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文姜孔子说,读《诗经》能让人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反之,多见鸟兽草木,也有助于理解《诗经》。2002年我去奉化的一个小山旅游...
诗经中的文姜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郑风有女同车》
宝马香车伴美人
这是2600多年前的一个初夏,一辆宽敞华丽的马车优雅地行走在官道上,车上坐着孟姜姑娘和她的情郎。
孟是老大的意思,这个女孩姓姜,在家里排行第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姜家的大姑娘。中国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那男人看来,孟姜真是everywhere都好,美不可言。她的面颊像木槿花一样娇媚,粉粉的嫩,鲜活而水灵;她的身材也像木槿花一样秀丽挺拔,是位硕人。一句颜如舜华,那女子已近在身旁,花朵的清秀美丽,花朵的娴静无言,花朵的芬芳,都触目可及了。
车子停了下来,两人携手走在草地上,情郎依旧望着孟姜:她走起路来就像鸟儿飞翔一样轻盈、欢畅,身上还散发出淡淡的木槿花一样的清香。她身上佩带着玉饰,举手抬足间,发出悦耳的声响。她不仅外貌美丽,还品德高尚、风度娴雅。
女人的美是男人的眼和心滋养出来的,诗人以无比的热情,从容颜、行动、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描画了一位完美少女的形象,足见其恋慕之深。
木槿花朝开暮谢,所以白居易有槿枝无宿花的说法,李商隐对之也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叹息。这是文人心中的木槿花,带着伤逝的美。木槿六月开花,花期近三个月,花分单重瓣,花色有白、粉、红、紫几色。虽每花只开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花期满树花朵,娇艳夺目。所谓舜华,是描述这花朝开暮谢的瞬息之美。两情相悦的欣喜也在舜华这一美丽的词汇当中展露了危机这爱,是否也转瞬即逝?
诗中对同车之女的珍惜溢于言表。因这珍视之心,历史上还把这首诗和一场轰动千古的不伦之恋联系在了一起,说这首诗中如木槿花样美丽的女子正是齐国的尤物文姜。
恣意的小女儿
文姜是中国第一个女诗人许穆夫人的大姨,也是个才貌双绝的美女。向来美女故事多,文姜也不例外。话说齐国的长公主文姜刚刚成年,才貌俱佳、品行端庄。她与郑国太子忽定了亲,郑国人为预祝他们婚姻幸福写了这首《有女同车》,来赞美文姜才貌双全,表达对这位未来君夫人的期待之情。可是没想到郑忽却不知听了谁的谗言,突然决定退婚,他的解释是齐大非偶,说自己的门第卑微,不敢高攀像齐国这样的大国。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文姜的父亲齐僖公又提起要将文姜嫁给他,没想到郑忽还是推辞: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吗?郑国人会怎么说我!说完扬袖而去。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定国。有时候,一言也可以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身份高贵、才貌双全的文姜竟被郑国两次退婚,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长久心情抑郁、自怨自艾,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就常来安慰她。两人最初只是纯洁的兄妹之情,但不知是哪一天,他们走进了对方的生命里,再也走不出去了。偷情已不能满足,两人竟出双入对起来。
春秋时男女关系十分随意,但兄妹相爱,还是为人所不齿的。他们的父亲齐僖公知道后,气得恨不能去死,认为只有将他们两人彻底分开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时邻国鲁桓公新立,很想攀附齐国这样的大国,到齐国来求婚,僖公就赶紧把文姜嫁给了他。
时光荏苒,转眼一十八年。文姜的父亲已与世长辞,她的哥哥姜诸儿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襄公。一个偶然的机会,文姜与鲁桓公一起回到齐国。我想,鲁桓公不会傻到不知道他们兄妹的丑事吧?十八年了,他和文姜有了两个孩子,文姜也三十多岁了。应该收心了吧?
文姜和诸儿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心里都深深明白,自己不会再一次错过对方。爱的火苗从来也没有熄灭,只是被时间的煤堆压着,有些微弱了,当吹来一阵大风时,这火便会肆虐地燃烧起来。
文姜借口进宫问安,与诸儿抵死缠绵几天几夜,不回馆驿。纸终究包不住火,文姜与哥哥之间的私情被鲁桓公知道了,他出言要让世人皆知他们兄妹的奸情。齐襄公慌乱间派人刺杀了鲁桓公,对鲁国声称桓公是因酗酒伤肝,车行颠簸中突然气绝身亡的。鲁国人不傻,自己的国君在齐国就这么死了,必有阴谋。可是无凭无据又不敢贸然行事,再说齐国又是一个超级大国。鲁桓公死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只好先由文姜的儿子继位,即鲁庄公。
一个再聪明的女人,陷入爱情也会变成傻瓜。鲁桓公死后,文姜并没有为自己的丈夫守灵,而是留在了齐、鲁两国边境,照样穿着光鲜,脸上笑容满面,因为她和诸儿能常常见面了。现在他们之间已没有任何障碍了,要把错过的一十八年都补回来。齐国人作了一系列诗《南山》、《载驱》、《猗嗟》等,来讽刺文姜的不轨。
这样的不伦之恋,上天从不成全,他们做了几年神仙眷侣,襄公就在叛乱中被杀。这场畸恋终于结束了,文姜回到了鲁国。
干练的大女人
诸儿死了,文姜也就收回了女人心。这时她已经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回到鲁国后,她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心思细密,手腕灵活,迅速地使儿子大权在握,在国际间更折冲樽俎,处置得宜,使鲁国的威望提高了不少,甚至帮助儿子在长勺之战中打败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她死后,鲁国人还很称道、怀念她。
文姜不是个艳帜高扬的女人,而是个聪慧、刚强、有头脑的大女人。是她的爱蒙蔽了她,她真的爱诸儿。只是这爱过于酷烈,伴随了太多的丑闻、血腥与谋杀。
在经学史上,这首《有女同车》被认为是文姜的一个回忆。那时她还年纪小,是人们心目中木槿花样完美的女人。渴求完美示人的,往往以闹剧书写自己的人生。文姜读起这首诗,会觉得人生如梦吧?
文姜与《有女同车》的关系,因没有《左传》那样的史书证明,只能当作一个悬案。千年后的我们从这首诗看到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男一女同车而行,男子为女子之美所动,唱出了心中的爱慕。马车所奔赴的终点也许是婚姻,也许只是出游。反正生活还是未知,一切都像木槿花开那般美好!
2700年前,有位美女来过大明湖,被载入史册,是谁呢?
多年前,一部《还珠格格》火遍全国。其中,紫薇格格找爸爸的过程中,又牵出了一个十分浪漫的故事。当紫薇见到乾隆爸爸时,责问道:“您还记得大明湖边的夏雨荷吗?”这句话一度成为经典。
乾隆帝风流事一箩筐,他有没有在大明湖畔偶遇夏雨荷,这个还真不好说。然而,无论如何,大明湖托皇阿玛的福,却因此火了。
不过,大明湖这里,还真的来过一位奇女子,其故事比夏雨荷和乾隆帝还要传奇。当年发生的那件事儿,可谓是震惊整个中原。据《左传》记载,那事发生在鲁桓公18年(公元前694年)。
现在的齐鲁大地,在当时有很多个国家,但主要是齐国和鲁国。齐鲁两个国家紧紧相邻,国土犬牙交错,虽说世代联姻,但纷争也不少。
自从春秋小霸王郑庄公去世后,齐国便成为了当时比较有实力的大国。等到齐襄公即位后,更是爱干涉他国内政,而开会、联盟就是大国征服小国的惯用手段。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与鲁桓公夫妇在泺地会晤
那年正月,齐襄公邀请鲁桓公到泺地会晤。
会晤的地方附近有一条泺水,源头是趵突泉,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泺(Luò)在古代是湖泊之意,而大明湖是由趵突泉流出的水汇成的,古人将其称为“泺”。因此,双方实际上要见面的地方就是在大明湖畔附近。
鲁桓公的夫人叫文姜,是齐国的公主,也是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自打她出嫁后,便再也没有回过齐国,因此,她便央求鲁桓公带她回齐国看看。
按照当时的礼数来说,文姜顺道回齐国省亲也是可以的。但是,文姜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鲁国大夫的强烈反对。那么,他们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大明湖
这便要回到10多年的齐国,齐国有女初长成,倾国倾城惹人爱。她就是文姜,不但容貌出众,又是齐僖公的掌上明珠,当时追求她的人排起队来,真的可以说是长达18条街。
当时,郑国如日中天,齐僖公有意将文姜许配给郑庄公的长子公子忽。公子忽文武双全,长得也是相貌堂堂,文姜得知后心中暗自欢喜,期待着早日嫁给公子忽。然而,公子忽却拒绝了齐僖公的一片好意,理由是那么的牵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强大,不是我的良偶。”
公子忽崇尚自力更生,但是,他的言语却深深地伤害了待字闺中的文姜。人好歹也是美女一个,如今却沦落到被人拒婚。文姜从此郁郁寡欢,终日以泪洗面。
时任太子的齐襄公,早就暗恋自己的妹妹许久,碍于兄妹的身份,难以开口。如今机会终于来临,他便时常就跑到文姜那里去,安慰和开导她。一个是情窦初开便为爱所伤的少女,一个是别有用心而趁虚而入的公子,时日一长,文姜竟然接受了齐襄公畸形的爱恋。
不久,两人的丑事传到了父亲齐僖公的耳朵里。齐僖公怒不可遏,直叹家门不幸,然而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公主,又舍不得对他们下手,唯有将文姜早日远嫁,结束这段孽缘。
这时,鲁桓公正好上门求亲,虽说他不及公子忽勇猛,但好歹也是一国之君。于是,齐僖公欣然同意,并亲自将文姜送到边境处。按照当时的周礼,齐僖公是不可以相送的。然而,齐僖公生怕齐襄公这个逆子又做出什么抢亲的荒唐事,便亲自押送,并下令文姜终身不得回国。事实上,齐僖公去世时,文姜也没有回国。
所谓纸包不住火,兄妹俩的那点荒唐事,被传得沸沸扬扬,甚至都被编成诗歌广为传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南山深处,有一只孤独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齐人以雄狐求偶来暗喻齐襄公对文姜的思念之情。
鲁国紧挨着齐国,鲁人对文姜的那段往事深以为耻。因此,鲁国大夫坚决反对文姜同行。
然而,鲁桓公却不这么看,文姜嫁给自己已经15年了,儿子子同都12岁了,她难道对往事还没有释怀吗?于是乎,文姜便踏上了回国的道路。鲁桓公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一念之差,他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明湖畔,文姜和齐襄公事隔15年后再重逢,两人旧情立刻复燃,一发不可收拾。鲁桓公闻讯,情急之下,呵斥了文姜几句。文姜却不知悔改,反而跑到齐襄公那里哭诉。齐襄公因此勃然大怒,自己再也不是当年软弱的太子,而是高高在上的齐国国君,如今好不容易与文姜再度相逢,怎可让他人破坏自己的好事?
于是,齐襄公设下鸿门宴,假意给妹夫鲁桓公陪不是。鲁桓公心中苦闷,又不敢轻易得罪齐国,便借酒消愁,齐襄公趁机不断对其灌酒。不久,鲁桓公便醉得不省人事。齐襄公见状,特意安排公子彭生将他送回行馆。
马车行驶到一僻静处,公子彭生左右观察,见四下无人,便掀开了马车的帘子,对着烂醉如泥的鲁桓公伸出了魔掌,将其活活勒死。
鲁桓公客死他乡,鲁人为此悲愤不已,虽然知道此事为齐襄公所策划,但又没有实力起兵讨伐他。鲁人拥立年幼的鲁桓公和文姜之子子同为国君,即鲁庄公。不过,鲁桓公好歹是一国之君,如今不明不白死在了齐国,如不追究,鲁国以后还怎么立足?
于是,鲁国为了挽回颜面,要求齐国给个交代。像齐襄公这么豪恨的人,按其个性可能不会搭理鲁国,不过,看在文姜的份上,便杀死了凶手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谢罪,并将鲁桓公的灵柩送回鲁国。
这事儿便告一段落。不过,年幼的鲁庄公却无法原谅母亲所为,曾一度与其断绝母子关系,文姜因此客居齐国。文姜,既忘不了齐襄公,也舍不下鲁庄公,从此,便介于两人中间,化解齐鲁矛盾。那些年,鲁国在文姜的斡旋下,倒是得到了齐国的照顾。
4年后,长大成人的鲁庄公终于明白了文姜的一片苦心,文姜得以返回鲁国。年底,鲁庄公与齐襄公在齐国禚地(今山东长清县)见面。
不过,虽然鲁庄公放下了那段仇恨,齐襄公却并未能真正释怀。公元前686年,他在贝丘(今山东博兴县南)打猎时,遇上了一头大野猪。侍从高呼:“公子彭生来了!”齐襄公心中一惊,然故作镇定,一箭射向野猪。野猪疼痛,突然站了起来如人立,对着齐襄公不断哀嚎,好像在述说自己的冤屈。
齐襄公不由得大惊失色,从马车上重重地摔落于地,脚踝受伤,鞋子也丢了。他回到宫中,一改常态,从此郁郁寡欢。事情传到宫外,他的堂弟公孙无知,便联合其小妾,杀进宫中,将他杀死了。不久后,齐桓公便即位了。
齐襄公被杀
公元前673年,文姜去世,次年下葬于鲁国。
这便是发生在泺地(大明湖畔)的真实故事,一段畸恋葬送了一国之君的性命,但是国母文姜从此却从中化解齐鲁矛盾,鲁国因此得到齐国的照顾,鲁庄公也因祸得福,鲁国因此再度崛起。
文姜与齐襄公逸事─读史之四十六篇
齐文姜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齐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文姜于齐僖公二十二年,即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出嫁鲁国,为鲁桓公夫人。
隔二年生太子同,后又生公子友。出嫁前,文姜即与其兄齐襄公私通,出嫁十五年后,随鲁桓公至齐,又与齐襄公私通。
鲁桓公发现后怒责文姜,文姜告知齐襄公,而后,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并让公子彭生将其抱上车,鲁桓公被扭断脖子而死,下车才发现身亡。
鲁桓公死后,文姜长期居住齐国,后归鲁,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相会。
(这个故事牵扯了春秋初期鲁、齐三国的国运走向,决定了十余个人物的命运和最终结局,而且这个故事里还有太多的疑问和分支剧情。我们先来看看鲁国在这个事件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介绍一下鲁桓公
鲁国是西周初期的封国,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周公旦。周公旦做《周礼》,所以鲁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礼仪之邦”。但是很遗憾,到了春秋时期,鲁国也变成了一个“不礼”的国家。
公元前769年,鲁惠公即位。《左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就是这位鲁惠公的元妃孟子,但是孟子死得很早,鲁惠公续娶了另一个女人叫声子。但是这位声子好像并不讨鲁惠公的喜欢,《史记》上称她为“公贱妾声子”。但声子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息,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鲁惠公和声子生了鲁隐公(息),和宋仲子生了鲁桓公(允)。因为鲁惠公比较喜欢仲子,所以鲁惠公把仲子立为了正妃,就这样允成了太子。
但是,鲁惠公死的时候,允还很小,所以鲁隐公摄政。
《左传.隐公元年》上说:“不书即位,摄也。”《史记.郑世家》上说:“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后来在鲁隐公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12年的时候,由于一个小人,《左传》上称之为羽父,《史记》上说是公子挥,他先撺掇鲁隐公杀了鲁桓公,结果隐公说自己老了,鲁桓公也长大了,打算退休,把位置传给鲁桓公。这个小人知道了鲁隐公的意图,怕自己的话泄露,又跑到鲁桓公那里建议鲁桓公把鲁隐公杀了,这次“劝谏”成功了,于是鲁桓公杀隐公于蔿氏。鲁桓公就这样登上了王位。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即位两年后,他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当这个女人来到鲁国后,也就注定了这位君王悲剧的一生,当然这也很可能是上天给他的报应。
美丽的文姜在公元前709年,嫁给了鲁桓公。文姜从出嫁时起就负面新闻不断,齐僖公竟然亲自送女儿出嫁,这是一次严重违背礼仪的事件,根据《周礼》规定文姜应该是由下卿送嫁。
是什么事情让齐僖公这么不放心,出嫁要亲自送行,后来还派弟弟特意去查访呢?
我认为没有可隐瞒的了,就是文姜和自己哥哥诸儿(后来的齐襄公)存在一种不清不楚的关系。当然开始时两个人关系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和龌龊。就我看来这完全是两个人那种懵懂的性幻想。
其实就现代性心理学来讲,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就好像很多正处在青春期的独生子女,男孩子幻想着自己有个美丽的妹妹,女孩子幻想着自己有个帅气的哥哥一样。
当然,文姜和诸儿可能是表现的过于亲密了,引起了老爹齐僖公的重视,怕女儿真有什么事情发生,老爹亲自送女儿出嫁了,而且还怕文姜不能忘情,第二年还特意派弟弟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鲁桓公和文姜的婚姻在一开始是非常美满的,在所有历史记载中(包括正史和野史)鲁桓公有记载的妻子只有文姜一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在公元前706年,两个人结婚三年后,他们的儿子诞生了,这个儿子一生下来桓公就很喜欢,因为这孩子的生日和桓公是一天,给这个孩子起名字,就叫做(同)
从老婆的记录唯一,儿子同后来即位非常顺利来看,我们只能说鲁桓公真的对文姜很好,两个人这种美好的关系持续了十五年。
公元前694年,一切的美好都被一次意外的出访打破了。
鲁桓公即位后,齐国一心想要吞并纪国,纪国没有办法,曾经两次祈求鲁国出面调停。
后来齐鲁两国谈判破裂,那没办法,只有打了,公元前699年,鲁国联合纪国和郑国打败了齐国、宋国、卫国和燕国的联军。事情并没有由此罢休,齐襄公即位后,齐国仍然想要吞并纪国,而鲁国仍然要保护纪国,后来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升级。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很想改变这一切,缓和与齐国之间的矛盾,所以鲁桓公决定出使齐国,当然他带上了文姜一起去。这个行为就今天来看不算什么,就是很正常的回娘家吗。
但是在那个时候不行,这是严重的违礼行为,因为周礼规定,出嫁的女儿是不能返回娘家的。
结果是鲁桓公是竖着去的,却是横着回来了。
从文姜与鲁桓公十五年的婚姻经历来看,丝毫看不出来文姜和他的哥哥诸儿有什么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姜来到齐国最初的目的只是省亲,并无他意。但是人类的情感有时候是不受自己的理智左右的。齐襄公见到了年少时美丽的妹妹仍旧那么美丽,文姜见到了少年时英俊的哥哥仍旧这么多情。多年前的相思,今天变成了现实,于是两个人就……
带了绿帽子的鲁桓公的表现是正常的,他不仅有生以来第一次骂了文姜,还怀疑起了自己的儿子同是不是自己亲生儿子,《公羊传》:“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
很明显鲁桓公说的是气话,因为同是在文姜出嫁后第三年才出生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之前齐襄公和文姜私会过。
但是让自己的老公做了乌龟的文姜的表现是不正常的,可能是因为鲁桓公这么多年来从来不舍得骂文姜,也可能文姜真的是害怕了,她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齐襄公。
齐襄公的表现也很正常,正常的像日后《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一样,他先设宴款待了鲁桓公,当然齐襄公没蠢到在鲁桓公的食物里下砒霜。他在宴会后,鲁桓公上车要走的时候,让公子彭生帮助他上车,结果鲁桓公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车上。 这件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算了,苦主鲁国自然是不会答应的,我们是来修好的,我们的君王带着诚意扑面而来了,没有过错却死在了齐国,鲁国人民要求严惩行凶者。
齐襄公为了推卸责任杀了彭生,这件事情做得极不厚道,八年之后,正是这个彭生,让他迈进了鬼门关。
这个时侯的文姜怎么样了?
鲁桓公死后,文姜压根就没敢回到鲁国。人是有报应的,对于文姜来说最大的报应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情人和亲人,她的哥哥齐襄公终于死了。
齐襄公的死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
公元前685年,这年冬天齐襄公到姑棼巡视,并且顺便到了贝丘打猎,当时他看见了一只大野猪。结果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齐襄公身边的一个随从突然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公子彭生。”这件事情说迷信点就叫阴魂索命。
很明显齐襄公是不信这一套的,他大吼:“彭生竟敢出现?”,说完拔箭就射,说也奇怪,野猪竟然像人一样站了起来,还哭叫不停,这回齐襄公信了,吓得从车上栽了下来,摔伤了脚。回到行宫后,齐襄公就被乱党堵在行宫中杀害了。
一个和自己的妹妹有八年奸情的诸侯王,就这样死了。
文姜在齐襄公死后的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678年,又来到了齐国,很多人有疑问了,难道她又有新的情人了?
他这次去齐国完全是因为她的另一个兄弟,这个兄弟叫小白,他的另一个称谓叫齐桓公。他在这一年称霸了。
在公元前674年和前673年,文姜又两次出访了莒(ju,三声)国,这次出访为了什么?当然也是上述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在文姜最后一次出访莒国之后,这个女人终于死了,怎么死的不知道,死在哪也没说。但是有个细节是值得注意的,文姜死的时候是秋天七月,但是鲁国给她举行葬礼却是第二年正月的事情了。这可能说明,文姜客死他乡,且鲁国起初并不想承办她的丧事。
但是诸多原因的影响,鲁庄公(同)还是为母亲办理了丧事。这个女人的一生就此落幕。
文姜乱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周桓王十一年(前709年)正月,即位刚刚两年多的鲁桓公姬轨和齐僖公会于嬴(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齐僖公要将女儿文姜许配给鲁桓公。年轻的鲁桓公不知就里,便答应下来,并行纳A之礼,订下这桩婚事。同年秋天,鲁桓公派公子翚到齐国去迎文姜完婚,齐僖公亲自把女儿送到灌(今山东宁阳县北)。这个行为不符合周代传统的礼节。因为按照周礼,嫁女于异姓诸侯,若是姊妹,则派上卿送之;若是女儿,则派下卿送之。如果对方是大国,也只能派上卿相送。即使是嫁女儿给周天子,诸侯也不必亲自送行。齐僖公此行,遭到了鲁国人的非议。但事情不久便平息了。
鲁桓公虽娶文姜为妻,对文姜本人的品德却不甚了解。他不知道,文姜在出嫁之前,早已和自己的哥哥、后来即位的齐襄公乱伦私通。在鲁桓公与文姜成婚以前,齐僖公曾想把文姜许配给郑国的太子忽,但太子忽辞掉了。别人问起缘故,太子忽解释说:“人各自有自己相当的配偶。齐为大国,而郑为小国,不适合娶齐女为妻。”后来,太子忽率领郑国军队和齐国军队一起对戎人作战。击败戎人之后,齐僖公又对太子忽提起这件事,太子忽仍然不肯答应。别人问起缘故,太子忽推托说:“没有为齐国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敢这样想。如今我奉君命帮齐国打戎人,要是答应这件事,别人会说我出兵是为迎娶妻子了。”实际上,太子忽固辞齐婚另有缘由。就是文姜品德不淑。
文姜归鲁后,为鲁桓公生了太子同。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倒也相安无事。但文姜不德之事,还是传了出去。到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春天,已经即位多年的齐襄公请鲁桓公携文姜到齐国去作客。鲁桓公答应了。鲁大夫申繻予感到事情不利,便劝鲁桓公说:“男人各有自己的妻子,女人各有自己的丈夫,应界限谨严,不得轻易地亵渎它。能够这样做,才算是符合礼仪。否则,必然身败名裂。”但桓公根本不听,还是和齐襄公在泺(今山东济南市西北)相会。随后,带着文姜到齐国去了。
文姜到齐国以后,和齐襄公旧情复发,重又私通。但不久,这件事被鲁桓公发觉。鲁桓公十分恼怒,狠狠地指责了文姜。文姜不但不思改悔,反而把桓公发觉的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心狠手辣,为达到和文姜长期通奸的目的,便决定杀死鲁桓公。
同年四月的一天,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把桓公灌得大醉,连车都上不了。宴会结束时,齐公子彭生在齐襄公的指使下,装着帮助鲁桓公登车,乘机把鲁桓公勒死…
桓公被杀的事情传回鲁国。摄于齐国强大的国力,鲁国虽然君主被杀,可也不敢兵戎相见。但也不愿善罢甘休。鲁国派遣使者到齐国去,对齐襄公说:“我们的君主因畏您的威严,不敢宁居,这才到齐国来修齐、鲁两国之旧好。可是,礼办成了,人却没回来,这让我们追究谁的责任?又怎么向诸侯解释?请除掉彭生,为我君报仇。”齐襄公自知理亏,便推卸责任,杀掉了彭生,以此向鲁国道歉。
鲁桓公虽然冤死,但并未阻止文姜和齐襄公乱伦之事。桓公死后,齐襄公干脆就把文姜留在了齐国。有时,把文姜送到齐、鲁两国接壤的边邑,时时相会,往来不绝。文姜也觉得无颜返鲁,便干脆留了下来。鲁庄公即位之后,为父亲的冤死而悲愤,痛恨母亲文姜做出这种下流之事,便和文姜断绝了母子关系。但这件事并没有对齐、鲁两国的关系产生太大的影响。而齐襄公由于作恶多端、反复无常,几年之后,被叛乱的大臣杀死。
成语说东周之智过于腹:文姜死活不回鲁国,鲁庄公怎么办呢?
奸情败露,文姜哭哭啼啼来找她哥哥。
那挨千刀的要回国了,他说他不是你妹夫,你才是你妹夫,还说同儿和友儿都是你的种,怎么办呢咱?
不能凉拌!齐襄公牙咬得咯吱咯吱响。
鲁桓公收拾东西准备返程的时候,齐襄公的卫士石之纷如来了,他来传达齐襄公的意思,务请鲁侯驾幸牛山,做彻夜之饮。
为你主婚,去你姥姥的,爷不侍候了!转念,男人气血涌了上来:回你家主公,让他准备好了,本侯马上就到。他是想以酒遮面,尽情数落齐侯,让天下皆知他们兄妹的好事,也以此证明自己绝非熊包。
对于男人来说,喝酒不可怕,但要有酒量。
齐国卿士还没敬一半儿呢,鲁桓公就顶不住了,他摇晃着站起来,手指齐襄公:诸儿老儿,你干的……好事没出口,他便醉倒在几旁。
齐襄公朝公子彭生递了个眼色,彭生慌忙上前扶起鲁桓公:走,我送君侯回家!说着,连挟带抱将桓公拖了出去。
却说这公子彭生乃襄公之叔,是齐国有名的大力士。
车行半道,抱着桓公的彭生用了力,豆芽菜一般的鲁桓公哪经得起这一折腾,大叫一声,口吐鲜血而亡。史载:彭生拉杀桓公。
好人做到底,惊闻凶信,齐襄公颇哭了几嗓子,指令厚殓入棺,随即命人赴鲁报丧,只说是桓公酒后暴卒云云。鲁之从人返国,备言车中弑杀之由,鲁国朝野集体惊诧了。
太子同庶弟公子庆父不干了,他正值少年血性:这还有什么说的,起兵为君父报仇,打他不要脸的!
申繻(rú)也是义愤填膺,问施伯道:齐国能够讨伐吗?
施伯摇了摇头:本就是丢脸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好。况且鲁弱齐强,讨伐未必能胜,反倒欲盖弥彰。不如隐忍,姑且追究车中缘由,使齐杀公子彭生,以解说于列国,齐必听从。
申繻点头,便与诸位大夫扶立太子同主持丧事,候丧车返国,行即位礼。
鲁同时年一十四岁,尚属孩童,遭此大丧,一时之间也是无所措手足。听施伯之言在理,便劝说庆父暂且隐忍,并敕命申繻致书于齐侯。
寡君奉天子之命,不敢宁居,来议大婚。今出而不入,道路纷纷,皆以车中之变为言。无所归咎,耻辱播于诸侯,请以凶手彭生正罪。
再说齐国,襄公览信已毕,即遣人召彭生入朝。彭生自谓有功,昂然而入。襄公当鲁使之面骂道:寡人以鲁侯酒醉,命尔扶持上车,何不小心,使其暴薨,尔罪难辞!喝令左右缚之牢固。彭生大叫道:淫于妹而杀其夫,皆是你无道昏君所为,今日又委罪于我,不过是杀人灭口,我做鬼也不饶你!襄公自掩其耳,吩咐侍卫拖下堂去,当即问斩。
襄公命人送鲁侯丧车回国,文姜内不自安,留齐不归。
鲁大夫申繻率太子同迎柩至郊,即于柩前行礼成丧,然后嗣位,是为庄公。
鲁庄公集群臣商议,为齐迎婚之事。施伯曰:我国有三种耻辱,君侯知道吗?庄公问道:何谓三耻?施伯道:先君虽正办丧事,但恶名传布于外,一耻也;先君夫人留齐未归,引人议论,二耻也;齐为弑父仇国,况吾君在丧服之中,为其主婚,与情理不合,然辞之则逆王命,不辞则贻天下笑,三耻也!
鲁庄公一时戚然,沉吟半晌,道:此三耻何以免之?贤大夫教我。
施伯道:先君之立,未得周王策命,若乘主婚之机,请命于周,以荣名被之九泉,则一耻免矣!先君夫人在齐,还要以礼奉迎,以成全主公之孝,则二耻免矣!惟主婚一事,最难两全,当然也有办法。
庄公急道:有何良策,快教寡人。
施伯道:可将王姬馆舍,筑于曲阜郊外,使上大夫迎而送之,主公只以有丧在身而辞。上不逆天王之命,下不拂大国之情,中不失居丧之礼,如此则三耻亦免矣!
庄公大喜道:申繻说你‘智过于腹’,还真是这样啊!
施伯乃鲁惠公之孙,公子施父之子,以父字命为施氏。
按照周礼,诸侯新立,要穿上丧服到周王室请求策命,周王赐以适合爵位的衣服车马,叫“赐命”。 周室东迁以后积贫积弱,每一年都有请命的诸侯,周王真是应付不了,一看到穿丧服的太子,紧张的不行,常会嘟囔一句:要命的又来了!鲁桓公得位不正,又加之他也没看上王室,也就没去请命,一直是白版诸侯。
如今,鲁庄公乘为周王公主主婚之机,为先君以及自己求得策命,足以告慰死者。第二,以丧服在身不便参予喜事为由,派一上大夫送婚,这样,既给了周王面子,也给了齐侯面子,关键是还避免了自己恶心。文姜于理是杀父仇人,于情乃生身之母,母居外国会被人骂为不孝,因此,遣人奉迎回国乃当务之急。三策免了三耻,每一策都站在庄公的立场上,为他的形象与孝道绞尽脑汁,可谓条条攻心。难怪庄公夸施伯“智过于腹”,意思就是说,老施啊,你这家伙聪明劲肚子里装不下,溢出来了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