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查,谁学过汉语语法

发布时间: 2022-09-08 04:59: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外国人学习汉语需要学习汉语语法吗?,这是当然的。汉语博大精深,知识非常丰富,没有一些语法知识,是很难走得远的。,首先汉语有主...

微调查,谁学过汉语语法

外国人学习汉语需要学习汉语语法吗?

  这是当然的。汉语博大精深,知识非常丰富,没有一些语法知识,是很难走得远的。
  首先汉语有主语、谓语、宾语这样基本的结构,当一个句子很长的时候,尤其是当修饰成分很多的时候,找不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很可能连这句话要说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学习汉语的时候要明白句子的语法,语法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汉语时,需要语法知识来解除句子可能出现的很多歧义。例如:汉语的基本的四个语调就能表示出不同的含义,同样的一句话,可以表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含义,当然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你吃饭了”出现在报摊的场合,就能以不同的语音语调表示关心、疑问、反问等多种含义,没有语法知识是会产生困惑的情绪。
  当一个汉语的句子很长的时候,需要语法来理清谁是谁的修饰成分,谁是谁的定语,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或是对方要表达的心声,从而产生共鸣,不至于出现“对牛弹琴”的场景,或是产生误解。
  应该说汉语的语法知识和外国的语法还是有很大差异,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是必要的,外国人需要学习和理解语法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到汉语的语言习惯当中,沟通起来自然少了许多隔阂和陌生感。
怎么会没有语法呢 主谓宾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啊 外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语序很乱 所以肯定要把句子结构说清楚的啊 否则以后不能说得好的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如果只是口语交流应该就不用学语法,要书面应用的话才需要学语法。我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现在学习的英语语法是外国人发明的,还是中国人总结

外国人也是人。中国人学语法,外国人怎么可能不学语法呢?
中国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学语法。外国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学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规律,语言的规则。凡是语言,都有其自已的规律。这规律可以自己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归纳而得出。也可以学习别人总结归纳的,这就是语法书。
不是只有英语有语法,汉语也有语法,法语、德语,所有的人类的语言都是有语法的。
楼主还有前面答题的四个人,似乎都将“语法”==等同于==“英语语法”了。
楼主将“外国人”==等同于==“英国人”,或“美国人”了。
所以楼主的问题实质是问:“英国人学英语语法吗?”
那这个问题和“中国人学汉语语法吗?”是一个答案。
英国人也学英语,就象中国人要学汉语一样。我们中国人学汉语,是要学语法的。那么英国人学英语也是要学语法的。
中国人学英语,是外语。英国人学英语,是母语,他们学英语和我们学英语是不一样的。他们学英语和我们学汉语是一样的。他们学法语、德语,和我们学日语是差不多的,比我们学英语要容易些。尽管都是外国语。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人学法语、德语,可能比我们中国人学日语还要简单,相当于宁波人学上海话!
所以我现在对于马克思能用英语写《资本论》不象30年前学到How Karl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那么惊讶了。
语法这个东西是欧洲那边的人鼓捣出来的,中国民国以前并没有成系统的语法,但是民国时期某位远洋留学的大佬(详情问百度)发现了外语的语法,便开始总结汉语的语法,中国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习语法。
毫无疑问的,英语语法是外国人发明的,但是中国人学习语法就要进行翻译,所以市面上看见的语法书都是中国人总结的,至于国外的语法书,想一下外国友人学了一点汉字之后,拿着一本中文语法一脸黑人问号的表情吧
ower from man and from the infinite,
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你知道汉语语法在哪些方面过于繁琐吗?

懂点语言但不懂语言学的人,当这是一个调查题,陈其可否。我有个猜想是:「语法」意识甚后于汉语的形成,这和我们的音节密度、换气频率有关。因为我们音节非常稀松,换气相当低频,所以说起话来,大珠小珠落玉盘;语序变换可以很自由,更要命的,可以随其节奏任意加减一些字节,当其成了习惯,就更是出来一些现象,如四字词、四字句成串,否则就说不出口了;如凡说到形容词,前必加个「很」字,否则就别有意味:

她很美。(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她美。(却是声明一种本质)她是美的。(更像揭示本质,甚至以她来定义「美」)她是美的。(丑的那个是她妹妹……)

所以这样简单的表达,就涉出这么多的语气暗示之微,然而方向不同,于是咫尺千里。我不知道这现象,算不算语法份内;但若语法学家试图从语法去给出解释,只能越理越繁难。因为那几个例子,造成的意味的区别,不在于「语法」理解的「法」,而在于字节吐露的习惯度。「她很美」最顺嘴,也所以最平常;「她美」最果决,也所以最接近断言、定义;「她是美的」,则gentle and subtle了许多。与之相比,She's beautiful; She's very beautiful,---- 这音节密度与换气频率简直无殊,所以当然在意味上毫无差别。

钱钟书提到过我们会有「不忿」恰好表达「忿」的习惯。不知汉语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从geography到geology,他那里可有过一些俏皮但是深刻的解释?

「了」字的位置

以前见过不少外国人对这个掌握不好。比如英语中,对于过去时态,只需要把动词变成过去式的就行了,完成时态就用过去分词,但是在汉语里的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候需要加「了」,有时候不需要,「了」字的位置不一样还会影响意思。

比如 I ate eggs yesterday, 可以翻译成 「我昨天吃了鸡蛋」,也可能就要翻译成 「我昨天吃鸡蛋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 what did you say, 可以翻译成「你说什么」,也可以翻译成「你说了什么」,还可以翻译成「你说什么了」,三者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 I did something,可以翻译成「我做了一些事」,但是不能说「我做一些事了」。这些估计都不是可以通过只学语法来掌握的,表达的方式比英语要多很多,对汉语初学者来说应该是比较「繁琐」,比较难的。

汉语中叠词结构应该够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喝一壶了。特别是叠词结构中的双重叠词与部分叠词。单叠词英文中也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haha,nonono,但以下叠词对非汉语圈的人来说就非常麻烦了:

双重叠词,比如说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这种,还有意思意思,开心开心这种。部分叠词,种类比较多:AAB,谈谈心,聊聊天,耍耍赖;ABB,风萧萧,情深深,雨蒙蒙;ABA,动一动,走呀走,撸啊撸;AABC,冤冤相报,多多益善,井井有条;BCAA,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日月昭昭;ABAC,一板一眼,糊里糊涂,要死要活。

我们学习中文需要学语法吗?

我们小学上语文课的时候也学汉语语法,比如被字句,把字句;的得地区分;还有修改病句什么的,都是语法学习呀。但我们不会非常系统化,理论化地去学习语法,毕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而且中文不像英文,语法太过灵活多变,记住那些语法条条框框完全没有必要。其实欧美小朋友也学英语语法,但不像国内那样捧着语法书看,毕竟现在中学生可以用2年完全掌握英语语法,而人家外国小朋友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语言的过程,没必要速成。
需要
当然了!
需要吗 不需要吗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对比

继上一篇文章谈到语法和单词到底怎么学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于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法是基础,否则不能用合适的语法结构来表达正确的意思。实际上,跟汉语语法相比,英语语法要简单清晰很多。为了让学习者有更明了的概念,笔者将把两者的基本语法概念做个对比。

两种语言的语法都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

以上对比图可以清晰看出, 汉语的词法在很多方面比英语词法更复杂 。只不过我们平时从来没有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在词性方面,英语的名词有数的概念,汉语没有。

有阴性阳性和中性的概念,汉语也没有。

但是这两个概念其实很好理解,单复数问题无非就是把名词做一个简单的变化,对应的谓语动词也进行一个相应的变化。阴性阳性中性问题只是个别词汇,进行简单记忆即可。

汉语的词类比英语的词类要复杂的多,在使用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讲究 ,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学中文觉得“难于上青天”。

从句法的对照表可以看出,汉语的句子变化更灵活;灵活就意味着随意性更大,就更容易出现“一个句子有多种理解”的问题;而英语的变化约束更多,规则也更明确。

汉语中的偏正结构有时候相当于英语里的定语加名词。

白马:white horses

我们的学校:our school

木头房子:wooden houses

有时候相当于英语里的副词加形容词或动词。

很容易:very easy

仔细想:think carefully

其实在中文里的偏正结构包含了英语里的定语和状语部分。

比如:白马就是定语加名词;“仔细想”就是状语加动词

再说直白一些:定语就相当于汉语里加“的”,状语就相当于汉语里加“地”。区分不了的回小学找语文老师好好补课。

英语里有一个“同位语”,很多人也不明白,其实汉语里也有,叫做“同位性偏正结构”。

比如:新来的老师,汉语可以直接说“新来的”,英语不能。但是,汉语里如果说,这个人,新来的老师,叫克里斯蒂娜。这个句子中:“新来的老师”就是“这个人”的同位语,它们俩是一个意思,可以互相替代。英语中的表达就是:This person, our new teacher, is named Christina.

汉语中还有很多偏正式结构,只是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很少去从语言的角度去做专业分析,实际上分析起来还是很复杂的,比英语要复杂许多。英语中没有这种结构,就是定语,状语,区分的很明确清晰。

汉语中没有明确的时态概念,我们是通过加“了”或“过”来表达的,但这当中就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所以汉语很容易玩文字游戏。而英语中的时态语态区分很明显,表达起来相对清晰。

比如,“我去了。”这句话有很多种理解。可以在口语中表达“我现在要去了。”也可以表达“我已经去过了。”

而英语中,如果是“我现在要去了”必须说成“I am going to …”后面必须加地方。如果是“我已经去过了。”就要说“I have been to …”后面也必须加地方。

在汉语中,我们很少使用被动语态。但是英语的主被动是区分的很明确的。

比如:这本书我拿来了。

这句话其实是“书被我拿来了。”但我们正常情况下不这么说。

英语就必须用被动语态:This book was brought here by me. 请注意,这个句子中不仅表达了被动语态,还可以清晰的展示出时态,因为说“我带来了这本书”的时候,肯定是发生在过去了,所以用的是过去时,或者,也可以根据情况改成现在完成时。

汉语的主从句概念并没有明确分界。 比如:学校对门是家小饭馆,他常在那里吃饭。

这两个分句其实是独立的,可以分别做两个句子。第二个分句跟第一个分句的关系是通过代词表现出来的。

在英语中,这样可以分别独立做句子的分句是不可以用逗号连接的,要么用分号,要么用连词,要么改成主从结构。

所以用英语,这句话有以下几种说法:

Across from the school is a small restaurant; he often goes there to eat.(用分号连接两个独立句)

Across from the school is a small restaurant where he often goes to eat.(用连接副词改成主从结构)

Across from the school is a small restaurant, and he often goes there to eat.(用连词连接两个独立句)

汉语中分句联系的相对随性导致了标点符号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

比如:你同意他不同意。

这句话如果是表示,你同意,他不同意。英语就要表达为:You agree but he disagrees.

如果表示,你同意他不同意。英语就要表达为:You agree that he disagrees.

英语中很少有加一个标点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的情况。

对比来说,英语更重视逻辑和表达精准。这也是英语能够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原因之一。它语法规则明确,同时又简单易学。

我们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汉语跟英语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而无论是我们的官方语言还是日常用语都是汉语,不像某些国家把官方语言定义为英语,有一个整体环境,用的机会多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最实际的学英语的方法依旧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系统的学习单词和语法,毕竟要创造一个“沉浸式的环境”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对于小朋友而言,“沉浸式教学”可以让他们在口语交流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但在书面表达和正式学术英语的学习上,同样要接受系统语法的学习。

要充分掌握一门语言,绝不单纯从认识多少个单词来考察的,而是能否正确使用它来作为交流工具的。这既包括口语表达,也包括书面表达,还包括阅读理解,听力能力。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语法。相对写作而言,口语对语法的要求不高,但至少也要能够基本准确,否则还是会造成沟通障碍。

我们学习语法的方式不应该是只看语法书,而应该结合语法书和阅读材料进行输入练习,通过口语和书面写作两种形式做相应的输出练习。输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再查阅书籍修正改进,从而形成一个完全的闭环。
本文标题: 微调查,谁学过汉语语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35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怎么才能打败美国宇宙知识科普书籍有哪些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