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赢了,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当地时间11月9日凌晨,2021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尽管昨...
川普赢了,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当地时间11月9日凌晨,2021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
尽管昨日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已经给中国送上定心丸:“无论哪位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都不会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
但客观地讲,不同领导人的执政思路和风格,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效应。
加税→减税
特朗普上台后也将面对减赤和刺激经济,只不过与奥巴马不同。
在减赤的手段上,奥巴马希望通过对富人增税增加财政来源,特朗普则倡导减少政府开支,如废除奥巴马的医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门的新员工招聘。
特朗普财政政策的另一核心是减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特朗普认为富人是投资的主体,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高税率会扭曲激励,降低生产积极性。
宽松→增加利率
特朗普虽然没有提出过明确的货币政策,但我们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论中加以分析。特朗普曾多次抨击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带来的扭曲,虽然低利率环境能够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但特朗普的言论或表明未来可能调整低利率政策。
温和贸易保护→反全球化
奥巴马政府虽然实现一些贸易保护政策,如对进口进行控制,做反倾销调查等等,但表面上还是支持全球化,G20的时候还就反对贸易保护进行了发言。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那就激进得多了,为保护传统产业,他一直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特朗普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
加强金融监管→放松监管
自从2021年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以来,《多德-弗兰克法案》已经实施了6年,奥巴马本人也多次表示要修改法案加强金融监管,想要整顿华尔街和拆解大银行。
特朗普认为应该放松监管,建议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虽然表面上看特朗普的主张更符合华尔街的利益,但是华尔街担心他偏激的执政思路会导致更大的不确定风险。
支持移民→阻止移民
奥巴马作为黑人总统,力主宽纵的移民政策,支持那些追逐美国梦的非法移民家庭。奥巴马执政8年间超过300万无证移民涌入美国玄门,2021年奥巴马还扩大了“年轻无证移民暂缓遣返计划”(DACA),共有120万无证移民因此受益。
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偏极端,他甚至宣称当选后会在墨西哥边境筑墙,并驱逐1100万的非法移民。他对非法移民进入美国非常抵触,认为是这些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这个政策能够降低失业率。
对中国暧昧→强硬
虽然奥巴马经常指责中国“搭便车”,施行亚太再平衡的政策,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保持强硬。但同时,认为在经济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特朗普在中国议题上政策立场强硬。特朗普对中国了解不深,他经常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他曾表示,当选后将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力部署,威慑中国。
这些政策的改变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对华贸易主张更加强硬
特朗普对华贸易立非常强硬,他竞选时就有两项主张主要特别针对中国:
第一,当选后将命令财政部长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一旦确定某国存在汇率操纵,美国将不仅通过IMF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其汇率政策,更可能通过对该国出口商品征税等贸易手段进行报复。
第二,若是中国不配合美国的话,将会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中美局部贸易战可能爆发
一旦特朗普上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可能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新冲击,预计会针对部分中国商品提高关税或设置壁垒,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增加。
目前,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1年进口额237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21年进口额分别为556.1亿美元、426.2亿美元和248.7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2%、9%和5%。
如果特朗普当选后,针对某些中国商品发动局部贸易战,那么机电产品可能首当其冲。
加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研究显示,中国目前可能处在一个超级金融周期的顶部阶段,2021年将是中国进入此轮金融周期下半场的元年。依靠信贷投放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做法似乎已达极限,拉动2021年经济增长的房地产投资、汽车消费需求将会因信贷收紧而在2021年转弱,2021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将更加凸显。
如果美国提高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关税,一方面将令中国本就疲弱的出口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中国制造业投资和就业人数下降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
若是发生中等水平的贸易战,预计政府可能会被迫再次宽松货币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从而延迟我国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这也将继续推高我国金融风险。
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恶化同时恶化我国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从而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局部贸易战可能让中国的贸易盈余受损,经常账户的盈余可能下降。
另外,局部贸易战也使得企业在中国生产组装的成本上升,从而使得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减少。
而且,特朗普的以下主张可能会吸引美国海外资金更多地回归国内:
一是削减企业所得税,将企业所得税由35%降为15%,降低美国国内企业税负;
二是对迁回海外利润的美国企业仅一次性课征低至10%的税收,吸引美国海外资金回流;
三是声称将强迫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将亚洲的生产线搬回美国,否则将要向这些企业征收35%的重税。
当然,以上种种都仅仅是根据特朗普竞选政策进行的推测。特朗普具体会执行怎样的政策,对中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有等到明年他正式就职后我们才能知晓。。。。。。
尽管昨日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已经给中国送上定心丸:“无论哪位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都不会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
但客观地讲,不同领导人的执政思路和风格,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效应。
加税→减税
特朗普上台后也将面对减赤和刺激经济,只不过与奥巴马不同。
在减赤的手段上,奥巴马希望通过对富人增税增加财政来源,特朗普则倡导减少政府开支,如废除奥巴马的医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门的新员工招聘。
特朗普财政政策的另一核心是减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特朗普认为富人是投资的主体,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高税率会扭曲激励,降低生产积极性。
宽松→增加利率
特朗普虽然没有提出过明确的货币政策,但我们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论中加以分析。特朗普曾多次抨击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带来的扭曲,虽然低利率环境能够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但特朗普的言论或表明未来可能调整低利率政策。
温和贸易保护→反全球化
奥巴马政府虽然实现一些贸易保护政策,如对进口进行控制,做反倾销调查等等,但表面上还是支持全球化,G20的时候还就反对贸易保护进行了发言。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那就激进得多了,为保护传统产业,他一直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特朗普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
加强金融监管→放松监管
自从2021年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以来,《多德-弗兰克法案》已经实施了6年,奥巴马本人也多次表示要修改法案加强金融监管,想要整顿华尔街和拆解大银行。
特朗普认为应该放松监管,建议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虽然表面上看特朗普的主张更符合华尔街的利益,但是华尔街担心他偏激的执政思路会导致更大的不确定风险。
支持移民→阻止移民
奥巴马作为黑人总统,力主宽纵的移民政策,支持那些追逐美国梦的非法移民家庭。奥巴马执政8年间超过300万无证移民涌入美国玄门,2021年奥巴马还扩大了“年轻无证移民暂缓遣返计划”(DACA),共有120万无证移民因此受益。
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偏极端,他甚至宣称当选后会在墨西哥边境筑墙,并驱逐1100万的非法移民。他对非法移民进入美国非常抵触,认为是这些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这个政策能够降低失业率。
对中国暧昧→强硬
虽然奥巴马经常指责中国“搭便车”,施行亚太再平衡的政策,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保持强硬。但同时,认为在经济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特朗普在中国议题上政策立场强硬。特朗普对中国了解不深,他经常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他曾表示,当选后将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力部署,威慑中国。
这些政策的改变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对华贸易主张更加强硬
特朗普对华贸易立非常强硬,他竞选时就有两项主张主要特别针对中国:
第一,当选后将命令财政部长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一旦确定某国存在汇率操纵,美国将不仅通过IMF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其汇率政策,更可能通过对该国出口商品征税等贸易手段进行报复。
第二,若是中国不配合美国的话,将会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中美局部贸易战可能爆发
一旦特朗普上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可能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新冲击,预计会针对部分中国商品提高关税或设置壁垒,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增加。
目前,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1年进口额237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21年进口额分别为556.1亿美元、426.2亿美元和248.7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2%、9%和5%。
如果特朗普当选后,针对某些中国商品发动局部贸易战,那么机电产品可能首当其冲。
加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研究显示,中国目前可能处在一个超级金融周期的顶部阶段,2021年将是中国进入此轮金融周期下半场的元年。依靠信贷投放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做法似乎已达极限,拉动2021年经济增长的房地产投资、汽车消费需求将会因信贷收紧而在2021年转弱,2021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将更加凸显。
如果美国提高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关税,一方面将令中国本就疲弱的出口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中国制造业投资和就业人数下降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
若是发生中等水平的贸易战,预计政府可能会被迫再次宽松货币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从而延迟我国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这也将继续推高我国金融风险。
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恶化同时恶化我国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从而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局部贸易战可能让中国的贸易盈余受损,经常账户的盈余可能下降。
另外,局部贸易战也使得企业在中国生产组装的成本上升,从而使得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减少。
而且,特朗普的以下主张可能会吸引美国海外资金更多地回归国内:
一是削减企业所得税,将企业所得税由35%降为15%,降低美国国内企业税负;
二是对迁回海外利润的美国企业仅一次性课征低至10%的税收,吸引美国海外资金回流;
三是声称将强迫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将亚洲的生产线搬回美国,否则将要向这些企业征收35%的重税。
当然,以上种种都仅仅是根据特朗普竞选政策进行的推测。特朗普具体会执行怎样的政策,对中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有等到明年他正式就职后我们才能知晓。。。。。。
介绍下奥巴马。谢谢
在充斥着阴霾和沮丧的2008,如果不出意外,奥巴马的强势亮相或将成为历史书写者笔下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位政治新星仿佛从世界的边缘走来。他生于夏威夷,长于印尼和美国本土,在梦想和种族漩涡的交缠中成熟。他没有万贯家财,更没有显赫的家族荫庇,然而却从社区底层崛起为主流白人政治圈中的黑人领袖。
他被视为“肯尼迪第二”和实现马丁·路德·金“梦想”的最佳人选。这个扛着“改变和希望”大旗的年轻政治家,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其实超越了众多美国人思维的象限。
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受任于动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如何与各国协调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挽救全球经济局势,将成为他的首任大考。而如何与中国携手努力,突破中美关系40年来的箱体格局,也将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悬念。(苏庆先)
奥巴马“零距离”
在曼彻斯特那个礼堂里,我看到的是满眼的年轻人,他们声嘶力竭地欢呼着他们的英雄、他们的胜利。
如果愿意冒一点点的风险,我们已经可以预言:用不了多久,美国将迎来一场政治、社会层面的深刻变革。
当前的选情越来越清晰地表明:美国人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在220年后接纳第一位黑人总统。当然,选民真正希望的,是奥巴马能引领美国走出迷失了多年的困局,给美国带来崭新的气象。
所有新鲜的东西,总是诱惑而神秘的。这个扛着“改变、希望”大旗、西装笔挺的年轻黑人,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其实超越了很多美国人思维的象限。
非“美国”的笑容
我见过奥巴马三次。分别在今年1月马萨诸塞州的初选、8月丹佛的民主党大会和10月中旬纽约的第三次总统辩论会上。可以说,对他的印象,一次好过一次。
第一次见到奥巴马,是在马萨诸塞州曼彻斯特镇的一所礼堂里。那天奥巴马在此举办一个中型的拉票演讲。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进奥巴马的场子,记者随身物件都要放在一处让警犬嗅一遍,警戒十分严厉。而同在马萨诸塞的希拉里、麦凯恩、罗姆尼等竞选人并没有这么做。想想从他一开始参选就纷起的“刺杀”传言,警方对他作特殊保护似也情有可原。
那天的演讲厅里几乎是年轻人的天下。其中一个名叫汤姆的小伙子,是专程请了假从纽约州赶过来做志愿者的。我也是第一次真实感觉到奥巴马的强大感召力。
演讲开始前,先是一队青年男女上台欢天喜地地等待接见。然后在全场尖叫声中,奥巴马上台了。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奥巴马在较随意的场合展露朴素的笑容——牙齿很白,深深的酒窝,眼睛里透着平易和真诚。在我看来,那不是一种政客的面具式笑容,眼光中也没有政治精英人士的咄咄逼人。他的表情有点像上台唱卡拉OK的大一新生,带点羞涩,但很诚恳。他一个不落地和台上志愿者用双手一一握手致谢。
不过奥巴马一开始演讲,确实有点像变了一个人。他眉头紧锁,语调高亢,频频使用排比句演说技巧——在我听来,词藻华丽,口号连连,但总显得空洞。以后听过他多次演讲,发现他每一次都把演讲当作马丁·路德·金似的历史性演说,倾情投入,一丝不苟。
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大会上那次一鸣惊人的演讲,也是他自己一手起草,经过反反复复修改后的成功之作。此番再听他演讲,总能感觉到竞选中所表现的勤奋、进取、一丝不苟的态度。这也是他这个无名无分的参选人,最后能赢得大场面的重要品质。
奥巴马这个“苦大仇深”的形象广为人知。街头小贩卖的奥巴马头像T恤,最流行的图案就是他紧蹙着双眉,深邃目光投向远方。这张照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则更像古巴革命者切·格瓦拉。而这可能就是奥巴马粉丝们内心对他真正的期望。
不过于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奥巴马这副招牌式的冷峻面容。在我看来,这更多是初出茅庐的他,为掩饰自己的青涩和紧张而故意装出的形象。相比较起来,希拉里、麦凯恩在台上演讲时,真比他放松不知多少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那真诚而憨厚的笑容。这个笑容,直接把奥巴马和那些老练政客区分开来,让人感受到他朴素、平实,甚至是亲切的一面。他这种气质,希拉里、麦凯恩这样显赫的政界名人没有,罗姆尼、朱列安尼这样的百万富翁也没有。
此后在多个场合,只要不是在激情演讲,奥巴马总显出他朴素、真诚的一面。比如在辩论会上,受到攻击的奥巴马在回应时有时会有一些结巴,但说出的话听起来却很真实。
他最近一次和麦凯恩辩论,当麦凯恩侃侃而谈他将如何拯救美国的经济时,奥巴马禁情不自禁露齿笑起来,这虽然显得有些不敬,但倒是青涩真实的奥巴马的展现。
奥巴马似乎是擂台上突然现场的无名高手,在黑人、年轻人和穷人的呐喊声中,击倒一个又一个强大对手。
在曼彻斯特那个礼堂里,我看到的是满眼的年轻人,他们声嘶力竭地欢呼着他们的英雄、他们的胜利。
抹不去的黑色
奥巴马的父亲是纯粹的肯尼亚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但按美国不成文的规矩,他仍然算黑人。
高度发达的美国竞选机制和文化不会让奥巴马在公开场合谈论种族话题,他也从不提及自己的黑人身份。他甚至会刻意和“黑人兄弟”们保持距离,他会在演讲时说“这不是白人的美国,不是西班牙裔的美国,不是亚裔的美国,不是非裔的美国,这是一个多种族的美国”。虽然他拼命去摆脱,但他黑色的皮肤注定成为极其敏感的焦点话题。
现实中的反映是,黑人兄弟们在南卡罗莱纳州初选中为他拿下重要一役。在最新民调中,10个黑人有9个会投他的票。金牌黑人主持奥普拉·温弗莉为他站台,黑人将军鲍威尔虽为共和党人,照样支持奥巴马。
而白人们开始谈论起“黑人清算”话题。近日在美国公众电台的谈话节目中,一个老太说:我预感到一个“终级审判”的时刻就要到了,白人几百年来对黑人的压迫和侮辱将面临清偿。其他一些妇人则感到“担心”和“害怕”,她们害怕的是奥巴马会被谋杀。
在美国的几年中,我没有听到过任何一个美国人会因奥巴马是黑人而拒绝投票给他。因为这在美国社会是极敏感的事。但民调显示,美国白人男性中的大部分支持麦凯恩,显示了美国主流,至少是财富和权力阶层对奥巴马的态度。
在几天前的一个聚会上,我问起一个剃着光头的白人老板的投票倾向,他说我只告诉你一点:我不会投票给一个增加税收的人,我一个子儿也不想多出。他对奥巴马的态度显得相当轻蔑。
而在亚裔选民中,我也经常听到一些言论:当然不能投奥巴马,他要当选,不是更鼓励那些喜欢不劳而获的黑人吗?
奥巴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像他这么聪明、敏感的人,深深知道自己的肤色意味着什么。虽然他如今穿着十分考究,甚至被某杂志评为最佳衣着品位男士;虽然他有哈佛法学院的最高学历,他住在高档社区,有很多高层次的白人朋友,但是——奥巴马应该仍不会忘记自己的出身。
在奥巴马上小学时,有女同学要摸他的头发,男同学则问,他的爸爸会不会吃人。对于不时发生的诘难,小小年纪的奥巴马回应的态度是耸耸肩。这很有点他父亲的风度。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在夏威夷大学念书时,奥巴马的父亲有一次去一个酒吧。一个白人对侍者大声抱怨:为什么安排我坐在黑鬼旁边!众人都呆住了,老奥巴马走过去,心平气和地对白人讲起了什么是“美国梦”,人生而平等的由来等等,结果那白人听得面红耳赤,最后掏出100美元埋单谢罪。
面对白人社会的疏远和诘难,奥巴马基本循他父亲的方式,默默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向世界证明自己。在传记《来自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也承认自己年轻时深受身份认同的困扰,一度也吸过大麻寻求逃避。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理性、融合的道路。
在奥巴马寻找自己精神归宿的过程中,他交往过各种各样的人。这些经历直到现在仍是竞争对手攻击的目标。他的黑人启蒙牧师怀特是一位极端黑人人权主义者。他曾和被称为“国内恐怖分子”的反越战激进人士艾尔有过交往。他一度和加入过共产党组织的作家戴维斯过从甚密,戴维斯被称为他的“红字导师”。虽然奥巴马不断说明自己和这些人的关系,但确定无疑的一点是,奥巴马至少一度行走在所谓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地带。
虽然如今的奥巴马出入在上层白人人群中,但他在精神上或许仍是一个边缘人。奥巴马外公的一个十几年的黑人朋友,在奥巴马十几岁的时候告诉他:白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和你成为朋友。这句话曾让奥巴马深感震撼。初选阶段,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说:让我告诉你:这是我成年之后第一次为美国感到自豪。她的这番话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一个和奥巴马朝夕相处、在芝加哥大学就任高职的黑人女士的感言,可想而知,奥巴马的感受和她会有多遥远呢?
当然,随着选情越来越光明,奥巴马全家,甚至所有黑人因此深受鼓舞。奥巴马也在演讲中一次又一次讲到“美国梦”的真实和伟大。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似乎就要在奥巴马的身上最终实现,哪怕在椭圆形办公室内,奥巴马仍将感受到来自美国白人老男人们不屑的眼神,还有3K党不散的阴魂。
泥路上的童年
奥巴马直到18岁才真正开始在美国本土学习和工作。而对他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极大的青少年岁月,恰恰是在远离美国的夏威夷州和第三世界国家印度尼西亚度过的。
大概在6-10岁之间,奥巴马随母亲从夏威夷迁居到继父、印尼人苏托洛在雅加达郊区的家中。那里的生活环境堪比贫民窟。路都是没铺过的,房子里没有电。但作为一个孩子,奥巴马适应得很快。他骑着墙头和隔壁的女孩聊天,在学校里交了不少朋友,他吃各种印尼食物,还学会了一些印尼话。
1995年,奥巴马赴肯尼亚作他人生第一次寻根之旅。他来到了他爸爸出生的地方,一个小部落的小村寨。走过泥泞的小路,他看到一身土著装扮的祖母。奥巴马蹲在祖母身边和她合了一个影,两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果奥巴马做了美国总统,当他再一次和非洲土著祖母欢聚在一起时,那将是一个足以令人动容的反差。事实上,奥巴马的父亲给了奥巴马大概10个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如今他们都在肯尼亚生活,其中几个和奥巴马关系密切。
他来自非洲的父母,和热爱第三世界的母亲,注定让奥巴马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关系密切。
在10岁到18岁之间,奥巴马生活在夏威夷祖父母的身边。虽然夏威夷是美国的一个州,但那里的社会形态相当特殊。土著、亚裔占了人口的很大比例,白人并不占多数。各族裔之间相处融洽。
奥巴马虽然没有刻意渲染自己在印尼和夏威夷的生活经历,但这一经历无疑让他有了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更理解像印尼这样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活,也更了解美国其他族裔的文化和心理。
而他这种较为谦逊的世界观,也受到母亲安的深刻影响。安非常注重观察其他国家人民的优点和感受。她第一次婚姻在上世纪60年代惊世骇俗地嫁给肯尼亚黑人老奥巴马,第二次婚姻是嫁给亚洲人苏托洛,这就充分证明她是白人至上主义的颠覆者。她善良、宽大的胸怀对奥巴马的影响自然不可低估。奥巴马曾说: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来自于她。
当然,奥巴马自己,包括他的竞选团队,是不允许他混淆自己出身的。在很多场合,奥巴马提到白人母亲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也着重强调外婆麦德琳对自己的教诲,以此突显他“美国种、美国生、美国养”的干净出身。这对于选战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美国文化对奥巴马的影响更至关重要,但他18年美国本土之外的生活经历,将注定他是一个与美国任何一届总统都截然不同的候选人。
期待新的美国
今天的美国,虽然谈不上经济崩溃,也不至于交出超级大国的头把交椅,但毫无疑问它已在经济、外交领域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对奥巴马而言,是一个天赐良机。这场危机,为奥巴马持续对布什政府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境地的攻击,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解。而善于见风使舵的奥巴马阵营,在危机中也给出了一系列听起来相当动人的应对方案。
比如,奥巴马强调如果他当上总统,将整顿金融秩序,决不让金融机构的总裁们肆无忌惮地鲸吞民众和政府的金钱。他又强调要大幅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再一味“向中国借钱,到沙特买油”,建立起独立稳健的财税体系,等等。
当民众惊惶不定时,奥巴马在电视上镇定自若地侃侃而谈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举动,让他大大得分。在各大民意调查中,经济是选民关心的第一要点,而谁能解决金融危机,谁将入主白宫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
伊战爆发后,美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作为曾颇受尊重的超级大国的国民,美国人已经不愿再继续承受世界的冷眼。而在这一点上,奥巴马提出尽快以适当方式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他一次次誓言与世界各国广泛合作,让美国重新赢得世界的尊重。
而要重新赢得美国人渴望的国际尊重,麦凯恩做不到,希拉里也做不到。麦凯恩的口号是,他一上台就要把本·拉登捉拿到手,必要的时候将闯入巴基斯坦边境。而希拉里以凌晨3点紧急电话的竞选广告,持续强化民众的战争意识和敌对情绪,同样不能改变美国在全球的形象。
而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显然要柔和得多。他强调对话和谈判的重要性,强调疏解美国和反美势力之间的紧张态势,努力消除紧张的源头。在美中关系上,奥巴马提出中国不是敌人但是竞争对手,不像希拉里那样的咄咄逼人。
而奥巴马这些一反美国传统做法的理念,深深吸引了一部分期望改变美国现状的人。
在奥巴马的每一个竞选集会上,年轻人总是占了大多数。蓝领、黑人、妇女是他的忠实支持者。倾向比较自由主义的年轻人希望奥巴马一洗白宫的陈腐气息,而蓝领、黑人、妇女等社会较弱势人群,以及厌烦了美国种族分裂的人们,则希望奥巴马能为他们出人头地。
10月中旬在纽约举行的最后一场辩论会现场,大学生们把霍夫斯卡大学变成了奥巴马的主场。大三女生安吉拉高举着“奥巴马”的牌子,她说她支持奥巴马,是因为他能给美国政治带来新鲜的空气。安吉拉的话代表了奥巴马大多数支持者的心声,也契合着奥巴马贯穿始终的口号:改变、希望。
或许我们终将看到一个有所不同的美国。新的总统愿意更多把总统一号降落小国、穷国的机场。外交官们愿意多听听反美力量的声音。他们的媒体也能改变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腔调。在金融、环保等领域变得更加克制和负责任。
这位政治新星仿佛从世界的边缘走来。他生于夏威夷,长于印尼和美国本土,在梦想和种族漩涡的交缠中成熟。他没有万贯家财,更没有显赫的家族荫庇,然而却从社区底层崛起为主流白人政治圈中的黑人领袖。
他被视为“肯尼迪第二”和实现马丁·路德·金“梦想”的最佳人选。这个扛着“改变和希望”大旗的年轻政治家,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其实超越了众多美国人思维的象限。
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受任于动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如何与各国协调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挽救全球经济局势,将成为他的首任大考。而如何与中国携手努力,突破中美关系40年来的箱体格局,也将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悬念。(苏庆先)
奥巴马“零距离”
在曼彻斯特那个礼堂里,我看到的是满眼的年轻人,他们声嘶力竭地欢呼着他们的英雄、他们的胜利。
如果愿意冒一点点的风险,我们已经可以预言:用不了多久,美国将迎来一场政治、社会层面的深刻变革。
当前的选情越来越清晰地表明:美国人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在220年后接纳第一位黑人总统。当然,选民真正希望的,是奥巴马能引领美国走出迷失了多年的困局,给美国带来崭新的气象。
所有新鲜的东西,总是诱惑而神秘的。这个扛着“改变、希望”大旗、西装笔挺的年轻黑人,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其实超越了很多美国人思维的象限。
非“美国”的笑容
我见过奥巴马三次。分别在今年1月马萨诸塞州的初选、8月丹佛的民主党大会和10月中旬纽约的第三次总统辩论会上。可以说,对他的印象,一次好过一次。
第一次见到奥巴马,是在马萨诸塞州曼彻斯特镇的一所礼堂里。那天奥巴马在此举办一个中型的拉票演讲。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进奥巴马的场子,记者随身物件都要放在一处让警犬嗅一遍,警戒十分严厉。而同在马萨诸塞的希拉里、麦凯恩、罗姆尼等竞选人并没有这么做。想想从他一开始参选就纷起的“刺杀”传言,警方对他作特殊保护似也情有可原。
那天的演讲厅里几乎是年轻人的天下。其中一个名叫汤姆的小伙子,是专程请了假从纽约州赶过来做志愿者的。我也是第一次真实感觉到奥巴马的强大感召力。
演讲开始前,先是一队青年男女上台欢天喜地地等待接见。然后在全场尖叫声中,奥巴马上台了。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奥巴马在较随意的场合展露朴素的笑容——牙齿很白,深深的酒窝,眼睛里透着平易和真诚。在我看来,那不是一种政客的面具式笑容,眼光中也没有政治精英人士的咄咄逼人。他的表情有点像上台唱卡拉OK的大一新生,带点羞涩,但很诚恳。他一个不落地和台上志愿者用双手一一握手致谢。
不过奥巴马一开始演讲,确实有点像变了一个人。他眉头紧锁,语调高亢,频频使用排比句演说技巧——在我听来,词藻华丽,口号连连,但总显得空洞。以后听过他多次演讲,发现他每一次都把演讲当作马丁·路德·金似的历史性演说,倾情投入,一丝不苟。
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大会上那次一鸣惊人的演讲,也是他自己一手起草,经过反反复复修改后的成功之作。此番再听他演讲,总能感觉到竞选中所表现的勤奋、进取、一丝不苟的态度。这也是他这个无名无分的参选人,最后能赢得大场面的重要品质。
奥巴马这个“苦大仇深”的形象广为人知。街头小贩卖的奥巴马头像T恤,最流行的图案就是他紧蹙着双眉,深邃目光投向远方。这张照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则更像古巴革命者切·格瓦拉。而这可能就是奥巴马粉丝们内心对他真正的期望。
不过于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奥巴马这副招牌式的冷峻面容。在我看来,这更多是初出茅庐的他,为掩饰自己的青涩和紧张而故意装出的形象。相比较起来,希拉里、麦凯恩在台上演讲时,真比他放松不知多少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那真诚而憨厚的笑容。这个笑容,直接把奥巴马和那些老练政客区分开来,让人感受到他朴素、平实,甚至是亲切的一面。他这种气质,希拉里、麦凯恩这样显赫的政界名人没有,罗姆尼、朱列安尼这样的百万富翁也没有。
此后在多个场合,只要不是在激情演讲,奥巴马总显出他朴素、真诚的一面。比如在辩论会上,受到攻击的奥巴马在回应时有时会有一些结巴,但说出的话听起来却很真实。
他最近一次和麦凯恩辩论,当麦凯恩侃侃而谈他将如何拯救美国的经济时,奥巴马禁情不自禁露齿笑起来,这虽然显得有些不敬,但倒是青涩真实的奥巴马的展现。
奥巴马似乎是擂台上突然现场的无名高手,在黑人、年轻人和穷人的呐喊声中,击倒一个又一个强大对手。
在曼彻斯特那个礼堂里,我看到的是满眼的年轻人,他们声嘶力竭地欢呼着他们的英雄、他们的胜利。
抹不去的黑色
奥巴马的父亲是纯粹的肯尼亚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但按美国不成文的规矩,他仍然算黑人。
高度发达的美国竞选机制和文化不会让奥巴马在公开场合谈论种族话题,他也从不提及自己的黑人身份。他甚至会刻意和“黑人兄弟”们保持距离,他会在演讲时说“这不是白人的美国,不是西班牙裔的美国,不是亚裔的美国,不是非裔的美国,这是一个多种族的美国”。虽然他拼命去摆脱,但他黑色的皮肤注定成为极其敏感的焦点话题。
现实中的反映是,黑人兄弟们在南卡罗莱纳州初选中为他拿下重要一役。在最新民调中,10个黑人有9个会投他的票。金牌黑人主持奥普拉·温弗莉为他站台,黑人将军鲍威尔虽为共和党人,照样支持奥巴马。
而白人们开始谈论起“黑人清算”话题。近日在美国公众电台的谈话节目中,一个老太说:我预感到一个“终级审判”的时刻就要到了,白人几百年来对黑人的压迫和侮辱将面临清偿。其他一些妇人则感到“担心”和“害怕”,她们害怕的是奥巴马会被谋杀。
在美国的几年中,我没有听到过任何一个美国人会因奥巴马是黑人而拒绝投票给他。因为这在美国社会是极敏感的事。但民调显示,美国白人男性中的大部分支持麦凯恩,显示了美国主流,至少是财富和权力阶层对奥巴马的态度。
在几天前的一个聚会上,我问起一个剃着光头的白人老板的投票倾向,他说我只告诉你一点:我不会投票给一个增加税收的人,我一个子儿也不想多出。他对奥巴马的态度显得相当轻蔑。
而在亚裔选民中,我也经常听到一些言论:当然不能投奥巴马,他要当选,不是更鼓励那些喜欢不劳而获的黑人吗?
奥巴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像他这么聪明、敏感的人,深深知道自己的肤色意味着什么。虽然他如今穿着十分考究,甚至被某杂志评为最佳衣着品位男士;虽然他有哈佛法学院的最高学历,他住在高档社区,有很多高层次的白人朋友,但是——奥巴马应该仍不会忘记自己的出身。
在奥巴马上小学时,有女同学要摸他的头发,男同学则问,他的爸爸会不会吃人。对于不时发生的诘难,小小年纪的奥巴马回应的态度是耸耸肩。这很有点他父亲的风度。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在夏威夷大学念书时,奥巴马的父亲有一次去一个酒吧。一个白人对侍者大声抱怨:为什么安排我坐在黑鬼旁边!众人都呆住了,老奥巴马走过去,心平气和地对白人讲起了什么是“美国梦”,人生而平等的由来等等,结果那白人听得面红耳赤,最后掏出100美元埋单谢罪。
面对白人社会的疏远和诘难,奥巴马基本循他父亲的方式,默默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向世界证明自己。在传记《来自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也承认自己年轻时深受身份认同的困扰,一度也吸过大麻寻求逃避。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理性、融合的道路。
在奥巴马寻找自己精神归宿的过程中,他交往过各种各样的人。这些经历直到现在仍是竞争对手攻击的目标。他的黑人启蒙牧师怀特是一位极端黑人人权主义者。他曾和被称为“国内恐怖分子”的反越战激进人士艾尔有过交往。他一度和加入过共产党组织的作家戴维斯过从甚密,戴维斯被称为他的“红字导师”。虽然奥巴马不断说明自己和这些人的关系,但确定无疑的一点是,奥巴马至少一度行走在所谓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地带。
虽然如今的奥巴马出入在上层白人人群中,但他在精神上或许仍是一个边缘人。奥巴马外公的一个十几年的黑人朋友,在奥巴马十几岁的时候告诉他:白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和你成为朋友。这句话曾让奥巴马深感震撼。初选阶段,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说:让我告诉你:这是我成年之后第一次为美国感到自豪。她的这番话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一个和奥巴马朝夕相处、在芝加哥大学就任高职的黑人女士的感言,可想而知,奥巴马的感受和她会有多遥远呢?
当然,随着选情越来越光明,奥巴马全家,甚至所有黑人因此深受鼓舞。奥巴马也在演讲中一次又一次讲到“美国梦”的真实和伟大。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似乎就要在奥巴马的身上最终实现,哪怕在椭圆形办公室内,奥巴马仍将感受到来自美国白人老男人们不屑的眼神,还有3K党不散的阴魂。
泥路上的童年
奥巴马直到18岁才真正开始在美国本土学习和工作。而对他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极大的青少年岁月,恰恰是在远离美国的夏威夷州和第三世界国家印度尼西亚度过的。
大概在6-10岁之间,奥巴马随母亲从夏威夷迁居到继父、印尼人苏托洛在雅加达郊区的家中。那里的生活环境堪比贫民窟。路都是没铺过的,房子里没有电。但作为一个孩子,奥巴马适应得很快。他骑着墙头和隔壁的女孩聊天,在学校里交了不少朋友,他吃各种印尼食物,还学会了一些印尼话。
1995年,奥巴马赴肯尼亚作他人生第一次寻根之旅。他来到了他爸爸出生的地方,一个小部落的小村寨。走过泥泞的小路,他看到一身土著装扮的祖母。奥巴马蹲在祖母身边和她合了一个影,两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果奥巴马做了美国总统,当他再一次和非洲土著祖母欢聚在一起时,那将是一个足以令人动容的反差。事实上,奥巴马的父亲给了奥巴马大概10个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如今他们都在肯尼亚生活,其中几个和奥巴马关系密切。
他来自非洲的父母,和热爱第三世界的母亲,注定让奥巴马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关系密切。
在10岁到18岁之间,奥巴马生活在夏威夷祖父母的身边。虽然夏威夷是美国的一个州,但那里的社会形态相当特殊。土著、亚裔占了人口的很大比例,白人并不占多数。各族裔之间相处融洽。
奥巴马虽然没有刻意渲染自己在印尼和夏威夷的生活经历,但这一经历无疑让他有了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更理解像印尼这样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活,也更了解美国其他族裔的文化和心理。
而他这种较为谦逊的世界观,也受到母亲安的深刻影响。安非常注重观察其他国家人民的优点和感受。她第一次婚姻在上世纪60年代惊世骇俗地嫁给肯尼亚黑人老奥巴马,第二次婚姻是嫁给亚洲人苏托洛,这就充分证明她是白人至上主义的颠覆者。她善良、宽大的胸怀对奥巴马的影响自然不可低估。奥巴马曾说: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来自于她。
当然,奥巴马自己,包括他的竞选团队,是不允许他混淆自己出身的。在很多场合,奥巴马提到白人母亲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也着重强调外婆麦德琳对自己的教诲,以此突显他“美国种、美国生、美国养”的干净出身。这对于选战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美国文化对奥巴马的影响更至关重要,但他18年美国本土之外的生活经历,将注定他是一个与美国任何一届总统都截然不同的候选人。
期待新的美国
今天的美国,虽然谈不上经济崩溃,也不至于交出超级大国的头把交椅,但毫无疑问它已在经济、外交领域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对奥巴马而言,是一个天赐良机。这场危机,为奥巴马持续对布什政府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境地的攻击,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解。而善于见风使舵的奥巴马阵营,在危机中也给出了一系列听起来相当动人的应对方案。
比如,奥巴马强调如果他当上总统,将整顿金融秩序,决不让金融机构的总裁们肆无忌惮地鲸吞民众和政府的金钱。他又强调要大幅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再一味“向中国借钱,到沙特买油”,建立起独立稳健的财税体系,等等。
当民众惊惶不定时,奥巴马在电视上镇定自若地侃侃而谈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举动,让他大大得分。在各大民意调查中,经济是选民关心的第一要点,而谁能解决金融危机,谁将入主白宫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
伊战爆发后,美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作为曾颇受尊重的超级大国的国民,美国人已经不愿再继续承受世界的冷眼。而在这一点上,奥巴马提出尽快以适当方式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他一次次誓言与世界各国广泛合作,让美国重新赢得世界的尊重。
而要重新赢得美国人渴望的国际尊重,麦凯恩做不到,希拉里也做不到。麦凯恩的口号是,他一上台就要把本·拉登捉拿到手,必要的时候将闯入巴基斯坦边境。而希拉里以凌晨3点紧急电话的竞选广告,持续强化民众的战争意识和敌对情绪,同样不能改变美国在全球的形象。
而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显然要柔和得多。他强调对话和谈判的重要性,强调疏解美国和反美势力之间的紧张态势,努力消除紧张的源头。在美中关系上,奥巴马提出中国不是敌人但是竞争对手,不像希拉里那样的咄咄逼人。
而奥巴马这些一反美国传统做法的理念,深深吸引了一部分期望改变美国现状的人。
在奥巴马的每一个竞选集会上,年轻人总是占了大多数。蓝领、黑人、妇女是他的忠实支持者。倾向比较自由主义的年轻人希望奥巴马一洗白宫的陈腐气息,而蓝领、黑人、妇女等社会较弱势人群,以及厌烦了美国种族分裂的人们,则希望奥巴马能为他们出人头地。
10月中旬在纽约举行的最后一场辩论会现场,大学生们把霍夫斯卡大学变成了奥巴马的主场。大三女生安吉拉高举着“奥巴马”的牌子,她说她支持奥巴马,是因为他能给美国政治带来新鲜的空气。安吉拉的话代表了奥巴马大多数支持者的心声,也契合着奥巴马贯穿始终的口号:改变、希望。
或许我们终将看到一个有所不同的美国。新的总统愿意更多把总统一号降落小国、穷国的机场。外交官们愿意多听听反美力量的声音。他们的媒体也能改变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腔调。在金融、环保等领域变得更加克制和负责任。
奥巴马简历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党派:民主党
公职:联邦参议员(代表伊利诺伊州,2004年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是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之一。
根据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巴拉克·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唯一一名非裔参议员。
奥巴马在2007年2月10日在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大选。10日,在曾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地盘”的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奥巴马借用林肯演讲的寓意,正式宣布参选。
“我们能打造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奥巴马激情洋溢地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希望和梦想仍在延续,正因为如此,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他的竞选纲领侧重结束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制度。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成为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的劲敌。此外,做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他在黑人选民中占有强大优势。
更多: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H3T/2008obama.html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党派:民主党
公职:联邦参议员(代表伊利诺伊州,2004年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是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之一。
根据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巴拉克·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唯一一名非裔参议员。
奥巴马在2007年2月10日在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大选。10日,在曾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地盘”的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奥巴马借用林肯演讲的寓意,正式宣布参选。
“我们能打造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奥巴马激情洋溢地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希望和梦想仍在延续,正因为如此,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他的竞选纲领侧重结束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制度。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成为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的劲敌。此外,做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他在黑人选民中占有强大优势。
更多: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H3T/2008obama.html
美国堪萨斯白人单亲妈妈,肯尼亚黑人父亲。童年在印尼接触了第三世界的贫穷又进入了夏威夷一所白人学校受到良好教育。喜欢高尔夫、扑克和篮球,也有过放浪形骸的日子:大麻,古柯碱,抽烟和酗酒,随意交女朋友。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华尔街的咨询公司,后受聘于一家民权组织到芝加哥以1.3万美元的年薪做了三年社区组织工作,而后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成为<哈佛法学评论>历史上第一任黑人学生主编,毕业后加入芝加哥的律师事务所。96年,当选州参议员,在04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真正展示了他的理想主义热情。他说:“在今天这个夜晚,我知道先辈正在星空中骄傲地俯瞰着我。”17分钟的演讲让他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新星。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3297.html?wtp=tt
伊斯兰国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有哪些?
2021年8月以后,面对“伊斯兰国”对中东地区和全球构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美国在一个多月内通过一系列外交努力迅速组织起有近50个国家参与的反“伊斯兰国”全球联盟,其中有十国左右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空中打击行动。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获得广泛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全球战略选择的难题和考验。
过去六年,以从伊拉克撤军为抓手,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以收缩为特征的重大调整,基本改变了后冷战时期前三任总统的思路和风格。美国此次对外战略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形态低调、资源配置全球“再平衡”和安全事务责任共担。奥巴马的上述对外战略调整被又称为“奥巴马主义”,也被认为是奥巴马两届任期内最重要的战略政策。
过去几年,美国的战略调整卓有成效。从伊拉克撤军已经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军费削减十年计划已于2021年启动,2021年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亚太“再平衡”战略也运行得有声有色。然而,“伊斯兰国”突然发难,迫使美国再次军事卷入中东地区事务,开展了针对“伊斯兰国”的空中打击行动。“伊斯兰国”突起及其引发的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威胁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转型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美国决策者将会坚持上述新战略不动摇,还是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战略回调”?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此次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观动因和客观环境做深入分析。
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观动因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其所采取的扩张型对外战略不但没有带来相应的全球影响力,反而使其国际形象不断下降。这种实力和付出与影响力和控制力相背离的最鲜活表现就是伊拉克战争。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说,“不是美国是否能领导世界,而是我们如何领导世界。”[1]在他看来,美国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用错战略。而用错战略的根源在于观念偏差,即认为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普世价值来主持正义,需要霸权手段来维护稳定,唯有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实力可以满足这两种需求,结果导致对战略环境的误判和战略手段的错配。
意识形态非黑即白的简单化使美国领导人不仅认为价值是普世的,也觉得追求的过程是普世的。冷战后的25年间,美国发动或参与了六场战争,打了14年仗,而且并不认为是在谋求一己私利,而把每一场战争都作为善与恶的较量。[2]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的速胜,以及与“阿拉伯革命”让一个个专制政府迅速倒台形成对照的是,民主制度在中东地区遭遇水土不服甚至是“排异反应”。在美国的“帮助”和鼓励下,许多国家民众摆脱了专制和独裁,但却没有享受到民主与自由所带来的幸福生活,反而陷入旷日持久的动荡和杀戮,甚至出现新的人道主义灾难。于是,在多数西亚北非国家中,美国非但没有赢得感激和拥戴,还不得不面对不同程度的反美、仇美情绪,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杀害就是一例。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承认:“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看到阿拉伯世界部分地区的暴力动乱,人们不禁会对未来感到悲观怀疑。”究其原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在多元共存与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而在充斥着教派仇视、部族冲突和国家认同缺失的地方,现阶段的政治多元化就意味着用你死我活的方式去争取一元化统治,叙利亚内战和“伊斯兰国”突起就是明证。
美国决策者还认为,除了普世价值,这个世界还需要美国霸权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来保持和平稳定。冷战刚刚结束的1990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美国迅速组织联盟发动海湾战争,开始扮演世界警察角色。以小布什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强调国际关系本质就是“丛林状态”,这里只有弱肉强食的法则。因此,必要时采取单边方式进行军事干涉是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责任,美军入侵伊拉克正是小布什政府的这种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曾作为奥巴马竞选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在其《第二次机遇:三位总统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危机》一书中指出,冷战结束再次赋予了美国充当全球领袖角色的战略机遇,但美国错过了这个机遇,而且“合法性和信誉摇摇欲坠,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前三任总统缺乏对时代精神的正确领悟。”[3]“霸权稳定”和“美国责任”观不仅让美国采取单边主义安全战略,而且使美国对遍布全球的超过50个国家承担安全义务,美国支付人员伤亡和财富消耗的成本,而盟友和伙伴国则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本国发展。安全受益者不仅“免费搭车”或“便宜搭车”,还给美国制造麻烦,甚至形成反美同盟。[4]
总之,近20年的扩张型对外战略,特别是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让美国付出了数千军人生命和数万亿美元的代价,换来的却是道德制高点的丧失、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和巨额财政赤字的困局。这种内外双输的局面最终让美国决策者看到,民主改革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才能修成正果,安全稳定还要靠协同合作才能实现。正如奥巴马所说:“我不只是想结束战争,而是想首先结束使我们卷入战争的思维”,否则“我们在这个非传统威胁的世界上是不会安全的。”
因此,此次美国对外战略转型是美国决策者反思历史、正视现实、接受教训的结果,是观念转变的产物。而由此所形成的新战略具有一定的刚性和韧性,不会因“伊斯兰国”这样的局部安全挑战而有所动摇。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2021年8月在谈及“伊斯兰国”所引发的大规模内战时说:“我们在伊拉克再次学到了代价很高的一课,(那时我们)曾将自己置于一个并不真正了解的国家。”[5]可见,伊拉克和叙利亚乱局所表现出的阿拉伯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反而会让美国领导人坚定战略转型的方向。
美国战略调整的客观环境
过去半个世纪,中东地区在世界能源供应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大国竞争和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也有观点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石油安全。多年以来,为了降低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美国已将美洲作为首要石油进口地。2021年,海湾地区占美国石油毛进口量的比重为22%,而加拿大、墨西哥等西半球国家则占52%。据统计,在战后伊拉克油田市场份额中,中国占25.5%,英国占20.6%,俄罗斯占19.5%,马来西亚占16.7%,美国仅占1.9%。
2008年,奥巴马提出从伊拉克撤军时,能源专家还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内,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将会翻番。然而2009年,由于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并将在2021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美国在2021年油气产量已经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受页岩油气开发热潮的影响,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年来首次超过进口量。至2021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由2005年的66.3%降为33%。2021年8月,美国向韩国交付40年来第一船从本土出口的原油,并已计划从2021年起向日本出口天然气。
总之,即使美国十几年前发动伊拉克战争有能源供应方面的考虑,随着本国油气生产的快速增加和自给率的上升,现在则不会单纯为了石油而军事“重返”中东地区。也就是说,美国五年前以从中东收缩力量,实行“离岸制衡”为开端的全球战略调整,不会因为“伊斯兰国”所挑起的地区动乱所带来的石油供应问题而改变。理论上讲,由于在国际能源供求链条上位置的变化,伊拉克内乱所导致的油价上涨会让美国从中获益,因为较高的价格才会为美国带来更多的油气开发投资和相应的就业,最终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振兴、能源的安全和更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所以,至少从美国自身的能源需求来说,中东的战略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重要。
当然,作为世界上石油最集中的地区,中东还供应着欧洲70%、日本90%、中国30%—50%的石油。[6]伊拉克目前日均原油产量为300万桶至350万桶,如果这一产量突然消失,将给市场带来较大缺口,直接影响欧日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因此,美国要求有关国家特别是欧盟分担更多地区安全责任,在美国主导下共同为解决“伊斯兰国”问题贡献力量。奥巴马在谈到“伊斯兰国”问题时明确说,中国“三十多年来一直搭便车”,其意也在敦促中国发挥作用,至少是配合美国的相关政策。
过去六年,以从伊拉克撤军为抓手,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以收缩为特征的重大调整,基本改变了后冷战时期前三任总统的思路和风格。美国此次对外战略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形态低调、资源配置全球“再平衡”和安全事务责任共担。奥巴马的上述对外战略调整被又称为“奥巴马主义”,也被认为是奥巴马两届任期内最重要的战略政策。
过去几年,美国的战略调整卓有成效。从伊拉克撤军已经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军费削减十年计划已于2021年启动,2021年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亚太“再平衡”战略也运行得有声有色。然而,“伊斯兰国”突然发难,迫使美国再次军事卷入中东地区事务,开展了针对“伊斯兰国”的空中打击行动。“伊斯兰国”突起及其引发的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威胁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转型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美国决策者将会坚持上述新战略不动摇,还是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战略回调”?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此次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观动因和客观环境做深入分析。
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观动因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其所采取的扩张型对外战略不但没有带来相应的全球影响力,反而使其国际形象不断下降。这种实力和付出与影响力和控制力相背离的最鲜活表现就是伊拉克战争。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说,“不是美国是否能领导世界,而是我们如何领导世界。”[1]在他看来,美国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用错战略。而用错战略的根源在于观念偏差,即认为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普世价值来主持正义,需要霸权手段来维护稳定,唯有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实力可以满足这两种需求,结果导致对战略环境的误判和战略手段的错配。
意识形态非黑即白的简单化使美国领导人不仅认为价值是普世的,也觉得追求的过程是普世的。冷战后的25年间,美国发动或参与了六场战争,打了14年仗,而且并不认为是在谋求一己私利,而把每一场战争都作为善与恶的较量。[2]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的速胜,以及与“阿拉伯革命”让一个个专制政府迅速倒台形成对照的是,民主制度在中东地区遭遇水土不服甚至是“排异反应”。在美国的“帮助”和鼓励下,许多国家民众摆脱了专制和独裁,但却没有享受到民主与自由所带来的幸福生活,反而陷入旷日持久的动荡和杀戮,甚至出现新的人道主义灾难。于是,在多数西亚北非国家中,美国非但没有赢得感激和拥戴,还不得不面对不同程度的反美、仇美情绪,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杀害就是一例。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承认:“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看到阿拉伯世界部分地区的暴力动乱,人们不禁会对未来感到悲观怀疑。”究其原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在多元共存与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而在充斥着教派仇视、部族冲突和国家认同缺失的地方,现阶段的政治多元化就意味着用你死我活的方式去争取一元化统治,叙利亚内战和“伊斯兰国”突起就是明证。
美国决策者还认为,除了普世价值,这个世界还需要美国霸权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来保持和平稳定。冷战刚刚结束的1990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美国迅速组织联盟发动海湾战争,开始扮演世界警察角色。以小布什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强调国际关系本质就是“丛林状态”,这里只有弱肉强食的法则。因此,必要时采取单边方式进行军事干涉是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责任,美军入侵伊拉克正是小布什政府的这种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曾作为奥巴马竞选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在其《第二次机遇:三位总统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危机》一书中指出,冷战结束再次赋予了美国充当全球领袖角色的战略机遇,但美国错过了这个机遇,而且“合法性和信誉摇摇欲坠,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前三任总统缺乏对时代精神的正确领悟。”[3]“霸权稳定”和“美国责任”观不仅让美国采取单边主义安全战略,而且使美国对遍布全球的超过50个国家承担安全义务,美国支付人员伤亡和财富消耗的成本,而盟友和伙伴国则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本国发展。安全受益者不仅“免费搭车”或“便宜搭车”,还给美国制造麻烦,甚至形成反美同盟。[4]
总之,近20年的扩张型对外战略,特别是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让美国付出了数千军人生命和数万亿美元的代价,换来的却是道德制高点的丧失、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和巨额财政赤字的困局。这种内外双输的局面最终让美国决策者看到,民主改革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才能修成正果,安全稳定还要靠协同合作才能实现。正如奥巴马所说:“我不只是想结束战争,而是想首先结束使我们卷入战争的思维”,否则“我们在这个非传统威胁的世界上是不会安全的。”
因此,此次美国对外战略转型是美国决策者反思历史、正视现实、接受教训的结果,是观念转变的产物。而由此所形成的新战略具有一定的刚性和韧性,不会因“伊斯兰国”这样的局部安全挑战而有所动摇。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2021年8月在谈及“伊斯兰国”所引发的大规模内战时说:“我们在伊拉克再次学到了代价很高的一课,(那时我们)曾将自己置于一个并不真正了解的国家。”[5]可见,伊拉克和叙利亚乱局所表现出的阿拉伯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反而会让美国领导人坚定战略转型的方向。
美国战略调整的客观环境
过去半个世纪,中东地区在世界能源供应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大国竞争和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也有观点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石油安全。多年以来,为了降低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美国已将美洲作为首要石油进口地。2021年,海湾地区占美国石油毛进口量的比重为22%,而加拿大、墨西哥等西半球国家则占52%。据统计,在战后伊拉克油田市场份额中,中国占25.5%,英国占20.6%,俄罗斯占19.5%,马来西亚占16.7%,美国仅占1.9%。
2008年,奥巴马提出从伊拉克撤军时,能源专家还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内,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将会翻番。然而2009年,由于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并将在2021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美国在2021年油气产量已经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受页岩油气开发热潮的影响,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年来首次超过进口量。至2021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由2005年的66.3%降为33%。2021年8月,美国向韩国交付40年来第一船从本土出口的原油,并已计划从2021年起向日本出口天然气。
总之,即使美国十几年前发动伊拉克战争有能源供应方面的考虑,随着本国油气生产的快速增加和自给率的上升,现在则不会单纯为了石油而军事“重返”中东地区。也就是说,美国五年前以从中东收缩力量,实行“离岸制衡”为开端的全球战略调整,不会因为“伊斯兰国”所挑起的地区动乱所带来的石油供应问题而改变。理论上讲,由于在国际能源供求链条上位置的变化,伊拉克内乱所导致的油价上涨会让美国从中获益,因为较高的价格才会为美国带来更多的油气开发投资和相应的就业,最终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振兴、能源的安全和更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所以,至少从美国自身的能源需求来说,中东的战略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重要。
当然,作为世界上石油最集中的地区,中东还供应着欧洲70%、日本90%、中国30%—50%的石油。[6]伊拉克目前日均原油产量为300万桶至350万桶,如果这一产量突然消失,将给市场带来较大缺口,直接影响欧日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因此,美国要求有关国家特别是欧盟分担更多地区安全责任,在美国主导下共同为解决“伊斯兰国”问题贡献力量。奥巴马在谈到“伊斯兰国”问题时明确说,中国“三十多年来一直搭便车”,其意也在敦促中国发挥作用,至少是配合美国的相关政策。
对美国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是美国故意放出来搅混水的。
,,,
美国为什么说中国搭便车
听美国佬瞎说呢,不要轻信,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自己努力换来的。
不过这是我找到的资料
奥巴马回答说,中国确实在“搭便车(free rider)”,“他们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他说,他有时甚至会调侃说,“我们能像中国一点吗?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奥巴马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着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8月9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在前往在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度假前接受媒体采访,称美军的空袭毁坏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用于袭击埃尔比勒的武器装备。 [保存到相册]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五(8月8日)接受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专访,谈近期国际和地缘局势。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弗里德曼与奥巴马从中东局势谈到乌克兰危机;从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的分歧谈到他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
中国“搭便车”
弗里德曼对奥巴马的采访从伊拉克局势开始。采访当天,美国开始对伊拉克的“伊斯兰国”(IS)武装进行针对性空袭。
弗里德曼问,在伊拉克问题上,人们总是看着奥巴马的言行,而中国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能源投资者,总统是否想对中国说,到了你(指中国)应该成为一个“持份者”(stakeholder),而不只搭便车的时候了?
奥巴马回答说,中国确实在“搭便车(free rider)”,“他们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他说,他有时甚至会调侃说,“我们能像中国一点吗?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奥巴马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着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这也是奥巴马本月以来第二次发表对中国的看法。在月初接受《经济学人》的专访时,奥巴马说,尽管中美两国要做长期的伙伴,但美国也应对中国态度坚决,“因为在遭遇阻力前,中国会尽可能地步步逼近。”
不过这是我找到的资料
奥巴马回答说,中国确实在“搭便车(free rider)”,“他们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他说,他有时甚至会调侃说,“我们能像中国一点吗?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奥巴马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着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8月9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在前往在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度假前接受媒体采访,称美军的空袭毁坏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用于袭击埃尔比勒的武器装备。 [保存到相册]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五(8月8日)接受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专访,谈近期国际和地缘局势。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弗里德曼与奥巴马从中东局势谈到乌克兰危机;从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的分歧谈到他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
中国“搭便车”
弗里德曼对奥巴马的采访从伊拉克局势开始。采访当天,美国开始对伊拉克的“伊斯兰国”(IS)武装进行针对性空袭。
弗里德曼问,在伊拉克问题上,人们总是看着奥巴马的言行,而中国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能源投资者,总统是否想对中国说,到了你(指中国)应该成为一个“持份者”(stakeholder),而不只搭便车的时候了?
奥巴马回答说,中国确实在“搭便车(free rider)”,“他们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他说,他有时甚至会调侃说,“我们能像中国一点吗?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奥巴马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着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这也是奥巴马本月以来第二次发表对中国的看法。在月初接受《经济学人》的专访时,奥巴马说,尽管中美两国要做长期的伙伴,但美国也应对中国态度坚决,“因为在遭遇阻力前,中国会尽可能地步步逼近。”
奥巴马上台后为什么对中国如此敌视?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完全进入了冰点,而且美国几乎全方位的对中国进行挑衅,包括军事和非军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奥巴马上台后敌视中国主要是因为害怕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实事,只要中国人自己不犯严重的错误,21世纪必然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政府面对中国的崛起时矛盾的,就像当年英帝国面对美国的崛起一样。
美国不希望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与之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也希望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毕竟美国人会从中获利,同时,美国更不希望中美关系退回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敌对状态。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政策:
1、军事敌对:第七舰队开到台湾,国增兵朝鲜半岛,不断扩大战争,美机还在中国边境,侦察空袭,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
2、经济封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的“孤立”、“遏制”,经济上“封锁”、“禁运”的政策,企图借此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3、政治孤立: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不把中国在联合国中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美国再次鼓吹“中国威胁论”
奥巴马上台伊始,对待中国的态度是非常友善的,访问中国时绝口不提南海 台湾 西藏 新疆等牵动中国神经的热点事件,一心想与中国搞好关系,他在选举时中国的大力支持,新官上任三把火,奥巴马也想给美国开辟一个新局面,他不认同布什的对外扩张的霸权路线,奥巴马修正了布什的“先发制人”的国际战略,奥巴马则提倡政治协商,谈判解决,这是美国对外政策一个较大的转变,甚至还一度向朝鲜伸出橄榄枝
但是,奥巴马及其团队在当政半年来出色的政绩几乎没有,当初选举时答应的医改等措施完全没有落实好,美国人民怨声载道,就是在这半年后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显示他的支持率已经不足三成,这意味着什么很明显,所以他紧急采取措施,不仅在埃及开辟了新战场,而且公然向马英九出售最新型的爱国者等武器,支持一些小国在南海的地位,挑衅中国的耐心,唤回美国公众对他的信心是第一位的,虽然我国政府强烈谴责,但收效甚微,国家利益决定一切,他只有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同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况且美国作为仅有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他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不会改变的目标,虽然他宣称,美国要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他说,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但是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扩大合作。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在美国中下阶层选民中的支持率,奥巴马在涉华贸易问题上一直有浓厚的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有学者认为,如奥巴马当选,在制订对华政策过程中,某些党内反华派(如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利益集团(如工会组织)必然会对他施加影响,迫使他在人权和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奥巴马强调通过外交和协商解决外交争端,这或许会有助于中美加强沟通。但也有人认为,民主党的这种协商态度是有限的。如果协商得不到奥巴马所希望的结果,甚至使他被美国政界视为“软弱”时,他将立即转为强硬。被奥巴马视为榜样的前民主党人总统肯尼迪就是如此。在奥巴马庞大的外交顾问团队中,核心加外围成员共近200人,其中不乏对华政策务实派,包括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布热津斯基、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雷克、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管贝德和助理国务卿苏姗·赖斯等。
以上种种原因促使了奥巴马对华政策的转变
但是,奥巴马及其团队在当政半年来出色的政绩几乎没有,当初选举时答应的医改等措施完全没有落实好,美国人民怨声载道,就是在这半年后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显示他的支持率已经不足三成,这意味着什么很明显,所以他紧急采取措施,不仅在埃及开辟了新战场,而且公然向马英九出售最新型的爱国者等武器,支持一些小国在南海的地位,挑衅中国的耐心,唤回美国公众对他的信心是第一位的,虽然我国政府强烈谴责,但收效甚微,国家利益决定一切,他只有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同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况且美国作为仅有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他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不会改变的目标,虽然他宣称,美国要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他说,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但是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扩大合作。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在美国中下阶层选民中的支持率,奥巴马在涉华贸易问题上一直有浓厚的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有学者认为,如奥巴马当选,在制订对华政策过程中,某些党内反华派(如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利益集团(如工会组织)必然会对他施加影响,迫使他在人权和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奥巴马强调通过外交和协商解决外交争端,这或许会有助于中美加强沟通。但也有人认为,民主党的这种协商态度是有限的。如果协商得不到奥巴马所希望的结果,甚至使他被美国政界视为“软弱”时,他将立即转为强硬。被奥巴马视为榜样的前民主党人总统肯尼迪就是如此。在奥巴马庞大的外交顾问团队中,核心加外围成员共近200人,其中不乏对华政策务实派,包括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布热津斯基、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雷克、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管贝德和助理国务卿苏姗·赖斯等。
以上种种原因促使了奥巴马对华政策的转变
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实事,只要中国人自己不犯严重的错误,21世纪必然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政府面对中国的崛起时矛盾的,就像当年英帝国面对美国的崛起一样。美国不希望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与之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也希望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毕竟美国人会从中获利,同时,美国更不希望中美关系退回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敌对状态。
全球一体化,使得美国(惟一的超级大国)与中国(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间在经济、文化和国际政治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在经济方面更是发展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化关系。
从个人角度上看,奥巴马的上台很难对中美关系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国际政治的核心是国家利益,奥既不可能跨越中美关系现在的基础,也不可能改变这个基础,他作为美国国家利益的代表只能是顺势而为,使得两国关系发展继续保持着面向共赢和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总体方向。如果,他个人的好恶偏离了这个主方向和基本轨道,美国国内的发对派自然会将他轰下台。实际上,作为他这个级别的政客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若真有这么幼稚也不可能当上美国总统的。
全球一体化,使得美国(惟一的超级大国)与中国(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间在经济、文化和国际政治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在经济方面更是发展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化关系。
从个人角度上看,奥巴马的上台很难对中美关系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国际政治的核心是国家利益,奥既不可能跨越中美关系现在的基础,也不可能改变这个基础,他作为美国国家利益的代表只能是顺势而为,使得两国关系发展继续保持着面向共赢和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总体方向。如果,他个人的好恶偏离了这个主方向和基本轨道,美国国内的发对派自然会将他轰下台。实际上,作为他这个级别的政客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若真有这么幼稚也不可能当上美国总统的。
这并不是个人的原因。
从政党代表的人民来说,奥是民主党,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比共和党的布什自然对中国更敌视一些。(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更重,更重视自身就业,而中国又抢走了美国的制造业饭碗,而共和党是代表的是大资本家,他们知道意识形态不过是用来控制公民思维的东西,反而不是那么看重。)
从国家来说,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中国在发展,全世界水泥产量的90%已经让中国给用掉了。长此以往,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跟美国人抢粮食,抢石油,抢金属,抢各种自然原料,也就意味着美国人生活水平的降低。
美国要抑制中国发展是很自然的。
从政党代表的人民来说,奥是民主党,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比共和党的布什自然对中国更敌视一些。(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更重,更重视自身就业,而中国又抢走了美国的制造业饭碗,而共和党是代表的是大资本家,他们知道意识形态不过是用来控制公民思维的东西,反而不是那么看重。)
从国家来说,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中国在发展,全世界水泥产量的90%已经让中国给用掉了。长此以往,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跟美国人抢粮食,抢石油,抢金属,抢各种自然原料,也就意味着美国人生活水平的降低。
美国要抑制中国发展是很自然的。
因为中国的发展很迅速 肯定有那么一天会超过美国 而且奥巴马一上任就出现金融危机 美国居民对这位新总统很不满 奥巴马就把责任推向中国 这刚好为他想要摧毁中国做了一个铺垫 没看见现在美国都像印度什么的中国的邻国运送武器么? 不晓得说的对不对 反正我是这样想的
本文标题: 奥巴马为何称「中国搭了 30 年的便车」 此言是否属实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38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