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明明没有大的收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夸

发布时间: 2022-03-14 04:04: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发起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除了失败有没有其它收获?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

诸葛亮北伐明明没有大的收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夸

发起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除了失败有没有其它收获?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此战,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按照诸葛亮之前的计划,只要马谡可以在街亭挡住张郃,为自己争取有利的时间,那么,自己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平定曹魏的陇右地区。



可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也即从结果上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失败的,并没有完全诸葛亮之前制定的目标。不过,实际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战果。进一步来说,在笔者看来,甚至可以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看似失败,实际却是收获不小!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到底获得哪些收获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诸葛亮从曹魏迁移了部分人口到蜀汉。根据《三国志》的记载:“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 。在得知马谡失守街亭的消息后,诸葛亮当机立断,从曹魏的郡县中带走千余家人口的,并迁移到了汉中。在汉末三国时期,一户大约有六七人,诸葛亮迁移的这一千多户人家,应该在7000人左右。



就现在来说,7000人口,只是一个村镇的规模。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一些人口较少的县,也就只有数千规模的人口。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自然是不小的收获了。特别是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本来就是人口最少的一方。在蜀汉灭亡时,其人口总数还不到100万人,这促使蜀汉的兵力只有10万人左右,也即受到人口规模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为蜀汉带来了7000规模的人口,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了。并且,这7000人口基本上被充实到汉中之地。此前,在公元217年—219年的汉中之战,虽然刘备战胜了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可是,曹操在撤退之前,几乎将汉中郡的人口迁移一空,再加上战争的影响,更导致汉中之地人口锐减。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充实汉中之地的人口,自然有助于蜀汉在汉中一带的防御,比如这些人口在汉中种植粮食,自然有助于汉中地区的大军就地取粮。





另一方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虽然最终败北,却在撤退之前获得不少曹魏人才的归降。公元228年,诸葛亮大军出征,因为曹魏事前没有防备,所以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其中,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从魏国获得了姜维、梁绪、梁虔、尹赏、上官雝等人才,这对于夷陵之战后人才凋零的蜀汉,自然是雪中送炭了。其中,就姜维来说,归降蜀汉后就获得了诸葛亮的器重和培养。公元234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执掌蜀汉兵权,继续北伐曹魏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



蜀汉灭亡前,姜维为躲避黄皓的加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可是,姜维的种种努力,还是没能阻挡蜀汉灭亡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汉灭亡后,姜维假意归降曹魏大将钟会,暗中试图恢复蜀汉,于公元264年事败被杀。

最后,除了姜维,梁绪、梁虔、尹赏、上官雝等人也继续在蜀汉为官。其中,梁绪、梁虔兄弟归降蜀汉后,梁绪官至大鸿胪,大鸿胪是九卿之一,协助朝廷掌管诸侯等事务,而梁虔官至大长秋,负责皇宫内的事务。尹赏在蜀汉官至执金吾,执金吾,古代保卫京城的官吏,公元前104年由中尉更名而来。至于上官雝,则在蜀汉官至行中典军、讨虏将军,也即成为了蜀汉的一员武将,在诸葛亮之后的数次北伐中,上官雝都有参与。



并且,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率领上官雝等将北伐祁山,命骠骑将军李严总督粮草,但李严运粮失误,于是诸葛亮联合出征的将领们上书刘禅,罢黜李严,废李严为平民。在当时,上官雝时任行中典军讨虏将军,也一同上书后主刘禅,要求将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废为平名。综上,对于姜维、梁绪、梁虔、尹赏、上官雝等出自魏国的人才,都在蜀汉得到了任用,也即在蜀汉人才因为夷陵之战出现断层的时候,从魏国招揽人才,无疑有助于缓解人才凋零的问题。所以,在笔者看来,从迁移曹魏人口,获得人才这两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时候,虽然因为马谡失街亭而最终失败,却还是有所收获的。

诸葛亮北伐能获得支持,为什么姜维北伐却有人反对?

因为蜀国上下大部分人并不愿北伐,当时北伐已经需要大力动员,要不是诸葛亮德高望重,一样有很多反对声音。等到诸葛亮去世姜维真正掌权时,很多大臣都不主张北伐。到姜维重启北伐,他的威望还是不足以压制所以反对声音,刘禅也是表面上不反对而已,所以姜维以降将之身报诸葛亮知遇之恩,竭力北伐最后自己发病死于乱军,也算是个悲情人物!

之所以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首先还是连年征战,百姓受不了啊,兵役多,种地的劳动力也少了,况且蜀汉才有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大臣们的思维是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的能力比他差,更做不到,与其如此,不如过太平日子,让百姓休养生息!

后来,蜀汉本土势力等人也是如此,不想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关键是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军功和进展,白白的耗费民力而已!就是此时的蜀国国力早已是耗尽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拿出来支持姜维的了,而且蜀国上下的厌战情绪也是十分高昂都不想打仗,都希望能够几天太平的日子,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支持姜维。其次就是姜维的能力得不到蜀国上下的认同,认为姜维仅仅是诸葛亮手下的一个败将而已,能力比不上诸葛亮。

诸葛亮每次北伐都能全身而退,很注重大局。因为蜀汉兵少将寡,国力输不起。姜维北伐是拿蜀国做赌注,姜维历次北伐,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蜀国负担不起。诸葛亮北伐注重保存自己实力,消耗魏国国力。姜维北伐虽胜多败少,兵力损耗巨大长期会拖垮蜀汉。所以姜维北伐在历史上存有很大的争议,蜀汉的灭亡姜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姜维是不管政治的,他只有一个目的:北伐,这是与蜀国人的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的。

因为他发动的战争模式是一味的蛮干,没有评估国家的承受能力,没有具体了解清楚对手的实力差距,采用的是以攻为守,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所以才遭到大家的反对。
纵观姜维的北伐记录,我们能看出他是胜多败少的,可见他的军事才能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过由于他的北伐属于冒险型的,不讲讲承受能力,不问实力差距,一味蛮干,且发动战争次数太多。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能够获得支援,是因为诸葛亮当时在蜀汉军中的实力和威信却是非常大的。人们都会无条件的信任他。

诸葛亮没有北伐成功更没能复兴汉室,为什么他的评价还这么高?

诸葛亮的评价为何这么高呢?首先要知道,在古代给予一个人评价的是文人,文人掌握了古代的舆论,诸葛亮的评价如此之高,最为关键的是诸葛亮满足了古代文人的各种理想。诸葛亮可以说是古代文人最为标准的偶像模板,没有之一。

诸葛亮投靠刘备之前,隐居于南阳,对于很多文人来说都有一种隐居的情节,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这种隐者情节诸葛亮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文人的遐想。

文人对于隐者大多数都是遐想而已,真正能够做到的文人并不多,更多的文人的追求还是能够得到君主的赏识与信任。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足以看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信重。这对于后代要经过屡次科举搜身检查的斯文丧尽的文人羡慕嫉妒恨。

刘备看中诸葛亮,而诸葛亮在刘备手中也出将入相一展所长。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几乎掌握了蜀国的大权,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一展胸中的抱负,这对于想要建功立业的文人来说,无疑也是最高的追求。

诸葛亮得到刘备的信任,也确实对得起刘备,一辈子忠于蜀汉政权,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古代文人对于个人的品格的最高要求,做事情尽责,对君主尽忠。而且诸葛亮的成就还不只如此,诸葛亮还有《出师表》这样的名篇传世,无疑这又满足了很多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可以说诸葛亮这个人就是一个最为标准的,各方面近乎完美的文人偶像典范,可以满足不同文人对于不同理想的不同追求。而且诸葛亮得到如此高评价最为关键的一点,其实是后世的文人从提高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在暗示君主,如果你们能够给我们文人类似刘备给诸葛亮的信任,那么我们一定会向诸葛亮报答刘备一样,来报答君主的。

历史上这个人有着很高的名气,也为了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才会有这么好的评价。
因为诸葛亮是治国名才,而且他还是一代千古名相,诸葛亮也非常的忠诚,所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
因为他的实力是很强的,并且在武功方面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为人们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所以他的评价还这么高。

明知北伐胜算不大,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三国演义后期主要围绕着诸葛亮北伐魏国的故事所写的,因为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都死掉了。所以就剩孙权和诸葛亮这两位元老级的人物还在战斗,当时诸葛亮北伐的口号也是兴复汉室。因为自从刘备开始起兵都是这样一个口号。并且早早一共发动了五次不等规模的战争。最后一次因为自己劳累过度而病死在五丈原。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直着急北伐,而不等到国家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再统一发动战争,而是分散成五次呢?

其实这个时候诸葛亮不北伐也不行,如果再这样耗下去定会灭亡。因为蜀国的实力是最差的,随着魏国还有吴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而且两国已经建立了藩属国的关系。那么早晚双向都会将矛头针对自己。不久之后肯定自己很快就被灭,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主动出击北伐魏国。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第二方面是为了解决当时国家内部的矛盾。还有一方面就是适应天下的大势已定的规则。所以诸葛亮不能够坐以待毙,只能够带兵北伐。当然第一次失败之后,后来的北伐规模一次比一次小。而且诸葛亮也明明知道打不赢了,但是如果要不打的话,蜀国会灭亡的。更快打的话可能还可以坚持一点。

从公元228开始,诸葛亮就展开了对于魏国连续五次的军事行动,他也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策略。后来直接决定屯兵屯田。只不过在这一年冬天的时候,诸葛亮因为年岁已高不幸染病身亡。从此诸葛亮的北伐也就算正式结束了,之后也只是魏延在带领着剩余的军队完成后来的北伐。其实从219年当时吴国夺取了荆州地区以后。刘备也因后来战败来被气身亡。从此蜀国都开始进入下坡路阶段。等到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了南方的一些叛乱。稳定了蜀国后方的基础。并且从此开始准备各种军备物资,准备北伐曹魏。后来虽然曹丕屡次南征东吴。但是都没有获得什么实际性的战争结果,后来曹丕也得病而终,他的儿子曹睿继位。


在曹睿继位之后,手下的大臣给他提的建议是,此时已经不易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为天下局势一定这个时候只要不断的发展自己,壮大魏国的势力,那么周围的这两个国家肯定随着魏国的强大自动灭亡。诸葛亮当时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的确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吴国已经对魏国称臣。自己就明显处于劣势。倘若一直耗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于是在228年的时候,诸葛亮开始北伐魏国。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北伐魏国,除了上述交代的那个原因还有几点。第一就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因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就是希望兴复汉室。如果一直拖下去随着自己变老,那么不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呢,不如趁自己在世的时候提前完成这个事情。第二就是魏国当时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他们不停的加强对边塞的防御。国家实力也是越来越强,随着事件的发展,如果以后拼消耗战的话,蜀国肯定失败。因为自己的后方物资远远没有办法和曹魏相比。除此之外,人口上面也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还有一点就是蜀国内部政治权力的斗争。虽然当时表面上蜀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国家内部却有几股势力一直在争斗。第一就是刘备事先留下的那一批人,第二就是当年刘璋手下的那批人。还有就是蜀国本地的这批乡绅大族,他们互相斗争。而这个时候必须转移矛盾的重点。

所以当年诸葛亮之所以北伐,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历史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是被迫无奈。可能他也明知道北方很难成功。但是如果不打仗的话也不行。

因为说不定可以拿下呢,诸葛亮知道,只拿下了北方的曹魏,这天下就是蜀汉的了。
因为只有坚持北伐,才能够损耗曹魏的实力,因此才能够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因为当时蜀国内部矛盾很严重,他希望转移国内的矛盾。

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为什么得到的评价会截然不同

而说起蜀汉的北伐,喜欢三国的人一般将诸葛亮的北伐与姜维的北伐相提并论,普遍认为姜维的北伐是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精髓,与诸葛亮的北伐精神是一脉相承。其实,仔细阅读《三国志》,仔细阅读蜀汉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坚持北伐与姜维坚持北伐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姜维的北伐完全违背了诸葛亮北伐的宗旨,亵渎了诸葛亮北伐的精神,仔细考究,笔者认为,诸葛亮的北伐与姜维的北伐至少有五大本质区别。
一是诸葛亮的北伐是彰显蜀汉的力量,姜维的北伐以扩大个人影响为己任。蜀汉是三国中国力最弱的一方,尤其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后丢掉了荆州,接着刘备发动夷陵战役被火烧七百里连营,完败于东吴,刘备气死在白帝城,蜀汉因此从汉中战役的辉煌至极跌落到谷底。这个时候的蜀汉已被忽视,三国鼎立被认为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被曹魏所重视,蜀汉生存空间日益压缩,诸葛亮主政之后看到了这一点,他一方面采取与东吴联盟一致对抗曹魏的战术,与东吴制定了共同北伐的战略,于公元228年突然发动北伐,一时震惊曹魏,让曹魏政权没有想到蜀汉竟然还有能力北伐,如果不是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将会取得辉煌的战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最终失利,但依然获得了很大的影响,让东吴对其不敢小视,彰显了蜀汉依然强大的国家形象,分担了东吴面对曹魏的压力,稳固了两国联盟,并且在联盟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更让曹魏从此不敢小觑蜀汉,不敢冒然南征,从而让蜀汉的政权进一步稳固。而反观姜维的北伐,那是自私的北伐,姜维因北伐而升为大将军,就是明证,说明姜维想通过北伐扩大个人影响,而根本没有考虑到北伐能够为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姜维的北伐从一开始就处于没有长远规划之中,以扩大个人影响为己任。
二是诸葛亮的北伐是有限的北伐,而姜维的北伐是露家底。大家发现没有,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虽然胜少败多,但收获依然巨大,而且损失并不是很大,在蜀汉政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因为诸葛亮每次北伐,动用的力量并不是很大,往往也就带领几万人马,有机会就打,没有机会马上撤退,决不恋战,可见,诸葛亮的北伐是有限的,只以扩大影响和震惊曹魏为主,无意与曹魏僵持下去,因为诸葛亮知道蜀汉真正的实力并不强大,但不能暴露,采用虚实相接,令曹魏捉摸不透,军政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弱的司马懿都被诸葛亮压制得不敢冒然出兵,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其实,司马懿如果真出动应战,以蜀汉的实力还真不堪一击,但诸葛亮就有本事压着司马懿的大军不敢出动,而蜀汉政权因此而继续存在下去,特别是诸葛亮通过北伐,稳定了边界汉中,汉中的老百姓有归属感,而且汉中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汉中的人口也有了充实。而姜维的九次北伐,几乎是动用了蜀汉能够动用的力量,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这样的北伐其实是不留后路,所以,姜维的北伐虽然在开始有一定成效,但后来就被曹魏识破,认定蜀汉只不过是黔驴技穷,弄清楚了蜀汉的力量不过如此,所以,在公元263年,姜维发动的最后一次北伐中被曹魏反攻,邓艾通过偷渡阴平一次性就将蜀汉消灭。
三是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练兵为主,而姜维的北伐是劳民伤财。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一个国家和平时期必须的动作,因为一个政权和平时期如果没有远虑,那这个政权也就离灭亡不遥远了。蜀汉在刘备去世之后,经历了几年相对的平稳时期,虽然有诸葛亮的南征少数民族,但只是局部的,有限的,整个部队几乎相对稳定,但三国相争,和平都是暂时的,战争随时都会打响,所以,练兵那是必须的过程,如何练兵,必须通过实战,北伐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诸葛亮通过有限的北伐,练兵的效果十分显著,一方面在诸葛亮时期,曹魏不敢轻易南征,另一方面,在诸葛亮之后,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几十万大军南征蜀汉,被费祎打得大败,这场胜利应该是蜀汉在诸葛亮之后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蜀汉政权也因此进入了相对的稳定时期。这也充分说明诸葛亮通过北伐起到了练兵的效果。而姜维的北伐,在蒋琬、费祎时期都是反对的,所以,姜维的最初北伐也是有限的,动用的人马不过一二万,但费祎之后,姜维举全国之力北伐,加速了蜀汉灭亡的步伐,因为姜维的北伐是劳民伤财,不计后果,导致民怨沸腾,尤其是姜维在感受到黄皓乱政之后,不是想办法如何治理内政,而是害怕被害而执意北伐,更让蜀汉事实上陷入了分裂,让姜维的北伐陷入孤立,无论是乱臣黄皓之流,还是忠心为国的诸葛瞻、廖化等都反对姜维北伐,所以,姜维后期的北伐让蜀汉进入死胡同,即使不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那蜀汉也会内部瓦解。
四是诸葛亮的北伐是与东吴的整体联动,而姜维的北伐是一意孤行。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与东吴北伐整体行动的一部分,是在执行两国联盟的整体战略,是国家的意志,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与东吴的北伐往往是相互响应,有章可循,同时也是进退自如,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所有的北伐,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自己的损失并不是很大。但是,姜维的北伐明显与诸葛亮时期的北伐背景不同,这个时候东吴的孙权已老到后来去世,陆逊靠边站到悲愤离世,已进入衰弱时期,两国联盟实际上有名无实,如何自保应该是这个时期最大的国策,所以,如何发展国力应该是蜀汉这个时期最基本国策,蒋琬和费祎主政时期就做到了这一点,但姜维却一意孤行,执意北伐,违背了国家意志,而且也是单独行事,东吴并不与其响应,让曹魏有时间有精力集结力量专门应对姜维的北伐,这也是姜维北伐一次比一次输得惨最终导致蜀汉亡国的根本原因。
五是诸葛亮的北伐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姜维的北伐已让老百姓厌倦。诸葛亮北伐时期,曹魏初定,虽然进入曹叡时期,但曹魏取代汉朝之举还依然成为天下议论的话题,所以,诸葛亮北伐高举的是“讨贼兴汉”的旗帜还依然很有影响,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这也是诸葛亮北伐时北凉等地纷纷归附的根本原因,所以,诸葛亮北伐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是,姜维时期,天下去汉已久远,曹魏统治的北方包括西域已进入稳定时期,特别是老百姓已开始渴望和平,希望天下统一,所以,姜维的北伐,已无民意基础,老百姓不愿意再为战争付出牺牲,这样,姜维的北伐就没有民意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姜维的北伐于曹魏于蜀汉都陷入不义之地,这样也就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姜维最终与钟会密谋反兵而被诛杀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为何历史影响巨大,而且历来歌颂如潮,而姜维的北伐为什么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对姜维的北伐并不认可,根本原因是诸葛亮的北伐和姜维的北伐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导致诸葛亮北伐让蜀汉政权继续存在而姜维的北伐最终导致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因为诸葛亮是文臣,姜维是武将,而后世的话语权掌握在文官的手里的。
对于文官来说,诸葛亮是属于后世文官的偶像类型,这也是为何诸葛亮会被拔高神话的原因,后世文官梦寐以求的就是达到诸葛亮的境界。
所谓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一个有才干的人,能有机会一展生平所学,正是后世文人的追求,可惜郁郁不得志的是大多数,就算是少数科举得中,金榜题名,那也是要从小官做起,慢慢勾心斗角,几十年后,大权在握,或者有机会一展抱负。但想想科举还要搜身这些,真是有辱斯文。
你看看人家诸葛亮,高卧隆中,还得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公来请,最后才放下架子出山,这不就是文人追求的礼遇吗。再加上出将入相,诸葛亮的报复追求,也是文人最大的追求。
为人清廉,为官鞠躬尽瘁,对君忠诚,并得到礼遇,出将入相一展抱负。最终青史留名成就功业,这不正是文人的最终追求吗,诸葛亮都做到了,所以他就是所有文人的偶像级的存在。甚至被神话了。
而姜维只是武将,武将被文人认为是粗陋的,他做的事情如果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那么不是等于间接贬低了自己的偶像,抬高了武将,所以同样的事情姜维的评价自然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了。
因为作者喜欢诸葛亮,诸葛亮被神话了,算是主角
本文标题: 诸葛亮北伐明明没有大的收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夸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85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要写本科毕业论文,考古专业的,老师让做器物卡片,要怎么做呀历史上的西班牙大方阵是怎样的
    Top