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来看陆权能否战胜海权不可能世界上70%面积还是海洋拥有海洋之后,你就能低成本地统合资源,而且海上抵抗和扩张成本更低陆权国...
从历史上来看陆权能否战胜海权
世界上70%面积还是海洋
拥有海洋之后,你就能低成本地统合资源,而且海上抵抗和扩张成本更低
陆权国家的维系成本太高,还要应对周边国家的挑战
最后就会被拖垮
中国搞一带一路,大力发展海军,就是为了破解这个历史宿命。
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论”和“陆权论”是怎么回事?
(一)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 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 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 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於劣势。
(二)地形: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於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 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 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 受限於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 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 ,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 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 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四)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 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 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 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五)国民性: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 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 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 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陆权论
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关于陆权论。
1919年,英国战略家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他指出:欧亚大陆是世界的核心,是‘世界岛’,而一切海洋国家,都处于边缘。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正是基于这样的陆权理论,英国、德国和苏联,先后展开对欧亚大陆——特别是其核心地带的争夺。
关于海权论。
与麦金德不同,二战期间,美国战略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依据他的‘三海战略’,提出了‘海权论’。
斯皮克曼指出:地中海是控制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要塞,加勒比海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而中国南海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谁控制了这三个‘海’,谁就将控制世界。
麦金德把欧亚大陆视为中心,把海洋视为边缘,但斯皮克曼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指出:只要以边缘包围中心,便可以瓦解中心。
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是根据这样的战略,包围并瓦解了苏联。
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却转而追随麦金德的陆权战略,再次兴兵西亚和中亚。最终,今天的美国被困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中。
引自:网页链接
海权和陆权,哪个更重要
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属于权利政治的范畴。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来,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二,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三,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
陆权,如发展铁路第一,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国西部深入欧亚大陆,美国连地理条件都不具备,想发展都没门。
第二,速度大大超过海运。
第三,运量大。前段时间的新闻,中国刚试验成功3万吨重型牵引机车。海运最大的集装箱巨轮是航运巨头AP马士基公司的“伊夫林·马士基”,45万吨。火车的运载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理论上来说,只要技术允许,火车的运量是可以无限加大的。而海运受到了港口的限制,世界上能停靠10万吨巨轮的港口屈指可数。
第四,运费便宜。中国目前最大的运力就是火车,远超汽车和飞机。
第五,铁路运输可惠及周边,辐射区域远超水运。
劣势:
海权 地形未经河川严重分割,大到难于防守;马汉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领土幅员应和人口、资源等因素相配合,地广人稀、过度绵长的海岸线及内陆水道众多等,有时反而成为弱点。海运虽然便宜,运载量大,但是限制也是很大的。港口,水道,都是限制因素,船造得太大,无法停靠无法通行,就等于没用。
陆权就是会受到地形的限制
如何理解地缘政治中的陆权,海权,空权
“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麦金德则提出“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被称为“陆权论”的另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塞维尔斯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即“空权论”。1973年,美国地理学家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两区之间夹有南亚、中东和东南亚3个区,其中南亚是潜在的地缘战略区,中东和东南亚被称为破碎带。1982年,科恩对模式提出修改,指出西欧国家、日本、中国已发展为世界大国,印度、巴西、尼日利亚的作用和地位上升,撒哈拉以南到南非地区则转变为第三个破碎带。
地缘政治学是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地缘政治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是,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其影响仍非常深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