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水晶杯是有人穿越带过去的吗?在杭州博物馆里,游客可以看到一个杯子,或许有游客会说:“水杯啊,那还用说?”“玻璃水杯啊,很多饭...
战国水晶杯是有人穿越带过去的吗?
在杭州博物馆里,游客可以看到一个杯子,
或许有游客会说:
“水杯啊,那还用说?”
“玻璃水杯啊,很多饭店都在用啊……”
嗯,喝啤酒的杯子……”
我家的牛奶杯差不多也是这样子呢……”
的确,这只杯子很现代”,
在灯光的照射下,透明水晶泛着淡粉色。近距离观察这个杯子,它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略带一点淡琥珀色,外表没有什么纹路,表面看得出是经过抛光处理的,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纹,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一些絮状的自然结晶。
然而,这只看起来不起眼的杯子,却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而且还是战国时期的!
它是杭州博物馆这座省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简单地说,它就是绝世、罕有的顶级国宝珍品,独一无二,海内无双。
▲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享有尊崇的地位
先说它的来历
水晶杯的故事还得从一套陶瓷乐器的失窃说起。
▲1990年杭州半山战国一号墓周围地貌情况
1990年的一天,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几个工人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些陶瓷的编钟,工人们没有声张,偷偷地把东西藏起来,等到第二天拿到古董商那里卖掉了,被附近的村民看到并报了警,警察迅速出击,找到了贩卖文物的人,后从他们口中得到了古董商的消息,卖出的文物中的绝大部分都被追了回来,其中就有目前在博物馆内展出的一套原始瓷镈。
镈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与钟磬配合使用,一般只有贵族在宴飨和祭祀时才使用。
半山镇为什么会出土珍贵的原始瓷镈呢?
为了弄清楚情况,文物部门决定对发现原始瓷镈的地方(也就是如今的半山石塘村的战国1 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10月底,考古队进驻,展开抢救性挖掘。
果不其然,这座战国1 号墓隐藏得很好,没有被盗掘过,出土的陪葬精品器物就有34件,如玛瑙环、玉璜、玉虎等。
根据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器物的品种看,墓主的身份绝对不是普通百姓,很有可能是当时杭州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
至于具体年代,根据器物文化风格分析,除了带有当地的越文化外,还有不少楚国的元素。推测年代有可能是在楚国灭了越国(公元前306年)后。该墓中的木头经碳14年代测定,大约也为公元前250年左右。
不过,几十年来,考古挖掘的古代墓葬万万千,并不是每座古墓甚至高官显贵的墓葬里就能有这种绝世珍品的。
当工作人员挖到一米多深时,泥土中出现了一抹晶莹的色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他们将这件器物挖了出来,发现竟然是一只令人疑惑的玻璃杯。
偶然、巧合、幸运汇集在一起,才有了一尊稀世水晶杯的出土。
接着说它的形制
水晶杯通高15.4厘米、圈足高2 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斜长直壁,深腹,圆底,圈足外撇。
的确,它的形制非常现代,除了杯壁略厚一点,造型简洁,风格与现代玻璃器皿毫无二致。
水晶杯出土现场
就连当时的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看到它的时候也有这种深深的疑惑。这是穿越者带回古代的啤酒杯么?
这个宝物立刻被送到北京鉴定,最终确定这只杯子是水晶杯,这个事实惊艳了所有专家。
这只看似现代玻璃杯的杯子,其实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雕琢磨制而制成的,略带淡琥珀色,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纹,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一些絮状的天然结晶。
至于具体的工艺,其实是借用玉器的加工方法制造的。
进入战国时期后,随着玉器加工工具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对水晶这样既硬又脆的材料进行碾琢钻孔和弧面打磨也成为可能。
水晶杯正是战国时期的工匠用一整块优质水晶费时费力加工而成,绝非穿越而来,更不是现代玻璃烧制的。
▲简洁美观
再说它的艺术价值
水晶的硬度是摩氏七级,且质地比较脆,相较于其他玉石宝石之类制作难度比较高。用玉的加工方法搞出这么一个水晶杯,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而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又完全与古人普遍崇尚繁复的审美风格截然相反。在古代器物中几乎找不到如此简洁的。正因如此,令人难以相信是战国时期的器物。
其穿越之感还不仅因其简洁,这只水晶杯的造型非常符合现在的人体工程学:
它的杯壁斜直呈喇叭状,下部收口,最后底部又呈外撇。视觉效果即轻盈又稳重。用手握住它的时候,会感到杯壁的弧面非常贴合手掌,手感舒适。
正因其在形制上酷似我们今天使用的瘦高果汁杯、啤酒杯,又因其穿越2300年时空的历史厚重,这种令人混淆古今的穿越之感,留给参观者无限的遐思。
还要特别说说它的珍稀
就在出土后,这只水晶杯被送到当时考古界的泰斗苏秉琦先生手里,他那双不知捧过多少国宝的手,在握住水晶杯时竟然激动得微微发抖,口中不断发出赞叹宝物、宝物,世界独一无二!
为何这个的文物地位如此珍贵,笔者认为:
一是材质上的稀有与奇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生活用具与礼器,早期是陶器后来是青铜再后来是瓷器。透明的材质无论是水晶还是玻璃,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透明出土文物制品稀有、奇特、少见。当然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二是形制上的稀有与奇特,这在上面说过了。可能应该是因水晶加工难度太大,导致无法予以时代性的花纹装饰,所以只能用简洁的圆滑造型,反倒与现代追求经济适用的民用玻璃杯风格吻合。
三是体型上的稀有与奇特,在战国同时期,晚后朝代,也有水晶制品,但无一例外地要小得多。原因很简单,大块、完整、均匀的天然水晶很难得。而要把水晶加工成这般模样,难度可比雕琢玉器还大得多。
▲战国水晶盏
▲辽代水晶杯
从造型到选料,再到掏镗打磨工艺,无一不是珍罕之作,更何况是2300年前。
这三方面加起来,奠定了其历史文物价值。再加上这件既硬又脆的水晶杯,2300多年来深埋地下,却能毫发无损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最后,说说它的地位
我们还是先来看它早在2002年就登上的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与之并列的,是后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编钟、三星堆青铜神树、秦始皇铜车马、马王堆襌衣这些同为举世孤品的国宝。
再来看2021年的第二批目录,含37件书画,包括了《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和《伯远帖》《平复帖》《兰亭序》摹本这样的国宝。
2021年的第三批目录,含94件,包括了红山文化玉龙、金沙太阳神鸟、越王勾践剑、马王堆帛书、昭陵六骏石刻、清华简、郭店简、睡虎地秦简这样的珍贵文物。
这般列举,读者们都能直观体会到这款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了吧?
不论从保护手段还是重视程度上来说,都令人不禁刮目相看,也因此在许多人的心中,这些文物是国宝中的国宝,绝世无匹的珍宝。
本来,在2002年定级的时候,水晶杯还在杭州文物考古所,后来才移交给杭州博物馆,对公众公开展出。
现在,这个穿越时空的水晶杯就静静伫立在博物馆展柜里,透明、闪亮,叫人神思恍惚。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水晶杯是战国文物,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墓出土,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战国水晶杯,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造型简洁,为起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其制作技巧和工艺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现藏杭州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
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
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
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桥村出土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宝级文物。
战国水晶杯,应该是杭州博物馆名气最大的一件宝贝。很多人去杭博,都是慕它的名而来。
它是那样的特别,静静地伫
立在博物馆展柜里,透明、闪亮,叫人神思恍惚——这多像自己家里的玻璃杯啊。真是难以想像啊,战国时已经有了外形如此现代的器物!
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录,这只战国水晶杯,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这只水晶素光杯从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一座战国土墩墓里现世。
那一天,当考古人员挖到离地面一米多深之际,泥土里闪出一点晶莹来。
半个多小时小心翼翼的清理后,它,就这样出现人们的面前——
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没有任何纹饰。略带一点点淡琥珀色,杯子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中部和底部有絮状体,那是水晶的自然结晶。
杯子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制作技巧与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当年,它被送到北京作鉴定时,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捧在手里赞叹:“国宝!绝对的国宝!”
如今,它的图片不时在网上流传。网友惊呼:穿越!一定是穿越!还有网友开玩笑:“这是我家的牛奶杯,昨天穿越到战国不小心遗失的。”
战国时期已经有水晶制品了么?古代工匠,能够制造出工艺如此高的水晶制品吗?
我们采访了专家。专家的解释是: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非常悠久。
作为世界主要水晶产地的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商周以后,水晶制品的制作更加精细生动,春秋时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这些器物采用圆雕的加工手法,技术上较之仅为钻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艺难度更高。
到了战国时期,玉器的生产进入鼎盛阶段,随着玉器工艺和加工工具的不断进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水平是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
它的器型确实很罕见,在已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几乎找不到这种器型的,而且这个造型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手感舒适,使用方便。
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要认为今人一定胜过古代。我们的先民在生活实践中早已会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了。譬如,有些石器时代的陶杯,已经有了手柄,跟我们今天用的漱口杯很接近。
专家分析:这只杯子在当时应该不会用来喝水。水晶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水晶杯应该是财富的象征。
除了这件珍贵的水晶杯,那座战国墓里还出土了整套的原始瓷编钟、陶权及包括玉磺、玉虎等玉件在内的成组佩饰。依照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器物来看,墓主人的身份显贵,应该是当时驻守杭州一带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也有专家推测,这只杯子可能还带有某种信仰寄托,是一件礼器或祭祀用品。
专家分析:这只杯子在当时应该不会用来喝水。水晶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水晶杯应该是财富的象征。
除了这件珍贵的水晶杯,那座战国墓里还出土了整套的原始瓷编钟、陶权及包括玉磺、玉虎等玉件在内的成组佩饰。依照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器物来看,墓主人的身份显贵,应该是当时驻守杭州一带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也有专家推测,这只杯子可能还带有某种信仰寄托,是一件礼器或祭祀用品。
当这件水晶杯从古墓里面发掘出来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盗墓者留下的,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百分百是假的!
事实上,当年,它被送到北京作鉴定时,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捧在手里赞叹:“国宝!绝对的国宝!”
虽然从形态上来看很像家里用的玻璃杯,但请注意这是天然的水晶(相信考古工作者已经做过各种的鉴定),是晶体,同常见的玻璃杯;这种人造的非晶质体有质的区别。天然的大块水晶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相信以当时的制作工艺,打磨成玻璃杯形态应该不是难事。
有人说可能是盗墓者遗留,我说能不能别搞笑,你去盗墓随身会带个水晶杯?
看看这件战国晚期的蓝釉陶杯(2006年甘肃马家源墓地M1出土),和水晶杯器型几乎一样,陶杯还有七层连珠纹,专家认为该类器物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水晶杯素面无纹,是因为水晶的材质坚硬易碎,工艺所限,难以雕琢精细花纹而已。
这是阿富汗出土的公元一世纪的水晶杯,其精美程度不亚于现代的艺术品,所以,战国水晶杯是真的也没啥稀奇的!
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造型简洁,为起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
作为世界主要水晶产地的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到了战国时期,玉器的生产进入鼎盛阶段,随着玉器工艺和加工工具的不断进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水平是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精美的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现在家中使用的水晶杯子,它主要是由水晶玻璃制成,不仅晶莹剔透,而且美观大方。但是在考古发掘中,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古墓之中却出土了一个比现代工艺还要完美的水晶杯。现在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但是很多人却说它是穿越的产物。到底怎么回事呢?
在1990年10月,考古专家在杭州半山镇农砖瓦厂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片战国时期的古墓。在经过长时间的挖掘,突然一道白光闪入考古专家眼帘,考古专家意识到不同寻常,立刻如获至宝的仔细挖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仔细发掘,小心翼翼地用刷子和双手慢慢的剥开泥土,一个晶莹剔透,做工精美细致的水晶杯映入眼帘。
这个杯子没有任何的花纹修饰,白色里面略带淡琥珀色。而且从纹路来看,明显经过了抛光技术的处理,从技术难度来说,现代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水晶素光杯,这件水晶杯简直是堪称完美。考古专家不能证明其真伪,确定其年代。因此,紧急送往北京,由当时的资深考古专家进行鉴定,当时的专家级泰斗苏秉琦禁不住连连感叹“这是国宝啊”。一锤子定音,这个水晶素光杯确定是真品,来自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
水晶杯,通常指的是玻璃杯,可如果一只水晶杯出现在古墓中,是不是让人感到很奇怪呢?
1990年10月,一只水晶杯从杭州一座战国时期的墓里被发现。这只水晶杯简洁、透明,没有任何纹路装饰,还经过了抛光技术的处理,,简直是巧夺天工之作啊!因此,有人说水晶杯穿越了。
经过北京多位专家的鉴定后,被认定为国宝。经过专家的解释,击破了所谓穿越的谣言,古代工匠是可以制造出来这样的工艺品的。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水晶产地,使用水晶的历史悠久。在北京猿人时期就有了使用水晶的记录,春秋时期的墓址中,也发现一些水晶雕刻饰品。所以,战国时期制作一只水晶杯,是非常有可能的。
这只水晶杯,除了其独特的工艺价值之外,其文化蕴含亦是不可小觑,价值更不言而喻的。在2002年,这个战国水晶杯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中国的重要文物之一。
战国墓葬中发现了玻璃杯,是怎么一回事?从哪里来的?
其实这一个杯子并不是玻璃制作的,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朝代,是没有办法发明出玻璃这一件东西的,更何况是用玻璃来制作一个玻璃杯呢。而且在当时经过别人的考察研究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其实这一个杯子的制作材料不是玻璃,而是一些水晶,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个杯子会在墓中出现。这一个杯子就是墓中主人的陪葬品,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是有很发达的水晶技术的。
因为在古代战国时期,已经有非常大的制作水晶工艺的技术,人们已经学会如何提炼出比较高纯度的水晶。而且在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领域,也有着很多关于水晶的发明,人们当时用水晶做着很多东西,甚至当时已经出现了水晶做的珠串。所以当时并不是用着天然的水晶制作的玻璃杯,因为天然的水晶是没有办法达到那么高的纯度的,所以这就是人们提炼出来的水晶。
而水晶杯在当时也算是比较稀有的物件,非一般的王侯将相是不能使用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途径可以得到,只能通过一些天然的水晶制作,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情操,使用这一些水晶也没有什么用处。最后在这一个战国的墓穴中挖出了不少的宝贝,最后都放到了博物馆中收藏,这一个最重要的玻璃杯,也是这一些宝物中的之首。
因为这是当时那个时间制作的,所以就不可能是后人盗墓的时候将他不小心落在里面,这也可以帮助当时的人们更加的了解那个时期,从而更好的理解当时的制作工艺。
水晶杯和玻璃杯有什么区别?
区别:
1、手感。因水晶导热性能比玻璃强,所以用手触摸水晶时感觉应比触摸玻璃凉爽。
2、硬度。天然水晶硬度为7,玻璃硬度为5,所以水晶能刻划玻璃。
3、折光性。将一只水晶杯举起,对着光线旋转,你会发现杯体晶莹剔透,能够折射光线。而普通玻璃器皿没有光泽度,更没有折光性。
4、声音。轻轻敲击或用手指弹击器皿,水晶玻璃器皿能发出轻脆的金属声响,而普通玻璃器皿会发闷声。
普通玻璃酒杯材质较厚,且为确保结实,杯口边缘会加固,但这并不会对品酒体验有所提升。玻璃酒杯通常价格较低。由于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种物质的分子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惰性材料,且玻璃不透气,因此在用洗杯机清洗时,不易残留洗涤剂中的芳香成分或被洗涤剂腐蚀。
水晶酒杯是向玻璃中添加2%~30%的矿物质制成。这种矿物质通常为铅,其作用是使玻璃材质得到强化,使制成的酒杯能同时满足轻薄和耐用两个条件。由于杯壁轻薄且结实,在碰杯时,声音十分清脆。含铅水晶酒杯折射光线的性能极佳,观察酒液时更加透亮清晰。市面上出现一种水晶酒杯不使用铅,而是用一定比例的镁和锌替代,这种酒杯除具有含铅水晶杯的优点外,还能够用洗杯机清洗。
扩展资料
外观手感可区分: 买水晶玻璃餐具可以通过声音、手感、外观等对玻璃、含铅水晶玻璃、无铅水晶玻璃进行区别。
水晶玻璃容器又分两种:无铅水晶玻璃和含铅水晶玻璃。由于普通玻璃的色泽、质感、光泽度都不太理想。在玻璃中加入铅的成分,可以提高玻璃的折光率,看上去就如同水晶做出的,故称为水晶玻璃,一些各种造型的摆件、水晶玻璃杯、水晶灯等等就是由含铅玻璃制成的。
欧盟标准中把水晶玻璃杯分为无铅、中铅和高铅3种。中铅玻璃杯的氧化铅含量达到24%;高铅玻璃杯的氧化铅含量达到36%。如果水晶玻璃容器按照欧盟标准生产,不管哪种产品,里面含有多少铅,国际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人体应该都是安全的。
但由于我国缺乏标准,不能排除个别厂家生产的随意性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
普通玻璃制品色泽暗淡、折光率差、做工粗糙、手感差,甚至部分地方还有气泡,轻轻敲击声音沉闷。
水晶玻璃制品相对普通玻璃制品色泽光亮、折光率强、做工考究、手感好,看上去像水晶做成的,轻轻敲击有清脆的金属声音。含铅水晶玻璃制品与无铅水晶玻璃制品相比,要略显得厚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晶杯
区别:
1、手感。因水晶导热性能比玻璃强,所以用手触摸水晶时感觉应比触摸玻璃凉爽。
2、硬度。天然水晶硬度为7,玻璃硬度为5,所以水晶能刻划玻璃。
3、折光性。将一只水晶杯举起,对着光线旋转,你会发现杯体晶莹剔透,能够折射光线。而普通玻璃器皿没有光泽度,更没有折光性。
4、声音。轻轻敲击或用手指弹击器皿,水晶玻璃器皿能发出轻脆的金属声响,而普通玻璃器皿会发闷声。
普通玻璃酒杯材质较厚,且为确保结实,杯口边缘会加固,但这并不会对品酒体验有所提升。玻璃酒杯通常价格较低。由于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种物质的分子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惰性材料,且玻璃不透气,因此在用洗杯机清洗时,不易残留洗涤剂中的芳香成分或被洗涤剂腐蚀。
2、硬度:水晶要比玻璃硬一些,水晶可以轻易划破玻璃,但是玻璃却很难划破水晶。
3、折光性:水晶杯举起可以发现杯体晶莹剔透,能够折射光线。但是普通玻璃杯就没有光泽度,更不会有折光性。
4、声音:水晶杯敲起来能够发出清脆的响声,而普通玻璃酒杯材质比较厚,敲起来只会发出比较闷的声音。
5、玻璃杯的杯口边缘会加固,不会对品酒体验有所提升。玻璃酒杯价格一般比较低。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种物质的分子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惰性材料。而且玻璃不透气,所以在用洗杯机清洗时,不会残留洗涤剂中的芳香成分和被洗涤剂腐蚀。
水晶杯是在玻璃中添加2%~30%的矿物质而制成,使玻璃材质得到强化,并且同时满足了杯子轻薄和耐用两个特点。因为杯壁轻薄且结实,所以在碰杯时,声音会十分清脆。含铅的水晶酒杯折射光线的性能特别好,使得杯子种中液体显得更加透亮清晰,但是这种水晶杯不适用于洗杯机。
战国时期古墓曾出土过玻璃杯?
当然不是穿越者带过去的,也不是盗墓者遗留的,而真真实实就是战国时期的杯子,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战国时期的杯子是如何神奇的存在。
杭州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水晶杯。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一座破旧砖瓦厂的工人在周五挖土烧砖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这些工人感觉到了此洞的非比寻常,于是上报政府部门,这引起了当地人的重视,尤其是考古专家。
经过考古专家清理和发掘,断定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由于保存完好,让考古专家特别兴奋,由于半山镇经常发现秦汉的古墓,这也让考古专家认为,这个墓必定不是单一的,其背后或许会有古墓群。
基于这层认识,考古专家对这座古墓的周围进行了勘探,果真就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墓,当工作人员对这座大墓发掘时,没挖掘多深,泥土中就闪出了星星点点的亮光,一个和现在形状类似的”水杯“就正式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上图为战国水晶杯实物图)
由于这个杯子和现在水杯的形状很类似,一部分人就把其当成了现在的玻璃水杯,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盗墓者遗留的,并非是古物,但经过鉴定之后,专家得出了答案,这个杯子非盗墓者遗留,实为战国时期珍品,它的材质为水晶。
一整块水晶打磨成的旷世奇宝。既然确定了这个杯子是战国时期的古物,材质又是水晶,而水晶在地质学上属石英,硬度为摩氏7度,可以说用刀子都是画不出痕迹的,但水晶硬不代表不脆,所以水晶又属于易碎物品,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人究竟是怎么把一整块水晶打磨成”水杯“的呢?
其实这个战国水晶杯主要运用的是弧面打磨和抛,对于玉器加工工艺逐渐走向成熟的战国时代,这些工艺已经变得不再难如登天,如果使用金刚砂类的物质作为中间介质,对其进行加工还是可行的。
(上图为古代出土的水晶杯)
只不过这是现代对于水晶完成加工所用到的工艺,至于古人是否是如此制造,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根据现今的理论,进行推测。
不过尽管如此,战国水晶杯的出土,还是加深了现在人对于古人智慧的佩服程度,不过最让现在人佩服的是战国水晶杯的形状,竟和现代人所用的玻璃杯极为相似,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
战国水晶杯的背后。用水晶制造杯子,在现在人看来,完全是不能想象,首先是水晶的价值,其次用它喝水,万一失手打碎了,这也不是闹着玩的啊,那么这个战国水晶杯真的是古人用来喝水的吗?
其实未必,根据李海主编的《杭州古玉》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人认为嘴里含上冰冷的水晶能止渴,所以先辈以水晶制杯可能并非纯粹出于实用,除了受财富占有欲支配外,或许还有某种信仰寄托。
(上图为国外出土的水晶杯)
也就是说,战国水晶杯其原始的用途可能并不是用来喝水的,而更代表的是一种信仰,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场合才会用到的。
不过这个水晶杯其背后还有一些至今无法弄懂的东西,浙江省地矿厅曾表示中国找不出这样的高纯度水晶,那么这块水晶是从哪里来的呢,此外,战国水晶杯上宽下窄,内部手是无法进入的,那么杯子内壁是如何打磨的呢,至今仍是迷雾重重。
2000年前的小熊高压锅来了!还有什么文物和现代用品撞了?
除了“熊足铜鼎”与现代高压锅撞了之外,与现代用品撞了的历史文物还有战国水晶杯,三星堆陶猪、陶三足炊器等。首先就熊足铜鼎来说,它与现代高压锅的相似之处在于鼎盖与鼎身之间的闭锁方式。这件铜鼎在盖上盖子后需要通过转动使鼎耳正好卡入鼎盖上的立兽颔下,这与高压锅盖盖子时通过旋转让上下手柄实现重合的举动是十分接近的。再加上铜鼎在古代也是主要用于炖肉的炊器,所以熊足铜鼎也被网友们称呼为“古代高压锅”。
再有就是战国时期的水晶杯,这件文物与现代玻璃杯是非常相似的。战国水晶杯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于杭州石塘村被发现的,出土之后也是引发了众多关注。这水晶杯与现在市面上非常普遍的玻璃杯一样都是上宽下窄的样式,不过其杯身不似玻璃杯那般通透。战国水晶杯是由一整块硬度为摩氏7度的水晶经由打磨以及抛光等工艺制作出来的,所用选材以及工艺在战国时期这个时代背景之下都是十分出众的。
三星堆遗址在前段时间也是引发了众多关注,该遗址自发现至今也是出土了诸多珍贵文物。考古学家们曾经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过一只陶猪,这只陶猪有着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小小的眼以及一个朝天鼻,然后嘴角弯弯带着笑意。很多人在看到这只陶猪的第一眼都会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度非常风靡的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绿毛猪,网友们也因此直呼神奇。
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陶三足炊器也和现代用品“撞脸”了。陶三足炊器产自商朝,它在对外公开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它是古代的火锅,这是因为这件陶三足炊器与北京火锅的样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两者都是圆盘中间呈中空状态,外面的宽大盘面则用于盛水或者食物。陶三足炊器可在足下生火以达到加温效果,而火锅同样也可通过插电或者烧炭等方式来加热。
除此之外,同样出土自三星堆遗址的商铜太阳形器也与汽车方向盘发生了“撞脸”事故。而来自战国时期的铜齿轮则与现代齿轮非常相似,再有就是王莽时期的铜卡尺的使用方法也与现代卡尺几乎一摸一样。总的来说,历史文物与现代用品“撞脸”的例子真的不在少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