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学不是唯一出路,而我们却一定要上学?1、因为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活下去。时代的变化是高速又难以捉摸的,如果你...
为什么上学不是唯一出路,而我们却一定要上学?
1、因为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活下去。时代的变化是高速又难以捉摸的,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当你懒以生存的事业发生改变时,你又能用什么来应对?
我们去学校,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特性,从中学会了人与人的沟通,也培养了自己的个性。
2、当你一个人轻松的靠着视频赚钱时,它所带来的的短期满足感,可能无形中使你错过培养自身性格的最佳时机,也封闭了你与外界真实接触的通道。
只有去上学,去学习,你才会了解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大,这么丰富。只有了解的越多,你对自己的期望和看法才会越真实,越壮大!
3、“坦白的说,许多人读书是被迫的,因为要升学,要文凭,要饭碗。书读得越多,饭碗也就越大,这是中国很长时间来的一个不变的道理,而现在这个理论就更贴切了,基本上只有读书才能立足社会。
4、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真实的热衷于读书,他们在读书中发现了快乐,他们得到了真理,找到了寄托。我以为这源于人内心的一种自私,一种占有欲,他们想要把这些精华吸收掉,成为他们自己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就会在不断的吸收中,变得类似于强大,而在不断的吸收中,他们就可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思想。
5、我以为一个人之所以和别人不一样,就在于他的思想,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那么,现代人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不要怕,成长的路上,可能有的人走的很快,可能有的人起点很高,但是却没有人能跨越成长,获得捷径。
上学虽然不是唯一出路,但我们一定要上学,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上学认字,认字读书,会认字会读书,让自己拥有学习能力,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础。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活动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将用到基础知识和技能。没有这些,我们无法从事一些心仪的工作,也就谈不上什么出路了。
上学后,我们最起码能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为以后选择性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让自己的奋斗路程更顺风些。
二、上学后,我们将得到系统而规范的教育,让我们在言行举止、思维与处事等各方面都更适应社会大熔炉。也就是说,自身各方面的素质都将提高。
三、不上学,自己去闯荡,如果抛却个别幸运者机率来讲,大多数人会走很多弯路,因为他们心中没目标、没方问。如果选择了求学后,无论能不能从校门走过考选,毕业后,心中大约都有了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表现,然后,我们奔着自己的梦想去拼搏,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很多。
总之,虽然上学不是唯一出路,但上学与不上学的人在气质上、思维上、眼界上将不是同一个层次。所以,我们可以不必纠结于考不考得上好大学,但我们必须要选择去上学。
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青少年时期必须要走的路,什么年龄就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人生还是一片空白,他们没有面对这个社会的能力和应对困难的勇气,而家长口头说教已不能满足孩子求知的需求,上学可以通过系统化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体会到更多东西,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说明上学并不一定只是单纯的读书,而更多的是学会怎么做人,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成就最好的自己,提升思想素质,只有不断的学习丰富自我,将来才会不被同龄人看不起,或是不被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淘汰。
首先,我们不能把上学单纯地看作出路,它是我们精进自己的过程,没有这个修行的过程,我们何以提升自己。
其次,上学是一种求知的途径,知识本身是一种力量,它拥有自身的产权能力。俗话说“化知识为力量,化知识为财富”
每个人一生的出路很多,搬砖盖楼也叫出路,只是通过上学系统地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开阔眼界,能够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
在当下,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如果不通过上学来建立知识的大楼,恐怕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你将处于劣势。因而,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出路更不是上学的产物,它们需要互相辉映。
原始人的出路就是狩猎。奴隶社会,很多人的出路可能是当奴隶。封建社会佃农可以租种地主的土地……,这些并不是让你绑赴刑场,走上死路,肯定属于出路的范畴!
现在你读个小学毕业,中学一天都不要读,难道没有出路吗?你可以摆地摊,可以贩蔬菜……,只要勤快,你不会饿死。这不是出路是什么?某些学历不高之人,个体工商户,不也是老板吗?有的还成了富翁,这不是出路吗?出路何其多!出路的生活水平各不相同,任你选择!但选择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岂能轻而易举!
你想要份体面的工作,你想参加管理工作,你想从事科学研究,你想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你不学习行吗?学习的捷径就是读书,读书的捷径就是上学!
当然上学的效果是不同的,专科、本科、二本、一本、985、211、清华、北大、高职……,毕业的学校不同,出路不同。毕业的学校相同,能力不同,才干不同,可能出路不同!你没有太高的学历,也许成功了,但你的道路崎岖吗?坎坷吗?付出的代价不是更大吗?虽然目的相同,但交通工具(学校)不同,也许付出的艰辛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你读一个好的学校,才有可能有好的出路。你不努力,混日子也可能没有好出路。你上了好大学,但不想好好工作,也许会没有出路。但是上大学为你找出路打开了方便之门。上好大学为你有好的出路找到了捷径,所以人需要读书!为了前途,为了未来,小孩子需要上学,为了将来能给好出路带来更多的机会,就得上好学校!
自古有云:“子不教,父之过”。这个“教”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世事的认知,和生而为人所应该基本具备的知识,我们现在的上学更多的是学习自然科学实际上和古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形式发生了改变而已。
古往今来我认为几乎任何一种成功都是知识的成功。不要以为比尔盖茨退学了搞软件就是蔑视传统教育的实例,其一人家是被哈佛录取的,其二人家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而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干什么,所以应试教育只好先慢慢锻炼你的学习能力、抗压力、记忆力等等,为你日后尝试种种可能性做准备,也为你日后遇到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之时,学习时不会太过吃力,也能将不同科目融会贯通,这一点文科不必说,高技术产业更是如此,生物、物理天文等都是需要深厚基础的。
再者说,人生本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有过人成就的人必定已经精通某些方面,或是专业知识,或是人情往来,读书不过是其中一种,也是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种。
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是相对而言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径,利用好,足可以改变人生。
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拼的是分数,这时候无论你掌握多少资源、处于多高的位子、有多好的容貌,分数不会因为这些外部因素而改变。
你的分数直接决定你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院校。决定你将会站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与他人竞争。这就是你日后的起跳板,四两拨千斤。
很多人会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但是就中国现状来看,你觉得除了比分数,你还能比什么?
你掌握的资源不如别人,他们可以找私人教练,可以滑雪攀岩冲浪,你则囿于资源的匮乏,找个靠谱的提琴老师都非常困难,这个时候难道你要和他们去拼资源?
以前总是觉得应试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差太多,但是后来发现,别的方面差的更多。
以前总是觉得只读书不谈兴趣爱好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素质教育反倒会让人格丰满起来。但是后来发现,素质教育才是一剂迷魂汤,在没有资源的前提下,素质教育是开展不起来的。
所以现在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应试教育,即便与人相比稍显不足,但是站在大学的平台上,仍有回旋余地,仍可扳回一局。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只要好好学习,只要分数过关,别人不会在意你的家境、地位、外貌等等,就可以让你和真正与你有巨大差距的人同等交流,在这里你将慢慢发现自身不足,也将感受自身的美好,这个平台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西方圣经经常告诫人们要“赎罪”他们认为人只要出生就是赎罪的开始,我个人理解为“赎罪”意为是向良好的方向前进,是在鞭策人们激励人们懂得感恩,懂得思学,懂得为人们更美好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感
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谢谢!
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上学就没有系统理论学习的渠道,学习,我们才能知道可为,可不为。
人的成就与人的综合素质成正比。综合素质包括学识、见识、胆识及人脉。上学可增加学识,提高见识。积累人脉。有一句成语叫做不学无术,不上学就没有系统理论学习的渠道,靠自己的悟性主动的学习,说实在的可能性有,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还有就是人的本性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波逐流,为什么三字经有昔孟母择邻处就是这个原因。
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站在时代前沿。一个真正有出路的人是要具备两个条件的,一是自身丰富的知识经验,二是有人才赏识。那在他只了解一些的条件下,这个职业中总会有比他经验更多的人才,又怎会有太大的出路。 而对于上学,他不是人生中必经的一条路,但却是快捷的一条路。
上学的路崎岖不平而有坚险,上学的意义很多不只是听老师上课学习书本知识。上学增长知识及扩展视野。将来能成就一番顶天立地的事业。还懂得礼貌及尊敬他人 ,品德兼优的好人材等。只有学习,我们才能知道可为,可不为,要为,收获眼界和格局。你是选择贪图眼前的便宜;甚至违反犯罪;还是成为一个在大是大非有自己判断的人,成为一个中国梦的实践者,还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在学习的路上,你都会找到答案。
一个学校如果出现这3个征兆,将会逐渐走向衰败,你们学校有这些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而送孩子去学校求学是实现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在任何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里受到的关注面不可谓不广,受到的关注度不可谓不深。
具有教育性质的学校,因为其具有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特殊属性,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那么一个学校出现那3个征兆将是逐渐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
1.学校中层基数大,官僚主义作风横行
在某些学校,三五个职工里不是某个部门的主任就是校长。每周都是大会小会不断;各种检查、通报不停;打着促进教学的目的,随意安排各种看似合理实则不科学、不合实际的任务;把老师当成可以一天24小时工作不停的机器,摧残了老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效果。
学校是个传授知识的地方,不是个争名夺利、专权弄权的竞技场。任何有才华的老师和立志成才的学生都特别痛恨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
回观历史上的才子和当今社会天赋异禀而愤然出国的知识分子,无不对所处环境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投机取巧走后门的现象深恶痛绝。天才的培养,需要的是简单、纯洁的学习环境。
2.学校的行政机构臃肿,导致一线上课人员严重缺口
学校设置臃肿的行政监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领导层在学校的权力中心。但它同时也占用了很多的一线教学人员。这些进入学校行政机构的老师,虽然有的也在兼职教学,但也严重的影响了上课质量,更像是搞行政的同时,做兼职似的应付着上个课。
除此之外,大量一线教学老师流入学校行政机构,直接导致了一线教师的人员紧张。出现了有些一线教师严重超负荷工作,有些班级的个别教学科目(有的甚至是主科)长期没老师上课的现象。
学校里臃肿的行政机构也往往会存在功能上交叉重合情况。而这里面的很多机构为了体现出其设置的“合理性”,又会把工作内容放到各种检查和督导一线老师身上。导致很多辛苦教学的一线老师“辛苦干活还受气”。在繁忙的督导检查不但影响了一线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还让老师在疲于应付中耗去了很多教学精力。
3.本末倒置,把老师踩在学校的最底层;工资待遇低,还只谈奉献不给回报
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学校的商业效益和学校老师的服务理念。持这一错误教育观念的人群广泛分布于社会各层和校园的上下,并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生是学校名义上的主人,领导层是学校里实际上的主人。唯独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成了校园的底层,上怕领导,下惹不起学生,甚至连学校看大门、搞卫生的也对一线教学的老师不屑一顾、颐指气使。
很多时候,老师在学校里根本找不到丝毫与为人师表、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相匹配的人格尊严。
说到工资待遇,社会上往往出现很多人的一片反对之声。不明知道真相的人说老师工资高,而那些清楚老师工资低的又说老师有偿补课一个假期挣多少万。
有偿补课确实很挣钱,很多一小时就收费一二百。但是你们怎么就没发现,那些能开辅导班挣大钱又身安无事的都是什么人?你们怎么就没发现,有多少一线老师都在安分守己地忍着清贫不参加有偿补课?
绝大部分老师的待遇情况都是:工资不涨,福利不发。没有第十三个月的工资,没有精神文明奖。寒暑假学生放假后还要在家每天按时上午网课、改作业,统计每天的学生学习情况;接受学校每周视频会议或是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没有冬天的取暖补助和夏天的高温补助;绩效工资低,过节没福利。
有时我想,专家为啥能舍弃自己周六日不上班的时间,不远千里过来给老师们的辛勤培训呢?不就是邀请专家的学校给的报酬高吗?
不过话说回来,假如不给钱还有几个专家那么积极努力的安心去搞学术搞研究呢?假如专家们工资待遇低的跟我们这些一线老师一样这么衣着朴素的掉渣,又有多少人会产生对专家的敬意和崇拜之心呢?
在社会上,动辄买房买车的即使是老师,也基本上都不是身处教学工作的一线老师。进入学校你会发现,大部分老师上班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电车,他们的衣着也比较朴素,有的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还舍不得扔掉,俨然一副穷教书先生的样子。
“未来学校”不是严谨的学术概念
严格讲,“未来学校”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并使用这一概念,“未来学校”就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专有名词。
未来学校的首次提出,应该上溯至杜威的著作《明日之学校》,书中提及的葛雷学校、帕克学校、“村舍学校”、“森林小学校”等进步学校,都代表着杜威眼中的未来学校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探索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形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陆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未来学校探索活动。
讲奉献是一种美德,但要注意,这是对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共同的要求,不单指老师。
但过去,很多人都愿意把讲奉献就往老师身上套。认为老师是春蚕、是蜡烛,就该多奉献、甚至是只奉献。
不过,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被很多人反驳过了——这是对老师的一种道德绑架。舆论上的趋势也渐渐趋于正常,开始逐渐认同,不讲待遇、只讲奉献,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耍流氓。
你说,连社会上都开始为老师拨乱反正了,但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有些学校的领导,自己也是教师出身,可自从翻身当了领导后,却很喜欢这种耍流氓的行为。有空没空、有事没事就和老师们谈理想、讲奉献,而且真真正正是只谈理想、只讲奉献。
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贡救了鲁国人,但拒绝报 酬。孔老夫子怪他,“你错了,像你这个样子,自以为高品德,但以后,再也没人就鲁国人了。
孔老夫子其实是告诉我们:做出贡献、取得报酬,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反而,你做了贡献,不要报酬,对于后面的人来讲,你给他们增加了道德上的约束,你很可耻。
一个学校,光让老师讲奉献,先是有人会奉献的,但是,奉献之后没有回报,你还盯着这个人,让他奉献,这个一开始愿意奉献的人是要被盯死,而其他没有奉献的人将再也不敢奉献的。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喊奉献喊得越响的学校,最后真去奉献的人越少。
一个学校的领导人,难道不明白以上道理?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无非两个原因:
1、这个领导是真傻,还没有领悟其中的道理;2、这个领导没有能力、缺乏其他调动、管理老师的能力,只能空口和你谈奉献。一个学校,到了“奉献至上”的阶段了,说明衰败也就开始了。
不信?你去看看哪个私立学校,不论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个老板只会和老师谈“奉献”的?
02、开很多的会,谈论很小的事情,做很少的决策。一个学校第2个走向衰败的表现是,热衷于开很多的会,动不动就把老师揪到一起研究问题,但却只是宣布一件小事情、或谈论一个小问题。
最后,把时间熬足了、把会议记录做满了,但问题可能都还没解决,任何决策也没下,只能留待下次开会继续研究。
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大会套小会,小会拼大会。老师们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开会,或在准备开会的路上。
其实,学校里百分之八十的会都是可以取消的。
因为现在技术这么发达,要通知事情,短信、微信、QQ、钉钉,再不行可以来一个视频会议,不论哪一项,都比现场开会来得有效。毕竟,让老师们百忙之中来参会、而且是频繁参会,老师们肚子里都是带气的,又怎么会好好去听你的内容呢?反而是这些微信、短信,老师还可以抽空仔细看看、研究研究怎么进一步落实。
毫无疑问,领导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但为什么还热衷于开很多的会呢?
一个王朝的衰败,是从频繁折腾老百姓开始的;一个学校,有了爱胡乱开会的“毛病”,那说明离衰败也就不远了。
03、热衷于摆拍、宣传。一个学校走向衰败的第3个表现是:热衷于摆拍、宣传。
在这样的学校里,事事都是小事,但摆拍、宣传则是大事。
在校领导看来,任何学校活动,活动本身不重要,但是做资料、摆造型、发微信公众号却很重要。
一日造假、不发公众号,如同没干活兮!
一个学校,适当的宣传是有必要的,可以把学校做过的事情推送给家长,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帮助学校树立正面的形象。
而且,经常拉着学生摆拍宣传、弄虚作假,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传递出了不良的信息。
未来的课程将呈现新的趋势:
一是个性,所有学生使用同样学习内容的局面将逐渐瓦解,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造,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二是联结,未来学校的课程将突破校园的限制,联结学生与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生活的联系,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课程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教师,也可能是农民、医生、商人、工程师、运动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任何有专长的人都可以成为教师。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学生既可以选择线上课程,也可以选择线下课程,既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外校的课程;
三是跨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序列化的问题把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备的视角、思维和知识体系。
网上有老师在谈论这样的问题:
一个学校衰败前,有什么样的特征?
老师们各抒己见,我看了下,总结出3个征兆。
讲奉献是一种美德,但要注意,这是对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共同的要求,不单指老师。
但过去,很多人都愿意把讲奉献就往老师身上套。认为老师是春蚕、是蜡烛,就该多奉献、甚至是只奉献。
不过,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被很多人反驳过了——这是对老师的一种道德绑架。舆论上的趋势也渐渐趋于正常,开始逐渐认同,不讲待遇、只讲奉献,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耍流氓。
你说,连社会上都开始为老师拨乱反正了,但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有些学校的领导,自己也是教师出身,可自从翻身当了领导后,却很喜欢这种耍流氓的行为。有空没空、有事没事就和老师们谈理想、讲奉献,而且真真正正是只谈理想、只讲奉献。
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贡救了鲁国人,但拒绝报 酬。孔老夫子怪他,“你错了,像你这个样子,自以为高品德,但以后,再也没人就鲁国人了。
孔老夫子其实是告诉我们:做出贡献、取得报酬,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反而,你做了贡献,不要报酬,对于后面的人来讲,你给他们增加了道德上的约束,你很可耻。
一个学校,光让老师讲奉献,先是有人会奉献的,但是,奉献之后没有回报,你还盯着这个人,让他奉献,这个一开始愿意奉献的人是要被盯死,而其他没有奉献的人将再也不敢奉献的。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喊奉献喊得越响的学校,最后真去奉献的人越少。
一个学校的领导人,难道不明白以上道理?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无非两个原因:
1、这个领导是真傻,还没有领悟其中的道理;2、这个领导没有能力、缺乏其他调动、管理老师的能力,只能空口和你谈奉献。一个学校,到了“奉献至上”的阶段了,说明衰败也就开始了。
不信?你去看看哪个私立学校,不论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个老板只会和老师谈“奉献”的?
一个学校第2个走向衰败的表现是,热衷于开很多的会,动不动就把老师揪到一起研究问题,但却只是宣布一件小事情、或谈论一个小问题。
最后,把时间熬足了、把会议记录做满了,但问题可能都还没解决,任何决策也没下,只能留待下次开会继续研究。
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大会套小会,小会拼大会。老师们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开会,或在准备开会的路上。
其实,学校里百分之八十的会都是可以取消的。
因为现在技术这么发达,要通知事情,短信、微信、QQ、钉钉,再不行可以来一个视频会议,不论哪一项,都比现场开会来得有效。毕竟,让老师们百忙之中来参会、而且是频繁参会,老师们肚子里都是带气的,又怎么会好好去听你的内容呢?反而是这些微信、短信,老师还可以抽空仔细看看、研究研究怎么进一步落实。
毫无疑问,领导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但为什么还热衷于开很多的会呢?
1、这是学校领导不够自信的表现,就怕人家忽视他的存在,漠视他的决策,所以要通过开会增加自己的曝光量、提高自己的权威性;2、热衷于开会的学校,说明学校行政化问题严重,腐败、僵化,人浮于事,官僚之风盛行,真正能干成的事情很少,只能通过小题大做、小问题大处理,来显得自己干了很多的事。一个王朝的衰败,是从频繁折腾老百姓开始的;一个学校,有了爱胡乱开会的“毛病”,那说明离衰败也就不远了。
一个学校走向衰败的第3个表现是:热衷于摆拍、宣传。
在这样的学校里,事事都是小事,但摆拍、宣传则是大事。
在校领导看来,任何学校活动,活动本身不重要,但是做资料、摆造型、发微信公众号却很重要。
一日造假、不发公众号,如同没干活兮!
一个学校,适当的宣传是有必要的,可以把学校做过的事情推送给家长,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帮助学校树立正面的形象。
但是,本与末要搞清楚:
是因为有事情,所以要宣传;是因为做得好,所以要宣传;而不是因为要宣传,所以搞事情;更不是因为宣传得好,就以为学校会很好。连本末问题都搞不灵清的学校,校领导绝难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实事上,很容易搞着搞着,就把学校搞偏了方向。
而且,经常拉着学生摆拍宣传、弄虚作假,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传递出了不良的信息。
老师会认为学校的工作华而不实,以后也就不会重视学校的活动了,任务下来了,大多也是和你敷衍了事;学生则会认为,连学校都弄虚作假,我们又何必求真务实呢?严重的,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看法。一个学校,有了“华而不实”的毛病,你想它好,它也很难。
老师们,以上说到的3个特征,你们所在的学校都有么?
我想,或多或少都沾一点儿,无非程度轻重的问题。
一般而言,越走上坡路的学校,以上3点问题的程度越轻;而越走下坡路的学校,以上3点问题的程度越重。
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看自己的学校的情况。
一个人在衰败之前,身上会出现种种迹象,一个学校在衰败之前也是一样的。真正好的学校会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不会去搞太多的形式主义。好的学校应该以最好的待遇对待老师,而不是对老师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压榨老师。好的学校应该跟老师齐心协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然而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学校也有迹可循,如今有人总结了学校在衰败之前,通常会出现的三种征兆,看看你们在读的学校中了吗?
一个学校在衰败之前会出现哪三种征兆
1. 总是要求老师奉献
自古以来我们都喜欢说老师是无私的,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了学生。的确,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非常热心教学无私奉献的。可是要清楚,老师奉献是出于自己的良知,而不是他们的职业要求。如果一个学校总是要求老师奉献,其实是对老师的一种道德绑架。
很多学校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和老师谈话,“画大饼,谈理想”上,这样的行为不仅浪费了老师的时间,也不益于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好学校应该讲究人文关怀,奖励那些爱岗敬业的老师,一方面这是他们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
总而言之,教师无私奉献的行为是值得嘉奖的,但是不能成为好老师与坏老师的分界线,更不能把让奉献成为老师的义务。
一个老师能够完成课程目标就已经尽到了职责,不可能要求每个老师都奉献自己的私人时间给学生补课。强迫老师奉献只会伤了老师的心,让一个学校失去凝聚力,久而久之,这种学校就会走向衰败!
2. 大大小小会议不断
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可是很多学校却行政化严重,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开会上。学校的管理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就读感受,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应该讲究效果而不是形式。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只有开会才能体现学校对于一个问题的重视,会议的时间越长越能表明学校的决心,会议越多越能表现学校决策的正规化。
但是这样的行为却浪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而最终从效果来看,大大小小的会议得出的方案并不理想,真正落实的问题少之又少。所以这也是一所学校衰败的原因之一。
学校的决策应该问题导向,并且要讲究效率,不能大量占用老师的时间,一些不需要集中讨论的问题不必举行会议。在学校的行政管理上要尽量简化各种程序,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结果。
3. 沉迷形式主义宣传
现在的媒体非常发达,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学校有了好的形象更容易招生,因此很多学校都喜欢宣传自己。
学校有了好的事情当然是值得宣传的,可是有很多学校沉迷于宣传,大事小事都要宣传,甚至有些属于虚假宣传。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是教学质量,但是很多学校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二位,把学校形象放在第一位,这属于本末倒置。
为了宣传学校的形象,天天拉着学生摆拍,这样除了耽误学生的宝贵时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整体成绩以及就读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评价。沉迷形式主义的学校没有搞清楚学校真正的主人是谁,让学生为领导的面子服务,这样的学校最终必然走向衰败。
一个学校的衰败其实在这些方面早有预兆,学校对待老师的方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管理方式影响着学校的运行,过度宣传会消耗学生太多的精力,这些方面对学校事务的正常运行都十分致命。
各位网友,学校走向衰败的三个征兆你的学校存在吗?你认为还有哪些征兆预示着学校的衰败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为什么我们要去学校学习知识呢?难道知识就是一切么???
而学校,在某些方面来说,其实是一个提升吸收知识效率并且区分知识范围的地方。在现今社会上,通常都是效率至上,利益优先,所以及时有效的培育专业型人才是生产生活所需。
很多数学知识一辈子都不会用,为何我们还要学习呢?
我相信很多学生包括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自己在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遇不到为什么还要学习,尤其是数学知识,很多数学知识这一辈子都不会用,为什么还要学习呢?首先数学知识并不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比如你算账你加减乘除都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你如果没学,你在现实生活中你根本不会算账。其次,学数学并不是为了让你在生活中用到,而是培养你一种数学能力,让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用数学能力去解决。其次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你要想往后继续学习高深的知识,数学是必须要学习的。
虽然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在社会上用不到,为什么还要学,但并不是这样的,学校里培养你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完全只是知识。就拿数学来说,你以为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在社会上用不到吗?并不是这样的,你现在出门买东西算账,你计算的能力哪里来的?就是学校学的呀,学校学的加减乘除,就奠定了你以后会计算,你不会计算你和来去菜场买菜呢?
你怎么算钱你都不懂。其次,在学校里学习数学,并不是说为了让你在社会中能用到数学知识,他是培养你一种数学能力,让你在社会中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能够用数学能力去解决,比如数学会培养你几何空间能力,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东西,你不知道怎么解决,你很可能脑子里就已经构建了一个图形去解决它,这就是数学能力。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以后打好基础以后,很多高深的知识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你要是数学不好,想要学习这些高深知识几乎不可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