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凡尔赛玫瑰里有哪些是虚拟人物,哪些是真实人物四个主角中,奥斯卡,安德烈是虚拟人物玛丽皇后和菲尔逊是真实人物,人物关系也是历史...
请问凡尔赛玫瑰里有哪些是虚拟人物 哪些是真实人物
玛丽皇后和菲尔逊是真实人物 人物关系也是历史记载
奥斯卡的家族是真实存在的忠臣之家 但是除了杰尔吉将军其他都是虚构
罗莎丽是虚拟人物 但罗莎丽的姐姐加尔内是真实人物 也就是钻石事件的策划者 但是加尔内的身世皆为虚构 历史上这个女人只是一个普通伯爵夫人
路易十五十六以及其他皇室都是真实人物
奥斯卡军队里的各个小人物都是虚拟的
另外作品里涉及到的一些历史大物都是真的
奥斯卡是什么意思
奥斯卡有多种不同释义,具体如下:
1、奥斯卡:电影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世界著名电影奖项,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2、奥斯卡:《凡尔赛玫瑰》中主角
奥斯卡·法兰索瓦·德·杰尔吉,《凡尔赛玫瑰》人物之一。法国将军杰尔吉最小的女儿,出生于1755年12月25日(魔羯座),凡尔赛玫瑰中的白玫瑰,从小被当作男孩培养。
3、奥斯卡:小说《斗罗大陆》人物
奥斯卡,唐家三少作品《斗罗大陆》中的重要人物。武魂为香肠(漫画中为食神),史莱克七怪之一。弗兰德院长从小收留的孤儿,先天武魂觉醒满魂力。
大陆上第一位食物系封号斗罗,不可多得的食物系天才魂师。人称“香肠专卖(大香肠叔叔)”,后成为九宝琉璃宗内门弟子,最后获得了食神的神位传承。
4、奥斯卡:西班牙足球运动员
奥斯卡·哈维尔·冈萨雷斯·马科斯现效力球队:巴拉多利德足球俱乐部曾效力球队:奥林匹亚科斯足球俱乐部,萨拉戈萨足球俱乐部 代表国家队:出场0次,进0球 欧洲三大杯:出场17次,进1球 欧洲冠军联赛:出场6次,进0球。
5、奥斯卡:中国电影院线
奥斯卡电影院,全国十佳电影院线之一。位于南三条乐汇商城五楼,影院共分7个影厅,根据不同的电影及观影人群而设置使用。最大的客容纳近200人,而且还有河北省内唯一的4D电影放映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斯卡:西班牙足球运动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斯卡:小说《斗罗大陆》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斯卡:《凡尔赛玫瑰》中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斯卡:中国电影院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斯卡:电影奖项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名称的来历】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还有,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 ,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此外,另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到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奥斯卡金像奖奖座】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奥斯卡金像座的尺寸、重量、结构及价格在早期和现大都有所不同。
高度:早斯为十又四分之一英寸,现为十三又二分之一英寸(约等于34.3厘米)。
重量:早期为六点七五磅(约等于3.1 公斤)现为十一磅(约等于5公斤)。
结构:早期为锡铜合金(锡占92.5%,铜占7.5%),外敷金箔;现在为锡、铵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然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发光漆。
价格:早期每个奖座价值30美元,现在价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颁布了奥斯卡奖的所有权法,规定金像奖座不得买卖或抵押,如有发生,学院本部将向出售者索回相当于奖座价格的赔金。还有,如果一项奖有数人获得,那么一个以外的奖座均按原价收钱。
自一九四三年开始,由于锡、铜等金属系重要的战略物资,奥斯卡奖的塑像在连续四年内均由石膏制成,外而涂金。到战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奥斯卡奖项的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跟现在不同,只有七项: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首届的金像奖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产生,于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大饭店颁奖,出席人数约二百五十位。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凯觎的殊荣。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从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意大利获奖十次,法国获奖七次,瑞典获奖四次,日本,前苏联和联邦德国各获奖三次。
【奥斯卡评奖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一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 http://www.oscars.org 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学院对参评影片的评选资格的限制
1、长片电影时间长度长于40分钟,用35mm或740mm的胶片或是非录像带公开放映过。
2、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放映过,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间。
3、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如广播、有线电视及家庭录像片和互联网等),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后的六个月之内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体上公映,六个月之后才可在非院线媒体上映。
4、在奖项规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时候要附带全面而真实的电影可靠的电影制作职员名单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矶院线名称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会参评的影片不能于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会将最后确定评选资格,理事会不会受任何人为障碍约束干扰,它会为奖项评选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
8、如果发生任何争执,理事会有权保留奖项直至争议解决再作评定。
奖项投票规则限定
1、 各类奖项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
2、 有资格参评的影片将被放入奥斯卡年度“评选放映表”。
3、 除了表演奖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单张“评选放映表”仅指参评影片名称而不包括相关个人名字。
4、 提名和奖项是秘密投票选出的,由学院提供印制的选票,无记名投票。由学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证员开启和计算票数。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选票的计分采用优先选择和加权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无资格参加最后评选。
6、 每个奖项的提名不超过五部。
7、 如果一项提名影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理事会宣布废除评选资格,不会增加新影片填补空缺,此项将以少一个提名名额的方式进入下一轮投票。
8、 投票得将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则作品作者都会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项奖项奖品数有数额限定。若最终投票中有两部影片得分一样,就两部都授奖。
至于各类具体奖项评选办法规则,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要特别提到的是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因为这才似乎和我们关系真正紧密一点。
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
1、参评奥斯卡奖项的外语影片是指片长长于40分钟,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发行制作,主要用非英文对话的影片。
2、参赛外语片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在国内首映,用35mm或70mm胶片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
3、选用对话应该是该国母语。准确达意的影片英文标题是需要的。
4、一个国家只能递交一部影片。
5、学院会向参评机构发放正式报名表,便于参评影片的制作公司填写详细信息。在推定日期学院办公室必须收到参评影片报名表、演员表、制作人员表、简短英文该药、导演介绍、影片海报等。
6、同时还应寄一份影片副本,内容必须和正本相同。
7、外语片评委奖秘密投票产生五部最佳提名。
8、最佳外语片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参与。
9、外语片也可以参加别的奖项评选,但是条件是必须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连续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映。
10、获最佳外语片奖项后,由导演代表团队领取奥斯卡奖。
【奥斯卡的策略】
奥斯卡策略之一:权威的树立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暂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66年)里根总统,但此时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副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奥斯卡策略之二: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下面再举一例作证明:只要稍微关心电影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由于《阿甘》的出现,年度奥斯卡评选成为了很多经典力作——《狮子王》、《肖申克的救赎》、《真实的谎言》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但鲜为人知的是,《阿甘》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但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奥斯卡策略之三:票房决定一切
谈到奥斯卡,有一个话题永远也无法绕开,那就是奥斯卡评委在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衷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奥斯卡策略之四:悬疑的缔造者
1940年,希区柯克那部著名的惊悚悬疑片《蝴蝶梦》夺魁第十三届奥斯卡,与此相若的是,奥斯卡也走进了它的悬疑旅程——从本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例如,1981年,《极地站车》获得最佳故事片奖,获奖后的三周就赚了近一千五百万美元。而离我们较近的《莎翁情史》,在 1998年12月底上映,到次年2月获得提名时,票房收入为3630万美元,在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后,票房翻了一倍多,又赚了3670万美元;三月底得大奖后,另增加了2700万美元。按照估计,该片60%的票房都跟它受到奥斯卡奖青睐有直接关联。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电影,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至今,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电影广告。例如,在1984年的奥斯卡评选前夕,米高梅和联美公司买了《联合演出日报》的31页版面,而派拉蒙则为为年度参评影片《母女情深》买下了28页版面,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和AB影片公司也不甘示弱,为《希尔克伍德》一口气买下了50页广告。可以计算一下,以当时该杂志广告价格每页3500美元计算,各大公司在页面广告上的费用就高达几何。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至今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采用“非常手段”。
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我们可来看以下这个例子:如前文所提到的,早期的奥斯卡是几大制片公司一手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其中Metro-Goldwyn-Mayer(米高梅公司)无疑在学院中占据绝对优势(这除了Metro-Goldwyn-Mayer本身经济实力强大外,它当时的总经理路易斯.B.梅耶为学院的成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学院首届主席就是由米高梅旗下的著名默片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担任的。在学院成立的前十年,最佳影片的奖项几乎被米高梅公司所囊括,当时好莱坞流传一句话:“只要你跟Metro-Goldwyn-Mayer签约,就有得奖资格”。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提名名单
2007(79届)
获奖
The Departed(2006)无间道风云
提名
《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
《硫磺岛家书》(Letters from Iwo Jima)
《女王》(The Queen)
《通天塔》(Babel)
2006(78届)
获奖
Crash(2004)撞车
提名
Capote(2005)卡波特
Brokeback Mountain(2005)断背山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2005)晚安,好运
Munich(2005)慕尼黑
2005(77届)
获奖
Million Dollar Baby (2004)百万美元宝贝
提名
The Aviator (2004)飞行者
Sideways (2004)杯酒人生
Finding Neverland (2004)寻找梦幻岛
Ray(2004)雷
2004(76届)
获奖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指环王III:王者回归
提名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迷失东京
Master And Commander: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2003) 怒海争锋
Mystic River (2003) 神秘河
Seabiscuit (2003) 奔腾年代
2003(75届)
获奖
Chicago (2002) 芝加哥
提名
The Pianist (2002) 钢琴师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环王II:双塔奇兵
The Hours(2002) 时时刻刻
Gangs of New York (2002) 纽约黑帮
2002(74届)
获奖
A Beautiful Mind (2001) 美丽心灵
提名
Moulin Rouge! (2001) 红磨坊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指环王I:魔戒初现
In the Bedroom (2001) 意外边缘
Gosford Park (2001) 高斯弗庄园
2001(73届)
获奖
Gladiator (2000) 角斗士
提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0) 卧虎藏龙
Traffic (2000) 毒品网络
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协
Chocolat (2000) 浓情巧克力
2000(72届)
获奖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国丽人
提名
The Sixth Sense (1999) 灵异第六感
The Insider (1999) 惊爆内幕
The Green Mile (1999) 绿色奇迹
The Cider House Rules (1999) 总有骄阳
1999(71届)
获奖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莎翁情史
提名
La Vita è bella (1997) 美丽人生
The Thin Red Line (1998) 红色警戒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Elizabeth (1998) 伊莉莎白
1998(70届)
获奖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号
提名
L.A. Confidential (1997) 洛城机密
Good Will Hunting (1997) 骄阳似我
The Full Monty (1997) 一脱到底
As Good As It Gets (1997) 尽善尽美
1997(69届)
获奖
The English Patient (1996) 英国病人
提名
Shine (1996) 闪亮的风采
Secrets & Lies (1996) 秘密与谎言
Jerry Maguire (1996) 甜心先生
Fargo (1996) 雪花膏离奇命案
1996(68届)
获奖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提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与情感
Il Postino (1994) 邮差
Babe (1995) 小猪宝贝
Apollo 13 (1995) 阿波罗13号
1995(67届)
获奖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传
提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克的救赎
Quiz Show (1994) 机智问答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说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1994(66届)
获奖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单
提名
The Remains of the Day (1993) 告别有情天
Piano, The (1993) 钢琴别恋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
The Fugitive (1993) 亡命天涯
1993(65届)
获奖
Unforgiven (1992) 不可饶恕
提名
Scent of a Woman (1992) 闻香识女人
Howards End (1992) 此情可问天
A Few Good Men (1992) 义海雄风
The Crying Game (1992) 哭泣游戏
1992(64届)
获奖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沉默的羔羊
提名
The Prince of Tides (1991) 潮浪王子
JFK (1991) 惊天大刺杀
Bugsy (1991) 一代情枭毕斯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美女与野兽
1991(63届)
获奖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与狼共舞
提名
Goodfellas (1990) 好家伙
The Godfather: Part III (1990) 教父III
Ghost (1990) 人鬼情未了
Awakenings (1990) 无语问苍天
1990(62届)
获奖
Driving Miss Daisy (1989) 为戴茜小姐开车
提名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脚
Field of Dreams (1989) 梦幻之地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死亡诗社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生于七月四日
1989(61届)
获奖
Rain Man (1988) 雨人
提名
Working Girl (1988) 上班女郎
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烈血暴潮
Dangerous Liaisons (1988) 危险关系
The Accidental Tourist (1988) 意外的旅客
1988(60届)
获奖
The Last Emperor (1987) 末代皇帝
提名
Moonstruck (1987) 月色撩人
Hope and Glory (1987) 希望与荣耀
Fatal Attraction (1987) 致命的吸引力
Broadcast News (1987) 收播新闻
1987(59届)
获奖
Platoon (1986) 野战排
提名
A Room with a View (1986)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The Mission (1986) 教会
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汉娜姐妹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1986) 悲怜上帝的女儿
1986(58届)
获奖
Out of Africa (1985) 走出非洲
提名
Witness (1985) 证人
Prizzi's Honor (1985) 普里兹家族的荣誉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5) 蜘蛛女之吻
The Color Purple (1985) 紫色
1985(57届)
获奖
Amadeus (1984) 莫扎特传
提名
A Soldier's Story (1984) 大兵
Places in the Heart (1984) 我心深处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印度之行
The Killing Fields (1984) 战火屠城
1984(56届)
获奖
Terms of Endearment (1983) 母女情深
提名
Tender Mercies (1983) 温柔的怜悯
The Right Stuff (1983) 征空先锋
The Dresser (1983) 近身
The Big Chill (1983) 山水又相逢
1983(55届)
获奖
Gandhi (1982) 甘地传
提名
The Verdict(1982) 大审判
Tootsie (1982) 窈窕淑男
Missing (1982) 失踪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外星人E.T.
1982(54届)
获奖
Chariots of Fire (1981) 火的战车
提名
Reds (1981) 烽火赤焰万里情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夺宝奇兵
On Golden Pond (1981) 金色池塘
Atlantic City (1980) 大西洋城
1981(53届)
获奖
Ordinary People (1980) 普通人
提名
Tess (1979) 苔丝
Raging Bull (1980) 愤怒的公牛
The Elephant Man (1980) 象人
Coal Miner's Daughter (1980) 矿工的女儿
1980(52届)
获奖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莱默夫妇
提名
Norma Rae (1979) 诺玛蕊
Breaking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 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 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 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 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2 奥斯卡奖杯的样子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3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一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4 奥斯卡金像奖简介
最佳影片奖(BEST FILM AWARD)
最佳表演奖(BEST PERFOMANCE AWARD)
最佳导演奖(BEST DIRECTOR AWARD)
最佳剧本奖(BEST SCREENPLAY AWARD)
最佳摄影奖(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最佳音响奖(BEST SOUND AWARD)
最佳音乐奖(BEST SCORE AWARD)
最佳美工奖(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视觉效果奖(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最佳服装设计奖(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最佳剪辑奖(BEST EDITING AWARD)
最佳化妆奖(BEST MAKE-UP AWARD
该奖项从第54届开始设置。
最佳外语片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最佳短片奖(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最佳记录片奖(BEST DOCUMENTARY AWARD)
荣誉奖(HONORARY AWARD)
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特别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科技成果奖(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5 奥斯卡奖项的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跟现在不同,只有七项: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首届的金像奖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产生,于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大饭店颁奖,出席人数约二百五十位。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凯觎的殊荣。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从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意大利获奖十次,法国获奖七次,瑞典获奖四次,日本,前苏联和联邦德国各获奖三次。
凡尔赛的玫瑰含义
凡尔赛的玫瑰含义是指人们过着奢侈奢华的生活。
《凡尔赛玫瑰》描述了路易十六和他老婆在凡尔赛宫的奢华生活。《凡尔赛玫瑰》以历史为背景,故事以法国大革命展开,围绕着真实历史上的法国玛莉皇后、瑞典贵族汉斯,以及虚构人物——从小被将军父亲以男性培养长大的禁卫队长奥斯卡展开。
扩展资料:
《凡尔赛玫瑰》的故事发生在大革命前的法国,在贵族杰吉尔将军的家里诞生了第6个女孩,因为出生时哭声强劲有力,被将军当作男孩来抚养,起了个男孩子的名叫奥斯卡。按照父亲的期望成长的奥斯卡,在其14岁那年成为了皇宫亲卫队的队长,为法国太子妃玛丽·安托瓦内特保驾护航。
《凡尔赛玫瑰》这个故事正是围绕着奥斯卡一生的爱恨情仇展开,虽然是虚构故事,但是故事中不乏很多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以,作者池田理代子也被称为“漫画历史学家”,接受过法国政府颁授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感谢其在法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普及贡献。
为什么说《凡尔赛玫瑰》是大时代下的绚烂生命?
大时代下的绚烂生命?我认为在许多人眼中,少女漫画所代表的,是非常单一和狭隘的美感。几个颜值高,性格柔弱的女孩子哭哭啼啼的不知所谓,沉浸在虚浮的爱情中无法自拔,这种刻板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漫迷的观感,并且也由此而来一种莫名的排斥和鄙视。但实际上,早期的少女漫画作品中,绝不乏有深刻的思想内核和鲜明人物塑造的优秀作品,甚至有一部作品,虽然作为少女漫而闻名,但其中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以及值得去思索的价值观,在今天更是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被动漫以外的领域所广泛使用,它就是《凡尔赛玫瑰》。画风极其美丽好看。
作者池田理代子可谓是日本女性漫画家的早期前辈,她1947年出生的她在70年代大学毕业后,就开始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但是那时的日本漫画界,几乎还是男性漫画家所把持的天下,一位新人女性作者想要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艰难不已,尤其是知名漫画杂志,对女性作家的作品歧视更加严重,无可奈何,池田理代子只有在一间非常小的漫画工作室——若木书房,开始了自己的连载生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作室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漫画作者画的一部名不见经传的作品,居然发行一年就大获成功,顺带着用因此改编的歌剧作品拯救了濒临解体的宝冢歌剧院,简直是一个奇迹。
《凡尔赛玫瑰》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大革命时代前的法国,女主角奥斯卡因为家中没有男性继承人的缘故所以自幼被当做男孩子培养,而也因此拥有了种种才能,在进入宫廷侍奉太子妃玛丽安托内的过程中,与男主角安德烈产生感情,进而身不由己的卷入到政治风暴……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自然而然,剧情本身也就多了更加恢弘的气度和多彩化的分支。与之前的少女漫不同,《凡尔赛玫瑰》虽然主线依然是爱情故事,但是格局变得更加广阔,尤其是以真实历史作为舞台,让漫画无论是从人物还是叙事上显得更加鲜明,导致了《凡尔赛玫瑰》在一时之间为少女漫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物塑造极其鲜活生动。今天的我们可能对女扮男装这一类的故事情节见怪不怪,但在70年代,这样一种反传统和潮流的思路,就犹如一股清泉般打开了读者全新的世界。奥斯卡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而同时,她又有着杰出的才能和善良的心肠,身处在贵族的体系下却依旧能够发自内心的关怀普通的庶民,这样的反差更加让她的个人魅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而纠结的人生和所处立场跟内心的追求产生的戏剧化矛盾,也让她的故事充满了可看性和戏剧的转折,这些综合起来,才让《凡尔赛玫瑰》有了更大的影响。
当下我们提倡性别平等,而许多作品中以女性视角演绎的成分也渐渐增多,但是《凡尔赛玫瑰》依然对这些作品具备启示色彩,奥斯卡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不依靠任何其他的元素,以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个体和理念的独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也正是这种平等,才造就了《凡尔赛玫瑰》的内核,更为重要的是,即
使在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走向的关键时刻,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或许从这个层面来说,《凡尔赛玫瑰》的深刻性,已经超越了其作为少女漫画的方面,而是走向了更加成熟的思考了。
哈啊哈哈。以上均是我的观点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