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读书》有感:读书的明亮

发布时间: 2018-08-27 01:15: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朱光潜先生是一代美学宗师,学问广博专精,学养根深叶茂。他的《谈读书》,读来让人深得读书之道、之趣、之悟。 《我所欣赏的书评》中,他说:真正的批评的成就永远是对于作品的兴趣和热情的养成。即书评是发自内心和语出天然,不带任何功利。做书评的态度要

读《谈读书》有感:读书的明亮

  朱光潜先生是一代美学宗师,学问广博专精,学养根深叶茂。他的《谈读书》,读来让人深得读书之道、之趣、之悟。

  《我所欣赏的书评》中,他说:“真正的批评的成就永远是对于作品的兴趣和热情的养成。”即书评是发自内心和语出天然,不带任何功利。做书评的态度要公平,公平源自学识、见解。客观是学识和见解的结晶,唯有客观才能写出真正的书评。理想的书评是一种艺术,能引导读者从作品中发现他自己梦想不到的哲学、艺术技巧和许多美丑,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融合。“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好的书评是再造。”好的书评家犹如探险家,让读者看到最高的山峰。这是说书评,说书评的实质,对文艺批评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但此番真知灼见更是道出了读书源自兴趣和热爱的缘由和道理。

  读书无穷无尽,唯好书不厌百回读。“《书经》是最古的政治史料,《易经》是最古的解释自然的企图,《诗经》为中国纯文学之祖,《春秋》为中国编年史之祖……”先生循循善诱。日记和随感录对读书有很大的帮助。《漫谈日记》中,他以《春秋》为例,畅谈其中奥妙:“这种以私人资格写成的编年纪事实在就已经是日记。”“任何史籍都必须采取一个观点。”《春秋》是站在尊周尊鲁的观点上,还有《归田录》《梦溪笔谈》等,像罗马大将凯撒“备忘录”也都类似于日记。日记具有很好的史料价值、传记资料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能较真实地提供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弥补许多正史的不足,是内心生活的自传,也是对于人生、自然与文艺的深切感想。《只言片语妙天下》中谈随感录,如“人人都埋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没有人埋怨自己的判断力不好”这样的随感语录,就很微妙精巧,耐人寻味。通常来说,第一流的随感录的作者具备哲学家与诗人的特质,看得高远,寓情于理。随感录在法国最发达,英、德等国亦盛,像歌德、培根、尼采等,都是以言语妙天下的。这真是大家谈读书,学问宽泛,无所不通,信手拈来的读书之道,神明广大,为读书指点门径,指引方向。

  书牍略谈中,作者谈到书牍的形式,多采取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书”“牍”分类法,书一般指文章,牍是书信。司马迁《报任安书》是很正式很郑重的书信写作,长篇大论,言政讲学,气势贯通。《昭明文选》把“书”“笺”分列,“笺”就是“牍”。书中常见临危不乱之士,信中常有藏锋不露之处,六朝绮丽,唐宋高古,都在书牍中推演,其中的英气勃勃,风度翩翩,立己立人。中国的书牍圣手古今有两人,王右军和苏东坡,他们的胸襟气度影响后世文章。而六朝齐梁的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艺术,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于《与陈伯之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见于《答谢中书书》。它们的语言色彩,如锦如绣,绚丽满目。自然流露的文字,作为书信,却又易见作者平生性格,富有生气。唐古文运动一反六朝风格,向官样文章和寻常文章发展。苏东坡“胸无尘芥,诗文书画都如行云流水,意到笔随,”其风雅本色,笔下一股清气。明朝人最讲究尺牍,“看西山一带堆蓝,天然一幅米家墨气,”是明人典型的笑傲山川纵情风月的文章习气,不流俗又直截了当。这些古文派或文选派的书牍,是日常最普通和最具特点的文章形式,作者以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意蕴,品低品高,说小说大,从一封书信中探得悟得象司马迁那样长江大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章魅力。

  故先生注重和提倡博览群书,反复讲学问根基越宽越好。文学、历史、哲学都如金字塔,要铺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才能造就出尖顶。“我已经整整地做过三十年的学生,这三十年的光阴都是这样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地过去了。”研究文学的,学了英文还学法文再学德文,时代背景又把人拉到历史哲学宗教中,文艺原理又逼你去问津图画音乐美术等。先生又告诫,作文如写字,首先须手法纯正,然后才能于万千功夫后可望达到境界。“化境”是最高境界,“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慰藉”等都能从中表现出来,而这其中少不了极严谨的艺术良心和人品学问功夫。至此,作者谈的是读书做学问的根本。

  学问在忙中做成,读书主要靠挤时间,因此养成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如何去读也很重要,涉猎广泛,古今中外,学问就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诚如苏格拉底之言:“知识即德行。”学问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关乎心灵,让心灵丰盈,充满气象。颜回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读书致学,不改其乐,这是做学问的精神和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做学问的至理。认清方向和门径是学问成功的原因。由此,兴趣和方法是学问的最基本要素。融会贯通,创造活的知识,文章出苦心,“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布局谋篇,材料取舍,思想观点,文气呼应,“伊尹鸣商,周公鸣周”潜藏文章道理。文章最终写得怎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天才在于学习,聪明在于积累。牛顿是天才,却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来自他的读万卷书的苦功夫。功夫不会错用,天道酬勤,处处皆学问,功到自然成,功夫在诗外。学识、见解、胸襟、思想皆源于深厚的学养,所谓风生水起,风起云涌,终得文章天成,狂飙为我从天落。

  千年古树在风雨雷电中造就,伟人人神出自苦难和艰难。朱先生谈读书说到哲学层面,折射出哲学的光芒,把人从蒙昧幽暗处带到清楚明亮处,教人努力不生活在暗处,奔向生活的光明处,人生在读书中成长和获得。“我能感伤也能冷静,能认真也能超脱。能应俗随时,也能潜藏非尘世的丘壑。文艺的珍贵的雨露浸润到我的灵魂至深处,我是一个再造过的人,创造主就是我自己。”《谈读书》开篇平淡,越往后读,越觉味浓意深。众多大家名著纷呈眼底,先生好像是为读者开具好的书单,又像是在做读书索引,读书的真谛娓娓道来,真的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略为美中不足的是,语言有点隔代,与现在文章的那种语言兴味和时代韵味有一点点异,毕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甚至二、三十年代写的,但同时又更见其历经岁月打磨后的精妙、力量和光彩。#p#分页标题#e#

  (作者为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国家税务局 熊瑞芳)

本文标题: 读《谈读书》有感:读书的明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3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幸福炮兵》:给你金山银山,还我一季少年家长,请放开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