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赵的时候,楚国和其他国家为啥无动于衷呢?秦灭六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实现的;开始时各国还会相互救援,后来当...
秦国灭赵的时候,楚国和其他国家为啥无动于衷呢?
秦灭六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实现的;开始时各国还会相互救援,后来当秦真正灭赵时,诸侯们都自顾不暇又如何支援赵国呢!
强大的齐国,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楚国;他们在秦国几代君主的英明领导下渐渐的失去了强国的地位。
齐秦东西称帝引风波。
秦国在秦昭王统治下蒸蒸日上,他采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燕国、齐国、楚国成为秦国需要稳住和拉拢的诸侯,如果他们能够相互残杀那就更好了。
为了稳住齐国,秦昭王派使者去说服齐国。说辞是“目前天下大事都由我们两国决定‘王’的称号已经不能体现我们的尊贵,我们一起称帝吧”。秦王想要以称帝的承诺来稳住齐国,并相互承诺秦国同意齐国攻打宋国;齐国同意秦国攻打韩、魏。
齐闵王心动了,但是他是一个能力有限却想要成就霸业的君主;他中了苏秦的圈套导致自己被杀齐国差点被灭。从此齐国一蹶不振。
一,苏秦入齐,五国伐齐。
苏秦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开创六国合纵抗秦挂六国相印,而最成功的合纵却五国伐齐。
苏秦在说服燕文公合纵抗秦,继而得到支助辗转赵魏韩齐楚;最终完成了六国抗秦的辉煌业绩。后好景不长,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威胁下韩魏首先背叛盟约投靠了秦国,齐楚在不久的将来也背叛合纵盟约,于是首次合纵之事名存实亡,苏秦也只能离开赵国来到了燕国。
苏秦一代纵横家可是自己的合纵策略却就此失败,他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
他决定为燕国做点事,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为燕国执行一项死间计划;苏秦先是来到齐国得到齐闵王信任之后,建议齐国联合其他五国共同伐秦(因为秦国要称帝)。
之后在五国联军中散布谣言,透露消息使五国联军军心涣散相互猜忌,最后他怂恿齐闵王攻打宋国称霸诸侯。
这是苏秦为齐闵王设置的马蜂窝。宋国和韩魏楚接壤,又是赵国的盟友;于是五国本来要攻打秦国的军队还没回国就调转枪头攻打了齐国。
后来的主力是乐毅率领的燕国军队,为了报仇燕昭王设计了这个非常计策,却从另一角度帮助了秦国加快自己的灭亡。
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齐国被乐毅打的只剩下两座城池;虽然后来田单复国但齐国从此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合纵抗秦的战斗。
长平之战后,秦与天下对峙。
五国伐齐之后山东六国只有赵国在军事上能与秦国一争长短,但是如果六国合纵还是可以打败秦国的。
公元前265年秦国将主要攻击目标设定为韩国,通过不断的努力秦国终于在公元前262年攻占了韩国的南阳、野王;切断了韩国的上党与新郑(国都)的联系。
韩国的君主为了保全自己将上党许诺给秦国,上党郡的守将冯亭却不甘心,于是将上党献给了赵国想要借助赵国打击秦国。
这是长平之战的起因,长平之战中诸侯国没有支援赵国主要是持观望的态度,直到赵括换下了廉颇;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
从此天下诸侯没有一个在单挑的情况下是秦国的对手。
秦灭六国,为什么其它六国不联合抗秦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六个国家呢,很难达成共识的。齐楚燕韩赵魏秦,如下图所示,如果真能联合,六个呢,听谁的呢。总要有一个统领六国军队的人,但是每个国家肯定不会放心让别人带领自己的军队,万一自己国家的军队受损,其他五国有可能把自己吞并了呀,自古这种联合的就不靠谱。
但六国不联合抗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形、时间、利益关系等等。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秦灭六国时,其它国家为什么不一起反抗
历史上在秦灭六国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国家不伸出援手?
有许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在秦国攻击山东六国的时候,其他国家都不施以援手。这就要提到范雎当年在秦国当丞相之时提出的远交近攻这一著名的政策了。当年范雎为秦国的东出提出的远交近攻政策,毫无疑问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策略。秦国对于近处的国家四处征伐,而对于远处的国家则是通过外交等策略进行和平外交。因此在秦国近处的国家遭受秦国攻击的时候,远远处于东方的这些国家都视而不见,而这也造成了秦国逐渐的强大起来。
山东六国对于秦国来说,就是秦国通过温水煮青蛙而最终吞并的一种方法。并且在秦王嬴政即位时候的山东六国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强大了,在经过秦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山东六国早已经衰弱了下来。并且当时天下资源二分之一,皆是由秦国之地而来,可以说山东六国已经被打残掉了。
并且仅剩下的一个楚国,其国力也只是自己以前巅峰时期的一半不到了,所以说当时的天下霸主唯有一个强秦。并且秦王嬴政在解决掉吕不韦这些朝中的不稳定分子之后,更是成为了秦国的独裁者,秦宫内部再无其他言语。并且秦王嬴政还是一个刚刚继位的人,因此他还年轻,他根本不用考虑自己是否会有其他的意外,甚至连自己的继承人都不用费什么心思。
而反观山东六国还在勾心斗角,自己的国家已经衰弱,而自家的王室却仍然在争辩谁应该是下面的一个继承人。除此以外,还要说一下山东六国彼此之间的不和。当年赵国在长平之战已经被秦国打残,而这时候燕国却是趁虚而入,想要将赵国一举拿下。但是燕国却不料想,已经被秦国打残的赵国却仍然尚有余力,燕国的侵犯成功的被赵人打退。你看山东六国是如此的不和的,所以在其他国家被秦国灭掉之时,这些国家岂能会去伸出援手?
秦国灭赵时,楚国和其他国家为何无动于衷?
主要是因为其他五国都存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所以当他们看到赵国被秦国灭亡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
当然,其他五国的领导人也非常擅长使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自我安慰。也就是每当看到秦国灭亡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秦国灭掉这个国家,再一次扩张版图之后,他就会满足了,就不会再来攻打我了。这时候我千万不能够强出头脸的,免得惹恼了他,导致秦国又来攻打我。
很显然,他们这种自欺欺人的安慰方法都是无用的、徒劳的。
经历了秦国以往国君的勤奋治理,以及秦始皇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而秦始皇又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君王,而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霸主。他想要开创一个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伟大王朝,他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在史书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六国的领导人把自己国家的安危存亡建立在秦始皇个人欲望的满足上,这本来就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非常可笑的。更何况秦始皇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绝对不会止步于灭掉其中的某一个国家。其实这个道理其他六国的国王应该早就能想到:一个普通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充满贪欲的,更何况是具有雄才伟略的一国之君?
所以,无论其他六国作何举动,最终都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当然,秦始皇在分步骤灭亡六国的过程当中,也是采取了“分而化之”的战略。每次他要出兵攻打某一个国家之前,都会先给其他国家打个包票,至于这个包票是否有用,历史已经见证了----是无效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