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蓝玉的死究竟冤不冤

发布时间: 2022-06-23 02:00: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明朝最著名的“蓝玉案”,蓝玉是被冤杀,还是自己作死?从蓝玉欺凌侮辱元祖的老婆,然后到命士兵打将城墙弄毁强行闯入,这两件事情已经...

历史上,蓝玉的死究竟冤不冤

?明朝最著名的“蓝玉案”,蓝玉是被冤杀,还是自己作死?

从蓝玉欺凌侮辱元祖的老婆,然后到命士兵打将城墙弄毁强行闯入,这两件事情已经让朱元璋非常的生气了。他把梁国公的梁字改成了凉字,蓝玉虽已知道朱元璋对他的的不满意,但是以他的性格不干出点事情不会甘心的。他继续我行我素,走在作死的道路,然还把手伸到了兵权上,让自己的亲信作为官员,来增长自己的权势。

朱元璋对他的其他行为百般忍让,但是如果触及到兵权和统治方面的,那他是不会做出半点退步。面对蓝玉如此嚣张的行为,朱元璋开始思考如何处理这个人了。不过多久,蓝玉又做出了一件令人十分吃惊的事情,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封他为太傅的官衔,但是蓝玉并不满意,他竟然在众多人面前大叫,称自己功劳之大为何不能封太师。

 朱元璋听到后再也无法容忍了,认为再不治蓝玉他会越来越得寸进尺,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以谋反的罪名告发蓝玉,并在他的府内搜出了近万把武士刀,朱元璋很快就下令逮捕蓝玉,以“谋反罪”将其处死,抄家产,株三族。

蓝玉之死,一方面是朱元璋刻意打压的结果,一方面也败于自己的性格。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保持谦逊的性格,迎接更好的人生。

个人认为蓝玉是非常冤枉的一个人,毕竟有句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我觉得是朱元璋不相信蓝玉,而且蓝玉本人功高震主,让君主产生了忌惮之心。
虽然是朱元璋有企图地杀功臣,但蓝玉本人着实作死,侵占民田、霸占北元皇帝妃子等事情没少干,朱元璋提醒了还不改,被抓了把柄,不死谁死。
最简单的功高盖主,怕蓝玉日后有变故,早日防止蓝玉谋反,所以是冤杀。

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开国大将蓝玉,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开国大将蓝玉,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公元1393年2月,锦衣卫指挥蒋王献告发蓝玉谋反。蓝玉随即被交吏部审讯,狱辞上说:“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合谋,将借皇上举行田礼之机举事谋反。”证据确凿,蓝玉当即被族诛。列侯以下被牵连处死者不可胜数。朱元璋更是亲自下诏布告天下,然后将所列罪状编写成《逆臣录》。

到了九月,朱元璋又下诏说道:“蓝贼为乱,阴谋败露,被族诛者达一万五千人。自今日起,胡党、蓝党之徒一概赦免,不再追究。”族诛甚至被剥皮而死,作为开国大将的蓝玉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看起来让人唏嘘不已。但其实蓝玉之惨死既是因为朱元璋为巩固政权不得大肆屠杀功臣的历史必然性,也是蓝玉自己咎由自取之祸。首先飞鸟尽良弓藏,是历史上王朝开端不可避免的现象朱元璋跟刘邦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都是农民出身,比如身边都有兄弟帮忙,比如开国之后都屠杀功臣。

最后一点,朱元璋比之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朝开国之后,真正得到善终的除了汤和寥寥几人外,哪个不是死在朱元璋无情的屠刀下。一是因为朱元璋猜疑心重,宁可错杀也不可漏杀。二是朱标死后,他意欲扶持朱允炆上位。但朱允炆哪能震得住这些开国元勋,因此朱元璋杀心更重。对皇权有威胁的,对皇权可能有威胁的。现在对皇权有威胁的,以后对皇权有威胁的,他一个都不放过。蓝玉战功赫赫,自然是对皇权有威胁的,从这点讲朱元璋就必杀蓝玉。但仅仅是因为这点的话,蓝玉死的就有点冤了。

其次蓝玉飞扬跋扈,无疑于主动往朱元璋的刀口上送朱元璋可能打仗并没有那么厉害,但是深谙权谋政治之道。蓝玉则不同,他是百战不殆的猛将,可惜一点都不明白君王的心思。打天下最需要骁勇的将军,可天下平定之后这些将军反成了君王的提防的对象。聪明的都收敛锋芒早早隐退以求保命,比如汤和。可蓝玉非但不懂得鸟尽弓藏的道理,反而仗着功劳肆无忌惮。私下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后,蓝玉大怒直接将御史赶走。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如此飞扬跋扈,岂不等于在提醒朱元璋他是个祸害。加上谋反,蓝玉这不是自己往朱元璋的屠刀上送吗?最后蓝玉有可能不被杀吗?蓝玉之死,其实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古代开国将领在平定天下之后如何能避开君王的屠杀。蓝玉是一个最好的反例,从他身上就能看出一二。其实前朝例子比比皆是,如韩信等等。可是当这些事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还是不会有半点警觉,更不会以前人为戒。归根到底,他们都被自己的功劳给蒙蔽了心智,认为自己有那样的功劳,皇帝怎么会杀我?

各位,武将如何避免不被杀?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持理智,清楚自己在君王那里的定位。打天下时,你是利剑需要你卖命。天下大定后,已经不需要你,你就该主动隐退,低调做人。总结:蓝玉作为开国大将却下场如此之惨,那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杀的就是开国功臣。另外蓝玉自己身上也有很大的毛病,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欠收拾。因此他的惨死,既是趋于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他为自己的胡作非为必须得买的单。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宰相胡惟庸被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诛九族,三万余人受此案株连被诛杀。而在胡惟庸死后的第十三年,他的同乡、名将蓝玉也遭到清算,一万五千余人因此连坐丧命。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胡蓝党案”。

蓝玉是鄂国公常遇春的妻弟,追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进程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在明朝建国后,他更是在战场上大放异彩,西征四川,北征沙漠,南讨云南,平定西南,成为朱元璋后期最为倚重的武将。蓝玉跻身于军事高层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这时距常遇春猝死军中已一年之久了。但年轻武将蓝玉的辉煌战绩刚刚开启。在跟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后,蓝玉又随徐达北征元军,取得大捷,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在随沐英平定西蕃后,蓝玉因战功晋封永昌侯,食禄二千五百石。

为褒扬蓝玉的赫赫战功,在蓝玉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后,朱元璋把蓝玉的女儿册立为蜀王妃,以示恩宠。蓝玉坐上明军主帅的位置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这年蓝玉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因蓝玉在招待受降的纳哈出时,脱下自己的汉族让纳哈出穿,纳哈出认为自己受到侮辱,与蓝玉产生不快,欲离席而去。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蓝玉外甥,冯胜之婿)见纳哈出欲逃,离席砍伤了纳哈出,激起纳哈出手下的人马生变。冯胜只得派遣全国公观童前往招降。招降虽获成功,但都督濮英在殿后时,被纳哈出的残兵俘获杀害。

冯胜班师后,便被告人揭发藏匿良马、强纳王子之女等劣迹。而常茂也因冯胜将纳哈出部下哗变的责任全部推给他,而对冯胜不满。因此也乘机对冯胜进行攻讦。朱元璋于是收回了冯胜的大将军印,由蓝玉取而代之。至此,蓝玉成为明军的最高统帅。捕鱼儿海一战将蓝玉推向军旅生涯的至高点。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部深入漠北,在捕鱼儿海一带突袭元营。元军遭受重创,元主及太子北逃,蓝玉俘获元王室家眷及传国玉玺等物。

蓝玉班师后,朱元璋赞其功勋比肩卫青、李靖,特封蓝玉为凉国公。面对辉煌的战绩,蓝玉开始发飘,逐渐自我膨胀起来。蓝玉私自豢养了千名家奴,并强占百姓田地。在御史清查此案的时候,他竟下令手下对御史大打出手。蓝玉在北征元军时,强占了元主的嫔妃,致使元妃受辱自缢。朱元璋认为此事不利于笼络元人,因此对蓝玉大加指责。本来原想封给蓝玉“梁国公”,为了以示惩诫,最终封其为“凉国公”,并在丹书铁券上记下蓝玉的过失。

可是,蓝玉性情粗野,对自己的飞扬跋扈根本不加收敛。在朝宴上陪伴朱元璋时态度都非常傲慢,在军中独断专行,被朱元璋多次指责。朱标的太子妃为常遇春的女儿,蓝玉也就是朱标的妻舅,他也是朱标的铁杆支持者。蓝玉曾多次提醒朱标,燕王朱棣野心勃勃,要多加防范。可宽厚的朱标却认为朱棣对自己多有恭敬,劝蓝玉不要多心。此事被朱棣得知后,朱棣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谗言蓝玉,这也引起朱元璋对蓝玉的猜忌。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蓝玉奉旨征讨原元降将月鲁帖木儿。临行前,蓝玉率几名部下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命蓝玉的部下先行退下,可这几名随从竟纹丝不动。蓝玉发话后,这几人才退下。这件事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警觉。蓝玉手握重兵,若拥兵自重,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是在这一年,太子朱标病逝。他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唯恐年幼的孙子驾驭不了这些骄横的权臣,因此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铲除权臣,为孙子铺平道路。而骄纵的蓝玉手握重兵,成为朱元璋诛杀的第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被很快定罪,并被夷族,万余人被牵连丧生。而蓝玉也被剥皮填草,在各地警示展出。最后这张皮被蓝玉女婿蜀王朱椿藏于蜀王府。蓝玉作为洪武后期的最重要武将,功勋显赫。可他骄功自傲,引起朱元璋的猜忌。随着太子朱标的早逝,蓝玉作为实握军权的主帅,首当其中地被朱元璋剪除。

因为他对皇权有威胁。蓝玉是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很有威望,而且权力也很大,朱元璋一直都想扶持朱允炆当皇帝,而朱允炆必然斗不过蓝玉,所以蓝玉必然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蓝玉这个人可以说非常狂妄,因为蓝玉这个人自以为自己战功赫赫。就有造反意图。所以下场很惨。
蓝玉虽然打仗是一个猛将,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蓝玉生性张扬,仗着他的战功肆意妄为,对朱元璋的统治造成了威胁,于是朱元璋最终选择杀了他。

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蓝玉为何不得善终?

蓝玉的命运跟另外一个人的死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懿文太子朱标,蓝玉是朱标太子妃的舅父,可以说,蓝玉算是铁杆太子党。

在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对开国武将家族一直是予以优待和扶持的,然而朱标一死,老朱就在勋贵武将间掀起大狱,屠刀举向了跟他打天下的老弟兄们,而蓝玉就首当其冲,毕竟朱标死后,蓝玉可以算是当时威望最高,军功最重的武勋代表了。


在专制主义传统国家里,君主的性格,尤其是开国君主的性格往往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而朱元璋的性格对开国武将家族的命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老朱出身卑微,所以懂得感恩图报,对为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们十分好,在懿文太子没死之前,老朱对武将们的优待包括了封爵赠谥、允许蓄奴、官位崇高、法律特权、享受赐田、子弟世袭权、加官兼秩与勋级、散阶等。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开国武将们都兼职了东宫属官,这表明了朱元璋有意增强开国武将们对太子的影响,继而使得他们有可能在未来的国家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对于开国武将的子弟们加强教育与任用,从洪武初年起,明太祖就命令开国武将的子弟入学读书,加强对这些武勋子弟的教育,并授予他们官职,希望这些人能够继续为帝国服务。


老朱还广泛地与开国武将们联姻,16个女儿,其中有8个嫁给了武将的子弟,比例高达50%,同时,这种联姻还是双向的,武将们的女儿也嫁给了老朱的儿子们,形成了朱明皇室与开国武将之间的复杂的姻亲关系。

由此可见,老朱这是有意规划,希望通过这种手段使得功臣集团继续成为皇权的支柱,而且,随着开国老将们的去世,他也开始加强对后人们的任用,许多开国武将的子孙开始统领军队平定叛乱、巡防备便等事务,这是老朱对开国武将子弟们军事才华的有意锻炼和培养。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开国武将们和皇帝陛下相处得十分愉快,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以此稳固王朝的统治,可以说,老朱的手段是比较漂亮的,比之前朝开国皇帝们处理与功臣集团的关系,老朱确实懂得感恩图报,也懂得用利益将他们捆绑在朱家的大夏之下。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戛然而止了,这一天,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转折。从洪武十三年朱亮祖由于犯法而被处死到朱标去世,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除被“胡惟庸案”牵连者之外,没有一个开国武将被处死,而就在懿文太子朱标去世四个月后,江夏侯周德兴和靖宁侯叶升先后获罪被杀,第二年就爆发了蓝玉党案,凉国公蓝玉、鄂国公常升两个国公被杀,此外还包括了好多个侯爷,在蓝玉案之后,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被削爵,直到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李新被处死,开国武将家族的这场浩劫才告一段落。

实际上,蓝玉的死,以及被牵扯出来的蓝玉案一切都是由朱标去世这一偶然事件所导致的。倘若朱标没有死,那么,蓝玉也不会死。


在蓝玉案爆发之前,常升的鄂国公家族和冯胜的宋国公家族是老牌国公家族,而傅友德的颖国公家族和蓝玉的凉国公家族乃是国公家族中的新贵。至于开国第一武勋家族徐家,徐达早于洪武十八年病逝了。

本来,老朱设想的是调教这些武勋们紧紧围绕懿文太子朱标,以此来稳固帝国,但朱标一死,那么这个设想就完全没法玩了。老朱几十年来一直悉心培养朱标,这种培养包括了以朱标为核心的武勋集团的养成,所以朱标在武勋集团里面威望很高,能够驾驭这些功臣们。

但朱标一死,朱元璋选择了对帝国毫无贡献和没有丝毫影响力的太孙朱允炆,这个孙子还是个庶出,没有任何外家势力,原本为帝国继承人助力的开国武将功臣集团,此刻就成为了帝国新继承人最大的威胁。

所以,老朱决定对武将集团进行一次大清洗,而首先选择的对象,就是国公家族中的新贵蓝玉,毕竟此时的蓝玉风头一时无两,而且蓝玉这个人毛病多,比较好容易下手。以蓝玉为主线,先把新贵们一网打尽,随后再整治老牌家族,这就是朱元璋策划的清除皇太孙威胁计划。


这个计划很顺利完成了,但遗憾的是,就是因为太过顺利,所以靖难之时,叔叔造侄儿的反,侄儿却没有拿得出手的统帅。

蓝玉本质上不是什么好人,为人也比较嚣张,为非犯法的事情没少干,但这些都不是老朱干掉他的原因,他本来是老朱选择的懿文太子新班子里面的主要武将角色,但随着这个班子核心的失去,自然这些个角色也没有必要存在了。

蓝玉死得冤么?

算冤也不算冤,他的死是朱标死亡这一偶然事件中的必然,也是老朱性格使然所造反的。

因为蓝玉功劳非常高,但是非常嚣张跋扈,喜欢杀戮,造成了很多的屠杀,并且将元朝王妃给侮辱了,朱元璋非常生气,所以杀了蓝玉。
就是因为他战功赫赫,不仅手上有兵权,而且在朝中的声望还很高, 功高震主,所以朱元璋必须把他除掉。
因为功高震主,功劳太大了会威胁到皇帝的统治,所以一般功劳很大的人都得不到善终。

历史上,蓝玉被杀,死的冤枉吗?是不是咎由自取呢?

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是常遇春妻子的弟弟,是安徽定远人。蓝玉后来因为战功被封为大将军,凉国公,地位显赫。然而,蓝玉最后却被朱元璋杀了,剥皮后填草,传示各地。如此凄惨下场,令人遗憾。

那么,蓝玉功劳那么大,为什么会被杀呢?哪几件事让他招来了杀身之祸?他死的冤枉吗?是不是咎由自取?

蓝玉最开始在姐夫常遇春的帐下效力,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表现的特别突出,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提起蓝玉,由管军镇抚升任千户和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明史 蓝玉传》记载:初隶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遇春数称于太祖,由管军镇抚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

蓝玉最突出的战绩是,后来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因而名震天下。此战俘虏敌军七万多人,缴获大量辎重物品,皇帝得到消息,非常高兴,称赞蓝玉像卫青、李靖。后来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回来之后,因功被封蓝玉为凉国公。

《明史 蓝玉传》记载:奏捷京师,帝大喜,赐敕褒劳,比之卫青、李靖。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师还,进凉国公。

蓝玉因为立下的战功多,后来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他做的几件事,彻底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第一件事,蓝玉骄傲,暗地里养了很多家奴和义子,拥有了私人武装,开始飞扬跋扈。

有一次,蓝玉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还有一次,蓝玉北征回来,夜里到了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蓝玉大怒,于是纵兵毁关,破门而入,皇帝听说之后,很不高兴。

《明史 蓝玉传》记载: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

此时,皇帝对蓝玉已经很反感了,居功自傲,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第二件事,和元主的妃子私通,导致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皇帝听说之后,非常生气,严厉斥责了蓝玉。

《明史 蓝玉传》记载: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

第三件事,皇帝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为蓝衣多次犯错,于是改为凉国公,蓝玉非常不高兴,在酒宴上对皇帝态度傲慢无礼。

第四件事,大权在握,在军中掌握了升降大权,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

第五件事,蓝玉西征回来,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满,不愿在宋、颍两公之下,蓝玉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为此越发怏怏不乐。

这些所作所为,蓝玉明摆着要和皇帝对着干,唱反调了,而且,态度上对皇帝也不敬,挑战了皇帝的权威,同时,大权独揽,触碰了皇帝的底限。

因此,朱元璋对蓝玉动手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将蓝玉以谋反罪逮捕下狱,并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到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朱元璋还不解恨,手诏布告天下,还将其载入《逆臣录》。

蓝玉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挑战皇帝权威,终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上,蓝玉的死到底冤不冤?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一共主导了四大案,而其中牵连最广的就是蓝玉案,朱元璋以谋反为理由,将蓝玉满门抄斩,同时还把诸多大明开国功臣及家属牵扯进来,累计被朱元璋下令诛杀的人超过了1.5万,其中蓝玉不仅被杀,还被剥了皮拿去全国各地展示,以宣扬大明朝廷的威望,震慑异己。

从朱元璋时起,就有不少人为蓝玉鸣冤,认为蓝玉是冤死的,那蓝玉到底死得冤不冤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先从蓝玉被处死的罪名说起,蓝玉死因是谋反。根据《明史》和《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蓝玉之所以谋反,一方面是因为觉得自己官小了,另一方面是觉得朱元璋不信任自己了。单纯从这两个理由来看,实在有些牵强了。


首先,蓝玉的官并不小,早在洪武十二年就已经被封了侯,后面又官拜大将军、封了凉国公,可以说已经是洪武一朝官最大的一批人了,而且蓝玉还是朱标的太子妃的舅父,有了这层关系,怎么也不会因为觉得自己官小谋反。

其次是就算朱元璋不信任蓝玉,这也不是谋反的理由,毕竟朱元璋是一国之君,如果是因为两人关系的问题反目,至少这种关系要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蓝玉才会铤而走险,而绝不是因为简单的“不信任”就如此冲动。

我们再来看看蓝玉谋反的具体情况,除了《明史》和《明太祖实录》之外,关于蓝玉案的更多记载都在《逆臣录》中,《逆臣录》里面收录了大量关于蓝玉谋反的证词,其中锦衣卫指挥蒋某是控告蓝玉谋反的主力,他称勾结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图趁皇帝到郊外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兵变。


然而《逆臣录》中搜罗了上千人的口供,里面却独独没有蓝玉和曹震两个当事人的口供,也就是说,两个主犯从头到尾都没有承认自己谋反的罪行。

不仅如此,这些口供还有很多极不合理的地方,就比如口供里面竟然包括了蓝玉家的“打渔网户”和一个“染匠”,在他们的口供中,蓝玉甚至和他们讲过谋反的事,还说成功后要封他们当大官。试想,蓝玉就算再蠢,谋反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也断不可能去找一些小人物商量,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另一方面,朱元璋本身就是个残忍嗜杀的人,他甚至恢复了人殉制度,对大明朝的开国功臣,但凡他认为可能对江山构成威胁的,都一律想尽办法弄死他们。蓝玉也是如此,朱元璋处死蓝玉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谋反,而是因为朱元璋认为蓝玉有功,而且官太大,怕自己死后威胁到了朱家王朝的安全,所以罗织了这么一个罪名。

蓝玉冤不冤,要看从什么角度看。

↑蓝玉案牵连甚广,历史罕见↑

1、从朱元璋角度看,他其实并不管蓝玉冤不冤枉,他用绝对的政治理性去估量蓝玉这个人对皇权的威胁。整个蓝玉案过程中,朱元璋仅存的一丝感情,就是把这位儿女亲家由凌迟改为剥皮,据说蓝玉死后一整张人皮都被剥落下来,存放到了蜀王府邸,直到明末李自成攻破蜀王府,仍能找到这张人皮,这一丝丝温情,面目可怖。

2、从蓝玉角度来看,他当然是冤枉的,但是,他恐怕更会感慨自己倒霉!要是朱标还活着,蓝玉恐怕不会死,只要熬到朱元璋翘辫子,蓝玉就可以凭借他和朱标深厚的感情以及利益关联,谋取更高的官位,可惜,老朱太能活,而朱标又没福气,英年早逝。

后世很多文献都记载了蓝玉的嚣张跋扈,似乎说明蓝玉咎由自取,然而仔细想想,蓝玉为什么就敢那么猖狂?一句话——有大靠山!

蓝玉和徐达常遇春等人不同,他应该算是第二代功臣,在明朝立国后,蓝玉和冯胜等人替明朝立下不朽军功,在徐达常遇春等人去世后,蓝玉更是风头无两,被朱元璋倚重,朱元璋此人最喜政治联姻,也因此,蓝玉得以成为太子朱标的舅父。

↑朱标是蓝玉最大的靠山↑

朱标刻意也好,发自真心也好,他和蓝玉的关系非常密切,朱元璋经过认真观察考量,发现朱标可以驾驭蓝玉,于是尽管蓝玉猖狂不法,朱元璋忍而不发。

蓝玉之所以猖狂,并非无脑为之,而是有恃无恐,这个最大的靠山,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标。在朱标的护佑下,尽管蓝玉有诸多劣迹,但仍然被保了下来,朱元璋发出过非常明确的警告——“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就是政治信号,然而蓝玉算准了朱元璋的软肋,只要保持住和朱标的感情利益关系,朱元璋也拿他没办法。

当朱标死后,朱元璋几经考虑,没有选取燕王朱棣等皇子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哪能驾驭得了蓝玉,朱元璋必定要斩除蓝玉这样的功臣集团。

↑朱元璋的政治手段是蓝玉根本比不了的↑

此时,即使蓝玉政治嗅觉敏锐,提早意识到大事不妙,也已经晚了,朱元璋通过布局,已经成功把兵权分散到各个皇子手上,蓝玉即使动过造反的念头,也没用,他掌控不了兵权。

蓝玉却也无开国公常升的觉悟,心存侥幸,不肯早早自杀,已图换取家人的性命安好,当然,蓝玉也没有那个时间去算计考量,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初,蓝玉被捕,仅仅过了几天,二月初十就被杀,而常升则是在四月份才被牵连进去,常升此时已经看出朱元璋清楚功臣二代集团的政治决心,于是自杀或者慨然接受赐死(待考证)。

蓝玉死的一点都不冤。首先他经常不把朱元璋的命令当圣旨,非常横行霸道,做一些朱元璋讨厌的事,而且不懂得放低姿态,朱元璋才忍不了他。可以说他的死是自己作的。
历史上,蓝玉的死并不冤。原因一:蓝玉因多次统领大军出征,屡立战功,朱元璋对他礼遇有加。因此蓝玉日渐骄横,蓄养家奴、义子,横行霸道。曾强占东昌府的民田,御史奉命来查问,蓝玉不仅不配合,还直接把御史赶走。 原因二:蓝玉北征蒙元后,率军返回途中,夜抵喜峰关。守关的官吏因夜晚辨识不清,没有及时开门迎接。蓝玉下令攻打关门,大军破门而入。 原因三:蓝玉征服蒙元时,私自霸占元朝国君的妃子,因不堪其辱,元妃自杀。 原因四:蓝玉与朱元璋饮酒时出言不逊,军中大权独揽,被朱元璋多次责备。 原因五: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王献告发蓝玉谋反,经吏部审讯,证实确有谋反证据,被灭族诛杀。史载,因蓝玉案牵连被灭族诛杀者达一万五千人。
不冤,从被蓝玉依仗权势欺压过的人的角度来看,蓝玉死的当然不冤,而是死有余辜。
本文标题: 历史上,蓝玉的死究竟冤不冤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90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俄乌战争算世界大战吗 如果不是,会不会引起世界大战中国量子科学家率先观察到宇称时间对称,突破量子世界难题,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