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故事一百字左右舜是黄帝的后代,自幼在历山(今址不确)一带以耕田打渔为生,因其勤劳智慧,孝名远播,深受当地人民爱戴。,然而,...
舜的故事一百字左右
舜是黄帝的后代,自幼在历山(今址不确)一带以耕田打渔为生,因其勤劳智慧,孝名远播,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然而,舜的家世却非常不幸。母死父盲,继母又奸诈,异母弟名象,也常欺侮他。一次,盲父令他挖井,并趁他在井下之机和象一起用土把井填上了。他们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就开始高高兴兴地瓜分舜的遗产:象霸占了舜的琴、屋和娇妻(即尧的两个女儿),盲父与继母则抢走了舜的牛羊和粮食。然而,正当象安坐在舜的屋中弹琴时,舜却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了——原来,聪明的舜在挖井时就已在井旁开了一个出口,当盲父和象下毒手时,他便从旁边的出口逃生了。象见舜还活着,吓得面如土色,双手僵在琴弦上,磕磕巴巴地说:“哥——哥,我一直都都都很想念你。”舜明知是假,却仍笑着安慰象,并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
尧帝听说此事后,对他更加钦佩。便让他主管百官,代替自己管理天下。二十八年后尧帝驾崩,三年守孝期满后,舜顺天应人,荣登帝位,国号有虞,故后世也称其为虞舜。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阐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在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舜的家世却非常不幸。母死父盲,继母又奸诈,异母弟名象,也常欺侮他。一次,盲父令他挖井,并趁他在井下之机和象一起用土把井填上了。他们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就开始高高兴兴地瓜分舜的遗产:象霸占了舜的琴、屋和娇妻(即尧的两个女儿),盲父与继母则抢走了舜的牛羊和粮食。然而,正当象安坐在舜的屋中弹琴时,舜却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了——原来,聪明的舜在挖井时就已在井旁开了一个出口,当盲父和象下毒手时,他便从旁边的出口逃生了。象见舜还活着,吓得面如土色,双手僵在琴弦上,磕磕巴巴地说:“哥——哥,我一直都都都很想念你。”舜明知是假,却仍笑着安慰象,并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
尧帝听说此事后,对他更加钦佩。便让他主管百官,代替自己管理天下。二十八年后尧帝驾崩,三年守孝期满后,舜顺天应人,荣登帝位,国号有虞,故后世也称其为虞舜。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阐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在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舜的经历
快!~我的作业!~ 舜
舜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但《史记》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治所在今蒲州镇。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本世纪初,疑古学派认为,尧舜禹的传说出现较晚,而尧舜更晚于禹,故其传说为后人编造,其人纯属子虚乌有。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虽为传说,但自有其历史价值。有的学者特别指出,舜任命“八元”、“八恺”和皋陶等人,各有执掌,反映出部落联盟议事会已经开始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构。说明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舜的传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
舜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但《史记》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治所在今蒲州镇。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本世纪初,疑古学派认为,尧舜禹的传说出现较晚,而尧舜更晚于禹,故其传说为后人编造,其人纯属子虚乌有。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虽为传说,但自有其历史价值。有的学者特别指出,舜任命“八元”、“八恺”和皋陶等人,各有执掌,反映出部落联盟议事会已经开始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构。说明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舜的传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二)[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禹,
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并且以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检测手段,对东南沿海第四纪晚更新世假轮虫海退时,越族在今宁绍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转虫海进时宁绍平原沦为海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禹的传说表达了海进时期移居于会稽山区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为世代所传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着大量禹的传说。如《越绝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会稽。”又云:“涂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吴越春秋》记载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理。”又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等。今绍兴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二)[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禹,
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并且以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检测手段,对东南沿海第四纪晚更新世假轮虫海退时,越族在今宁绍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转虫海进时宁绍平原沦为海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禹的传说表达了海进时期移居于会稽山区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为世代所传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着大量禹的传说。如《越绝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会稽。”又云:“涂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吴越春秋》记载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理。”又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等。今绍兴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但《史记》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治所在今蒲州镇。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本世纪初,疑古学派认为,尧舜禹的传说出现较晚,而尧舜更晚于禹,故其传说为后人编造,其人纯属子虚乌有。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虽为传说,但自有其历史价值。有的学者特别指出,舜任命“八元”、“八恺”和皋陶等人,各有执掌,反映出部落联盟议事会已经开始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构。说明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舜的传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本世纪初,疑古学派认为,尧舜禹的传说出现较晚,而尧舜更晚于禹,故其传说为后人编造,其人纯属子虚乌有。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虽为传说,但自有其历史价值。有的学者特别指出,舜任命“八元”、“八恺”和皋陶等人,各有执掌,反映出部落联盟议事会已经开始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构。说明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舜的传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
舜的故事50字?
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碍…”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碍…”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皇帝说的话读后感23个字
舜帝的故事300字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舜和禹。
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
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
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本文标题: 历史上关于舜帝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14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