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有海昏侯,后有海昏县,还是先有海昏县,后有海昏侯

发布时间: 2022-11-18 14:01: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刘贺与他的时代大汉海昏侯究竟是王?是皇?是候?他是在位仅仅27天的汉废帝,历史上少有记载,从史书中留下的只言片语,多是贬损之词。...

是先有海昏侯,后有海昏县,还是先有海昏县,后有海昏侯

刘贺与他的时代

大汉海昏侯究竟是王?是皇?是候?他是在位仅仅27天的汉废帝,历史上少有记载,从史书中留下的只言片语,多是贬损之词。

跟随此次海昏侯展,近距离一睹这些两千多年的旧物,品读到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海昏侯 何为“昏”,第一次听说刘贺是个多金的主,直觉认为“昏”必定是荒唐的代称,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海又是什么呢?

先有海昏侯 后有海昏国?还是……?

大汉中期有一段动荡号称“巫蛊之乱”,海昏侯刘贺从那个时代走出。

刘贺父亲刘髆,汉武帝和其宠妃李夫人之子,天汉四年(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成为西汉第一位昌邑王。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昌邑王刘髆去世,谥号哀王,史称昌邑哀王。刘髆死后,年仅五岁的刘贺袭爵,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时年二十一岁。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同年7月18日,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主持丧礼,拥立为帝。

欣喜若狂的刘贺带着200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霍光见刘贺如此不堪重任,和大臣们商量之后,便奏请上官太后下诏,于当月便废了刘贺。随后,又将刘贺逐回昌邑,削为平民。不过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透顶,但也决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情来。刘贺的荒唐之名主要原因是霍光通过废立,继而进一步专权的政治目的。在这场废立风波中,刘贺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

刘贺可能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出发前,留守昌邑的老臣王吉再三叮嘱他: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大王要养精蓄锐,暂时隐忍。刘贺满口答应,可一进长安,便将之忘得一干二净。在部分旧臣鼓动下,他一即位便大肆提拔自己人。为此,龚遂谏诤:“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此时的刘贺亲政心切,哪里听得进劝告。

刘贺的举动让霍光深感不安,他联合朝臣将刘贺废掉。宣布刘贺干了1127件荒唐事。此时,距刘贺登基,仅仅27天。史称“汉废帝”。

汉宣帝继位,刘贺被暂时幽禁于昌邑。不过,此时的昌邑国已被废除,代之而立的是山阳郡。可能是从天堂到地狱的打击太过沉重,据负责监视刘贺的山阳太守张敞报告,没几年的光景,刘贺就几乎成了废人,新皇帝见刘贺已不足畏忌,便收了杀心。汉宣帝封他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海昏侯国形成。

可是,刘贺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数年后,扬州刺史上奏称,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暗自来往,且对现状有不满之意。宣帝发话说:“那就削除他食邑三千户吧。”经此打击,刘贺一病不起,不久愤懑而亡。年仅33岁。

对于县,国之分。海昏县与海昏侯国其实是并行的两个体系。海昏县是行政编制,是汉代高祖时期(刘邦)的一个行政区划。而海昏侯国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的一个侯国,是由皇室成员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由此可见,海昏县的地域显然要比海昏侯国要大。”徐长青说,侯国不能干预县里的基本行政管理,但有4000户人家为他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图片发自 图片发自

西汉废帝刘贺的封号「海昏侯」的含义是什么呢?

刘贺,由一个侯爷变身成一个皇帝,但是只做了27天,又变身成侯爷,甚至于经历了一段平民的侯爷。之后人们称他为海昏侯,那么,海昏侯这个封号是什么意思呢?

“海”在古文中提到“海,诲也”。过去的人们没见过真正的海,认为天空中出现的云海就是真正的海,所以“海”最先于“阴晦”是一个意思。对于被废的刘贺,与黄昏的日落其实差不多。

那么,“昏”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是指“日落”,但是在出现在皇家,就是指废帝的意思。所以这个字多次出现在历代废帝的封号当中。

“海昏”二字在古代就是指太阳不再出现,潜伏在地下,只有极其微弱的光芒。同时,“海昏”这个想象的出现,因为所在的纬度比较高。所以,比落日更长久,甚至可以持续整日不断。由此看来,面对海昏侯的情景,与此时的日落极其的相似。

刘贺本来是昌邑王,登基后仅在位27天便被霍光联合大臣将他废了,并且贬为平民。汉宣帝即位后,灭了霍光,封刘贺为“海昏侯”。因为汉宣帝认为,昌邑王的“昌”有旭日东升的意思,所以为了以防刘贺夺权。由此看来,''海昏侯”的封号不仅是对废帝的称呼,更是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有人指出,“海昏侯”这个词的意思是,因为刘贺被贬后封地在鄱阳湖的西面,而“海”指鄱阳湖,“昏”西岸得意思。所以“海昏"这两个字其实是指地名,因为他被封在豫章郡海昏县,所以便赐他为海昏侯的封号。但是,古代将鄱阳湖称为“海”,将“昏”比作“西”的解意是没有的。所以封号也是对于刘贺的评价。

刘贺是因为上位27天之后,做皇帝太差劲了荒淫无度,对于朝政根本不会打理,实在是霍光看不下去了,所以才把他废掉了,废掉后做了侯爷,后面才得到这个封号,意思就得到了这个称号,意思日落西山的侯爷。
“海昏侯”这个词的意思是,因为刘贺被贬后封地在鄱阳湖的西面,而“海”指鄱阳湖,“昏”西岸得意思。所以“海昏"这两个字其实是指地名,因为他被封在豫章郡海昏县,所以便赐他为海昏侯的封号。但是,古代将鄱阳湖称为“海”,将“昏”比作“西”的解意是没有的。所以封号也是对于刘贺的评价。
刘贺所在的封地就是海昏县,刘秀就按照规矩,根据地名给他封了这个侯爵的位置,所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这个地名让人误会。
西汉废帝刘贺从一位候爷成为一个皇帝,而仅仅只做了27天,后又变成了一介平民的候爷,人们称他[海昏候]。
“海昏”在古文中“海”是指阴晦,“昏”是日落。二字在古代是指太阳不在出来,永远在地下,只有微弱的光。
所以说在古代[海昏候]不只是对废帝的蔑称,还带有些政治偏见。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有学者考证[海昏候]也有可能这是现有地名。

为啥叫海昏侯?

“昏”为“乱”之意,“海昏”最易因“昏”而与“昏君”联系起来,认为汉宣帝改封昌邑王为海昏侯时一定是在处心积虑地“黑”这位废帝。
望“昏”生“海”
直观地望文生义,“昏”为“乱”之意,“海昏”最易因“昏”而与“昏君”联系起来,认为汉宣帝改封昌邑王为海昏侯时一定是在处心积虑地“黑”这位废帝。特别是根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即帝位27天便被大臣霍光以“行淫乱”为由废黜,11年后被汉宣帝改封海昏侯,“昏君”的解释看起来顺理成章。然而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西汉的封爵,除关内侯外,基本是以“郡县立国”,即以郡县之名来命名诸侯王国。《汉书》记刘贺受封后,随即“就国豫章”,颜师古注也说“海昏,豫章之县”。第二、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之前已有海昏县。《汉书·地理志》载豫章郡下18县,其中就有海昏县。先有海昏县,再有海昏侯,“昏君”之说不攻自破。不过,《汉书·地理志》记载的西汉政区断限在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晚于刘贺的时代。北宋《太平寰宇记》则明确说海昏县为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与豫章郡同时建置。因此,学界一般认可先有海昏县后有海昏侯国,所以“昏君”之说仅仅存在一些大众评论之中。
媒体报道中对“海昏”最常见的解释为:古时“湖”往往被称为“海”;“昏”甲骨文中已有,为太阳落山之意,表现黄昏之时,代表着方位之西。“海昏”并称就是“鄱阳湖西岸”之意。这一解释看起来符合学理,非常贴切。但是,假如具备一些历史地理常识,了解鄱阳湖历史变迁的进程,就不会给出这样的解释了。1982年,著名历史地理学教授谭其骧、张修桂两位先生发表《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进程》,详细讨论了历史时期鄱阳湖变迁的过程,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成为一种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历史时期的鄱阳湖,经历过沧桑巨变。隋唐以前,鄱阳湖仅局限在鄱阳北湖地区,最南仅到今九江市星子县南的婴子口一带。今天烟波浩渺的鄱阳南湖,尚为典型的河网密布、交通发达的平原地貌景观,不存在大面积湖体,两汉此地甚至设有鄡阳县。不仅如此,彼时也没有鄱阳湖之名,鄱阳北湖当时称作彭蠡泽。鄱阳湖的得名,是唐以后彭蠡泽东南扩张至鄱阳地界的结果。西汉时与鄡阳县隔赣江主泓相望的即是海昏县。海昏地望,正在彭蠡泽之南,所以汉海昏侯之时,既没有鄱阳湖,也就没有“海昏”释为“鄱阳湖西岸”之可能。
本文标题: 是先有海昏侯,后有海昏县,还是先有海昏县,后有海昏侯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14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徐州地方历代有哪50余次大规模征战如何评价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