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西端位于什么地方?乌恰县。乌恰县位于北纬39°24’-40°17’、东经73°40’-75°45’之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西端位于什么地方?
乌恰县。乌恰县位于北纬39°24’-40°17’、东经73°40’-75°45’之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中国的最西端。县境东接阿图什市,东南与喀什市和疏附县相邻,西南与阿克陶县毗邻,西部和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470公里。乌恰县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06公里,面积2.2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乌恰,是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为大山沟分岔口。因克孜勒河谷在该地分岔成三道沟而得名。汉时属疏勒都督府管辖。公元六世纪中叶属突厥汗国统治。公元八世纪中期属回讫汗国。公元九世纪四十年代,属柯尔克孜汗国。公元十六世纪初,属叶尔羌汗国。清代属喀什噶尔道疏附县,1913年设乌鲁克恰提分县,分县治乌鲁克恰提。1929年改为乌鲁克恰提设治局。
1938年置乌恰县,县城由乌鲁克恰提搬迁到黑孜苇,属喀什行政区。1954年乌恰县划入新成立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85年8月23日乌恰县发生7.4级强烈地震,县城被毁。后又在东北6千米的博鲁什地方重建新县城。1989年10月17日举行了新城落成典礼。
1997年,乌恰县辖2个镇、9个乡、1个管委会:乌恰镇、康苏镇、黑孜苇乡、乌鲁克恰提乡、吉根乡、波斯坦铁热克乡、巴音库鲁提乡、膘尔托阔依乡、铁热克乡、托云乡、吾合沙鲁乡、玛依卡克管委会。县政府驻乌恰镇。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二牧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恰县
参考资料来源:乌恰县人民政府-乌恰县的历史沿革
乌恰县,地处我国西部边陲,地势以山地为主,境内主要河流有克孜勒河。人口3.6万,民族有柯尔克孜族、汉族等。气候属高原寒带气候,1月份平均温度为-12℃,7月份平均温度为15℃,年降水量约为200毫米。经济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盛产绵羊、马。矿藏资源有煤、铁、铅、铜等。有公路直通喀什市、阿图什县、托云口岸。传统手工业产品有花毡、羊毛等。 乌苏镇是我国最东端的村镇
黑龙江省抚远县抓吉乡乌苏镇,地处东经134°40′,北纬48°15′,是我国最东端的村镇,也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
清澈明丽的乌苏里江是中苏两国界江,蜿蜒于我国东北边疆。镶嵌在乌苏里江湾边上的这座边陲村镇,故名乌苏镇。镇内只有两片红砖瓦房,常住的只有一家三口人,它不仅是我国最东部的小村镇,而且堪称世界小镇之最。乌苏镇虽然偏僻,小如弹丸,但闻名遐迩。巴掌大的黑龙江省地图上也能找到它的名字。原来,乌苏镇附近的乌苏里江水域是我国著名的大马哈鱼渔场,被称为“金色的网滩”。每年九月白露前后,大马哈鱼由鄂霍次克海游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产卵繁殖后代。这时候,渔民从四面八方集中并到这一带捕鱼,镇上也住满了县水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前来收购大马哈鱼的商贩,热闹非凡。渔汛过后,渔场撤滩,剩下的就是看管水产公司营房的一家三口人。
乌苏镇虽小,但它的确有过繁荣的历史。民国初年,镇上曾居住过几百户人家,设有商店、旅馆和警察所。它迷人的边塞风光和丰绕的物产,吸引不少巨商和游人前来观光。后来,由于沙俄的不断骚扰和烧杀掠夺,加上洪水连年泛滥,小镇日渐萧条和荒凉。加之乌苏镇地处偏僻,过去交通只靠行船。冬天,江水封冻,小镇就与世隔绝了。随着渔业的发展,1986年,这里修建了与县城相连的公路,江边也建起了码头,小镇不再寂寞。小镇的北面是边防哨所,被称为“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哨所附近已建起了两座典雅别致的小凉亭,古色古香,给小镇增辉添彩。
新疆喀什古代是哪国
喀什地区境域,秦汉之际,有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莎车、尉头、子合、西夜、蒲犁、依耐、乌禾乇、捐毒、休循等诸国,其中疏勒、莎车较大,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至这里。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在乌垒(今轮台县东野云沟南)设置西域都护府后,疏勒、莎车等国属其管辖,标志着境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初年,莎车一度称霸西域,时五十五国咸听其号令。永平十七年(74年)起,班超驻守疏勒长达17年,使封闭65年之久的丝路南道再度开放。
三国至西晋时期,疏勒先后兼并了周围的莎车、竭石、西夜、蒲犁等国成为西域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政权。南北朝至隋代,今喀什地区境内主要有疏勒、朱俱波、渴盘陀等国,多次遣使至中原朝贡。
唐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在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后,在疏勒设置去沙都督府,后改为疏勒都督府,府下设15个州,范围囊括今喀什地区全境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域辽阔,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
它曾有力地维护了西域与内地在政治上的统一,保障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开成五年(840年),居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败,大规模西迁,其中一支迁至疏勒境内。
后来喀喇汗王朝建立,这里又成为其东部重镇和陪都,“喀什噶尔”一名从此显见于史籍。至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前后,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东喀喇汗王朝建都于喀什噶尔,今地区辖境属汗国近畿之地。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后,今喀什地区境内成为蒙古汗国的辖地。淳口十二年(1252年),蒙古设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喀什噶尔等城受其管辖。
元代,境域虽属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辖地,但受蒙古朵豁剌惕部直接管理。
明代,境内先有大小“地面”,互不统属,后有号称“喀什噶尔王国”的阿巴拜克热政权。正德九年(1514年),叶尔羌汗国建立,今喀什地区为其核心区域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整个喀什地区包括: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扩展资料
喀什是南疆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相当可观。喀什地区位于祖国西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北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皮山县相连。
喀什地区的西南部与三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近四百千米。2021年,喀什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同时也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经济特区。
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喀什是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农牧产品最大集散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喀什
苏丹是什么意思?
好多国家的元首称为苏丹,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音译吗??苏丹(阿拉伯语:سلطان,Sulṭān),是指伊斯兰教历史上与总督类似的官方职位。由于书名是最近才出现的译本,因此也有许多其他译本。在古汉语中,又译为苏坦、速坦、鲁坦。民间又称素里棕褐色、地狱棕褐色等。
他在阿拉伯语中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名字,在历史上有多种含义。这个词最初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抽象名词权力、统治权力,后来成为权力和统治。最后,它成为了一个特殊统治者的称号。苏丹统治的地方通常被宣称拥有独立的主权或完全的主权。
扩展资料:
历史上苏丹的国家:
1、西亚和中亚:伽色尼苏丹国,大塞尔柱苏丹,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叶尔羌汗国,南亚
2、印度:巴赫曼尼苏丹国,孟加拉苏丹国,德干苏丹国,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古吉拉特邦苏丹国,章普尔苏丹国,马尔瓦苏丹国,迈索尔苏丹国
3、马尔代夫:马尔代夫苏丹国
4、东亚和东南亚,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婆罗洲,西里伯岛,爪哇岛,摩鹿加群岛,苏门达腊
5、阿拉伯世界:埃及阿育布王朝,马穆鲁克王朝,阿曼苏丹国,
6、现存的苏丹国:阿曼苏丹国,文莱达鲁萨兰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丹
最早使用这一称号的是阿富汗伽色尼王朝(977-1186年)哈茂德君主.后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常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的统治者,此后苏丹作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就成为定制了.13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从小亚细兴起,人们虽然可以以"帝国"相称,但它的历代君主,并不称"皇帝",也称"苏丹".到了近代,苏丹这个词使用范围更广,一般穆斯林国家的国王也采用这个称呼.
苏丹(阿拉伯文:سلطان,英文: Sultan,但除了此常用译名外,较早期的中文典籍中也曾使用包括速檀在内,许多现今已少用的翻译),是伊斯兰教国家中,依照沙里亚法规设立的政教合一统治者。
译名
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中国自古代就与伊斯兰国家频有接触,但在古籍中对于其元首却都没有一致的译名。随着各国来使的腔调不同,在古籍中至少可以见到「速鲁檀」、「锁鲁檀」、「素里檀」、「唆里檀」、「算端」、「层檀」等不同名称,近代也有人将其音译为「素檀」。整体上来说,速檀在中国并没有一致的译名。
至于在现代中文里,由于翻译外国名词时使用字汇的习惯有所改变,这些古代的译名大都较少用到,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苏丹」的译名较广为使用。但是其很容易与非洲国家苏丹(Sudan)造成混淆,该国虽是伊斯兰国家,但与此处提到的元首称谓完全无关。
16世纪的地球上存在哪些国家
在16世纪,中国的大明王朝时期,地球上有哪些是以国家形态存在的政权组织。(例如李氏高丽王国,东瀛,帖木儿帝国等等为什么说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
维吾尔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新疆天山地区,逐水草而居,在不断的游牧过程中,和匈奴、吐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匈奴的血统。在唐代,维吾尔族叫回纥后改名为回鹘。向西游牧中,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
元代,回鹘改名为畏兀儿,到了二十世纪初改名为维吾尔,至今未变。长期的游牧生涯中维吾尔族吸收了许多民族的先进文化,比方说歌舞。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农牧业生产技术,是我国最有特色的民族之一。
扩展资料
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据《旧唐书·回纥传》载,回纥最初称其首领为“俟斤”、“颉利发”。后来,吐迷度自称可汗。内外宰相和其他各级官吏,一般从俟斤、颉利发和可汗的家族和血缘亲近的氏族部落中挑选任命。
由骨力裴罗缔造的回纥汗国是以内九族(九姓回纥)为核心,再加上外九族而构成的。内九族中的药罗葛氏为王族集团,可汗常从药罗葛氏里产生。外九族原为联合回纥反对突厥的一个部落联合体。795年,汗位从药罗葛氏转到阿跌氏手中。
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最高统治者称为“亦都护”,其权利是专制和世袭的,他是王国的最高立法者和执行者,亦都护委任九宰相、都督、司法官和各级伯克对国家事务和地方行政进行管理。
喀拉汗王朝的政治制度从多方面继续了原回鹘、样磨、葛逻禄、乌古斯等突厥语部族的传统,同时也深受伊斯兰国家尤其是萨曼王朝社会制度的影响。最初,喀拉汗王朝实行“双王制”,即大可汗和副可汗,大可汗称“阿尔斯兰汗”,驻于八拉沙衮,副可汗称为“卡迪尔汗”,先驻于怛逻斯,后迁至喀什噶尔。
后来,喀拉汗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还使用过“布格拉汗”“桃花石汗”等称号。王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吏有宰相、传令大臣、宫廷大臣、将军、财务大臣、内侍大臣、叶护、伯克等。
叶尔羌汗国实行分封制,每位汗登基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分封近亲和功臣。受封者是封地的总督。封地不能世袭,但是当某个总督的势力发展到足以与汗抗衡时,封地便成为世袭了。汗国的官制较为复杂,汗廷的最高行政官是宰相,地方官主要由汗廷委派的行政官员。叶尔羌汗国时期,宗教势力——和卓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汗国后期他们把持和操纵着政权。
清朝前期,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并在维吾尔聚居区采取了许多新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了伯克制,即分散阿奇木伯克的权利,废除世袭制为任命制,并规定伯克的养廉、俸禄办法,尽量限制伯克无端搜刮百姓,但是伯克仍旧是独霸一方的封建领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