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故事(急)要有趣/rn大概读5分钟左右的样子~rn有趣是次要的~rn快~rn急死咯.中国历史上之不可理喻的若干片段俗话说,...
求历史故事(急)
要有趣/rn大概读5分钟左右的样子~rn有趣是次要的~rn快~rn急死咯.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句话很形象的阐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我们不妨顺势发挥一下,把这句话嫁接到历史中去,就会觉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是日子长了,什么样的事都能发生。其中就有一些事情,让人看了无比郁闷,直接激发了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大概所谓的以史为镜,就是这么个意思吧。(以下事件人物按时间顺序排列,随时补充)
一、汉武帝灭自己三族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竟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汉武帝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于是坚定的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为首的几个恐怖分子头目:丞相公孙贺、武帝内侄卫元、武帝女儿诸邑公主。后来江充为了进一步肃清恐怖主义影响,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竟然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二、晋武帝立白痴当太子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三、或许不是人的刘宋前废帝刘子业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对古人进行人身攻击,我毕竟没说他不是人,
“或许”这两个字的加盟至少可以保证他有50%的可能性是人,当然,这要建立在各位听完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还这样认为的基础上。
刘子业即位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短短一年时间,在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淫乱,二是嗜杀。
先说淫乱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性交,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其中稍有不从者,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决定投身于生物学,主攻基因杂交专业,他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公主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
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朝臣该杀,他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赐号曰: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等,关在猪栏里,让他们裸体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
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变被政变杀死,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进化完全的人。
四、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五好家庭”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萧梁的建立者,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一个慈眉善目老爷爷的形象。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活了86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第二、他崇尚佛道,天天吃素,肯定不是满脸横肉,而应该是慈爱无比的样子;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皇室家族的族长,他对皇室成员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以至到了不讲亲疏,不讲理由、不讲原则的“三不讲”式的地步。
梁武帝是建立和谐皇族社会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在他的理念中,那是只有落后的皇帝,没有落后的皇族。有一年,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军攻魏,但是因为指挥不力,临阵怯敌,打了可耻的败仗,但他回朝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奇迹般的升了官,更令人叫绝的是,以后萧宏数次想谋害梁武帝,但梁武帝都宽恕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这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因为当不上太子(他曾经过继给当时无子的梁武帝),赌气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视(一个只会吃喝睡觉的人也只有梁武帝拿他当宝贝),又厚着脸皮逃归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训了他一顿,照旧信任。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萧综在北魏来攻时投降,作了梁奸,导致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但梁武帝照旧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侯爵(感情是萧综是没回来,回来肯定还是没事,呵呵)。
梁武帝苦心维持着皇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为实行这样的骨肉恩爱,就能避免自相残杀。然而正好和他的初衷相反,这群被惯坏了的皇族已经把老皇帝当成了没牙的老虎。终于,候景之乱时,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最后活活的把86高龄的梁武帝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梁武帝萧衍善待皇族没有错,错的是只赏不罚,而皇族一旦失去的制约,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了,梁武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他的溺爱纵容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享受才是我的第一生命——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荒淫腐败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后主并不想学前辈刘子业那么赤裸裸的淫乱,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太没情调了。满腹经纶的他喜欢开盛大的宴会,一开始先上他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老年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紧。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陈后主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健康,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后来我每每读到这段陈亡的历史,都觉得头大如斗,匪夷所思,因为凭借自己的智力,实在是想不明白陈后主究竟拥有什么样智慧,在隋军大兵压境下依然泰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你说他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吧,他还不把隋军放在眼里;说他是决心一战吧,他却对国内防务置之不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成语,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原来陈叔宝所作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六、富人之间的无聊争斗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所以社会的财富总量是比较少的,遇到天灾人祸,普通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生计都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富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一个人的富裕,可能会导致十个人的贫穷,所以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把节俭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使不是,也很少有皇帝公然鼓励大家奢侈浪费。但是很少并不等于没有,西晋武帝和北魏孝明帝这两个时期便是著名的两个例外。
西晋武帝时石崇和王恺两个活宝的斗富可谓尽人皆知,按照现在的观点,尽管他们都为晋朝GDP的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却远远的补偿不了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因为古代的物质条件根本就承受不起这种诸如你用紫纱作成40里的出行屏障,我就用锦缎做成50里屏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俩修高速路呢)般的折腾,而西晋王朝的灭亡和这种富人间的互相攀比斗富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记得有人说过,因为人的生命过于短暂,所以有些错误便会再犯。到了北魏孝明帝期间,历史上演了轮回,发生了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斗富事件,据说元琛对另一宗室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可怜的元融见了元琛和元雍富可敌国的财产,在又羡又妒之下竟然生了病导致三天没下床,而元融自己家的财物其实也不少,只是自己不满足而已。而最能体现这帮贵族丑态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孝明帝老妈胡太后把他们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的说,你们愿意拿多少就尽管拿。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锐意进取,其中元融和大官僚李崇拿的实在太多,没考虑到自己酒囊饭袋般的身躯根本承受不起,结果一个跌伤了脚,一个扭伤了腰,这下赔大了,估计拿出去的绢还不够给自己看病的呢。
骄奢淫逸的富人们互相之间一旦开始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斗富,往往也就预示着所处的朝代马上就要垮台了:石崇和王恺斗富后,西晋短短二十余年后而亡;而元雍和元琛的攀比,则在十几年后葬送了北魏近一百五十年的基业。而在国破家亡后,那些财富只不过又成了别人的战利品罢了,看来我们的富人们到头来只是后来者的高级敛财管家而已,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七、怎一个“炀”字了得--隋炀帝杨广
杨广曾经是个风华正茂、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授予元帅军衔,统领51万大军去南朝捉拿据说是犯了反人类罪的陈后主。虽然实际上杨广的具体工作仅仅是在隋军占领健康后去陈朝宫殿参观游览缅怀留念一番,但这平陈的大功可是不容抹煞的。后来杨广就留在江南工作学习了几年,也算是为江南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假如杨广就怎么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那么对自己对国家显然都是一个烧十八辈高香都求之不得的选择。然而生于帝王家而又精明强干、诡于伎俩的他,是否愿意坐看以后他大哥杨勇即位而自己只能当一个任人宰割的亲王呢,毫无疑问这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杨广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施展了他那精湛的演技。他知道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就装出一副三月不知肉味的节俭嘴脸;他知道独孤皇后奇妒,很不喜欢皇帝包二妃,于是就和自己元配萧氏在人前装出一副海誓山盟的肉麻模样;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成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拜见要离开的时候,表现的像是要生死离别般的泪流满面。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公元600年,被杨广蒙蔽的隋文帝下令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四年后,已经成为杨广即位绊脚石的隋文帝也在病中被杨广一刀结果了性命,杨广随后顺利登极,于是隋朝的灾难开始了。
穷凶极恶的杨广即位后,立即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准备多快好费的建设封建主义的新隋朝。一时间隋朝上下成了巨大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景象。隋炀帝主持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洛阳西南规模宏大的显仁宫(所用的木料在江西砍伐,一根大木料需要两千人搬运);洛阳西郊方圆200多里的皇家花园(里面有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谶州三仙山,山还上面建有亭台楼阁);开凿五千里京航大运河;开通连接洛阳到长安的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隋炀帝觉得大好河山不看可惜,所以热衷公费旅游:一会东巡扬州,一会西访青海,还三次发兵去讨伐看不顺眼的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导致士兵死伤无数。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劳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仅为四千六百多万,结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大厦将倾。公元618年,已经走头无路,众叛亲离的隋炀帝被部下绞死,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谥法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当年杨广在阶下囚陈后主病亡后,一本正经的把他谥为陈炀帝,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已死后被唐高祖李渊也毫不留情的追谥为隋炀帝。精明的隋炀帝为什么就不吸取近在眼前的教训而重蹈覆辙呢,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故事来源:《史记》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境内
主要人物:程婴(乡间医生)、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晋国将军),公孙杵臼(赵朔的门客)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中国历史人物有那些 ??急耶!
不要写错别字2、秦二世胡亥——弑兄篡位的昏君:“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在胡亥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其实,早在秦始皇末年的时候,就已经给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由于秦始皇的残暴政策,百姓民不聊生。但是,篡位称帝的胡亥并没有因此而做什么改变,而是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秦始皇的暴政还有“源”可溯的话,那么,胡亥就是完全的胡作非为,这个极端自我、残暴享乐的昏君,只做了三年的皇帝便被赵高所杀。由此,人们不得不发生这样的浩叹:“秦人不衰,而后人衰之。后人衰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汉高祖刘邦——从混迹市井到一代帝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刘邦文不过人,武不能战,却利用秦末动乱的“大风起”的机遇,赢得了“威加海内”的荣耀,成为历史的弄潮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布衣皇帝。汉族与汉字的名字由来,都与大汉帝国密切相关,都与刘邦密不可分,而大汉帝国却是由一个被人们评价为“不务正业的无赖”平民刘邦创建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他这种将将之术,才是刘邦取胜之关键。
4、汉文帝刘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恒虽出身帝王之家,但因其母而略显卑微。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避免了被吕后残害的命运。也许是少时为人所忽视,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一鸣惊人。他是个恭俭的皇帝,为政清明,励精图治,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先河。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君,宽容待人,谦恭于己,几乎没有其他皇帝所有的骄奢。其统治期间,可以说是百姓之幸。
5、汉景帝刘启——清明有为的皇帝:刘启算是一个比较有福气的皇帝,接手了一个太平盛世。他在位期间也是基本上承袭了文帝的治国方略,继续发扬着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保持政治的清明和政局的稳定,削藩减租,轻刑安边,使西汉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有了世人所熟知的文景之治。同时,刘启的另一面可能鲜为人知:他年少的时候是典型的王公贵族形象,纨绔子弟的做派,直到后来因为误会打死了吴王刘濞的独生子才有所收敛。为此,有人完全从另一面评价了刘启,认为他心胸狭隘——因为杀了曾经反对立他为太子的名臣周亚夫;认为他昏庸——因为他杀了名臣晁错……但是归根结底,他所采用的政策还是于民有利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6、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于一身:汉武帝刘彻有多半生都在做皇帝,在有关皇帝的评价中,他多被后人所称道。他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他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连续发动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开拓疆土;他派张骞打通了“丝绸之路”,将西汉推向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也有人说他是一如隋炀帝一样的败家皇帝,只是没有亡国而已。其实这样的评价实在是有些偏颇,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和境界也不相同。如果当时的儒家思想,能给统治阶级带来稳定,或许他就没有理由不去用。皇帝并不是人人能做,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手指尚有长短,我们又何须过于苛求。
7、汉宣帝刘询——营造汉室中兴的皇帝:虽然刘询是生在皇族宗室,但却并不比一般的百姓幸运多少。他刚出生五个月就因祖父谋反而连坐入狱,一直到5岁的时候才出来。后来也一直是长在民间,有着比较坎坷的经历,这可能也是他更懂得民间疾苦的原因。在汉宣帝统治期间,他亲躬万机,励精图治,采取了整顿吏治、平理冤狱、轻摇薄赋、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吏称其职,民安其业”,这个长在民间的皇帝为西汉的中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8、汉元帝刘爽——独尊儒学的最佳实践者:平民百姓犯一个错误,可能并没什么大不了。可是皇帝犯了错误就不一样,它甚至可以因一个简单的错误,亡了一个朝代,灭了一个国家。宣帝一世英明,却在立太子中犯了踌躇。虽然他知道太子的诸多缺点,甚至有“乱我家者必太子也”的感叹。但最终因念许皇后的患难之情,所以还是将皇位传给了刘爽。结果还真应了皇帝的这句话,这刘爽果然把宣帝留下的大好江山给败落了。刘爽喜欢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他这里得到了最为完整的贯彻实施。因为崇尚儒学,所以他任用了一些人才;同时又因在儒学的圈子里感到了沉重,所以他也信任奸佞。这个刘爽是典型的迂腐儒生,他可能终其一生也没能明白为什么崇尚儒学,却把好好一个国家弄得乱七八糟。
9、汉成帝刘骛——谦恭有余而豪爽不足:汉成帝刘骛在文化、天文等方面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他还创立了延续千年之久的三公制度。他少时雅好学术,精通儒学经典。按理说这应该是个清明的皇帝,盛世的明君。可是,他的另一面却让人不敢恭维,他沉迷酒色、奢靡无度,好端端的一个汉家王朝却让外戚王氏专权,后来王莽代汉而立,就是从他这里开始建立的根基。在他统治期间,也做过一些值得称道的事,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政绩平平,虽然雷声大,但雨点小,最终没能给衰落的王朝一点复苏的迹象,却让西汉政权一点点旁落。
10、汉衰帝刘欣——断袖之癖的皇帝:汉衰帝刘欣可能不足为世人所熟知,但说起断袖之癖,恐怕世人皆知。他就是历史上惟一一个明目张胆搞同性恋的皇帝。从性格来看,他非常守儒家礼法,汉成帝就是着重了他这一点,才把他立为太子的。他即位后,也曾设计削夺王氏的权力,并试图一振西汉曾经的辉煌,只是无奈西汉已成大厦将倾之势。再加上他独宠董贤,将其一家人几乎都封了官,甚至还想传位给他。这就更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而且这董贤又没有一点才能,除了在刘欣面前娇媚作态,别无其他长处,最后甚至把大权交给了后来篡位自立的王莽,可见衰帝之衰了。
11、汉平帝刘衍——王莽手中的玩偶:汉平帝刘衍倒是很幸运,九岁就当上了皇帝。不过他这皇帝当的只是个样子,属于当家却做不了主的。从即位到死亡,他一直都是控制在王莽手中的玩偶。他能做一皇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是刘氏宗室而已。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王莽控制他,他一个小孩子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大事出来。面对如同垂死老人的西汉王朝,刘衍不可能变出什么灵丹妙药,来拯救垂死挣扎的西汉王朝。他的人生注定就是被人摆布的一生,他没有能力选择,更没有能力去抗争。
12、新帝王莽——一生真伪谁不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封建士大夫对王莽评价的代表作。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王莽辅政期间的救灾安民、褒善显功等政绩,我们还是应该肯定的。尽管王莽改制失败了,且走了一条空想社会主义的道路。可是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这种精神及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都是可以引以为鉴的。王莽虽然葬身于农民起义的烈火之中,但他的本意是想改变自下而上状况,拯救社会的危机,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只不过在做事的方法方面有些欠妥,另外时机也不是很成熟,于是王莽成了西汉的“替罪羊”。
13、汉光武帝刘秀——以柔治国治天下:刘秀虽然是皇族出身,但其实只是个姓氏和血统上的关系,他本身就是一介平民,喜欢农耕。他可能是所有的皇帝中学历最高的一个,在称帝之前,他已经是太学生了。他不是刚猛的人,但善于韬光养晦,“秀才造反”,在群雄并起之乱世,竟能兴复汉室,一统江山,开创“光武中兴”之局面,实是难得。他一生从善如流,注重吏治,释放奴婢,压制地方豪强,平徭简赋,关注民间疾苦,为东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正所谓能绍前业日光,克定祸乱日武,光武帝谥号给刘秀那是再恬当不过了。
14、汉明帝刘庄——缔造明章之治:“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这句话用在刘庄及其母身上,倒是很合适。刘庄凭借母亲的地位,赢得了皇帝之位。他自己也知道这皇帝之位来路不正,所以刚即位的时候,他采取了一味退让的政策。等到自己羽翼丰满了,才开始对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在他统治期间,虽说也没什么特殊贡献,但是他也做到了吏治比较清明,政局相对稳定:对外基本上消除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15、汉和帝刘肇——平庸走完皇帝之路:东汉的皇帝有作为者甚少,国力也是从和帝刘肇开始,一代不如一代。和帝刘肇是个平庸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也就是打败匈奴算是一件大事,不过那还是窦太后的杰作。他的所有精力几乎都是用于整顿后宫。好事没做什么,却给后世添了很多麻烦,他提拔生母梁氏家族,使得东汉势力最大、危害最多的一个外戚集团有了发展的空间。另外,他借宦官的势力打跨了“窦氏集团”,这本是一件好事,却让宦官擅权打开了序幕。这位平庸的皇帝开创的这两个先河,将东汉王朝从此推向了坟墓。
16、汉桓帝刘志——一生操纵于小人之手:按照传统规则,在外为王候者,一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这条规则却在东汉屡屡被破。外戚和宦官成了东汉后期的主宰,像在野党和执政党两者之间无休止的斗争。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朝皇帝基本没什么地位,甚至连皇帝由谁来做,也是当权者说了算。刘志的皇位便是得益于外戚梁氏。不过他也因此当了13年的傀儡皇帝,在终于铲除了外戚势力后,宦官又开始挟持刘志,东汉王朝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如此朝政紊乱,小人当权,东汉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刘志开始增税卖官,严重破坏了吏治,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让东汉王朝走向越来越黑暗的深渊。
17、汉灵帝刘宏——一世无成的皇帝:东汉未年的几个皇帝,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他们在那个位置上坐着,只是证明汉室还姓刘而已。至于具体的权力,则都是在权臣或者宦官手里。贵为封建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悲哀地做了别人手中的傀儡。如果说恒帝还对被压制有一点心怀不满的话,那么灵帝可就是一个十分容易满足的人,他是极尽吃喝玩乐的能事,中国古代几百个皇帝可能没有一个人比他精通此道。作为一个成年的皇帝,应该多少能做出点政绩来,而这灵帝还真让史官们省了心,他居然一点政绩都没有。也许是皇帝之位本来来得侥幸,来得意外,所以他从来不曾珍惜,也不曾想要做点什么,来对得起“皇帝”这一称谓,灵帝就像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想法活的,所以他玩得极疯狂,把东汉的江山也玩得一塌糊涂。如果说前几个皇帝还能用“江河日下”来形容的话,那么到他这里就只能叫做“病入膏肓”了。
18、汉少帝刘辨——短暂而悲哀的帝王生涯:做了皇帝却主宰不了自己的生命,甚至不能为自己做一次主,这真是少帝刘辨的悲哀。因为灵帝在位时,朝权一直握在宦官的手里,所以到他这里,也只能是个延续而已。不过后来清剿“黄巾”起义时,皇后的哥哥何进等人,又拥有了重兵,其结果一是使得刘辨能登上帝位;二是让外戚又有了资本来与宦官一决高下。刘辨也成了再一次宦官与外戚斗争的牺牲品。他做皇帝仅仅一年时间,却经历了被劫持的危难,也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19、汉献帝刘协——一辈子的傀儡帝王:如果说做皇帝也是一种悲哀的话,那么刘协肯定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个。他所接手的王朝,本来已经陷入了末路之中,并不是因为他想做这个皇帝,或是因为他没有经营好这个王朝,才让东汉走入了消亡。他在几十年的皇帝生涯中,几乎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皇帝,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饱受了屈辱和辛酸。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得不到,而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做不了主,那才是一种真切的无可奈何。 20、魏文帝曹丕——笑傲三国之雄才:“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兼备。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励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中如此评价曹丕。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并不在少数,但是在两方面都很有成就的并不多,而曹丕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戎马生涯,著书论文,且能争雄三国,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21、魏元帝曹奂——被迫禅位的皇帝:在曹丕夺了汉家天下的46年后,司马氏依法炮制开国皇帝曹丕的方法,逼魏元帝曹奂举行一个禅让仪式,自己当上了皇帝,美其名曰为汉室复仇。时光不再,而历史的故事竟然跨越了半个世纪,然后重新上演。而曹奂的角色与南帝是何其相似!在曹奂在位期间,他就是一个令人摆布的棋子,也许终其一生,他能做主的就是禅让给司马炎。但这肯定也不是他所愿意做的。作为末代皇帝,他不可能在司马氏的重权下有所作为。即使那时曹魏灭了蜀汉,可那也仅仅是发生在他在位期间的事而已。
22、蜀昭烈帝刘备——卖草鞋的帝王:刘备其实真没多大本事,他既没有曹操的政治家谋略,也没有孙权割据江东的栖身之地。他能从一介布衣,一个卖草鞋的皇室远亲,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后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不能说他没有一点方法。用现代的话说:刘备肯定对人性很有研究。他善于用人,善于抓住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他所有的成就并不是靠自己取得的,而都是用他人的谋略以及他人的施行得来的。他能做的仅仅就是用一点策略而已。但是就这一点策略就让他与众不同!刘备善哭,哭得谋臣诸葛亮;哭得荆、益之地;甚至哭得诸葛亮终其一生为蜀汉天下殚精竭虑,扶着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以哭得天下,甚至是延续蜀汉天下。他利用了人性的善良和诸葛亮的忠贞。他不仅会哭,而且还有市井无赖的习气。赖得下邳之地以栖身,赖得荆州以发展。不过他这“哭”和“赖”倒还都管用,只是到了“义气”这里,似乎不怎么起作用了。刘备虽因义气而得张飞、关羽两员猛将,但也是为了给这两人报仇,而放弃了立国方针,结果不仅让蜀汉大伤元气,也让自己抑郁而死。成长在市井的刘备,终不知道治国是要为利益,而不是为义气的。
23、蜀汉后主刘禅——素丝无常,任人染之:自从禹把帝王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后,这种世袭制就一直延续了下来。这其中,有人用武力夺取政权,有人用阴谋掌控帝王。然而,这种延续中,究竟埋没了多少人才,引起了多少厮杀,添写了几多战乱,流离了多少百姓?这一定是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所没想过的问题吧!“扶不起来的阿斗”是人们对这个无能的皇帝所给予的评价。一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沿用着这个词。可是,或者很少想到:他到底愿意不愿意做皇帝?从襁褓中,他就因为军阀混战而到处逃亡,那些金戈铁马,那些尔虞我诈,会不会成为他一直躲避政治的原因?他从不操心政务,一切交给大臣来管理,他是不是从这份简单的逃避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快乐?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24、吴大帝孙权——有谋占江东:在《三国演义》中,侧重点偏重于诸葛亮、曹操,而对这个作为皇帝的孙权,笔墨似乎少了些。其实,孙权在三国鼎立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他是三国中吴国的创立者,聪明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转战斗大江南北,参与平定江东,并在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构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他能够忍辱负重,以柔克刚。只是,称帝后他开始刚愎自用,猜疑成性,宠信奸臣,让这个在自己手中强大起来的东吴又衰落下去。
25、吴末帝孙皓——嗜杀亡国的暴君:如果说残忍也是一种性格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很可怕。而如果这个人还是皇帝的话,那么这一定是个可怕的朝代。“老幼饥寒,家户菜色”,这个细致的描写里面,写上了多少作为百姓的悲哀!王朝兴盛时,百姓苦;王朝衰败时,百姓更苦。在封建帝王时代,多少百姓跟着这个残暴的皇帝,走完了那个苦不堪言的年代。26、晋武帝司马炎——笑傲三国终归晋:“晋武之初立,正郊庙,行通丧,封宗室,罢禁锢,立谏官,征废逸,禁谶纬,增吏俸,崇宽弘雅正之治术,故民藉以安;内乱外逼,国已糜烂,而人心犹系之。然其所用者……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是以强宗妒后互乱,而氐、羯乘之以猖狂。小人浊乱,国无与立,非但王衍辈清谈误之也。”这是清王夫之给予司马炎的评价,可谓寥寥数语,概其平生。这个善始却不能善终的皇帝,将中国的分裂归为一统,却又因自己的奢侈荒淫,导致了在其死后不久政权又重新陷入了分裂。
27、晋惠帝司马衷——白痴也能当皇帝:比起“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司马衷的“名望”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衷从小愚笨,朝野皆知。然而,武帝以一己之私,置国家、万民于不顾,执意立白痴儿子为皇太子。司马衷即位后,根本没有能力理政。皇室争权,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饿死在荒野。当他听了大臣们的上奏后,竟感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的皇帝!居然也是皇帝!“傻皇帝”从政,决非司马衷本人的过错,这是封建特权运作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司马衷的悲哀,也是天下百姓的悲哀!
28、晋元帝司马睿——苟且偷安的皇帝:史称司马睿“恭俭有余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历来的开国皇帝都有一套治理天下的本事,而他却没有。因为他的开国皇帝之位不过是地方权臣支持拥立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争取得来的。任何一个时代恐怕没有从一开国就被权臣控制的,而东晋就是,并一直延续到灭亡。他在江南的一隅之地苛且偷生,眼看着北伐的天时与人和的机会白白远去。但是,并不是你不去侵犯别人,别人也就不侵犯你,在那个胜者为王的年代,只有去闯才能前进。他的苛且偷生并不能阻挡别人的脚步。权臣的势力发展,终于让他成了一个作为皇帝却要看人脸色行事的无能君王。
29、晋废帝司马奕——被废掉的皇帝:如果一个人用隐忍来度完一生,那么这个人就是儒弱的。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用来隐忍,那么这个人无疑是悲哀的。这样的人如果再是个皇帝,不如说是在做着一个标志、一个象征。而真正的掌权者却是能将他抬上轰下的桓温。他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每天为自己是不是能看见明天的太阳,而感到无比担心。然而,即使他没有任何错误,权臣的利益也不会让他将这样的日子沿袭下去。他还是被废掉。这样的生命不悲哀吗?如果他想站起来反抗,那么他去哪里寻找力量?
30、晋孝武帝司马曜——命丧后妃之手的帝王:按说司马曜是很幸运的,他是司马昱绝嗣多年后,才有的一个儿子。又是皇亲宗室,所以他所享受到的宠爱和富贵,并非一般所能比的。他父亲在最后的岁月做了一次皇帝,而他则顺利地成了皇位继承人——幸运;权臣桓温本以为自己能当上皇帝,愤怒之余率大军来袭的时候,却忽然病死,司马曜没费一点力气就灭了纵横几朝的权臣——幸运;他当了皇帝后,又有谢安、谢晋等良臣——幸运!可是他却将这样的大好机会白白浪费掉!如果他肯努力的话,或许做个东晋的中兴之主也说不定。可这位皇帝却偏安于“老底之道”,11岁时父亲去世竟然说“哀至则哭,何常有之!”居然不落一滴泪。他偏重于无为,不过这无为可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之意,而是坚决不作为!干脆躲进后宫成一统,任他朝廷风雨中!这位很有个性的皇帝死法也很特别,居然是妃子担心失宠而将其杀掉的!可见其一生之与众不同。
31、后赵高祖石勒——从奴隶到帝王的蜕变:贵族——商贩——奴隶——平民——将军——皇帝,后赵高祖石勒就是走的这样一个历程。既然人生经过这样的角色转变,那么他的人生阅历一定非常的丰富。能从这样一个个的或悲惨或顺利的角色中蜕变出来,证明石勒是个有勇气、有理想和有毅力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平静地接受大起大落,能够不为某个角色而沉迷,那么,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人物。比如,石勒就成了这样一个帝王。石勒仅以十八骑而成其大业,能与其相比者真是不多。而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还能在文治上有所建树,本已难得。十六国帝王数个,能出其右者,也只有前秦王符坚而已。
32、前秦宣昭帝符坚——东方拿破仑: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人,被人们称为一世英明的符坚,一样因为好大喜功而生生地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和前秦的无限江山。有人说命运是公平的,当你拥有这个的时候,你就同时失去了那个。在每一次选择中,我们都要为自己的所做付出代价!符坚雄心勃勃,立志统一全国,他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出身部落首长,却没有蛮族作派;他任人惟贤,堪称一代明君。但是,淝水之战却成了他人生永远的遗憾!甚至还来不及后悔,便已命丧黄泉33、宋武帝刘裕——时势所造的英雄:命运会给每个人设一条门槛,只是方式略有不同而已。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含金带银的来到人世,也不是贫寒出身就不能出人头地。时逢战乱、出身寒微、父母早逝,这就是当初刘裕所面临的生存境遇。然而,正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坚韧,刘裕一步步摆脱了困境缠绕着的网,一步步走向了象征着绝对权威的龙庭。
34、齐高帝萧道成——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萧氏的先祖为西汉相国萧何,萧道成是萧何的第24代孙。所以他的父亲萧承之算是刘宋的外戚亲属。因父亲的关系,萧道成也由此走上了通往帝位的坎坷之路。凭借准确的判断力,他选择了本来属于弱势的明帝。后来又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平定了战乱,反而使他成为执掌朝廷政权的权臣,为自己通往皇帝之路又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称帝后,敢于祛除弊政,恪尽节俭。能容人、善用人,是个不错的皇帝。一般而言,人们对篡权的皇帝一般都抱以大逆之看法。但是如果一个新的皇帝能比那个残暴的皇帝有能力、有眼光,能让百姓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那么这个皇帝就应该值得肯定。
35、梁武帝萧衍——舍身佛寺的第一君王:“灵海自己极,沧海去无边。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此诗便是萧衍所做。这个擅长诗文的帝王,曾经是“八友”之一。在中国的帝王史上,不乏文人雅士,但作为开国君王,实属罕见。中国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而“以佛化治国”,到佛寺里舍身为奴的,却只有一个,这个人正是萧何。“时采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后人的评价,见证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
36、陈武帝陈霸先——陈朝开国皇帝:一个通晓战争,善于权术的人,在南北朝时期是非常走运的。天下混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只要有这两方面的能力,至少就可以混个一官半职。而那些能抓住机遇,赶上时机、运气再好点的人,就可以当个重臣、皇帝的。手握政权、拥兵废立的事,在这个时期简直就是此起彼伏。而陈霸先正是在这乱世走出来的皇帝。他能征善战,并且通过这些而得到重用,然后执掌朝政,最后自立。他走了这一时期很多皇帝都走过的路。在这频繁的改朝换代中,能者上、庸者下,然而在这不断的更迭中,百姓不得不承受战乱!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7、陈后主陈叔宝——多情文士,荒唐帝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这句著名诗句中的“后庭花”,就是来源于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魏征说:“古人有言,亡国之君,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陈后主就是一位“文化精英”,富有才华的亡国之君。陈后主作为陈朝的最高统治者,以其地位和权力倡导文学艺术,提携才秀之士,使陈朝无论在文学、史学、经学等方面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然而作为一国之君,其能力实在是比一般人不足。
嵇康: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诗文】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医药】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汉族。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兵法】
孙武
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北的莒邑,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山东文武两圣人之一的武圣,也称“兵圣”——孙武。
春秋时期最优秀的统帅无疑是孙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曾说过,只要《孙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兵书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孙子兵法》是无与伦比的。孙武同样也擅长指挥,柏举之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思想家】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古代历史上谁“众叛亲离”
古代历史上谁“众叛亲离”?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竟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汉武帝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于是坚定的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为首的几个恐怖分子头目:丞相公孙贺、武帝内侄卫元、武帝女儿诸邑公主。后来江充为了进一步肃清恐怖主义影响,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竟然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二、晋武帝立白痴当太子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三、或许不是人的刘宋前废帝刘子业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对古人进行人身攻击,我毕竟没说他不是人,“或许”这两个字的加盟至少可以保证他有50%的可能性是人,当然,这要建立在各位听完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还这样认为的基础上。
刘子业即位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短短一年时间,在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淫乱,二是嗜杀。
先说淫乱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性交,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其中稍有不从者,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决定投身于生物学,主攻基因杂交专业,他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公主 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
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朝臣该杀,他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赐号曰: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等,关在猪栏里,让他们裸体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
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变被政变杀死,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进化完全的人。
四、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五好家庭”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萧梁的建立者,
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活了86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
第二、他崇尚佛道,天天吃素,肯定不是满脸横肉,而应该是慈爱无比的样子;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皇室家族的族长,他对皇室成员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以至到了不讲亲疏,不讲理由、不讲原则的“三不讲”式的地步。 梁武帝是建立和谐皇族社会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在他的理念中,那是只有落后的皇帝,没有落后的皇族。有一年,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军攻魏,但是因为指挥不力,临阵怯敌,打了可耻的败仗,但他回朝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奇迹般的升了官,更令人叫绝的是,以后萧宏数次想谋害梁武帝,但梁武帝都宽恕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这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因为当不上太子(他曾经过继给当时无子的梁武帝),赌气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视(一个只会吃喝睡觉的人也只有梁武帝拿他当宝贝),又厚着脸皮逃归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训了他一顿,照旧信任。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萧综在北魏来攻时投降,作了梁奸,导致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但梁武帝照旧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侯爵。
梁武帝苦心维持着皇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为实行这样的骨肉恩爱,就能避免自相残杀。然而正好和他的初衷相反,这群被惯坏了的皇族已经把老皇帝当成了没牙的老虎。终于,候景之乱时,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最后活活的把86高龄的梁武帝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梁武帝萧衍善待皇族没有错,错的是只赏不罚,而皇族一旦失去的制约,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了,梁武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他的溺爱纵容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享受才是我的第一生命---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荒淫腐败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后主并不想学前辈刘子业那么赤裸裸的淫乱,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太没情调了。满腹经纶的他喜欢开盛大的宴会,一开始先上他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老年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紧。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陈后主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健康,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后来我每每读到这段陈亡的历史,都觉得头大如斗,匪夷所思,因为凭借自己的智力,实在是想不明白陈后主究竟拥有什么样智慧,在隋军大兵压境下依然泰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你说他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吧,他还不把隋军放在眼里;说他是决心一战吧,他却对国内防务置之不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成语,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原来陈叔宝所作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六、富人之间的无聊争斗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所以社会的财富总量是比较少的,遇到天灾人祸,普通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生计都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富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一个人的富裕,可能会导致十个人的贫穷,所以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把节俭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使不是,也很少有皇帝公然鼓励大家奢侈浪费。但是很少并不等于没有,西晋武帝和北魏孝明帝这两个时期便是著名的两个例外。
西晋武帝时石崇和王恺两个活宝的斗富可谓尽人皆知,按照现在的观点,尽管他们都为晋朝GDP的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却远远的补偿不了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因为古代的物质条件根本就承受不起这种诸如你用紫纱作成40里的出行屏障,我就用锦缎做成50里屏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俩修高速路呢)般的折腾,而西晋王朝的灭亡和这种富人间的互相攀比斗富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记得有人说过,因为人的生命过于短暂,所以有些错误便会再犯。到了北魏孝明帝期间,历史上演了轮回,发生了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斗富事件,据说元琛对另一宗室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可怜的元融见了元琛和元雍富可敌国的财产,在又羡又妒之下竟然生了病导致三天没下床,而元融自己家的财物其实也不少,只是自己不满足而已。而最能体现这帮贵族丑态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孝明帝老妈胡太后把他们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的说,你们愿意拿多少就尽管拿。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锐意进取,其中元融和大官僚李崇拿的实在太多,没考虑到自己酒囊饭袋般的身躯根本承受不起,结果一个跌伤了脚,一个扭伤了腰,这下赔大了,估计拿出去的绢还不够给自己看病的呢。
骄奢淫逸的富人们互相之间一旦开始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斗富,往往也就预示着所处的朝代马上就要垮台了:石崇和王恺斗富后,西晋短短二十余年后而亡;而元雍和元琛的攀比,则在十几年后葬送了北魏近一百五十年的基业。而在国破家亡后,那些财富只不过又成了别人的战利品罢了,看来我们的富人们到头来只是后来者的高级敛财管家而已,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七、怎一个“炀”字了得---隋炀帝杨广
杨广曾经是个风华正茂、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授予元帅军衔,统领51万大军去南朝捉拿据说是犯了反人类罪的陈后主。虽然实际上杨广的具体工作仅仅是在隋军占领健康后去陈朝宫殿参观游览缅怀留念一番,但这平陈的大功可是不容抹煞的。后来杨广就留在江南工作学习了几年,也算是为江南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假如杨广就怎么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那么对自己对国家显然都是一个烧十八辈高香都求之不得的选择。然而生于帝王家而又精明强干、诡于伎俩的他,是否愿意坐看以后他大哥杨勇即位而自己只能当一个任人宰割的亲王呢,毫无疑问这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杨广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施展了他那精湛的演技。他知道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就装出一副三月不知肉味的节俭嘴脸;他知道独孤皇后奇妒,很不喜欢皇帝包二妃,于是就和自己元配萧氏在人前装出一副海誓山盟的肉麻模样;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成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拜见要离开的时候,表现的像是要生死离别般的泪流满面。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公元600年,被杨广蒙蔽的隋文帝下令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四年后,已经成为杨广即位绊脚石的隋文帝也在病中被杨广一刀结果了性命,杨广随后顺利登极,于是隋朝的灾难开始了。
穷凶极恶的杨广即位后,立即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准备多快好费的建设封建主义的新隋朝。一时间隋朝上下成了巨大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景象。隋炀帝主持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洛阳西南规模宏大的显仁宫(所用的木料在江西砍伐,一根大木料需要两千人搬运);洛阳西郊方圆200多里的皇家花园(里面有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谶州三仙山,山还上面建有亭台楼阁);开凿五千里京航大运河;开通连接洛阳到长安的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隋炀帝觉得大好河山不看可惜,所以热衷公费旅游:一会东巡扬州,一会西访青海,还三次发兵去讨伐看不顺眼的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导致士兵死伤无数。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劳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仅为四千六百多万,结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大厦将倾。公元618年,已经走头无路,众叛亲离的隋炀帝被部下绞死,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谥法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当年杨广在阶下囚陈后主病亡后,一本正经的把他谥为陈炀帝,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已死后被唐高祖李渊也毫不留情的追谥为隋炀帝。精明的隋炀帝为什么就不吸取近在眼前的教训而重蹈覆辙呢,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庆余年》是什么朝代的故事?有什么历史背景吗?
如果按地理位置对号入座的话,那么《庆余年》中北齐就相当于历史上的北朝,南庆就相当于历史上的南朝。如果按国家实力对号入座,北齐依然是北朝中的北齐,而庆国却更像是北朝中的北周。
《庆余年》中北齐(前身北魏)、南庆形成了南北长期对峙的格局,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
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时期,当时占据中国北方的称为北朝,占据中国南方的称为南朝。值得一提的是,北朝和南朝并非是固定的王朝,而是先后多个政权的合称。北朝的第一代是北魏,创建于公元386年,开国皇帝是鲜卑人拓跋珪。北魏在历史上延续了将近150年时间,其疆域北至沙漠、河套,南至江淮,东至海滨,西至流沙,即传统意义上的古代中原地区。
到了六世纪前期,北魏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于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550年,东魏被权臣高洋取代更替为北齐。557年,西魏被权臣宇文觉取代更替为北周。577年,北齐被宿敌北周攻灭,中国北方重新获得统一。四年后,北周权臣杨坚篡位,改国号为隋,北朝历史至此结束。
南朝的第一代是南朝宋(又称“刘宋”),创建于公元420年,开国皇帝是原东晋权臣刘裕。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南朝又相继更迭为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军攻灭南朝陈,隋朝成功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的大分裂局面。
而《庆余年》中南朝庆国实力远远高出北朝北齐。可在真实历史上,北朝、南朝虽然都各自经历了多轮政权更迭,但北朝实力一直在南朝之上。从这点就可以估算出来了。
大家好,我是倾情,很高兴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电视剧《庆余年》,讲述了叫范闲的年轻人的成长路程,庆国几十年起伏的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一开始,我想大家都以为这是一部穿越剧,但看到后面大家都明白,并不是什么历史朝代,上个世纪以及历史朝代都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新的朝代的开始。范闲是一个具有现代人思维的人,他的脑袋里面一直浮现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生活在了哪里。
但剧中的朝代跟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朝代有着很大的相似。随着电视剧的更播,大家也好奇故事到底以哪个朝代为背景?为什么既有宗师,又有狙击枪?剧中提到北齐,又有东夷,从这两个线索能看出是哪个朝代吗?先说北齐,历史上,以齐为国号的大体有如下几个朝代:春秋齐国、西汉封国齐国、东汉封国齐国、南朝齐、北朝齐国、唐末的齐国、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前身齐国、北宋的伪齐。
再说东夷,在中国历史上,夷是我囯古代中原人对东部各部落的统称。夏商周时期,东夷作为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我们再来看《庆余年》电视剧。既然出现狙击枪,说明已经经过了现代高科技社会的时代。从对北齐开战、敌视东夷来看,庆帝所处的朝代应该是南朝陈时期,当时北齐辖区正包括现在的山东、江苏等地,东夷可能指的是当时居住在山东、江苏的少数民族部落。因为,这些部落对庆国可能也会造成一些骚扰。庆国的皇帝姓李,但作者将陈朝皇帝陈姓改为李姓也是十分可能的,因此可以将庆国看做是陈朝。
当然,大家都知道,陈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因此这部剧到最后最大的可能性是悲剧。至于《庆余年》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故事,我觉得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去深究了,毕竟这部电视剧是娱乐大家的,看着乐就行了。具体怎么样,就让我们一起等待《庆余年》第二季来揭秘。很高兴今天在百度知道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谁能提供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具体资料,并具体叙说一下南朝的历史。
统治区域
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帝王世系简述
宋武帝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卓越的大军事家、统帅。
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及贩履为生,曾为北府兵将领孙无终冠军府司马。隆安三年(399)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见孙恩、卢循起义),累官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依仗父祖世资,谋夺朝政,以讨司马道子、元显为名,入建康自立为楚王,并翦除北府兵旧将领刘牢之等,提拔刘裕使镇压东南沿海的孙恩余众。刘裕对桓玄外示恭顺,内则团结北府将士伺机反抗。
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晋后,刘裕于元兴三年(404)与刘毅、何无忌、檀凭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杀镇京口的桓修,次年击溃桓玄。桓玄挟安帝退往江陵(今属湖北),后为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以平乱功,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义熙四年(408),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
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七年,镇压卢循起义军。八年,消灭“不能居下,终为异端”的刘毅,以及可能形成威胁的诸葛长民、晋朝宗室司马休之等,清除异己势力,巩固了后方。九年,西攻谯纵,收复巴蜀。十二年,后秦主姚兴病卒,子姚泓继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进克洛阳,至潼关,命大将王镇恶直趋长安,姚泓投降,后秦亡。晋军收复长安,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的汉族百姓纷纷响往。这时因留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镇长安,王修、王镇恶等率兵万余辅佐,自己仓猝返回建康。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刘义真虽被迫撤出长安,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铺,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他在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东晋朝纲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强,杀奴客纵横的京口刁逵,把刁氏成万顷土地和大量家财分给贫民;以后又杀隐匿人口的余姚大族虞亮,以图限制兼并。废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赈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继续依界土断,将定居在江南的北方侨人编户纳税服役,精简了侨州郡县。还减轻刑罚,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江南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为元嘉年间(424~453)“氓庶繁息,余粮栖亩”的状况奠定了基础。
宋少帝刘义符
宋少帝刘义符(公元406年-42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即位,年号“景平”(自公元423年始)。
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景平二年,辅政大臣徐羡之等假借皇太后命废其为营阳王,旋即被杀。
宋文帝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刘裕病死后,太子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后被杀),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同时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
刘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元嘉三年(426)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刘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势倾天下,曾擅杀名将檀道济。
元嘉十七年,刘义隆收杀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罢斥刘义康,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废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刘义隆怕刘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
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县)受挫。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亲率大军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在宋朝军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宋朝国力削弱。三十年,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宋孝武帝刘骏
宋孝武帝(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即刘骏,汉族。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第三子,庙号世祖。初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后迁雍州刺史、元嘉末,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南中郎将,刘劭弑宋文帝,与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举兵进讨,元嘉三十年4月,在新亭(今南京南)自即帝位。年号“孝建”、“大明”,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掌朝政。又分吏部设二尚书,并推行圭断和课租荫户以抑制大族,加强君权。 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闰五月庚申(二十三)日(7月12日)病死在建康宫玉烛殿。
宋前废帝刘子业
宋前废帝(449-465)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大明八年(464)即位,年号“永光”、“景和”。孝武帝长子。刘子业行为过于荒淫,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将军柳光世、寿寂之等合谋将刘子业杀死。但为了和后来的废帝刘昱的区别,就把刘子业叫做“前废帝”,刘昱叫做“后废帝”。
宋明帝刘彧
宋明帝(439-472)即刘彧,汉族。小字荣期。庙号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杀前废帝,自立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
宋后废帝刘昱
宋后废帝(463-477)即刘昱,汉族。小字慧震,南朝宋明帝长子。泰豫元年(472年)即位,残忍好杀,一日不杀人,则郁郁不乐。元徽五年为领军将军萧道成、直阁将军王敬则遣人谋杀,追封苍梧郡王。
宋顺帝刘凖
宋顺帝,名刘凖(亦为:刘准)(公元467----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宋明帝第三子,母亲是昭华陈法容,宋后废帝弟,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又为萧道成所废,后被杀,终年13岁,葬于遂宁陵。
刘凖曾被封为安成王,萧道成等于公元477年7月杀后废帝,迎他入京,于同月继位,改年号为升明。
刘凖继位时年仅10岁,由萧道成专权,萧道成经多年谋划,定于公元479年4月逼迫刘凖退位,这一天,萧道成要刘凖到殿堂举行禅位仪式,刘凖害怕遇害,就躲到佛盖下面不去,萧道成死党王敬则带兵硬把他抬走,萧道成降封他为汝阴王,迁居丹阳,派兵监管,刘宋到此灭亡。
同年5月,监视刘凖的兵士忽听的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就一刀将刘凖砍死,事后又谎报说刘凖是病死的。刘准得年十三岁(一说尽十岁),死后谥号为顺帝。
帝王世系表
武帝刘裕(420-422)420年称帝在位2年
少帝刘义符(422-424)
文帝刘义隆(424-453)
孝武帝刘骏(453-464)
前废帝刘子业(465)
明帝刘彧(465-472)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473-477)
顺帝刘凖(477-479)
南朝简介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历史作用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南朝的4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会稽、江陵等大城市,南方工商业也得到发展。所以,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梁萧子显所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南齐书·文学传论》),就是这种追求新变趋势的理论总结。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经济
南朝相对北朝,局面安定。各个王朝都对经济进行了大开发,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464年,宋国户口90万8千余,人口468万余。发达地区如会稽郡,人口就有35万。
南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闽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刘裕一代枭雄,但后继者除了了文帝都耽于享乐,最终亡南齐萧道成。
而萧道成子孙更是混蛋,最甚者当属东昏侯萧宝卷,朝政一片混乱,使萧衍趁机坐大,最终取而代之,是为南梁。
萧衍早年算是正常,但晚年佞佛,被从北朝北齐叛变的侯景围死与台城,顺便说句,侯景叛变是因为东魏高欢死,而高欢子高澄年纪尚轻,威信有限,不足镇住侯景。
侯景的乱兵使得南方地方满目苍夷,陈霸先组织义勇,最终诛杀侯景,称帝健康,是为南陈。
在南方宋齐梁陈禅代期间,北方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简述如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一代不如一代,导致各地发生叛乱,秀容谷的尔朱荣打败各路叛军,收拾残局
但他没什么远见,在河阴杀掉了北魏2000多朝臣,北魏名存实亡,北魏皇帝用计杀掉尔朱荣之后,不想原来尔朱荣的干将高欢又坐大,称霸山东一带。皇帝只好西投长安宇文泰,但宇文泰也不是善茬,毒死了皇帝。经过几年的经营,高欢和宇文泰都有称帝的基础,同时两方相互攻伐,最著名的当属沙苑之战和邙山之战,各有胜负,后来高欢先死,儿子高澄被盗贼刺死,高澄的弟弟高洋称帝,原来的东魏变为北齐,而西边宇文泰也称帝,是为北周,高洋的后继者分别为高演高湛,都比较荒淫,而宇文泰的子孙都比较能干,最终北周灭亡了北齐,最值得称道的是北周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隋唐建立者杨坚的父亲杨忠,李渊的祖父都是大将军,而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八个女儿有几个都是皇后。
北周灭亡北齐之后,调军南下,但此时,杨坚已经坐大,在杀掉25家宇文氏之后,称帝,是为隋。
可能有点乱 希望对你有用
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南朝宋建立
南朝宋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骇人听闻地杀害了自己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齐所取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