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为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燕国推行改革,使自己实力空前发展,然后重用名将乐毅,乐毅差点把老牌霸主齐国灭国,一举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春...
燕国为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基本上都不提到的燕国,为什么会成为战国七雄,他是怎么崛起的啊
公元前11世纪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奭长子燕侯克代封。公元前7世纪燕国吞并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朝鲜的一部分。
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燕易王称王。前320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在赵武灵王支持下,姬职即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燕国国力大增,占领了中山国北境一带。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朝鲜北部。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国、赵国、韩国、魏国合纵攻破齐国,一度占有齐国大部分的领土(除了莒、即墨两城),燕国达到全盛,
燕国是非常弱小的,为什么还可以入选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其中有七个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然而在大家的印象中,燕国不仅位于北方苦寒之地,领土面积也不大,为什么它能够成为战国七雄呢?
燕国来历挺大
燕国的始祖,是燕召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皇亲国戚。周武王灭商以后,就将燕地赐给了他。不过当时的他并没有前往封地,而是派了他的儿子前往,他自己则是留在了镐京辅佐。
在他辅佐期间,他的权势那是相当的大。我们都知道西周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名叫周公旦,孔子对他是格外的推崇。然而燕召公在当时的地位可并不周公旦小。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周的领土,陕西西边贵燕召公管,陕西东边则归周公旦管。燕召公的地位可见一斑。
另外,在西周刚刚分封之初,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除了前朝后裔,获得的最高爵位基本上就是侯爵,而燕国就是侯爵。反观其他六国,赵、韩、魏三晋之国和齐国就不说了,名不正言不顺。秦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才被封为诸侯,为伯爵,楚国最惨,分封的时候只是最低等的子爵。
虽然在战国时期,礼乐崩坏,但是燕国毕竟是老牌诸侯国,且来历挺大,这也是为何将其纳入战国七雄的原因之一。
燕国实力并不差
战国时候,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无非就是领土、地理位置、粮食产量等等。领土暂且不论,燕国没那条件,我们来说说粮食。
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史记·苏秦列传》
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段对话,那就是苏秦劝谏燕王时说的话。苏秦对燕王说:“燕国南边有富饶的土地,北边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们即使不耕种,也足够养活自己了。”也许这里面苏秦有一些吹嘘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这些情况应该是真实的。也就是说燕国哪怕不像秦国一样富得流油,但是也绝不会穷。
特别是在燕昭王时期还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战国格局的事情,更是为燕国加分不少,那就是乐毅伐齐事件。
此前,燕国经历“子之之乱”,齐王趁机攻占了燕国不少的土地,使得燕国损失惨重。燕昭王即位以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于是,他派了苏秦前去齐国做间谍。
在苏秦的怂恿之下,齐闵王一边放弃帝号,得罪秦国,另一边又积极攻打宋国,失去了三晋之国的支持。最后,燕昭王以乐毅为将,率领五国联军攻占了齐国七十余城,使得齐国几乎灭亡。尽管这一事件,依靠的并不全是燕国的力量,但是光算派苏秦为间谍这件事,燕国就绝对占了大功。
也正是这一事件,使得世人知道燕国并不是好惹的。
结束语
表面上看燕国十分弱小,但是能够入选战国七雄之一,它一定是有点能耐的。
存在感很低的燕国,为何被列入战国七雄之列?
提起燕国你能想到什么,有人不假思索地会想到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一心要复兴的国家,别误会,此燕非彼燕,还有人会想到荆轲刺秦王,除此之外呢?似乎只能摇头说不知。
其实存在感不强的燕国,建国800余年,并不是只留下荆轲刺秦王一事。
那么存在感很低的燕国,为何被列入战国七雄之列?因为现在韩国的首都首尔都曾属于它。
燕国也曾辉煌一时。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把他的弟弟封在了燕地为燕召公,后来通过不断向冀北,辽西等地扩张,灭了蓟国之后,建都蓟城(今北京市)。
燕国在春秋时期,由于远离华夏文明圈,华夏的诸侯也不怎么和它一起玩耍,偏居一隅的燕也享受了几百年的平静生活,等到了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并起,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所处的位置也只是倒数一二位。
但燕国出了一个明君,燕昭王铸黄金台招贤纳士,这时期的燕国可以说是最辉煌的,面对中原诸侯的强势,燕国的主要扩张目标是朝鲜半岛上的东胡。
此时,燕国有一员大将秦开,在秦开的带领下,燕军大破东胡,让东胡退却千余里,而燕国的疆域也向东推进了千余里,一度把朝鲜半岛上的汉城都纳入管辖范围,这个汉城就是现在韩国的首都首尔,韩国国都更改名字,估计也是为了去中化,毕竟汉城可是我们华夏民族赐给它的名字。
纵横大家苏秦从燕国崛起。
战国中期,面对秦国的强势崛起,山东诸侯开始合纵抗秦,燕国虽然离秦国较远,但作为山东诸侯国的一份子,自然免不了要出一份力,既然说到了合纵抗秦,自然要说说苏秦。
苏秦一开始想着为秦国效力,奈何造物弄人,几经不如意之后,却得到了燕王的赏识,并被燕王任命为丞相,合纵抗秦的大旗也在苏秦的手里瑟瑟发响。
苏秦的合纵虽还是没能阻挡住秦国的崛起,但作为燕国的丞相,苏秦自然努力帮燕国刷了一次存在感,其实靠着外交手段,从根本上无法强大国家。
燕易王统治时期,燕国出了一个大阴谋家子之,等到燕易王死后,燕王哙继位,直接上演了战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场闹剧,那就是燕王禅让王位于子之,于是燕国内乱爆发,齐国打着维护和平的名义,差点灭了燕国。
燕国名将乐毅克齐七十余城。
几近灭亡的燕国,在诸侯国的干预下,得以苟活,但对于齐国的恨,那可是从骨子里发出的,经过燕昭王的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弱燕一度实现了仅有的一次中兴。
强大了就要报仇,在苏秦的活动下,韩、赵、魏、燕、秦五国组成了伐齐联盟,此战以乐毅连克七十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而告终,乐毅的战绩一度让其余诸侯国为之侧目。
但是,齐国虽然被打残了,毕竟是百足之虫,面积狭小的燕国,想要吞并辽阔富裕的齐国并不容易,于是乐毅采取怀柔政策,只是不被燕王理解,从而撤了乐毅的兵权,这也是燕国再次有下坡路并且无法在强大的标志。
乐毅一走,燕军随即被齐国的名将田单以即墨城为据点,实现了齐国的复兴之路,燕国被齐国的节节败退,燕国和齐国你来我往的攻伐,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燕国也再次之后又陷入了没有存在感的时期。
燕赵多义士,荆轲刺秦王
时间的车轮碾过战国最后的十年,秦王政统一天下之心已经无人能阻挡,燕国此时的太子燕丹,为了阻挡秦国灭燕的步伐,想到了刺杀计划。
太子丹想当然的以为,只要挟持了秦王政或者杀死他,那么燕国就能继续苟存,于是在公元前227年,让刺客荆轲和秦舞阳携带着献城的地图以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去秦国开展秘密行动。
只是构想虽好,但是实施不利,被吓傻的秦舞阳让秦王产生了警觉,继而导致荆轲刺杀秦王政的失败,刺杀计划失败之后,荆轲身死,秦国借此,大军伐燕,攻破了燕国国都以及消灭了燕军主力,自此退守在辽东半岛的燕国已经能看到自己所剩不多的寿命了。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大将王贲进攻辽东半岛,俘虏了燕王喜,自此建国800余年的燕国,圆满的走完了它的一生。
飞鱼说:
存在感很低的燕国,为何被列入战国七雄之列?因为现在韩国的首都首尔都曾属于它,燕昭王统治时期,燕国的国都一度包括河北,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等局部地区,可以说此时是燕国在战国历史中最巅峰的时期。
存在感不强的燕国,建国800余年,并不是只留下荆轲刺秦王一事,此外苏秦在燕国起家,乐毅带领燕军破齐,秦开退东胡千余里等,都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然还有其它事情,这里暂且不论。
为什么同样为战国七雄,燕国的故事就比较少呢?这是因为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战略目标决定的,当然其余诸侯国也没从心底把燕国当成对手,仅仅在燕昭王统治下强盛一时的燕国,又怎么具备争雄华夏的资本呢?
其他诸侯国如果单从地理上讨论的话,秦国是最占优势的,有着崤山和函谷关为天险屏障,进可攻退可守,自战国开始,秦国几乎都是在山东六国的地盘上作战,这也就保证了秦国本土不受战争的侵扰,一心一意发展经济。
秦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地理优越,可谓是占尽了打胜仗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所有因素,这样的秦国统一华夏也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