居。买完儿子的,买孙子的。随着房价逐渐的高企,人们终于找到了这一辈子可以一直努力的方向。

不过时代确实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更习惯于各种信用消费,有调查显示90后人均负债约12万元。在很多年轻人的思想里,这一辈子挣的钱,在去世时恰好花完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于是很多人在透支未来的收入。至于给子女留下多少钱、多少房子,他们还年轻,这都不在考虑范围内的。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政策是什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各国的贸易日益频繁,不断拓展对外交易的深度和广度,我国外汇的规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缓慢,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加快,据2009年4月底数据,中国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罗斯居第三。直至今日,再次出现增长高峰,依然保持在第一位。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原因
1.热钱的大量涌入
自古以来,中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消费大国,一直受到外国的关注。外国人看重中国市场,不断投资,形成热钱大量涌入的局面。热钱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只追求高回报,纯粹为了盈利而投资,不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扩大。
2.持续贸易顺差
在我国政治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和外资外贸政策优惠的吸引下,外资规模不断增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由贸易顺差引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反映了国内总需求不足,国内需求不足在宏观层面上又进一步表现为中国的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中国将许多的良好投资机会拱手让给了外国人。
3.政策导向误区
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但并不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这种观点是一种脱离国情的片面观点。外汇储备增长与经济运行状况之间不一定成正比关系,大众的错误理解,使企业将眼光放在了吸收资金方面,造成外汇储备增长。

二、巨额外汇带来的负面影响
1.损害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据报道,中国外汇的借入储备比例较大。如果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并借入大量外债,相当于将中国国内的资源低价转给外国人,同时又以高价借入了国外资金,其中的损失是可以预见的。国内的有效资源没有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创造价值,而且,外汇并没有转化为国民生产要素,没有转化为有效生产力,不能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反而由于这种过快的增长,损害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资金的大规模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和汇率的剧烈波动,美元不断贬值,美国的市场经济萧条,次贷危机,这些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都势必会影响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而我国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 严重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

三、措施建议

1.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PBOC)行长周小川9日在马来西亚出席央行会议时表示:“中国是不是该考虑将储蓄转向非洲那样的地方,而不是太过集中于美国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将中国外汇投资于非洲市场,投资开发非洲。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各国都积极寻找方法来帮助本国度过危机。西方各大公司缩减开支但求自保,这样就在非洲空出了很大一块市场,而中国正苦于庞大的外汇储备没有投资方向,两者各取所需,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非洲穷国得到了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资金,中国则为多得烫手的外汇储备找到了出路,去交换实实在在的资源,同时赢得了非洲市场,可以解决国内过剩产能问题。
2.培育并完善一个完全的外汇市场机制。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内应该培育并完善一个完全的外汇市场机制,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增加汇率的灵活性,稳定人民币的汇率,重视结构性调整政策。
3.建立外汇储备投资机构
当前许多国家利率偏低,导致各国央行难以让外汇储备达成更高收益。中国在本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形势之下,建立外汇储备投资机构,在坚守安全、流动性及报酬等目标下,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将外汇转化为实在的资源,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信息服务,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
4.加强风险管理,逐步放松利率的管制
国家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可以归纳为“安全、灵活、保值、增值”。适时对造成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宏观经济相关政策和战略进行调整。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深化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取消不必要的管理体制,简化手续,允许小额境外投资购汇。进一步取消在外汇资金审核等方面存在的不必要的限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经济互补。
5.追求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目标
多投资一些长期产品或实物产品;将部分外汇储备币种换成其他货币,以改善大量持有美元,造成受美国市场经济制约的局面;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外汇储备较多的条件,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另外还可以购进黄金、石油、天然气、稀土矿等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为我国进行长远性的战略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个我先要反着说,我们为什么要升值?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外贸顺差太多了。我们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太快了,我们的经济承受不起,世界也越来越承受不起,各种不平衡都开始产生了。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它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就是要使贸易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下降,使我们外汇储备不是每年在增长好几千亿,我们现在已经1.6万亿,再到2万亿,我们目的就是降低它的速度。所以不能说叶公好龙,以前我们老是讲要降低、国际收支平衡、减少顺差,结果顺差开始减少了,我们又开始觉得受不了了。既然有调整、有减少,就有些行业、有些企业可能受到冲击,这也是预见到的。现在的政策我理解是防止大的冲击,让它小步走,小步走最大的考虑就是我们的企业给一个缓冲的时期,不是一下子订单跑了,还有一个压缩成本、调整结构这样一个过程,还给一个缓冲的余地。但是毕竟这是一个调整,要从我们过去外贸顺差去年又增长了40%多,前年增长60%多,这是不可持续的,要从这个降下来。所以我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点,到什么时候会产生进一步的后果?我说这个市场上会逐步逐步的升值,实现均衡的过程。再说一点,我们为什么会加速对美元升值?其中一个重要的是美元加速在贬值。我们这么加速升值,我们还没有追上他贬值的步伐,我们对欧元、日元还在贬值,天下不是就一个美元货币,我们对其他国家还是交易伙伴,我们对欧元、日元逆差减少,欧洲人也会跟我们讨论,我们这个不平衡。所以升值多快。均衡点在什么地方,这个不能光问中国人,得问美元贬值到什么程度,现在欧元对美元已经1.56,贬到什么时候到头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美国的变化引起了一切的变化。所以你说均衡点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因此我们要调整,还不能光看对美国进出口的调整,还要看对其他国家方面的进出口调整。 说过这些之后,我们还要认识到中国是要调整,我们按照过去的增长方式,按照这么大外贸顺差的增长方式确实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反过来,中国又不可不增长,中国又不可不发展国际市场,否则我们这点低收入的水平什么时候能完成工业化、农民转型的过程。所以我们确实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关注整个就业情况变化,关注整个国际情况变化,在美国次按危机背景下,在人民币跟美元调整过程中,我们密切注意各种变量的变化,也使我们的政策的调整、各种变量的调整能够有一个比较适当的程度。

中国社会为什么自古以来这么多的勾心斗角,根源是什么?与西方国家比较,谢谢。

根源就是、金钱权位利益、女人、西方属于资本社会、更注重这些
中国人私心太重,欲望太强烈
根源就是权利和私欲
什么都有勾心斗角!吃醋争宠!什么都有的!不管是中国或者是西方!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看开点儿!
野心更大吧,

为什么美国人不存钱?

为什么要存钱呢?

国人的教育里面,总会有一点——节约。

不少家长会教育孩子,一定要节约,而节约用钱,不乱花钱,似乎是节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我们吃饭或者用笔这类的浪费反而家长不会过多管理,但如果钱花多了,似乎得抗揍了!

中国人存钱,而美国人不存钱,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希望生活有保障!

中国人存钱

以前,我奶奶他们一辈甚至是不相信银行的,钱要放在自己手里面,这样最安全,最有保障,当然除了我偷些零用钱,似乎钱确实没有其他的不安全因素,还省去了银行存取的麻烦。

今天,我们节约一切能节约的,为了存钱。为了在快速上涨的物价中得到一些保障,而事实上,我们并不能达到目的,你会发现不仅你的节约让你生活质量变差,而且不能达到目的, 失望而归,于是感叹社会,一直猛烈抨击物价房价(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他们的问题。)。

好在,现在有余额宝还有各种P2P的理财工具,让我们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值,我们似乎懂得一些投资了!

美国人不存钱

你们一定听过商人与渔夫的故事。既然都是为了过好生活,为什么不过好现在的生活呢?美国人就是这样的思维,而这样的思维在中国却不被大众接受,我们一致认为,生活应当先苦后甜,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像老实人很难变成富翁。

美国人不仅不存钱,还要向银行借钱花,因为钱越来越不值钱,而保值商品价格会越来越高,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美国人是聪明的!

而今天,甚至还有很多中国人,买房不愿意向银行借款,倾其所有全款买房,认为这样最轻松,实则愚昧!

不知道美国的通货膨胀如何,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在7%以上,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资产每年收益在8%以上,那么你会逐年变穷,10000元十年以后购买力只有4343元。

通货膨胀,存钱的意义何在?

金钱转化成实物,是最好的保值!

存钱,绝不是明智之举!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金融发达,比较深度地覆盖了个人消费领域。

简单来说,美国人更常变成月光族,不是不想存钱,而是诱惑太多,金融服务很“贴心地”让你提前消费,分期付款太容易让人落入消费陷阱。

比如,美国车行卖车一般都会在总价之外再标上分期付款的价格,2万多的车告诉你每月“只要”$250,一般人都会觉得完全能承担。买车时遇到的推销员最常见的一招就是告诉你这辆本田Civic每月只要$220那辆CRV车只要$240,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区别不大,当然会挑更好的车买。想想你下个馆子一顿饭可能就要$50,这也就是为何美国人买车太容易了,都买大车豪车。

就说上千的苹果X,一般一个月只要$35,就是穷人都付得起。

就算生病去医院,回头账单寄给你,也不用全付了,根据情况每月几十块慢慢付,也没压力。

最“丧心病狂”的是卖家具的,一套家具免费拿回家使用(只付个百分之几的税),一年多时间完全免费免息,然后才开始以很低的利息分期支付,很少人考虑一年多以后的收支情况。

万一你失业了没收入了,也不用太担心。几个月失业救济拿完了还没找到工作,可以申请个人破产。听着可怕?NO。其实这是一个优惠,就是可以合法赖帐,许多债都可以一笔勾销,而且你的车你的房你的家具电器都不会被拿走,也不会有人把你裸照公开,只是几年过过苦日子不能再靠信贷活,几年之后有收入了又可以再借贷了。

一方面这些金融模式就注定了许多人很难存钱,但也保证了,即使不存钱也能有很好的生活享受。是好是坏就见仁见智了吧。

原因很简单,挣得少,不够花,没余钱。美国多数人并不富裕收入仅够日常开销,其中最大项是租房,吃饭。余钱所剩无几。全世界各国人都差不多,人性是类似的。美国人也喜欢钱,同样会想方设法赚钱,美国人有了余钱,也买房子买地,也存钱,也投资,巴菲特,索罗斯就是例子。60年代中国,生活拮据,我的父母口攒肚子挪试图存点钱,无奈人口多收入低,我妈最常说的就是,一个月一个光。中国人现在有储蓄说明如今中国人生活好了,有闲钱。美国人没储蓄说明美国人穷,生活拮据,美国人的穷不是吃不上饭的穷,是生活紧巴。美国是半个月一发薪水,有些人如果当天下班拿不到支票,晚饭都会有问题。现在中国的一些流行文化其实就是源于美国穷人生活,比如:穿破洞牛仔裤,比如:穷游。美国绝非你想象的富饶,多数人是不富裕的,甚至可以说是穷困的。当美国人第一次看到来自第三世界中国的游客们大把花钱,惊得目瞪口呆,后来就是各种酸。中国有今天,中国人当自豪。

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偏爱储蓄这种理财方式,即使不是以金钱的方式,也会以购买土地、黄金等方式来储蓄。同中国人相反,美国人几乎都没有存款。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从工资收支来看,美国人在其他国家人的眼中是高收入人群的代表,但实际上美国人收入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低收入群体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且,美国物价水平比较高,人工费更高,处处都需要花钱;且据我们所知,美国是高税收国家,公民不论从哪一种报税身份来看,都需要交高额的税费,甚至占到了工资的一半。总而言之,美国的高消费高支出使他们根本没有闲钱能用于储蓄。

2、从社会福利制度来看,美国的高税收制度也保证了他们拥有高福利,基本能够实现“从摇篮到坟墓”。从教育、医疗到失业、养老,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保障体系,所以美国人拥有较高的安全感,没有意识通过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3、从国家政策来看,美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采取了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例如在经济低迷时期,通过减税来促使国民消费等。

4、从消费观念来看,美国人崇尚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他们认为用未来的钱满足现在的需求是十分恰当的,他们大多是边工作边还贷款,所以很多美国人想存钱都存不下来。

一般美国人不但不存钱,而且习惯性地提前消费。

他们在工作的年龄段,平时不担忧没钱花,购置住房什么的时候可以提前购置却无须先付款;到了退休或自退之后,依然不愁吃穿日用。这样子的社会体制持续了相对长的时间后,人们便对政府有了信任度,于是抛弃了“存储防老”的思想观念,走上了“提前消费”的社会普遍现象。

在一个连工作年龄段的物质生活都“担惊受怕”的社会下,人们甚至什么叫提前消费都没听过,只知道“积谷防饥”。于是,在这样子的社会持续了相当不短的岁月之后,人们就习惯了积存,对于“超支”害怕至极。然而,最为恐怖的社会是把吃不饱包装上华丽的外表,然后耻笑那些从来不担心衣食住行会出现危机的人!

 愚昧无知和被愚昧无知,通常都是发生在虚伪状态的社会之中,而这样的社会要更变其虚伪的状态,没有三百年是绝对不行的。

本文标题: 中国人为何特别看重储蓄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吗 其他国家又是经历了如何的变化过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25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们都已经用白话文作为日常交际了,现代生活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古代的文言文和诗歌太阳系的行星是如何运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