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詹姆士党和教皇派的关系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29 17:01: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谁能告诉我伊丽莎白赫利最近演了什么电影或是电视剧?喜欢看伊丽莎白赫利的电影,但是现在都下载不下来没有资源,谁能告诉我最近他又演了...

请问詹姆士党和教皇派的关系是什么

谁能告诉我伊丽莎白赫利最近演了什么电影或是电视剧?

喜欢看伊丽莎白赫利的电影 但是现在都下载不下来没有资源 谁能告诉我最近他又演了什么新剧 谢谢了
给你点她的资料:伊丽莎白
开放分类: 动漫、城市、名人、港口、女王

目录
• 关于名字
• 伊丽莎白一世
• 伊丽莎白二世
• 茜茜公主
• 伊丽莎白·泰勒
• 动漫人物

伊丽莎白(英语:Elizabeth或Elisabeth)源于希伯来语的基督教女子教名。

关于名字
名字含义
“伊丽莎白”这个名字起源于希伯来语人名以利沙巴(אֱלִישֶׁבַע‎),在旧约中这是亚伦的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义起誓”。在早期的希腊文本圣经中,将这个名字转写为希腊语形式的Ελισάβετ。欧洲各国的同源名字就是从希腊语形式衍生的。

各种语言中的形式
英语:Elisabeth 或 Elizabeth
德语:Elisabeth
俄语:Елизаве́та
意大利语:Elisabetta
罗马尼亚语:Elisabeta
匈牙利语:Erzsébet

主要变体
伊莎贝拉

著名人士
君主和贵族:
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
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又昵称为茜茜(Sisi),巴伐利亚女公爵与公主,后来成为奥地利皇后与匈牙利王后,一般称作茜茜公主。

其他: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美国女演员。
伊丽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英国女演员,模特儿,电影制作人与设计师。
伊丽莎白·史特凡 (Elizabeth Stefan)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铎王朝君主顺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异母姊玛莉一世。
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克利斯托弗·马洛和班祖明·约翰逊;桂冠诗人爱德蒙·史宾沙将《仙后》献给她;法兰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内成为第一个环航地球的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发表了他对哲学与政治的观点;华达·罗利爵士和韩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国殖民地。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明察无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译为“我观看,而且我沈默”)。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她在位期间的特征。在将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兰只授与了八个贵族头衔:一个伯爵爵位、七个男爵爵位;在爱尔兰只授与一个男爵爵位。她并将枢密院的成员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后来再降至十四人。
维吉尼亚州(原来的英国殖民地现为美国的一个州)是以她“童贞女王”的称号来命名的。

童年
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女侍官。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
亨利后来的王后们对这两个被褫夺公主衔头的继女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1547年亨利死后,他最后的那位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他是简·西摩的兄弟和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养护伊丽莎白。西摩被年轻的伊丽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后,他本来打算娶她为妇,但他和他的兄弟爱德华·西摩后来都在一系列权利斗争中被处死了。
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其他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较稳定,但爱德华1553年就因肺结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党推翻,并被其后上台的玛丽处死。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昄依,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小段时间里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有人认为她是在这里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在童年时代就相识了。
伊丽莎白保了命,但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礼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人民及贵族都很不满。1558年玛丽一世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她加冕的日子是当时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占星士约翰·迪伊挑选的,据说它特别吉利。给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当时在教会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认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经签署了结束意大利战争的卡多-坎陪吉条约。

政治
伊丽莎白44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裂,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圣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衷的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尤其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尔是她政治上最亲密的顾问,为塞西尔她特地创立了柏利勋爵这个爵位。1598年塞西尔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能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华兴汉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他可以保证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被他所知。

继承人问题
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当别人质问她为什么她不结婚时,她提到她姐姐统治时期她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一个继承人的话,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这一举可以给她的敌人提供一个刺激,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继承人来反对她。但没有继承人英格兰就不会在她去逝前的情况下陷入内战。这一点在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生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裏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一个天主教的丈夫是显而易见不可能的,而一个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的考虑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是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的,但伊丽莎白对他们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莉·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在他未被考验之前他还不会被考虑到。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凯瑟琳·格蕾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蕾的妹妹玛丽·格蕾是一个驮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昄依新教并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的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还是继续有结婚的可能性。她曾考虑过在法国的众多王子中找一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当时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个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产了。
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做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蕾夫人,死了。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还是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丽莎白的婚姻和个人生活历来是人们的话题。被称为“童贞女王”并不意味着她终生没有性生活。她在世时就有很多私生子传闻,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等被普遍认为是她的情夫。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传闻说她终身未婚是因为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因为她有某种性功能上的缺陷。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利顿·斯特莱切即抱持这一观点。

宗教宽容的结束
正当此时新教皇庇护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丽莎白的教籍。这使伊丽莎白无法继续她的宗教宽容的政策。
同时她的敌人对她的阴谋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来玛丽一直试图不向伊丽莎白挑战。但这时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阴谋中。这些阴谋的主谋是安东尼·巴宾顿,其目的是营救玛丽使她取伊丽莎白而代之。对伊丽莎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这个大敌人的机会。1587年她处死了玛丽(据说她并不情愿下这条命令)。

与西班牙的战争
伊丽莎白向法国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军队和钱财来让他获得法国王位。在八年战争中他向荷兰的新教徒奥伦治亲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军队来让他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兰克·德雷克爵士和约翰·霍金斯爵士领导的一支贩奴舰队被西班牙皇家海军重伤后,西班牙的运财舰队不断受到英格兰海盗的劫掠。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决定以玛丽之死为借口入侵英格兰来击退英格兰对西班牙在欧洲大陆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战。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向英格兰进发。伊丽莎白不顾各方对于她个人安全的忧虑,在埃塞克斯郡提尔伯里不带卫兵不着盔甲检阅海军,并发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之一。此后借助地利及天气条件等,英格兰海军击溃了来犯的无敌舰队,伊丽莎白闻讯后只带了六个随从就离开要塞到镇上与她的臣民共同庆祝胜利。
虽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击败了一个更大的英格兰反击舰队。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格兰并未能占上风。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游击战。
伊丽莎白最后几年的宠臣是罗伯特·德弗罗,他是莱斯特伯爵的养子。她甚至原谅了他的一些轻罪,但罗伯特1601年参加了一场暴乱,伊丽莎白不得不将他处死。

逝世
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在她的晚年,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她的表侄孙,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于萨里的列治文宫。她被安葬在西敏寺。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这位詹姆士当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一个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不列颠统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国家依然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政府。她死50年后,英国内战爆发了,英国成为了一个短暂的共和国。

英国文化
伊丽莎白时期是英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尤其是诗歌和话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英国对其他大陆的考察,尤其是对美洲的考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同她的父亲,她本人也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她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影响和评价
伊丽莎白是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君主。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的纪录片《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中,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分析了十二位英国君主,并为他们评分(根据六项指数,如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等,满分为60分),伊丽莎白赢得了最高的48分。
她经常在话剧或小说中出现。1971年格伦达·杰克逊拍摄的伊丽莎白女王和苏格兰玛丽女王深受欢迎。1998年凯特·布兰切特在伊丽莎白中扮演女王年轻的时候,朱迪·登奇在莎翁情史中扮演年老的女王。米兰达·理查森在电视连续剧黑蝰蛇中表演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女王。同性恋先驱昆汀·克利斯普在奥兰多中扮演她。本杰明·布里顿在他为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作的歌剧赞美中描绘了她与罗伯特·德弗罗的关系。2007年末,电影伊丽莎白的续集“伊丽莎白:黄金时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上映,仍由凯特·布兰切特饰演女王,描述女王登基后的一系列文治武功。
对后来不列颠的统治者来说伊丽莎白的统治期和当时的许多人物有特别的意义。沃尔特·拉雷格爵士、德瑞克和马丁·弗罗比歇爵士成为后来的探险家的原型,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多弗·马罗爵士和弗兰西斯·培根爵士成为后代作家的模范。在宗教问题上伊丽莎白虽然以铁腕统治,但同时相对于她在大陆上的对手来说,她给予她的指挥官和顾问们更大的自由。伊丽莎白时期政治的相对开明,也是导致在宣扬“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从苏格兰入主后,英格兰各阶层由于强烈反差而开始追求民主自由等价值,并最终引发英国内战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她有时制定军事行动的战略(比如1589年英格兰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征),但她从未像亨利五世、奥利弗·克伦威尔或温斯顿·丘吉尔爵士那样亲自充当军事首领。许多军事或探险事业都是舰长的个人决定,皇家许可(尤其是对于海盗行为)都是后来补发的。当时的文学创作更是没有获得皇家的支持。由此可见伊丽莎白时代的许多事件和文化创作实际上是许多个人行动的总和。对后来,尤其是帝国主义时期的英国人来说这是有象征性意义的。
另一方面,不少历史学家也提出了对伊丽莎白时代的批评。一些现代欧洲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开始质疑历来对都铎时代的正面评价(例如: Somerset, Guy, Haigh, Ridley, Elton)。从军事上来看伊丽莎白的英格兰并不很成功。虽然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但这只不过是一场从1585年至1604年持续近20年的战争的开始。英格兰士兵在陆地上(主要在荷兰和法国)的所做所为平平,在1588年后的海战中也是负多胜少。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军战役尤其损失惨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亚速尔群岛以及1597年英格兰的海盗也遭打击。1595年一支西班牙袭击队在康沃尔登陆并将该郡的大部分地区投入战火。这是历史上很少的几次外国军队在英国登陆的事件之一。更糟糕的是在玛丽一世的最后几年和伊丽莎白的开始五年中英格兰不断被从法国大陆上驱逐。这给英格兰的自尊心给予了很大的打击,而且使英格兰彻底放弃了它在大陆的野心。
伊丽莎白的犹疑不决,对军事行动尤其不利。在1589年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征中英军没有携带围攻炮和火炮。但她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也许它们出于长远的考虑:假如没有一个坚实的战略她不愿英格兰卷入昂贵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险。因此她不愿在对付强大的军队或舰队作战时浪费珍贵的资源。
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的经济很不稳定。当时英格兰对荷兰和北德汉莎联盟的羊毛交易不断增长,这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伊丽莎白统治初期接受了玛丽留下的三百万英镑的巨债。伊丽莎白、西塞尔和她的其他官员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限制国家的支出。这些手段有时带来了其他的困难,比如许多士兵(包括抵抗无敌舰队的士兵)很久得不到薪金。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个情况得到好转。当与西班牙的战争开始时,英格兰的经济盛况是从亨利七世以来从未有过的。
与西班牙的战争给英格兰的经济重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从1590年代开始英格兰再次负债。尤其爱尔兰的游击战给英格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它被称为“英格兰国库的漏斗”。伊丽莎白不得不出售国有地面以及官职。1603年英格兰的债务再次达到三百万英镑,与伊丽莎白统治开始时相差不多。不过詹姆士一世后来在和平时期欠债的速度远超过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留下的债务并不是无法控制的。
最近对伊丽莎白统治的批评尤其集中在英格兰的非洲奴隶贩卖活动和她在爱尔兰的失策。这个失策严重地影响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发展。英格兰是在1562年加入跨大西洋的贩卖奴隶的活动的,当时约翰·霍金斯爵士开始了高利润的偷卖奴隶活动。他从几内亚或其他非洲港口获得他的人类商品,然后将他的俘虏运到西印度的西班牙奴隶市场上出卖。一开始伊丽莎白女王责备霍金斯参加这样不道德的贸易,但当霍金斯向她显示他的事业的利润后她很快就改变了她的见解。她不仅包庇霍金斯的贸易,而且直接从中得利,甚至为他提供船只和人员。
伊丽莎白女王对霍金斯的奴隶贩卖的支持为这个贸易提供了皇家的认可,它使这个贸易合法化,它使更多英国商人参加进去了。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和美国的托马斯·杰斐逊一样受到批评:尽管她在道义上相信这个贸易是不合法的,但她仍然直接从奴隶买卖中得利。
从亨利二世起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就存在着一个政治联系。但到都铎王朝为止英格兰对爱尔兰的统治是很有限的。都铎王朝开始加强对爱尔兰贵族的统治。亨利八世与天主教断绝后爱尔兰问题就更加加剧了,因为爱尔兰依然是天主教为主的。1568年西班牙成为对手后爱尔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涉及英格兰安全的问题。英格兰驻爱尔兰的官员是臭名昭著的,他们很腐败、对爱尔兰毫不理解,到处树敌。小的起义立刻被镇压。1570年伊丽莎白被开除教籍后对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加剧,使两个民族的关系更加恶化。1594年开始九年战争终于爆发。
这场战争和四个世纪后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处境相差不多。爱尔兰反抗者使用游击战的手段来消磨和挫败来镇压他们的、装备良好和有训练的英格兰士兵。对英格兰来说,这场战争尤其昂贵。英军受到多次巨大损失。最后英军不得不采用焦土政策,假如有爱尔兰人被怀疑参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杀,英军烧毁田野,破坏农庄,制造了一场空前的人为大饥荒。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个命令中向爱尔兰道歉,才结束了这场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使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敌对和不信任一直遗传至今。
不过英格兰参加奴隶买卖和对爱尔兰的政策也得按当时的情况来分析看待。虽然伊丽莎白对霍金斯的贸易在道义上予以指责,但她当时面临着三百万英镑的巨债。霍金斯为她提供的经济来源是她所不能拒绝的。不论如何英国在伊丽莎白时期的奴隶贸易远小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于后来荷兰在17世纪的奴隶贸易。
伊丽莎白对爱尔兰的政策出于她对西班牙的一个“天主教后门”的恐惧。这个问题来自于新教改革在这个国家的失策。它无法简单地解决。当然伊丽莎白和她的官员在爱尔兰的政策无疑加剧了这场冲突,但它还是有战略原因的。
伊丽莎白给她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困难的、不稳定的国家。尤其在经济和宗教上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她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她关心她的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但17世纪中这场战争还是在拥护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和克伦威尔领导的新教徒间爆发了。
叫《杀人手法》,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6%9D%80%E4%BA%BA%E6%89%8B%E6%B3%95&suffix=&id=15000 迅雷链接。

求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全文

1641年11月22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列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大抗议书(节录)(1641年12月1日送呈国王)

1、耶稣会的罗马教皇派——他们憎恨法律,把法律看作是阻挡他们久已渴望要改变及颠覆宗教的障碍物。
2、主教和教士中腐败的那一部分——他们珍爱仪式和迷信,把这些看作是他们教会本身专制和僭越的自然结果和更为可靠的支柱。
3、那些追求私人目的的枢密大臣和宫内宠臣,——他们替外国君主或外国谋取利益,而使国王陛下和本国蒙受损失。
……
这个党派由于在国王詹姆士在位的末年英国与西班牙决裂,并由于当今王上同法国联婚 ,而略受挫折之后,到陛下即位之初,它又死灰复燃而猖狂起来;法国的权益及其意图,与本王国宗教利益和繁荣的冲突,并不像西班牙和本王国那样厉害;英国的罗马教皇派从来是倾向西班牙甚于倾向法国,但他们依然继续保持其到处(甚至在法国)削弱新教各派的目的与决心,从而为他们在国内改变宗教的企图开辟道路。
1)罗马教皇派复兴和加强的后果与证据便是国会给国王陛下两度拨款之后,竟于牛津被解散了 ;在罗马教皇派的任何一种抱怨得到满意解决之前,总是要发生许多别的更不幸的事故。
2)不顾国会的忠告而派遣和交付船只给法国人,但在我国船只帮助下的罗舍尔舰队 损失了,使该城海防空虚,这不但造成该重镇的丧失,同时也使新教派在法国失却一切力量和立足点。
3)转移国王陛下的战争动向,从西印度群岛——本王国要胜过西班牙人,这是最轻易而又最有希望的途径——转到企图夺取卡迪斯,既费力而又不成功。这样调度似乎是故意要使我们在战争中疲于奔命,而不是要从中取胜。
7)国会表示同意五种拨款之后,又于国王陛下即位的第二年被解散。
11)“权利请愿书”本已在国会全体会议上批准,但由于一项非法宣言而遭毁坏,该宣言使请愿书对其本身、对国会权力、对臣民自由以及对发布此请愿书的目的都起了破坏作用;现在这请愿书已经毫无用处,而只能说明:在法律和自由已经严肃而明确地宣示之后,那些大臣们依然飞扬跋扈,竟敢破坏王国的法律和压制王国的自由。
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竟超过货物的价值。
20)纵使在防卫海洋的借口下已经征收了这一切税,但是又在同一借口下开征另一种新的前所未闻的“船税”,前后两种捐税,几年来已使人民付出七十万镑的款;可是,一般商人对于防止土耳其海盗的暴行仍然没有得到丝毫的保护,以致许多贵重的大船以及成千上万的陛下臣民都被他们俘虏而去,至今仍处在悲惨的奴隶状态中。
25)全面破坏国王的森林,特别是破坏作为维持我们航运业的王国最好的仓库——已经出售给罗马教皇派的第安森林。
26)在国王的土地所有权的借口之下,剥夺了人民对那些介乎高水标与低水标之间的土地的权利。
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
28)限制臣民所享有的居住、贸易和其他利益的自由。
31)以人口减少为名,把耕地变为牧场,继续扩大牧场,而从臣民的口袋中榨出无数的金钱,对国王陛下又无任何可观的利益。
32)未经臣民同意而且违反他们的志愿,即以修缮条例为托辞,下水道委员会又复滥用职权,遂把巨量的公用地和私有地从臣民手中夺去。
41)无法律根据而设立许多新的法院。枢密院只是根据自己的命令,力图在自由管业、财产、诉讼和行动等方面对臣民加以拘束。
44)为折偿监护金,使许多家庭被勒索过重的罚金,以致它们的财产削减,甚至有些陷于破产。
45)所有租地期限超过一百年者,要受监护,这是违反法律的。
49)颁发许多命令审查过重的捐税,但一当发现巨额的苛捐杂税时,则不但对过去的欠税,甚至对将来违犯免税以及欠缴担保金的人都要令其折偿。在弥补缺点的借口下,这种做法只有加强和增多臣民的怨愤之心。
54)对人这样磨折为难,以致大量的人口为逃避其悲惨的遭遇,都离开了王国,有些人跑到新英格兰或美洲的其他地方去,有些人则跑到荷兰去。
55)这些人把他们的毛织品都运走,这不但因减少王国的现存物资算是一种损失,而且作为王国财富和荣誉的丰饶泉源的棉毛织品贸易,亦因此受到伤害,岌岌可危,成了一场大灾难。
83)伦敦商业区要试行一种强制性的借款。
115)全部专卖权已被废除,其中有些项目确曾剥削臣民每年达一百万镑以上。
119)此外,有许多次等的专卖权,其利润如果计算得准确,也一定会得出一笔大数目。
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141)制订某些良好的方针,以防金银外溢,防止我们与外国之间汇率的不均衡,提高国货,加多产品,以及适当平衡贸易,而使王国的存货得以增多,或至少可以避免由于前几年来的疏忽所形成的亏损情况。
197)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那些国会所能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亦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

(录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6�1近代部分》上册,第9—12页) 只能找到这些了

谁能提供一些英国历史的故事?谢谢!

英国政治文明的起源

公元597年,教皇派奥古斯丁到不列颠传教。公元601年,奥古斯丁被教皇任命为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公元7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的所有国王都成为基督教徒。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农村公社。在公社中,土地、荒山、林地、牧场、池溏都是村社集体所有。

盎格鲁-萨克森时代是英国政治文明的起源时期。

议会:贤人会议由古代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民众大会演变而来。在征服不列颠和创建国家的过程中,形成了由少数有影响的权贵要人组成的贤人会议。

议会:贤人会议的权力23页。

王权:这一段得重写:意为欧洲大陆如何,而英国有其特殊性见35页。如从威廉开始写就不用重写。最终应该实事求是。

王权:[威廉对大陆封建制度的改革]威廉一世在入侵英国之前曾统治诺曼底30余年,深知法国式的封建制度的缺陷。法国王权微弱,只是大封建主中的一个,而且常常不是最大的。许多大贵族的领地远远大于王室。经年累月处于分裂状态中。威廉留下约占全国土地的1/7。其余按照诺曼底的分封方式,分配给军事部下和高级教士。威廉引进的封建制度比法国自然形成的封建制度完备。在英国“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在法国,“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王权:但男爵们的分裂主义倾向也是对王权的一个巨大威胁。可以这样理解威廉进入英国后对大陆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改革。有意识地削弱封建大贵族的势力。任何一个伯爵、男爵的领地都远少于王室领地。将大贵族的领地分封在全国各地,不让其相联成片。英国大贵族很难像法国诸侯那样形成与王权分庭抗礼的地方独立王国。1086年8月1日,威廉一世在索尔兹伯里召开效忠宣誓大会,要求全国所有的封建主全部向威廉行臣服礼,威廉成为全国最高领主。由于全国的封建领主都是他的封臣,在需要是他能够征集起4200名骑士的军队。同时威廉还有召集民军的权力,而贵族却无这种权力。严禁贵族修筑城堡,而威廉在全国各要冲修筑了星罗棋布的城堡。

王权:但英国有其独特的经历,王权相对强大,而欧洲大陆国家在封建时代初期,都经历过相当长的分裂割剧时期。

议会:贤人会议在诺曼征服后演变为御前会议,成员主要是诺曼贵族,只有2人是英吉利人。国王的直属封臣都有权利和义务出席御前会议。但实际上只由僧、俗大贵族和王室官员组成。职能是司法审判,调节国王与贵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商讨国事。御前会议分为大会议和小会议两种形式,但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后来的议会就是在大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王权:威廉继承了盎格鲁-萨克森时代的制度。46页但采取了贬抑伯爵,重用郡长的政策。郡长职务不能世袭,国王有权随时搞通换。1068年威廉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地和赋役进行的调查。以便进行征税。这在萨克森时代的英国和封建的法国都会遭到大贵族的抵抗,但英国顺利的得到了执行。

王权:威廉加强了对教会的控制,将高级教职全部授予诺曼人。宣布,未经国王同意,英国的教徒不得承认任何教皇,不得接受教皇的48页。于是威廉一世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王权。

王权:但是仍潜藏着二股分裂的势力:以诺曼大贵族为主体的分裂势力,教会也力图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

教会:自10世纪开始于法国的克卢尼教会改革运动,这时发展为一场全欧洲的巨著运动,英国的许多修道院深受影响。改革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教会的威望,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将各国教会统一在罗马教皇的集中领导之下。改革运动获得了成功,到11世纪末,教会和罗马教皇的势力大为增强,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一套中央集权制的教会组织体系建立起来。在西欧各世俗政权旁边,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际性宗教政权。

王权:诺曼王朝的君主虽然加强了君主集权,但英国仍保持着“王在法下”的有限君主制传统。国王虽然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权,但国王行使权力时不得超越习惯法所许可的范围,否则便 被视为“非法行为”。

王权:诺曼王朝的后期,王室土地大显减少,赠给教会;镇压贵族叛乱时,赏赐给支持王室的贵族;鼓励诺曼人移居北部地区,而将王室土地转让给移民。

王权:诺曼王朝的享利一世,为防止郡长坐大成为独立王国,改任中小贵族为郡长,并经常调换郡长的任区。利用钦命法官巡回审判。在北方建立5个国王直辖区,不设郡长,由国王直接任命军政官统治。并且扩大了国王司法权限。60页

王权:亨利二世(1154-1189)建立金雀花王朝。再次作出加强王权的努力。从中小贵族中擢拔大臣。改革税收制度和财务署。取消封建骑士军队,建立了雇佣军制。改革民军的组织,确立了英国独特的民兵制度传统,削弱了封建制度的基础。1164年颁布《克拉伦顿约章》,剥夺教会的独立的法庭和司法权。诺曼征服后,英国法律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刑法主要是盎格鲁-萨克森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惯法,民法主要是诺曼人的封建财产法。进行司法改革,使巡回审判制、陪审制和国王司法令状成为固定的制度。代替了神判法和决斗法。成为英国司法审判的主要方法。使原来相对独立的地方法庭和私人法庭纳入国王司法系统之中,实现了司法的中央集权化,促进了全国统一法律制度的形成。69页。形成全国的普通法。使英国最选跨入法律一统的时代。到中世纪后期,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欧洲普遍发展,从而要求建立全国统一法律时,普通法和议会传统一起,成为英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强大武器。司法集权化促进了职业法官和独立司法机构的产生。70页。亨利二世的改革取得了成功,集权君主制发展为无需强有力的国王个人因素推动也能正常运转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国家统治制度了,这在当时的欧洲是无与伦比的。72页。

议会:议会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王权与地方 势力及教会斗争的结果。是不断自我适应新需要、新目的的结果。亨利二世改革时,为了得到社会的支持,总是先召开大会议,利用大会议对不服的贵族和主教施压。强化了大会议的政治性能。弱化了其封建色彩。到12世纪末,大会议在性能和作用上已经演化为以议决国家要事为主的全国性政治机构。76页。

议会:王权加强后,便企图近使臣民承担过分的封建义务,于是贵族、教会、市民便不得不联合起来进行反抗。1215年 6月15日,英王约翰(1199-1216)被迫签署了大宪章。此宪章虽然只是重申了贵族的封建权力,但却体现了一个宪法原则“王权有限”。国王无权擅自征税;国民有被协商权;国王应受监督;国民有权合法反抗政府;国民亨有人身自由;大贵族利用大会议来同王权作斗争,争取参政权。1258年大贵族迫使英王亨利三世()接受《牛津条例》。

议会:12-13世纪英国的工商业有了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城市,大多数城市都实行自治。由骑士和城市商作坊主构成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适应这种新情况,王室为保证税收,1220年要求各郡选举两名骑士参加大会议,他们有决定税额的全权。 1265年的“西门国会”又从各城市召集了两名市民代表参加,标志市民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但直到14世纪初,平民代表仍受到轻视,议会中经常没有平民代表。直到1325年,平民才最终成为议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到爱德华一世(1272-1307)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松动,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出现了许多传统的封建习惯法无法恰当处理的纠纷,爱德华一世制定了大量成文法规,这些法规只有在经过议会通过后才有充分的法律权威。这使得议会的召开趋于经常化、制度化。1341 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367年下院出现议长的职务。

1297年议会迫使爱德华一世颁布《宪章确认书》,从法律上承认了议会的征税权。到14世纪后期,议会已控制了国家的征税大权。财政监督权。平民享有立法“请愿”权,贵族享有立法“同意”权,国王拥有法规“制定”权。15世纪中叶,下院取得了立法动议权。批评、监督国王政府是14世纪取得的第三项政治权力。

14世纪初议会还是一个不定型的,依附于王权的御用工具,14世纪末,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稳定组织形式、完整程序规则和确定权力范围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议会制度的基本构架已经形成。

议会形成的原因:城市中产阶级兴起,为议会特别是下院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旷日持久的战争(百年战争)给英王带来严重的财政困难,造成了有利于议会的形势。每当国王要求征税时,议会便提出某些政治要求作为交换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为议会扩大权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封建贵族间的斗争,也有助于议会权力的增长。

15世纪兰开斯特王朝时期享利四世。议会选举逐渐规范化,议员取得了辩论自由和在议会开会期间免于逮捕特权;(享利四世在1074年授予议员的)享利四世同意任何税收都由下院提出和批准。即下院这时中立法的请愿者,又是立法的同意者,在立法中已和上院处于平等地位(享利五世时)。议会经常不断地参与、监督国王政府的组成与决策。甚至干预和监督王室内部事务。

偶然性:亨利四世靠武力征服和议会的支持成为英国国王建立了兰开斯特王朝,因此依靠和尊重议会。为巩固王位,不惜通过政治让步维持与议会的关系。小会义发展为后来的谘议会。议会政治是一种封建的贵族政治。大贵族控制了议会。贵族间的争夺导致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使英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导致了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的大规模玫瑰战争。

特殊性:法国三级会议无司法权,英国议会从大会议继承了司法权。

1485年博斯沃斯战役结束了玫瑰战争。亨利七世(1485-1509)建立了都铎王朝。贵族集团和天主教会的政治势力被摧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治。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特征和资本主义特征交错在一起,形成一个既非封建又非资本主义的世界。 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工农业中占居主导地位。大陆各国爆发激烈宗教冲突,大陆工匠流亡英国。

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封建旧贵族江河日下,包括乡坤在内的新贵族,资产阶级及自由职业都迅速崛起,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农民出现剧烈的两极分化。封建大贵族迅速衰落,失去以往与王权抗衡、左右国家政治的力量;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未成熟到足以执掌国家政权的程度,阶级力量对比呈现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代表王权的国家获得了加强的机会。

王权:享利七世为巩固法律根据不足的王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内政和外交措施。娶伊丽莎白为后,结合红白玫瑰两大家族;嫁女苏格兰;取媳西班牙;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化解两国间的多年积怨。解散所有私人武装,拆毁私人城堡;亨利八世(1509-1547)。开源节流改善政府财政。扩大王至领地。出租皇家船队,放款给商人。亲自经商牟取暴利。由于实现了财政独立,亨利七世不经常召开议会。

王权:谘议会的成员从中产阶级中擢拔。又将谘议会分成两部分:枢密院和星室法庭。建立北方事务委员会和威尔士边区事务委员会。各种政府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加强。所有重要官员都由国王任命。国王在世俗领域的至上权威树立起来。宗教改革。151页。

王权:伊丽莎白王时期,专制王权进入鼎盛时期。扩大叛国罪的范围,加强思想统治。神化王权。当时的欧洲大陆都摆脱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了以个人专权为特征的绝对专制主义。英国是一个王权与议会相互依存。在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中,给了亨利巨大支持。而议会的权力扩大到宗教领域。“上帝的法律”降为议会法之下。到都铎后期,形成议会法至高无上的社会共识。1534年的《豁免法》将以前与议会分立的国王,变成议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王、上院、下院。其间国王是议会的主宰。上院僧俗比例变化了。下院人数增加了。上下两院地位发生变化。以爱德华四世即位为界: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相对融洽。是国王附首贴耳的工具。之后,议会特别是下院独立性逐步增强,每有抵制、违抗王命的现象。资产阶级开始把下院作为捍卫自身利益的、反对国王封建统治斗争的工具。都铎时期仍是一个法律至上的法制社会。

在地理大发现的后期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强权。英国能后来居上是因为英国社会与欧洲大陆比较起来,王权相对强大,避免了大贵族的割据和遏制了教会势力的膨胀。而强大的王权又受到了大会议及议会的限制,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他们利用王权与贵族、教会的矛盾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挣脱了封建枷锁,建立起一个维护他们发展生产牟取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工业革命的产生。这时的英国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在随后的200年中,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挑战它的霸权地位。英国能在当时的世界赢得这一切,有客观原因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和主观的努力。

议会: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继承了英国王位,建立了斯图亚特王朝。封建贵族日趋没落,资产阶级更加强大,随之而来的是议会中力量对比发展变化,资产阶级开始利用议会作为现成阵地,向封建王权展开斗争。詹姆士不顾英国的具体情况和英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想推行在法国和西班牙实行的绝对王权,降低议会的作用。1604年第一届议会拒绝批准国王强征新税,维护下院对议员资格的审查权;1614 年第二届议会再拒征税要求;1621年第三届议会坚持议会有权参予国家政治事务;弹劾国王亲信;反对专卖制,1624年通过《反专卖制法案》;

议会:查理一世(1625-1649)弹劾白金汉公爵,已初步形成大臣责任制的宪法思想;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内容虽然是具体的,但动机是剥夺国王高于法律的特权,将国王的行为限定在法律和议会许可的范围之内,基最终结果必将是国家主权从国王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吨税、镑税之争。17世纪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主权之争,即国家最高主权应属于国王还是议会。在和长达11年的“无国会”个人专制时期,王权摆脱了议会的羁绊,达到无所限制的地步。无所顾忌地横征暴敛。1635年政府财政达到收支平衡。1640年4月,短期国会召开。

议会:11月3日召开长期国会。处死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撤销星室法庭、北方事务委员会、威尔士边区事务、高等委任法庭等特权机构;废除船税、吨税、磅税一切未议会同意的非法税收;通过《三年法案》;严重削弱了国王特权,国家主权开始从国王手中向议会手中转移。 1642年6月,议会通过“十九条建议”要求对高级官员任命和参加议会选举的批准权;对外交、军队、民兵、海防的控制;教会应改革;国家主权和政府日常工作都要纳入议会管辖之内,国王只能听命于议会。

议会:1642年8月,内战爆发;历经两个阶段,于1648年最终结束,议会胜利,国王变为阶下囚。1649年1月残阙国会通过决议,明确宣布议会(下院)享有最高主权。2月,作为贵族势力堡垒的上院被取消,君主制被废除。建立一院制共和国,议会控制了全部国家权力。但实际上一切实权都掌握在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1653年12月16日,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1658年克伦威尔死。1660年查理二世(1660 -1685)复辟。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只是将王权和议会重新纳入了“国王在议会中”的传统外壳中,不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力关系作任何实质性调整。

在围绕《排斥法案》的斗争过程中,1679年5月制定了《人身保护条例》。詹姆士二世(1685-1688年)继位,严重威胁到英国人民一向珍视的司法独立性、议会选举自由和国教的统治地位。又一次把英国推向绝对君主专制的边缘。

1688年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合,它通过三个方面的“革命解决”,王位继承问题的解决、“宪法解决”和“财政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否定了君主世袭制原则和王位神授观念;1689年《权利法案》,控制了军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案》对王权作了多方面的限制;1694年的《三年法案》限制了国王召集、解散议会的随意性。

1690年3-4月,财政法案将政府岁入分为国王固定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两部分。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将寸步难行。“国王靠自已生活”到“国王靠议会生活。

到19世纪30年代,议会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丧失了原来的各项实权,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建立起来。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同法国进行了4次大规模战争。

国王享有立法否决权,但议会控制财政,立法要求总能实现。议会法案权威越来越高,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司法独立通过将法官的工资从原由国王控制改为国会控制,得到了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成为法律原则;1715年《叛国罪法案》使国王政府不能曲解法律,迫害异已。1659年《出版特许法》期满,自动取消。1689年通过《宽容法案》、1828年《宣誓法案》《市政法案》正式废除、1829年《天主教徒解禁法案》通过,实现了宗教自由,天主教徒也获得了政治平等权利。各城市恢复了自治权,地方自治体制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中叶。

建立起一套近代财政管理制度。如废除了承包税制改由政府直接征收。成立了票据兑换所。建立国债制度。财政预算制度、专款专用制度、财政审查制度和国债制度的建立,从制度上巩固了议会的财政控制权。1830年《国王年金法案》议会建立起对国家财政的全面控制。英国近代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是在议会君主制、两党制、内阁制三者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国王的行政决策权、大臣任免权、外交都受到议会的限制,议会开始凌驾于国王之上。

到1832年议会改革后,随着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的确立与完善化,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内阁控制了国家决策与行政管理大权,而议会又通过两党制控制着内阁的组成与去留,议会君主制宣告形成。从弹劾到质询制度的变化218页。18世纪下院发明了投不信任票的方法对政府行使监督权。

选举制度的变化。选区划分、选民资格、选举方法保持着中世纪后期的传统面貌。选区的选民数与人口数不成比例;选民资格不统一;选举方法是实行公开记名投票制。腐败充斥。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社会生产力尽善尽美飞速发展,造成经济地理、人口分布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英国的经济中心由东南部转向西北部。城乡人口比例发生根本变化。议会中是商业、金融资产阶级为主,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崛起。要求分享国家统治大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从18世纪60年代起发动了以改革选举制度为主要目标的激进运动。得到了小资产阶级、工人、手工业者的积极支持。保守派和改革派进行激烈的斗争。在人民的反对下,反对改革的托利党政府失败,辉格党接受了改革的要求,1832年6月通过了改革法案。重新划分选区;重新规定选民财产资格。使小商人、手工作坊主获得了选举权;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选民人数增加了50%,扩大了议会的代表性基础。1867年议会改革。工人阶级掀起宪章运动。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表明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虽然选民人数进一步增加,但选民仍不到英国人口的十分之一。1884年12月《人民代表制法》选民人数增加一倍;1885年1月《重新分配议席法》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1872年《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1885年以后,(1918年30岁1928年 21岁)妇女获得了选权,取消了不合理的复票制。1948年《人民代表制法》实现了“一人一票”原则。这个过程中代表的成份发生变化,工商业代表在下院占居主导地位,下院成为资产阶级直接控制的统治工具。1911年《议会法》上院丧失了牵制下院的力量。19世纪下院建立委员会制度。议长无党派性原则。
英国是德意志人的后代,主要事件发生在斯图亚特王朝,回去自己查一下就行了。
最近的有爱尔兰独立战争。
早一点的主要集中在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英国于西班牙无敌舰队,与荷兰,与法国之间有些战争。
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是反法同盟的核心。
好像德古拉城堡,德古拉伯爵是英国的?他的故事多
英国是德意志人的后代
本文标题: 请问詹姆士党和教皇派的关系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11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国之中魏国实力第一,蜀国倒数第一,为何蜀国还不停地伐魏为什么”假科普“越来越流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