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周围有好多人都说高中数学没有用?整天抱怨什么“XXD学这个东西将来什么工作能用上?劳资有不当数学家.......”rn我...
为什么我周围有好多人都说高中数学没有用?
整天抱怨什么“XXD学这个东西将来什么工作能用上?劳资有不当数学家.......”rn我很不理解,但我知道,学数学是绝对用用的。rn但是我还不能给他们解释清楚了,谁能帮帮我。-------------------------------------------
回jdqswanghai: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悲剧吗?中国有你这样的高中老师才是悲剧!我真为你这种老师感到悲哀!为你的学生感到悲哀!!为中国的教育感到悲哀!!!作为一名高中老师,认识水平如此之低,关键是居然还有脸在这里发言,真可谓恬不知耻,误人子弟!实在是让人看不过眼……
显然你是个混事儿的老师,顶多是个会做几道题的混事儿的老师。你对数学的理解真的还不如许多学得好的高中生。你以为学数学就为了高考考的那点东西?实在是太狭隘了,亏你还上过大学……哦,估计你在大学也没好好把数学学明白,更没有真正了解过数学的应用,只是看了几道无聊的应用题,就以为数学只能解决那些蛋疼问题。
像你这样的人确实没用,只能做几道陈题,搞搞应试教育。哪天要是不用高考了,你也确实就失业了,什么也干不了。问题是你居然还没失业,还在祸害一批又一批学生,无语啊……
-------------------------------------------------------
To LZ:
数学的用处很多,没法说尽。针对你说的那些抱怨,我举个例子吧(没有歧视农民伯伯的意思哦~~)。
一个人从小不好好上学,基本不识字,就在家种地了,还是那种特土的种地方法,小农经济,不搞机械化生产之类的。有一天别人教他认字,他刚学了几个以后,感觉种地实在不需要认识多少字,就吐槽了:“我又不当文学家,认识那么多字干嘛?”,于是他放弃了识字,继续种地(除此之外他也干不了了什么)。他越种地越觉得不需要识字,于是很得意当时没浪费时间识字,逢人便说识字无用论。
其实数学也是这样。确实许多工作并不需要多少数学知识,懂点加减乘除就能做很多事。但若是以此否认数学的价值,那就是缺乏逻辑的行为(欠缺逻辑本身就是数学没学好的一种体现,因为至少在中学课程里面,数学是最锻炼逻辑思维的)。
如果做技术的话,做得越深越需要数学,数学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我们一个老师,本身是学数学的,后来去Intel做高工,然后又回学校教书。他的感触很深,说做任何技术,到高端的话本质上就是数学,并不一定要用多少数学知识,但是没有好的数学素养到不了那个层次。所以金融业和计算机行业的招人的时候都很青睐学数学的。包括华尔街,那里面有许多人是学数学的,包括看似离实际生活最远的基础数学。数学不好(主要是指缺乏数学素养,知识倒是其次)就很难在这些方面走得远,当然可以选择干别的,但是至少会限制自身的选择。
为什么中学一般确实很难体会到数学的用处呢?原因很简单:学得太浅了!连微积分都没学,自然谈不上什么深刻的应用。即使是把大学数学专业的基础课都学完了,离许多数学真正有价值的应用还是有很大距离。那是不是中学、大学这些数学基础课就白学了呢?非也!首先,这些阶段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为将来需要时的学习做了铺垫。试想,如果一个小学水平的人需要用微积分,想自学,基本不可能,因为差的知识太多。其次,学习这些数学的过程本身锻炼了你的数学思维,使得你需要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时,能比较快地上手,因为任何学科有其共通之处,数学也不例外。甚至许多问题不是数学中的,但思想在数学课中用到过。
说深一点,现今有一种倾向,各个学科向数学靠拢(这话可不是我编的)。理工科不用说的,像物理学,学的数学常常比数学系学得还要专;工科不懂微积分基本都没法学。即使许多社会、人文学科也在数学化或希望数学化。典型的如经济学,其中包含许多数学模型作为理论的支撑,你看经济学的教材,数学式子是很多的。甚至连中文系这样的“纯文科”都开始用数学手段研究一些问题,比如用统计的方法研究版本学。
当然,许多人会反驳说这些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其实这本身就蕴含着一个问题:许多说数学没用的人数学学得不好(这里指的不仅是做题方面,有些人高考数学考得挺高,但是靠应试教育死记硬背学出来的,没有融会贯通。这种人往往讨厌数学,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对数学的记忆只是痛苦的题海),正因为如此,他们失去了许多潜在的机会,从事了那些与数学直接关系很小的行业,越发觉得数学没用。就像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
更进一步,即便是对于“普通人”,也许他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多,但不代表他不需要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就好比许多工作并不需要好文采,但是写一手好文章的人显然有优势,而文理不通的人在社会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别的不说,至少数学学得好的人逻辑一般比较清晰,说话写作比较有条理,这种能力在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在中国,由于传统轻视逻辑,这方面的训练就更有必要。你看现在社会上,特别是网上,很多人说的话都是缺乏逻辑的。说大一点,我感觉我们民族在这方面真的是亟待提高的。
其实许多人觉得数学没用有情可原,因为大部分人对数学的印象只是在中学里被迫地做题和考试。我认为这与我们中学教学的缺陷有关,中学过分强调应试技巧和熟练程度,忽视理解,更没有把数学提高到人的基本素养这一方面。当然,说到根上,这很大程度上也和高考制度有关。但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水平有限,很多普通学校的老师自己都没理解透彻,只会照本宣科,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更多的老师即使不是那么差,也只是停留在做题技巧或是具体问题的理解这一的层面,没有一点高屋建瓴的胸襟,自然很难讲出数学的真正奥义。这也没办法,因为现在高层次的人才都不愿意做中学教师,许多中学老师自己上大学也就是混混事,应付一下考试,没有真正思考过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才会出现千百个jdqswanghai这样不称职的老师。其实公正的说,他有心思在百度知道解答问题,比较而言应该不算很差的老师,还有许多连简单题都不会做的老师呢~~可见现在高中老师的水平。
最后,毕竟学好数学相对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一点点天分,至少不能太笨。对于数学学得比较差的人,再多强调数学的意义也没什么用,毕竟任何事物不深入的话都是很难看到它的意义和价值的。所以楼主也不必因为说服不了别人而过于郁闷,自己理解就好:)当然能让别人也理解就更好了。
------------------------------------------------------------------------------------
申明一点:我不认识这个jdqswanghai,与他无冤无仇。如果他不说自己是高中数学老师,我也不会花时间写这么多……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本不必强求。但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jdqswanghai应该知道自己的责任。以教师的身份散布“数学无用论”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坏的!而且,一个连抽象函数这个概念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意义都不知道的人,有什么资格以数学教师的身份散布这些浅薄的妄言呢?所以我的语气才如此尖刻。希望LZ不要受其蛊惑。
看到有人极力主张学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这种看法是在不能苟同。我不觉得数学教育是用来培养逻辑思维的,但总会见到指这种观点的人,好像这逻辑就是数学的神髓一样——我真怀疑这些人当年怎么学数学的。认为逻辑思维的培养应该由数学课程承担,这种看法似是而非——现在人们思维缺乏逻辑是因为中学没有逻辑学教育(可能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倒是在语文里面会提到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而数学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另一种东西。你想,与数学基础关系密切的数理逻辑和与正确思维方法关系密切的普通逻辑学,根本上是两种东西,而后者主要是哲学系的传统课程。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怎么书写证明是要用一些逻辑符号和命题之间的关系。但因此就把这个当成逻辑训练,实在是既不理解数学也不理解逻辑学。庞加莱就表示过一种观点,数学命题的证明确实可以改写成逻辑学上的三段论,但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这门学科就不可能有任何伟大的成就。总之在这个问题上,这些人也犯了一种逻辑错误,这倒也恰恰印证了逻辑学教育的缺失。
那么庞加莱看来数学除了逻辑还有什么呢?这就和学习数学的真正用处有关。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培养严谨的态度,还有意志力(钟开莱说,数学不是复杂,是难——理解数学是需要毅力的);其次是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判断力和想象力(数学家可能比诗人更需要想象力——这可能就是大部分人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这种想象力与人类认知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对此大感兴趣。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以儿童对数字的认知力研究开始的。);最后才是熟悉数学概念和知识。从这三个方面看,良好的数学训练可以使人的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所以如果回到培养逻辑思维这个问题上,你一定可以发现,书写数学证明时的逻辑,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那太狭隘了!拉玛努金从未学习过什么是严格的证明,而哈代对此的评价是不置可否:因为如果拉马努金以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自己,他就不是拉马努金了。但他会变成更好的数学家吗?这个哈代也不知道。
坦率的说,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里,如果想要升官发财,那么什么抽象函数、和差化积,都是用不着的——与人交流的才能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是一种不同的智能。有人会觉得这种话说出来很刺耳,是对他们最钟爱的数学不敬。但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参与到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的,并非每个人都要去膜拜数学。因材施教让每个人获得应有的才能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念,但是这在中国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有人会发出数学无用的牢骚,我是很理解这些人的。这会让一些理想主义者不满,但现实只是现实。
数学对人类来说是处理抽象事物一整套方法体系。本人就是学数学的,我认为学了数学之后,对世界的理解和没学过数学的人完全不一样的。数学有各种各样的深刻的思想,是一代一代的数学家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楼主不要听别人乱说学数学没用,他们连什么是有用的,没什么是没用的都分不清!
你周围的人怎么说那是他们怎么想的,只要楼主自己不这么想就好
为什么说高中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
我马上就升高1咯!· rnrn为什么说高中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 rn我要怎样才能和同学们处好关系.?怎样才受欢迎 ?rn说详细点.而出去社会后的友情,也很不纯洁,纯真.因为彼此间匆忙了利益关系,欺诈等等.
到了高中.大家成熟了,更加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时候的友情,既没有小学,初中的幼稚,脆弱.也没有出去社会后的利益关系.所以更加牢固.所以,高中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
看你自己喜欢喽!
人都是相互的,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一下就好,觉得大家现在最讨厌的就是做作的人,感觉很讨厌,所以做真实的自己,一定会受大家喜欢的,没问题的!
怎么处好关系呢? 很简单, 不张扬, 不狂, 可爱幽默点, 乐于助人, 守信, 不吹牛, 真诚大方, 不清高, 多微笑, 不排斥别人, 不居高临下.
好像也不是很简单哦.呵呵
不要做作 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尽了;量改掉自己的毛病
多用心去关心别人``
再就是``如果你感觉某人不怎么样``
表面也不要弄的不喜欢她什么的``
能过去的就过去``
他的一个同学特地从新疆穿过大半个中国来赴会!为什么?
因为以后到了社会是很难再交到像学生时代的那么纯真的友情的了。
为什么有些学历不低的人还轻信伪科学?
对一个三岁小孩子讲日心说,他八成也会回应这是“伪科学”,前提是他懂得说“伪科学”这个词——绝大多数人在三四岁时连地球的概念都建立不起来,更别说什么叫相对运动了。
初中生认为酵素、胶原蛋白是伪科学,未必是他理解有关这些东西的过度宣传中有哪些违背了基本事实,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没有建立起完整概念。
个人经验而言,高中直到本科的前一两年,是最容易接受伪科学的时期,因为知识体系趋于完整,无论各地高考形式如何,除了语数英这三门外,都会学习理化生政史地,但各学科的学习都非常肤浅,所以接触一些新的概念会产生很多联想,只不过很多都是错的!
举些例子说明吧:
千滚水
跟一个小孩儿说千滚水不能喝,他未必会信,他想的或许是:水里不就这些东西吗,煮一次和煮一千次能有什么差别;但高中时代,很多课外教材都说了这个问题,我参加化学竞赛时也遇到培训题中要求解释为什么千滚水不能喝,当时很多人就留下印象:千滚水含亚硝酸盐,所以不能喝;绝大多数高中毕业以后就再也不碰化学了,对于什么水里含亚硝酸盐之类的模糊概念也就定型了。假如有幸(这里有幸=不幸)选择了化学专业,学了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后,再听到这样的说法就很容易去质疑这个问题,因为疑点实在太多了:有多少硝酸盐会因为加热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到底多大程度会引起病变?……这不是说我们高中的知识都是shit,当时只不过是把问题简化了,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结论;其实这个话题只是想说明硝酸盐反复加热可以产生亚硝酸盐。不仅化学,物理和生物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生活知识点被阉割了,深入学习时才能发现这些是“谣言”。
小分子水
千滚水是个很粗浅的例子,我们再来一个进阶版的水,也更好理解营销的效果。
如果只学过初中化学,绝对不会相信什么小分子水——水分子就是H2O,没有大小。
问题就在于,当学过氢键之后,就有可能接受这个概念。高中化学有一个知识点,为什么水比乙醇的沸点高,而乙醇的沸点又比乙醚高,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氢键,所以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如同很多分子结合在一起,统计分子量其实远大于18。这个时候有人开始讲:水分子如果结合得太多,就会产生很大的团簇,体积太大,细胞需要更多能量才能把他们打碎然后吸收;只有小分子团的水,最好是六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水才是人体最易吸收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文献阅读以及相关的专业概念,就算自己不信,也说不上什么理由,更不可能说服别人不信,无非是凭感觉。
酵素与胶原蛋白
如果真的像题主所说初中生就能辨识,那不妨试试用初中知识解释一下,或者,就用初中知识说明一下这两种物质分别是什么?所以,辨识有两种境界:凭感觉与理性,前者不算真正意义的辨识,一旦以后接触了更多知识以后,还是可能会着道儿。
其实,不应该去嘲笑那些轻信伪科学理论的人,即使是真的懂也不应该这么做——任何人的知识体系都不足以抵御所有伪科学。他们或许辨识不了酵素,但他们或许能看得出股市里骗局,抑或可以轻松地辨识唐伯虎画的真伪,术业有专攻而已。
要去科学地理解一件事物,需要两个基础:1.与该事物科学原理对应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2.与该事物有关的必要的知识基础
学习的过程对培养思维能力的帮助很大,而学历是学习的一个副产物,所以在整体上,学历较高的群体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会比学历较低的群体高。但是这个“高”有多高?是不是真的可以让每一个拿到某一学历的个体都能自行对一个事物的科学原理进行系统的分析?是不是每一个PhD都能完美地掌握现代的科研精神,了解现代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能把自己那一块搞得七七八八就是牛人了
知识基础就更加麻烦了。一个词,学海无涯。不论谁都掌握不了世上所有的知识。根基不牢靠,又如何识破伪科学?
当然我觉得我们的初高中课本包括大学课本都有一个很危险的地方,那就是对于一些不严谨的定性科普,没有强调这个解释本身不是科学而是科普,往往要求学生像背诵公理一样掌握一些科普的解释。这对于培养大家的怀疑精神并没有好处。
《最强大脑》,《走近科学》这样的节目都能活?
打着科学的名义,却干着宣传伪科学的事情。
我记得看过一期最强大脑,说一个小伙子口能吹破玻璃杯。当场找来了南大声学所的一个专家赵其昌。很简单的一个事情,看过十万个为什么的都知道,这其实是个共振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上问的是为什么部队过桥的时候不能走方阵。
毫无疑问,小伙子要求听一下声音,找到振频。赵教授拿出专业的声学仪器,敲了几下,小伙子示意可以了。
毫无疑问,小伙子第一次失败了。
然后小伙子请求用手捏着玻璃杯,再吹一下试试。
是的,你没有看错,小伙子说我要自己捏着。
赵其昌当场拒绝,理由也很简单,我不知道你手上会有什么动作。
但是,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科学评审魏博士同意了,现场观众也同意了。
然后,毫无疑问,小伙子吹碎了玻璃杯。
现场观众欢呼鼓掌。
那个魏博士就出来解释科学道理了。
真正的声学专家赵其昌却再无得到发声机会,再也不见了。
最强大脑给这一期加上了狮吼功的名字。
再然后,赵其昌就被网民们嘲笑了,说他不学无术。
还有那一期的高晓松也因为出言傲慢,被小伙子和网名观众好一顿嘲讽(确实出言傲慢,但他是现场唯一怀疑的人,也不排除是节目组安排好的,这种节目节目组节操一向很低)。
还有洗地的也出来了,说小伙子之所以第一次失败,是因为节目组道具坑了他,当时支架没固定稳当。
我也是惊呆了。
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断章取义的报道坑了多少专家学者,大家想必也清楚。
当年水变油那会儿,几十家媒体抢着报道,大吹特吹,愣是吹成了中国第五大发明。
伪科学盛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没有一个好的科普环境。别的不说,中国连专业的科学新闻报道都没有。报道的记者也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科普的人被人骂成骗子。
PS:更新一下,看到评论区我也是醉了。
我没有否认人嘴不能吹破玻璃杯,我相信有人能,原理我也说了,就是共振造成破碎。
明白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我反对的是用手捏。基本的实验精神和准则啊,自己用手捏着是实验的干扰因素。赵其昌教授把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我不知道你手上会有什么动作。这是个未知因素,那么我们就要排除掉。同样的,也不能让人帮忙捏着杯子,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串通好了的。这个实验,如果从始至终都是放在支架上完成的,我绝对不会质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