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孝不孝顺,是不是完全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我认为是的,完全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孝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而且孩子...
孩子孝不孝顺,是不是完全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网上对不孝顺的子女大都是口诛笔伐,因为孝敬父母做子女的底线,有的孩子连这一底线都没有守住,实在令人心痛。但是父母养出了不孝顺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是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做过这几件事更容易教育出不孝顺的孩子,如果你做过要及时改了。
父母始终无法是孩子的心灵的港湾,他总有一天会离去去外边历经风吹雨打,因此一定要把握一些单独的方法,父母就需要适度的学会放手,假如他自己能化解的问题,也尽可能让他自个处理。我们在给孩子无穷的偏爱的情况下,也不能忘记了带上孩子一起感受着日常生活的本色,并培养孩子的这类独立能力。
二、让孩子有爱心平时生活中对物体的心态都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例如,有小孩子摔倒了,大人都能够激励孩子上来扶一把。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必取笑讥讽比自身弱的人,从小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爱心,长大以后他才可以孝顺父母。
三、懂得感恩很重要父母一直经常性的把美味的交给孩子,可是孩子却非常少让父母先吃。孩子一吃过饭,便去看电视剧,玩,不容易整理餐具。孩子病了,父母体贴入微的照料,相反,父母得病,孩子却非常少问好。由于孩子习惯这样的生活习惯,太习惯性接纳父母给的爱,他觉得父母对自身的努力付出是应当的。
因此,在这个条件下生长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他不懂得感恩,感觉一切是理当如此的,成长以后他又怎么可能会孝顺。培养他感恩之心,让他帮着分摊家中的一些事儿,如拿餐具、擦桌椅板凳、倒垃圾等。
孝顺父母本就是为人正直儿女应当尽的责任,大人如何培养孩子,他便会成什么样子,因此从小进行培养。与其说直到年纪大了去抱怨孩子不孝顺,比不上从小就教他孝顺。一个从小就明白孝顺的孩子,他一定是出色的。
生活中,善待父母是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这一生,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可我们给了父母什么?几乎很少。当我们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后,总是疏远了父母,面对父母不厌其烦的关心和唠叨,也显得极不耐烦,没有好脸色。
我们习惯于挑剔父母的各种不是,却忘了父母才是我们一生中,最该好好回报和孝敬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也不懂得好好善待父母,须不知,善待父母才是人性之美,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他最真实的面目,有没有教养一看便知。一个懂得善待父母的人,一定是个很有教养的人,而那些连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的人,注定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01
学会尊重父母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化的时候,但请记得,别把你的坏情绪带给父母。
我们可以给父母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却很难做到对父母尊重,不管让父母生活得多好,只要稍微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嫌弃和不悦的神情,就足以令父母感到坐立不安,难过不已。
尊重父母,是每个人必须的一堂课,子女若不能尊重父母,是人生最大的缺点。不管你做得有多成功,面对父母没有好脸色,你就永远是个失败者,不值得被人称赞。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把生气的脸摆给亲人看,比打骂还难受。”
所以,对父母尊重,学会从不生气开始。不把你生气的脸,摆在父母的面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记得,今年四月份的时候,父亲的腿犯了病,走路有些吃力。为了能照顾父亲,我便把他从老家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
那时,女儿也没有上学,我工作又忙,每天早上做好早点后上班,中午又回来给父亲和女儿做中饭。每天公司和家里来来回回跑,真的挺累,但一想到能让父亲治好腿,就觉得没那么辛苦。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的工作出了问题,被上司骂不说,还扣了我一年的奖金。那天,心里特别委屈难受,等我回到家,却发现父亲在给女儿包扎小手。地上,沙发上,滴了很多血。
我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说,带女儿去楼下玩,不小心摔伤了。
那一刻,我心中所有的委屈和辛酸都统统爆发了出来。我质问父亲,并朝他发火:“为什么要带女儿出去,明明腿脚不灵活,您自己不知道吗?老了还总喜欢逞能,能不能别给我添乱?”
父亲看着我怒吼的样子责怪他,瞬间变得伤心失落。他向我赔不是:“是我不中用了,没看好孩子,明天我就回乡下吧,在乡下挺好的,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
然后,第二天,父亲真的执意要走。
那一天,是我此生最不能释怀的一天,也成为我往后余生里最后悔莫及的一天,我永远都不能原谅自己责怪父亲,并朝他怒吼发火的样子。
有些错事,一旦做了,任凭你再事后道歉都于事无补。伤害就是伤害,给父亲留下的心灵创伤,不会因你再给他道歉就会消失了。
父亲并没有怪我,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所以,不管我们活得有多累,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不管受到了什么样的委屈,都别把坏情绪发泄在父母的身上。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余生的日子里,学会从内心里去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才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
让父母真正从内心里过得快乐,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02
学会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人无完人,父母也一样,我们更是一样。当父母有错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辩解,学会接纳他们,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戴。
可能父母没有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的观念也与我们格格不入,他们固执甚至不讲理,但那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能够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记得同事有一次和他儿子发生争吵,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别人的父亲那么成功,而你只是一个公司打工的?”
我真的记得同事当时快五十岁的男人,一瞬间低下头来,不知所措的样子。
然后,他由生气到满怀愧疚,对儿子说:“我没用,只会把你们姐弟三人拉扯大,只有这点本事。”
他儿子愤愤地走了。同事在一边泪流满面。那个画面,让人感觉好辛酸。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概很多。很多年轻人都嫌自己的父亲没用,嫌他们这不好那不好,可是,他们却忘了,自己能够成长到做出成就,都是背后有默默支持他们的父母。
也许父母没知识,也没有能力,没钱没资源,让你在外人面前感到自卑。
可是,你永远都不要忘记,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生养了你,为了让你过上好的生活,他们已经拼尽了全力。
我们的父母,可能没多大能耐,但他们却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最无私的。难道,这还不够吗?
所以,学会接纳父母,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也接纳他们的平凡。如此,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03
学会感恩和珍惜
张小娴说:“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因为身边人对我们的好已成习惯,亲人对我们的付出被当成理所当然。”
我们总是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当成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却鲜少有对他们的感恩。
记得有位朋友小陈,他在一个晚上开车时不小心撞在了树上,然后腿骨折了。因为妻子要上班,孩子也要人照顾,于是他打电话要母亲过来帮忙。
他母亲接到电话连夜从老家赶到了广东,一直照顾了他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他母亲把家里所有能做的事全都做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孩子的接送,每周带小陈去医院换药,每天给他炖汤,扶他练习走路......
可是,小陈因为腿迟迟不好,心情越来越忧郁,脾气也越来越大,经常性的对母亲大发脾气。但他母亲却从来没有生气,反而要他安静养病,这样好得快一些。
三个月以后,小陈能走了,也重新回到公司上班了。
然后,他觉得不需要母亲照顾了,甚至认为母亲和他们生活特别不习惯,平日里有很多事都看不惯,比如母亲经常把剩菜留起来第二天吃,比如母亲教孩子一些古老的故事,他认为不利于孩子成长,等等。
于是,小陈提出要母亲回去,他母亲也没说什么,就一个人去买票,坐车回去了。
人啊,就是这样,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却对亲生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还抱怨父母做得不好。长久以来,我们都把父母给我们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去爱过他们。
毕淑敏曾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人生是趟单程旅行,时光荏苒,生命易逝,来日并不方长,或许你上一秒还在享受父母的疼爱,下一秒已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微笑。”
所以,真的别等父母离我们而去了,才去后悔,才懂得珍惜,那已经晚了。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失去以后,才懂得了什么叫着珍惜。
趁父母健在,请好好善待他们,学会感恩,也学会珍惜。
有句话叫:“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
记得,常回家看看,也好好呵护自己的父母。
善待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儿时,父母陪我们长大,如今,就让我们好好陪父母变老吧!
如何对待父母?
第二,在生活上:偶尔接受父母的照顾,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儿。至少你的存在,让逐渐老去的父母的人生,更有意义和成就感。
第三,在认知上:理解并接纳自己与父母的差异,明白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给我们的未必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接受他们的某些观点,但也未必要用冷酷的态度去拒绝和伤害他们。所谓:和而不同,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相处环境。
第四,在沟通表达上: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客观的立场予以表达。一个人作为生命本身,无论是你的观点,还是你的情绪,都值得被尊重。对于父母的一些负面情绪,你不必自我压抑,更无须心怀愧疚。因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找不出完美的父母,正如你也不是一个完美小孩一样。
第五,在孝的处理上:当父母要求孩子孝顺时,其实就表示父母本身没有分化好。如果你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要求时,这说明了你的父母没有站在他们自己的位置上。孔子和曾子有一个讨论,曾子问:我们要孝顺,是不是就不应该和父母有争论,一定全听父母的?孔子说:非也,子不可以不争与父。也就说,你作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你对父母一定要有所争议,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父母不应该是盲从。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孝的理解。
如何在心理上对待父母?
第二,在生活上:偶尔接受父母的照顾,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儿。至少你的存在,让逐渐老去的父母的人生,更有意义和成就感。
第三,在认知上:理解并接纳自己与父母的差异,明白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给我们的未必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接受他们的某些观点,但也未必要用冷酷的态度去拒绝和伤害他们。所谓:和而不同,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相处环境。
第四,在沟通表达上: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客观的立场予以表达。一个人作为生命本身,无论是你的观点,还是你的情绪,都值得被尊重。对于父母的一些负面情绪,你不必自我压抑,更无须心怀愧疚。因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找不出完美的父母,正如你也不是一个完美小孩一样。
第五,在孝的处理上:当父母要求孩子孝顺时,其实就表示父母本身没有分化好。如果你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要求时,这说明了你的父母没有站在他们自己的位置上。孔子和曾子有一个讨论,曾子问:我们要孝顺,是不是就不应该和父母有争论,一定全听父母的?孔子说:非也,子不可以不争与父。也就说,你作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你对父母一定要有所争议,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父母不应该是盲从。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孝的理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