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就算委屈自己也不委屈自己的儿女?只有真正当了父母之后的人,才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幸福,没...
父母为什么就算委屈自己也不委屈自己的儿女?
只有真正当了父母之后的人,才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幸福,没有任何一个作为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日子不幸福。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人,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意伤害孩子,这就是作为父母的心。很多孩子都不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参与,为什么要阻止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旦父母阻止多了,就会觉得父母干涉了自己的生活,对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恨。
其实有没有真正想过,作为父母的,永远都会站在儿女的角度去想。虽然不是能够让儿女接受,但至少不会去害自己的儿女。有时候父母对儿女的爱过头了,也会对儿女产生一种心理负担。到最后会觉得,这是一种道德绑架。因为总是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好。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听他们的建议。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去听父母的意见,想过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错。
要理解天下父母心,因为作为父母的,他们任何时候都会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予自己的儿女。有句话说的没错,父母面对孩子就算是要割骨,也会去忍受所有的痛。因为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没有任何人比他们的儿女重要。作为父母的来说,其实他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打拼也是为了后一代,然而后一代也就是自己的儿女。
像那些调皮的儿女来说,他们不会理解父母的心。然而只有真正到了父母之后的儿女,才会真正理解父母为什么这样做。人的成长都是需要过程的,只有真正的亲身体验到,才能知道父母真正的心。
那些说孩子任性,不孝顺,不听话,顽固甚至是自私的父母,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
那倒未必,不过就是各人所占立场不同罢了
1.对父母来说,他们自认为自己有恩于子女,既给了孩子生命,又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抚养孩子长大成人,不可谓不辛苦。因而从父母的内心来说,难免不会有一种终于熬到头的感觉了,保不齐有的父母就开始要求子女给予一定的回报,才能显得子女孝心又懂事。
如果子女一时半会难以做到,或者有的子女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无法实现回馈父母的愿望,可能有的父母就会大发雷霆,自认为自己养了一只白眼狼,很容易到处哭诉自己的不容易。这样一来,父母子女双方之间的感情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对对方的怨恨就会横亘在中间,彼此就会越来越疏远了。
2.其实这种情况彼此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只不过大家各自所占的立场不同而已。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反应,那就是需要先维护好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能够有余力去帮助照顾好别人。
虽然父母抚养孩子是一种义务,但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在和子女的沟通中,也会出现超出常人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对此我们表示要理解,同时也期望对方能够换位思考,体会一下对方的立场是什么?自己能否做到了?
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间这种血缘关系,我们也要切记不能信口开河,也时刻要记住必须要尊重对方,不能到处指责子女,这样做,很容易影响到子女的名声,也很难缓解双方关系的尴尬局面,不可取。
为什么有的父母说对儿女越差儿女越孝顺?真的是这样吗?
父母与子女感情的维护是基于子女一出生都得到了父母的疼爱和关心,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一直浇灌子女的心灵。同样,子女受到父母的疼爱,反过来也会爱自己的父母。所谓的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大家都是相互的,小时候父母对子女不好,孩子没有感到自己童年的快乐,大了父母又不好好教育,让他们适应这个现实的社会,等你老了,子女怎么可能对你好孝顺呢。
假如父母好吃懒做,不爱干活,每天都让孩子干很多的活,也不让她上学,小时候她会无怨无悔的干,等长大了,他看见别人有好工作,而自己没有文化,只能卖苦力,像这样,他心里肯定会有怨气的,怎么会对老人好呢?只有小时候好好的爱孩子,给她应该有的物质,把他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你才会老有所依,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爱子女就给他们足够的爱,同时注意管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教出来的才会真正孝顺父母!
孩子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做老师对学生不关心不爱护,学生怎么可能对老师好的,他没有学到关心人爰护人,他不知道什么去关心别人,更不用说孝顺父母了,对儿女越差儿女越孝顺,这么说是没有道理的。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后,就会深深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更孝顺自己的父母。而对子女差则是另一回事。父母对子女差,会让子女内心缺爱,容易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得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子女在家庭中是缺爱的,以后长大成人,性格是会受影响的。即使以后他们因为责任而必须赡养父母,那他们内心多少也会抱怨。所以并不是对子女越差,子女越孝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