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于谦(明朝)所做的事有哪些评价

发布时间: 2022-08-23 11:01: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关于于谦的丰功伟绩,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在年少时,他就展露出卓尔不凡的气质。据说于谦七岁时...

对于于谦(明朝)所做的事有哪些评价

关于于谦的丰功伟绩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在年少时,他就展露出卓尔不凡的气质。据说于谦七岁时,一个僧人见到他,觉得这个孩童日后必有大的作为,断言他是将来的“救时宰相”。少年于谦,机智过人,能诗善对。八岁时,一次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之曰:“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

  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四岁的于谦中进士。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乘新君嗣位未稳之际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宣宗朱瞻基亲征。汉王未战而降,宣宗命于谦口数其罪。于谦义正词严,声音朗朗,朱高煦趴伏于地,战栗不已。宣宗非常欣赏于谦的口才。在宣宗的安排下,于谦以兵部右侍郎衔巡抚河南、山西,有政绩。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应召入京。如果不是第二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变,于谦也许终其一生都是明廷一个兢兢业业的官僚而已。这场大事变将于谦推上了政治前台,做出了非常事业,似乎应验了早年僧人的预言。由此,于谦在历史长廊里留下了他动人心魄的身影。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铁骑分四路大举南犯。年轻气盛的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朱棣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不顾群臣劝阻,贸然亲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明朝数十万大军被蒙古军队一举击溃,英宗也成了也先的阶下囚,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影响深远。它标志着明朝失去了对蒙古军事力量的优势,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土木之变,使得明朝面临的局势极其危险。英宗为也先俘获,明朝陷入了国无君主的窘境。同时,英宗成为也先手中的一个筹码,随时随地可以向明廷要挟索价。也先挟持英宗,乘土木新胜之余威,率众直趋北京,欲一鼓作气攻取明朝的京城。而数十万明军在土木堡一役土崩瓦解,北京守备空虚,形势岌岌可危。

  当时北京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南逃。朝廷上下,群臣惊愕,束手无措。皇太后孙氏和英宗的皇后钱氏将宫中的财宝搜刮一番,用八匹健马驮赴也先大营,幻想能够以此换取英宗的自由之身。当然,这种妇人之见是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的。

  正是在这种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安危的紧要关头,以于谦为代表的一批忠义大臣处变不惊,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彻底粉碎了也先的阴谋,稳定了大局。于谦此刻挺身而出,成为抵抗派的领军人物。他果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第一,禁南迁之议。面对也先军队直扑北京的严峻形势,是战是守,大臣们的意见存在很大的分歧。侍讲徐珵(chénɡ)善于星象之数,托言星象有变,朝廷应当南迁。对此,于谦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南迁。他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监国郕(chénɡ)王朱祁钰(yù)支持于谦的看法。由此,南迁之议才被废弃,守卫北京之策乃定。

  于谦言南迁者可斩也,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正确建议。试想,明朝虽实行南北两京之制,南京为陪都,但是一旦南迁,则北京势必不保,长江以北将不为明廷所有。有史为鉴,当年宋朝徽、钦二帝被俘,宋高宗赵构逃至江南而失国土大半,只能偏安一隅。如果真的接受了徐珵的主张,恐怕中国历史就要重演南宋偏安的一幕。
于谦,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真诚地表达了他高洁的志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榘,而且是“居心叵测” 仕途还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 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怪不得民谚说: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奸奸狡狡,朝煎晚炒。这当然只是气话。做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舍身取义而不悔,这才是大丈夫所为。这就是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于谦死得冤,但他的死重于泰山。作为后人,当然不能因为做忠臣死得冤,而气愤或丧气去做奸臣吧?
简单摘录,详细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22602.htm

于谦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明朝于谦的生平,做过哪些大事?

明朝于谦的生平,做过哪些大事?rn详细点,谢谢
姓名字号:于谦,字廷益
生 卒 年:公元1398~1457年
出 生 地:浙江钱塘
职 务:兵部侍郎、尚书
特 长:军事、政治
 

  历史评价

  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难,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一生成就

  公元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公元1423年,刚刚上任不久的于谦被派往西南视察军队,安抚少数民族。于谦到了那里之后,就到少数民族地区微服私访,查知官兵在那里滥杀无辜瑶民冒充匪徒,向朝廷邀功请赏的罪行。于谦立即向朝廷上奏,促使朝廷下令严禁为了邀功滥杀无辜。于谦初入仕途,就显示出为民除害的决心。

  公元1430年,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专设巡抚一职,作为一个地区的长官。于谦因为政绩出色,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于谦在这个职位上前后19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他奏请朝廷豁免灾区农民拖欠的租税;在各地设置“平准仓”、“惠民药局”,平抑粮价,救济贫苦;大力兴修水利,连年整修加固黄河堤坝;还设法安置流民,开垦荒地。于谦19年如一日,奔波于黄河南北、太行山区,访察民情,兴利除弊。他的诗里也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如“碗子城边路,年年几度过。山川认行色,花鸟熟鸣珂”,写他年年往来于太行山区,连山川花鸟都认得他了;又如“月落日未出,东方隐又明。云连怀庆郡,雾绕泽州城”,写他披星戴月,巡行郡县的辛劳。于谦的勤政爱民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忠心爱戴,山西、河南一带的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于龙图,有的地方甚至为他建立了生祠。

  公元1447年,于谦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升为左侍郎。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明朝。大部分官员束手无策,有人竟然建议南迁避祸。于谦立即义正词严的斥责道:“主张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根本动摇了,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就没有希望了。你们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最终导致覆亡吗?如今只有火速调集四方军队勤王,誓死坚守京师。”他的建议得到了■王和吏部尚书王直等的支持,于谦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师。

  决定了坚守京师之后,朝廷立即着手从外地调运粮食来京,以备守城之用,人心渐渐安定下来。随即,在于谦等的督促下,■王下令严惩奸党,稳定了政局。群臣又拥立■王登上帝位,改年号为景泰。■王即位,使朝廷不再群龙无首,而且使瓦剌利用英宗来要挟明朝的打算落空了,这对坚守北京有很大的作用。

  在于谦的主持下,朝廷除调集四方军队来援助京师外,还派人到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壮士,扩充军队。京师的军队迅速增加到22万人,兵力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于谦又加紧训练军队,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修筑工事,准备迎敌。于谦还建议朝廷,号召全城百姓,倾城出动,将通州官仓里的几百万石粮食运到了北京城,为长期坚守京城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于谦还重新布置了京师周围一些军事要地的防务,以捍卫京师。

  10月初,瓦剌首领也先胁持英宗,以送还上皇之名,大举南下。于谦将22万大军分别列阵在北京九门之外,又传令凡是有盔甲的士兵不出城杀敌一律斩首;临阵脱逃的,一律斩首。于谦自己也顶盔贯甲,亲自在德胜门外迎敌。他还下令将九门全部关闭,以示不打败敌人绝不进城。

  10月11日,于谦首先在彰仪门外击败瓦剌军队。随即,于谦又在德胜门外大败瓦剌,击毙了也先的弟弟孛罗。也先见形势不妙,就急忙胁持着英宗,狼狈撤退。

  于谦得到瓦剌败退的消息,立即派兵跟踪追击,一举歼灭敌人万余名,夺回了1万多被敌人掠去的百姓。瓦剌军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也先的军事进攻接连失败,军队损失惨重,议和的要求也被明朝政府拒绝,双方的贡市贸易也停止了,因此,也先决定无条件送还英宗,和明朝恢复和平的贡市贸易。这标志着明朝抗击瓦剌的战争胜利结束了。于谦在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亡的斗争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勋,成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生活速写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了,一直最嫉恨于谦的石亨和徐有贞拥立英宗复位,景泰帝被废,不久被秘密害死。石亨等政变得逞后,就污蔑于谦、范广等图谋叛逆,将他们全部斩首、抄家。英宗复位的第6天,于谦被杀害了。于谦被害之后,天下百姓痛心疾首,京郊妇孺无不洒泪悲泣,天下人齐声为他呼冤,北京人民曾经编了一首歌谣来纪念他,“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钱(谐音于谦)”。公元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把他的故居改建为“忠节祠”。于谦幼年读书的杭州庆春门私塾,也被命名为“于公读书楼”。

  传世佳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名人年谱
 公元1447年,于谦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
 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明朝,于谦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师。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于谦被杀害。
于谦,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真诚地表达了他高洁的志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榘,而且是“居心叵测” 仕途还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 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获释后发动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2月,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于北京,1459年5月,义子于康将于谦遗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

另外,于谦是个刚烈的人,在王振弄权时,赴京不送礼,一直大骂王振,铁骨铮铮。
他睿智,在英宗被俘后,其弟朱祁镇继位。大臣们在朝汤上打死王振余党马顺,朱祁镇吓得要跑。只有于谦冷静,拦住皇帝,免得锦衣卫乘机杀害朝臣。
他正直,不接受石亨贿赂,得罪他们,才被陷害。

于谦的人物评价

王直: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
兴安: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
朱祁镇:于谦实有功。
朱见深(商辂草制):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着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而自持,为机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朱祐樘: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回銮有期,论功应赏,不幸为权奸所构,乃陨其身,舆议咸冤。
于冕:公历事三朝,服官三十余年,位极人臣...其孤忠峻节更历夷险,先后一日,凡遇休暇,诸子百氏之书,涉猎无遗,为文有奇气,而主于理,诗词清逸流丽,人争诵之...咏诗皆挥笔立就,尤长于奏疏,毎政事旁午,章日数十上,累千万言,不假构思,挥翰如流,人称为天下奇才云。
倪岳:公所至声绩懋异,遗爱不忘...及己巳之变,军旅方兴,中外论事者,纷然议下兵部,公悉裁之以理,可者行之,否则止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时克诘戎兵,登崇智勇卒之,肃清大憝,迎复乘舆,以安社稷,以固边圉,此诚不世之功也,历事三朝,位极人臣...孤忠峻节,夷险弗逾,可谓难矣,平居好学,手不释卷,为文有奇气,诗词清丽...咏诗皆顷刻而就,脍炙人口,尤长于奏疏,至今视以为准,当政务旁午,章日数十上,累千万言,挥笔如流,一切皆中事机,人服公明决,卒推为天下奇才焉。
程敏政:呜呼!自昔权奸将有所不利于忠勋之臣,则必内置腹心,外张羽翼,蛇盘鬼附,相与无间,而后得以逞焉。若汉太尉李固之死梁冀,宋丞相赵汝愚之死韩侂胄,与肃愍公之死石亨,一也。
邵宝:论名臣,于正统、景泰间,刘忠愍敦君臣大义,章恭毅明国家大纪,于肃愍建社稷大功。皆愿为执鞭而不可得者。
李梦阳:予观今人论肃愍公事,未尝不酸鼻流涕焉,盖伤为臣不易云。夫事莫大于君出、虏入、排迁、主战,四者旦夕之势,而存亡之判也。乃今人议则异是...且太子之易,南宫之锢,二者有能为公恕者否耶?公有不如意,辄拊膺忿曰:‘此一腔血竟洒何地!’闻其言,孰非酸鼻流涕者而独咎予也?呜呼!伤乎。伤乎。
徐咸:① 正统己巳、庚午间,也先由宣大犯京师,脱脱不花东寇辽阳,阿乐出西扰陕右,黄萧养及广东邓茂七反福建,叶宗刘反浙江,各拥众数十万,皆奸宦王振之所招致者也。不有节庵司马居中调度,社稷事未可知。 ②祖宗时,中外大臣亦多久任,如蹇忠定在吏部三十余年,夏忠靖在户部二十八年,胡忠安在礼部三十二年,三杨在阁下俱三四十年,黄忠宣镇交趾二十年,周文襄巡抚南圻二十二年,于肃愍巡抚河南、山西一十八年,王忠肃巡抚辽东十余年,在吏部十六年。委任既专,声望益重,此所以得行其志也。
屠隆:于肃愍谦驾驭长才,贞劲大节,生定倾危,死安义命,功存社稷,忠鉴上帝,定神气于劻襄,人乱我整,宁犯难而存国,制群奸于股掌,可发不发,宁危身以安君,完万事于一死,利害有不敢知,付公论于千秋,是非有不必辩,所谓与日月争光,可也,功固高于李纲,事更难于武穆(岳飞),其当世至人耶。
王世贞:少保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诗如河朔少年儿,无论风雅,颇自奕奕快爽。
朱翊钧:惟卿钟灵间气,着望先朝,属多难以驰驱,矢孤忠于极荡,社稷是守,力摧城下之要盟,樽俎不惊,坐镇道傍之流议,肆返皇舆于万里,迄维国祚以再安,赤手扶天,不及介推之禄,丹心炳日,宁甘武穆之寃,此恤典所以洊加而公论犹有未惬爰。
董其昌: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
何乔远:上皇车驾至城下,于谦主论不纳,欲求无诛,岂可得乎?...至其力断群嚣,与王竑之奋击权竖,真英伟丈夫矣。
钱谦益:於乎!己巳之变,乾坤晦冥。公舍一身,以奠九鼎。朝社不改,枝叶重光。佑宪启孝,以逮我皇。承平日久,蠹生孽芽。政出多门,鬼载一车。犹之不远,戎索也。蠢尔佟奴,实讧东鄙。屠城覆师,势如燎原。建国僭号,自逾短垣。天门沉沉,灵琐不开。羽书警急,群言喧う。司农司马,以及卿士。目瞬口张,象物而已。譬彼大厦,风雨漂摇。主伯偃卧,仆夫号啕,虽则号兆,亦不是力。或咀或呶,有党有克。人亦有言,主辱臣死。四郊多垒,大夫之耻。嗟余小子,忧心错迕。如梦方樱如喑欲诉。号伯有戒,助予无朋。哭泣不可,告哀于公。岳坟宰木,宋宫黍禾。湖山故国,公神所过。灵风肃然,素旗欲举。冯余悃诚,告以兆语。谨告。
谷应泰:① 景帝外倚少保,内信兴安,狡寇危城,不动声色。 ② 夫景受国有名,非少帝、昌邑之比,而谦功在社稷,岂产、禄、舞阳之徒乎!观其轸念嫈嫠,抚恩弱息,豆箕瓜蔓之涕,又何淫淫也。始知曹、石所谋不臧,小人贻误人国,刻薄寡恩如是哉!独惜于谦者,百折不回于社稷无君之日,不能出一言于东宫易位之辰。
纪昀等: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蔡东藩:①于少保忠诚报国,未闻于郕王即位,特别抗议,意者其亦因丧君有君,足以夺敌之所恃乎。昔太公置鼎,汉高尝有分我杯羹之语,而太公得以生还,道贵从权,不得以非孝目之。于公之意,毋乃类是。且诛阉党,拒南迁,身先士卒,力捍京师,卒之返危为安,转祸为福,明之不为南宋者,微于公力不及此。其次则即为郭登,于在内,郭在外,也先虽狡,其何能为?所未慊人心者,第郕王一人而已。 ②英宗复辟以后,被杀者不止一于少保,而于少保之因忠被谗,尤为可痛。曹、石专恣以来,被挤者不止一徐有贞,而徐有贞之同党相戕,尤为可戒。于少保君子也,君子不容于小人,小人固可畏矣。徐有贞小人也,小人不容于小人,小人愈可畏,君子愈可悯也。
白寿彝:于谦是明代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曾以《咏石灰》为题的诗,表述自己的志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诗中表述的那样,名垂千古,受人敬仰。
当年明月: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本文标题: 对于于谦(明朝)所做的事有哪些评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59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啥明朝没消灭察合台汗国如何看待部分年轻人背不出十二生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