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投入汨罗江中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排除现在有部分粽子是咸的,但原初祭奠屈子的粽子肯定是甜的。其实逻辑很简单,正如很多回答已经...
最早投入汨罗江中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排除现在有部分粽子是咸的,但原初祭奠屈子的粽子肯定是甜的。其实逻辑很简单,正如很多回答已经提到的,最初纪念屈原的祭仪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最早的粽子比较粗糙原始,说白了,就是最简单的米粽。然而……米粽就是甜粽的原始形态啊!!!不说蘸糠仍然是现在白米粽最主要的吃法,对于原初的先人们来说,白米粽本身就是高级食品,无需再蘸料了。而白米主要成份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被迅速分解为糖份。吃白米慢嚼会有丝丝甜味,这是人所公知的事实吧。所以答案非常明确:最早投入汨罗江中的粽子是甜的!
屈原是秭归人,作为原楚国所在地,现宜昌人表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门上要挂蒿草。传统的粽子要么白粽,要么有颗红枣,蘸白糖吃的。其他的都是异端!!!!什么肉粽子什么奇奇怪怪的粽子都是后来创新的结果!!!古代那种环境没有冰箱,非王公贵族也不能经常吃肉,更何况是百姓自发的丢粽入江。有人问古代有没有白糖,答主不是考据党具体不是很清楚。从那么多年前的传下来的传统必然经过时间的流逝有一些改变,比如茶。但是湖北作为昔日的楚国所在地,至少端午节传统还是比别的地方靠谱一些。如果当时没有白糖,应该是现代为了配合口味才蘸白糖。想想也正常,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前古代粮食很珍贵。没准什么都没有添加的粽子都吃的津津有味,让现代人吃怎么吃得下。
关于“端午”的最早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对粽有注释:” 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隂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这段话大概说的是:根据阴阳之说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而农历五月五日/夏至的时候,人们有用菰叶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将其煮至熟烂食用的习俗,这样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用菰叶裹黍米中的菰叶就是茭白叶;而黍米现在被称为“大黄米”, 类似于小米,但是比小米颗粒稍大一些,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中的灰汁又是什么呢?灰汁指的是将草木灰浸泡并过滤后所得到的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在煮主食的时候加入一些碱确实是能让口感变得更加Q软的,而且会有淡淡黄色的光泽。
《风土记》是较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端午”最早就是见于这本书里,而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知对粽子的最早文字记录,南朝梁代的宗懔也写了本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的汉族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端午节也在记录之中,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说粽子的章节里,这两本书原文里都没有提到用粽子来纪念屈原的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明明提到: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写到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的故事,难道是周处和宗懔在自己的书中漏掉了这么重要的情节。
最早的粽子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关于粽子,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一书提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
这一时期,粽子的甜咸特征还不太突出。上文中的灰汁,指的是草木灰浸出的水,以“淳浓灰汁”煮出来的粽子,味道既不能算甜,也不能算咸。
灰汁粽子并非东汉独有,北魏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提到粽子时,说的也是“粟枣灰汁”煮出来的粽子。
可能在那个时代,粽子用于祭祀活动的仪式性要大于食用性,以至于数百年间没做什么口味改进。
粽子能在这样的场合出现,想必味道不差。可惜,唐人的记载总是只重视粽子的形制,角粽、锥粽、菱粽、筒粽、七子粽、秤砣粽……从未记录其口味是咸还是甜。
直到宋朝,市民文化勃兴,粽子品种较前朝丰富许多,形制五彩缤纷,南宋都城临安甚至“将粽子组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
关于粽子口味的记载也终于出现了,而这些记载所提到的,都是甜粽子。
如北宋张耒的作品中提到:“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粽子不但是甜的,还可以冰镇。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的“糖蜜巧粽”,也是从名字就极尽宣扬自己的甜味。
甜粽子的工艺已经成熟,但咸粽子,至少从文字记录看,找不到它在宋朝存在的证据。也就是说,在杨过、程英所处的南宋,根本不会遇到粽子吃咸还是吃甜的问题,只要说想吃粽子,那指的就是甜粽子。
咸粽子问世时,已经是明朝中叶了。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儿子宋公望写了一部饮食著作《竹屿山房杂部》,书中写到粽子,在一干“蜜糖豆沙”、“肥枣”、“去皮胡桃”之类的甜馅料中,还有一种“猪肉醢料”,也就是拿猪肉酱做馅的粽子,可能是咸味的。
至于金庸笔下的火腿粽子,更是晚至清朝中叶才被袁枚的《随园食单》所记载,出处是“扬州洪府”:在颗粒饱满的糯米里,放好火腿一大块,用大着叶裹之,封锅闷煨一日一夜,“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
除了蒸得过久,这种食品跟今天的咸粽子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