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何要有私房钱,这些私房钱又从何而来?这些私房钱又从何而来?古代帝王为什么会有私房钱呢?难道国库里面的钱还不够用的吗,至...
古代帝王为何要有私房钱,这些私房钱又从何而来?
这些私房钱又从何而来?古代帝王为什么会有私房钱呢?难道国库里面的钱还不够用的吗,至于自己再开一个小金库吗?其实这样想的是不对的。公家的钱是公家的,公私分明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像皇上给大臣们,得了重大功勋的人们,都赏其黄金万两,布匹万斤的待遇。当然你真的以为皇帝会傻傻的从自己手里面拿钱?当然都是动的国库里面的。
其实吧,在很久以前的时候,那时候是公私混为一体的。也就是皇上用的钱,政府用的钱,给后宫的月例钱,通通都是混为一谈的。这样就导致了政府没钱用的时候就会往皇帝的口袋里去掏。
所以刚开始的皇帝就开始往大臣的手里面抠钱。也就不断的给大臣们找事做。还有的呢,也就是为了自己能多一点钱就去外收高税,当然通过一个阶级又一个阶级的抬价,当然到最后给他们的都是不能承受的。
当然了,不能承受的最终后果就是谋反。当然了,此时的皇帝是肯定不会愿意的。但是公私不分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皇帝就开始渐渐的从国库那边分开了。
分开了之后,你反正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从他们手里面抠钱吧,所以就只能以皇帝自己本身的名义在外面开了一家店铺之类的东西,当然要价也是很高的了。
那群大臣为了捧皇帝的场也只能拿着钱包去里面挥霍,毕竟当时的平民百姓有几个可以消费得起?当然了,光这一点是养不起“处处花钱”的皇帝的。
所以又以存“多余的钱”的理由开了一个钱庄,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是怎么回事,但是没有人会去说。
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帝王为什么也要攒私房钱呢?
帝王为什么也要攒私房钱呢?现代人很多人都会存私房钱,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讲。中国古代很多帝王也有存私房钱的习惯,按照道理说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为啥还要存小金库呢。这就得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来讲了,皇室的财政和国家财政是分开的。皇室的归皇室,国家的归国家。
皇帝要养那么多嫔妃,宫女,太监。吃的,喝的,玩的,这都得皇帝自己掏钱。不够花了甚至会把手伸到国库里。西汉的时候,除了正常的税收进入国库以外,还要征收未成年人的人头税。这个税收来的钱就放到皇帝的小金库。
汉武帝的时候孩子刚刚落地就要交人头税,有些穷苦人家的人交不起这种税,就把孩子活生生给掐死了。汉灵帝还不满足于此,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甚至在皇宫里设立了商业街,自己做起了生意,甚至还把朝廷的职位拿来买卖。
宋朝的赵匡胤也专门设立了内库,专门把每年结余的国家财政放到这个内库里面。初衷是作为备用金应付国家的突发情况,但后来也变成了他自己的小金库。宋朝的皇帝虽然有时候不情愿,但是还会拿出小金库来资助财政。
可是到了明朝皇帝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会再从自己的小金库往外掏钱了,而是想方设法的把这国家财政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里去。于是政府为了充实国库,就变着法的增加各种赋税,名头之多让人胆寒。最终也激化了社会矛盾,明王朝就在这种财政困境当中垮台了。
当然,国家一旦遇到战争、灾荒之类大事的时候,大臣们总是念念叨叨想让皇帝破点财,拿出点小金库的私房钱度过难关,有时候就连主管财政的三司官员也会厚着脸皮跑去向皇帝借钱,皇帝虽然极不情愿,但也只好借钱给政府
古代的皇帝在国库没钱时为什么不铸钱?
因为古代货币大多是铜钱或者金银,并不是想发行就能发行的,古代的皇帝在国库没钱时一般都是直接加税,比如明末国库空虚时就加收辽饷、剿饷与练饷,合称三饷,但是也有些皇帝选择铸造偷工减料或者是大面额的钱币。
汉代的公孙述,王莽时期他起兵割据益州,自立蜀王,就发行了了铁五铢,史学界一度认为这是最早铸造铁钱的记录。不过后来在西汉一些墓葬里也发现了铁五铢钱,所以铁钱的历史可能更早。铁较铜便宜,所以这其实就是偷工减料发行货币。
梁武帝萧衍后来也发行过铁钱,不过他发行铁钱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国库缺钱,而是当时很多人囤积铜钱,加上萧衍好佛,民间也以信佛为风尚,寺庙极多,众多佛像也耗费了大量的铜,所以只能发行铁钱。而到梁元帝萧绎的时候,则创造发行了当十钱,也就是一枚铜钱等于十枚铁钱,开了铸造大面额钱币的先河。
到了北周,周武帝为解决军费问题,发行了相当于五枚五铢钱的“布泉”,之后又铸造了相当于十枚五铢钱的“五行大布”。五行大布和布泉大小、重量相等,唯一改变的不过是币值而已。到周静帝时又发行了“永通万国”,一枚永通万国等于十枚五铢钱,也是为了敛财而已。
发行大钱最疯狂的是清朝,咸丰三年,因为军费开支太大,于是清廷决定铸造当十的咸丰元宝和当五十钱的大钱缓解财政危机,随即又增加了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面额的大钱,咸丰四年,又铸造当五、当十的铁钱。据统计,当时发行的各种大面额制钱足有50多种,一般都叫做咸丰大钱。
不过这么做的一个后果就是这种大面额的钱币冲击市场,造成钱不值钱。加上当时伪造大钱的也多,各地对于大钱抵制日盛,都要折价使用或者干脆不用,一度因为外地粮商拒收大钱导致北京粮价上涨。所以当百以上的大钱很快就被迫停止发行,陆续回收,市面上只有当五、当十两种,而且一枚只能当两、三文钱用。
从这三枚大钱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当几不同外,大小是很接近的,所以就是赤裸裸的抢钱而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