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行篡立之事的奸雄多了去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曹操是个忠臣没篡

发布时间: 2022-07-16 01:00: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曹操是怎样从治世之能臣,变成乱世之奸雄的呢?一、治世之能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许邵给曹操的评语。而引荐许邵给曹操的人,则是...

历史上行篡立之事的奸雄多了去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曹操是个忠臣没篡

曹操是怎样从治世之能臣,变成乱世之奸雄的呢?

一、治世之能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许邵给曹操的评语。

而引荐许邵给曹操的人,则是桥玄。据《三国志·武帝纪》,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在这句话的后面,裴松之注引《世语》,桥玄对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指的人就是许邵(字子将)。然后,曹操找到了许邵,问他:“我何如人?”许邵不回答。曹操再次问,许邵才说出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邵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以品评人物见称。他那句话的意思是说,曹操如果处于治世,就会成为治理天下的能臣;反之,如果处在乱世,就会成为扰乱天下的奸雄。再据《世语》,曹操听到许邵的评语后,大声笑了起来,可见他是很认可那句话的。

事实上,曹操原本是想做能臣的,他早年之时也一直是这样努力的。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他五十六岁之时,写了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在文中他表达了自己早年的志向和目标。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摘自《让县自明本志令》)

只不过后来,随着时局的变化,曹操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志向,最终变成了“乱世之奸雄”。这一点,从曹操早年的为官经历,就可见一斑。

①担任洛阳北部尉,不畏豪强,杀一儆百

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时年二十岁。孝,是孝子,廉,是廉士。在汉代,如果一个人被举为孝廉,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郎在这里,是侍卫的意思。一个人被选到了朝廷去做郎,也就是担任天子的侍卫。这样一来,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就能去担任别的官职。不过到了后来,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在这个时候,担任郎官,并不一定要在天子身边担任侍卫,而只是说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曹操的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他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所以,曹操靠着家里的关系,担任郎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相当于京城的副县级公安局长。这个职位是相当不好当了,因为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麻烦却很多,一旦处理问题不当,就会得罪京城的那些权势大臣和王公贵族。曹操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走马上任,立即将宫署衙门修缮一新,然后造五色大棒,在每个衙门前个挂十支,下令:“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几个月后,果然来了一个找死的,灵帝宠幸的蹇硕的叔叔,仗着自己侄子的权势,公然违反曹操的禁令,在夜间行走。曹操说一不二,直接棒杀之。这样一来杀一儆百,“京师敛迹,莫敢反者”。

曹操这一做法,彻底弄得朝廷那些人晕头转向,那些人不知道初来乍到一小伙子,居然敢杀死蹇硕的叔叔。可是无论如何,曹操的行为是正义的,也是合法的。因此,权贵们拿曹操也没办法,只得明升暗降,将他打发到顿丘当县令。用《曹瞒传》的话说,是“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②担任顿丘令,敢于谏言,无怨无悔

曹操在担任顿丘令期间,应该说是表现不俗,据《三国志·曹植传》,曹操出征前,曾对曹植回忆过这段经历:“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不过没多久,曹操就因受到妹夫的牵连而被罢官。之后,又再次被征拜议郎。所谓“议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的意思。曹操心想,调研员就调研员吧,只要能为朝廷做事,执政为公,勤政为民,就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然而结果怎么呢?曹操几次三番向朝廷上书,针砭时弊,指出奸臣当道,国将不国,却每次都石沉大海毫无消息。他打压豪强,依法执政,肃清吏治,却如蚍蜉撼大树。朝廷不听他的谏言,每次都以“能明古学”,让他去当有职无权的议郎。

从曹操这段为官生涯可以看出,曹操年轻的时候,是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的,他也一直在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忠臣。可是时局不允许,要想做“治世之能臣”,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得要是治世,如果是兵荒马乱、战乱纷飞的年代,只能像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次,还得要有政局,如果是“你放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只能装疯卖傻,一旦入错了局,走错了道,恐怕连性命都堪忧。最后,还得要有明君。如果当今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不听劝谏之人,就算再有能力,也只能空怀一腔报国情,郁郁而终。

汉桓帝剧照

而曹操刚出道的时候,正是东汉末年,虽然还算不上是乱世,但是时局非常黑暗。曹操是在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的,入朝为官是在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整个大汉王朝四百余年,以桓灵时期最为昏暗和混乱。可以这样说,“桓灵之时”早就成了奸臣当道、政治腐朽的代名词。比如灵帝时期,官职是明码标价的,只要有钱,想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据说就是花一亿钱买的。

曹操所处的时代,就是豺狼当道奸臣横出。曹操在担任地方官的时候,那真是雷厉风行、令行禁止,那些贪官污吏,一听到曹操要来,“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结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然而,结果怎么样呢?那些利益受损的人,频繁地将弹劾曹操的奏章送到御前,曹操很快又被调任。曹操已经彻底失望了,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不久,朝廷又征拜曹操为东郡太守。这一次曹操称病不就,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董卓剧照

曹操再次出道时,时局已十分动荡。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十四岁的刘辩即位,是为少帝。以何进为首的士人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结果,何进为了诛杀宦官集团,听从了袁绍的建议,召来了董卓。董卓凶残暴虐,狼子野心,他带兵进了京城,就把持了朝政,淫乱后宫,无恶不作。后来,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总而言之,董卓入京之后,大汉王朝就名存实亡了。此后,社会动荡不安,各个地方官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开始了漫长的诸侯兼并的历史进程。

显然,曹操已经做不了“治世之能臣”,他必须要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在乱世,有三种道路摆在曹操面前。第一,做个乱世之英雄;第二,做个乱世之枭雄;第三,做个乱世之奸雄。曹操的选择,是做“乱世之英雄”。

二、乱世之英雄

事实上,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年间,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之英雄”。董卓把持朝政后,上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一起谋划大事。曹操或许是预料到了董卓难成大事,于是“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曹操一路狂奔不止,跑到了中牟县,被亭长怀疑。曹操一口断言自己不是曹操,最后还是被中某县的功曹给认了出来。但是中牟县县令认为,当今是乱世,正需要英雄豪杰,于是将曹操给放了。 曹操跑到了陈留,在这里他得到了卫兹的援助,开始招兵买马,一共招募了五千余人。这就是曹操成为“乱世之英雄”做的第一件事,即首倡义兵。

紧接着十八路联军成立,他们共同推选袁绍为盟主,曹操则担任奋武将军。这个称号,是袁绍临时封给他的。

《三国志·武帝纪》:“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曹操虽然只是暂时代理奋武将军,严格来说都算不得联盟军一员,不过他想这一次终于能诛杀国贼,兴复汉室了。

然而,曹操再一次失望了。

首先,联盟军盟主袁绍是个昏庸无能之人,董卓之乱就是他惹的祸。汉灵帝驾崩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进行了一番厮杀。最开始是何进诛杀了宦官头目之一的蹇硕,接管了上军(相当于帝国的近卫军)。袁绍就劝何进将宦官诛杀殆尽,斩草除根。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却不愿意了,因为她当年毒死了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差点被汉灵帝废掉,幸亏宦官求情才躲过一劫。袁绍于是又给何进出主意,召外将前来威逼何太后。

不得不说,袁绍出了个馊主意,”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谁都懂,更何况还是董卓这样的凶神、恶神?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袁绍说,要想对付宦官,只需斩杀宦官头目即可,这是一个狱卒就能办得到的事,何必召外将前来呢?袁绍不听,结果事情败露,董卓还没进京,何进被杀,京都大乱。

袁绍作为盟主如此不堪,其他人就更不怎么样了。比如冀州牧韩馥,兵精粮足。袁绍担任渤海太守的时候,韩馥怕他夺取冀州,遣将监视他,弄得袁绍动弹不得。后来,东郡太守桥瑁为了对付董卓,向韩馥求救。韩馥收到求救信后,问手下,我现在是应该帮助袁绍,还是应该帮助董卓?刘子惠当即给袁绍泼了一盆冷水,现在举兵为国,说什么为袁、为董!这一句话说得韩馥面红耳赤。不过刘子惠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给的建议是观望,先看看别人的行动,然后再做打算。再比如豫州刺史孔伷,是个夸夸其谈之人。其他人的,也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量。

只有曹操不是这样,他想的是赶快除贼兴汉。曹操对联盟军说:“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曹操指出,现在是诛灭董卓的最好时机,机不再失,失不再来。为什么呢?因为过去,董卓是“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然残暴肆虐,却占据天险,现在不同了,他“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所以现在就是灭亡董卓最好的时机,可一战定天下。结果,除了张邈派兵给曹操外,诸侯们都不回应。曹操决定单独行动,等走到了荥阳,突然遭到了徐荣的埋伏。曹操为流矢所中,连骑的马也受了伤。幸亏曹洪将自己的马让给他,曹操这才得以逃脱。

曹操一路逃到了酸枣,却发现诸侯十余万军队,整天都在置酒高会,丝毫没有攻打董卓的意思。曹操大声责骂他们,悲愤地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骂完诸侯后,曹操打算自己干。

那么,曹操又做了哪些事呢?

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到建安公元(公元196年),曹操主要做了三件事,即攻占地盘、招兵买马、实行屯兵。东汉末年,黄巾军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旗号,开始反抗大汉王朝的统治,这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不过在曹操看来,他们都是一些乱臣贼子,很有必要将他们歼灭。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百万黄巾军进攻兖州,兖州牧刺史刘岱不听鲍信劝阻,毅然决然要去迎战他们,结果被杀。后来,鲍信就和陈宫迎奉了曹操,曹操暂时代理了兖州牧。随后,曹操大败黄巾军,接受降卒三十万,男女一百万。曹操挑选其中最有战斗力的编为队伍,号称“青州兵”。

曹操代理兖州牧,就有了根据地,收编了青州兵,就有了作战队。这样一来,曹操逐渐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不过与此同时,曹操也面对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么养活那群人?于是,曹操在建安元年,听从了谋臣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这不仅解决了兵源的问题,还解决了持续已久的流民问题。这足以说明曹操深谋远虑,是一个乱世之英雄,治国理政的高手。

三、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是怎么从“乱世之英雄”,最终变成“乱世之奸雄”的呢?

一般人认为,权力的欲望,让曹操欲罢不能:从“奉天子”到“挟天子”。

曹操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在于他从“奉天子以令不臣”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首先,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曹操本人,还是他的谋臣,是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至于这话,是别人替他说的。诸葛亮说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则说过“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袁绍则说过“曹操挟天子以令我”。对手的话,是靠不住的。曹操方面的说法,一直都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给曹操的建议。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毛玠传》)

毛玠在分析了天下大势后,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首先要得人心,而得人心就需要“奉天子”,这才会有正义的旗帜,才能师出有名,无往而不胜。后来,曹操经过几番波折,总算成功将汉献帝迁往许昌。贾诩在劝张绣投降曹操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是沮授给袁绍的建议(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御之)。

那么,“挟天子以令不臣”和“奉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区别呢?

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挟”和“奉”。挟,就是挟持、掌控;奉,是迎奉、迎接。前者是将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充满敌意,后者则是将天子留在自己身边,带有善意,两者岂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来,也有了个问题:曹操迎奉天子在许昌,究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还是为了实现他个人的野心呢?

我的回答是:曹操一开始确实是想匡复汉室,维护国家的统一,不过后来权力欲望充斥心中,让他无法自拔,就想实现他个人的野心了。

曹操一开始“奉天子”时,肯定没有想篡汉自立。否则,荀彧就不会追随他的。原因很简单,荀彧是汉室忠臣,他的毕生理想就是要匡复汉室,还于旧都。可以想象,如果曹操一开始就想篡汉自立,荀彧怎么可能跟他“同流合污”呢?

应该说,曹操是坚决要维护国家统一的,并为此而奋斗终身。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曾经和韩馥谋划要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袁绍为此还征求过曹操的建议,没想到曹操却说,董卓的罪行,暴于四海。现在幼主弱小,不想着匡扶社稷,却要立一新皇帝,天下怎么可能安定呢?最后,曹操悲愤地说:“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当然了,要说曹操一点野心都没有,也不大可能。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一个叫王立的人,曾多次在别人面前说,汉朝国运已去,取代汉的必定是魏。能安定天下的人,只能是曹氏。曹操听到后,让人给王立带话,说知道他忠于朝廷,不过那样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王立的话很迎合曹操的心理,曹操听后甚是舒畅。

但是不管怎么说,曹操最终都将“奉天子”变成了“挟天子”,他将天子迁都许昌后,越来越猖狂,越来越放肆了,把天子当了棋子,任意摆布。汉献帝无法忍受,下密诏让董承诛杀曹贼,结果“事泄,承等皆伏诛”。

有个事例更能说明这点,即“荀彧之死”。用史书上的话说,荀彧是“以忧薨”。那么,荀彧为什么会忧愤致死呢?原因就在于,曹操后期已经从“忠臣”彻底变成了“奸贼”,而这一点是荀彧不能忍受的。两人彻底闹翻的时间,则是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当时董卓劝曹操进封魏国公,加九锡,并秘密地征求荀彧的建议。荀彧回答:“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从荀彧的话不仅可以看出,曹操一开始是“忠臣”,一心想着匡复汉室,而荀彧追随曹操,也正是看重了他这一点;不过后来曹操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欲望逐渐大了起来,就变成了“奸臣”了。

而曹操则要继续实现他的野心,所以他一听到荀彧的话后,愤愤不平(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但是他则很清楚,要想实现个人的野心,对外必须装作“奉天子”的样子,这是策略,是战略,对内则可以对天子发号施令。什么时候“奉天子”,什么时候“挟天子”,曹操做起来是游刃有余,毫不费力。为了让大家对曹操的野心,有个直观明了的了解,下面我特地列出了曹操“奉天子”后的履历表。

建安元年(196年)九月,被封为大将军(不久让给了袁绍,被封为司空),武平侯,行车骑将军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罢三公,置丞相,自任之。

建安十七年(212年),“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被封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被封为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这时候,曹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了。

从曹操这一履历变化,明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野心逐渐大了出来。

结语

在东汉末年,随着时局的变化,曹操的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他一开始是想做个“治世之能臣”,不过做不成。尽管如此,伤心绝望的曹操,在董卓之乱诸侯联军时,还是想报效朝廷,做个“乱世之英雄”。不过又不能够,最后才逐渐变成了“乱世之奸雄”。

为什么世人都会觉得曹操是奸贼?

1、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像曹操这种严重威胁到其统治的地位的权臣是要严格防范和打击的。所以正史是绝对把曹操订为奸贼的。
2、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以儒家为晋身之道,儒家的三纲五常排第一的就是君为臣纲,你说曹操离此有多远,所以受到后世知识分子的批判。知识分子掌握了当时社会的话语权,所以野史也不为他说好。
其实比曹操更惨的是王莽,简直就是谋朝纂位的典型。如果王莽新政成功,谁还会说他纂汉自立呢。
  首先,过去的封建文化专制十分严重,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又怎么会宣扬反叛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呢?相比之下,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可正统多了。所以啦,大家都在批判曹操,三人成虎,历史印象就这么遗留下来了。
  再加上后人对曹操的评价多半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而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是明末清初,人民反清情绪较为强烈。为了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三国演义》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罗贯中)的主要倾向,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
  加上历史上,曹操也时不时就会屠城,以及他多疑的性格(干掉神医华佗)等,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世人都会觉得。。。。。。

  其实,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并不都是坏的。
  史书评论  
  “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陈寿)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曹操给丑化了,还有就是曹操的出身不好,再有就是统治者的观念问题。
有点片面,有人还说他是奸雄,曾经不是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吗,现代史上为曹操平反的是大文豪郭沫若,他写的《蔡文姬》你可以看看。
历史上政府都是宣扬的服从统治观念 曹操作为反抗汉朝政府的人当然被丑化 封建统治的影响

你认为曹操在世时没有篡位,是尚存忠义还是大伪似真?

三国时期,曹操在占有主导权的前提下,这位奸雄为何一生都未称帝,而与同时期的刘备和孙权,却过了一把皇帝梦。如果说实力或者威望,曹操在他们三人中,绝对拔得头筹。但是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呢?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这段尘封的故事。

如果登基为帝,对曹操的统治有影响吗?

曹操的一生身经百战,仅大的战役就不下50余场,虽然有胜有败,但是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命运的天平就开始向他倾斜,最终曹操成就了北方霸主,雄据北方。但是赤壁之战后,曹操争霸的天下的战车受到了阻击。公元208年之后,虽然西逐马超,再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等地,但是孙权的合肥成了他过不去的阻碍,西边刘备的两川之地也应了一个成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愿望。

虽然无法统一,但是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诸侯,然而曹操却没有称帝,这给了后世学者想象的空间。后世观念中,有一个说法,说是曹操之所以没有称帝,是因为称帝后会动摇曹操的根基,然而这个说法真的成立吗?

作为一手打下的江山,汉献帝自始至终都是傀儡般的存在,这个说法恐怕很难成立。

曹操自青州起兵,随后青州、徐州、豫州、兖州、幽州、冀州、并州。这些战绩都是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虽然打着汉室天子的名义,但是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大部分都是只知曹丞相而不知汉献帝。曹操的五虎良将,恐怕任何一个,都是汉献帝无法命令的存在。朝中重臣,更是如此,连三朝老臣的王朗,都倒向到了曹操,唯一还在坚持的,除了荀彧之外,剩下极少数人选择的是观望,如荀攸、程昱等人。

荀彧与曹操的矛盾,在赤壁之战前,已经被摆到了桌面上,因为曹操的做法,慢慢的与荀彧匡扶汉室的思想出现了分歧。这对完美的组合开始出现对抗,赤壁之战时,之所以曹操落得失败的结果,荀彧与曹操得到对抗对此是有一定影响的。

曹操的一生,在赤壁之前,可谓是战无不胜,但是自从赤壁之战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曹操的部队,好似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由此可见荀彧作为曹操的第一谋臣,对于曹操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荀彧代表的就是匡扶汉室的标杆,荀彧成为了曹操称帝的最大障碍。


公元212年,曹操先是将荀彧形式上“软禁”,随后一个空食盒将荀彧的梦彻底打破,荀彧自杀身亡,自此曹操封王、称帝再也没有阻碍。汉献帝周围的忠臣良士以荀彧的死亡,而彻底倒向了曹操,汉室最后的精血,随着荀彧的离去,彻底消亡了。此时的曹操如果称帝,反对的几乎是不会存在的,而是文臣武将渴望他做的事情,所以动摇根基的说法,无从谈起。

为什么说大奸雄曹操,其实是大汉的忠臣良相

其实我觉得,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雄,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与古代的正统思想不符。但从效果来看,他的这种行为却保证了大汉江山至少在名义上的统一,并强势威慑各路有野心的诸侯,而且,他在的时候,始终没有篡位,确保了天下姓刘,虽然刘姓皇族实权不大。
因为做事方法,就像是文字游戏一样

曹操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曹操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对汉室朝廷来说,前期是忠臣,后期是奸臣。
人品嘛,不怎么太好,至少喜欢人妻这点……但总的来说,不算坏人。
但是也没办法,那会朝廷就是个废物,皇帝都没有饭吃,没有曹操,也就不用说什么汉末了,汉献帝直接饿死,可能大汉灭亡的更快。整个北方是曹操一手定下来的,这天下难道该交给那些已经把天下弄乱了一次的“汉臣”吗。再说交了权就是死,他也不会那么傻。
至于他儿子……曹丕这个人的人品就要差很多了,曹操可干不出杀自己老婆的事。但是在篡汉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不灭的王朝,汉献帝能带着老婆安安稳稳的活到老,总比乱世里被人砍死强。
编辑于 2021-05-23
查看全部4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
不能简单的说曹操是忠还是奸,从原著小说里看,他是奸臣,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有事一个推动历史进步的人物,可以归到忠臣里面。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好弄权术,残暴不仁,嫉贤妒能,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形象,这的确是很损坏曹操形象的了。但是曹操的为人是三国中做得最好的一位,试问如果曹操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形象,那曹操将官之中因何会有张辽、夏侯敦一样的大将,又怎样能战胜袁绍一统北方的呢?显然上述对于曹操的描写只是片面的。那么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上看,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第一,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曹操曾表明过自己志愿,汝南的许绍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说曹操生于和平年代必然会位列三公成为辅佐皇帝的优秀臣子,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这个纷乱的战争,所以曹操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代奸雄。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一直都在广交豪杰、招揽贤士,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城府极深,深谋远虑。 第二,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华、善用人才的智者。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在文学上,曹操、曹植父子是与“建安七子”齐名的一代文豪,曹操的许多诗词歌赋至今还广为流传;军事上,曹操打仗指挥有方,治军甚严,还曾“削发代首”,深得民心;政治上,曹操曾提出过“屯兵种田”的政策,让士兵们边守疆土边种田,既增加了粮食还锻炼了身体,这支军马后来就成了魏国的主力军。在用人方面曹操做得也算很不错了,陈琳在袁绍手下任主簿时曾给曹操写信,信中大骂曹操不仁,连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后来曹操俘虏了陈琳提及此事,曹操说:“写的那信是各为其主,我不怪你,但你骂我就好了,骂我祖宗干什么呢?”然后淡淡的一笑,依然让陈琳在自己的手下做主簿;还有许攸,也是从袁绍那投奔过来的,曹操听闻许攸来了,光着脚就接出去了,这难到是说曹操嫉贤妒能吗?但是荀彧之死的确是曹操的一大败笔,曹操一生对他的谋士们都很重视也很尊重,荀彧是曹操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位谋士,他也为曹操做了很多大事,曹操称霸的蓝图就是荀彧设计的。但曹操后期野心爆发,残暴的王者本性显示了出来,借进位魏王之事,杀了荀彧,这实是曹操残暴不仁的表现。 第三,曹操还是一位很可爱,积极向上,关心他人的积极乐观主义者。例如曹操临死前下遗嘱的时候,一般人都是关于财产立嗣之事进行嘱托,可曹操很奇怪,他对所有臣子进行嘱托,对家中之事也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地在想着自己的妻儿们。这点上曹操可谓是一位好男人,好丈夫。说他乐观,这确实不假,纵观曹操一生他很少哭,大部分时间是笑的。无论冷笑、奸笑、坏笑、大笑在曹操身上都能找到,而他哭只有三次,一次是哭父亲,一次是哭典韦,最后一次是哭郭嘉,而这三人都是曹操生命中很有代表意义的。父亲代表他的亲人,典韦代表他的武将,郭嘉代表他所有信服的谋士们,这也是曹操关心他人的一面。 第四,曹操是一位知错就改、懂得承认错误的人。他一生大事做得很多,错事也不少,但在处理问题上,他的表现堪称三国所有英雄中的第一名。在战胜时,他不贪功,所有的功劳都给部下,赏罚分明;战败时,他也不会将过错推脱给其他人,会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找到自己指挥上的失误,做自我检讨。在乌丸战前夕,曹操召集众将开了个紧急会议,研究是否进兵乌丸,将士们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最后在郭嘉的极力支持下,曹操率一支轻骑奇袭乌丸,消灭袁氏余党,但曹操也伤亡惨重。回到许都后,曹操下令把不支持打乌丸的人都找来,这部分人以为曹操会惩罚他们,可到了中军帐曹操却对他们进行了嘉奖,并对自己做出了检讨说:“乌丸一役我军虽取胜,但伤亡惨重诸君之见是很有道理的。”曹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可见一斑。 第五,曹操还是一位为人谨慎却疑心太重、有时不明事理、独断专行的人。有句他的名言就证实了这一点“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彻底暴露的曹操的本性和称霸中原的野心。曹操用兵谨慎是仅次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但他的谨慎又有所不同,是过于谨慎以致对任何事情都疑心过重,在这点上曹操吃了不小的亏,甚至差点连命都搭上了。周瑜就利用了曹操的这一缺点,借蒋干下书之际利用他的疑心杀了蔡瑁和张允,使得曹操在赤壁一战中大败亏输,再不敢轻易打江东;再就是神医华佗,本是一颗济世救人之心,却被曹操误以为是谋杀,结果曹操的疑心害了华佗,也毁了他自己。 曹操在戏剧方面也涉及很深,他的脸谱黑色的墨彩代表他的奸,但两侧的白印也肯定了他作为一位“雄”对历史的贡献。这就是曹操,无论是人对他有什么评论,他一直都按着自己的路子走。他,乱世之奸雄——曹操。
12赞·2,106浏览2021-09-19
曹操是奸臣?还是忠臣?还是国贼?还是一事无成的人?曹操是怎样的人?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大英雄又是很奸诈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事实上,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英雄、奸雄、奸贼),总离不开“奸”和“雄”两个字。有强调奸的,有强调雄的,也有认为他既奸又雄的。所有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 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2赞·81浏览2021-02-16
曹操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标准答案;从老百姓的角度曹操统一北方,文韬武略一流,当然是大英雄;从所谓的正统来说,狭天子以令,当然是奸雄;等等
1赞·70浏览2021-12-23
曹操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三国演绎上说曹操是个大大的奸臣,但是易中天品三国上由认为曹操不算是奸臣,到底那个说的对呢?我认为东汉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到了该灭亡的时间了,谁能使天下一统谁就是英雄。 希望采纳
9赞·526浏览
曹操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反者道之动,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曹操是忠是奸,也不能由他自己,而是顺应大势而为的。
1赞·58浏览2021-05-10
袁大头银元拍卖_图片及价格_图片鉴定_古玩鉴定

pm1.nbdypm.cn广告
淘宝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价格表,品类众多,淘你喜欢!
值得一看的民国相关信息推荐
淘宝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价格表藏私交易,安全便捷,价格公道。收藏品爱好者的天堂,一起收藏分享惊喜收获。
m.taobao.com广告
什么样的女孩子容易嫁得好
贴心的女孩子,容易招丈母娘喜欢。如果一个女孩子特别贴心,你会发现她懂得如何生活。因为贴心的女孩子,就
479条回答·12,618人在看
为什么巴黎被评价为“一个大咖啡馆”?
咖啡馆里的巴黎 有人说,咖啡馆就是巴黎的骨架,一条路上随机写个门牌号,十之八九都是咖啡馆;假若拆了它们,巴黎或许就得散架。 此话虽然多少有些夸张,但也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咖啡馆对于巴黎这座大都市的重要
413人在看
bb霜哪个牌子好?
个人推荐平价的、性价比高的BB霜有: 韩国伊思红参蜗牛BB霜、Dr.Jart+第三代经典银色BB霜
42条回答·3,266人在看
古人“吃”茶能有多讲究?
“名茶还须好水泡”,中国人对于煮茶的水的讲究,曹雪芹早就在《红楼梦》中巧借妙玉之手彰显了一二。 《红楼梦》第41回里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
152人在看
怎么评价御姐归来?
电视剧《御姐归来》聚焦当下都市青年男女在面临梦想、爱情、事业选择时的乐观态度和不可避免的困境,展现了
14条回答·556人在看
去红血丝护肤品?
HABA美容油、兰蔻水分缘舒缓凝霜、雅漾修复舒缓精华露、优色林抗红修复面霜、理肤泉抗红舒敏精华乳都是
23条回答·2,586人在看
张绣害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操没有报复他,反而将他收入麾下?
因为张绣是主动投降的,加上张绣带上自己的军队一起加入曹操的阵营,这对曹操来说是如虎添翼,肯定不会报复
5条回答·90人在看
如何治疗抑郁症?
小花豹
小花豹
关注
54,309播放
许凯会不会成为新的流量小生?
因《延禧宫略》走红的人气男明星许凯未来发展情况一直是广大网友及娱乐媒体十分关注的的事情。而本人认为,
51条回答·1,940人在看
历史上的薄太后死后,要求和儿子合葬,为何她会做出这个决定?
因为薄太后从心里认为她就不是刘邦的妻子,她这一生只为了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汉文帝也非常的孝顺她,所以
6条回答·1,618人在看
正在加载
评论
1
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在于看其生平的功过是非。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变相维护了汉室的正统地位,相继打败吕布,袁绍,袁术等,统一了北方,对外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发展农业,使北方恢复了和平,总体来说是一个有才有功的权臣。对于他是忠臣还是奸臣,主要是受到后世三国演义的影响,首先曹操统一北方是有功劳的,逼着汉献帝退位的是他儿子曹丕,他是以汉朝臣子身份去世的,以当时中原地区的历史地位,魏国本身才是正统。刘备一个身份不明的“没落皇族”,是等到献帝退位才敢自立的。孙权更是在228年才敢称帝,先是称的吴王。因此个人意见是曹操算得上汉室的忠臣。
第一,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曹操曾表明过自己志愿,汝南的许绍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说曹操生于和平年代必然会位列三公成为辅佐皇帝的优秀臣子,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这个纷乱的战争,所以曹操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代奸雄。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一直都在广交豪杰、招揽贤士,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城府极深,深谋远虑。
第二,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华、善用人才的智者。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在文学上,曹操、曹植父子是与“建安七子”齐名的一代文豪,曹操的许多诗词歌赋至今还广为流传;军事上,曹操打仗指挥有方,治军甚严,还曾“削发代首”,深得民心;政治上,曹操曾提出过“屯兵种田”的政策,让士兵们边守疆土边种田,既增加了粮食还锻炼了身体,这支军马后来就成了魏国的主力军。在用人方面曹操做得也算很不错了,陈琳在袁绍手下任主簿时曾给曹操写信,信中大骂曹操不仁,连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后来曹操俘虏了陈琳提及此事,曹操说:“写的那信是各为其主,我不怪你,但你骂我就好了,骂我祖宗干什么呢?”然后淡淡的一笑,依然让陈琳在自己的手下做主簿;还有许攸,也是从袁绍那投奔过来的,曹操听闻许攸来了,光着脚就接出去了,这难到是说曹操嫉贤妒能吗?但是荀彧之死的确是曹操的一大败笔,曹操一生对他的谋士们都很重视也很尊重,荀彧是曹操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位谋士,他也为曹操做了很多大事,曹操称霸的蓝图就是荀彧设计的。但曹操后期野心爆发,残暴的王者本性显示了出来,借进位魏王之事,杀了荀彧,这实是曹操残暴不仁的表现。
第三,曹操还是一位很可爱,积极向上,关心他人的积极乐观主义者。例如曹操临死前下遗嘱的时候,一般人都是关于财产立嗣之事进行嘱托,可曹操很奇怪,他对所有臣子进行嘱托,对家中之事也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地在想着自己的妻儿们。这点上曹操可谓是一位好男人,好丈夫。说他乐观,这确实不假,纵观曹操一生他很少哭,大部分时间是笑的。无论冷笑、奸笑、坏笑、大笑在曹操身上都能找到,而他哭只有三次,一次是哭父亲,一次是哭典韦,最后一次是哭郭嘉,而这三人都是曹操生命中很有代表意义的。父亲代表他的亲人,典韦代表他的武将,郭嘉代表他所有信服的谋士们,这也是曹操关心他人的一面。
对汉室朝廷来说,前期是忠臣,后期是奸臣。

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一来,曹操觉得自己大权在握,金银、美女、地位都有,不需要皇帝的名号;

二来,他与士人集团实则是对立关系,他如果篡权定会导致士人集团的反扑,所以曹丕登基之前选择了向士人妥协,创立九品官人法保护士人利益;

三来,刘备、孙权偏安一隅,天下未能统一,曹操觉得这些比称帝更优先更重要。所以,曹操不是不奸,只是他不愿意做皇帝罢了。

当然,尽管是个奸臣,曹操的个人魅力还是很足的,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曹操的。
曹操应该算是先忠后奸。
在号召天下诸侯起兵伐董卓的时候,那时候的曹操真心是为大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样的心态应该一直维持到他迎奉天子,还都许昌之后。正因为此间的曹操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也使得曹操得到了想荀彧、郭嘉之类的追随。
但在他打败袁绍而平定北方,位居丞相而封为“魏公”之后,曹操的心态有应该起了微妙的变化。相信此时的曹操志得意满,心态也有合理的膨胀。但是曹操一直没有称帝,自己也说过,若天命在我,我愿为周文王。
从做臣子的角度来看,曹操先忠后奸。但是那个时候汉室也不可扶,所以强行说他忠奸并不合适。
本文标题: 历史上行篡立之事的奸雄多了去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曹操是个忠臣没篡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84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黄帝部落的来源在哪里,蚩尤部落和夷人在人种上是否与黄帝部落属同一类别大城市的高级会所里一般都玩什么 消费什么水平 主要客户群体是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