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被安排去和亲的,大多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难道不怕被发现吗?在古代的时候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自由恋爱少之又少。尤其是...
唐朝被安排去和亲的,大多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难道不怕被发现吗?在古代的时候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自由恋爱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一些帝王家庭,会把自己的女儿远嫁到别国去。这样两个国家可以共同发展,也可以和平发展。帝王家族主要想的是自己的国家,其次才是儿女私情。但这个时候一些公主就沦落为牺牲品,如果遇到好的君王,自己的命运会好一些,反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其实这在古代时候称为和亲,但是很多公主都不愿意去。有些公主因为需要和亲,甚至自杀。在宫廷内很多妃子都害怕自己的女儿会被远嫁他国。其实嫁到哪里都是过日子,为什么要如此的害怕呢。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人的思想,所以我们只能翻阅资料。当看到事实的真相时,的的确确有些震惊。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公主叫顾伦,当时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女儿。这个女儿古灵精怪,并且长相也出众人特别的聪明,康熙有的时候想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这个女儿,只可惜当时女孩是不可以继承皇位的。不过当时因为朝廷上的政治,康熙不得已才把固伦公主嫁给了蒙古族。
君主的头脑不简单,后来都是选送假的的公主去和亲。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同时也是一个父亲,女儿远嫁,甚至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如何,君主们最后只能出此下策。只要自己的女儿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就好。虽然给人的感觉很自私,但正是这样却体现出对女儿的爱。
我觉得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当务之急是送一个公主过去和亲显示出自己的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汉唐强盛时期依然和周边政权和亲,但到了明朝,为什么整个朝代都以和亲为耻?
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都是为了保证国内的安定发展,而明朝在建立的时候就和元朝蒙古军打的你死我活的,怎么可能再跑去和亲,而且朱元璋也说了,明朝的任务就是北伐,所以整个朝代肯定是以和亲为耻。
汉唐时期,历代帝王对待周边的国家态度都比较温和,能不动手绝对不动手,基本上都是周边国家一闹腾,就是送钱送老婆的,所以才有功夫创造了历史上那么多的太平盛世。但是到了明朝这边就不同了,明朝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就提出了驱除胡虏的口号,所以如果这样再跑去和亲,那就和自己打自己脸没什么区别。
其次,明朝的军事实力很强,对北方蛮夷一直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所以在明朝时期,北方也就打个劫还行,其他的玩不出什么大花样,自然也不需要和汉唐一样,用和亲这种手段来阻止北方蛮夷的进攻,所以在明朝人眼里,和亲赔款那是自己不如别人,干仗打不过人家才干的,你想一想你的敌人打不过你,你还会反过来装孙子吗?
最后还有一点,明朝的公主地位普遍都很低。其实古代任何朝代都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在汉唐时期的女人比在明朝时期的女人幸福很多,她们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利,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所以公主也一样,汉唐时期的公主地位很尊贵,而明朝公主的地位在历史中是最低的。这样一来,以前那些要求和亲的外围也觉得没啥意思了,公主没啥地位,娶回来也没啥用啊!
唐朝和亲公主都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
答:和亲作假,用假公主代替真公主,用假王子代替真王子,有时候真的会搞出大事的。
举个例子。
武则天篡唐代周那会儿,有些飘了,以为自己真的是天降圣人,而武家的种全是尊贵的龙孙凤种,完全沉醉在个人的世界里了。
突厥首领默啜是个粗人,并不知道李唐王朝已被改换成了武周王朝,看见契丹人南下侵犯唐境,还傻乎乎地出兵赶跑了契丹人。
武则天乐呵呵地册立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并将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赏还突厥,并加赐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具三千件、铁四万斤。
默啜的汗位其实也是从侄儿那儿篡位而来的,算是个暴发户,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九月,为他的女儿向皇室求婚——注意,默啜心中的皇室是指李唐王室,他不知道什么武周皇室。
但是,武则天明显会错意了,她以为,默啜看中的是武家的“龙孙凤种”,高高兴兴地让武承嗣的儿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后突厥南庭黑沙(今呼和浩特市北)迎娶默啜女为妃。
默啜看见来的是姓武的,不是姓李的,立刻炸翻天,大骂:“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
武延秀带去的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赶紧给他解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
这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默啜更加暴跳如雷,他这才明白,自己一直仰慕的“天朝”已经给老妖婆武则天篡夺了,自己之前攻打契丹不是帮李唐,而是帮武周,浑身发抖,命人将武延秀丢下了大狱,一口一句“奉唐伐周”,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
他怒火中烧地说:“我突厥积代以来,只降附李家,今闻李家天子种未总尽,惟有两儿在,我今将兵助立!”
随后,便发兵袭击静难军(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平狄军(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清夷军(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又进攻妫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陷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赵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
搞得武则天手忙脚乱,最后,不得不听从狄仁杰等贤臣所劝,答应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所以说,和亲之说,表面好听,说是咱们两家结为亲戚了,以后亲如一家了。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用女人的胸脯买不来和平,主要还是讲实力。
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说:“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汉唐两朝的和亲活动很多,许多正牌的和假冒的公主遭遇悲惨,有的被转嫁三四次,有的被当成猪羊宰。
迎娶了公主的胡族,有时候牙爪还不够利,羽翼还没有丰,明知是假公主,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它的獠牙已张,羽翼已满,野心已现,就算是真公主,也宰你没商量。
举几个例。
西汉武帝时代,武帝为了尽力打击匈奴,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下嫁给乌孙国王昆莫,目的是拉拢昆莫和自己一起夹击匈奴。
那年,细君公主年方十六岁,昆莫七十多岁,活脱脱的老牛吃嫩草!
老牛吃了嫩草,是否遂汉武帝之愿出兵攻打匈奴呢?
想得美!
这个糟老头很懂得抓住商机,他和匈奴人做交易,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之为“左夫人”。
这么一来,细君公主只好屈居为“右夫人”。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昆莫年迈体衰,挂了。
细君公主被转嫁给他的孙子军须靡。
刘细君不堪其辱,向长安呼救。
汉武帝无可奈何,大手一挥:“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刘细君只好在屈辱中“转嫁”给了军须靡,三年后在军须靡的蹂躏和折磨中死去。
汉武帝只好再遣楚王孙女刘解忧补嫁给军须靡。
军须靡也是个短命鬼,不久,也挂了。
刘解忧即转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
刘细君、刘解忧虽说不是汉武帝亲闺女,但她们身上好歹也流着刘氏王室的血液,却命贱如狗。
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昭君,更是先后事夫呼韩邪单于、雕陶莫皋、且糜胥,屈辱难当,最后崩溃,选择了服毒自尽,时年三十三岁。
唐朝的和亲数是西汉对外和亲的两倍!
而且,唐太宗许嫁薛延陀王真珠可汗的就是他的亲生女儿新兴公主!
有名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是吐蕃王的侧室、小老婆。
而且,和亲并不能阻止吐蕃人的侵略。
唐中宗明明已把金城公主进贡给吐蕃人了,吐蕃人仍然保持强劲的入侵势头。最终,继位的唐睿宗只得把黄河河西九曲之地割让给吐蕃,让吐蕃取得战略地理上的优势。
唐玄宗时期是唐朝屈辱和亲的密集期,这期间永乐公主、燕郡公主、东华公主、宜芳公主、固安公主、静乐公主、东光公主等等先后送给了契丹人与奚人,但契丹人与奚人经常把这些和亲公主像宰猪羊一样宰杀了。
这里,说说里面的代表人物宜芳公主。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妹妹长宁公主的女儿,被唐玄宗送给奚族首领李延宠。
宜芳公主经内蒙古辗转到达了奚族与李延宠完婚,新婚蜜月期还没有过完,李延宠受契丹人之邀,起兵反唐。
为了表明决心,他把宜芳公主从婚房拉出,像杀猪羊一样,割颈放血,血祭军旗,以壮声威。
此时,宜芳公主只有十七岁。
所以说,和亲实在是屈辱、丢脸,又不讨好。
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为什么不怕被发现呢?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公主,不一定都是“假”公主。在唐朝的时候,公主去塞外和亲是一种政治手段,唐朝的君主既然选择了和亲这条路,就必然不想与塞外的各个民族的人开战。但如果真的搪塞他们,送去和亲的都是与帝王血统不相关的“假”公主的话,人家被和亲的人也不傻,一旦这件事情败露,很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战争。
我觉得被派去和亲的那些所谓的公主,虽然不是皇上亲生的正统的公主,但是在去和亲之前,皇上肯定会以各种原因来给他一个公主的封号。他可以对外声称,这些公主是她的义女或者养女。当时,“养女”“义女”和女儿是同样等级的,在待遇上一般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既然这个女子已经被认定为帝王的女儿,谁又敢说不是呢?被和亲的国王或者亲王对此又岂敢有异议呢。
再就是我觉得贝和亲的国王或者亲王并不在乎他们娶的是哪一位唐朝的公主,也不在意他们娶的是否是正统的唐朝公主。因为这种方法,就是为了使政治联姻达到一些政治目的,而使用的一些政治手段。在各国的瞩目中唐朝公主去和亲,就宣誓了和亲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趋于平缓,短期内不会兵戎相见,获得了暂时的和平。
不管取的是哪个公主,被和亲的国家相当于有了唐朝的人质。虽然这些公主可能不是真正的公主,但是帝王名义上已经承认了。如果被和亲的国家拿和亲的公主当人质来威胁的话,为了保全颜面,唐朝帝王也不会置之不理。
唐朝出嫁和亲的公主,大部分都并非是君王亲生的而是认作义女的,名义上就是君王的女儿,所以即使不是真正的公主,但也有公主的称号,再者前来和亲的人们都是来求和平的,自然也就不计较所谓的真假之分。所以并不会在其中有什么事情发生的,前去和亲的公主都是肩负着十分重大的任务的,是促进两国之间友好交往的,从历史上来看和亲的公主都促进的两国的友好关系。
唐朝出嫁的公主,不管是亲生的君王女儿还是干女儿都是以最高的公主礼仪出嫁的,因为古人对于名号十分的重视,认为名号就是对于身份地位的认可。所以即使是假公主也是有着公主的称号,同时在出嫁得得礼仪和嫁妆方面有时要比真正的公主更加的丰盛的,借此来表现出对于和亲国家的尊敬和重视,和亲的国家也是知道的,所以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的。
再者和亲本就是为了求的两国之间的和平生活,所以到底是真正的公主还是假公主出嫁对于两国之间的和亲都是没有影响的,一个是因为出嫁的公主在名义上就是君王的女儿,如果真的出现什么情况,君王也不会放弃公主的生命的,再者和亲的人们重视的是公主的名号,是要让世人知道两国是在保持一种相对比较友好的状态,所以真假并不重要。
在和亲的人们看来如果是真公主,可能和亲的人们还要顾及着君王和公主的父女之情,但如果是假公主和亲的人们就不用顾虑很多的身份问题。这也就是为何在唐朝有很多的假公主出嫁但没有出现什么动乱的原因,君王不愿意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出嫁或者是没有合适的亲生女儿出嫁的时候,就会挑选出一些样貌比较好同时十分贤德的女子认为干女儿出嫁。
公主只是一个称号,在没有和亲之前,两个人根本就没有见过面,从一定程度上根本就没有办法辨别公主身份的真假。退一步说,和亲只是一种政治上的手段,两国在乎的只是公主这个身份,至于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公主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是唐朝给边陲小国的一种姿态,表示愿和平相处,希望通过和亲的方式搞好两国的关系。
真公主都是君主自己的女儿,谁愿意真的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嫁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唐朝很多出去和亲的人基本上和君主没有血缘关系,都是假的公主。但是这不会影响到两国的邦交关系,因为他们只是在乎公主这个身份,这是在向其他的国家释放信号,两个国家有着很好的外交关系,如果谁敢兴兵作乱,就是和自己的盟友作对。
和亲在汉朝就已经有了,当时汉朝为了稳定边境的稳定,也是把君主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很多的少数民族,后来也是被很多的封建王朝效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外交手段。毕竟君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国的国主,那两个国家就有了一层亲戚的关系,由一种弱关系变成了一种强关系,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唐朝和亲的次数超过了二十余次,中原的人民到少数民族宣传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极大促进了各个民族的融合,很多少数民族也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和制度,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怕,因为各国都是心知肚明的,为了缓解边疆紧张局势,唐朝进行了所谓的“和亲”。但是,唐朝的“和亲”几乎都是从唐朝宗室、皇亲中选出女子封为“公主”去“和亲”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主。
其实不管这个出嫁的女子是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在和亲的时候,皇帝都要认他为女儿。“养女”“义女”和女儿是同样地位的,在待遇上一般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和亲只是一种外交形式。而且被和亲国家的国王们,他们并没有觉得唐朝的公主有多高贵,能娶到唐朝的公主,有多么的幸福。所有的这种感觉,其实都是唐朝的人强加在他们身上的。
外国虽然很厉害,但毕竟是外国。他们之所以要和唐朝和亲,其实是一种“说辞”,只不过是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缓和与唐朝的关系。毕竟已经是亲戚了,既然是亲戚,两国之间的关系就缓和了,就不可能再闹太大的摩擦了。而且可以获得赏赐。所以说这个女子是真公主还是假公主,都无所谓了。赏赐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可以了。
两国和亲,这些公主嫁过去,相当于是人质。她们只是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一枚棋子,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出嫁时,皇帝还会陪嫁很多嫁妆给这些公主,让她们带到夫家。
一举多得的事,首领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即使是“假公主”,他们也会接受。
二、和亲只是一种外交形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