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文艺复兴1、时间:14—17世纪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2、核心:人文主义3、主要代表...
九上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99年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04年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四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9、历史作用:1)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3)局限性: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变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人民群众缺乏发基本民主权。
第十五课美国内战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双方政治经济矛盾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5、领导人:林肯
6、战争过程: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7、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历史作用P81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幕府统治障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8年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历史意义:
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学、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人物 国藉 称谓 主要作品 成就及艺术特色
思
想
领
域
伏尔泰
法国 启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反对天主教会思想,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科
学
领
域
牛顿
英国
伟大物理学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物理学家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99年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04年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四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9、历史作用:1)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3)局限性: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变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人民群众缺乏发基本民主权。
第十五课美国内战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双方政治经济矛盾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5、领导人:林肯
6、战争过程: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7、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历史作用P81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幕府统治障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8年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历史意义:
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学、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人物 国藉 称谓 主要作品 成就及艺术特色
思
想
领
域
伏尔泰
法国 启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反对天主教会思想,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科
学
领
域
牛顿
英国
伟大物理学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物理学家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赞同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赞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赞同
0| 评论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赞同
0| 评论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 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 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 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 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99年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04年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四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9、历史作用:1)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3)局限性: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变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人民群众缺乏发基本民主权。
第十五课美国内战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双方政治经济矛盾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5、领导人:林肯
6、战争过程: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7、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历史作用P81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幕府统治障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8年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历史意义:
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学、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人物 国藉 称谓 主要作品 成就及艺术特色
思
想
领
域
伏尔泰
法国 启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反对天主教会思想,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科
学
领
域
牛顿
英国
伟大物理学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物理学家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99年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04年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四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9、历史作用:1)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3)局限性: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变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人民群众缺乏发基本民主权。
第十五课美国内战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双方政治经济矛盾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5、领导人:林肯
6、战争过程: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7、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历史作用P81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幕府统治障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8年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历史意义:
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学、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人物 国藉 称谓 主要作品 成就及艺术特色
思
想
领
域
伏尔泰
法国 启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反对天主教会思想,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科
学
领
域
牛顿
英国
伟大物理学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物理学家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外国文学里的罗马精神是什么?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编辑本段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古希腊文学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 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具体内容见专节) 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 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阿拉克瑞翁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品达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诗风庄重,词藻华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密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 萨福 对后世西方作家有很大影响。拜伦到希腊游历,凭吊萨福。画家也以她为题材进行创作。法国画家阿尔玛的作品《萨福和阿尔凯奥斯》(1881),乐师正在为萨福弹竖琴,激起诗人创作的想象。 《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6 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几乎每则寓言都要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传入我国。我国读者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来说明问题。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来了》等。 3、第三阶段:公元前6——4世纪 奴隶制城邦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文学成就包括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希腊文学在雅典全盛时期达到了高峰,涌现出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具体内容见专节) 文艺理论:在古希腊,文艺理论和美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4、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中叶 奴隶制衰微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代表剧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写作家庭喜剧。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通常划分为3个阶段: 1、 共和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是古代罗马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 要的文学成就是戏剧、散文和诗歌。戏剧直接移植希腊戏剧形式。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2世纪间,罗马出现著名喜剧家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7)和泰伦提乌斯(约前186——前161)。他们的喜剧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同时揉入罗马生活。普劳图斯还吸收罗马民间戏剧的因素,为罗马化喜剧的形成做出贡献。普劳图斯流传后世的作品有2l部,著名的作品有《孪生兄弟》、《一坛黄金》、《吹牛的军人》等。他的喜剧对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家产生过影响。 卢克莱修(约前93——约前50)的哲理长诗《物性论》;卡图卢斯(约前84——前54)的优美抒情诗颇负盛名。 西塞罗(前106——前43)的演说词达到古希腊以来雄辩术的高峰,成为拉丁语散文的典范。 2、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世纪后期至公元1世纪初期)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文学主要是诗歌。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是著名的三大诗人。 维吉尔(前70——前19)的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或译《伊尼德》)。《埃涅阿斯纪》描写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沦陷后率众到意大利建立国家的故事,歌颂罗马国家的历史,颂扬奥古斯都的功绩。《埃涅阿斯纪》学习、模仿荷马史诗,这是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对后来欧洲的史诗产生重要影响。 贺拉斯(前65——前8)是杰出诗人,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他的《歌集》主要是抒情诗。他的文艺论著《诗艺》继承文艺模仿自然的传统观点,强调形式完美,主张遵从古典,提出寓教于乐的创见。奥维德(前43—18)的代表作是《变形记》,它取材于古代神话,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欧洲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题材。 3、帝国时期文学(公元1世纪——公元476年) ,古罗马文学走向衰落的时期。塞内加(约前4—65)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悲剧作家,他的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常常影射现实生活,多以恐怖、流血、鬼魂、巫术场面增强悲剧气氛。他的悲剧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产生很大影响。
荷马史诗
1、形成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又译《奥德修记》),相传为荷马所作。 历代口头传达的特洛伊战争故事为荷马史诗提供了素材,是荷马史诗内容的基本来源。行吟诗人在故事吟唱中形成的程式,如重复出现的诗句、固定的短语和基本主题,为史诗形成提供了可资运用的初步诗歌形式。行吟诗人的传唱程式既有记忆因素,又有即兴创作因素,这些初步形成的诗歌在传唱中是不断变动的,这就为史诗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内容与意义 《伊里亚特》、《奥德赛》都是写特洛伊战争的。《伊里亚特》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战争最后50天的战况,《奥德赛》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从特洛伊得胜回国飘流海上的经历。 荷马史诗反映了社会和人生。可以看出,它描写的是从迈锡尼时代到荷马时代的几百年历史。《伊里亚特》展现丁迈锡尼时代晚期希腊的军事、政治图景。还描写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奥德赛》写的是人对自然力的抗争,歌颂人的智慧,还描写了当时的家庭生活和道德观念。 3、特点 荷马史诗的情节集中,结构巧妙。《伊里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50天中发生的事情,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而展开,其它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愤怒有关,在50天的事情中史诗的叙述有详有略,重点描写的只有10天。《奥得赛》的情节集中描写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经历通过主人公在阿尔西诺斯宫中的讲述来表现。史诗的情节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神话的因素在史诗情节中具有制造或解决冲突、推进情节变化发展的作用。 荷马史诗在叙事方面风格多样。《伊里亚特》描写的是战争生活,风格雄健、悲壮。《奥德赛》描写航海和家庭生活,风格绮丽、温和。《伊里亚特》以第三人称顺叙,《奥德塞》以第三和第一人称交错倒叙。《伊里亚特》抒情成分少,《奥德赛》抒情成分多。 荷马史诗是口述文学,在既定的程式下即席创作。这些程式已具备诗的初步形式,有固定的句法,押韵。荷马史诗的比喻和属性形容词运用独具特色。荷马的比喻中对比喻物描写往往超出它与被比喻物的共性范围。在描述人或物时,史诗经常使用表明人或物特殊性质的形容词或修饰语,如“飞毛腿阿喀琉斯”、“像葡萄一样深色的大海”等。这些艺术手法为后世史诗所模仿。 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化影响很大。在古希腊,荷马史诗是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大部分都是从史诗中猎取题材。后世的文学家如埃斯库罗斯、维吉尔、但丁、弥尔顿、歌德等或从史诗中寻找素材,或从中获取灵感,或模仿史诗的形式。荷马史诗成为欧洲文学中优秀的典范。
古希腊戏剧
1、悲剧 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民间歌舞。史诗和抒情诗促进了悲剧的形成和发展。荷马史诗不仅为悲剧提供素材来源,它的表现形式对于悲剧也有借鉴作用。史诗中采用长短短格六音步诗行写成的大段对话,为悲剧对话提供了典范。悲剧对话的短长格六音步诗行形式是诗人从抒情诗引入悲剧的。悲剧的合唱歌采用抒情诗中合唱琴歌的形式。 悲剧绝大多数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由于作家在处理这些素材时熔铸丁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悲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一系列重大问题。希腊悲剧最主要的冲突是人和命运的冲突。主人公由于某个错误判断导致苦难和厄运。悲剧的基本艺术成分是戏剧成分(包括摹仿表演和人物对话)和合唱队。合唱队最初是悲剧的重要部分,用以表达作者态度,指点剧情,分场分幕 ,后来渐渐与剧情脱离。剧本台词用短长格六音步诗行写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一生创作的悲剧据说有70部之多,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7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复仇神》、《奠酒人》。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国热情。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最著名的作品,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而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因盗火给人间被钉在高加索的峭壁上。他宁愿忍受苦难,坚决不向宙斯屈服。普罗米修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预知宙斯的统治终将被推翻,但拒绝说出这一秘密。最后,普罗米修斯在宙斯的雷电中消失。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为人类生存幸福而献身的勇士形象,他和宙斯的冲突是人类的生存和毁灭两种力量的冲突。在剧中宙斯虽然没有出场,但作为冲突的一方却无处不在,他的忘恩负义、专横残暴,表现出非正义的毁灭力量的肆虐。剧中一方面重视个人意志,一方面表现了命运观念。普罗米修斯认为自己和宙斯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支配,他也曾希望与宙斯和好。悲剧风格崇高,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做 出重要贡献。他首次把演员由1人增加到2人,削减合唱队的作用,使对话成为悲剧主要成分,这就使悲剧能够表现冲突,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在悲剧表演上,埃斯库罗斯首先采用布景、鲜艳的服装等使悲剧艺术趋于完备;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的作品现在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7部。一般把他的7部作品分为3类: A、以底比斯神话为题材的3部:《俄狄浦斯王》,《俄浦斯在科洛诺斯》,《安提戈涅》,描写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和他女儿安提戈涅的故事。 B、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3部:《埃阿斯》,《菲洛克忒提斯》,《埃勒克特拉》,都是特洛伊战争希腊联军中人物的故事。 C、 取材赫拉克勒斯传说的《特拉基斯少女》,描写赫拉克勒斯的妻子黛奥妮拉听信妖言,谋杀丈夫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精神,同时也认为神和命运具有支配一切的威力。他试图调和人和神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合理的人生。因此,他肯定人对命运的抗争,而最终人的行为在神的意志面前依然无能为力。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是人和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是一位被城邦人民称之为救星的君主,是“最伟大的人”,可是命运却注定他要杀父娶母。他不甘心服从命运的安排,企图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结果却是徒劳。命运是一种不合理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的每一个行动产生的都是与他意愿相反的结果。主人公以自己的毁灭,显示人格的崇高和抗争的价值。 《俄狄浦斯王》情节线索单纯,人物行动集中。追查凶手前的一系列往事,都围绕主人公的行动采用回溯式的叙述交代出来。同时回溯也推动着主人公行动的进展,加剧了冲突。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行动中一步步了解事实真相,最后,他和命运的冲突以他的悲剧结局得到解决。《俄狄浦斯王》精湛的结构艺术。堪称古希腊悲剧典范。 索福克勒斯使古希腊悲剧进一步完善,他放弃悲剧三部曲形式,而在一部剧中描写复杂的戏剧冲突。他的悲剧注意整一性和内在联系,情节、结构统一、完整。他在戏剧演出中首先把演员从两人增加到3人。演员的表演成为悲剧中心,把合唱队在剧中作用进一步削减。索福克勒斯按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原则,塑造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对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评价极高,称之为“最完美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前480——前406) 的悲剧流传下来的有《阿尔克提斯》、《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伊菲格涅亚在奥利斯》、《安德洛玛克》等17部。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之一。悲剧写伊阿宋取回金羊毛,娶美狄亚为妻,不久,背叛誓言,另娶国王的女儿。美狄亚求告不成,决心报复,用浸过毒药的新衣毒死国王和新娘,杀死自己为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孩子。美狄亚的报复行为是对不合理现实的反抗。弃妇的恨和母亲的爱构成她心中猛烈的冲突,最后恨的冲动战胜爱的感情,她在颤栗中杀死自己的孩子。美狄亚的形象表达了欧里庇得斯对妇女处境的同情和关注。她的家庭悲剧是当时雅典社会矛盾的反映。 欧里庇得斯的一些悲剧取材于神话传说,描写的却是世俗生活。在他的悲剧中神、英雄和普通人一样。农民、奴隶也在他的剧中出现。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在心理刻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剧中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在他笔下得到真实生动的描写。欧里庇得斯生前不受社会的欢迎,也不受政府欢迎。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近代欧洲的很多作家都对他的作品表现了极大兴趣,从他的作品中吸收有益经验。 2、喜剧 喜剧根据亚理斯多德的说法,起源于下等表演。这是一种祭祀狄奥尼索斯的歌舞为题材,用诙谐、戏谑、揶揄、机智的大众化通俗语言制造笑料的表演形式。雅典时期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题材取自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倾向性和讽刺性。古希腊最早的喜剧诗人是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 一生共写了44部作品,留存下来的只有11部,主要有:《阿卡奈人》、《蛙》、《骑士》、《和平》、《鸟》、《云》、《蜂》。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触及当时的社会问题。他的思想代表了雅典自由农民的意识形态。阿里斯托芬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憎恨战争,憎恨利用民主制煽动战争的政客,也憎恨诡辩学派哲学家。《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早期代表作品,剧中描写雅典农民狄开俄波利斯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他的和谈倡议被雅典公民大会拒绝后,使个人单独和斯巴达人媾和。《阿卡奈人》演出时正值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剧中指出,战争只对政治煽动家和工商奴隶主有利。诗人呼吁希腊各城邦相互友好,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这部喜剧在插科打诨中表现了严肃的主题。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喜剧采用虚构、夸张和怪诞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却是严肃的,现实的。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人物性格类型化。喜剧语言运用的是民间口语,朴实,生动,诙谐,既有粗俗的成分,也有优美的诗句。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受到观众的欢迎、称赞。他被称为“喜剧之父”。
编辑本段中世纪文学
社会状况
中世纪是15世纪人文主义者首次提出的历史概念。它是指欧洲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时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时期之间的历史阶段,大约是5世纪至15世纪,即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迄于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倾覆。 中世纪的历史、文化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在中世纪开始的时候,基督教已经确立了它的地位。中世纪最初的几百年,教会组织得到巨大发展。西罗马帝国衰亡后日耳曼民族的君主们没有能力管理被他们夺到的国家,基督教教会担负起许多社会职责,在蛮族带来的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建立并维持了秩序。教会在未开化的日耳曼民族中传播基督教文化,引导野蛮的民族走向文明。
思想特征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3、艺术特征: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学概况
中世纪的文学是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到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中世纪文学非常丰富,它所取得的成就为文艺复兴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基督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A、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文学是指以基督教教会的文人学 者为创作主体,以宣扬基督教教义为创作目的的文学。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欧洲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很早就产生了基督教文学。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内容是宣传、阐释基督教教义。它的基本倾向是宣扬来世思想,倡导禁欲主义,歌颂基督教美德。后期作品吸收了一些异教或世俗的因素。寓意、梦幻、象征是常用的手法,适于表现基督的崇高,天国的神秘。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基督教文学是传播教义的重要媒介。它所传播的基督教观念渗透在西方文化之中,影响了当时及后世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基督教精神也植根于西方文学之中,从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艾略特,基督教观念充溢于他们的作品。基督教文学的表现形式既影响当时的世俗文学,也为后世西方文学不断借鉴和套用。 B、英雄史诗 中世纪欧洲各国都存在着本民族口头传述的文学,这是各民族文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在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的几个世纪中,各民族口述文学的几种体式日益丰满、完善,形成了记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神奇事迹的长篇叙事诗——英雄史诗。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英雄叙事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熙德》没有神话幻想的成份,也没有极度夸张的情节,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尼伯龙根之歌》取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史诗反映13世纪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C、骑士文学 骑士叙事诗(或称骑士传奇)是骑士文学的主要类型。骑士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描写骑士或为博得贵妇人欢心、或为骑士荣誉、或为保卫基督教而与妖魔、怪兽、魔法师、异教徒进行斗争的故事。骑士之恋和骑士冒险经历相结合形成骑士叙事诗的基本特点。大多数骑士叙事诗情节离奇,格调玄虚,缺乏现实生活基础。这类作品着意表现骑士对英雄气概、个人荣誉、典雅风度和侠义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贵族的生活理想。 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影响。骑士文学中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丰富想象被后世作家,尤其浪漫主义作家所吸收借鉴。骑士叙事作品的故事结构形式、人物描写的手法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D、市民文学 市民文学兴起于12世纪,是市民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市民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揭露教会僧侣的愚蠢、暴虐,歌颂市民的机智、狡黠,具有反对封建、批判教会的色彩,也有一些作品讽刺丁上层市民的贪婪与自私。 《列那狐传奇》产生、形成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共27篇,3万多行。狮王诺勃勒代表最高封建统治者,伊桑格兰狼和勃仑熊代表封建贵族,鸡、兔、鸟代表下层民众,列那狐代表市民阶级。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之间的斗争是故事中的主要情节线索。故事中充满对愚昧无知的封建君主、横暴的贵族以及教会僧侣的讽刺。主人公列那狐机警绝伦,诡计多端,凭着智力和谎言捉弄国王和贵族,同时也欺压山羊、公鸡等弱小的动物。体现了市民阶级的特点。 市民文学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戏剧。最著名的笑剧是法国的《巴特兰律师》。 中世纪文学并不是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片空白,欧洲各民族在民间文学基础上都出现过一些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中世纪文学取得的成就为文艺复兴和欧洲近代文学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中世纪文学的成就,很难想象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文学繁荣。
但丁
1、生平和创作 早期文学创作(流亡以前)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他抒写对贝娅特丽丝爱情的作品。《新生》体现了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创作后期(流亡期间),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愤,代表作《神曲》就是作于这一时期。 2、《神曲》 (1)主题: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2)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神曲》的进步性: 第一,《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第二,但丁在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 第四,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第五,《神曲》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 第六,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化和精神道德情况,在《神曲》中也获得了真切、广泛的描绘。 《神曲》的局限性: 第一,《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第二,《神曲》中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已成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 第三,在《神曲》中,但丁对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的爱情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同情他们,另一方面,他根据中世纪的道德标准,将这对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入了地狱接受惩戒。 第四,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国王痛加鞭斥,另一方面,他又将国王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 (3)艺术成就: ①在描绘不同的境界时,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 ②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③《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 ④《神曲》是用俗语写成的。
编辑本段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
从14世纪起,以但丁为先兆,西欧社会开始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是欧洲历史一个伟大转折时期,它延续到17世纪初,以莎士比亚的巨笔写下标志它终结的光辉一页。 文艺复兴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到来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中世纪文明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是文艺复兴出现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体现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形态。人文主义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推崇理性,把理性置于与宗教信仰并列的地位。
编辑本段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古希腊文学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 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具体内容见专节) 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 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阿拉克瑞翁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品达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诗风庄重,词藻华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密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 萨福 对后世西方作家有很大影响。拜伦到希腊游历,凭吊萨福。画家也以她为题材进行创作。法国画家阿尔玛的作品《萨福和阿尔凯奥斯》(1881),乐师正在为萨福弹竖琴,激起诗人创作的想象。 《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6 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几乎每则寓言都要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传入我国。我国读者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来说明问题。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来了》等。 3、第三阶段:公元前6——4世纪 奴隶制城邦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文学成就包括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希腊文学在雅典全盛时期达到了高峰,涌现出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具体内容见专节) 文艺理论:在古希腊,文艺理论和美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4、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中叶 奴隶制衰微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代表剧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写作家庭喜剧。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通常划分为3个阶段: 1、 共和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是古代罗马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 要的文学成就是戏剧、散文和诗歌。戏剧直接移植希腊戏剧形式。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2世纪间,罗马出现著名喜剧家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7)和泰伦提乌斯(约前186——前161)。他们的喜剧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同时揉入罗马生活。普劳图斯还吸收罗马民间戏剧的因素,为罗马化喜剧的形成做出贡献。普劳图斯流传后世的作品有2l部,著名的作品有《孪生兄弟》、《一坛黄金》、《吹牛的军人》等。他的喜剧对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家产生过影响。 卢克莱修(约前93——约前50)的哲理长诗《物性论》;卡图卢斯(约前84——前54)的优美抒情诗颇负盛名。 西塞罗(前106——前43)的演说词达到古希腊以来雄辩术的高峰,成为拉丁语散文的典范。 2、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世纪后期至公元1世纪初期)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文学主要是诗歌。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是著名的三大诗人。 维吉尔(前70——前19)的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或译《伊尼德》)。《埃涅阿斯纪》描写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沦陷后率众到意大利建立国家的故事,歌颂罗马国家的历史,颂扬奥古斯都的功绩。《埃涅阿斯纪》学习、模仿荷马史诗,这是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对后来欧洲的史诗产生重要影响。 贺拉斯(前65——前8)是杰出诗人,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他的《歌集》主要是抒情诗。他的文艺论著《诗艺》继承文艺模仿自然的传统观点,强调形式完美,主张遵从古典,提出寓教于乐的创见。奥维德(前43—18)的代表作是《变形记》,它取材于古代神话,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欧洲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题材。 3、帝国时期文学(公元1世纪——公元476年) ,古罗马文学走向衰落的时期。塞内加(约前4—65)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悲剧作家,他的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常常影射现实生活,多以恐怖、流血、鬼魂、巫术场面增强悲剧气氛。他的悲剧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产生很大影响。
荷马史诗
1、形成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又译《奥德修记》),相传为荷马所作。 历代口头传达的特洛伊战争故事为荷马史诗提供了素材,是荷马史诗内容的基本来源。行吟诗人在故事吟唱中形成的程式,如重复出现的诗句、固定的短语和基本主题,为史诗形成提供了可资运用的初步诗歌形式。行吟诗人的传唱程式既有记忆因素,又有即兴创作因素,这些初步形成的诗歌在传唱中是不断变动的,这就为史诗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内容与意义 《伊里亚特》、《奥德赛》都是写特洛伊战争的。《伊里亚特》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战争最后50天的战况,《奥德赛》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从特洛伊得胜回国飘流海上的经历。 荷马史诗反映了社会和人生。可以看出,它描写的是从迈锡尼时代到荷马时代的几百年历史。《伊里亚特》展现丁迈锡尼时代晚期希腊的军事、政治图景。还描写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奥德赛》写的是人对自然力的抗争,歌颂人的智慧,还描写了当时的家庭生活和道德观念。 3、特点 荷马史诗的情节集中,结构巧妙。《伊里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50天中发生的事情,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而展开,其它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愤怒有关,在50天的事情中史诗的叙述有详有略,重点描写的只有10天。《奥得赛》的情节集中描写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经历通过主人公在阿尔西诺斯宫中的讲述来表现。史诗的情节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神话的因素在史诗情节中具有制造或解决冲突、推进情节变化发展的作用。 荷马史诗在叙事方面风格多样。《伊里亚特》描写的是战争生活,风格雄健、悲壮。《奥德赛》描写航海和家庭生活,风格绮丽、温和。《伊里亚特》以第三人称顺叙,《奥德塞》以第三和第一人称交错倒叙。《伊里亚特》抒情成分少,《奥德赛》抒情成分多。 荷马史诗是口述文学,在既定的程式下即席创作。这些程式已具备诗的初步形式,有固定的句法,押韵。荷马史诗的比喻和属性形容词运用独具特色。荷马的比喻中对比喻物描写往往超出它与被比喻物的共性范围。在描述人或物时,史诗经常使用表明人或物特殊性质的形容词或修饰语,如“飞毛腿阿喀琉斯”、“像葡萄一样深色的大海”等。这些艺术手法为后世史诗所模仿。 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化影响很大。在古希腊,荷马史诗是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大部分都是从史诗中猎取题材。后世的文学家如埃斯库罗斯、维吉尔、但丁、弥尔顿、歌德等或从史诗中寻找素材,或从中获取灵感,或模仿史诗的形式。荷马史诗成为欧洲文学中优秀的典范。
古希腊戏剧
1、悲剧 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民间歌舞。史诗和抒情诗促进了悲剧的形成和发展。荷马史诗不仅为悲剧提供素材来源,它的表现形式对于悲剧也有借鉴作用。史诗中采用长短短格六音步诗行写成的大段对话,为悲剧对话提供了典范。悲剧对话的短长格六音步诗行形式是诗人从抒情诗引入悲剧的。悲剧的合唱歌采用抒情诗中合唱琴歌的形式。 悲剧绝大多数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由于作家在处理这些素材时熔铸丁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悲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一系列重大问题。希腊悲剧最主要的冲突是人和命运的冲突。主人公由于某个错误判断导致苦难和厄运。悲剧的基本艺术成分是戏剧成分(包括摹仿表演和人物对话)和合唱队。合唱队最初是悲剧的重要部分,用以表达作者态度,指点剧情,分场分幕 ,后来渐渐与剧情脱离。剧本台词用短长格六音步诗行写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一生创作的悲剧据说有70部之多,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7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复仇神》、《奠酒人》。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国热情。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最著名的作品,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而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因盗火给人间被钉在高加索的峭壁上。他宁愿忍受苦难,坚决不向宙斯屈服。普罗米修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预知宙斯的统治终将被推翻,但拒绝说出这一秘密。最后,普罗米修斯在宙斯的雷电中消失。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为人类生存幸福而献身的勇士形象,他和宙斯的冲突是人类的生存和毁灭两种力量的冲突。在剧中宙斯虽然没有出场,但作为冲突的一方却无处不在,他的忘恩负义、专横残暴,表现出非正义的毁灭力量的肆虐。剧中一方面重视个人意志,一方面表现了命运观念。普罗米修斯认为自己和宙斯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支配,他也曾希望与宙斯和好。悲剧风格崇高,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做 出重要贡献。他首次把演员由1人增加到2人,削减合唱队的作用,使对话成为悲剧主要成分,这就使悲剧能够表现冲突,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在悲剧表演上,埃斯库罗斯首先采用布景、鲜艳的服装等使悲剧艺术趋于完备;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的作品现在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7部。一般把他的7部作品分为3类: A、以底比斯神话为题材的3部:《俄狄浦斯王》,《俄浦斯在科洛诺斯》,《安提戈涅》,描写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和他女儿安提戈涅的故事。 B、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3部:《埃阿斯》,《菲洛克忒提斯》,《埃勒克特拉》,都是特洛伊战争希腊联军中人物的故事。 C、 取材赫拉克勒斯传说的《特拉基斯少女》,描写赫拉克勒斯的妻子黛奥妮拉听信妖言,谋杀丈夫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精神,同时也认为神和命运具有支配一切的威力。他试图调和人和神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合理的人生。因此,他肯定人对命运的抗争,而最终人的行为在神的意志面前依然无能为力。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是人和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是一位被城邦人民称之为救星的君主,是“最伟大的人”,可是命运却注定他要杀父娶母。他不甘心服从命运的安排,企图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结果却是徒劳。命运是一种不合理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的每一个行动产生的都是与他意愿相反的结果。主人公以自己的毁灭,显示人格的崇高和抗争的价值。 《俄狄浦斯王》情节线索单纯,人物行动集中。追查凶手前的一系列往事,都围绕主人公的行动采用回溯式的叙述交代出来。同时回溯也推动着主人公行动的进展,加剧了冲突。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行动中一步步了解事实真相,最后,他和命运的冲突以他的悲剧结局得到解决。《俄狄浦斯王》精湛的结构艺术。堪称古希腊悲剧典范。 索福克勒斯使古希腊悲剧进一步完善,他放弃悲剧三部曲形式,而在一部剧中描写复杂的戏剧冲突。他的悲剧注意整一性和内在联系,情节、结构统一、完整。他在戏剧演出中首先把演员从两人增加到3人。演员的表演成为悲剧中心,把合唱队在剧中作用进一步削减。索福克勒斯按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原则,塑造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对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评价极高,称之为“最完美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前480——前406) 的悲剧流传下来的有《阿尔克提斯》、《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伊菲格涅亚在奥利斯》、《安德洛玛克》等17部。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之一。悲剧写伊阿宋取回金羊毛,娶美狄亚为妻,不久,背叛誓言,另娶国王的女儿。美狄亚求告不成,决心报复,用浸过毒药的新衣毒死国王和新娘,杀死自己为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孩子。美狄亚的报复行为是对不合理现实的反抗。弃妇的恨和母亲的爱构成她心中猛烈的冲突,最后恨的冲动战胜爱的感情,她在颤栗中杀死自己的孩子。美狄亚的形象表达了欧里庇得斯对妇女处境的同情和关注。她的家庭悲剧是当时雅典社会矛盾的反映。 欧里庇得斯的一些悲剧取材于神话传说,描写的却是世俗生活。在他的悲剧中神、英雄和普通人一样。农民、奴隶也在他的剧中出现。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在心理刻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剧中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在他笔下得到真实生动的描写。欧里庇得斯生前不受社会的欢迎,也不受政府欢迎。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近代欧洲的很多作家都对他的作品表现了极大兴趣,从他的作品中吸收有益经验。 2、喜剧 喜剧根据亚理斯多德的说法,起源于下等表演。这是一种祭祀狄奥尼索斯的歌舞为题材,用诙谐、戏谑、揶揄、机智的大众化通俗语言制造笑料的表演形式。雅典时期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题材取自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倾向性和讽刺性。古希腊最早的喜剧诗人是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 一生共写了44部作品,留存下来的只有11部,主要有:《阿卡奈人》、《蛙》、《骑士》、《和平》、《鸟》、《云》、《蜂》。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触及当时的社会问题。他的思想代表了雅典自由农民的意识形态。阿里斯托芬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憎恨战争,憎恨利用民主制煽动战争的政客,也憎恨诡辩学派哲学家。《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早期代表作品,剧中描写雅典农民狄开俄波利斯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他的和谈倡议被雅典公民大会拒绝后,使个人单独和斯巴达人媾和。《阿卡奈人》演出时正值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剧中指出,战争只对政治煽动家和工商奴隶主有利。诗人呼吁希腊各城邦相互友好,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这部喜剧在插科打诨中表现了严肃的主题。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喜剧采用虚构、夸张和怪诞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却是严肃的,现实的。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人物性格类型化。喜剧语言运用的是民间口语,朴实,生动,诙谐,既有粗俗的成分,也有优美的诗句。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受到观众的欢迎、称赞。他被称为“喜剧之父”。
编辑本段中世纪文学
社会状况
中世纪是15世纪人文主义者首次提出的历史概念。它是指欧洲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时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时期之间的历史阶段,大约是5世纪至15世纪,即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迄于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倾覆。 中世纪的历史、文化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在中世纪开始的时候,基督教已经确立了它的地位。中世纪最初的几百年,教会组织得到巨大发展。西罗马帝国衰亡后日耳曼民族的君主们没有能力管理被他们夺到的国家,基督教教会担负起许多社会职责,在蛮族带来的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建立并维持了秩序。教会在未开化的日耳曼民族中传播基督教文化,引导野蛮的民族走向文明。
思想特征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3、艺术特征: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学概况
中世纪的文学是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到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中世纪文学非常丰富,它所取得的成就为文艺复兴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基督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A、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文学是指以基督教教会的文人学 者为创作主体,以宣扬基督教教义为创作目的的文学。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欧洲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很早就产生了基督教文学。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内容是宣传、阐释基督教教义。它的基本倾向是宣扬来世思想,倡导禁欲主义,歌颂基督教美德。后期作品吸收了一些异教或世俗的因素。寓意、梦幻、象征是常用的手法,适于表现基督的崇高,天国的神秘。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基督教文学是传播教义的重要媒介。它所传播的基督教观念渗透在西方文化之中,影响了当时及后世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基督教精神也植根于西方文学之中,从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艾略特,基督教观念充溢于他们的作品。基督教文学的表现形式既影响当时的世俗文学,也为后世西方文学不断借鉴和套用。 B、英雄史诗 中世纪欧洲各国都存在着本民族口头传述的文学,这是各民族文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在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的几个世纪中,各民族口述文学的几种体式日益丰满、完善,形成了记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神奇事迹的长篇叙事诗——英雄史诗。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英雄叙事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熙德》没有神话幻想的成份,也没有极度夸张的情节,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尼伯龙根之歌》取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史诗反映13世纪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C、骑士文学 骑士叙事诗(或称骑士传奇)是骑士文学的主要类型。骑士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描写骑士或为博得贵妇人欢心、或为骑士荣誉、或为保卫基督教而与妖魔、怪兽、魔法师、异教徒进行斗争的故事。骑士之恋和骑士冒险经历相结合形成骑士叙事诗的基本特点。大多数骑士叙事诗情节离奇,格调玄虚,缺乏现实生活基础。这类作品着意表现骑士对英雄气概、个人荣誉、典雅风度和侠义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贵族的生活理想。 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影响。骑士文学中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丰富想象被后世作家,尤其浪漫主义作家所吸收借鉴。骑士叙事作品的故事结构形式、人物描写的手法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D、市民文学 市民文学兴起于12世纪,是市民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市民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揭露教会僧侣的愚蠢、暴虐,歌颂市民的机智、狡黠,具有反对封建、批判教会的色彩,也有一些作品讽刺丁上层市民的贪婪与自私。 《列那狐传奇》产生、形成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共27篇,3万多行。狮王诺勃勒代表最高封建统治者,伊桑格兰狼和勃仑熊代表封建贵族,鸡、兔、鸟代表下层民众,列那狐代表市民阶级。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之间的斗争是故事中的主要情节线索。故事中充满对愚昧无知的封建君主、横暴的贵族以及教会僧侣的讽刺。主人公列那狐机警绝伦,诡计多端,凭着智力和谎言捉弄国王和贵族,同时也欺压山羊、公鸡等弱小的动物。体现了市民阶级的特点。 市民文学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戏剧。最著名的笑剧是法国的《巴特兰律师》。 中世纪文学并不是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片空白,欧洲各民族在民间文学基础上都出现过一些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中世纪文学取得的成就为文艺复兴和欧洲近代文学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中世纪文学的成就,很难想象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文学繁荣。
但丁
1、生平和创作 早期文学创作(流亡以前)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他抒写对贝娅特丽丝爱情的作品。《新生》体现了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创作后期(流亡期间),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愤,代表作《神曲》就是作于这一时期。 2、《神曲》 (1)主题: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2)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神曲》的进步性: 第一,《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第二,但丁在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 第四,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第五,《神曲》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 第六,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化和精神道德情况,在《神曲》中也获得了真切、广泛的描绘。 《神曲》的局限性: 第一,《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第二,《神曲》中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已成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 第三,在《神曲》中,但丁对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的爱情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同情他们,另一方面,他根据中世纪的道德标准,将这对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入了地狱接受惩戒。 第四,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国王痛加鞭斥,另一方面,他又将国王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 (3)艺术成就: ①在描绘不同的境界时,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 ②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③《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 ④《神曲》是用俗语写成的。
编辑本段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
从14世纪起,以但丁为先兆,西欧社会开始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是欧洲历史一个伟大转折时期,它延续到17世纪初,以莎士比亚的巨笔写下标志它终结的光辉一页。 文艺复兴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到来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中世纪文明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是文艺复兴出现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体现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形态。人文主义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推崇理性,把理性置于与宗教信仰并列的地位。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这既是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以后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核心。
请你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个“托马斯”。请问这指的三个人是谁呀?
[编辑本段]托马斯·莫尔和《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
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图为摩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乌托邦地图)。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研究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生、发展和推广以及崩溃的过程。第三次飞跃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和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三个阶段无论从时间,空间,国别,理论发展层次上都有明显差别,这种划分大致以成定论。尤其理论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表现最为明显,也最有说服力。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有三个阶段,第一时期是17世纪中叶之前,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德尼·维拉斯等。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第二时期截止到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杰拉德·温斯坦莱,梅叶,摩莱里,马布利,以及弗朗索瓦·诺埃尔·巴贝夫等等。这些思想家大多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和理性论基础上,带有明显的理性思辨和理性论证色彩。第三时期划定在19世纪前半叶之前,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人站在时代高度,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含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历史观,试图证明资本主义将被更完备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就其理论而言,是对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所提出原则的更加彻底的发展。他们是如此浓缩的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理论思潮,以致马克思也提醒人们注意:“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肩膀上的。”
第一次社会主义的飞跃,即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理解,各有不同。人们往往定势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而忽视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脱胎于空想社会主义,而空想社会主义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容纳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思潮,其复杂性、开放性难于表述。
我们党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是多元的,开放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常引入新鲜的血液。我们过去讲“批判的继承”,只侧重批判,忽视继承。或者曾经批判的,现在就不能继承。拿曾经定论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批判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误解,也会使教条主义泛滥,导致马克思主义狭隘化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
--------------------------------------------
乌托邦却总是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由此可见,理想与乌托邦之间有重要的区别。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本原,这就是人类希望与梦想的本能。
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陆》(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现者。随著十九世纪社会主义(它本身即深具乌托邦色彩)的兴起,.乌托邦主义便逐渐变成关於社会主义之实现可能性的辩论。贝拉密以及威尔斯的乌托邦(《现代乌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为正统社会主义辩护的有力著作 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政制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要求和设想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新和谐”公社蓝图 ... 托马斯·莫尔 圣西门
罗伯特·欧文 查尔斯·傅立叶
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它同现代无产阶级先驱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自发反抗相适应,代表了当时无产者群众的利益以及要求。
历史发展和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从作为人类的先进思想出现到最后转向反面,一共经历了300多年。16和17世纪,T.莫尔(1477~1535)和T.康帕内拉(1568~1639)对理想社会制度作了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末的F.-N.巴贝夫(1760~1797)是当时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平等取"即平均分配的代表和领导者。18世纪,摩莱里(约18世纪)和G.B.de马布利(1709~1785)开始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探索。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R.欧文是19世纪初期批判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代表,他们的学说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19世纪30和40年代,当圣西门派已经瓦解、傅立叶派和欧文派又逐渐没落时,在工人群众中出现了以L.A.布朗基(1805~1881)、E.卡贝(1788~1856)、T.德扎米(1803~1850)和W.魏特林(1808~1871)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潮。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对前资本主义的认识 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他们许多人都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圣西门认为,奴隶制度减少了对战俘的杀害,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有利的影响。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制度相比较,中世纪形成的神学和封建体系更大地向前推进了人类文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人。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沦为"工资制度的奴隶"。空想社会主义者都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都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
过渡时期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在过渡时期要解决两大经济任务:①根据合作原则组织生产;②根据劳动公平交换原则组织市场。恩格斯说,欧文的组织生产和组织流通都是"作为向完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过渡的措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卡贝认为,在私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经过一个长达几十年以至一百年的过渡性制度,其任务是:对富人的财产所有制进行和平的社会改造;培养穷人管理共产主义社会的习惯和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公有制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
生产目的 圣西门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满足人们的需要"规定为新社会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欧文把公社的生产目的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作了对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公社生产目的则是直接为了满足公社全体成员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空想社会主义者确信,他们的理想社会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使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由于生产目的是直接满足需要,所以丰裕不会造成危机和贫困。空想社会主义者重视未来社会的生产合理化。圣西门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寻找自己所需的东西,根据他自己的理解,认为国家可能为自己规定唯一合理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管理费生产更多的东西。
分配 对未来社会消费品的分配,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莫尔等人提出了按照需要分配消费品的原则。巴贝夫等人囿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小生产者的思想,把平均分配当作是绝对的平等。圣西门提出了每个人的作用和收入都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思想,他的门徒把这一思想发展成为"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这一原则已含有按劳分配的思想萌芽。傅立叶提出了"按比例分配"即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同他保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思想相一致的。欧文认为,在过渡时期内,消费品应当按照劳动分配,而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制度下应按照需要分配。
交换 关于未来社会的交换,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了不同设想。就社会成员交换自己的活动这个意义而言,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普遍存在交换。就商品交换这个意义而言,他们的方案则有很大的区别。莫尔和傅立叶的方案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在莫尔的乌托邦中,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复存在,由于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也就随之废除,人们都把金银视为贱品。在傅立叶的法朗吉中,还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傅立叶认为,协作制度下的商品交换将十分活跃,商品流通量将比文明制度下成百倍地增长。
消费 在消费问题上,16~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带有不同的禁欲主义色彩,有的甚至公开鼓吹戒绝一切享受的、苦修苦炼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到了19世纪初期,禁欲主义已经失去得以存在的条件,这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禁欲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高度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了富有吸引力的宏伟想象。
城乡结合 从莫尔开始,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在欧文的公社制度下,青少年普遍受到"智、德、体、行"的教育,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对外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理想社会,不是闭关自守的社会,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外联系。在他们的新世界和资本主义旧世界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新世界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为此,居民注意学习外语和有关外国的各种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外国情况,不能让旧世界的旧风尚败坏新世界的新风尚。
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的广泛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化的进程。马克思说:"城市无产阶级在里昂敲起了警钟,而农村无产阶级在英国又燃起了熊熊烈火。海峡此岸在传播欧文主义,海峡彼岸在传播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4页)。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揣测和设想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问题。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及创立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理性被他们看作是先验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支配世界的唯一力量,他们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除了少数例外,他们都否认阶级斗争,否认革命,因而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理解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可能找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他们鼓吹先验的理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宣称通过小型示范就能使"理性"和"人的本性"获得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胜利。
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例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它逐渐失去其革命的意义,失去其原来的阶级基础,蜕变为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
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图为摩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乌托邦地图)。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研究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生、发展和推广以及崩溃的过程。第三次飞跃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和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三个阶段无论从时间,空间,国别,理论发展层次上都有明显差别,这种划分大致以成定论。尤其理论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表现最为明显,也最有说服力。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有三个阶段,第一时期是17世纪中叶之前,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德尼·维拉斯等。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第二时期截止到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杰拉德·温斯坦莱,梅叶,摩莱里,马布利,以及弗朗索瓦·诺埃尔·巴贝夫等等。这些思想家大多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和理性论基础上,带有明显的理性思辨和理性论证色彩。第三时期划定在19世纪前半叶之前,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人站在时代高度,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含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历史观,试图证明资本主义将被更完备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就其理论而言,是对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所提出原则的更加彻底的发展。他们是如此浓缩的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理论思潮,以致马克思也提醒人们注意:“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肩膀上的。”
第一次社会主义的飞跃,即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理解,各有不同。人们往往定势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而忽视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脱胎于空想社会主义,而空想社会主义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容纳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思潮,其复杂性、开放性难于表述。
我们党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是多元的,开放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常引入新鲜的血液。我们过去讲“批判的继承”,只侧重批判,忽视继承。或者曾经批判的,现在就不能继承。拿曾经定论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批判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误解,也会使教条主义泛滥,导致马克思主义狭隘化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
--------------------------------------------
乌托邦却总是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由此可见,理想与乌托邦之间有重要的区别。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本原,这就是人类希望与梦想的本能。
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陆》(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现者。随著十九世纪社会主义(它本身即深具乌托邦色彩)的兴起,.乌托邦主义便逐渐变成关於社会主义之实现可能性的辩论。贝拉密以及威尔斯的乌托邦(《现代乌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为正统社会主义辩护的有力著作 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政制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要求和设想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新和谐”公社蓝图 ... 托马斯·莫尔 圣西门
罗伯特·欧文 查尔斯·傅立叶
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它同现代无产阶级先驱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自发反抗相适应,代表了当时无产者群众的利益以及要求。
历史发展和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从作为人类的先进思想出现到最后转向反面,一共经历了300多年。16和17世纪,T.莫尔(1477~1535)和T.康帕内拉(1568~1639)对理想社会制度作了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末的F.-N.巴贝夫(1760~1797)是当时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平等取"即平均分配的代表和领导者。18世纪,摩莱里(约18世纪)和G.B.de马布利(1709~1785)开始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探索。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R.欧文是19世纪初期批判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代表,他们的学说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19世纪30和40年代,当圣西门派已经瓦解、傅立叶派和欧文派又逐渐没落时,在工人群众中出现了以L.A.布朗基(1805~1881)、E.卡贝(1788~1856)、T.德扎米(1803~1850)和W.魏特林(1808~1871)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潮。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对前资本主义的认识 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他们许多人都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圣西门认为,奴隶制度减少了对战俘的杀害,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有利的影响。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制度相比较,中世纪形成的神学和封建体系更大地向前推进了人类文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人。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沦为"工资制度的奴隶"。空想社会主义者都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都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
过渡时期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在过渡时期要解决两大经济任务:①根据合作原则组织生产;②根据劳动公平交换原则组织市场。恩格斯说,欧文的组织生产和组织流通都是"作为向完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过渡的措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卡贝认为,在私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经过一个长达几十年以至一百年的过渡性制度,其任务是:对富人的财产所有制进行和平的社会改造;培养穷人管理共产主义社会的习惯和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公有制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
生产目的 圣西门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满足人们的需要"规定为新社会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欧文把公社的生产目的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作了对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公社生产目的则是直接为了满足公社全体成员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空想社会主义者确信,他们的理想社会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使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由于生产目的是直接满足需要,所以丰裕不会造成危机和贫困。空想社会主义者重视未来社会的生产合理化。圣西门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寻找自己所需的东西,根据他自己的理解,认为国家可能为自己规定唯一合理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管理费生产更多的东西。
分配 对未来社会消费品的分配,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莫尔等人提出了按照需要分配消费品的原则。巴贝夫等人囿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小生产者的思想,把平均分配当作是绝对的平等。圣西门提出了每个人的作用和收入都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思想,他的门徒把这一思想发展成为"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这一原则已含有按劳分配的思想萌芽。傅立叶提出了"按比例分配"即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同他保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思想相一致的。欧文认为,在过渡时期内,消费品应当按照劳动分配,而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制度下应按照需要分配。
交换 关于未来社会的交换,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了不同设想。就社会成员交换自己的活动这个意义而言,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普遍存在交换。就商品交换这个意义而言,他们的方案则有很大的区别。莫尔和傅立叶的方案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在莫尔的乌托邦中,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复存在,由于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也就随之废除,人们都把金银视为贱品。在傅立叶的法朗吉中,还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傅立叶认为,协作制度下的商品交换将十分活跃,商品流通量将比文明制度下成百倍地增长。
消费 在消费问题上,16~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带有不同的禁欲主义色彩,有的甚至公开鼓吹戒绝一切享受的、苦修苦炼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到了19世纪初期,禁欲主义已经失去得以存在的条件,这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禁欲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高度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了富有吸引力的宏伟想象。
城乡结合 从莫尔开始,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在欧文的公社制度下,青少年普遍受到"智、德、体、行"的教育,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对外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理想社会,不是闭关自守的社会,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外联系。在他们的新世界和资本主义旧世界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新世界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为此,居民注意学习外语和有关外国的各种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外国情况,不能让旧世界的旧风尚败坏新世界的新风尚。
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的广泛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化的进程。马克思说:"城市无产阶级在里昂敲起了警钟,而农村无产阶级在英国又燃起了熊熊烈火。海峡此岸在传播欧文主义,海峡彼岸在传播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4页)。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揣测和设想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问题。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及创立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理性被他们看作是先验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支配世界的唯一力量,他们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除了少数例外,他们都否认阶级斗争,否认革命,因而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理解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可能找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他们鼓吹先验的理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宣称通过小型示范就能使"理性"和"人的本性"获得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胜利。
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例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它逐渐失去其革命的意义,失去其原来的阶级基础,蜕变为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
罗马对人类文明最具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罗马人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成果.罗马人在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代希腊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法律
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便要求他们遵守同样的法律.
罗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赋予公民以许多权利.罗马人的所有法律后来都被收进《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如今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之为基础的.
(二) 公共工程、建筑与艺术
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罗马人需要拥有优良的道路,这样其军队才可迅速地调动布防.这正是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古代最伟大筑路师的原因.在他们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罗马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他们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罗马人是伟大的建筑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凯旋门、长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类的建筑风格.
在罗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罗马圆形剧场.在这个巨型的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们曾经厮杀不已.该剧场可容纳4.5万人观看表演.这个剧场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过去诸多世纪中,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经模仿过罗马人的建筑风格.
(三)基督教
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假如当初罗马人没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将是中东地区一种无足轻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罗马帝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打上了至为深刻的烙印.
(四)语言
一直到中世纪晚期之前,几乎所有欧洲作家都使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而学者们对拉丁语的使用则一直持续到18世纪.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拉丁语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使用的唯一一种语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于全世界.在欧洲,有许多种语言都是从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在英语中,每三个单词中就有一个是来源于拉丁语的.
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维吉尔、Q.贺拉斯、P.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以T.李维、C.塔西佗等人为代表的罗马史学,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
(五)科学
最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他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他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在16世纪之前,人们却一直将之奉为真理.
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仍然是罗马历."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这两个月份的名称则来自罗马两位伟大统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凯撒和奥古斯都·凯撒.
(一)法律
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便要求他们遵守同样的法律.
罗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赋予公民以许多权利.罗马人的所有法律后来都被收进《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如今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之为基础的.
(二) 公共工程、建筑与艺术
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罗马人需要拥有优良的道路,这样其军队才可迅速地调动布防.这正是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古代最伟大筑路师的原因.在他们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罗马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他们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罗马人是伟大的建筑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凯旋门、长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类的建筑风格.
在罗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罗马圆形剧场.在这个巨型的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们曾经厮杀不已.该剧场可容纳4.5万人观看表演.这个剧场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过去诸多世纪中,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经模仿过罗马人的建筑风格.
(三)基督教
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假如当初罗马人没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将是中东地区一种无足轻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罗马帝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打上了至为深刻的烙印.
(四)语言
一直到中世纪晚期之前,几乎所有欧洲作家都使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而学者们对拉丁语的使用则一直持续到18世纪.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拉丁语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使用的唯一一种语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于全世界.在欧洲,有许多种语言都是从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在英语中,每三个单词中就有一个是来源于拉丁语的.
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维吉尔、Q.贺拉斯、P.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以T.李维、C.塔西佗等人为代表的罗马史学,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
(五)科学
最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他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他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在16世纪之前,人们却一直将之奉为真理.
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仍然是罗马历."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这两个月份的名称则来自罗马两位伟大统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凯撒和奥古斯都·凯撒.
自然法道是我国历史上哪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
老子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起源
概况
自然法学说
赫拉克利特
自然法学异源于古希腊哲学 。著名的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便提到自然法与人为法,并认为法是战争的产物,将法归结为永恒的产物。(公元前六世纪)他甚至初步指出自然法与人为法的区别,但没有作进一步的论证。但后来,诡辩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又对此作了阐述,认为法律起源于自然状态,是正义的表现。苏格拉底在此基础上,正式把法律分成两种:一是制定法,一是不成文法。并指出法是市民的行为准则。不成文法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神的立法,而人的立法必须服从神的立法。他的学生柏拉图,尤其是他是徒孙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正式从法学的角度提出和论证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但不系统。
率先把自然法系统化的是古罗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他的名作《法律篇》是系统阐述自然法理论的代表作。他不仅给自然法下了定义,而且把它同理性、正义联系起来,并指出理性与正义均源于自然。他认为,自然法永世长存,万古不变,是绝对正确的;而人定法(制定法)则有两种情况:凡符合自然法原则的人定法是正当的法律,否则就不是法律。西塞罗把自然法理论推向其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而是古希腊思想家、法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一时期的自然法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最后把自然法与神联系在一起;二是没有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尽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在他们对自然法极为重视,而仍然是“空中楼阁”,从而使他们的自然法理论只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
历史
中世纪是整个法学的衰落时期,与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法学成为神学的“附庸”与“婢女”。但神学家们没有忘记自然法这一概念,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毫不掩饰地把自然法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公开提出自然法从属于他们所讲的上帝创造的永恒法,大大降低了自然法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只有永恒法彩色至高无上的法律,它渊源于神的智慧,就是说,只有神才能使法律、正义、理性统一起来。
H.格劳秀斯
17、18世纪是自然法学说最盛行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H.格劳秀斯和 B.B.de斯宾诺莎,英国的T.霍布斯和J.洛克,德国的S.von普芬多夫,法国的J.-J.卢梭。这些思想家为了给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根据,一般都从人性中寻找自然法的来源,或把自然法等同于人的理性(洛克),或看作是人的自爱心和怜悯心相互协调和配合的产物(卢梭)。他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并和社会契约论结合用以解释国家的起源和目的。他们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虽受自然法支配,但有种种不便,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然法规定的自然权利,人们才联合起来,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由此 ,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封建统治违背了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 ,应予推翻,建立新的制度。19世纪初自然法学说衰落,19世纪末重又复兴。德国的R.施塔姆勒,美国的L.L.富勒和J.B.罗尔斯等是19世纪末以来新自然法学说的主要代表。施塔姆勒认为,自然法的内容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而是社会理想,是衡量实在法是否正义的一种广泛标准。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的,因为法律的制定有着外在的道德目的,法律的解释和执行也必须遵循内在的道德原则。他把法律的外在道德称为实体自然法,把法律的内在道德称为程序自然法。罗尔斯认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它是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是衡量社会制度和法律合理与否的根本标准。他尽管没有把正义原则直接称之为自然法,但体现了自然法学说的基本思想。
重要意义
总述意义
自然法学说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贯穿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全过程。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无不涉及自然法问题。
分述意义
或者说,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自然法学说是西方法学中一脉相承经久不衰的理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自然法解释社会政治现象或理想的政治哲学理论。自然法一般指人类所共有的权利或正义体系,它先于国家而存在,是社会得以维系的人类正当行为的原则。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及国家权力应是自然法的体现和实现自然法的保障。因此,认真研究这一理论,对分析、批判和借鉴资产阶级法学具有重大意义。
古典自然法学
古典自然法学派形成于17-18世纪,创始人为格老秀斯(荷兰)、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英国)、孟德斯鸠(法国)、卢梭(法国)、汉弥尔顿(美国)、杰弗逊(美国)等,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继承了历史上自然法学说的某些观点,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并形成了古典自然法学派。格老秀斯宣称:“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正义的标准”;他给自然法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自然法是真正理性的命令,是一切行为善恶的标准。”他心目中的理性、正义与古希腊的自然法学说有所不同,他把理性从天上引到了人间,即他讲的理性是指人类的理性,而不归结于神。更可贵的是,古典自然法学派把正义、理性同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法治联系起来,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他们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基本观点
法律理性论。自然法学说的基本原则,就在于认定除国家制定的实在法(行为法)之外,还存在一种凌驾于实在法之上的“超法律”的自然法。他们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是实在法的基础,是监督实在法的手段。自然法学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把自然法与理性联系在一起,但归宿不同。古希腊把理性归宿于自然,中世纪把理性、正义渊源于神,而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则归结于人类。他们认为人类理性之中就有自然法,因此,凡是有理性的人类都要自然法的支配。
天赋人权论。天赋人权论首先是格老秀斯提出来的,洛克把它加以系统化,潘恩等人在《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把它加以规范化;其主要内容有:
(1)人权是天赋的,与生俱来;
(2)人权的基点是个人;
(3)人权是抽象的,超阶级的;
(4)人权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而财产权是核心。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社会契约论。这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基础,霍布斯、洛克、卢梭都先后系统地论证了这个问题,尽管他们各自讲的理由不同,但结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自然状态下,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并让出一部分权利赋予国家,由国家来保护每个公民的人权。他们的后继者又把社会契约论扩展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主权在民论。这是“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的引伸和发展。按照卢梭的说法,由于人们把一部分权利转让给国家,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他们放弃权利,因此,人民在国家中应该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是属于人民,人民可以更换政府。在此基础上,卢梭提出 了“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的理论,他指出:“人民主权”应包括如下原则:
(1)主权不可转让;
(2)主权不可分割;
(3)主权不可代表;
(4)主权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
法治论。自然法学派主张建立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依法办事,强调权力制约,并把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政治体制。
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评价
古典自然法学派是西方法学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法学流派,特别是 20世纪以来,成为了西方三大派别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曾一度广泛传播: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政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古典自然法学派关于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宪政等理论。既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又对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借鉴作用。
自然法学派的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它所谓的“人类理性”、“天赋人权”都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概况
自然法学说
赫拉克利特
自然法学异源于古希腊哲学 。著名的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便提到自然法与人为法,并认为法是战争的产物,将法归结为永恒的产物。(公元前六世纪)他甚至初步指出自然法与人为法的区别,但没有作进一步的论证。但后来,诡辩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又对此作了阐述,认为法律起源于自然状态,是正义的表现。苏格拉底在此基础上,正式把法律分成两种:一是制定法,一是不成文法。并指出法是市民的行为准则。不成文法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神的立法,而人的立法必须服从神的立法。他的学生柏拉图,尤其是他是徒孙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正式从法学的角度提出和论证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但不系统。
率先把自然法系统化的是古罗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他的名作《法律篇》是系统阐述自然法理论的代表作。他不仅给自然法下了定义,而且把它同理性、正义联系起来,并指出理性与正义均源于自然。他认为,自然法永世长存,万古不变,是绝对正确的;而人定法(制定法)则有两种情况:凡符合自然法原则的人定法是正当的法律,否则就不是法律。西塞罗把自然法理论推向其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而是古希腊思想家、法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一时期的自然法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最后把自然法与神联系在一起;二是没有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尽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在他们对自然法极为重视,而仍然是“空中楼阁”,从而使他们的自然法理论只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
历史
中世纪是整个法学的衰落时期,与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法学成为神学的“附庸”与“婢女”。但神学家们没有忘记自然法这一概念,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毫不掩饰地把自然法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公开提出自然法从属于他们所讲的上帝创造的永恒法,大大降低了自然法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只有永恒法彩色至高无上的法律,它渊源于神的智慧,就是说,只有神才能使法律、正义、理性统一起来。
H.格劳秀斯
17、18世纪是自然法学说最盛行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H.格劳秀斯和 B.B.de斯宾诺莎,英国的T.霍布斯和J.洛克,德国的S.von普芬多夫,法国的J.-J.卢梭。这些思想家为了给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根据,一般都从人性中寻找自然法的来源,或把自然法等同于人的理性(洛克),或看作是人的自爱心和怜悯心相互协调和配合的产物(卢梭)。他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并和社会契约论结合用以解释国家的起源和目的。他们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虽受自然法支配,但有种种不便,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然法规定的自然权利,人们才联合起来,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由此 ,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封建统治违背了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 ,应予推翻,建立新的制度。19世纪初自然法学说衰落,19世纪末重又复兴。德国的R.施塔姆勒,美国的L.L.富勒和J.B.罗尔斯等是19世纪末以来新自然法学说的主要代表。施塔姆勒认为,自然法的内容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而是社会理想,是衡量实在法是否正义的一种广泛标准。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的,因为法律的制定有着外在的道德目的,法律的解释和执行也必须遵循内在的道德原则。他把法律的外在道德称为实体自然法,把法律的内在道德称为程序自然法。罗尔斯认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它是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是衡量社会制度和法律合理与否的根本标准。他尽管没有把正义原则直接称之为自然法,但体现了自然法学说的基本思想。
重要意义
总述意义
自然法学说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贯穿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全过程。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无不涉及自然法问题。
分述意义
或者说,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自然法学说是西方法学中一脉相承经久不衰的理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自然法解释社会政治现象或理想的政治哲学理论。自然法一般指人类所共有的权利或正义体系,它先于国家而存在,是社会得以维系的人类正当行为的原则。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及国家权力应是自然法的体现和实现自然法的保障。因此,认真研究这一理论,对分析、批判和借鉴资产阶级法学具有重大意义。
古典自然法学
古典自然法学派形成于17-18世纪,创始人为格老秀斯(荷兰)、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英国)、孟德斯鸠(法国)、卢梭(法国)、汉弥尔顿(美国)、杰弗逊(美国)等,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继承了历史上自然法学说的某些观点,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并形成了古典自然法学派。格老秀斯宣称:“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正义的标准”;他给自然法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自然法是真正理性的命令,是一切行为善恶的标准。”他心目中的理性、正义与古希腊的自然法学说有所不同,他把理性从天上引到了人间,即他讲的理性是指人类的理性,而不归结于神。更可贵的是,古典自然法学派把正义、理性同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法治联系起来,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他们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基本观点
法律理性论。自然法学说的基本原则,就在于认定除国家制定的实在法(行为法)之外,还存在一种凌驾于实在法之上的“超法律”的自然法。他们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是实在法的基础,是监督实在法的手段。自然法学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把自然法与理性联系在一起,但归宿不同。古希腊把理性归宿于自然,中世纪把理性、正义渊源于神,而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则归结于人类。他们认为人类理性之中就有自然法,因此,凡是有理性的人类都要自然法的支配。
天赋人权论。天赋人权论首先是格老秀斯提出来的,洛克把它加以系统化,潘恩等人在《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把它加以规范化;其主要内容有:
(1)人权是天赋的,与生俱来;
(2)人权的基点是个人;
(3)人权是抽象的,超阶级的;
(4)人权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而财产权是核心。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社会契约论。这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基础,霍布斯、洛克、卢梭都先后系统地论证了这个问题,尽管他们各自讲的理由不同,但结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自然状态下,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并让出一部分权利赋予国家,由国家来保护每个公民的人权。他们的后继者又把社会契约论扩展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主权在民论。这是“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的引伸和发展。按照卢梭的说法,由于人们把一部分权利转让给国家,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他们放弃权利,因此,人民在国家中应该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是属于人民,人民可以更换政府。在此基础上,卢梭提出 了“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的理论,他指出:“人民主权”应包括如下原则:
(1)主权不可转让;
(2)主权不可分割;
(3)主权不可代表;
(4)主权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
法治论。自然法学派主张建立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依法办事,强调权力制约,并把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政治体制。
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评价
古典自然法学派是西方法学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法学流派,特别是 20世纪以来,成为了西方三大派别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曾一度广泛传播: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政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古典自然法学派关于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宪政等理论。既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又对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借鉴作用。
自然法学派的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它所谓的“人类理性”、“天赋人权”都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1)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他也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3)依据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秦始皇开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就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论的.
(4)据所学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故答案为:
(1)儒家;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道家;庄子.
(3)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或嬴政).
(4)百家争鸣.
(2)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3)依据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秦始皇开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就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论的.
(4)据所学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故答案为:
(1)儒家;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道家;庄子.
(3)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或嬴政).
(4)百家争鸣.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吉本的罗马和平是人类历史上最幸福时代的观点 古典时代盛期的公民与18世纪的平民谁生活质量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10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