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下令文武百官三十年不得参奏左宗棠呢?说起晚清时期的清政府的要臣,就不得不提起这四位名臣:李鸿章、左宗棠、李鸿章、张之...
慈禧太后为何下令"文武百官三十年不得参奏左宗棠"呢?
说起晚清时期的清政府的要臣,就不得不提起这四位名臣:李鸿章、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但是和其他三人不同的是,这四人中,只有左宗棠不是进士出身,用现在的话来说,只有左宗棠不是名牌大学985、211毕业。
说起左宗棠的仕途之路,还颇为坎坷,三次赴京赶考,三次名落孙山。无奈之下只能回到湖南老家务农。按理说像这种平民出身的人,一无财力,二无背景,以后注定要没有什么作为了。但是令人感到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贵人。
这人就是虎门销烟的主角——林则徐。
1837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广总督,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就在湖南任职的期间,林则徐发现了左宗棠。
在一番攀谈交心之后,林则徐对这位年仅20来岁的小伙子评价很高,他在一些治理国家的想法和林则徐不谋而合,尤其是对于新疆地区的入侵,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林则徐后来感叹道:收复新疆,非左宗棠莫属。
于是在林则徐等众人的强烈推荐下,左宗棠这个乡下的穷小子,逐渐走向了朝廷的视野中。
当时新疆被沙俄派兵入侵,整整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软弱不能的清政府只能守住一些据点。当时对于新疆问题,朝廷中有两股声音,一个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他们认为新疆已经收不住了,应该把国防重点放在海防上,另一个是左宗棠为代表的,他认为"塞防"当与"海防"并重,详细分析收复新疆和放弃新疆的各种利弊,建议派兵征讨,收复新疆。
左宗棠最终说服了慈禧太后,1876年,左宗棠率领6万湖南子弟征讨新疆,此行凶多吉少,为了表明视死如归的心迹,左宗棠让护卫抬着一口棺材,时刻不离跟在身边。
左宗棠率领着自己的6万大军翻越天山,穿过沙漠。历时两年,经过艰难卓绝的征讨,终于收复新疆全境。
但是,左宗棠的功绩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有人开始找他的麻烦,上奏慈禧,说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收复新疆,是因为当时的一个商人为他提供军饷,"官商勾结",左宗棠肯定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慈禧听了之后,派自己信任的大臣去调查左宗棠,据大臣的描述是,胡雪岩虽然为左宗棠的军事行动提供财力支持,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左宗棠一身清白。
论战功左宗棠远超李鸿章,为何反倒李鸿章还更受清朝重用?
因为当时的慈禧太后,很看重洋务运动的发展,甚至为了洋务运动,当时的慈禧太后专门压制住了朝廷中反对的声音。而李鸿章和左宗棠虽然当时都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但是在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的时候,朝廷却封他为陕甘总督,出兵新疆,收复阿犁地区。所以,当时的左宗棠在脱离了洋务运动的中心之后,去收复新疆了。
而且,当时的慈禧太后在强制的推行洋务运动后,国家渐渐走向了工业化,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之后,其实已经和洋务运动没有多大关系了。所以,即便是左宗棠立了很多的军功,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因为洋务运动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所以作为文臣的李鸿章自然是受到重用的。
在对待外来势力的时候,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观念是不同的,而左宗棠在面对外来势力的态度也是很强硬的,一直都认为既然受到了侵略的话,那么就要打回去。所以左宗棠在当时是坚定的主战派,而李鸿章则是主和派,和当时的清政府站在一起,自然是受到重用的。
在人脉关系上,左宗棠因为性格的原因,在朝堂上得罪过很多人,甚至在和曾国藩相处的时候,左宗棠因为不喜曾国藩,所以会骂曾国藩为猪。再加上左宗棠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可以和诸葛亮等人比肩的人,所以常常看不起别人,因此这样的左宗棠在朝堂上自然是得罪了很多的官员。而李鸿章虽然是文臣,功劳可能比不上左宗棠的军功。但是李鸿章在官场上游刃有余,和官员们相处的都不错,并且因为一直和朝廷的思想是一起往前的,所以李鸿章自然受到朝廷的重用了。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在清代为四大重臣之一,为何从一入仕就被称为狂人?
为何从一入仕就被称为狂人?因为在古代,人们都是更加喜欢谦虚的人,就算是有才能也要谦虚,一般这样的人人们才会觉得他比较稳重,但是如果把自己跟古代名人自比的话,人们就会觉得这个人谦虚都不会,不够稳重,这样的人人们称他为狂人。左宗棠不仅自比诸葛亮,而且做事方法也很狂。所以叫他狂人不为过。历史上也记载了他喜欢豪言壮语。
这个可能和他性格有原因,其实左宗棠的起点很低,小时候他是个学霸,但是考试的运气一直不太好。当时差点啥都没考上,因为他本来已经被刷掉,后来主考官复阅的时候,又把他给捡了回来,是这样才中了举人。
但是举人只是迈入官场的第一步,因为中了举而没有做官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必须考中进士,这样朝廷才会授官。可是左宗棠三次都没考上进士。如果是换做别人估计只能回家干个小公务员算了。左宗棠却非常有本事,想办法把自己推销出去了。
首先他去拜访很有学问的贺长龄,贺长龄的职位是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对他也是非常的客气,以国士的礼仪来对待他,他们还一起谈论诗文,还把自己的藏书借给他看,这可以看出来他的交际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件事,不知道他想了什么办法见到了省亲的两江总督陶澍,用一幅对联赢得了他的尊重,这两人也是相当的聊得来,陶澍认为左宗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后来两个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抬棺收复新疆,为什么从一入仕就被称为狂人?
2021-08-29 10:32
左宗棠是一位于国有大功的晚清名臣,为了表达收复新疆的决心,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抬着棺材进军新疆。他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所有的人,自己就是死也要把新疆收回来。
左宗棠不但能打仗,抓眼球的本事也很大。不但把自己比作当今诸葛亮,而且非常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制造新闻,为自己吸引流量。从他一入仕就有人称他为狂人,清史上明确记载着,左公喜欢豪言壮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除了性格外,左宗棠的经历可能也是他喜欢吸引流量的主要原因。别看他后来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之一,其实他的起步并不高,只是幕僚出身。
从小左宗棠是个学霸,但考试的运气一直不太好。差点连举人都没考上,他的卷子原本已经被刷掉,幸亏主考官复阅卷子时,又把他给捡了回来,这才中了举人。
举人只是迈入官场的第一步,中了举而没有做官的人多了去。必须考中进士,朝廷才会授官。可是左宗棠接连三次都没考上进士。换做别人估计只能回家干个小公务员算了。左宗棠却有本事,把自己推销出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怎么推销?制造自己是“奇才”的人设,让别人把自己抬进官场。
他首先拜访大学者贺长龄,当时的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以国士相待,谈论诗文,还亲自爬上爬下拿藏书借给他看。
第二件事,回家省亲的两江总督陶澍,左宗棠用一副对联征服了陶澍的心,两人也是相谈甚欢,陶澍视左宗棠为奇才,最后竟然结成了儿女亲家。
第三件事,林则徐与左宗棠一见之后,将他视为绝世奇才,谈得高兴,酒宴直吃到第二天早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两人之间的事,怎么会被外人知道呢?最有可能就是左宗棠传播出去的。一个小小的举人左宗棠从此成了众人眼中的奇才,流量就是这么起来的。
有了这个底子,左宗棠一进入官场就是省级干部的幕僚,先是湖南巡抚,然后是湖广总督府。因为政绩出色,没几年就被保举为四品官身。
正是在这个时期,左宗棠开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的。他在写给朋友的信里,声称湖南巡抚派人三顾茅庐,军情大事都是由他做主等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左宗棠还有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本领,被永州总兵诬告罢官后,詹事潘祖荫在上奏的折子上,写了句,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把他的地位捧得极高。
要知道状元一般也就是从六品起步,榜眼探花还要差一级,每三年考核提拔一次。而左宗棠从开始当幕僚,仅仅六年就已经是四品官了,不可谓不快。由此可见,流量的作用巨大,官场进度条明显加速啊。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左宗棠流量明星的一面,左公是晚清官场上真正的奇才,这绝不是他的自夸。别的事情咱不说,光看收复新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时阿古柏入侵新疆,当地的满清统治机构全面崩溃。朝廷正准备投资建北洋水师,财政有点转不开。李鸿章等人提出只要守海防即可,新疆实在不行就不要了。左宗棠则认为新疆绝不可失。
到最后,朝廷答应了左宗棠的要求,出兵新疆。但两手一摊,没钱。这都什么事,要大臣为国打仗,难道还要人家自己捣腰包啊。左宗棠不抱怨不等靠,只用了两招就解决了军费问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是贷款,他通过胡雪岩向洋人和民间银行借了1800多万两银子,抵押品是沿海几省未来的税收。
二是筹款,他向全国各省提出协饷要求,就是说替国家打仗,你们不出兵也就算了,捧个钱场总应该的吧。出于国家大义,各省真的凑了好几百万两银子给他。
有了钱,左公才能收复整个新疆,民族英雄之名永载史册。左公善于吸流量的同时,也善于治世,一生建功无数。流量明星不是问题,关键还得有才,这样的明星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有流量更有能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