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送子天王图是什么画并说出原因
《送子天王图》为吴道子的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
作品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其中的内容。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作者想象奇特,以释迦降生为中心,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
画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端坐的天王,双手按膝,怒视着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神兽的缰索,另一卫士则拔剑相向,意欲将其制服。在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似在将此圣迹记入史册。
天王送子图《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此作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图中天王按膝端坐,怒视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兽的缰索,另一卫土拔剑相向,共同将其制服。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记载这一大事。这是一部分内容。净饭王抱持圣婴,稳步前行。王后拱手相随,侍者肩扇在后,这是又一部分内容。就这两部分来看,激烈与平和,怪异与常态,天上与人间,高贵与卑微,疏与密,动与静,喜与怒,爱与恨,构成比照映衬又处处交融相合。天女捧炉、鬼怪玩蛇、神兽伏拜的另一部分内容,则将故事的发展表现出了层次,通过外物的映衬将主要人物的内在心态很好地表现出来。画卷中人物神情动作、鬼怪、神龙、狮象等都描绘得极富神韵,略具夸张意味的造型更显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此图技法首重线条和用笔,笔势夭矫,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故线条流转随心,轻重顿挫合于节奏,以动势表现生气,具有“疏体”画的特性,是典型的“吴家样”。 《天王送子图》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纷繁,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道壁画带来深刻的影响。吴道子壁画原作已不可见,现存纸本是后人的摹本,形神俱佳,亦颇可观。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采用的是什么画法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采用的是兰叶描画法。
在画面布局上,将人物分组安排,使块面产生大小、松紧变化,而组与组之间又相互关联、照应;画面线条极富特色、线条的轻重节奏与粗细变化,使线条具有动感与生命力;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等人“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开创了兰叶描。
扩展资料: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
2、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
3、第三段即《释迦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迦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疏体”画法
国画《送子天王图》是谁的作品?
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人,擅画道释人物,有“画圣”之称。《送子天王图》是后人摹仿他的艺术风格创作的。
本文标题: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是在描画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7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