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古代历史上流通的货币“银子”现在都去哪里了?银作为一种贵重金属,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千年不变的硬通货,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曾经在古代历史上流通的货币“银子”现在都去哪里了?
银作为一种贵重金属,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千年不变的硬通货,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自宋朝以后,各朝各代都试图发行纸币来代替银两铜钱,不过都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除了清朝晚期成为比较小的规模体系之外,都失败了。
那么也就是说,过去铜钱和银两依然是最主要的货币,不过让人好奇的是,我们在过去的电视剧和小说当中,经常看见角色动辄就拿出几锭银子来消费,而现在,银子却是非常珍贵的金属,古代那么多的银子,现在为什么都不见了呢?
首先第一点,大家心里要明白,古代的金属提炼技术粗糙而且效率不高,金银的产量是很低的,在汉朝以前,“金”并不单纯指黄金,而是包括了黄铜这种提炼难度非常高的金属,因为其的稀有性,也能作为保值品。
《国语》中就提到“美金以铸剑、戟”,由此可见这里说的“金”,实际上铜,还有汉史记载,汉高祖任用儒生叔孙通为太常令,“赐金500斤”,这应当也是黄铜,不然500斤黄金也太过夸张了。
汉代学者班固认为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银为中、赤金为下。这里所说的赤金,就是黄铜。而银子和金一样,过去也是非常稀缺的,唐朝289年的国祚里,共计才开发出1500万两的白银。
到了宋朝,白银的冶炼技术有了提升,平均每年银矿都能够提供20万两课银,不过这些银子在宋朝人那里也没有待的太久,大部分缴纳给金、辽、西夏这几个国家作为岁币。到了明朝时期,白银银矿因为过量开采导致枯竭,中国银两的产量又开始慢慢的减少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偏偏到了明清以后,中国才普遍使用银来作为交易,这是因为在这段时期,欧洲国家大部分走上了殖民扩张的大陆,在美洲和非洲开采出了大量的银矿,全世界的银产量得到了翻倍的猛增,中国当时和西方一直有茶叶丝绸的贸易,因为贸易顺差的关系,大量的银元流入明朝。中国的民间银两数目开始增加。
不过好景不长,为了解决这种贸易顺差,西方人想了很多办法来获得中国的市场,不过无论是欧洲的尼龙织品,又或者是钟表玻璃等器物,都不能让中国人感冒,英国人开始使用鸦片倾销。
相信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经屈辱的历史,从1840年到1911年,各国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历史专家道出了其中玄机,他们解释道,中国近代,包括附件在内一共和清政府签订了1600多份不平等条约。期间赔款达到了惊人的13.7亿两白银。
几乎也赔光了中国储银的老本,这也正是如今银子那么少的主要原因。真相总算揭露,再加上古代人都有墓葬的习惯,大量的银子被贵族阶层带下墓陪葬,同样是一个因素。
不过现代各个国家基本上都发行了比较稳定的纸币,银两作为货币的功能失去,它虽然依旧保持着硬通货的价值,但是更多的还是被用来当成装饰物或者是金属材料导体使用。因此银子数量减少增多也无关紧要。
古代那么多金子银子都去了哪里呢?
除去以物易物的原始时代,真金白银几乎是各个朝代通行的货币。它们的价值不会随着朝代更迭或者货币改革而急剧变化,就连古代衡量国库充实与否也是根据真金白银的数量而定。因而,黄白之物一向备受推崇。我国很早便有掘金采银的传统,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那么这大量的金银都去了何处呢?
金银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开采挖掘,中国地域辽阔,金矿银矿数量都较多。除少数省市外,几乎各省都有金银矿。不仅官府会组织开采这些金银矿,私人也会开采。二是从国外获取,明朝时西方新航线的开辟让美洲大量的白银被开采,又经商人之手流入中国。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金银数量还是十分惊人的。这些数额巨大的真金白银不可能一时一刻被消耗,但是现在市面上数量却并不多,它们都流向何处了呢?
首先就是作为帝王或者富贵人家的陪葬。古代人对于墓葬都极为在意,认为陪葬品可以使他们在阴间也能享受荣华富贵。因而陪葬品都极尽奢侈,除了玉器、丝帛、珠宝等,黄金和白银也是必不可少。近年,海昏侯的陵墓被发掘,在墓中不仅有十余吨的铜钱,更有大量的陪葬的金银。金器重量有一百余公斤,包括金饼、金板、麟趾金和马蹄金,连车马器都是鎏金错银的,可见陪葬金银的数量之多。
海昏侯刘贺在位时间极短,就因荒淫无度被废,所以也被称为汉废帝。他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陪葬待遇就如此之高,更不用说真正的帝王了。古往今来的帝王所陪葬的金银数量必然更加庞大。
除了陪葬的金银外,有不少金银被私人收藏起来。在古代,朝代更迭也好,王权更替也罢,一般都伴随着动乱。除此之外还有外敌的入侵,此时能傍身的也就是金银了。小农生活让我国的祖先多有储蓄意识,在有积蓄时一般都会兑换成金银藏起来。在《末代皇帝》中,总管太监克扣小太监的赏银就是一种体现。很多金银被私人埋藏到地下,后来又由于战乱等原因,金银留在原地,人却不知所踪。因而,藏金银的地方也就无人得知了。
金银最可惜的流失是在清朝,由于清朝的腐朽,在列强入侵之时清政府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甲午战争都惨败,这些惨败也伴随着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几乎所有的战胜国开出的条约中都有要求赔钱的条款,动辄以万起步。仅在马关条约中,就要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清朝国库几乎被搬空。就算这样,也仍然不够赔款,又从百姓手中搜刮出金银赔款。如此一来,民间和国库中的大部分金银都已经流入列强手中。
当然,金银的流失去向不止这些,不过仅是通过这些途径流失的金银数量就已经让人极为诧异,更别说连带其他去向了。不过近年来,中国逐步壮大,流失的金银也在逐步回归,中国大妈都能将金子买涨价,也是让人倍感欣慰。
为什么古代买卖交易用的是银子,那么多银子都去哪了?
首先要说一下,中国古代很长时间内主要货币是铜钱,直到明清白银才成为货币。而且古代那点白银和现在的白银产量比起来微不足道,并不算多。因为古典小说、武侠小说、古装电视剧里古人经常用银子,所以很多人觉得中国古代一直用白银当货币。不过实际上在明朝以前,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钱,而白银仅仅是作为值钱的贵金属,在大宗交易中才出现。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白银产量不高,在唐代以前白银总产量不过1400吨左右,不能满足流通所需造成的。而两宋时期白银产量虽然上升,累计生产了大约4000吨白银,但是很大部分作为岁贡流入辽、金,进入市面的并不多。明朝以后,随着对外贸易大量来自日本、美洲白银的流入(据不完全统计,从16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这段时间里,大约有2万多吨白银流入。),白银终于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流通货币。不过在此后中国由入超变成出超,加上鸦片战争以后多次赔款,又有大量白银流失,因此实际上到清末,国内的白银总存量不过1、2万吨的样子。
要说一下的是,在进入现代以后由于白银提炼技术的提高,白银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以2004年为例,当年中国全年白银产量是5637吨,超过了宋代以前中国白银总产量。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白银和当今白银总量相比只占很小部分。
这些古代白银一部分散落民间,以银元、银锭、银首饰的方式流传下来。因为这些古代白银有一定文物价值或者是纪念价值,所以大部分被广大民众收藏,比如光银元就有很多人专门收藏,据说存世量达到了8000万枚之多。一部分因为殉葬、人为埋藏等各种原因至今下落不明,比如此前不久发现的张献忠沉银就是一例,相信并非个例,在以后可能会发现类似的藏银。还有一部分则成为国家储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流传至今的白银到现在的不少,只不过大多成为私人收藏,而现代白银流通量又太大,所以毫不起眼。
中国古代那么多银子,现在都哪儿去了?
众所周知,银子在古代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形式之一。我们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人们出门消费的时候,动不动出手就是银子。那些有钱人家经常动不动就装一小袋银子在身上,家里的库房里面银子更是一大箱一大箱的,甚至是堆积成山。就连普通人家也有那么几块碎银子。但是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几乎很少能见到银子了,那么古代那么多银子都去哪儿去了呢?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中国的银子储备是相当多的,不过有的国家银矿比我们更加丰富。后来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外国人对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特产非常感兴趣,因此纷纷来中国购买,但中国人对洋货的需求却非常少,这就导致了外国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因此中国的银子更多了。
即使如此,中国把银子当货币并不是主流,铜钱才是。在那些贫苦人家,他们经常花的钱都是铜钱,银子是很少见到的,因为他们开销并不大,就算是有了银子也得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得称重,所以并不如铜钱方便。因此一般百姓的银子是很少的。
古代的银子大多掌控在少数有钱人家手中。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并不是特别多。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般的人家都能买得起银首饰,戴银首饰的人多了,银子分布比较分散,因此看着很少。
但是即使如此,现在的银子还是远远比不上古代时期。这就要从鸦片战争说起了。清朝末期。外国人为了扭转之前的贸易差,对中国输送了大量的鸦片。因此导致了大量白银流出中国。后来再加上多次与外国交战战败,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
光是在各种不平等条约中赔掉的银子就有好几亿两,在加上八国联军抢走的。因此清朝的大部分银子在清朝末年流失海外。这一真相真的是让人心痛不已。
而且现在的很多工业品中都会用到银子。再加上中国的银矿已经在古代被开采的差不多了,只有消耗没有增加,因此银子就越来越少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