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过午不食有没有道理?您好,过午不食对于现代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行的,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古人“过午不食”后边还有一句话一...
古人说的过午不食有没有道理?
您好,过午不食对于现代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行的,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
古人“过午不食”后边还有一句话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日落而息”。但你晚上7点,夜生活还没开始呢。
因此在现有的生活习惯下效仿古人,简单地将晚饭从三餐中删掉,人的身体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不吃晚饭只有一个好处!
省钱!
不论您是因为“养生、忙、穷、胖、懒……”哪种原因放弃了晚饭,偶尔饿一两顿没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难免会破坏胃肠功能、影响内分泌,对健康和减肥都没有好处。
如果您一定坚持不吃晚饭,那么一个月后,你可能会“喜提”全新的自己——精神萎靡、体力不支、 脸色暗淡。
健康晚饭长这样!
吃好晚饭,其实也没啥难的,有个小口诀:
时间不超晚8:00;2 个拳头的绿叶蔬菜;1 个拳头的主食;半个拳头的蛋白质;适当吃些粗粮;保证七分饱。
过午不食在有没有科学依据?
古人的过午不食有依据吗?
一直有人会提起“饥饿疗法”的养生,所以为了养生,一些朋友忍着饥饿不吃晚饭。那么不吃晚饭真能养生防疾病吗?而且在我国古人提倡的“过午不食”科学吗?如果你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就来看看专家的答疑:
说法一:古人提倡“过午不食”。
专家分析:“过午不食”更多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养生方式应该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照搬。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说:“一日三餐久经考验,符合人体规律,不可随意打乱。”
说法二:晚饭吃进太多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
专家分析:如果不吃晚饭的初衷是减少肠胃负担,减少热能堆积,似乎还有些科学性。不过若能做到恰当的饮食,合理地运动,即使吃晚饭,也不会堆积脂肪。因此,大家没必要太走极端。
说法三:饥饿可促使吞噬细胞清理体内垃圾。
专家分析:“这个说法不太科学。”马力平指出,人体饥饿时,细胞也处于一种“萎缩”状态,没有能力去吞噬有害细胞,反而会受到损害。此外,不吃晚饭容易诱发低血糖,导致器官营养供给不够,人体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说法四:饥饿状态下才能分泌大量消化液。
专家分析:马力平说:“这个说法实在离谱。”她表示,进食才会刺激消化腺分泌大量消化液,人体在饥饿状态下,器官分泌消化液的功能相对处于“封闭”状态。从口腔来讲,咀嚼食物时,才会大量释放唾液;食道也会随之释放一些黏液,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胃中;胃开始加快蠕动,产生消化酶;接下来,十二指肠会刺激胆囊释放胆汁,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钟民指出,不吃晚饭胃酸会伤害胃黏膜,对养胃不利。
知道了古人提倡的“过午不食”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并不一定适用于现代人。尤其是很多人休息的时间比较晚,所以需要吃晚饭。而且相比不吃晚饭来说,吃对晚饭更有助健康,最好在5点至7点间吃晚餐,并尽量保持规律。
越来越多人推崇“过午不食”,这有科学依据吗?
如果不吃晚饭的初衷是减少肠胃负担,减少热能堆积,似乎还有些科学性。不过若能做到恰当的饮食,合理地运动,即使吃晚饭,也不会堆积脂肪。因此,大家没必要太走极端。虽然目前许多疾病都是富贵病,由于吃的太多导致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走向另一个极端,极度节食。如果人体有大半天的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脏器的代谢会受到影响。
从养生角度说“过午不食”,是指从晚上7时至次日5时这个时间段不要进食,这个时间段不属于上午也不属于下午,而是“更夜”,三更是夜11-1点,所以三更是半夜。吃饭一定是要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现在很多人相反,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过午不食是古代佛教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意思是说出家人不能在规定许可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是从正午开始到第二天黎明,禁止进食。对于古代人来说或许是适应的,现代人工作节奏快,每天从早上6、7点起床,一直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会睡觉,工作压力大,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撑,如果过午不食,到了晚餐时候不吃东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
所以要想有个好的减肥效果,并且能够很好的维持下去,还是养成一个良好的三餐的饮食习惯最佳,这样能够长期坚持,并且是健康减重,也不存在减肥后出现的副作用的问题。三餐的时间要合适,三餐间隔4小时左右。其次三餐摄入比应该为3:4:3左右为宜。另外,晚餐尽量选择能量较低的食物,但依然要做到食物多样。
古代的时候五六点天黑了以后,没有什么工作或娱乐活动,人体的消耗比较少,睡的也早;
现在生活晚上的活动和压力不见得比白天少,所以不完全科学。
“过午不食”真的是养生之道吗?对身体好吗?
为什么古人说“过午不食” 求高手解答 好的给分
佛在《舍利弗问经》中说:“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是故佛制诸比丘弟子不可非时受食。然而经过了正法、像法时期,到了明朝末年,已每下愈况,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亦谈及:“越地安禅,夜作斋,名曰放参饭,竞为侈靡,胜于午斋,相沿成习久矣!”
不非时食,是佛陀与其弟子每天正命而活的方式,具体原因在律部中多有阐述,包括因为阿难跟其他比丘出去,吃完中饭吃晚饭,回来很晚,被别人喝斥,迦叶雷雨天晚上进城乞食,被孕妇突然看见以为遇鬼流产等等原因,於是佛陀制定了晚上不可以再乞食吃饭的戒律。而且食而知足知量,是对个人减少欲求的一种修行。这种方式在开始的时候,身体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慢慢也就习惯了。但是如果确实产生了对身体的伤害,还是正常吃饭就可。在家人不必跟出家人一样,否则就出家修行了,毕竟这是出家戒律。在家人可以持守八关斋戒,其中也有不非时食一条。在特定的日子里好好持守就可以了,而比丘的出家戒律对在家人是不适合的。
过午不食叫做斋,持斋就是受持斋法而不违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