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若”这样的对称用字,为什么多含“女”义

发布时间: 2022-11-08 11:00: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关于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一个问题就是女性的“你”这样的第二人称代词……写东西要用……古文中第二人称代词不分男女同为女、汝、尔、若。...

“汝”、“若”这样的对称用字,为什么多含“女”义

关于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一个问题

就是女性的“你”这样的第二人称代词……写东西要用……
古文中第二人称代词不分男女同为女、汝、尔、若。
下文为引用,若有侵权,敬请见谅。
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例如: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②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列传》)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④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⑤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一年》)
⑥我胜若,若不我胜。(《庄子·齐物论》)
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内部也有许多差异:
1、“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其它场合下以“尔”、“女”、“汝”称呼对方则是不敬的表现;“若”是一般的称呼;“而”、“乃”只表示单数。
2、“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表示尊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1、称人之字。
①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②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子卿”是李陵称苏武之字,“君实”是王安石称司马光之字。
2、称人以美德之辞。
美称词语,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史记·留侯世家》)
④(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我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3、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这些情况的用语较多,一般因人而定。例如:
①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②高帝曰:“相国休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如: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③执事服官有年。(方苞《与安徽李方伯书》)
④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归有光《上万侍郎书》)
伊是她。你知道的,古人一般不对女人直接说话。
不过袁枚《祭妹文》里,就是直接的“汝”。
要是嫌年代近呢,我们看看古典的…… 诗经里有用的,也是“汝”。

综上,祝你写文成功哟哟~~
尔,汝,这是一个字的
应该是”伊”吧~
可能是汝吧

古文中 表示你的字

比如 我 可以用 .吾 .孤偶.俺.朕 那么 你呢 ? 求救 各位大虾 请回答 小弟在此 求教 . 谢谢~~~
尔汝 补充: 而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

采纳哦

君、汝、若都是你的意思,它们三个有什么区别呢?

它们的区别在于:
君:用作“您”,常用于以下场合:
1、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已故的称“先君”;
2、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3、妻子称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4、平辈人之间的尊称。如:“诸君”、“文山君”。
汝:用作“你”,不含敬意、客套。大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也适用于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相互称呼。
若:做第二人称代词时同“汝”,与“汝”略有区别。1、既可以表示定指“你”,也可以表示复数“你们”;2、可以作定语,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君是对别人的敬称,汝若是普通人的相互称呼
用三个字确实都有你的意思,均有尊称的意思。君子的君,这个是可以作为书面语的表达,汝。是口语。

这个字(汝)是代表女人用的意思吗

不是。
拼音: rǔ, 笔划: 6
部首: 氵 部首笔划: 3
解释1: 汝 rǔ 你:汝辈。汝等。汝曹。汝将何经。 姓。 笔画数:6;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531
汝等 以“汝”相称,表示彼此亲昵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望采纳!!
汝-女-若-而-乃-你,就是现在的你,意思是完全相同的,都是第二人称代词,没有男女之分。“今后”实际应该为“今後”,由于两字同音简化字并为一字,但是繁体是不同的。古文“后”指皇后太后的后宫,而“後”才是前后的後(后)。古文“今后”写作“後”。王...
不是,汝是你的意思
不是,是代表 你
是(你)吧,也不一定指女人啊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

6.2

朕在古代一定是皇帝吗?

上节课讲了古代汉语谦称和敬称,里面其实都已经成为了化石词。在中国的称呼里面,有些称呼是特定的人才能用。比如不谷、孤、予一人等等,跟它们类似的还有朕,在封建时代只有皇帝才能用。那么朕是不是在古代汉语中,就一直是皇帝的专称呢?这节课就来概括地介绍一下,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

就是称呼自己的。

在《尔雅·释诂下》里面有这样一个解释。

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尔雅·释诂下》

前面这些字都是我的意思。那么我们看一看它们在文献里面是不是有这样的用法。

第一组 卬和台

别人都过河了,我却没有过河。我为什么不过河呢?因为我在等待我的朋友。这句话经常引申为等待志同道合的人。有时候也表示在等待自己的心上人。这个句子里的卬,就是我。

这个台就是我,我小子,那是一种谦称。卬和台在上古汉语里用的不多。主要集中在《诗经》《尚书》这样的少数几部文献里面。

第二组 吾和我

吾和我在先秦到现代一直都在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吾慢慢地就不用了,整个就被“我”给统一了。我们看在早期的时候两个都在用。如

你们几个人是不是认为我对你们有隐瞒呢?我没有什么对你们隐瞒的。

不了解我呀,那些人都不知道我呀。这个也是用的吾。

这里面同时用吾和我。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王力先生认为这个吾,在先秦主要是做主语、定语,还有前置的宾语。而我呢,做主语、宾语,有时候也可以做定语。但是基本上做定语的时候,都是要用吾。

这个规律有什么用呢?可以帮助我们来判定一个文献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比如有人拿了一堆竹简来说这个竹简是春秋战国的,那你看看这个是不是呢?你看它里面用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写的?再看它里面的语法,比如说人称代词总是要用的吧,看一看里面那个第一人称代词,用的吾和我都是一个什么分布?就可以判定出来这个竹简是假的还是真的?

吾和我什么时候用法就混同了呢?一般认为这个混同是在唐宋时期,就混同的差不多了。

我在上古主要做宾语,这里面这个与吾书就相当于与我书。

第三组 余和予

这两个是同音词,意义用法都相同。也都是我的意思。

《论语》还有一个人叫宰予,他的字叫什么呢?你想到了吗?他就叫子我。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予就是我,我就是予。

余就是我。

第四、朕

并不是说屈原是个皇帝,这个时候它就是第一人称的代词,就是我。同时期的庄子说:

朕又何知?也就是说我又知道什么?

为什么到后来就成了皇帝的专称了呢?汉代的蔡邕,他的《独断》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

不管是尊贵的还是低贱的,这个没有分别,都可以用朕。到了秦始皇他就规定,这个朕只能皇帝自称,别人不能用了。汉代因袭了这个政一策没有改。所以从那以后只有皇帝才可以称朕。

近几年我们看雍正皇帝的批文火起来了。朕知道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等等。故宫博物馆还出了一批小牌子,拿这个来调侃。这说明朕在我们现代社会已经是个化石词了。我们谁都不会说,但是说了也不会犯大错。

第五、身

这个身在古文献里面,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山西方言、晋方言。古书里面确实用它来表示第一人称。

身:我,就是张翼德,我就是张飞。

这个身是就是我是。

第六、言

这个言用的特别少,解释还有争议。我们看古人注释的说法,认为这个言是我的。

言就是我的意思。

第二人称代词

它是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称呼对方的。

现代:你、您、或者是你们。

古代: 女、汝、尔、而、乃、若

这六个是比较常用的。

女与汝

这个三点水的汝和女,其实就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没有任何分别。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是第二人称。女:你。

汝何为者也?汝:你。这也是第二人称。



这个尔我们可能稍微陌生一点。其实加上单人旁它就是你。(尔、儞)

你不要欺骗我,我也不会欺骗你。

  而

它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

这个也是第二人称。而:你。



这个乃就是你。

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有一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乃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父亲这个意思。



在上古汉语里,它是比较困扰我们的。因为它可以表示好像,有时候也可以做第二人称。

如果它处在特定的位置,它的解释是有两可的,特别让我们困扰。

我们来看一下尔和汝它有什么差别:

晋武帝问孙晧:我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唱《尔汝歌》,你会不会唱呢?孙晧正在饮酒,马上举着酒杯对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说了几句话。他说了这几句话之后,司马炎就后悔了。为什么后悔呢?因为这个孙浩用 汝 来称呼他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汝,它是尊者对一般人称呼可以称汝,反过来就不行。所以 尔 和 汝 是一般人相互称的语言,或者是特别熟的关系。

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时候。可以用尔和汝来称呼。但是一般的对尊者就不能用尔和汝。



这个你是在尔的基础上加了单人旁。



在我们的古文献里面也出现了,但是很多时候表示你们。

这个您相对于现在北方的方言nen你们。

第三、他称代词

在先秦汉语里面,没有纯粹的第三人称代词。看到他,不是第三人称。他是表示别的其他的意思。那么古人要指到第三人怎么办呢?有时候要重复一下前面出现过的名词。

这个首就是荀首。下面又出现一个首,就是把前面的名词再重复一下。

还有一个就是把主语省略掉。我们说古汉语为什么有时候读起来特别难?或者不好区分它的意思呢?就是因为它往往省略主语,有时候我们要确定这个主语是谁比较困难。

孔子下这个主语是孔子,欲与之言,谁欲与之言呢?从上文可以判断出来,应该是孔子。趋而避之,谁趋而避之呢?不知道。谁不得与之言呢?也不知道。所以这种都是因为上古汉语缺乏第三人称代词。

那么我们上古汉语主要是用哪些代词,来兼职一下指第三人称呢。

厥、彼、其、之、伊、渠

厥和其: 主要是指他的。比如说今时既坠厥命,或者说乃殒厥身,都是他的身他的命,和我们现在的他是不等同的。

其: 也是这样的类似的用法。

彼: 它很多时候是指的比较远的 , 它指示性非常强,因为这个彼和此是一对儿词。彼此彼此,彼就是远指,此就是近指。

他是丈夫,我也是丈夫。丈夫是男子的通称。这个彼并不等于他。但是在这个语境里面,我们可以理解为他。



它就活用的比较多。在上古汉语它经常做代词。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做宾语。

之,就是代这个段。但有时候它也可以表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者表示自己,都是有这样的用法。所以我们看到之的时候,也不能马上判定它一定是指的第三人。

今天我们简要的讲了一下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这个人称代词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也不是特别复杂。因为我们现在介绍的实际上是累积起来的词汇情景,并不是说在某个朝代这些词儿同时都在用,而且这些词里面,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方言里面还在用的词。只不过写到书面上我们觉察不到是这个词。比如卬,有学者就认为它就是北方方言里面的俺。北方话一般说俺咋着咋着。俺和卬的区别:一个是an,一个是ang。

人称代词就介绍到这里。下节课学习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本文标题: “汝”、“若”这样的对称用字,为什么多含“女”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63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想买一本关于雪的特性的科普类的书籍,万能的知乎请给我答案为什么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还说它失败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