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汶战役:决定英法德三国命运的中世纪骑士战争,公元1214年,波及半个西欧的英法战争,终于将神圣罗马帝国...
布汶战役:决定英法德三国命运的中世纪骑士战争
公元1214年,波及半个西欧的英法战争,终于将神圣罗马帝国也牵扯进来。 由于需要英格兰安茹王朝的支持,皇帝奥托四世决定对法兰西突然下手,顺便打击罗马教廷的最大世俗合作伙伴。但因缺乏德意志诸侯支持,他能动员的力量非常有限,甚至在战略上沦为英国人一枚棋子。
于是,这位跛脚皇帝在当年爆发的布汶战役为法王菲利普二世完败。不仅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还让对自己多有期待的英国盟友也倍感失望。 最终将西欧第一强权的宝座拱手让出,成就了中世纪法兰西的强国伟业。
本身就有英国王室血统的皇帝奥托四世
早在13世纪初的英法争霸战开打之前, 尚未继承大统的奥托就与安茹家族有着深厚情谊。由于自己的母亲玛蒂尔达就是英国公主,所以在父亲早逝后由娘家的亲戚们代为抚养。因此,他的童年和青少年阶段,几乎完全是在法国西南部的阿基坦度过。
那里虽然在名义上隶属于巴黎王室,却一直随封建法理而效忠伦敦宫廷。 著名的狮心王理查和弟弟约翰,也都在继位前长期混迹于此,并且对年轻的奥托照顾有加。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奥托四世与英诺森三世握手
1209年,奥托终于因敌对家族的继承人遇刺,而被侥幸的推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然而,那些握有地方权势的贵族,往往对他的登基不置可否。因此,只能背靠已经当上英王的舅舅约翰一世支持,并不可避免的同罗马教廷达成妥协。鉴于后者总是期望能独霸意大利半岛,年轻的皇帝便许诺不会对阿尔卑斯山以南用兵。
但经济并不发达的德意志,很难满足政治家的个人野心。这促使奥托在继位后立刻撕毁协定,招募嫡系武装对意大利大举入侵。 此举也深深刺激了强势教皇英诺森三世,逼对方组织起废黜昏君的纽伦堡会议。最后还不忘将更多权重倾向于法兰西,发展其作为自己的新一任世俗保护者。这就让奥托对法兰西心生怨恨,并在战略上进一步与舅舅的英国联合。加之自己在德意志本土缺少人脉,便期望靠战功获得其他区域的诸侯支持。
法王逐步蚕食策略 让英国在大陆上的领地急速缩水
同时,远在伦敦的约翰一世也意识到自己同法王摊牌的时间临近。 虽然皇家海军在前一年的胜利后,逼迫菲利普二世从弗兰德斯撤军,却没有对死敌造成多大损伤。那支惨遭摧毁的法国舰队,主要由倒向巴黎集团的诺曼底、布列塔尼和阿基坦叛逆组成,丝毫不触及菲利普及其忠臣们的核心利益。倒是勉强熬退王师的弗兰德斯,惨遭撤退法军的焦土扫荡战术,承受着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以至于靠对口贸易创汇的英格兰畜牧业,也因前线海军的胜利而反遭重击。
因此,总是不被看好的约翰就必须策划起绝地反击。 他敏锐的意识到,不仅自己同菲利二世普存在矛盾,连许多和法国存在宗藩关系的大领主也惧怕利益受损。加上还有个同样想背击法国的奥托皇帝,足以构建起瓦解巴黎中央王权的攻守同盟。只要通过两路人马的相互配合,就可以让人数有限的法军疲于奔命。
前一年的海战胜利 让英军可以自由的选择登陆场地
约翰计划由侄子奥托出面 形成对法国的夹击
1214年春季,这个临时起意的反法同盟正式成型。 除了准备要大干一场的英格兰与神圣罗马帝国,还包括了遭法军蹂躏的弗兰德斯、位置更偏远的荷兰和夹在法德之间的洛林。如果再算上站在英王旗下的阿基坦,那么大半个西欧都被直接拖入战争。
根据约翰的周密计划, 他将利用海上优势登陆阿基坦,从而将法军主力吸引到西南战场。随后由侄子奥托出马,率领部分德意志和北法诸侯的联军突然南下,直取缺乏防卫力量的巴黎。最后再逼迫菲利普乖乖就犯,或是兵合一处的予以彻底击溃。显然,这是非常典型的外线牵制策略,适合力量分散的外圈联盟夹击中心强敌。何况在前一年的海战过后,许多来自西南边区的投奔者就不再为法王所信任。这也意味着法军能动员的兵力规模,只会更少而非更多。
恐惧让英王约翰迅速联合到许多大封建领主
然而,中世纪的通讯技术落后,让居于外线的各方很难达到真正同步。 当约翰亲自率领的皇家海军抵达加斯科涅,他的德国侄子和其他同盟还在忙于分头征兵。何况这个联盟还缺乏事先的细致调查和步骤计划,所以给内圈法军以最大化的应对时间。菲利普就当机立断,率领很少的骑士部队南下,再征调地方封建武装予以支援。结果是屡屡挡住英国人的前进线路,让缺乏重骑兵而依赖雇佣步兵的他们非常被动。到了夏季来临的7月3日,英王不得不放弃进攻,灰溜溜的率军返回阿基坦休整。此时,原本早应南下的其他盟军才刚刚集合完毕。
英军之所以无法与法国对手抗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骑士阶层支持。这些堪称本国军事精华的男爵,早就因狮心王理查的连年征战而疲倦不堪,自然没心思为指挥能力更弱的约翰服役。国王从他们领地内扣出的代金,也只能雇佣来上限不高的各类杂牌部队。其实,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奥托的阵营当中。遭大部分封建主唾弃的皇帝,只能动员非常有限的骑士武装。麾下最具实力的弗兰德斯,更是以城市民兵为军队主力,也就只能网罗出一支与英国人构成类似的军队。 所以,最终开入北法的联军虽有7500名各类专业步兵,但骑士与其他重装部队的规模仅仅是1300-1500人之间。
典型的法兰西骑士部队 也包括了骑马军士和弩手
当然,法王也有自己的结构性烦恼。当时的法兰西中央集权制度还处在草创阶段,根本无法像后世那样聚集起超大规模力量。原本只控制巴黎一隅的王室,必须要通过联姻、册封等合法手段,才能逐步将封地领主都替换成自己人。倘若不对平民阶层下达动员令,则每次征召所能获得的支持也非常有限。 因此,真正能来回机动的核心部队,也不过是1300名骑士和实力稍逊的300个骑马军士。好在菲利普二世还能向境内各自治城市求援,将他们的自卫民团直接编入野战军,才换来6000人的步兵主力。
事实证明,法国人的这套封建式动员体制非常好用。 菲利普到7月23日才下决心进行全面会战,总计70000人的部队只用4天时间就迅速赶往预设的营地位置。不仅在速度上让奥托大吃一惊,整体数量也足够应付来势汹汹的强敌。尽管总有人会嫌弃这类战役的规模不够宏大,却没有看到法王的动员的区域极其有限,但执行力和效率都甚为出色。
13世纪初的德意志骑士和弓箭手
菲利普二世与正在集结的法兰西骑士
公元1214年7月27日,法军主力在北部边境的布汶村以东布下战阵,迎接政治反法同盟军的到来。 为发挥己方骑士的战力优势,菲利普特意用强行军首先抵达当地,以便提前在这片狭窄的平原上展开队形。得到情报的奥托还半信半疑,一度认为那只是对手的部分偏师。直到更多消息陆续传来,才让追随自己南下的封建主们准备决战。
根据当时流行的战术准则,法王与神罗皇帝都将军队分为4个部分。 其中最精锐的骑士集团,将谁自己居于二线充当总预备队。大部分步兵则被推上一线的中心位置,并用左右两翼的骑兵给予必要支持。但在来自不同封建领的骑马部队之间,也会安插支援他们的属地民兵。菲利普无疑对自己的骑士们更有信心,而奥托则认为靠更好的步兵能够弥补马上战力差距。
布汶战役中的两军布阵和机动
战斗开始后 ,双方都以各自最强的右翼作为主攻方向。 菲利普就将希望寄托于来自香槟和勃垦地的精锐骑士。他们身后还有从各地领地赶来的附庸步兵,以及由150名军士组成的轻骑兵侧翼。与之对阵的联军左翼,主要由来自弗兰德斯的约650名骑士和更多从同城征募而来的半职业民兵。法军首先出动轻骑兵予以挑战,并在遭击溃之余将一些杀红眼的对手吸引出原有阵列。随后才逐次派出不同单位的骑士,将全面反击的弗兰德斯人挡在阵列之外。
尽管大家都会在遭遇不利时后撤会步兵阵列间重组,但法国人的训练有素让整套流程更为迅速。 反之,许多放弃封地而入城居住的弗兰德斯骑士,就因缺乏同等级别的对抗经验而落入下风。他们曾险些斩杀冲上来的勃垦第公爵,却在长达几小时的反复激战中暴露疲态。等到受伤的弗兰德斯伯爵自己也被擒获,他们的斗志也被彻底摧垮,留下己方步兵就仓惶逃离现场。
来自布拉班图的重步兵 是联军中的绝对精锐
在场面更加血腥的中路战场,2150名来自诺曼底和巴黎周遭的步兵,将直面至少两倍于自己的联军同行进攻。 其中最可怕的对手,是几百名来自布拉班特的大盾长枪兵。他们的武器长度往往在3-4米之间,正面硬扛骑兵冲锋都不在话下,更不用说是装备五花八门的普通城市平民。由于常年集训且作为雇佣兵被列国君主雇佣,他们很快就让挡在身前的法国人溃不成军。
奥托皇帝也忍不住和自己的侍从们策马上前,直扑菲利普二世的所在位置。 后者还被从后排冲上来的萨克森征召部队拉下马,只是靠身上的优质铠甲才保全性命,并借助护卫让出的马匹才暂时脱离危险。若他在此时选择退避三舍,那么整支军队将会因为他的怯懦而加速崩溃。
菲利普二世险些为联军步兵击杀
至于以布列塔尼封建骑士和更多民兵拼凑的法军左翼,也被精心布置的联军右翼所压制。 前一年率舰队作战的索尔兹伯里伯爵,如今正指挥英国骑士与弓弩手们作战。由于还能获得一支布拉班特雇佣步兵的支援,打的将当面对手都节节败退。但英军骑士数量太过稀少,无法将优势扩大为决定性胜利,也就给了菲利普和法军以足够的反败为胜时机。
此时,已经搞定弗兰德斯人的法军右翼开始迂回,从侧翼猛击已经失去秩序的联军本阵。 他们很快发现了奥托本人,并在冲锋中用骑枪将他的坐骑眼睛刺瞎。堂堂皇帝因此坠马,靠着4名勇武侍从的力战才没有被对手抓获。但他非常害怕自己在混战中遭遇不测,因此在换上新马后就头也不回的本离战场。
右翼胜利 成为法军赢下布汶战役的关键
原本险些团灭的法王亲卫队和巴黎民兵,也终于迎来了全面反扑机会。 他们在右翼部队的协助下,将大批战力最差的萨克森人击溃。随后又包围了掩护皇帝跑路的帝国骑士,花很大起立才将他们杀死或俘虏。
受此影响,原本大有希望获胜的联军右翼,也在开始为多路赶来的法军夹攻 。深陷乱局的索尔兹伯里伯爵,也在落马后遭对方俘虏。随他一同前来的英国骑士,自觉胜利无望而开始撤退,从而宣告了这一侧战斗的最终结局。至于来不及撤走的约400名布拉班特长枪兵们,只能守在原地继续忍受法军骑士的攻击。他们甚至还组织过多次反冲击,直到自己完全为2000名赶来增援的法国民兵吞没。
法国骑士的训练有素 让所有对手都相形见拙
战后 在巴黎展示被俘贵族的法军胜利游行
随着布汶战役的尘埃落定,巴黎王室的威望空前高涨。 尽管有大批民兵倒在战场上,法国骑士还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实力。他们不仅同样屠戮了大批弗兰德斯步兵,也击杀了169名敌对贵族,并将另外25名男爵和100名骑士都俘虏在手。
志得意满的菲利普二世,稍后更是以奥古斯都自居, 足以说明此战对法国 历史 的意义。之前还显得桀骜不驯的地方封建主们,纷纷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艰难。尤其当装被俘的弗兰德斯伯爵在巴黎惨遭胜利游行,法国人的王权至大模式便无法被修改。
教皇英诺森 借机加速废黜奥托四世
原本期望绝地翻身的奥托,由于战败和自己的逃跑行为,彻底失去了那些还愿意支持他的封建领主。 落井下石的教皇也再接再厉,怂恿德意志诸侯们抬出新的皇帝继承人,顺利将对手废黜为躲在自己领地而不出门的没落贵族。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此过度到混乱阶段,失去了压制法国人的能力。虽然后世曾有多位野心家皇帝尝试复兴,都无法从根本上改观这个情况。德意志人的翻身机会,也就被最大限度的拖延至近代。
至于主动诱敌而没有赶上决战的英王约翰,也被迫在布汶战役后向菲利普认怂。 虽然只是对一些先前失去的领地进行签字确认,却因丢掉家族的龙兴之地安茹,开始遭到国内贵族们的群起围攻。这些人本就不愿继续为国王的欧陆争霸掏钱,如今也终于找到了符合政治正确的联手犯上借口。
约翰因长期失败而被迫签署《大宪章》
他不仅会被冠以“失地王”的蔑称,还被迫在限制王室权力的《大宪章》上留下姓名。 以至于先前的努力和成绩,都被一笔勾销式的忘却干净。但更重要的是,英格兰在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重返欧陆的机会窗口期。往后的他们无论如何挣扎,都不会对这个属性产生决定性的动摇。
因此,布汶战役的规模和损失虽然不大,却对整个西北欧洲的 历史 进程有重大意义。英法德这三个大国的 历史 走向,也就由他们在这次交锋前后的表现而注定。
在欧洲战场屡立奇功的重骑兵,为啥在中国不受待见?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说是战争主力,因为古代缺乏远距离对敌手段,所以骑兵的机动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再加上骑兵冲锋起来速度极快,可称是疾如风迅如雷,简直锐不可当。因此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时期还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只要君主有条件有财力,一定会大力发展骑兵。
当初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就曾花费大汉一半的财力来训练骑兵,正是这样汉军才能频繁的和匈奴进行正面交锋,而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的千里奔袭战术才得以成功。而欧洲中世纪的领主们则更甚之,他们将一些优异的骑兵封为骑士,授予他们崇高的权利,来为自己的王权保驾护航。
虽然中西方在冷兵器时代都颇为重视骑兵,但是其发展的状态却大相径庭。中国在古代虽然有过重骑兵的高光时期,但更重视轻骑兵奔袭,而欧洲在火器出现之前,一直是以重骑兵为尊。同是冷兵器,为何其结果会大相径庭呢?
一、重骑兵的造价昂贵
重骑兵强就强在其甲胄上,重骑兵的甲胄一般都是列装的板甲。众所周知,甲胄在冷兵器是以一直是重要的战略工具。在古代,人们可以配刀配剑,但是只要藏甲一副,就构成谋反罪,由此可见盔甲的威力,在汉朝的时候,有着一汉抵五胡的说法,这就是因为汉兵的盔甲比匈奴精锐的原因。
那么披上盔甲,跨上战马的重骑兵就更令人恐怖了。他们身披重甲,冲锋起来势不可挡,在停下的时候又好像是一座移动堡垒,简直是牢不可破。另外由于马镫的出现,使得骑兵可以在马上发力,因此当时的重骑兵在冲锋之时装备着长枪,在停下的时候又可以拿长剑挥舞,可以说是功能全面。
虽说重骑兵很强,但是其造价颇为昂贵。首先打造重骑兵的甲胄就需要一大笔钱财,而重骑兵的训练又需要大把的时间,另外重骑兵的马匹也很难搞,因为这种马匹必须要可以驮起高大的重骑兵和他重达数十斤的重甲,这就使得重骑兵的身价极其昂贵,几乎不可能成批的列装到部队。
在欧洲,封建主们将精锐的重骑兵定为精英阶层,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领地,同时让这些骑士在领地招募自己的侍从,自己准备盔甲和装备。这样封建主们只失去了一小块土地,就得到了精锐的重骑兵和其他的侍从部队,实在是划算的很。
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则行不通,在周朝分封制崩溃以后,历代的皇帝们更倾向于将权力都紧紧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通常不会放任臣属私藏盔甲和兵刃,当时周亚夫去世,他的儿子准备了五百副盔甲下葬,结果被告谋反,牵连九族。
所以中国皇帝们想要组建重骑兵,就得自己掏钱。而我们都清楚,当初汉武帝组建能和匈奴对抗的轻骑兵,都耗光了文帝景帝为他积攒的家底,更别提是其他不富裕的朝代了。所以各代王朝,虽然君主手底下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重骑兵,如玄甲骑兵,虎豹骑,铁浮屠等,但终究不是主要战力。
二、 重骑兵兵种的单一性
重骑兵虽然疾如风讯如雷,动如雷震,但实际上重骑兵主要厉害在冲锋上,如果在地形复杂的地区,重骑兵的战斗力就会大大降低。
当时金朝著名的铁浮屠就是例子,他们从来不单独行动,一般都是铁浮屠居中,负责冲散敌方阵型,而在铁浮屠的两侧,则分布着大量的拐子马,以充当斥候。所谓拐子马,就是轻骑兵,这些轻骑兵负责清除战场的陷阱,驱赶军队两翼的骑兵,避免自己的部队被对方分割包围。在清除完障碍之后,铁浮屠才能放心的进攻。
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们也是如此,当时骑士都会拥有大批的侍从,这些侍从有轻骑兵,有长弓手也有步兵。在作战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骑士先穿戴甲胄(他们不可能穿着行军),这时候就需要轻骑兵配合弓手驱逐企图靠近的敌人,同时步兵们需要探索战场障碍,排除据马坑等陷阱,这时候重骑兵们才可以发起冲锋。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骑士就因为过于轻视对手,在步兵尚未探测完地形的时候就贸然发动进攻,结果深陷沼泽之中,被英国长弓手们用斧头一个一个的敲掉了脑袋。
另外,中西方战争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古代的战争动辄几万人相互混战,这时候数量几百的重骑兵往往难以起到作用。而在欧洲战场上,面对领主的那些数量稀少的私兵,重骑兵也有了改变战局的力量,所以重骑兵在欧洲极受重视。
三、 欧洲重骑兵的没落
在成吉思汗征服东欧的战役中,这些欧洲骑士在面对蒙古的火器和轻骑兵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那些蒙古骑手们总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在这些尚未穿戴甲胄的重骑兵面前,并给予重击。而这些蒙古骑手在骑士穿戴好甲胄之后则立即撤退,引诱对方追击。等骑士们发现自己被引诱进包围圈之后则为时晚矣。
后来随着火器的发展,重骑兵的板甲已经显得不那么无敌了。因此骑士阶层愈发的没落,而重骑兵也成为了旧时代的产物,其地位迅速的被重甲骑兵所取代。著名小说《唐吉坷德》,写的就是落寞时期的骑士。
在其实没落之后,欧洲逐渐出现了各种骑兵。如效仿匈奴的骠骑兵,手持三米长枪的枪骑兵,以斥候为主的猎骑兵。还有上马奔袭,下马作战的龙骑兵。而在这些骑兵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胸甲骑兵,这个兵种取代了骑士,成为了高贵的兵种和国力的象征。
在拿破仑战争中,胸甲骑兵就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虽然骑兵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是像法国等国家依然保存着胸甲骑兵的番号。
苏格兰抗英之路——《勇敢的心》《法外之王》背后的历史(上)
说起《勇敢的心》,大家会很容易想到威廉华莱士的大名,也会想起沧桑风笛声里,梅尔吉布森高喊着”Freedom~~~”的无畏身影。影片荡气回肠,振奋人心,几乎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勇敢的心,摄于1995年,媒体平台8.8分。讲述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为国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一生)
时隔20多年,喜爱 历史 的观众们再一次于荧幕上看到了那段未完故事的后半段。苏格兰贵族罗伯特继承华莱士未竟遗志,继续抵抗英格兰侵略者。这就是2021年电影《法外之王》描绘的 历史 。 两部电影接连给我们呈现了苏格兰艰难的独立之路 。
(法外之王,摄于2021年,媒体平台7.3分。讲述华莱士牺牲后,苏格兰国王罗伯特百折不饶,继续抗英的故事)
苏格兰第一次独立战争简表(1296—1328年,相当于我国元朝时期):
其实早在罗马帝国时期,苏格兰地区就已有了 皮克特人 的聚落和小王国。相比南面英格兰地区被罗马所统治所融合,苏格兰高地部落还过着自己独立的生活,只是偶尔去袭扰那条蜿蜒起伏的哈德良长城。
(原住民皮克特人,Pict,喜欢纹身和彩绘,后来与凯尔特人逐渐融合。图为16世纪绘画中的皮克特女性,全身满布彩绘。电影勇敢的心里也有表现。)
(苏格兰人粗犷淳朴。图为现代苏格兰高地运动会,旨在庆祝苏格兰和凯尔特文化遗产。大汉们会比赛抛树干)
西罗马帝国被诸多蛮族消灭之后,苏格兰英格兰各自建立起国家。 苏格兰主要由原住民皮克特人与凯尔特人构成,英格兰则由外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 。很快,持续袭来的北欧海盗冲向英伦三岛。苏格兰因地理位置原因只有北部受害,他们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王国,又称 阿尔巴王国 。南面,阿尔弗雷德大帝经过和丹麦挪威人苦战,终于让威塞克斯王国基本统一了英格兰地区。
(《孤国春秋》剧集表现了这一时期 历史 )
不久后,来自法国的 诺曼人入侵英伦 ,击败曾有光荣 历史 的威塞克斯后裔,夺取了英格兰王位宝座。苏格兰这次也难独善其身,跟着被征服称臣。
换了血的英格兰王国实力更强,野心也更大。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插手苏格兰王位继承问题,每次宫廷阴谋或者暗箱操作几乎都有他们的影子,两国关系日趋复杂。
到了13世纪英王 爱德华一世 时期(Edward I),形势进一步发展。爱德华身高1米88,绰号“长腿”。他幼时当过人质,很小就智勇双全,杀伐决断。先帮助父亲在内战中挽回颓势,率军大败国内反对派贵族,杀掉并且肢解了对手。接着又带领200多名骑士参与西欧各国的十字军东征,在耶路撒冷一带和马穆鲁克大军对峙而毫不畏惧。一次,穆斯林刺客突袭了爱德华,用淬毒匕首刺中他的手臂。爱德华立即带伤反击,斩杀刺客,保住了自己性命。
(《勇敢的心》剧中的爱德华一世,冷酷霸气)
回国后,爱德华继承英格兰王位,这时的他已经 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国王 。高税收政策让英格兰维持了强大军队和可观国力,若是有人胆敢质疑新近增加的羊毛皮革附加税,那将会马上见识到他恐怖凶暴的脾气。城市里,连续处决300名犹太人使高利贷行业陷于停滞,不肯皈依的犹太人也遭到集体驱逐。不仅国内贵族富户们深深害怕他的铁腕统治,周边各附庸国也担惊受怕。威尔士率先遭殃,爱德华接连发动两次入侵战争, 彻底征服了威尔士 ,将其化作英格兰王国领土的一部分。接下来不用明说,苏格兰人也不由自主紧张起来。
(左为爱德华一世的画像,右为《法外之王》剧中的爱德华一世)
其实即便在诺曼征服以后, 苏格兰和英格兰也实际维持着一种相对和谐的共存关系 。但爱德华一世并不打算就这么持续下去。
爱德华的雄心壮志先从政治谋略开始,清除掉威尔士以后,他便暗地布局,不断用各种手段旁敲侧击削弱苏格兰王权和影响力。正逢此时 苏格兰王位出现继承人空缺危机 ,爱德华乘机翻云覆雨,准备全盘吞并苏格兰,还要求苏格兰立刻为英军提供兵员以对抗法国。为求自保,苏格兰贵族们赶紧对外寻求盟友助力,干脆和英格兰宿敌法国建立起同盟关系,这大大刺激了爱德华一世。
利用苏格兰内部不稳,爱德华于第二年就起兵大举进犯 ,并且血腥洗劫了攻下的贝里克镇。邓巴战役里,英国人轻松取胜,抓获了130多名苏格兰贵族和骑士。接着英格兰军乘胜进攻,夺取了苏格兰每位国王加冕必用的 命运之石 ,将其带到威斯敏斯特教堂。这块石头相当于我国的传国玉玺,意义非凡,苏格兰人心中震惊可想而知。至于苏格兰新国王巴利奥尔,则被投入臭名昭著的伦敦塔关押,享受暗无天日的囚徒生活。
(英格兰国王宝座与座位下的命运之石,又叫斯昆石或者加冕石,是一块152公斤重的红砂岩,数百年间苏格兰历代国王加冕时都会坐在上面。1996年才交还苏格兰)
由于爱德华一世 坚持强硬压服苏格兰人,坚持用英格兰人英格兰法律统治对方,没有考虑盎格鲁撒克逊的管理生活方式和苏格兰人存在巨大差异 。加之缺乏怀柔政策直接导致不满情绪在各地贵族和平民中迅速聚集,苏格兰人纷纷认为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个人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威胁。
苏格兰高地人从来不是孬种, 威廉·华莱士 (William Wallace),这位传说身高超过两米的强壮巨汉举起了抗英大旗(实际身高不明,但15世纪编年史学家称他“身材巨大,瘦高,四肢强壮坚挺”)。华莱士早年当过自由自在的雇佣兵,他作为射手为英格兰军队效命的经历给了自己丰富战斗经验,这对后来的接连战斗颇有裨益。
(左为华莱士画像,右为《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扮相)
他率先于1297年5月发动起义,带着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们刺杀了英格兰治安官,开始对英国驻军和官吏展开袭击。华莱士在森林里建立起临时营地,不断吸纳前来投靠的苏格兰本地人,声势大张。
(目前苏格兰华莱士纪念馆中的彩色玻璃绘像,手持巨剑)
(5300对9000)
4个月后,1297年秋,两军在福斯河上的 斯特林桥 相遇。英军拥有包含2千骑兵在内的9000人军队,华莱士则和战友带领着5000多苏格兰步兵。英军傲慢十足,根本看不起之前一触即溃的苏格兰军队,他们选择立即过桥进攻,华莱士看到这一切,严厉控制着急于参战的部下们,他让大家耐心等待,直至英军过到一半……
(当时,英军约2000人已经过桥,一部分在桥上,一部分在对岸。华莱士发动了进攻,类似半渡而击之的战术)
(斯特林桥之战图示,苏格兰矛兵通常使用长度惊人的矛,没有太好的护甲穿着)
成排的苏格兰长矛手接到号令,他们嘶吼着端起3米多的长矛,像山洪般从高地猛扑下来。坡度增加了他们的速度力量,长矛手们冲垮了迎面而来刚过桥的英格兰重骑兵,接着掩杀后继的英军步兵队伍。由于 桥面狭窄,只能供两匹马并排通行 , 英军前后拥塞你推我挤,迅速陷入慌乱窘境 。苏格兰人锋利的枪头刀尖面前,英格兰士兵不管是在桥上岸边都进退无路,相互踩踏只是惨状的一部分,许多人摔进河里,像个秤砣般沉到水底,只有少数动作麻利的能脱掉盔甲浮水逃跑。华莱士举起双手剑大声呼喊,亲率部下杀入敌阵,把对方碾压的溃不成军。
(维多利亚时代描绘的斯特林桥之战,表现了英军遭受攻击拥塞一片的场景。图中桥梁倒塌是来自坊间传奇故事的影响)
吟游诗人后来用夸张的语言描写到:“华莱士手持一把锋利长矛大步向前,走进混战的人群。他瞄准前方穿着闪亮胸甲的英军将领,猛地掷出长矛。结果那尖锐矛头直接穿透胸甲刺入对方身体,让其一命呜呼,连人带马一块儿摔倒在地。”
(《勇敢的心》里斯特林桥之战和 历史 有所不同,变为平原步兵对骑兵的典型交战)
战斗以一边倒的方式结束 时,英军丢下了5000多具尸体退往南岸。苏格兰人证明了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最强大的重骑兵,是能够被装备并不精良的步兵所战胜,只要战术合理,指挥得当。
胜利激励了苏格兰人继续奋战,华莱士不仅击退英军,还攻入英格兰境内。因此他就任“护国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苏格兰守护者。
(现代苏格兰人对斯特林桥战役的纪念活动)
(6000对15000)
至于英格兰,爱德华一世冷冷望着北方,他迅速集结起包含2500名骑兵(带护甲的重骑兵)在内的15000大军。英军中间,包括许多征募的 威尔士人 。他们的国家刚被英格兰征服不久,本来对侵略者并没有认同感,但很多人为了免除自己欠下的沉重债务,不得不选择从军。这些人虽然士气不高,但 精于长弓 ,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英格兰,威尔士长弓手在中世纪欧洲是强大的远程力量,属于单体弓,一般由红豆杉或者榆树制成。瞄准射击一分钟6次,概略射击一分钟可达12次,普通射手射程在200米之内)
消息传到华莱士耳中,他非常清楚爱德华御驾亲征的目的,自己已经成了英格兰眼中钉肉中刺。经过慎重考虑,华莱士不打算硬碰硬,他 决定避其锋芒,等到英格兰人缺粮断顿之时再击其惰归 ,往他们屁股狠狠踢上一脚。
(华莱士有勇有谋,只是所遇对手十分强大)
果不其然,英军虽然进入苏格兰中部,但找不着华莱士部队。并且因为天气恶劣,供应船队多次推迟,搞得英军又累又饿。那些被迫加入的威尔士人更是士气低落,牢骚满腹。不久后,英军在爱丁堡附近扎营休整时,威尔士人借着醉酒的劲儿爆发骚乱,他们都不愿意打仗,嚷嚷着要回家。爱德华一世大怒,当即派出骑兵强行镇压,结果80名威尔士人被杀,多人遭拘捕。
目前看来, 英军前景可谓暗淡无光 ,可耻撤退的结局已经摆在面前。华莱士很快得到消息,机会来了!他迅速集合6000苏格兰战士(含1000轻骑兵)赶往福尔柯克, 准备追击撤退的入侵者 。此刻,爱德华一世却露出笑容:“感谢上帝…… 他们无需来追我,因为我将亲自面对这些家伙,就在今天! ”
(《勇敢的心》爱德华一世率军侵入苏格兰。他可谓英格兰一代雄主,在位时国力强盛,号称苏格兰之锤。也因此苏格兰人对其评价恶劣)
1298年7月22日,战斗于 福尔柯克 开始。华莱士很清楚英格兰人会依赖他们的重骑兵,于是针对性强化了苏格兰战士们的长矛战法。如同预料,英军骑兵果然乱哄哄冲来。他们倒不傻,发现正面有片小沼泽以后,便选择从左右两翼展开包抄。
(战役前期态势,英军骑兵绕过沼泽左右包抄,未能一举取胜)
华莱士当即下令,让战士们摆出4个严整的巨大 环形长矛阵 (Schiltron),后来被世人称作苏格兰传统环形长矛阵。这种战阵由多排步兵一圈一圈站成空心环形,他们斜举着接近4米的长矛以不同高度向外伸出。防御时,前面一排跪地持矛,后排则平拿或斜放长矛,无数根密密麻麻的矛尖让人不寒而栗,完全不惧怕骑兵从各个方向突击。每个环形阵之间分布着弓箭手,后方还有轻骑兵掩护,强大而难以动摇。
(现代 历史 军事爱好者们重现的苏格兰长矛阵,还未排成环形)
两军还未接战,苏格兰方面的贵族 约翰·康明 (John Comyn)选择直接带着他的部队撤退(此人与罗伯特同为苏格兰王位竞争者,矛盾巨大)。无论基于何种考虑,这无异于在战场上出卖了华莱士和整个苏格兰。英军骑兵迅速抓住苏格兰阵地上出现的空挡,突入其中,许多苏格兰弓箭手来不及转移,被敌人骑兵杀死在阵地上。但是,长矛阵里的战士们坚定不移,在华莱士指挥下,他们用树林般的长矛抵抗对方冲锋,让英国重骑兵如同撞在了石墙上,人和马都被捅成了蜂窝。
(《勇敢的心》英军重骑兵形象,盔甲和 历史 有所出入)
(英军骑兵在环形长矛阵面前头破血流)
爱德华一世此时赶到现场,他立即制止了骑兵们的鲁莽行径。老道的他运用三年前击败威尔士长矛兵的战术,开始 调动长弓手 从正面推进。华莱士见状,深知绝不能让威胁巨大的对手从容射击,便马上 下令苏格兰轻骑兵前出 ,准备阻止英军长弓手就位。不料苏格兰骑兵刚刚冲向拦截的英军重骑兵,就见到对方人多势众,竟然一交手就吓得逃离战场,把步兵长矛兵们丢在战场上不管不顾。
不仅康明带着人开溜,骑兵也跑了,华莱士和麾下战士们陷入孤立作战的困境。 英军长弓手们在4个大型苏格兰环形阵对面依次排开,现在已经没什么能干扰他们输出死亡了。
(长弓手一般负责压制射击,利用箭头下坠的力道杀伤或削弱对手)
“弓箭手~就位~”数千枝利箭同时上了弦,指向45度天空,巨大缺乏机动性的环形阵就是他们的活靶子,或许闭着眼都不会脱靶。
“射!”一声吼叫传达出清晰命令,整齐的弓弦响处,密集箭雨划着斜线以不可阻挡之势落入苏格兰阵中。惨叫声此起彼伏,缺乏盔甲保护的长矛手们仿佛遭到冰雹打击,接连扑地倒下。威尔士人每分钟12到14箭的射击速度犹如切开了苏格兰军队的血管,要让他们在折磨中流血而死。苏格兰弓箭手们试图反击,但他们很快发现,英军长弓手射击间隙,弩箭和投石也不断袭来。
(苏格兰步兵矛兵被孤立,遭到英军长弓手持续打击)
原本强大的环形长矛阵现在弱点尽显 ,战士们端着长矛,有的拿着盾牌,但很多都没盔甲可穿,也无法组成过去罗马人那种密集龟甲阵防护。加上缺乏机动转移能力,无处躲避,又受对方骑兵威逼,不得不在箭雨下被动挨打,伤亡持续增加。
(表现苏格兰环形长矛阵的模型)
英格兰重骑兵们现在不敢随意冲锋,他们已经学乖了,不断望着国王的方向,等待进一步命令。爱德华一世并不着急,他让 长弓手们继续射击 的同时, 命令步兵从两侧向苏格兰阵容稳步推进 。华莱士已经回天乏术,苏格兰长矛兵们很多身带箭伤,只能靠着意志力苦苦支撑,环形阵慢慢变得无法维持。英军步兵手持剑盾越靠越近,开始和外围长矛兵们进行混战,把苏格兰 阵型搅得支离破碎 。
“骑兵,前进!”时机已到,爱德华一世终于下达了命令。重骑兵们早已按捺不住,立刻纵马一齐扑向对手。苏格兰人拼死作战,许多优秀战士倒下了,包括华莱士的副手和几位可靠的抗战派贵族。眼见大局已定,华莱士只能尽量挽救活着的人,他努力聚集残部,往北面的托尔伍德森林逃去。依靠复杂地形掩护,苏格兰战士们免于全军覆灭。
(苏格兰贵族各怀鬼胎,华莱士无力回天)
此战苏格兰方面死亡2000余人,和英军损失相当。但英格兰人靠绝对人数优势取得了胜利。爱德华一世用优秀临场指挥证明了自己一代王者的能力,华莱士则因苏格兰贵族内部不一致而陷入失败。
1298年9月,鉴于军事威望一落千丈,华莱士辞去苏格兰护国公之职。他继续支持未来苏格兰国王的可能人选,这就是 罗伯特·布鲁斯 (Robert Bruce),一位 24岁 的年轻贵族。
(《勇敢的心》罗伯特被演绎为资历尚浅,优柔寡断之人,并且出卖了华莱士。和 历史 有较大出入)
尽管罗伯特十分年轻,但他早在英格兰入侵之初就秘密参与了反抗运动,并且召集下属骑士和臣民。罗伯特这样对人们宣布:“这样的仇恨里,没人能控制住自己的血肉之躯,我也不例外。我必须加入自己的人民和我出生的国家。请你们一起跟我来,你们将成为我的助手和亲密伙伴!”
爱德华一世了解拉拢苏格兰贵族的重要性,便用紧急信件让罗伯特支持自己。结果罗伯特不屑一顾,他已经带领属下发动了反抗。 由于实力差距和缺乏经验,年轻罗伯特组织的行动没能成功,被迫对英格兰宣誓效忠 。华莱士取得斯特林桥胜利后,罗伯特深受鼓舞,继续暗中准备反抗。等到华莱士被爱德华击败,罗伯特也随之陷入困局。
(《勇敢的心》剧中罗伯特从剧本角度来说,演技非常优秀,表现出对华莱士的复杂 情感 ,以及对现实政局的无力)
华莱士辞职后 前往法国 ,为苏格兰独立斗争争取援助,可法国人口惠而实不至,总体仍持观望态度。苏格兰的自由只能继续寄希望于自身,回国后, 他毅然继续率领小部队向英格兰占领军发动游击战 ,英格兰方面则四处放出间谍,探查他的动向。
(《勇敢的心》剧中华莱士和罗伯特关系非凡, 历史 上两人交集不多,但罗伯特受华莱士影响很大)
1305年8月5日,格拉斯哥附近,一位效忠英军的苏格兰骑士兼治安官约翰·门捷(John de Menteith)通过华莱士 仆人 杰克肖特(Jack Short)的 叛变 ,乘夜 抓住了正在休息的苏格兰英雄 。
被严密看管押送伦敦以后,英格兰以叛国罪等名义审判华莱士。他对此镇定答道:“ 我没有背叛过爱德华,因为我从来就不曾是他的臣民。 ”
(油画,威斯敏斯特审判庭上,华莱士慷慨陈词)
审判当然只是形式,爱德华一世无疑深信现在华莱士就等同于苏格兰抵抗运动,因此 选择了最残酷的方式来处决他,试图警示所有敢于反抗英格兰统治之人 。
(画作,刑场上的华莱士)
8月23日,伦敦街道两旁人头攒动,各地男女老少都聚集此处,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惊讶不堪,有的表情凝重。只见路中间是被扒光衣物的华莱士,正被一匹马拖拉着游街。穿过城区到达市中心以后,行刑官将华莱士送上绞架。当他的脖颈被绞索折磨了好一会之后,刽子手又将其放下,接着残忍的割去生殖器,刨开肚腹,扯出内脏。当着即将死去的华莱士,在面前用火焚烧他的肠子。最后才斩去头颅,把身躯砍成四块。
(著名场景)
如此暴虐的处刑方式,连见惯砍头的伦敦人也呆住了,人群中有时爆发出各种声音,有时又突然陷入静默。满地血污之后,行刑官把华莱士的头颅浸过焦油,插在伦敦桥一根长矛上。 四块遗骸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展示 ,仿佛炫耀英格兰的全面胜利。
苏格兰被征服了吗?爱德华一世太蔑视高地人了,他尚且不知道,当华莱士残缺的身躯悬挂在苏格兰人面前时,那股熊熊燃烧的怒火是何等炽烈。
(《法外之王》影片开始不久,英军将华莱士被砍下的手臂给苏格兰人示众)
罗伯特·布鲁斯,那位年轻的苏格兰王位竞争者,亲眼目睹了民众的愤怒,他再次加紧密谋,决意和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做殊死较量,哪怕搭上自己的一切。这颗“ 勇敢的心 ”开始剧烈跳动,即将迎来他为了苏格兰百折不挠的斗争。
(上部完)
人皆有一死,但并非人人都真正活过。
(华莱士已经成为苏格兰人心中永远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穿越到了中世纪女巫猎杀时代被当成女巫,该如何自救?
(猎巫运动)
1615年8月(猎杀女巫其实是在16、17世纪进入高潮,已经不是中世纪了),莱昂贝格地区的一名老妇人被指控为“女巫”,她的名字叫卡塔琳娜,已经快要70岁了。她的生活其实非常不错,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有房有地有钱,生活比较滋润——更关键的是, 他其中一个儿子名叫约翰尼斯·开普勒,就是那个著名的天文学家。
17世纪初欧洲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猎杀女巫的运动,相对开明和法治的莱昂贝格也无法避免。最初的时候,莱昂贝格行政长官卢卡斯·埃因霍恩、釉工兰博、釉工妻子厄休拉等人聚在一起,聊起了厄休拉的病。厄休拉很早之前腿就瘸了,她认为是喝了卡塔琳娜给的酒才这样的,所以卡塔琳娜一定是用了巫术。
更糟糕的是,卡塔琳娜的小儿子一直在军中打仗,回家之后脾气非常糟糕,经常和母亲闹矛盾,结果有一次他生气的指责母亲是女巫!
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卡塔琳娜是“女巫”的证据。
卡塔琳娜得知有人指控她为女巫,非常的愤怒,她向地方长官表示:自己没有对任何人施展巫术,说自己是女巫简直是无稽之谈。
(开普勒)
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地方长官都在收集“证据”。比如有一个12岁的女孩,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被路过的卡塔琳娜碰了一下手臂,她随后就感觉手臂越来越疼,甚至还一度失去了知觉。
卡塔琳娜想过要自救,她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贿赂”。在那个时代,贿赂地方长官太常见了。于是,卡塔琳娜给长官送了一个银杯——结果,地方长官铁了心要治死卡塔琳娜,于是把这次贿赂也当成了卡塔琳娜是女巫的证据。
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声名显赫的开普勒为了营救自己的母亲,积极动用关系,从君主到法官,从律师到知名人物,都受托为卡塔琳娜的事情帮忙。但是,当时的欧洲城市自治权很高,而且议会法庭必须履行整个审判程序才行,所以开普勒也非常头疼。
在法庭上,各种莫名其妙的指控越来越多。比如那个厄休拉说自己1613年去卡塔琳娜家,喝了酒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一位小学老师说,卡塔琳娜缠着自己帮忙读信,某一次他正在和妻子吃饭,卡塔琳娜忽然从关着的门走了进来,他有一次喝了卡塔琳娜家的酒,后来完全瘫痪了;一位女裁缝说,卡塔琳娜曾经让她也成为一名女巫;卡塔琳娜向某个主妇借过一次牛奶,结果第二天那家的奶牛就生病了……
总之,很多人都开始回忆,自己家人或者牲畜生病的之前,是否和卡塔琳娜有所接触。
(悲惨的监狱生活)
于是,大家越回忆越多,很多人都开始觉得自己曾经的厄运是卡塔琳娜带来的,所以她就是一个女巫。
可能有人说,如果这样话,小心翼翼的少跟人接触,不就能避免指控了吗? 太天真了,如果一个人被认为离群索居,孤独古怪,更会被认定为女巫,百口莫辩。
卡塔琳娜还是很幸运的,因为有儿子开普勒的四处奔忙,才没有第一时间被送进监狱。不过后来,她还是在监狱里住了1年多,差点就遭受了严刑逼供。
开普勒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并且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写作能力,针对每一个人的指控进行了反驳,写出了厚厚的辩护词,交给了法庭。
最终,开普勒赢了,卡塔琳娜被释放了。
卡塔琳娜的运气有多好,就不用多说了吧。她有钱,有一个这么牛的儿子帮忙跑关系,还在监狱里待了1年多,差点被用刑……随便换个人试试?
如果你穿越到了猎巫运动时期的欧洲,不小心被指控为女巫。 只能期待平时人缘非常好,有很多人愿意证明你是无辜的(这种可能性极小)。 否则的话,邻居朋友等等都有可能指控你,然后你会被迅速投入监狱,用刑逼供——不会有任何机会反驳,尤其是在乡村地区。
所以,一旦被指控为女巫,十有八九会被折磨的认罪,然后被活活烧死(或者淹死),几乎没有机会自救。
所以,穿越有风险,尤其不要赶上猎巫运动时期。
你只需念一个凝火咒,然后假装自己被烧很痛的亚子,凝火咒不起效?那你就拔出魔杖大吼阿瓦达索命
很难有自救的办法,这场席卷欧洲三百年的宗教迫害活动并不单纯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起,它从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颁布这样一条敕令开始“(女巫们)绝不可被饶恕,她们十恶不赦、荒淫无耻”,猎巫运动(或称女巫审判、魔女审判、魔女狩猎)就成为了一种相互报复、诬陷的个人狂欢。
猎巫运动的起源发自于教皇洪诺留三世建立的一个直接听命于于教廷,并且专门负责追究异端的新兴秘密僧团——号称"真正信仰的警犬"的多明我会,这个会团专门负责追查和清理被判定为异教徒的人。
在教皇格里戈利九世的推动下,多明我会发展成为一个宗教裁决所,替代主教行使宗教审判的权力,在十三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均已建立起宗教裁决所。起初,宗教裁决所的主要职责是为了维护基督教的统治地位,为此对其它宗教徒进行迫害。
其中包括如:犹太教、穆斯林、多那图斯派、阿利安派、一性派、韦尔多派、阿尔比派、回教徒等被基督教视为异教徒的宗教信徒,但与巫师有关的宗教活动却直接和中世纪末期混乱不堪的 社会 秩序、黑死病的流行、教会分裂以及战争的时代背景有关。
加上常年恶劣的气候,黑暗的中世纪失去了上帝的希望,人们越发相信这和撒旦以及巫师有关,在人祸与天灾的双重打击下,人们试图为当下的苦难寻找一个理由来解释,而巫师由此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相信,所有不幸的意外都是巫师的杰作。
宗教裁决所似乎也为了转移 社会 矛盾,重新树立教会的威信,在宗教裁决所的主导下,从1480年到1520年这段时间内发动了第一次猎巫运动,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女人应当绝对服从男人,再加上女性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由此被认为是不洁的生物。
种种因素决定了女性成为这场宗教运动的受害者,在教皇八世的指导下,女巫成为了时代的替罪羊,丑化女人,把女人当做 社会 矛盾的宣泄口因此形成,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场猎巫运动并不完全是“蛮横无理”的暴动。
为了鉴别女巫,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克拉马和司布伦格竟然还编著了一本《女巫之槌》,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女巫的种种行为和特征,作为一本指导性的猎杀女巫指南,这本书在出版不久便迅速受到欢迎,几乎达到人手一本的地步。
在这本书中把女巫描述为一种专门同魔鬼淫乱交媾,以及同魔鬼跳舞、吃小孩的恐怖生物,为了替宗教界造势,当时的 社会 学者、知识精英甚至还发表学术性的文章为“猎巫运动”发布学术支撑,在这样一种疯狂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女人被指控为巫师,几乎很难说可以逃过指控。
“猎巫运动”形成后几乎不必由宗教裁决所亲自去调查抓捕,每一天都会有因各种理由被指控为女巫的报告如雪花般送到裁决所里来,在所谓的“调查诉讼”阶段,指控人是完全受到保护的,甚至根本不必出面指控,而被指控人还得需要支付诉讼费。
假如你不承认,那么裁决所还有其它办法认定你是女巫身份,除了使用各种严酷的刑具以外,根据《女巫之槌》的描写,其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认定女巫身份,譬如在身上寻找“魔鬼印记”,假如某人身上有某些可疑的印记,裁决所就会指派人用针刺,因为他们相信被魔鬼摸过的地方既不会痛,也不会流血。
还有一种常用的办法就是“水验法”,由于水在基督教中是用来洗礼的圣物,所以这些宗教徒相信水可以帮助他们辨别巫师身份,其办法是在疑犯的身上绑一块石头,或者把他们左手拇指绑在右脚拇指上,将右手拇指绑在左脚拇指上,然后把他们沉进河里,如果他们下沉的话就是清白的,浮在水面就是有罪。
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会下沉的,但这时候嫌犯基本上也都淹死了,可见想在“猎巫运动”盛行的时代为自己辩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裁决所有各种各样奇怪的办法和刑罚来证明一个人是巫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需要把一个人证明为巫师”所以指控他,而裁决所的一切努力也都是为了证明这个人是巫师,也就是说,从被指控为巫师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上火刑架。
即便这个人认罪,那么所谓的宽大处理也只是先把她绞死,然后再施以火刑,总之,这场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的运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本质上来说是宗教迫害运动,也是教会为了稳固自身的统治而编织的一个弥天大谎。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黑暗的中世纪是整个欧洲文明集体停滞和衰退的时代,为此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当然是去到威尼斯,找到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人,跟着他一起去中国啦[灵光一闪]
穿越 到了中世纪被当成女巫,辩解是毫无用处的,因为那时候愚昧无知的人是根本不会听你辩解的,说啥都没有用,对方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去指责你。
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毒攻毒,跟对方硬刚,用对方的思维逻辑去蛊惑对方。
比如你就大方承认你会魔法,但是,你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指责中世纪的教会不听上帝的指导,背弃上帝的信仰,上帝是派你来引导人民的。
你要熟读圣经,给自己安排一个角色,你就说xx复生的,安排好各种情节,就说你和耶稣都认识,编几个故事。
然后你要抓住中世纪愚民的心理,不断利用圣经和上帝的教义去煽动对方。
本质上中世纪愚民生活也是很痛苦的,猎杀女巫也是中世纪愚民发泄内心不满的方式。你要把这些内心对生活的不满栽赃到教会头上。
你可以说大家全部是上帝的好子民,上帝都听到大家的祈祷,但是因为教会背弃了上帝,才使得上帝没有眷顾大家,大家要重新回归上帝的怀抱,拒绝教会。
然后你利用你的 历史 知识,预言一些事,显示一下神迹。这样你不但能脱罪,说不定还能创立新的宗教。
逃往罗马或西班牙。不开玩笑。
学过 历史 就知道,猎巫运动是新教反抗罗马教会的标志性事件。罗马教皇坚决否认女巫的存在(导致神学悖论),明文禁止任何形式审判女巫。
而新教(英国国教、法国德国新基督教等)恰恰利用了这点,开始大规模捕杀“女巫”。
历史 统计数据,越靠近意大利中南部、西班牙等天主教统治稳固的地区,就越不会发生女巫捕杀事件(基本为零)。意大利北部交界山脉、西法边境比利牛斯山区也很少。
猎捕女巫的核心区,是英法以及神罗的新教成员国,持续数十上百年。
所以,只要逃到天主教控制区,表明受到不公正的女巫审判,就会有宗教骑士来救你。
但换句话说,看看盲山就知道,中世纪一个人从英国逃到西班牙的概率……
对了,关于宗教裁判所的概念很有意思,也值得一提。宗教裁判所的主要对象是“异端”而不是“异教徒”,确保教义的正确性用的。
审判“异教徒的亵渎行为”则是普通法官的任务;如果,在审判中出现了对教义的曲解(比如抵制罗马、公开承认有女巫的存在并对女巫进行制裁),那这个法官才是宗教裁判所的讨伐对象。
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穿越者完全有机会证明自己不是女巫,并且这个方案有大概50%的成功率,可以说是众多方案中相对靠谱的一种。
那就是,脱了裤子证明自己是男的。
猎杀女巫,这是拉二世的政治手段啊,给刁民们一个发泄的出口,可以巩固统治,不然为什么北方的素质这么差却还挺繁荣的?这种事情在 历史 上发生了很多,杀异教徒,杀黑人,杀犹太人,或者是某某时期……不仅如此,之所以先针对法师和女术士主要是因为菲拉芭在国王掌实权以前搞得国王怀有报复心理。如果被当成女巫只能找乞丐王了先
没得救,就像你无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一样,你无法证明自己是不是女巫,就算你能掏出一条大雕也不行,人家的目的就不是猎杀女巫,只是想看烧烤活人
猎杀女巫并非是因为神职人员真的认为有女巫的存在,只是以此为理由,去抢夺利益,实现目的,满足欲望。
促使某人指认她人为女巫的原因有:
1.抢夺财富
2.贪图女色
3.有旧怨
4.为自保而牵连无辜
5.看不顺眼某人而随意指认
6.绝望而扩大受害者
7.制造恐怖气氛而达到控制群体思想的目的
8.其它
总之,神职人员内心是最清楚并没有女巫存在的,他们只是需要有人受害而已。
判定女巫的审判也很没有逻辑性,比如用火(一般叫圣火)烧,被烧伤就有罪,不被烧伤即无罪。结果可想而知,免罪与否,并不是靠逻辑来实现,而是靠幸运和利害关系。
森林之主 - 古木传奇,战争之神器,拯救生灵之天使
太平洋红豆杉, 印第安人崇之为《森林之主》Chief of the Forest。这红豆杉,古老而神奇,一直和人类有着神奇而复杂的关系。在医学上红豆杉新有重大发现和应用。在中世纪欧洲战争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文章后面将要描述这惊心动魄的故事: 长弓威震四海,红豆杉一举成名 - 著名的 阿金 库尔之战
rain forest北美太平洋温带雨林,那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雨林。它从北向南,分布于太平洋沿岸。从阿拉斯加到北加里福尼州,包括,加拿大BC,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北加州沿岸。这里的崇山峻岭,森林密布,常年云遮雾罩,阴雨连绵,降雨量极为丰富。孕育着巨大的森林。
主要以针叶树,道格拉斯衫Douglas高大挺拔,云杉Spruce雄姿勃勃,冷杉,贵衫Nobel fir端庄秀丽,红柏Red Cedar香气宜人,北加州著名的有巨型红杉Redwood,据说世界上最高的。
在众多的针叶树中,在原始森林。在那浩瀚无边的林海中,在那黝黑昏暗的树荫下,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树, 向四处伸展枝条,好像在黑暗中摸索什么,探寻什么,它寻找的,就是那一缕缕透过森林的阳光!它就是著名的太平洋红豆杉Pacific Yew, (Taxus Brevifolia)。
登山中,寻找红豆杉,也是一种乐趣。它往往深藏不露,隐于大山,藏于密林,依傍溪流,和其他杉树混杂一起,非常难发现。找到之后,一声惊喜,队友们用手抚摸那紫红色的树干,触及那深绿色尖尖的针叶,爱抚之心,油然而生。
红豆杉虽然是常绿针叶乔木或灌木,但是不像其他针叶树结果,不像松塔和杉果,而是像樱桃似的红色浆果,所以叫红豆杉,或紫衫。印第安人崇之为《森林之主》Chief of the Forest。红豆杉生长于原始老林,树荫之下,生长极为缓慢,纹轮细密,光滑,作为一种针叶树,经腐不烂,弹性大,坚硬无比,甚至比许多阔叶硬木还坚硬。深受木雕爱好者的青睐。印第安人用太平洋红豆杉制作许多有用的工具,楔子,鱼钩,船桨,刮刀,撬棍。也用来制作狩猎和作战的武器,军棍,梭镖,标枪,猎弓,印第安部落武士出征作战前,抚摸红豆杉木,据说增加勇气。西海岸的非常珍视红豆杉,用来和内陆部落交换货物。
古老的红豆杉,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武器和用具之一。
最古老的武器,是在英国发现的红豆杉梭镖,克拉克顿矛Clacton Spear据信40万年了。
1991年,在阿尔卑斯山发现的5300年前的冰人,还有一把铜斧头,那斧头把是红豆杉制成。死因,是被弓箭狙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五千年前,就是这道理了。
古代欧洲凯尔特人celts敬畏红豆杉,相信这是阳世和阴间对话的神木。这也是日本人祭神的圣木
以前,日本以6-7倍的价格从美国购买红豆杉,用来祭神,因为日本传统上祭神的木头要选用红豆杉。据说红豆杉有神力
打70年代首次从太平洋红豆杉发现治疗癌症的紫杉醇taxol用来合成化疗药物以来,红豆杉名声大噪,世界各地纷纷效仿。主要用于对妇科有关的癌症,子宫,卵巢,乳腺癌,和肺癌的化疗。最初从树皮从提取紫杉醇,对资源的破坏很大,一株百年红豆杉剥皮死亡,取得原料还不够一个针剂。好在后来发现可以从枝叶中提取,才使红豆杉林木免受灭顶之灾。红豆杉紫杉醇仍是目前最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
- 是药三分毒,药也是毒,毒即是药
红豆杉树枝,树皮,针叶,含有紫杉醇 taxol,是合成抗癌药物的原料,但是它的树枝,树皮,针叶,和种子(果核)也含有另外一种吓人的东西,叫紫衫碱taxine,对哺乳动物的心藏有毒。食用后中毒,甚至会使心脏停止跳动。几乎所有的红豆杉,英国红豆杉,欧洲红豆杉,亚洲红豆杉,都含有含有紫衫碱taxine,所以都列入剧毒类。
唯一的例外是北美太平洋红豆杉,有毒家庭里唯一的无辜。太平洋红豆杉紫衫碱含量很低,北美印第安人有时用来沏茶喝,增强身体抵抗力。印第安人还发现,采食大量的红豆杉浆果,会造成妇女不育。在北美森林里, 兔子,野兔,麋鹿 大角麋,驼鹿等, 都爱啃吃红豆杉。但是几乎所有的专著也将太平洋红豆杉列为有毒。这恐怕是因为连坐有罪 guilty by association 你们家族都有毒,所以你也跑不了!
如果你订购了什么红豆杉提取物的保健草药和饮料,一定要仔细检查,必须是产自美国西部森林的太平洋红豆杉Pacific Yew,不然地话,很不安全。
红豆杉,雌雄异株,全株有毒,不可食用。只有果肉甘甜爽口,但是果核是大毒!含有高量紫衫碱taxine,食用时,若咬破果核,有中毒危险!红豆杉浆果,鲜红诱人,甘甜可口,吸引鸟儿取食,然后把种子(果核)拉出来,依此散布种子。(鸟儿的消化系统化解不了坚硬的果核)。红豆杉用甜蜜的浆果,靠鸟儿散布种子,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这也是为什么红豆杉长得东一棵,西一株,星星点点,深藏密林。寻找红豆杉,成为爬山的一大乐趣之一!有的人爱吃红豆杉浆果,我也爱吃,如甜樱桃一般。每次都小心翼翼,一个一个吃,把那要命的二妹子(果核儿)吐出来。
B1 太平洋红豆杉Pacific Yew
B2 太平洋红豆杉Pacific Yew
其它的红豆杉
中国红豆杉, 也叫紫衫 ,包括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其中南方红豆杉分布较广,甚至有的延伸到北方,山西太行山南部红豆杉大峡谷,就是一例。峡谷独特的暖温湿润,造就了南树北生,北方峡谷,南方景色的奇观。
欧洲红豆杉 Taxus baccata
生长缓慢,寿命很长,在英国苏格兰佩思郡的福廷格尔,一个教堂庭院,有一棵2000~3000年的古树。
麦地那红豆杉 Taxus × media ,英国红豆杉 Taxus baccata 和日本红豆杉 Taxus cuspidata 杂交而成,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园艺学家T.D. Hatfield在1900年初期培育成功。由于枝叶内紫杉醇含量较高,且繁殖生长较快,近年来国内大量引种。黑克斯红豆杉 Hicks yew Taxus × media var. hicksii 是它的另一个别名。广泛用于庭院,街道美化。
爱尔兰红豆杉Irish yew(Taxusbaccata Fastigiata), 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红豆杉。说起来故事长了。在1767年,北爱尔兰,弗罗伦斯宫 Florence Court 附近。一天,乔治 威里斯,一位佃农,上山去玩儿,偶然发现山坡上长着一种奇特的树苗,枝叶绿油油,秘密茬茬,呈柱型,竖立而生,爱煞个人儿!于是乔治就把两棵树苗装在衣兜里,带回家了。一棵种在自家花园里,(这一棵树活了将近100年,死于1865年),另一颗送给了他的君主,威廉姆 科尔 William Cole 后来成为恩尼斯基林伯爵。他把小树苗种在自己的教堂庭院里,至今还活着,250多年啦!
由于树形奇特,枝叶竖立生长,树形呈柱状,结满红豆,实在招人喜爱,人们都爱从揪下嫩枝,回去插条繁殖,(这颗是母树,果实不能发芽,只能通过插条繁殖)一传十,十传百,到处传播。来自弗罗伦斯宫的奇特的红豆杉旅行万里,漂洋过海,落脚于欧,亚,美洲。全世界的爱尔兰红豆杉,(估计有超过五百万棵)是来自这棵树,或者是这棵树的后代!到英国游玩的人,有很多慕名而来,专程访问弗罗伦斯宫 Florence Court,除了参观博物馆外,还专门看一看这棵唯一的传奇古树 - 世界爱尔兰红豆杉之母!这棵已成为国宝,由国民托管组织保护(英国保护名胜古迹的私人组织)。 哪天我有机会,一定要拜访一下。
自打发现红豆杉紫杉醇能合成抗癌新药,红豆杉遭受一场又一场劫难。北美几百万棵树惨遭剥皮死亡。这种竭泽而渔的办法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后来通过联邦法对红豆杉实行保护。后来人们发现,其实对红豆杉破坏最严重不是乱砍偷伐,而是遍布北美的伐木工业。伐木公司对森林历来实行皆伐,剃光头。特别是红豆杉被认为是无用的杂木,都堆起来烧掉,实在是愚蠢。因为日本高价购买太平洋红豆杉,近年来才引起注意。哎呀!好东西啊!能赚钱呀!相信人们会珍惜红豆杉,不然就太晚了!
中国红豆杉自然林木也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人们嚷嚷:绿色黄金啊!出口换汇呀!大规模偷猎,毁了上百万棵,包括许多千年老树。
从1992年到2001年,将近10年时间,云南红豆杉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中的300多万棵红豆杉,绝大部分被剥了皮,现正在慢慢死去。一个调查组到丽江、迪庆的原始林区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92.5%的红豆杉林木被伐被剥皮。1999年9月10日到2001年11月,在两年多时间里,一个叫汉德公司,先后生产了111公斤纯度在98%以上的紫杉醇,大部出口到了美国,价值2个多亿。
好在后来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公开的大规模乱开乱伐被止住了,小规模的偷伐还很严重,而且都是朝着千年老树下手 - 有点儿丧尽天良!
红豆杉价值被认可后,各地,一哄而起,引种很多,苗木和林场建了不少。保护原始和野生红豆杉资源,非常重要。和新建林场相结合,会有利用更新红豆杉资源长久意义。
绿色黄金,出口换汇,乱砍乱伐, 偷伐, 照片
自古以来,弓箭为战神之利器,克敌之法宝。
三国争霸,两军争锋,枭雄吕布,辕门射戟,一箭定乾坤。
水泊梁山,小李广花荣,神臂开弓,百步穿杨,威赫英雄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驰骋天下,所向披靡,只识弯弓射大雕!
英人自幼习箭练武,传奇侠客罗宾汉,神箭威名,传颂亦久。
著名的英式长弓,红豆杉制成,长6尺,射程200~300米,百磅开弓之力。为长射程致命武器,能射达400米,200米杀伤,100米穿甲透铠。
上好的制弓材料为红豆杉,白蜡,榆木。长弓手多为膀大腰圆之猛汉,从孩童就开始习武。
欧洲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其中最著名阿金库尔之战,惯于使用长弓的英军以少胜多,大败装备精良的法军,阿金库尔战役; 也是欧洲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的一次重大胜利。英军使用长弓作为有效的距离杀伤武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次战役以成功的使用长弓而名垂青史。这长弓,就是红豆杉制成。长弓威震四海,红豆杉一举成名!
1414年,英王亨利五世对法国提出主权要求:要登法国王位
- 当法国国王。真有趣,这国王还有兼任的!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对法国的求和妥协回应,英王不悦,率军于1915年8月登陆法国,开始了又一轮战争。
阿金库尔之战
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于法国北部阿金库尔村重创兵力数倍于己的法军的) 阿金库尔战役; 也是欧洲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的一次重大胜利。发生在1415年10月25日。
兵 贵胜 ,不 贵 久, 夫用兵之道: 攻心 为 上,攻城 为 下
英王亨利自登陆法国以来,驱兵大进,连日征战,攻城掠地,伤亡过半,缺食少医,疲惫不堪,人困马乏。急于速战速决。法兰西集结数万人马,像影子一样尾随英军,一直避战,试图在北部诺曼底附近,寻求决战,围歼机会。几路法兰西诸侯,见英军困怠,皆要争功,各引大军,遮天盖地,往北追赶,终于在离诺曼底不远的阿金库尔锁定英格兰远征军。
战场 - 阿金库尔
两坡夹一谷地,约一公里宽的正面,新犁耕过,又遭大雨,泥泞陷阱,两坡乱岗,杂树狰狞,荆棘丛生,实为杀军斩将之场,生死存亡之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英王发出骑哨四处侦查,哪知一枝法兰西轻骑,风驰电掣,日夜兼程,如旋风般穿插背后,已切断英军向海边退路。流星马探听得,报入英王大寨里来,军将大骇。此时英军势穷力极,粮不济日,兵甲不全,人困马乏,苦不堪言。
英军无粮,利在急战;法军有粮,宜且缓攻。若旷以日月,则英军不战自败矣!
是夜星云交辉,雾气漳沵。风声鹤泪,惊恐不安,英王教众军偃旗息鼓,不得喧哗。英格兰军整夜愁眉苦脸,诸军听到恶讯,尽皆胆寒 苦不堪言,绝望,悲伤,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连泥带土,情绪低落。
自鸣得意法军高兴的一宿没睡觉,探马飞报,轻骑兵已切断英军退路,众军将闻,欢呼雀跃,提前庆祝即将到来的胜利,叫阵辱骂,呐喊而笑。以为胜利在握,甚至专为英王做了个囚车游行,打扮的像个花轿似的。
秋雨滂沱,从天而泄,英王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空中愁云惨雾,白气漫漫,叹曰:“来日决战,唯有决战决胜,方能起死回生“。
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英王亨利认为,大军之阵,以弓箭为先。英格兰与威尔士弓箭手占了总兵力的百分之八十。
当日,英王亨利部署了1500重骑兵,7000长弓手,两坡夹一谷,骁勇长弓手多伏于两侧乱林荆棘之中,免于被对方骑兵包抄迂回。中间谷地部署重骑兵和一部分弓箭手,弓箭手前方,武士用削尖的树枝树干,斜角支撑,构成屏障,以抗衡重骑兵冲击,保护弓箭手的安全。马带马甲,人披铁铠,大刀阔斧,弓弩上弦,专心等待大战。弓手们衣甲不整,赤身露体,悲愤凄凉,皆伏地而吻泥,告祈上苍:“今为最后一战,但求速死,不求生还”!中世纪血战残酷,只有显赫皇亲贵族,方能赎金买命,败军之将,亡命之卒,唯有死路一条。
隐蔽身体,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隐蔽身体,树木林中藏匿也!发扬火力,弓矢如雨泻也!强弓何有?红豆杉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绝地求生,灭敌方能自保也!
英王亨利遂传令军将鼓噪而进。法军来迎,两边排成阵势。拨长弓手7000,伏于两翼;弓箭手数百,伏于前阵内:约炮响齐发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 不知此而用 战 者必 败 。
法军部署,以8000重甲骑兵和步兵,4000弓箭手,1500弓弩手作为先锋,两翼使用600-800重骑兵为突击,加上中军,后卫,共计数万之众!
重骑兵,挺着长矛,驰骋中世纪欧洲战场的骄子
干戈四起,战火纷飞的中世纪欧洲,特别倚重铁甲骑兵,法兰西尤为崇尚。这重甲骑兵,头戴华丽钢盔,身披铁甲,胸甲护前,肩甲护膀,锁子甲,连环甲,无处不有。驱动悍马,挺着丈八长矛,锋利无比,势大力沉!专注突击闯阵,势如破竹!领头的骑士多为豪门贵族,英勇潇洒,傲气冲天。是中世纪的重型铁甲突击力量。
过分倚重铁甲骑兵
法军最初计划弓箭手打前锋,重甲骑兵突击群紧随,发放箭雨之后,重甲骑兵冲击,粉碎势单力薄的英军。但不知怎么搞的,过分倚重铁甲骑兵,实际变成了骑兵打头阵,后随弓箭手集群。
法兰西贵族重骑兵,骑士,人人骄横,个个侈勇,耀武扬威,杀气腾腾,铁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英军弓箭手乎!传统上法军阵列配置,盾牌为先,防护箭矢刀枪。由于过分相信重甲,弃用盾牌,其实盾牌的好处极多,能够掩护轻甲或者无甲防护的战员,使得战斗人员变的轻巧灵活,当需要快速运动,可以弃盾牌而奔。
加之对手退路已经被切断。人人踊跃,个个争功,由于战场地域狭窄,兵多拥挤,竟然没有地方安排自己的弓箭手序列,更为愚蠢的是,4000名最精锐的弓弩手没能有机会进入战斗序列。4000彪悍弓弩手,弃之不用,实在是致命的错误!虽然数万之众,数倍于对手,但是大错铸成!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喊声震天,两军对阵,平原旷野之处,法军来迎,两边排成阵势。
寒风飒飒,怪雾阴沉。旌旗飞彩,长矛林立,铁甲闪亮,刀斧生辉。战马长嘶鸣,蹄声如滚雷。
法军此刻并不急于进攻,尽管人多势众,数倍于英军,但是法国人仍然乐意继续等待更多的援兵。一大早就派来使者,要求谈判。同时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蜂拥而至,形成围歼英军态势。时间拖下去对于长途跋涉,伤病折磨的英军非常不利。况且英军到海边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为死地。必须主动求战,速战速决。
英军无粮,利在急战;法军有粮,宜且缓攻。若旷以日月,则英军不战自败矣!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只备长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英王亨利遂传令军将鼓噪而进。拨长弓手7000,伏于两翼;弓箭手数百,伏于前阵内:只等炮响齐发。前锋壮士们将削尖大树杈子向前推进,作为抵御敌人骑兵冲击,保护弓箭手。弓箭手紧跟在后面。重骑兵在击鼓呐喊声中驱动向前,扬起尘云,战马嘶鸣,盔甲闪烁,刀斧撞击,造成赫赫声威,先声夺人,巍巍主阵态势,貌似主角,形同主力。同时埋伏于两侧弓箭手也在树丛内悄悄,隐蔽向前运动,这隐蔽的弓箭手,才是英军的主要攻击力量!
法军统帅见英格兰挑战,终于按耐不住,遂催军进发,法兰西重骑兵,骑着悍马,挺着长矛,是中世纪的重型铁甲突击力量,骑士多为贵族,贵族多为骑士 ,这争功进爵之际,个个奋勇,人人争先,驱马杀来。战马嗅到了冲杀的气息,嘶鸣跳跃,焦躁不安,金戈锵锵,万马奔腾,喊杀声震天,如潮水般涌来。
英王亨利全副披挂,旗下勒住战马。抬头一望,远远地尘土起处,约有五千余人,卷地而来。剑梢一指,亲王伯爵托马斯·欧平汉, 弓箭手统帅立即将指挥花棒扔向空中,大呼:放箭!长弓手7000健儿跃出,挺胸展臂,手拽强弓,稳放雕翎,急急似流星飞迸,嗖嗖如银针穿行,劈劈啪啪如铁钉砸下,黑压压如乌云盖顶。
法兰西前锋,战马咆哮,铁甲凶猛,势在必得。无奈箭矢如漫天飞蝗,呼啸而来,从天而落,中箭落马者不计其数。骑士们抬不起头来,伏胸低头,箭下如雨。军将皆蒙楯甲伏地,铁甲挤压,几近窒息,脚下泥泞,盔甲沉重,举步蛮姗,挣扎前行。 战马缺乏侧面遮护,中箭后惊马疯狂乱窜,搅乱阵型,把自己的步兵冲的七零八散,抱头鼠窜。
尽管队形打乱,落马无数,法兰西军,仗着人多势众,装甲厚重,终于杀到英军阵内。刀枪如林,血肉横飞,战斗进入胶着状态,英前锋被迫后退,但仍在顽强抵抗。
此时,伏于两翼弓箭手,见骑兵迫近,尽皆向阵中放箭:红豆杉神木发威,弓响轰嗡,箭如雨发,箭头如冰雹,自天而泄,形成交叉火力,支援中央集群。刹那间,法兰西众步骑兵中伤带箭者,不计其数,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往下栽。
英格兰长弓手,个个身披软战,薄甲轻装,有的赤膊上阵,灵活机动,七呎大汉,扭款狼腰,轻舒猿臂,八呎红豆杉硬弓,发矢如雨,法军皮开肉绽,不死即伤。长射程致命武器,能射达400米,200米杀伤,100米穿甲透铠。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英格兰先锋统帅约克伯爵阵亡,英王亨利,御驾亲征,此时充当先锋统帅,舞刀跃马,加入肉搏,头盔挨了一斧,王冠都被砸掉了!
长弓手们眼见君主率军肉搏,顿时士气大振,齐声发喊,早把生死置于度外,干脆摘盔弃甲,赤膊上阵。远则发轻翎长弓,近则用重锤短斧,拼死血战。中军跃马舞刀,两边乱箭俱发,势如骤雨,惊天地,泣鬼神!
长弓硬弩雕翎箭,短剑战斧惊煞魂。天空万枝飞翎啸,地面千匹战马嘶。 翻来覆去战铁甲,落马无情为冤魂 。
法兰西军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军马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反被自家败兵冲动,都屯扎不住,败下阵来。
一波未退,一波又起,法兰西统帅领军,又发起第二攻击波。刹那间,遮天蔽野,万千军马杀来,后军碾压前军,密密麻麻,马嘶人喊,相互践踏,挤成一团,举枪挥刀亦难!法军虽多,无奈地域狭窄,兵力展不开,形成添油战术。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三尺雕翎,凌空飞扬,轻飘飘,荡悠悠,于三军之阵,直取上将首级。
法兰西重甲骑兵,一伯爵亲王领兵,挺着丈八长矛,率先冲锋,闯入阵内,连斩数将,一长弓猛汉,躲过长矛,便闪在树后,开弓一箭,正中亲王座下马,那马直立起来,把亲王掀翻在地。众军一拥而上,乱枪刺死。又一骑士闯入持枪来刺。枪还未到,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射中面门,翻身落马。
正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放暗箭的就是冷面杀手,铁甲骑士,庞然大物,怎耐弓弦一响,轰然滚地。法军闯阵亲王,坐下一匹悍马,轮着开山大斧,横冲直闯,势不可挡,阵上长弓大汉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三尺鹅翎,飘忽不定,将七尺大汉,轻轻摄下马,刹那间,刀斧齐下,剁为肉泥。
只见又一彪形虎将,入阵来,左冲右突,直奔中军,长弓手,挽起袖,搭上箭,扯满弓,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骑士胳臂。翻身落马。
一群贵族铁骑,挺矛抡斧,杀戳凶狠。伏于两翼的长弓手们,跃出丛棘,开弓放箭,箭如飞蝗,矢如骤雨,形成交叉火力,中箭战骑,嘶鸣跳跃,马失前蹄,滚入泥绰;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落马的骑兵更悲怜!萧飒骑兵变成蹒姗步兵,铁甲兵变成裹泥铁球。法兰西前锋军一时弃枪落马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说时迟,那时快,英格兰一千多重骑兵出动,杀入敌阵,如虎入羊群,雕临鸡舍。法兰西先锋军将,大多被射于马下,剩下的,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法军叫苦连天,军皆溃散 落荒而走。英军乘势掩杀,斩杀法军统帅于马下,众军因见无主,尽皆逃窜。
此时第三波法军奔来,看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被自家败兵冲动,拨转马头,大骇而远遁。
杀得那空中箭翎啸,阵内惊马奔。扬砂走石乾坤黑,箭如飞蝗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万箭穿云振鬼神。
英王亨利亲掣利剑押阵,率众连续追杀,降者不计其数,剿戮极多。杀得法兰西三军人马大败亏输,星落云散,七损八伤。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法国骑士统帅奥布莱特伯爵被杀,王公贵族,3个公爵,7个勋爵,子爵,阵亡。这一战,革命性的变化,距离火力和杀伤,长弓手的技艺和力量,显示威力,贫苦出身的农民和猎手击败了富有的豪门贵族.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英王亨利以少克众,以一当十,用兵如神,绝地求生。这用兵,就是长弓手,这神武利器,便是神木长弓,这神木即是红豆杉。
权贵亲王图大名,少年意气自骄横。空招弩弓三千客,难敌七千长弓手。漫有铁骑数万兵,怎奈红豆显神通。铁甲银盔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英格兰长弓战胜法兰西重甲骑兵,狭路相逢,铁甲重骑兵和红豆杉长弓的对决!红豆杉大获全胜!贵族骑士与农民弓手对决,底层的弓箭手,赤膊上阵,大胜骄横富有,高贵轻狂的铁甲骑士!
从此红豆杉成了重要的战略物资。见红豆杉就砍,森林里的砍光了,就从私人领地征用,最后,只剩下教堂庭院里残留少许。 已经没有红豆杉可用,就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西班牙,德国,进出口交易时要搭配红豆杉木,
后来,整个欧洲也没有多少可用的红豆杉啦!重要的战略物资啊!连年战争,杀戳了无数生灵,也毁了红豆杉。
英王亨利名声大噪,威慑群雄,法兰西羞辱地失败。惊心动魄的 阿金 库尔战役过去了, 355年之后,1769年8月15日,在法国科西嘉,一个男孩儿呱呱坠地,这孩儿可不一般,真龙天子啊!他的名字叫拿破仑Napoleon!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法兰西这一等,等了三百五十多年,才等来一个拿破仑,替法兰西报了这一箭之仇!后来成为一个世界军事天才,成为威名赫赫的法国皇帝,一度打败天下无敌手,几乎成为欧洲皇帝。在历史舞台上演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大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