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习近平总书记把现实与理想的统一、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的结合作为一种创作精神,这就必然地使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法成为一个多样统一的结构整体。它并不限定只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现它,而是要求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多样化,以便于具体生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的美的理想。另一方面,这种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形态和创作精神规范和制约着人们对创作方法的选择,它要求人们依据社会主义时代的审美理想和中国的特殊国情,去选择能够发挥自身艺术个性的艺术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是指导作家从事创作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因处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同而来。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模式来反映生活,浪漫主义则按照作家的理想和愿望来表现生活。作家所依据的创作原则不同,形象构成和情感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既然创作方法是作家从事文艺创作的指导原则,那么,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作家的创作总是与一定的创作方法相联系的。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贯穿古今的两个基本创作方法。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文学的两个基本因素,两结合创作方法正是这个历史经验的总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结合在创作方法上的反映。而且,这些创作方法的出现,都是与一定的文艺思潮相联系,作为某种文艺流派的标志而存在的。创作方法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如浪漫主义是一个总的概念,就强调理想性这一点说是相同的,但由于理想的性质不同,内中有积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之分;现实主义也是一个总的概念,就强调现实性这一点说是相同的,但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又有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分。所以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创作方法,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只有动态把握创作方法,才能切合实际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从一种创作方法上升到作家的思想和情怀这个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还是一种认识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不会因为历史的发展而落伍,而是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精神”要求我们直面现实,而“浪漫主义情怀”则要求我们超越现实,站在时代、历史和世界的高度,观照现实、变革现实,引领现实。
怀着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要求文艺家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文艺家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主潮,才能真正深入而全面地反映时代风貌,为伟大时代留下真实的形象记录。至于那些与时代脱节,或者与时代有隔膜的文艺家,则迟早会被时代所遗弃。
怀着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也要求文艺家深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实践是文艺家灵感激情的源头活水。只有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深入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才能感受和体验到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取得鲜活的创作素材,才能获得前人所不可能有的诗情画意,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艺作品来。
怀着现实主义精神,还要求文艺家须臾不能离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首先心中要有人民,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而是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眼光审视现实、表现生活。一切文艺作品、离开了人民的滋养,那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人民的欣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作家艺术家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从生活、人民中汲取营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现实主义精神根本没有过时,相反它仍有蓬勃的强大的生命力。当然,现实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必须与时偕行,不断完善,永葆生机和活力。
要获得“浪漫主义情怀”,必须具有思想的高度。文艺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归根结底是人类精神的结晶,因此必须具有思想内蕴。这既取决于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也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思想认识。许多情况下,创作主体思想认识的高低、广狭、厚薄,就标志着其“情怀”的状态,并制约著作品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文学艺术家务必要有哲学认识,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类思想的最新进展,并以此来指导观察世界、透析人生。艺术的思想,应当如盐溶于水一样渗透在形象之中,与作者的情绪感受水乳交融,如此才更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要获得“浪漫主义情怀”,必须吸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其中蕴藏着大情怀、大智慧、大境界,在这座宝藏面前,我们这些后人永远都是“小学生”。其实,“小学生”也能成为大圣贤,只要站到前人的肩上,我们就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稳。这里,一定要将先贤们真正的精华、精粹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化进自己的头脑里和心胸中,成就我们自己的智慧和情怀。
要获得“浪漫主义情怀”还要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这里,我们的关注范围绝不可以仅限于西方,对于我们近邻的东方文化,尤其要给予较多的关注。东西方文化确实是人类两大不同的精神系统。在铸造人类灵魂、拓展人类情怀等方面,东方文化有其独到的优势,当然西方文化在思维逻辑、操作能力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也有优长,故需兼顾而不可偏废。
兼具东西方文化精华,兼备传统与当代文化成就,又达到人类思想的新高度,如此“情怀”,该是多么博大、多么深厚、多么高远啊!
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精神是统一的,“现实主义精神”一定要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提升,否则就很容易堕落为庸俗的实利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也要从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否则就成了像浮萍一样的空想幻梦。而有机统一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就是头顶苍天、脚踏大地的博大心灵。志存高远的文艺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追求。#p#分页标题#e#
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家一定要放飞文学想象的翅膀。这种文学想象既立足现实生活,也超越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生活现象即使很精彩很魔幻,也是局部的。作家如果反映这些局部生活,就必须去粗取精、去芜存菁,就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超越局部把握整体。这种典型化的过程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不仅有助于作家超越他们所处的现实生活的局限,而且有助于作家在把握整个历史运动的基础上看到历史发展趋势。可以说,没有想象,作家既不可能把握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也不可能把握整个历史运动。文学既是时代的产儿,也是超越时代的。文学不仅反映现存冲突,而且解决现存冲突。作家解决现存冲突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不仅有助于作家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未来趋势,而且有助于作家在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解决现存冲突。即使最纯粹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饱含革故鼎新的激情。
作家的主观评判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历史评判。只有立足于作家的主观评判与人民群众的历史评判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的想象,才是有生命力的。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