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清朝都灭亡了,还有那么多女人想嫁给溥仪呢?自溥仪1912年,宣布退位时起,两百多年的清朝便算亡了国。溥仪也从一言九鼎的至高地...
为啥清朝都灭亡了,还有那么多女人想嫁给溥仪呢?
自溥仪1912年,宣布退位时起,两百多年的清朝便算亡了国。溥仪也从一言九鼎的至高地位,跌落下来。虽还是皇上,但称之为“吉祥物”,似乎才更合适。
一晃大清亡国9年之后,溥仪也要定皇后,选妃子了。此消息一出,顿时炸开在了“民国朋友圈”内。一时间许多达官贵人蜂拥而来,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而溥仪老爸载沣的府门前,从此就车水马龙了,谁让他这里是溥仪婚礼筹备处所在地?
什么张作霖的女儿,徐世昌的女儿等,这些民国掌权派,也都派人前来提亲,期待女儿成为溥仪的皇后,就更不要说那些满清遗老,八旗王爷等了。
这事让载沣非常头疼,因为他不能得罪徐世昌、张作霖这些掌权派。于是载沣便以祖宗家法“皇族满汉不能通婚”为由,堵住了张作霖等人。在解决了这些民国掌权派后,溥仪选妻,这才进入到了正常流程。
载沣这里是第一关,只这一关就刷下去了绝大多数的人选。然后胜出者成为了候选人,其照片就被送入宫内,那些皇太妃们就开始忙了起来。
这第二步,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些皇太妃们,都想把自家女子推荐上来。于是你争我踩,再加上各种势力在背后的参与和博弈,折腾了一年多,才有了最终的定论,选出了四位优胜者,最终婉容成功上位,当上皇后。
看毕上面这些记载,现代读者一定都有疑问,大清都亡了,为啥还有这么多人,争破头也想把女儿嫁给溥仪呢?说出来还别不信,是由一大一小,两个原因决定的。
第一个,从大方面来分析,显然这代表着当时社会氛围,对皇帝持一种认可态度的。虽经过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闹剧,但从溥仪大婚这事上,依然能看出来了,皇帝还是被认可——不过,如今的认可,仅仅是把皇帝当成“吉祥物”,而不是掌控国家命运的帝王。所以溥仪大婚的盛况,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如,至今一提溥仪大婚,恐怕许多人还是要啧啧称奇,因为从大总统徐世昌开始,各路民国军阀们,就没有不随礼的,且沿途上千军警开路,军乐队也奏乐助兴……
还有那些前清遗老圈内的人,他们许多人至死都认定溥仪是皇上。比如一位叫张彪的人,他本是湖北提督,虽溥仪退位了,但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扫把,跑到溥仪院前,去给皇上扫地。
还有北洋上将荫昌,他本是代表民国,向溥仪大婚祝贺而来,但公事办完后,他就立刻跪倒在地,大喊:“刚才是代表民国,现在奴才自己给皇上行礼! ”
第二个方面,则要从小方面来分析,那就是事关名利!
对于任何人来言,名利这一关,都没办法通过的。毕竟我们都是俗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故而,能成为溥仪的皇后或妃子,其家族不但等于镀了金,且还能捞取巨大好处。
如婉容成为皇后之后,她老爸就成为了辅国公和内务府总管——前者是名,因为有啥可辅的?大清亡了,就有这块紫荆城。后者是利,内务府是肥缺!
自然婉容家族就名利双收,至于婉容幸福否?对不起,跟名利相比就无关紧要了。而婉容自己也对“皇后”这个称号,至死都放不下。以至于溥仪在《我的后半生》中,曾这样说过婉容:虚荣心太重,放不下皇后这顶桂冠,放不下这虚名儿。
至于溥仪身边另一位重要的女性:文绣,则更是轰动,因为后来她不顾一切的跟溥仪离婚了。此事,在当时曾激起过滔天巨浪。各方都指责文绣,但当后来人们了解到了溥仪有自身问题,无法生育后,便渐渐的开始原谅,甚至钦佩文绣了。
对文绣态度的转变,其实是最能说明问题,即,许都女子争破头想嫁个溥仪,是名利驱使,但当了解到溥仪身体的问题后,人性得以复苏并回归。所以说来说去,从个人角度来言,这就是一个名利VS人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普遍存在。
溥仪的晚年有多悲催,为何有一次低头下跪恳求妻子的原谅?
为何有一次低头下跪恳求妻子的原谅?溥仪的晚年生活极度悲惨,接连几次失败的婚姻让他对晚年的妻子李淑贤产生了恐惧,为了让妻子不离婚,溥仪不惜牺牲尊严,向妻子李淑贤下跪。
溥仪作为一位末代皇帝,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他不仅仅是晚年悲惨,他的一生都过得十分屈辱。作为封建王朝的牺牲品,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帝王的荣耀与尊严。他的一生几乎都是任人摆布。不仅是人身自由,就连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这样的帝王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沦为平民百姓的溥仪与医务人员李淑贤情投意合结为夫妻。本以为这个女人会和溥仪共度余生。没想到婚后的她得知溥仪不能行夫妻之礼,折腾的要离婚。其实当时溥仪族人都不满意李淑贤,也有人劝他离婚,但是溥仪因为之前的几段失败的婚姻以及文秀公开离婚闹得沸沸扬扬,使得溥仪颜面扫地,因此,只能对李淑贤忍让。李淑贤也算准了溥仪不会同意离婚,更加肆无忌惮的折腾。
然而,最为过分的是,溥仪为了能够继续维持这段婚姻,竟然在李淑贤的折腾下,公然同意李淑贤再找一个男朋友。甚至为了不离婚,向李淑贤下跪。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吃饭,仅仅因为溥仪摔碎一个碗,李淑贤很生气抡起菜刀说:“不想过就离婚”。看这架势是要砍人了,吓得溥仪连连下跪道歉。堂堂七尺男儿,忍气吞声,向女人下跪,可见溥仪的晚年生活有多么不幸。
溥仪一生最硬气的几天,审判椅当龙椅,究竟做了什么,尽显帝王风范?
溥仪在八天的审判里,把日本的天皇怼得哑口无言。说起溥仪这位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的可谓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溥仪在位过两段时间,第一段是从小就继位,后来被人赶下台甚至最后被赶出宫去,所以溥仪是一心想要夺回帝位的,这时候日本人出现了,表示愿意帮助他夺回帝位,这就样溥仪当上了伪满洲的皇帝,这是第二段。
可惜这次帝位还是没坐多久,日本人就战败了,溥仪也就被赶下台被人拉到了国外当战俘,又过了几年溥仪已经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了,可能就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溥仪从皇帝到普通人,可以说是历史第一人了。溥仪一生中去过两次日本,第一次就是因为伪满洲的事情,第二次就是溥仪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复辟成功,向对方表示感谢,不过这可不是溥仪的真心感谢,他明白自己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活得没有尊严。
溥仪其实非常的憎恨日本人,所以溥仪在法庭上也是很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法庭上,溥仪仿佛不是坐在审判椅上而是龙椅上,尽显帝王的气度,溥仪在法庭上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说到了自己是如何成为伪满洲皇帝的,是被日本人欺骗和威胁成为的,他说在伪满洲的那段时间过得没有一点尊严和自由,事事都要被人看着,甚至自己的妻子也是被日本人杀了,日本天皇听到这一番话,被气得半死,但是说不过溥仪。
整整八天时间里,溥仪没有一丝隐瞒,把在伪满洲的事情全都说出来,各种怼日本人,骂他们无耻,时不时的把天皇气得无语,和日本的律师也是唇枪舌战,没落一丝下风。这段经历也被后人称为是溥仪一生中最有骨气的时候,彰显我大国的威仪。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溥仪三岁当皇帝,后来退位,之后又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最后当了俘虏。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又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日本战败之后,溥仪被俘虏到苏联。东京审判的时候,溥仪作为证人,又被押到日本指认日本人的犯罪行径。溥仪作为证人,一共在日本待了八天,这八天溥仪可以说是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八天,溥仪把被告席坐出了龙椅的感觉。根据溥仪的供词,当初溥仪在天津,被日本人强迫去了长春当“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与其说是当皇帝,不如说是当犯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日本人的监视下,甚至睡觉被监视。可以说是日本人让溥仪干什么,溥仪就得干什么,完全没有自由。而且溥仪还被逼着供奉日本的宝剑和镜子。在这当被告的八天里,溥仪表现得不卑不亢,指出了日本人的罪过,相当硬气。溥仪在东京审判的视频和照片都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视频了解整个经过。
当傀儡的这十四年是溥仪最不想回忆的时间,这十几年的遭遇对溥仪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折磨。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进入了战俘营参与改造。1959年,溥仪被特赦,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一生有过很多错,但他在东京审判的这八天里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溥仪的一生是悲剧,少不经事被选为皇帝,经过了一系列的遭遇和非议,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公民。1967年,溥仪逝世于北京,走完了他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溥仪一生有过三位妻子,一位死于东北,一位和他离婚,另一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结婚的。但是,溥仪的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
溥仪做了这么多错事,为什么还能被特赦?
因为溥仪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他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他不是真正做决定的那个人。而且他没有直接做一些伤害人民群众的事情,只不过是间接的伤害了老百姓。他跟那些日本那种罪犯还是有区别的,那些人是罪恶滔天,是直接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再加上那时候的中国还是有很多大清的遗老遗少,如果杀掉溥仪,不就是跟这些人结下了梁子。所以经过多重考虑,最终溥仪还是被特赦了。
溥仪应该感谢这个新社会,是这个新社会给予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溥仪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虽然一心想要恢复大清王朝,但其实站在他的角度,这个事情也很好理解的,如果他不想恢复大清王朝,反倒感觉他是个无情无义的人。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家族的继承人,当轮到你当家的时候,你这个家族已经败落了,你肯定也会千方百计的去想重振这个家族。只不过你自己没有认识到你的家族已经大势已去,后来你使用的手段不是很高明,而且被有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所以你也算是一个过错方。
而且一般的在古代,末代皇帝基本上是会死于非命的。如果末代皇帝不死,那么怎么可能建立新的王朝。而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如果那时候杀了他的话,中国估计再也没有皇帝了。所以那时候的领导人,经过多方考虑,认为不能杀溥仪。
因为溥仪已经真心改过,也没有再复辟的想法了,所以就特赦了他。小编认为溥仪还是得感谢这个新社会,新社会的领导人,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他出于一种历史情怀,做出了很正确的决策。毕竟溥仪也是当过皇帝的人,留下来就当是对大清朝的一种留念吧。
爱新觉罗·溥仪的行为是罪过吗
不见得
溥仪三岁坐上龙椅,同年其父亲爱新觉罗·载沣被封为摄政王,实际大清王朝的主事之人!尽管溥仪年幼,但是能有这样一位独当一面的父亲,可见其基础条件并不差。基础条件有了,再来看看外部环境,当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两个非常危险的敌人:洋人和革命军。如何同这两方危险势力角逐,自然考验着以溥仪为代表的紫禁城一派的智慧。
载沣(左)
当然,紫禁城、洋人、革命军三方角逐,没有哪一方说有压倒性的优势的,任何一方都不可掉以轻心的。我们看三国的历史就会知道,要在三方势力中杀出来,其实并不容易。任何一方都需要考虑如何团结自身、如何联合外部势力达成盟军等问题。
从这一点上来看,紫禁城这一派其实占得优势更多一些,内部团结?清王朝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皇帝仍然在朝,皇帝的权威还在,这是不可忽略的事实。皇帝虽然没有太多实权,但是皇帝被赶出宫前至少没有任何一方任何一个人敢明面上冒犯!至于外部联合?通常都是另外的两方势力在主动联合紫禁城。谁都想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旗帜,实现起兵击垮对方的目的或者权利过渡!
最先坐不住的是革命军的队伍。这支后起之秀,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一跃成为紫禁城面临的最头疼的势力,在紫禁城里耀武扬威,是一只活跃的明面上的势力。而洋人呢?就像是一条毒蛇,在黑暗中伺机观察,等待着有利时机,一击毙命!
面对这两支强劲的敌人,紫禁城派系他们在干嘛?拥护者皇帝,维持现状!皇帝每天干嘛?一切依旧是按照清朝皇帝礼制行事,吃、喝、玩、乐,看书赏古玩、骑自行车、游颐和园一样都不少,坐镇龙庭!甚至定期出宫去颐和园等地。而这个时候以溥仪为代表的紫禁城派系,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在这里可以看到!
紫禁城外面,革命军一派闹得沸沸扬扬。宫城墙内,明黄色的龙旗迎风飞舞,皇帝坐镇龙庭,各部院工作照旧!皇帝的气派,丝毫没有减弱,任何进宫面见皇帝的人都必须按照帝制礼仪。当时的商界还流行向皇帝进贡,希望封赏黄马褂或者谥号。可见皇帝权威丝毫不减,当然这一切主要归功于溥仪。
一般人想摆阔架子,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更别说是要摆皇帝的架子,这件事只有原本是皇帝才能做!帝王相不是可以模仿的。有实物为证,当年溥仪在远东法庭出席审判的时候,硬是把法院的椅子坐出了龙椅的姿态,可见这不是可以学得来的。那么溥仪为什么在丧失了皇帝实权,依旧还摆出皇帝的架子呢?
有人说是溥仪做惯了皇帝,天生就是皇帝命,这如今是想改也改不了的。这是说不通的,这么大的人了,难道还任性耍脾气?敌人都刀架脖子上了,你还关心敌人的大刀弄脏了自己的衣服?游颐和园,明黄仪仗、近千人太监侍从,外加上几十辆汽车的大队伍,难道是还不忘过一过皇帝瘾?
溥仪之所以这么做,或者说作秀,他是在给世人传达一个念头:皇帝还在,皇帝还会振兴大清的!而这种假象在溥仪的对手看来,可给对方造成不少心理上的压力:这皇帝镇定自若,是否抓住了我的什么弱点?亦或是皇帝有同其他势力联合,所以心中底气十足?说不清楚,所以只好还是先把这皇帝供着,以至于溥仪宣布退位后,仍旧享受极高的待遇,并在故宫又住了13年。
溥仪
值得一说的是,溥仪曾说过一句话,“在紫禁城看来,只要能捉老鼠,花猫白猫全是好猫,无论姓张还是姓段,只要能把复辟办成,全是好人。”其中张和段是指革命派的张勋和段祺瑞。可见溥仪搅得革命派是内讧不断、自相残杀、惶惶不安。而这些人在溥仪看来,都永远是棋子般存在,他的内心里怀揣的是光复清室星辰大海!
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第一代醇贤亲王奕譞的孙子、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长子,而载沣的嫡母(不是生母),即醇贤亲王奕譞的原配福晋恰好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也即溥仪的正牌奶奶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溥仪的嫡母兼生母,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荣禄的女儿,而荣禄女儿和载沣的婚姻还是慈禧太后指定的。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是大行皇帝光绪的亲弟弟(同父不同母)。所以,无论是血亲远近还是身份尊贵的程度,溥仪都是当之无愧的。这且不说,如其说慈禧太后看重的是溥仪,不如说看中的是载沣。由于辈分的原因,载沣肯定是不能当皇上的。但是无论是血统的远近、能力的考察、人脉关系的考量,慈禧太后都是属意载沣的。慈禧亲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宣统帝溥仪是养女的儿子。这表明慈禧在挑选同叶赫那拉氏有关系的人做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决定由溥仪来继承皇位时,光绪皇帝还没有死。光绪皇帝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满意。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溥仪的父亲是自己的亲弟弟,综上所述,这些因素,才是慈禧太后选择溥仪作为大清皇帝的主要原因,这里不可否认,有亲疏的考虑。
但是,无论谁做皇帝,都挽救不了清朝灭亡的趋势,并不是仅凭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朝早已病入膏肓了,唯有推翻它,当时中国才有出路。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